ISP之路的尽头?

ISP之路的尽头?

一、ISP路到尽头?(论文文献综述)

徐华博[1](2014)在《西风东渐下的上海婚礼变迁(1850-1949)》文中认为在近代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中,沪上婚礼仪式亦发生了变迁。从婚礼的变迁过程中,可以窥见近代上海的历史全貌。因此,关于上海婚礼的研究,是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以往论及上海婚礼,大都聚焦于华人的情况,却忽视了在沪西人这一租界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使得关于上海婚礼变迁的研究,存在继续探讨的空间。基于此,从沪上西式婚礼传入及其对华人的影响、传统婚礼的延续和变异,以及“文明结婚”三个角度出发,可以探讨西风东渐下的近代上海婚礼变迁。鸦片战争一役,晚清国门洞开,上海被迫纳入世界体系,黄浦江沿岸从一片不起眼的滩涂之地演变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万国争趋之所。然而,在近代上海历史上,西人的男女比例悬殊,长期呈现男多于女的状态,加之外侨社会有禁止华洋通婚的不成文规定,在沪西人如何解决婚姻问题,值得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他们通常在适婚年龄回国完婚,之后携带妻子重返上海,或是他们的新娘在婚礼之前抵达上海,于上海举行西式婚礼。随着在沪西人的增加,西式婚礼亦呈增长趋势,渐而与租界里出现的一栋栋西式建筑和街道上随处可见的西洋面孔一样,为上海文化注入了和传统截然不同的西式风情。与西服、西餐、电灯、汽车等西器西物一样,西式婚礼也对在沪华人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不尽相同。华人基督徒是较早接纳并实践西式婚礼的群体,具有西方文化背景之人则参照西式婚礼改变传统婚礼仪式,除此之外,普通民众也有从完全异视到部分人开始接纳的转变。西式婚礼之所以在上海具有较早和较为广泛的影响,是因为近代上海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这种特点是多层次的,首先体现在城市区位和人口结构方面;其次体现在心态方面,即在沪西人表现出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华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接纳西式婚礼。另外,也与当时广泛兴起的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如进化论和五四运动传递的自由、平等思想。同时,这些城市特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起作用的。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即使传统婚礼继续延续,亦无法逃脱变的命运。尽管变化的速度是缓慢的,变化的幅度是细微的,但是“父母之命”对婚姻的约束力开始松动,媒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六礼”的礼节和仪式开始简化。部分群体,主要是具有西方文化背景之人,受到西式婚礼的影响较大,他们所行婚礼的变化幅度也较大。由此,出现了“文明结婚”仪式。“文明结婚”在婚俗改革和社交公开的基础上形成,在近代上海风靡一时。与之相应的是,在西方婚俗文化的影响下,近代上海的婚恋观开始出现多元化,并且在对待婚姻之事时,父母辈与子女辈的代际矛盾开始显现。这些均反映了时代变迁的特征,亦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化的历程。

周世纪[2](2004)在《MPLS流量工程及QoS保证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Internet在全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面向语音、视频、数据和多媒体应用等多种业务的综合载体。Internet采用了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IP数据报的传送平台可以是任何现有分组交换网络。TCP/IP代表了网络分组化、无连接化和全球寻址的大趋势,大家都意识到,IP将主宰下一代电信网络。但是传统IP网络作为一个无连接的体系结构,要实现服务质量(QoS)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传统的Internet技术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只能提供尽可能最好的(BE,Best Effort)业务,传统的IP网络没有服务质量保证的缺陷已显露无余。 针对目前IP网络的局限性,专家们提出了多种先进的技术,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就是其中一种最优秀最有发展前景的保证网络QoS的工具。MPLS是IP与ATM的完美结合,它承袭了ATM的QoS机制,充分利用了ATM快速交换能力及其资源管理机制,保留了IP协议的灵活性、简单性和易于扩展性,因而其可以保证用户对于QoS的不同要求。在现有网络资源的条件下,MPLS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转发速度和网络的吞吐量(throughput),并提供业务分类(CoS)以及QoS保证。 文中首先介绍了MPLS基本原理、核心技术以及工作机制,并阐述了MPLS流量工程保证网络QoS的工作机制。然后就IP网络QoS的模型和参数进行了定义、分析。在介绍了运用MPLS技术实现IP网络QoS的多种算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QoS路由选择算法,并提出了将网络资源消耗和负载分布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此目标函数包含了带宽,跳数,费用,时延等QoS参数,力求在消耗网络资源最小的基础上,使负载尽量均衡分布,达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网络的拥塞,提高网络吞吐量的目的。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解决多目标规划问题上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最后总结了本文所作的工作,并就MPLS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张中浩[3](2004)在《按地域分配IPv6地址以及相关协议改进》文中指出对Ipv6的研究已经多年,然而,IPV6的应用才起步不久。IPV6借鉴了IPV4的得失,做出了相当多的改进,但有时也禁锢了我们的视野,使得我们可能面临困难而不自觉。IPV6与IPV4比较,非只扩展了地址空间这么简单,而是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改变。把握这种变化,提出新的观点使网络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作者的初衷。 按地域分配IPv6地址并非作者的新观点,只是通过分析这种分配方式,认为这是较佳的一种地址分配方式。目前IPV6建议的全球可聚集单播地址分配方式固然可以通过前期的详细规划达到与按地域分配IPv6地址类似的效果,但是始终存在人为因素,在提供灵活性的同时也埋下了随意性的隐患。况且存在低估路由问题的错误。如果只考虑过渡问题,升级花销而导致IPV6效率低下,实是得不偿失。 作者在详细分析按地域分配IPv6地址这种方式后,提出了自己实际地址分配模型,建议使用分级路由表来完成完全的路由聚集,如此完全不再需要担心随着网络的增大及主机的增多而导致的路由表的膨胀;同时使用分级路由表可以提供更好的网络数据包的分类型服务,因为很小的分级路由表可以同时为数据包提供多条到目的地的可达路径,使得路由时可综合考虑路径的吞吐量,延时等因素。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同时分析了基于按地域分配工Pv6地址时的工PV4向工PV6的过渡策略,指出了现有过渡策略的不足。 论文同时研究了在基于按地域分配工Pv6地址时可以对相关协议作的改进,特别是提出了MOB工LE工PV6的一种新算法。该算法应用了工PV6地址的两个唯一性:即工P地址的唯一性和主机接口标识符的唯一性,从而在提供相同功能的同时大大减少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提高移动主机的通信效率并减少网上数据包的流量。关键词:地址分配,路由表,路由聚集,移动IP,接口标识符

杨海峰[4](2003)在《ISP路到尽头?》文中提出2002年11月27日,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信息产业部宣布对33家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不合格的经营单位收回并注销其经营许可证,其中包括注销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33家单位中,有26家从事互联网接入服务,4家从事呼叫中心服务业务,1家从事电信信息服务业务,另有2家从事甚小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为什么信息产业部一下子砍下去这么多从事ISP业务的企业呢?由于没有现成经验,有关管理部门对准入电信业务经营一直没有明显的门槛限制,业务许可也是鼓励性质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小不一、良莠不齐的许多企业都参与到电信业务的经营当中来。这种做法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和竞争,有利于电信业务的创新,但其中的弊端也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即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实力弱小,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处于落后状态,导致服务质量差、业务种类少,不能够为用户提供及时合理的电信服务。更有甚者,借着电信业务牌照,从事非法经营,扰乱电信市场,给我国电信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为此,在当前电信业发展的转型时期,加强对所有电信经营企业的管理,强调电信级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创新成为我国电信经营管理的重点。这也正是此次信息产业部注销部分ISP接入服务业务经营许

二、ISP路到尽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P路到尽头?(论文提纲范文)

(1)西风东渐下的上海婚礼变迁(1850-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概念阐述与主要内容
    四 主要史料介绍
    五 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西来的变奏曲:在沪西人的婚礼
    第一节 与日俱增的西式婚礼
    第二节 不成文的规定与少数例外
    第三节 回国完婚与奔赴上海的新娘
    第四节 婚礼仪式
    小结
第二章 华人对西式婚礼的接受程度
    第一节 华人基督徒
    第二节 具有西方文化背景之群体
    第三节 婚礼传教与普通民众的接受程度
    小结
第三章 西式婚礼被接纳之缘由
    第一节 城市形成与人口结构
    第二节 在沪西人的地位
    第三节 进化论的传播与五四运动之影响
    小结
第四章 传统婚礼之延续与变异
    第一节 “父母之命”对婚姻的约束力
    第二节 穿梭其中的媒妁
    第三节 “六礼”的延续与简化
    第四节 婚礼中的全福太太与喜娘
    第五节 婚礼之后
    小结
第五章 “文明结婚”:婚礼对时代的因应
    第一节 婚俗改革
    第二节 社交公开与审美观的变迁
    第三节 “文明结婚”仪式与社会效应
    小结
第六章 社会生活的反馈
    第一节 婚恋观的分歧:久惹是非的“王保婚姻”
    第二节 代际矛盾
    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1: 1850-1899年在沪西人婚礼情况概览
    附录2: 《妇女时报》1913-1916年刊登之婚礼照片一览
参考文献
致谢

(2)MPLS流量工程及QoS保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概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网络发展及研究现况
        1.2.1 网络发展现状
        1.2.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优势与不足
        1.2.3 IP网络QoS控制模型
    1.3 研究成果及意义
    1.4 本文内容安排
2 MPLS原理及其体系结构
    2.1 MPLS的标准化现状
        2.1.1 互联网工程组(IETF)
        2.1.2 国际电信联盟(ITU-T)
        2.1.3 MPLS论坛
    2.2 MPLS的基本原理
        2.2.1 MPLS基本术语
        2.2.2 MPLS的原理
        2.2.3 MPLS的节点结构
        2.2.4 MPLS封装
        2.2.5 MPLS的工作机制
    2.3 MPLS与IP转发的比较
        2.3.1 IP转发
        2.3.2 MPLS转发(以LDP为例说明)
    2.4 MPLS的关键技术
        2.4.1 VC合并(VC Merging)
        2.4.2 路由环(Loop)的防止与检测
        2.4.3 RSVP(资源预留协议)与MPLS
        2.4.4 MPLS在共享媒质中应用
        2.4.5 MPLS与组播
    2.5 MPLS对原IP的修改
        2.5.1 选路(Routing)
        2.5.2 数据包转发(Forwarding)
        2.5.3 地址解析协议
        2.5.4 分片
        2.5.5 环路(Loop)的处理
3 IP网络的服务质量研究
    3.1 概述
        3.1.1 IP网络QoS问题的提出
        3.1.2 QoS定义
        3.1.3 QoS解决方案
    3.2 IP网络QoS体系架构
        3.2.1 控制平面机制
        3.2.2 数据平面机制
        3.2.3 管理平面机制
        3.2.4 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
        3.2.5 业务优先级
        3.2.6 网络控制器的功能
    3.3 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
        3.3.1 基本概念
        3.3.2 综合业务模型的优缺点
        3.3.3 综合业务模型的构成
    3.4 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
        3.4.1 基本概念
        3.4.2 Diff-Serv优先级排列
        3.4.3 Diff-Serv的相关算法
        3.4.4 区分业务模型的优缺点
        3.4.5 区分业务模型与综合业务模型的互通
    3.5 基于MPLS的网络服务质量(QoS)
        3.5.1 IP QoS与ATM QoS的映射
        3.5.2 MPLS QoS的实现
        3.5.3 Int-Serv的MPLS实现
        3.5.4 Diff-Serv的MPLS实现
        3.5.5 MPLS中通过流量工程间接实现QoS
4 QoS路由算法及仿真研究
    4.1 网络模型
        4.1.1 网络模型定义
        4.1.2 网络总体模型
        4.1.3 物理链路模型
        4.1.4 LSP模型
        4.1.5 QoS模型的数学描述
    4.2 算法基本思想及其实现
        4.2.1 QoS路由问题模型
        4.2.2 目标函数的建立
        4.2.3 遗传算法简介
        4.2.4 网络拓扑结构
        4.2.5 遗传算法实现
    4.3 算法仿真及性能分析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按地域分配IPv6地址以及相关协议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1.3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IP地址
    2.2 IP选路与路由聚集
    2.3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2.4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2.5 MOBILE IP
    2.6 IP过渡策略
第三章 按地域分配IPV6地址以及路由聚集
    3.1 地域划分及IP地址分配原则
    3.2 IPV4向IPV6的过渡
    3.3 路由与路由聚集
    3.4 MOBIL IPV6的建议
    3.5 分级域名服务器
    3.6 对DHCP的建议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声明
四川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4)ISP路到尽头?(论文提纲范文)

I S P是我国通信业发展的缩影
由ISP到ASP, I S P的拯救之路
I S P也需要电信级服务概念

四、ISP路到尽头?(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风东渐下的上海婚礼变迁(1850-1949)[D]. 徐华博.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4)
  • [2]MPLS流量工程及QoS保证研究[D]. 周世纪. 重庆大学, 2004(01)
  • [3]按地域分配IPv6地址以及相关协议改进[D]. 张中浩. 四川大学, 2004(01)
  • [4]ISP路到尽头?[J]. 杨海峰. 通信世界, 2003(02)

标签:;  ;  ;  ;  ;  

ISP之路的尽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