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操作方法对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不同操作方法对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一、EFFECT OF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ON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论文文献综述)

欧芬兰,于彦江,寇贝贝,陈靓[1](2022)在《水合物藏的类型、特点及开发方法探讨》文中提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能巨大、资源量丰富、燃烧值高的未来新能源,但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赋存状态,经济开采技术仍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以全球勘探发现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区为基础,介绍了全球主要水合物的海陆资源分布及开采难易程度;以主要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式选择因素为基础,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地层中的赋存类型、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方法;以全球已开展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项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现有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现有开采方法条件下,为不同赋存状态、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的天然气水合物选择出适合的开采方法,为建立完整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体系和未来实现商业化开采提供参考。

区相文,邬黛黛,谢瑞,吴能友,刘丽华[2](2022)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沉积物Fe-P-S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甲烷渗漏的指示》文中研究指明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试采的重点区域,在甲烷渗漏过程中会形成黄铁矿和蓝铁矿等具有指示意义的矿物,这些矿物和Fe、P、S等元素密切相关,通过Fe-P-S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该区域的甲烷渗漏对进一步了解南海水合物的成藏状况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ite 2A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微量元素、铁结合磷、自生磷灰石态磷、碳酸盐铁、磁铁矿铁、还原性铁、铬还原硫、硫同位素以及总有机碳(TOC)等数据分析,研究该地区的Fe、P和S等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甲烷渗漏的指示。研究发现,在600 cmbsf(centimeter below sea floor)深度以下的初级生产力水平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升高。在600 cmbsf深度以下,沉积物中可指示黄铁矿的铬还原硫含量增加,其硫同位素明显正偏,说明可能存在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根据沉积物中指示富镁方解石和文石的Mg/Ca和Sr/Ca、与自生碳酸盐有关的Sr/Ti和Ba/Ti均在600 cmbsf出现了峰值,以及铁结合磷和自生磷灰石态磷含量的增加,可推测600 cmbsf左右为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的上界。另外,铁结合磷的含量在SMTZ带明显增加,黄铁矿中的铬还原硫以及δ34S可以指示黄铁矿的含量,从而可以利用不同形态的Fe、P和S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和识别甲烷渗漏。

王晓光,姜立芳,尹建国,刘荣波,朱绍东[3](2022)在《基于沉积法的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检测》文中提出为深入研究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天然气水合物渗漏预警法,但该检测方法成本较高,且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设计基于沉积法的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检测方法。投放小型移动式观测平台,确定海底天然气渗漏位置。使用沉积法,测定天然气水合产物化学成分。分析沉积物物理特征,确定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通过实验,证实基于沉积法的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检测方法更具经济性,检测精度更高。

王自豪,万义钊,刘乐乐,卜庆涛,王壮壮,毛佩筱,胡高伟[4](2022)在《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水相对渗透率是天然气水合物现场试采的关键参数。如何测量和评估储层相对渗透率是提高产气效率、实现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从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的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模型建立3个方面,总结了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现有含水合物沉积物实验测试大多采用非稳态法,相对渗透率曲线图显示:在同一含水饱和度下,水合物饱和度越大,水的相对渗透率越小,气的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较为复杂;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改变了沉积物的孔隙空间结构,进而影响气-水相对渗透率。数值模拟大多利用孔隙网络模型或持水曲线进行相对渗透率计算,探索水合物生长习性、孔隙赋存特征,并揭示颗粒尺寸、水合物饱和度、润湿性、表面张力等不同因素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差异。梳理多种相对渗透率模型,发现新近提出的考虑毛细作用和孔径分布的含水合物介质相对渗透率模型在模拟含水合物沉积物中的多相流以及解释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方面具有优势。建议下一步克服该模型计算成本较高的缺陷,实现含水合物沉积物多相流物理精确建模。

李瑞景,刘海春,李鑫源,韩学圣,詹思源,刘煌[5](2021)在《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分解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堵塞油气管道以及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的问题,如何快速将水合物分解对于天然气安全运输和水合物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采用了降压和注化学剂的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在静态以及动态的分解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合物的分解经历了初始加速、主力生产以及产量衰竭3个阶段,初始加速期极短,占整个分解时间的比例甚至不到5%;分解推动力越大,水合物的峰值分解速率就越快,例如在静态条件下,水合物在1.18 MPa的分解推动力下的峰值分解速率为1 316.4 mL·min-1,而在3.18 MPa的推动力下,水合物的分解速率达到了4 407.05 mL·min-1;在分解推动力以及注入乙二醇的体积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水合物在动态条件下的峰值分解速率要比静态条件下的快;水合物在静态条件以及动态条件下通过联合1.18 MPa分解推动力和注20%乙二醇的方法,相较于单独在1.18 MPa的分解推动力作用下,峰值分解速率分别提高了2.5倍和2.8倍。研究成果为现场解决水合物堵塞天然气管线的问题以及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一定的数据支持。

李晶,刘昌岭,吴能友,贺行良,孟庆国,许晓晴,陈烨[6](2021)在《海洋环境中甲烷好氧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海洋环境中微生物驱动的甲烷好氧氧化作用是甲烷迁移转化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降解甲烷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能够有效降低甲烷大气通量、影响海洋碳循环。本文系统调研了国内外文献资料,认识到海洋环境中甲烷好氧氧化的赋存范围十分广泛,可赋存于超过3 000 m水深的深海环境、热液喷口等极端环境,其中海底高压、渗漏甲烷的动态运移等是甲烷好氧氧化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在该赋存环境下,好氧甲烷氧化菌主要以Ⅰ型氧化菌为主。Ⅰ型与Ⅱ型氧化菌对甲烷、微量金属元素等环境条件具有一定偏向性,并且在水体和沉积物两种赋存环境下氧化菌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同时,在该赋存环境下甲烷好氧氧化强度存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差异,受温度、甲烷浓度、氧浓度、微量金属元素等环境因子影响显着,但目前对压力以及甲烷渗漏运移状态对好氧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认识不清。随着深海科研探索不断发展,甲烷氧化菌菌群多样性研究将更加丰富。此外,还需进一步针对海底高压渗漏状态下的好氧氧化过程开展精细研究工作,进一步理解海洋环境中甲烷的好氧氧化规律,这对深刻揭示甲烷迁移转化机制、科学评估甲烷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马晓理,刘丽华,徐行,金光荣,魏雪芹,翟梦月[7](2021)在《南海南部浅表层柱状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对甲烷渗漏活动的指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快速响应甲烷渗漏活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记录甲烷渗漏活动特征。对采自南海南部北康盆地的3个重力沉积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BH-H75、BH-H13Y和BH-H61)进行了甲烷浓度、溶解无机碳(DIC)和碳同位素(δ13CDIC)、阴离子(SO42-、 Cl-)以及主微量元素(Ca2+、 Mg2+、 Sr2+、 Ba2+)等地球化学分析。(△DIC+△Ca2++△Mg2+)/△SO42-比率图解与δ13CDIC深度剖面特征揭示了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反应(OSR)和硫酸盐驱动-甲烷厌氧氧化反应(SD-AOM)在不同沉积柱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其中BH-H13Y沉积柱中OSR和SD-AOM共同存在;BHH75沉积柱中OSR占主导;在BH-H61沉积柱中SD-AOM占主导,且其底部可能存在微生物产甲烷作用。硫酸盐浓度线性拟合关系指示BH-H13Y的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的深度约为700 cmbsf。结合SO42-浓度、DIC浓度最大值和δ13CDIC最小值推测BH-H61的SMTZ深度约为480 cmbsf。BH-H61和BH-H13Y沉积柱中,较浅的SMTZ深度、上升的DIC浓度以及强烈负偏的δ13CDIC值指示研究区存在甲烷渗漏活动。此外,在BH-H61和BH-H13Y站位,硫酸盐浓度随深度降低的变化梯度在沉积柱下部较上部陡,指示向上迁移的甲烷通量在时间上逐渐增强。孔隙水中Ca2+、Mg2+、Sr2+浓度以及Mg/Ca、Sr/Ca比值变化特征指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可能有自生高镁方解石矿物生成;而BH-H61站位SMTZ界面以下,孔隙水中Ba2+浓度升高,指示了硫酸钡的溶解作用。

毛雪莲,朱继田,宋鹏,郭明刚,黄时卓[8](2021)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与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温度和压力密切相关,低温高压稳定域直接决定了水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展布规模。根据波诺马列夫经验公式,依据琼东南盆地水合物稳定域形成的关键参数(天然气组分、地温梯度及水深等),计算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水合物稳定域厚度,并初步分析了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水深(压力)越大、地温梯度越小,水合物稳定域厚度越大,当研究区水深达334.1 m时,深水海底浅层即具备了形成甲烷水合物稳定域条件;同时,水合物稳定域分布整体上具有南北薄、中间厚,自西向东逐渐变厚的趋势,主体厚度分布介于200~300 m,最大厚度可达400 m。

王英梅,张兆慧,牛爱丽,刘生浩,焦雯泽,张鹏[9](2021)在《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储存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水合物法气体储运技术是当前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而水合物的稳定性对其长时间储存和长距离运输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提高二氧化碳水合物储存能力和寻求水合物高效稳定的储存条件,然而科学家们发现一些促进剂可以使水合物在温和的条件下长时间存储。本文从"自保护"效应的3种机制、温度、压力以及粒径、促进剂和水合物形态这些因素分析了其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证明气体水合物普遍在260~270K和0.1~0.4MPa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并且同种促进剂在冰点上下对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不同,最后指出了水合物稳定性方面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英梅,牛爱丽,张兆慧,展静,张学民[10](2021)在《二氧化碳水合物快速生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气体水合物具有很多优点,却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化利用,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速率缓慢,阻碍了水合物法技术的应用,因此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生成速率是气体水合物技术得以成功应用的关键。最常见快速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的方法是加入促进剂,而不同种类和浓度的促进剂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速率的作用效果不同。故本文主要概述二氧化碳水合物快速生成的方法,从动力学促进剂、纳米流体以及离子促进剂进行分析,分别总结了它们对水合物的生成机理。分析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纳米石墨、氯化钠三者单独作用时及三者和不同促进剂复配时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的诱导成核时间、生成速率、相平衡、表面张力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指出:单一的促进剂都存在最佳浓度,但其会随着不同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以及不同种类的促进剂复配时存在协同作用且生成效果比单一的好,揭示不同温度、不同压力时最适宜的单一促进剂对水合物生成影响的规律及找出最适宜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的促进剂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目前各种单一的及复配的促进剂对水合物的生成影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EFFECT OF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ON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ON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水合物藏的类型、特点及开发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水合物的海陆资源分布
2 水合物赋存类型、成藏模式及储层分类
    2.1 水合物赋存类型
        2.1.1 水合物产出状态分类
        2.1.2 水合物充填方式分类
    2.2 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2.3 水合物的储层分类
3 水合物的开采方法
    3.1 原位分解采气开采技术框架开采方法
        3.1.1 降压法
        3.1.2 热激法
        3.1.3 化学抑制剂注入法
        3.1.4 置换法
    3.2 原位破碎抽取开采技术框架的开采方法
        3.2.1 固态流化法
        3.2.2 机械-热联合开采法
    3.3 不同开采方法适用范围
4 不同类型水合物藏适用的开采方法
5 结论和展望

(3)基于沉积法的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结构设计
2 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检测方法设计
    2.1 确定海底天然气渗漏位置
        (1)甲烷浓度。
        (2)二氧化碳浓度。
        (3)pH值。
        (4)溶解氧浓度。
    2.2 测定天然气水合产物化学成分
        (1)氯离子浓度。
        (2)氧元素浓度。
    2.3 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分析
3 实验分析
    3.1 实验操作环境设定
    3.2 实验方案设定
    3.3 实验结果分析
4 结语

(4)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渗流理论
2 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的实验测试进展
    2.1 稳态法和非稳态法
    2.2 基于持水曲线的测试方法
3 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数值模拟
    3.1 水合物的分布模式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3.2 水合物非均匀性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3.3 水合物饱和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3.4 颗粒粒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3.5 润湿性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3.6 表面张力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4 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模型
5 结论与展望

(5)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分解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设备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步骤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合物静态分解动力学实验结果
    2.2 水合物动态分解动力学实验结果
3 结论

(8)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计算方法
3 参数确定
    (1)气体相对密度
    (2)地温梯度
    (3)压力
4 稳定域特征分析
5 结论

(9)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储存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机理
    1.1 水合物分解机理
    1.2 水合物储气量
2 气体水合物分解过程中“自保护”的3 种机制
    2.1“冰壳”理论
    2.2“过冷水”理论
    2.3“微型气泡”控制理论
3 不同因素对气体水合物的影响
    3.1 温度、压力对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3.2 促进剂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3.2.1 不同种类的促进剂
        3.2.2 不同种类促进剂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性影响
    3.3 其他因素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4 结语

(10)二氧化碳水合物快速生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
    1.1 常见加快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的方法
    1.2 计算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速率的方法
2 动力学促进剂对CO2水合物的生成机理
    2.1 SDS存在最佳浓度
    2.2 SDS复配条件生成效果更好
3 纳米流体对CO2水合物生成的机理
    3.1 纳米石墨的促进作用
    3.2 纳米石墨的复配条件生成效果更好
4 离子型促进剂对CO2水合物的生成机理
    4.1 氯化钠的促进作用
    4.2 氯化钠的复配效果更好
    4.3 氯化钠的抑制作用
5 结语
符号说明

四、EFFECT OF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ON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合物藏的类型、特点及开发方法探讨[J]. 欧芬兰,于彦江,寇贝贝,陈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
  • [2]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沉积物Fe-P-S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甲烷渗漏的指示[J]. 区相文,邬黛黛,谢瑞,吴能友,刘丽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
  • [3]基于沉积法的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特征检测[J]. 王晓光,姜立芳,尹建国,刘荣波,朱绍东. 能源与环保, 2022(01)
  • [4]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研究进展[J]. 王自豪,万义钊,刘乐乐,卜庆涛,王壮壮,毛佩筱,胡高伟.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 [5]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分解实验研究[J]. 李瑞景,刘海春,李鑫源,韩学圣,詹思源,刘煌. 当代化工, 2021(10)
  • [6]海洋环境中甲烷好氧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J]. 李晶,刘昌岭,吴能友,贺行良,孟庆国,许晓晴,陈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05)
  • [7]南海南部浅表层柱状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对甲烷渗漏活动的指示[J]. 马晓理,刘丽华,徐行,金光荣,魏雪芹,翟梦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05)
  • [8]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分布特征与预测[J]. 毛雪莲,朱继田,宋鹏,郭明刚,黄时卓. 海洋地质前沿, 2021(10)
  • [9]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储存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王英梅,张兆慧,牛爱丽,刘生浩,焦雯泽,张鹏. 化工进展, 2021(S2)
  • [10]二氧化碳水合物快速生成方法研究进展[J]. 王英梅,牛爱丽,张兆慧,展静,张学民. 化工进展, 2021(S2)

标签:;  ;  ;  ;  

不同操作方法对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