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因子 4 和造血调节

血小板因子 4 和造血调节

一、血小板第4因子与造血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张扬,白菊,张王刚,何爱丽[1](2021)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敏感与抵抗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与治疗抵抗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住院ITP患者60例,其中激素敏感组32例,激素抵抗组28例。收集治疗前和随访4周后血清,利用弱阳离子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方法,寻找差异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相比较,在分子量700~10000 Da范围内共得到41个差异蛋白表达峰,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组患者激素治疗前后比较,在分子量700~10000 Da范围内有5个差异蛋白(P<0.05),激素治疗后表达上调的蛋白有4个,相对分子量分别为9289.84、4644.96、7764.95和4964.12 Da,下调的蛋白有1个,分子量为6666.94 Da。激素抵抗患者激素治疗前后比较,在分子量700~10000 Da范围内共得到56个差异蛋白质表达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敏感者治疗前后存在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与ITP的激素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闫韶花[2](2021)在《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文中认为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已有相关临床研究,但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无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首先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整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其次,以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人群,分析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最后,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导师经验方—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并在动物实验中进行验证和探索。第一部分: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目的:评价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方法:在8个电子数据库检索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20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合成。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37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涉及受试者2705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7,95%CI[0.61,0.75],P<0.00001)、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风险(RR=0.75,95%CI[0.63,0.89],P<0.0009)、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RR=0.71,95%CI[0.60,0.82],P<0.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0,95%CI[0.46,0.79],P=0.0003)、≥3 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21,0.64],P=0.04)、≥ 3级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13,0.95],P=0.04)、≥ 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8,95%CI[0.16,0.89],P=0.03);在降低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方面,没有疗效;在提高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方面,没有疗效。结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也可降低≥3级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临床实践中,可推荐口服中药用于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以补肾健脾方药为主。第二部分: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研究目的:探索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收治的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分别收集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共纳入受试者32人,其中脾肾阳虚证组11人,非脾肾阳虚证组21人,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证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方面无显着差异;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均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但两组的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存在差异;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结论:(1)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与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没有显着差异。(2)脾肾阳虚证组与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可能存在差异。(3)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初探研究目的:探索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和中药百科全书数据平台检索芪菟二至方组成药物的主要成分。(2)将检索到的药物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3)借助药物靶点数据库、人类基因数据库、药物银行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等检索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4)利用韦恩分析获得芪菟二至方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5)借助Metascape对候选基因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筛选出黄芪潜在活性成分15个、当归潜在活性成分6个、墨旱莲潜在活性成分10个、女贞子潜在活性成分10个、菟丝子潜在活性成分11个、补骨脂潜在活性成分49个;最终获得芪菟二至方潜在作用靶点575个。检索到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3205个。通过韦恩图,最终获得交集靶点347个。PPI网络结果提示芪菟二至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潜在靶点主要涉及PIK3CA、PIK3R1、MAPK1、SRC、MAPK3、AKT1、STAT3 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些靶点主要涉及细胞衰老、PI3K-Ak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PI3K-Akt途径、细胞衰老、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芪菟二至方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第四部分: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研究目的:确定5-Fu诱导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最佳给药剂量,探索 5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诱导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方法:10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n=20),具体给药方案:单药高剂量组5-Fu 180 mg/kg,单药低剂量组5-Fu 150 mg/kg,双药高剂量组 5-Fu 150 mg/kg+L-OHP 7.2 mg/kg,双药低剂量组 5-Fu 112.5 mg/kg+L-OHP 5.4 mg/kg,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给药方式均为一次给药、腹腔注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体重、外周血象的变化。d6每组处死8只小鼠、d13处死剩余小鼠,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研究结果:(1)死亡情况:d7-d13,双药高剂量组死亡4只,单药高剂量组死亡6只。(2)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均先下降、后上升,以双药高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3)外周血: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下降(P<0.01);d13,单药高剂量组小鼠白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血红蛋白呈持续下降趋势。(4)骨髓有核细胞计数: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13,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d6(P<0.01),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双药低剂量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剂量组(P<0.01)。结论:(1)四种化疗方案均可诱导小鼠骨髓抑制;(2)单药高剂量组、双药高剂量组给药剂量过大。(3)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在骨髓抑制的程度、体重和生存率方面无差异。第五部分: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研究目的:评价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2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提前7天给予相应的中药灌胃;d0,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予 5-Fu 150mg/kg,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诱导骨髓抑制。中药高、中、低剂量组d0-d13继续给予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于造模次日(d1)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腹腔注射,每日1次。d-6、d0及造模后隔日分别对小鼠称重、取尾尖血测血常规;d6、d13各处死半数小鼠、取材。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周期,血浆TNF-α、IL-6、ROS、INF-γ、SCF含量。d6,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各取3只小鼠的骨髓组织,Western blot、qPCR法分别检测骨髓组织中p38、E2F、c-myc等的表达。研究结果:(1)血常规:①白细胞: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剂量组白细胞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红细胞、血红蛋白:d6、d13模型组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小板:d6,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3,模型组小鼠血小板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小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髓有核细胞: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1)。(3)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升高(P<0.01)。d13,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胸腺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显着升高(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PI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比例均降低(P<0.01或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或P<0.01),PI升高(P<0.05或P<0.01)。(5)细胞因子:d6,模型组小鼠血浆TNF-α、IL-6、ROS、SCF含量升高(P<0.01),INF-γ含量降低(P<0.05)。芪菟二至方可能逆转这种变化。(6)Western blot:d6,模型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qPCR:d6,模型组骨髓E2F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骨髓E2F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骨髓c-myc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治疗组小鼠骨髓c-myc相对表达下降(P<0.01)。结论:(1)芪菟二至方能缓解5-Fu诱导的骨髓有核细胞减少;高、中剂量可有效防治造模小鼠的白细胞减少;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存在剂量效应。(2)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可改善骨髓抑制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3)芪菟二至方可调节骨髓抑制小鼠骨髓中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提高骨髓细胞增殖指数。(4)芪菟二至方可能通过调节骨髓抑制小鼠血浆中的TNF-α、IL-6、SCF、ROS、INF-γ发挥作用。(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可下调5-Fu造模小鼠骨髓组织c-myc mRNA的表达,对骨髓组织p38、E2F2有下调的趋势。

胡梦佳[3](2021)在《SRC-3在造血干细胞稳态调控与骨髓放射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核能与核相关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由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引起的放射损伤也越发常见。骨髓(bone marrow,BM)对射线极度敏感,短时间内受照剂量超过1.0 Gy就足以产生明显的造血系统损伤。中高剂量的电离辐射还会严重扰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稳态,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最终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但其中的机制仍未阐明,目前也无有效的救治措施。因此,进一步揭示骨髓造血干细胞稳态调节的关键因素,以及放射损伤后造血干细胞枯竭和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机理,对寻找新的救治策略以及研制相关新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熟的血细胞寿命有限,必须由造血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进行补充。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各系造血细胞分化的能力。根据存活时间长短和自我更新能力强弱,造血干细胞又分为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term HSC,LT-HSC)、短期造血干细胞(short-term HSC,ST-HSC)和多能祖细胞(multipotent progenitor,MPP)。成体造血干细胞主要处在氧分压较低的骨髓龛(niche)中,其具有独特的代谢特点,即主要依赖无氧的糖酵解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氧代谢则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而在各种应激(如辐照、感染和化疗)条件下,它原有的代谢模式会发生转变,逐渐向线粒体代谢倾斜,以满足能量增加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骨髓组织中的大部分造血干细胞都处于静止或者静息状态,尤其是LT-HSC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这是维持其稳态并防止电离辐射和细胞毒性物质损伤的关键。虽然在过去的50多年中,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多种关键的造血调节因子,但造血干细胞稳态的精确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亟待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类固醇受体活化辅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3,SRC-3),是SRC家族(包括了SRC-1、SRC-2和SRC-3三个同源性蛋白)中的一个成员。作为核受体和其他转录因子的辅助活化因子,SRC-3可以招募转录所必需的组蛋白乙酰化酶以及其他一些转录共激活分子,调控靶基因的转录,从而在机体生长发育、性器官成熟、能量代谢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由于SRC-3在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白血病等)中高表达,因此之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它与肿瘤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它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知之甚少。但有文献报道,SRC-3敲除后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显着增多,血小板显着减少。我们前期研究也发现,SRC-3基因敲除小鼠(SRC-3-/-)骨髓巨核细胞多倍体明显减少,并且其对辐照的敏感性明显增加,然而潜在的机制并不清楚,这种缺陷很可能来自于造血干/祖细胞层面。同时,我们也发现普通C57小鼠辐照后骨髓造血干细胞中SRC-3表达显着降低,提示SRC-3的下降很可能是辐照后造血干细胞稳态失衡的重要原因。最近还有研究指出,SRC-3是胚胎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多能性网络的关键分子。据此,我们推测SRC-3可能对造血干细胞的稳态和功能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此外,以SRC-3为靶点,有望为骨髓放射损后造血干细胞稳态的失衡探寻新的救治方法。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了SRC-3在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然后主要利用流式细胞术对野生型(wild-type,WT)和SRC-3-/-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比例、数量、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分化以及动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以明确SRC-3对造血干细胞稳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小鼠急性放射损伤模型,观察了SRC-3对造血干细胞的辐射保护作用,并通过非竞争性骨髓移植、竞争性骨髓移植等实验研究了SRC-3缺失对造血干细胞长期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全转录组芯片、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Seahorse分析、慢病毒转染等技术对SRC-3调控造血干细胞稳态的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RC-3在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的表达显着高于造血祖细胞以及分化成熟的细胞,这种特殊的表达模式提示SRC-3对造血干细胞可能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2、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SRC-3敲除后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总数显着增加;在造血干细胞亚群中,LT-HSC的比例升高,MPP的比例降低,ST-HSC的比例没有显着变化;在造血祖细胞中,髓系共同祖细胞(common myeloid progenitor,CMP)的比例显着降低,但是粒单系祖细胞(granulocyte monocyte progenitor,GMP)、巨核系-红系祖细胞(megakaryocyte erythroid progenitor,MEP)和淋巴系共同祖细胞(common lymphoid progenitor,CLP)的比例并没有发生显着变化。这些结果表明SRC-3的存在有助于维持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和数量的平衡。3、Ki67和Brd U染色结果显示,SRC-3敲除后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静止状态受到扰乱,导致其过度增殖和活化;另外,定量PCR结果也显示,SRC-3敲除后造血干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1和Cyclin E2显着上调,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和P27显着下调。这表明SRC-3参与了造血干细胞静止状态的维持。4、SRC-3敲除后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比例显着增加,说明SRC-3缺失促进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向外周的动员。5、利用小鼠急性放射损伤模型,我们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C-3敲除小鼠在辐照之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恢复明显减慢,DNA损伤和凋亡也显着增加,说明SRC-3对造血干细胞具有辐射保护作用;此外,SRC-3敲除也增加了造血干细胞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敏感性。这些可能是由于SRC-3敲除后造血干细胞失去静止、异常增殖所致。6、非竞争性骨髓移植、竞争性骨髓移植、反向骨髓移植等实验证实SRC-3缺失损伤了造血干细胞的长期造血重建能力,并且SRC-3主要是通过内在性的机制调控了造血干细胞的稳态。7、全转录组芯片提示,SRC-3敲除后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线粒体相关成分显着上调,氧化磷酸化通路显着活化;进一步的实验证实,SRC-3缺失增加造血干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膜电位以及代谢活性。8、SRC-3敲除后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显着增加,并且这些活性氧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因此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的处理可部分逆转SRC-3缺乏后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表型和功能。9、SRC-3缺失导致造血干细胞中乙酰化酶GCN5的表达显着下调,从而降低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蛋白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s 1α,PGC-1α)的乙酰化水平并导致其活化,最终促进了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因此通过慢病毒转染过表达GCN5可明显改善SRC-3缺失诱导的造血干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缺陷。总之,通过本研究,我们首次揭示了SRC-3是一个参与造血干细胞稳态调控的关键因子,同时明确了SRC-3对造血干细胞的辐射保护以及功能维持作用,也进一步阐明了SRC-3调节造血干细胞稳态和功能的分子机制,为放射损伤条件下造血干细胞稳态失衡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杨最[4](2020)在《地中海贫血症红细胞谱系发育分化基因筛查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中海贫血症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目前临床上地中海贫血症没有可以普遍推广的根治方法。产前诊断在地中海贫血症的预防上有重要贡献。由于产前诊断技术的局限,导致地中海贫血症稀有突变类型不能被检测,不能完全避免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出生。而外显子测序技术有可能弥补这一缺点,因此我们运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地中海贫血症基因携带者羊水样本进行检测,既能验证临床产前诊断结果,同时也是为了发现新的变异位点。我们通过外显子测序筛选出1344个共有变异位点。通过对这些共有变异位点进行GO富集分析筛选了26个term,涵盖膜的整体成分、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钙离子结合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筛选了13条信号通路,包括糖酵解/糖异生、ECM受体相互作用、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等。这些基因和信号通路可能与地中海贫血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珠蛋白基因缺陷影响红细胞发育过程。红细胞的发育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机理研究是根治地中海贫血症等一系列血液疾病的潜在突破口。我们利用磁珠分选和流式分选的方法从脐带血样本分离纯化CD34阳性细胞,在体外运用多种细胞因子成功对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为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模拟体内的造血过程奠定基础。

罗东[5](2019)在《低强度脉冲超声重建细胞周期药物联合化疗后大鼠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造血功能损伤是临床联合化疗治疗肿瘤的诸多副作用当中最为严重之一,甚至可危及生命。造血功能损伤的治疗与患者的治疗进展息息相关,而临床主要依赖于升白细胞药物、血小板输注及相关因子治疗来改善患者情况,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部分患者副作用明显甚至无效,且费用相当昂贵。因此需要一种更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化疗后的造血功能损伤,提高癌症化疗的安全性。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已被证实能促进骨髓有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可以治疗环磷酰胺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提高阿糖胞苷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但目前为止极少有针对造血功能的全面深入研究。本研究新采用细胞周期药物一线联合化疗方案诱发造血功能损伤。由此进一步探究LIPUS能否改善细胞周期药物联合化疗后造血功能损伤,并尝试阐述其机制,为今后细胞周期药物联合化疗所致造血功能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血液检测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随机选取160只SD大鼠,其中(1)方案紫杉醇+卡铂选取80只(对照组40只,LIPUS组40只);(2)方案阿霉素+环磷酰胺选取80只(对照组40只,LIPUS组40只)。(1)方案采用紫杉醇(10mg/kg)+卡铂(16mg/kg)先后腹腔注射,连续给药4天;(2)方案采用阿霉素(2mg/kg)+环磷酰胺(20mg/kg)先后腹腔注射,连续给药4天。(1)、(2)方案LIPUS组均在给药后LIPUS连续辐照7天,对照组在给药后进行7天的假辐照。于给药第0、4、7、9、11、14、18天抽取大鼠心脏血测定各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并同时将抽取的部分血液离心取血清用于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2.通过骨髓检测黏附分子、造血调控因子及细胞凋亡,并观察骨髓造血组织和细胞形态。于给药第0、4、11天,对骨髓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造血因子SCF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对骨髓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造血组织、脂肪组织和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结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髓细胞分布,每个组织标本观察5个视野;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骨髓上清中造血调控因子IL-3和GM-CSF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骨髓细胞凋亡检测。结果1.方案(1)紫杉醇+卡铂:LIPUS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上升显着(P<0.05),对照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红细胞仅有2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血小板连续4天升高存在显着差异(P<0.05);化疗给药后IgA,IgG下降明显,LIPUS组IgA仅在第18天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LIPUS组IgG和IgM水平在第7天,第9天和第18天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方案(2)阿霉素+环磷酰胺:LIPUS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第11、14、18天升高明显(P<0.05),红细胞差异不显着(P>0.05),血小板在给药后第18天两组相比才有差异(P<0.05);化疗给药后免疫球蛋白IgA和IgM水平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LIPUS组IgA水平仅在第14天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LIPUS组血清的IgG和IgM水平均连续4天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方案(1)紫杉醇+卡铂:比较SCF、ICAM-1、VCAM-1的mRNA水平,两组间SCF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LIPUS组ICAM-1和VCAM-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比较骨髓组织病理切片,LIPUS组与对照组相比造血组织丰富且已恢复正常水平,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对骨髓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分析,LIPUS组第11天造血组织所占百分比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分布情况,LIPUS辐照后第7天可见细胞增多且形成了较大的细胞集落;比较大鼠骨髓上清造血调控因GM-CSF和IL-3子水平,LIPUS组和对照组上升下降趋势一致,直到第11天LIPUS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方案(2)阿霉素+环磷酰胺:比较骨髓ICAM-1、VCAM-1、SCF的mRNA水平,LIPUS组ICAM-1、VCAM-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对SCF无明显影响;比较骨髓组织病理切片,LIPUS组与对照组相比造血组织丰富,已恢复至正常水平,随后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镜下造血组织面积百分比,第11天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比较大鼠骨髓上清造血调控因子IL-3和GM-CSF的水平,LIPUS组在第11天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LIPUS组与对照组相比骨髓细胞凋亡率显着减少(P<0.05)。结论LIPUS可以重建细胞周期类药物紫杉醇+卡铂、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化疗后大鼠造血功能。主要通过减缓血细胞下降和增加造血组织修复造血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因为其能提升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水平和促进造血调控因子GM-CSF、IL-3的分泌,同时能促进骨髓细胞凋亡减少、黏附增加形成集落。LIPUS也能不同程度的促进IgA、IgG和IgM的分泌,改善免疫功能。

龚格格[6](2014)在《佛波酯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骨髓造血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骨髓抑制是肿瘤病人化、放疗后常见的毒副作用,轻度骨髓抑制在应用G-CSF、EPO、TPO等药物后多可快速恢复,但是高剂量的放、化疗或长期的化疗常可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重度的骨髓抑制增加了患者感染、出血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此时仅应用G-CSF、EPO并不能在短期内有效的恢复造血。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骨髓中的造血各阶段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都有损害,然而目前常用的升血药物则主要作用于下游阶段的造血前体细胞。如G-CSF就是作用于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阶段,然后刺激其增殖,向下游分化,并促进成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到循环中;EPO作用于红系造血祖细胞阶段,刺激红系造血,增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并且两者对骨髓的造血微环境均无特别的影响。因此在重度骨髓抑制时期,寻找一种能够快速有效的促进骨髓造血的方法很有必要。研究发现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简称佛波酯(TPA),不仅可以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而且发现它有促进造血的作用。目的体外观察TPA单用或联合G-CSF对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时期的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影响。方法1、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的方法体外培养来自AML患者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骨髓细胞,同一批实验样本来自同一位患者的同一个骨髓样本。分组:空白对照组,TPA单用组(终浓度10ng/ml),G-CSF单用组(终浓度50ng/ml),TPA与G-CSF联合组(终浓度分别为10ng/ml+50ng/ml),不同组别的药物分别加入到不含任何刺激因子的不完全培养基中和含EPO、白细胞条件培养液的完全培养基中观察CFU-GEMM、CFU-GM、BFU-E、CFU-E等集落的形成情况。实验重复4次。2、不完全甲基纤维半固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PA,终浓度范围0.1~30ng/ml,并设置空白对照,观察CFU-GM、CFU-GEMM、BFU-E、CFU-E集落的形成情况。3、不完全甲基纤维半固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PA并联合G-CSF(50ng/ml),TPA的终浓度范围为0.1~30ng/ml,并设置空白对照,观察CFU-GM、CFU-GEMM、BFU-E、CFU-E集落的形成情况。4、体外分别培养健康人基质细胞和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抽取的骨髓获得的基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TPA,终浓度分别为0.1ng/ml、1.0ng/ml、5ng/ml、10ng/ml、20ng/ml、30ng/ml,设置对照。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或抑制情况。结果1、不完全培养基中的四组形成集落比较,对照组在培养24-72小时可见到小细胞团,但是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均死亡,培养14天计数,对照组无集落形成,TPA单用或联合均能刺激CFU-GM,CFU-GEMM和BFU-E形成,主要是粒单系集落的形成;G-CSF单用只能形成CFU-GM,对红系和早期的混合系集落形成无影响;TPA和G-CSF可以协同促进CFU-GM集落的形成(P<0.05),但是两者联合对CFU-GEMM和BFU-E集落的形成无促进作用(P均>0.05)。2、不完全培养基中的不同浓度TPA刺激后形成集落比较,0.130ng/ml浓度范围内可以见到CFU-GM集落的形成,120ng/ml浓度范围内可以见到早期混合系集落CFU-GEMM的形成,520ng/ml浓度范围内可以见到BFU-E集落形成。单用TPA时最佳的刺激CFU-GM和CFU-GEMM集落形成的终浓度均是510ng/m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较小终浓度或加大终浓度均不能提高集落的形成。单用TPA最佳的刺激BFU-E集落形成的终浓度是10ng/ml时,该浓度组形成的集落产率最高(P均<0.05)。3、不完全培养基中的不同浓度TPA联合G-CSF(终浓度50ng/ml)刺激后形成集落比较,形成的主要是髓系集落CFU-GM,也有少量的混合系集落CFU-GEMM,TPA终浓度为1ng/ml~20ng/ml的联合组中尚可以观察后少量的BFU-E。TPA和50ng/mlG-CSF联合时最佳的刺激CFU-GM形成的终浓度是1ng/ml5ng/ml (P均﹤0.05)。TPA终浓度为5ng/ml的联合组中的CFU-GEMM集落产率最高,520ng/ml的终浓度组中的BFU-E集落产率较高。4、完全培养基中的四组祖细胞培养结果,四组中均可以看到CFU-GM、CFU-GEMM、BFU-E和CFU-E集落形成。四组CFU-GM产率比较,联合组的CFU-GM集落产率最多(P<0.05),四组CFU-GEMM产率比较,TPA组和联合组均较对照组和G-CSF组的CFU-GEMM集落产率高(P均<0.05),但是TPA组和联合组的集落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8);联合组和TPA组的BFU-E比较无差别(P=0.38);四组的CFU-E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4)。5、TPA在终浓度为5-20ng/ml对于健康人的基质细胞(细胞个数2×105个/ml)表现为促进增殖的作用,小于或大于这个浓度范围均对骨髓基质细胞表现为抑制作用,5ng/ml是最佳的促进增殖浓度。TPA在浓度为5~30ng/ml的浓度范围内均可以促进AML骨髓抑制期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细胞个数2×105个/ml)的生长,10ng/ml是最佳的促进增殖浓度。而G-CSF对健康或AML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增长无影响。结论1、TPA体外单独用药可以促进人CFU-GM、CFU-GEMM、BFU-E的形成,主要是CFU-GM,最佳的作用终浓度为510ng/ml。2、TPA可以协同G-CSF促进人CFU-GM集落的生成,和G-CSF50ng/ml联合时TPA最佳的作用终浓度为15ng/ml。TPA和G-CSF联合对CFU-GEMM和BFU-E集落的形成无协同作用。3、G-CSF体外单独用药可以促进人CFU-GM的形成,但是对CFU-GEMM、BFU-E的形成无影响。4、TPA体外单独用药可以促进健康人和AM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5ng/ml和10ng/ml分别是最佳的促进增殖浓度。

赵菊花[7](2011)在《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如何对抗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肿瘤放化治疗成功的关键。寻找一些有效且副反应少的药物来缓解骨髓抑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本研究拟选用经典的补气益血名方圣愈汤,采用现代血液学、细胞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观察其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并将其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作对比研究,为临床应用该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60钴(60Co)γ射线照射和注射环磷酰胺、氯霉素复合的方法制备骨髓抑制小鼠模型,使用血细胞计数、祖细胞集落分析方法观察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各系祖细胞集落产率的影响;使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骨髓和脾脏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部分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mRNA和血清中浓度的影响;使用基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造血微环境的影响。从造血干/祖细胞、造血生长因子、造血微环境等多方面,系统地、多层次地研究圣愈汤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比较其配方颗粒和传统煎剂的作用有何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1、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提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WBC、RBC、Hb、PLT数量、骨髓有核细胞数。2、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有效提高骨髓抑制小鼠粒系、红系和巨核系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集落产率。3、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改善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和脾脏组织形态学结构,增加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和巨核细胞数。4、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促使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向S期转化,S期细胞向G2/M期转化,促进骨髓细胞增殖。5、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而减少骨髓抑制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凋亡6、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上调骨髓抑制小鼠肾脏EPOmRNA、脾脏TPOmRNA、骨髓细胞EPO和GM-CSFmRNA的表达,增加血清EPO、TPO和GM-CSF的含量。7、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增强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其粘附力,并促进骨髓基质中FN、LN的表达,以改善造血微环境。8、圣愈汤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和作用机理相似,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显示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明显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抑制骨髓细胞的凋亡;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骨髓三系血细胞的造血;改善脾脏组织形态结构,而促进脾脏造血。圣愈汤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在改善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和作用机理相似,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吝春红[8](2009)在《醋酸铅对骨髓造血微环境造血调控机制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铅中毒贫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儿童铅中毒状况目前已经非常严重,低水平铅暴露的危险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探讨铅作用下骨髓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HIM)的主要成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以及造血调控因子对红系造血调控机制的影响,就有可能进一步抓住引起铅中毒贫血发生、发展的主要环节,为防治铅中毒贫血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之所以研究MSC,还因为MSC具有分布广泛、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可在体外长期培养、遗传背景稳定及免疫排斥反应极弱等优点,适当转入促进BFU-E生长和保护巯基的基因,可作为生物制剂进行基因治疗。治疗时既能发挥其长期稳定分泌治疗因子的作用,又避免了常规治疗的副作用,如驱铅药物特效性差、有严重肾毒性和不宜长期使用等缺点,故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内容外周血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它们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HSPCs)。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的过程,更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调控过程。然而,体内整个稳态造血过程的实现又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HIM。本研究以HIM中的最主要组成成分-MSC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大鼠慢性铅中毒贫血模型,检测不同剂量醋酸铅对大鼠MSC生长增殖的影响、其分泌的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SDF-1)的含量变化和红系转录因子GATA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铅对HIM造血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SPF级4周龄健康SD大鼠4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5mg/kg·bW、30mg/kg·bw和60mg/kg·bw醋酸铅组,灌胃染毒8周后处死。分别检测血铅、骨铅、骨髓铅和外周血RBC、Hb含量来确定铅中毒贫血模型的成功建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MSC,第7d计数MSC细胞成集落数,即间充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 CFU-F);各组取第三代细胞应用MTT法检测醋酸铅对MSC增殖情况的影响;制备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醋酸铅对SDF-1蛋白表达含量的影响:RT-PCR法检测醋酸铅对骨髓红系转录因子GATA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低于60mg/kg-bw醋酸铅慢性染毒8周对大鼠的体重、净增体重以及摄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2血铅、骨铅以及骨髓铅含量均随着染铅剂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外周血RBC和Hb含量明显降低(P<0.05)。3随骨髓铅含量的增加,CFU-F成集落率明显降低(P<0.05),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曲线显示染铅组MSC增殖受抑制(P<0.05),高剂量组尤为明显。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中SDF.1蛋白表达情况显示:随着染铅剂量的增高,其表达明显减少(P<0.05)。5 RT-PCR法检测骨髓中GATA1 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随着染铅剂量的增高,其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1低于60mg/kg-bw剂量醋酸铅染毒8周对4周龄SD大鼠的一般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影响。2长期接触铅可导致组织铅含量明显升高,并且在骨和骨髓中蓄积;而且外周血RBC、Hb含量明显降低,说明铅中毒贫血模型制备成功。3醋酸铅可以降低CFU-F成集落率,MTT法测得MSC增殖速度减慢,说明铅可严重影响MSC的生长增殖,即影响骨髓HIM的组成,从而影响其造血调控功能,降低了基质细胞对造血实质细胞的直接支持作用。4醋酸铅可以降低骨髓中SDF-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了HSPCs的增殖分化、迁移、动员、黏附以及调控其归巢定位于HIM等环节。5醋酸铅可以降低骨髓中红系转录因子GATA1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使得红细胞成熟障碍。总之,铅抑制MSC的生长、降低SDF-1的含量,同时还减少红系转录因子GATA1 mRNA的表达。提示铅对HIM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进而影响了整个造血调控过程,最终可能对外周血象的改变产生重大影响。

王新荣[9](2007)在《血小板第4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器官是辐射敏感组织,电离辐射主要破坏造血细胞的增殖能力,损伤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潜能,引起细胞周期的紊乱,表现为G1期阻滞,S期延迟和G2期阻滞,致使DNA双链断裂,并诱发细胞凋亡。多数学者认为,G1期阻滞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个保护性反应,可提供充足的时间来促使受损伤的DNA在进入DNA合成和复制的S期前得以修复。p53是引起G1期阻滞的核心分子。电离辐射作为特定的DNA损伤因子率先诱导p53基因表达,进而启动下游的WAF1/CIPl基因,其蛋白产物p21特异性地抑制Cyclin D或Cyclin D/CDK4复合物,Cyclin D、CDK4表达的下降及Cyclin D/CDK4复合物活性的丧失使RB蛋白不能磷酸化,E2F不能释放,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是由巨核细胞合成的造血负性调控因子,属于CXC趋化家族成员。先前的研究证实PF4不仅能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生存时间、增加小鼠的存活率,而且能保护经环磷酰胺(CTX)预处理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减轻CTX对胸腺、脾脏细胞的损伤。以往的文献报道PF4能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起保护作用,主要是引起G1期阻滞和S期延迟,可逆性的阻滞G0/G1期细胞进入S期,从而达到对辐射损伤的骨髓造血细胞的保护作用。但是PF4造血保护作用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本实验在课题组先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G1期检控点蛋白的检测,初步探讨PF4的造血保护作用机制。本研究目的:检测小鼠骨髓细胞p53,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探讨PF4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第Ⅰ组(正常对照组)、第Ⅱ组(单纯照射组)、第Ⅲ组(PF4保护组),第Ⅱ组在照射前26 h及20 h腹腔注射PF4 40μg/kg,第Ⅱ、Ⅲ组全身一次性5Gy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4 h取小鼠骨髓细胞,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内p53、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第Ⅰ组相比,第Ⅱ组、第Ⅲ组小鼠骨髓细胞p5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Cyclin D1、CDK4含量明显降低(P<0.05);第Ⅱ组与第Ⅲ组p53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而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量未见显着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的高表达在PF4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调控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蔺会亮[10](2007)在《血小板第四因子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认为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电离辐射能引起造血组织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放射病病情轻重及转归直接有关,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电离辐射对骨髓结构、造血功能的损伤效应已基本明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其损伤机制方面。辐射除可以引起骨髓细胞周期改变、增殖抑制外,还可以使细胞发生凋亡。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细胞凋亡是辐射所致骨髓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照射后大量的骨髓细胞凋亡及机体对成熟细胞的消耗使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急剧减少,外周血细胞、血小板数严重缺乏,并可由此导致致命的感染和(或)出血等并发症;而由于辐射后造血干/祖细胞大量死亡将使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残存数量过少导致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刺激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因此尽可能的减少骨髓细胞的凋亡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血小板第4因子(PF4)属于CXC类趋化因子家族成员,最初的研究集中在其可能的促凝血作用,然而后来的体外研究描述了一些其他表面上不相关的生物功能,包括抑制血管新生和调节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性等,因此被称作是趋化因子之谜。我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PF4不仅能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生存时间,增加小鼠的存活率,加速体内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恢复,而且能保护经环磷酰胺(CTX)预处理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减轻CTX对胸腺、脾脏细胞的损伤,说明PF4对小鼠造血系统有明确的放化疗保护作用。本实验基于我们实验室原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PF4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保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研究目的:研究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 PF4)对用5.0Gy 60Coγ射线照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6只)、PF4处理组(12只)和照射组(12只)。在照射前26、20h分别给PF4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40ug/kg的PF4,再用5.0Gy的60Co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照射后4、20h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结果:照射后4、20h PF4处理组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率低于照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照射后4、20h照射组小鼠骨髓细胞Bax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和PF4处理组的表达要高。结论:PF4可以抑制辐射所致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此保护机制可能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的下调有关。

二、血小板第4因子与造血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小板第4因子与造血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敏感与抵抗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3 试剂与仪器
    1.4 样本的制备
        1.4.1 运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结合血清蛋白
        1.4.2 Microflex MALDI-TOF质谱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应用Clinprot系统模拟分析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激素治疗前的血清指纹图
    2.2 应用Clinprot系统模拟分析激素敏感组激素使用前后血清指纹图
    2.3 应用Clinprot系统模拟分析激素抵抗组激素使用前后血清指纹图
3 讨论
4 结论

(2)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二、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Ⅱ期(高危)/Ⅲ期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
    1 研究背景
    2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
    实验一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机制探索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3)SRC-3在造血干细胞稳态调控与骨髓放射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SRC-3 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稳态的调控作用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实验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SRC-3 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辐射保护以及功能调控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实验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SRC-3 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稳态和功能的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5 实验讨论
    4.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线粒体能量代谢参与造血干细胞稳态调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地中海贫血症红细胞谱系发育分化基因筛查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地中海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1.2.1 α地中海贫血
        1.2.2 β地中海贫血
    1.3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现状和预防
        1.3.1 常规疗法
        1.3.2 造血干细胞移植
        1.3.3 基因活化疗法
        1.3.4 地中海贫血预防现状
    1.4 造血调控与造血干细胞的研究
        1.4.1 血细胞发生的基本概念
        1.4.2 造血细胞发育阶段和鉴别方法
        1.4.3 早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1.4.4 早期造血胎儿红细胞生成和血红蛋白合成
        1.4.5 多能造血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的分子基础
        1.4.6 造血干细胞多态性
        1.4.7 造血祖细胞多态性
        1.4.8 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主要区别
        1.4.9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表面标志
        1.4.10 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和体内检测方法
        1.4.11 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富集方法
        1.4.12 造血干细胞移植问题
        1.4.13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问题
    1.5 造血调控的关键:细胞因子
        1.5.1 最早研究的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
        1.5.2 作用于早期造血细胞的细胞因子
        1.5.3 其他类型参与造血调控的细胞因子
        1.5.4 与红系分化相关的调控因子
        1.5.5 转录因子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
    1.6 红细胞系统发育以及相关调控
        1.6.1 红系祖细胞阶段
        1.6.2 红系前体细胞阶段
        1.6.3 红细胞脱核和释放成熟阶段
        1.6.4 红细胞生成的调控机制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
    2.1 样本来源
    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羊水细胞培养
        2.4.2 细胞冻存
        2.4.3 细胞计数
        2.4.4 脐带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2.4.5 磁珠分选CD34阳性细胞
        2.4.6 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分选不同阶段的红细胞
        2.4.7 体外造血集落检测
        2.4.8 WES数据分析
第3章 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基因型调查研究
    3.1 引言
    3.2 羊水细胞体外培养
    3.3 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外显子测序结果
        3.3.1 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临床和基因分类
        3.3.2 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和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
    4.1 前言
    4.2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4.3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和造血集落检测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低强度脉冲超声重建细胞周期药物联合化疗后大鼠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低强度脉冲超声重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后大鼠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低强度脉冲超声重建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化疗后大鼠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6)佛波酯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骨髓造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试剂的配制方法
        2.3.1 2×1640 液
        2.3.2 2%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
        2.3.3 药品配置
    2.4 技术路线
3.试验方法
    3.1 标本采集
    3.2 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制备
    3.3 有核细胞的计数
    3.4 不完全培养基的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培养
    3.5 分组
    3.6 完全培养基的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培养
    3.7 集落鉴定
    3.8 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
    3.9 基质细胞的消化、传代
    3.10 基质细胞鉴定
    3.11 CCK8 实验
    3.12 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 不完全培养基中不同分组的集落形成情况
    4.2 不完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TPA 后集落形成情况
    4.3 不完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TPA 联合 G-CSF(50ng/ml)集落形成的情况
    4.4 标准培养基中不同分组的药物加入后集落形成情况
    4.5 正常和疾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活力、ALP 阳性数
    4.6 CCK8 法测定 TPA、G-CSF 对正常、疾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
5.讨论
6.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英文词缩词表
附录B 主要镜下图片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试剂和耗材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5 方法
        1.6 检测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小鼠一般状况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s)的影响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体外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西方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3.2 骨髓抑制小鼠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3.3 圣愈汤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细胞数、体外培养祖细胞集落产率的影响
    小结
第二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试剂和耗材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5 方法
        1.6 检测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组织结构的影响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和巨核细胞数的影响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
        2.4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试剂和耗材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5 方法
        1.6 检测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小鼠股骨bc1-2和bax表达的影响
    3.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小鼠造血生长因子EPO、TPO、GM-CSF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试剂和耗材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5 方法
        1.6 检测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EPO、GM-CSF、TPO的标准曲线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血清EPO、TPO、GM-CSF含量的影响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肾脏、脾脏EPOmRNA、TPOmRNA和GM-CS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EPO的影响
        3.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TPO的影响
        3.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GM-CSF的影响
    小结
第五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试剂和耗材
        1.4 主要设备和仪器
        1.5 方法
        1.6 检测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体内用药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BMSCs贴壁层对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粘附力的影响
        2.4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股骨FN和LN的表达
    3 讨论
        3.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3.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造血微环境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作用机制示意图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论着及科研项目
附录
    1 附图
        1.1 体外半固体培养体系中的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
        1.2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组织石蜡切片
        1.3 各组小鼠脾脏组织石蜡切片
        1.4 各组小鼠骨髓细胞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1.5 各组小鼠骨髓细胞促进凋亡蛋白Bax的表达
        1.6 各组小鼠造血生长因子EPO、TPO、GM-CSF mRNA的表达
        1.7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各组小鼠基质细胞生长情况
        1.8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外基质FN的表达
        1.9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外基质LN的表达
    2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3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8)醋酸铅对骨髓造血微环境造血调控机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评价与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铅污染及其对人体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血小板第4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和文献回顾
正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骨髓细胞计数结果如下表 1、图 5 所示
        2.2 p53,Cyclin D1、CDK4 蛋白的表达测定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血小板第四因子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PF4 的研究进展
    1. PF4 基因
    2. PF4 蛋白
    3. PF4 的受体
    4. 前景与展望
第二部分 造血系统、凋亡、辐射
    1. 造血系统的放射损伤特点
    2. 辐射与骨髓细胞凋亡
    3. 辐射引起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4. 辐射引起细胞凋亡与经典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联系
    5. 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
正文 血小板第4 因子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血小板第4因子与造血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敏感与抵抗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J]. 张扬,白菊,张王刚,何爱丽. 西部医学, 2021(12)
  • [2]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D]. 闫韶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SRC-3在造血干细胞稳态调控与骨髓放射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胡梦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地中海贫血症红细胞谱系发育分化基因筛查及机制研究[D]. 杨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低强度脉冲超声重建细胞周期药物联合化疗后大鼠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D]. 罗东. 重庆医科大学, 2019(12)
  • [6]佛波酯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骨髓造血作用的实验研究[D]. 龚格格. 河南大学, 2014(02)
  • [7]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D]. 赵菊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醋酸铅对骨髓造血微环境造血调控机制影响的研究[D]. 吝春红. 天津医科大学, 2009(03)
  • [9]血小板第4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机制研究[D]. 王新荣.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2)
  • [10]血小板第四因子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D]. 蔺会亮.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血小板因子 4 和造血调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