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牙周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

基础牙周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

一、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欣彤,于艳华,李梦佳,王左敏[1](2021)在《清胃散合玉女煎对牙周炎大鼠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清胃散合玉女煎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和龈沟液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分析其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结扎法+高糖高粘饮食+涂菌法建立牙周炎模型。治疗组采用清胃散合玉女煎汤剂灌胃,0.1mL·kg-1/d,连续30d,模型组和对照组灌以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采用PCR技术检测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细胞菌(Pg)、福赛类杆菌(Tf)、放线杆菌(Aa),比较各组检出率。检查各组牙周指数(GI)、附着丧失(AL)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牙龈组织上清液和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浓度。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龈沟液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Pg、Tf、Aa检出率,GI、AL、SBI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但均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牙龈组织上清液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AST、ALP、ALT、MMP-1、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清胃散合玉女煎中药方剂可有效消除牙周炎大鼠龈沟液中致病菌,改善牙周指标,降低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促进牙周组织恢复,有望成为治疗牙周病的新方法。

王思涵[2](2021)在《氟化修饰聚酰胺-胺载体介导miR-23b递送治疗牙周炎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牙周炎是口腔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甚至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的发病机理极其复杂,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 IL-6 等炎症介质可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NF-κB信号通路,使得破骨细胞膜上的NF-κ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和其配体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相结合,引起牙槽骨吸收。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牙周外科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仍存在局限性,如不能有效降低牙周组织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药物副反应等。因此,设计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案对牙周炎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miRNA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可出现在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因此,基于miRNA的基因治疗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医学疗法。miRNA是一段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它通过靶向3’-UTR区域中带有部分互补序列的目标mRNA,达到抑制mRNA翻译或者降解mRNA的目的。在miRNA下调或缺失所引发的疾病中,通过递送miRNA至靶组织或靶细胞中以恢复miRNA的表达水平,发挥与内源miRNA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可达到缓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miR-23b表达量下降,递送miR-23b使其靶向TAB2/3能够调控其下游的NF-κB信号通路,最终降低炎症因子如IL-17表达水平,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牙周炎的发病机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因此,我们推测miR-23b可能在牙周炎中具有同样的效果。由于miRNA极其不稳定、自身带有负电荷并且易被肾脏清除等缺点,使其不容易进入到细胞中发挥功能,因此miRNA必须依赖高效的基因递送体系才能实现作为基因药物的疗效,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常用的基因传输载体主要分为病毒类载体和非病毒类载体。与病毒类载体相比,非病毒类载体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及生产简单的优势。其中,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是一种理想的载体,主要是由于PAMAM表面具有高密度的正电荷,能够有效组装核酸分子,同时PAMAM中的三级胺结构能够通过“质子海绵效应”使纳米复合物从内涵体快速逃逸出来。然而,其转染过程仍存在细胞毒性大、转染效率低的缺点。前期研究中,课题组利用氟化修饰手段对PAMAM表面进行修饰,在降低PAMAM表面正电荷密度的同时,增加了载体与细胞膜的亲和力,极大提升了基因转染效率。本研究中,我们以前期构建的氟化修饰PAMAM为载体,实现miR-23b的高效、精准递送,旨在构建一条牙周炎精准基因治疗技术路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第二章中,我们旨在探讨miR-23b在牙周炎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在牙周炎导致的骨缺损中对成骨方面的影响。从临床牙周炎患者及大鼠牙周炎模型中提取牙龈组织,qPCR技术检测发现牙周炎病患者及大鼠牙周炎模型中牙龈组织内miR-23b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miR-23b在牙周炎进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以氟化修饰PAMAM为载体,介导miR-23b递送至成骨细胞,通过ALP活性检测试剂盒、ALP染色、ARS染色、qPCR及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成骨细胞中ALP、矿化结节表达量及成骨相关因子(RUNX2、ALP、OCN、OPN)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R-23b可显着提高成骨细胞中成骨相关因子(RUNX2、ALP、OCN、OPN)的表达水平,在早期成骨(ALP染色)和晚期成骨(ARS染色)中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miR-23b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为改善骨重塑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2、在第三章中,我们旨在探讨体外条件下miR-23b的抗炎效果及相关机制研究。以氟化修饰PAMAM为载体,递送miR-23b至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炎症细胞模型后,通过qPCR、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变化及p-p65蛋白、p65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miR-23b能够通过靶向TAB2、TAB3以及IKK-α,抑制p65蛋白的磷酸化,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效抑制体外条件下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产生,为牙周炎的抗炎治疗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3、在第四章中,我们旨在探讨体内条件下miR-23b的抗炎效果及相关机制研究。通过结扎丝环绕大鼠上颌第一磨牙一圈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以氟化修饰PAMAM为载体,递送miR-23b至大鼠牙周组织后,通过临床指标检测、micro-CT、qPCR及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变化,并通过H&E染色评价纳米复合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miR-23b递送能有效缓解牙周组织内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表达、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缓解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实现牙周炎的有效治疗。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 miR-23b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中表达异常,系统探究miR-23b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为基于miRNA的牙周炎精准基因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我们以氟化修饰PAMAM为载体,实现miR-23b的高效、精准递送,探究miR-23b递送后对成骨及炎症抑制的效果与机制。本研究的开展,为深入揭示miR-23b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开发高效miRNA药物递送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张倩,陈斌,闫福华[3](2021)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4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牙位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α,TNF-α)、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的变化,探讨以上4种生物标志物GCF水平与牙周状态的关系以及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牙周炎活动性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共3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参与了为期1年的纵向试验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CH-13004679)。在术前和基础治疗后1、3、6、12个月,记录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并用滤纸条收集每例患者2个深袋牙位(探诊深度≥6 mm)和2个浅袋牙位(探诊深度≤4 mm)的GCF并称重,ELISA法测定GCF中IL-6、IL-10、TNF-α和ALP的水平。选取15名牙周健康者的30个健康牙位为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基线对照。结果基线时,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位点GCF中TNF-α、ALP、IL-6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的牙周健康位点(P<0.001),IL-10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01);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深袋位点的GCF中TNF-α、ALP、IL-6水平显着高于浅袋位点(P<0.001);深袋位点IL-10水平显着低于浅袋位点(P <0.001)。相较于基线,基础治疗后1、3、6、12个月,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深袋、浅袋位点GCF中的TNF-α、ALP水平显着降低,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05),深袋位点GCF中IL-6水平显着降低(P <0.005),浅袋位点的IL-6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P> 0.05)。治疗后1、3、6、12个月,4项牙周临床指标较基线均有改善,以上4种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性,与IL-6、TNF-α、ALP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P <0.05)。在基础治疗后的2次随访期间临床附着丧失增加超过2 mm的位点,GCF中4种生物标志物水平与上一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GCF中TNF-α、ALP、IL-6、IL-10这4种生物标志物的水平检测,对于判断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牙周基础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GCF中TNF-α、AL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可能预示着该位点出现牙周炎进展。

许云海,刘亮,张鹏飞,杨婷[4](2021)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对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数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对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数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 ro s i 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19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7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水平、牙周指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88%)明显高于对照组8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龈沟液中IL-6、TNF-α和CRP、CD3+、CD4+和CD4+/CD8+均显着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联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着降低,牙周指数得到显着改善,疗效优于常规牙周基础治疗。

陈会然,穆春晖,张萃杰[5](2021)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检测内皮素(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7例及牙龈炎患者98例分别作为慢性牙周炎组和牙龈炎组,选取同期牙周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受试者龈沟液中ET-1、ICAM-1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龈沟液中各炎症因子指标,分析ET-1、ICAM-1水平与牙周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牙龈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患者PLI、BI、PD、CAL、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牙龈炎组比较,慢性牙周炎组患者PLI、BI、PD、CAL、CRP、TNF-α、IL-6、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与PLI、BI、PD、CAL呈正相关(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周慢性牙周炎组患者龈沟液中PLI、BI、PD、CAL、CRP、TNF-α、IL-6、ET-1、ICAM-1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高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治疗后ET-1、ICAM-1水平降低,可能通过检测ET-1、ICAM-1水平判断慢性牙周炎病情发展。

张秀娟[6](2021)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上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机体的一系列免疫性应答反应由牙龈受微生物、机械、化学等不良刺激引起,首先导致牙龈的炎症。牙菌斑微生物所造成的牙龈炎症一直被认为是发生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键风险因素。而牙龈卟啉单胞菌首先被证明是牙周病的关键病原体。控制牙龈炎对于预防牙周炎至关重要,管理牙龈炎是预防牙周炎的关键策略,也是预防牙周炎复发的辅助策略。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GSPs)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它具有抗炎级和免疫调控作用等多重治疗功效,同时也具有较低的药物毒性。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s)增殖活性及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牙龈上皮细胞是否具有毒性及对炎症是否具有预防作用,为牙周炎的预防及治疗寻求安全、高效的天然产物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安全、高效的天然产物对牙周炎的防治进一步深入。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GSPs(0、1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40μg/m L、60μg/m L、80μg/m L、100μg/m L)的细胞培养液在96孔板中分别处理HGECs 6h、12h、24h、48h后加入100μL培养基和10μLCCK-8的无血清试剂混合液,3h后检测吸光度(OD值)。根据CCK-8结果选择10μg/m L、20μg/m L、40μg/m L处理细胞24h后加入1.0μg/m L LPS刺激24h,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的含量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实时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TNF-α、IL-1β、IL-6、IL-4、IL-10、TGF-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GSPs浓度在0-40μg/m L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同时当作用时间达到24h,细胞增殖速率明显增高。2.ELISA及QRT-PCR结果显示:GSPs能够有效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提高。结论:当GSPs浓度在0-40μg/m L时对HGECs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且GSPs作用时间达到24h对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GSPs能够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提升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脂多糖引起的炎症反应,对HGECs抵抗内毒素的刺激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方水贞,严悦婷[7](2021)在《Er∶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Er∶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1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Er∶YAG激光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牙周治疗),各9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龈沟液中菌落数的变化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水平(CA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瘦素(leptin)及Dickkopf-1(DKK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龈沟液中细菌量及BI、PD、CAL、IL-6、hs-CRP、TNF-α、LPS、leptin及DK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中细菌量及IL-6、hs-CRP、TNF-α、LPS水平均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I、PD、CAL、DKK1水平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YAG激光治疗可有效清除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液中的细菌量,改善牙周状态和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

陈琳琳[8](2021)在《种植临时修复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牙龈塑形效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分析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在进行前牙牙龈塑形期间种植牙与对照天然牙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周围龈沟液中炎性因子IL-6(Interleukin-6,白细胞介素-6)、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2.研究种植临时修复体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和塑形效果的影响。探讨各项临床指标以及IL-6、TNF-α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上种植体周围疾病的预防诊断及相关临床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到我院种植科行前牙种植修复并进行牙龈塑形的23名患者共计29颗临时修复期种植体及29颗同名天然牙为研究对象。1.在应用种植临时修复体行牙龈塑形期间以月为单位定期复查,记录牙龈健康情况,于牙龈塑形开始一个月后统一检测种植临时修复体与对照天然牙的m PLI(modified Plaque Index,改良菌斑指数),m SBI(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以及PD(Probing Depth,探诊深度);并用滤纸条收集种植临时修复体周围PICF(Peri-implant sulcular fluid,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以及天然牙周围GCF(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龈沟液),电子天平称重并换算得到龈沟液体积,保存样本。定期复查期间若牙龈出现红肿出血等炎症症状,及时进行上述检测。收集PICF/GCF样本后,送实验室利用ELISA(Enzyme Linke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样本中两种炎症细胞因子IL-6以及TNF-α的浓度。2.在利用种植临时修复体进行牙龈塑形后,对患者的PIS(Papilla Index Score,牙龈乳头指数),PES(Pink Esthetic Score,红色美学指数)进行评价;由患者进行VAS(Visual Analog Scale,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塑形效果的满意程度。实验数据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研究期间,发生种植体周围病的患者共3名共计3颗植体,植体水平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为10.34%,患者水平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为13.04%。2.健康种植临时修复体的m PLI,PD,龈沟液体积,IL-6以及TNF-α浓度均高于健康天然牙;其中m PLI,PD,龈沟液体积的测量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以及TNF-α浓度平均值高于天然牙,但测量结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PD,龈沟液体积与IL-6浓度呈正相关关系,IL-6以及TNF-α浓度呈正相关关系3.本实验涉及的29颗种植临时修复体牙龈乳头指数数值均大于等于2,均值为2.65,红色美学指数数值均大于等于7,均值为8.14,都取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患者满意度评价均值为95.52%。结论: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种植临时修复体在牙龈塑形期间相关临床指标及炎性因子IL-6,TNF-α含量均高于天然牙。尤其是m PLI,PD,龈沟液体积与对照天然牙相比,测量结果明显增高,提示种植临时修复体在动态加压的过程中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挤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刺激。并且m PLI,PD,龈沟液体积这三项指标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更高。应用种植临时修复体进行牙龈塑形可以预期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较高。但本次实验样本量较少,且为短期的观察,对于永久修复后的各项指标水平以及长久的修复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石曼[9](2021)在《抵抗素在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的“双向”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二者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抵抗素(resistin,RETN)作为脂肪因子的一种,目前发现与炎症、胰岛素抵抗、肥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龈沟液中RETN的表达水平,分析RETN与牙周临床检查指标、血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寻找对RETN的表达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探讨二者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关系,从而为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口腔科的患者以及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共7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控制在30-70岁。将其分为4组,其中,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P+T2DM组)20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19例,牙周炎组(P组)18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 group,H组)22例。在初次就诊时收集年龄、性别、T2DM病程、吸烟史、牙周治疗史等基本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牙周检查并给牙周炎患者拍摄曲面体层片,记录缺失牙数(missing teeth,MT)。选取10颗流行病学指数牙位(11、16、17、26、27、31、36、37、46、47)进行详细检查,记录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对6颗流行病学指数牙位(16、11、26、31的唇颊面和36、46的舌面)进行检查,记录简化软垢指数(simplified debris index,DI-S)及简化牙石指数(simplified calculaus index,CI-S)。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血糖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采用吸潮纸尖称重法收集患者的龈沟液,并通过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龈沟液中RETN的表达水平。最后应用SPSS 2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各组龈沟液中RETN的表达水平分析发现:RETN的浓度在H组(12.03ng/ml)、T2DM组(16.62 ng/ml)、P组(21.75 ng/ml)、P+T2DM组(33.11 ng/ml)呈依次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对各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及血糖指标与龈沟液中RETN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P组中,RETN的表达水平与PD、CAL、BI及CI-S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在T2DM组中,RETN的表达水平与FPG及Hb A1c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在P+T2DM组中,RETN的表达水平与PD、CAL、BI、FPG及Hb A1c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3、对影响龈沟液中RETN表达水平的临床和生化检查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在P组中,CAL和CI-S是影响RETN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P<0.05);在T2DM组中,FPG和Hb A1c是影响RETN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P<0.05);在P+T2DM组中,PD和FPG是影响RETN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P<0.05)。4、对各组牙周检查指标和血糖相关指标分析发现,P+T2DM组、P组的PD、CAL、BI、CI-S、DI-S、MT均显着高于T2DM组及H组(P<0.05),其中P+T2DM组的PD、CAL、CI-S显着高于P组(P<0.05),T2DM组和H组之间的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T2DM组、T2DM组的FPG、Hb A1c均显着高于P组及H组(P<0.05),P+T2DM组的FPG、Hb A1c均显着高于T2DM组(P<0.05),P组及H组的血糖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抵抗素的表达水平较牙周健康者明显升高,提示抵抗素可能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2.抵抗素在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较两种疾病独立发生时显着升高,并可能与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陈慧文,胡苡,张卫平,陈景宜,宋忠臣[10](2020)在《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文中认为目的·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其中种植周围炎组患者12例,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组12例;另选择12名具健康天然牙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龈沟液量和牙周探诊深度的相关性。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患者IL-1β、IL-6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种植体周围炎组IL-1β和IL-6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组(均P<0.05);其中种植体周围炎组龈沟液中TNF-α表达水平与探诊深度呈正相关(r=0.600,P=0.039)。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升高,且TNF-α表达水平与探诊深度呈正相关。

二、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清胃散合玉女煎对牙周炎大鼠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及造模
    1.4 观察指标
        1.4.1 实时荧光定量PCR (r eal timequan-titative PCR,R T-PCR)法检测大鼠龈沟液中的细菌
        1.4.2 牙龈指数(Per iodontal index,GI)、附着丧失水平(attachment loss,AL)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检测
        1.4.3 炎症因子和细胞外MMPs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组织学变化情况
    2.2 各组Pg、Tf、Aa检出率比较
    2.3 各组牙周指标比较
    2.4 各组组织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 各组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6 各组AST、ALP、ALT水平比较
    2.7 各组MMP-1、MMP-2、MMP-9水平比较
3. 讨论

(2)氟化修饰聚酰胺-胺载体介导miR-23b递送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牙周炎研究背景
        1.1.1 牙周炎的发病机制
        1.1.2 成骨细胞与牙周炎的相关性
        1.1.3 牙周炎的治疗手段
    1.2 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1.2.1 基于miRNA基因治疗的策略
        1.2.2 miR-23b在不同疾病中的调控及生物学作用
    1.3 基因传输载体现状
        1.3.1 小核酸转染的瓶颈
        1.3.2 基因传输载体
        1.3.3 聚酰胺-胺(PAMAM)载体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2章 FP/miR-23b纳米复合物对成骨分化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中主要试剂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样本采集标准
        2.3.2 口腔样本采集
        2.3.3 临床样本中miR-23b的表达水平
        2.3.4 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
        2.3.5 大鼠牙周炎模型样本中miR-23b的表达水平
        2.3.6 细胞提取与培养
        2.3.7 氟化修饰聚酰胺-胺(FP)的合成
        2.3.8 载体细胞毒性评价
        2.3.9 FP体外转染实验
        2.3.10 FP/miR-23b纳米复合物内涵体逃逸实验
        2.3.11 FP/miR-23b纳米复合物胞吞的作用机制分析
        2.3.12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实验
        2.3.13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实验
        2.3.14 茜素红(ARS)染色实验
        2.3.15 Real-time 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2.3.16 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相关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
        2.3.17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临床样本中miR-23b的表达水平变化
        2.4.2 大鼠牙周炎模型中miR-23b的表达水平变化
        2.4.3 FP载体的作用浓度筛选
        2.4.4 FP/miR-23b纳米复合物的体外最佳转染效率分析
        2.4.5 FP/miR-23b纳米复合物内涵体逃逸能力评价
        2.4.6 FP/miR-23b纳米复合物细胞胞吞机制分析
        2.4.7 FP/miR-23b纳米复合物作用后ALP的表达水平分析
        2.4.8 FP/miR-23b纳米复合物对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评价
        2.4.9 FP/miR-23b纳米复合物调控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FP/miR-23b纳米复合物的体外抗炎效果与机制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FP的合成
        3.3.2 FP粒径电位及形态特征
        3.3.3 Real-time qPCR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3.3.4 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3.3.5 Western blotting检测FP/miR-23b体外抗炎相关靶点蛋白表达水平
        3.3.6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FP/miR-23b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3.4.2 FP/miR-23b纳米复合物胞内抗炎效果评价
        3.4.3 FP/miR-23b纳米复合物抗炎机制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FP/miR-23b纳米复合物治疗大鼠牙周炎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
        4.3.2 临床指标检测
        4.3.3 影像学分析
        4.3.4 Real-time q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4.3.5 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内炎症浸润程度
        4.3.6 免疫组化(IHC)检测牙周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4.3.7 FP/miR-23b纳米复合物生物相容性评价
        4.3.8 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及临床指标变化
        4.4.2 micro-CT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
        4.4.3 大鼠牙周组织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4.4.4 大鼠牙周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分析
        4.4.5 FP/miR-23b纳米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4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基线牙周临床检查、龈沟液的收集
    1.3 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周临床指标测量
    1.4 GCF中IL-6、IL-10、TNF-α、ALP水平的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线期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位点、健康对照者GCF中IL-6、IL-10、TNF-α和ALP水平
    2.2 基础治疗后1、3、6、12个月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位点GCF中IL-6、IL-10、TNF-α和ALP水平和临床指标
        2.2.1 生物标志物水平
        2.2.2 临床牙周指标
    2.3 GCF中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2.4 GCF中生物标志物水平与该位点牙周炎进展间的关系
3 讨论

(4)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对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数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
    2.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5 两组治疗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5)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样品采集及保存
        1.3.2 临床指标的检测
        1.3.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受试者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比较
    2.2 3组受试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比较
    2.3 不同严重程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比较
    2.4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5 治疗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牙周临床指标、炎症因子及ET-1、ICAM-1水平比较
3 讨论

(6)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上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危害
    1.2 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
    1.3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药理作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细胞培养
        2.2.2 CCK-8检测GSPs对牙龈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2.3 ELISA法测定TNF-α、IL-1β 、IL-6、IL-4、IL-10、TGF-β水平
        2.2.4 实时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法检测TNF-α、IL-1β 、IL-6、IL-4、IL-10、TGF-β的基因表达水平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细胞培养
    3.2 GSPS对牙龈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3.3 GSPs预处理对LPS诱导HGECs炎症因子TNF-α、IL-1β、IL-4、IL-6、IL-10、TGF-β水平的影响
    3.4 GSPs预处理对LPS诱导HGECs炎症因子TNF-α、IL-1β、IL-4、IL-6、IL-10、TGF-β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实验结论
    5.2 实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关于牙周炎中细胞因子的研究
    References

(7)Er∶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Er∶YAG激光治疗
    1.3 常规牙周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菌落数
        1.4.2 牙周临床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龈沟液中菌量比较
    2.2 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后2组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龈沟液中LPS、leptin及DKK1水平比较
3 讨论

(8)种植临时修复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牙龈塑形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及设备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方法
        1.术前准备及种植手术
        2.种植体支持式临时修复体修复
        3.种植临时修复体牙龈塑形
        4.龈沟液收集和临床指标检测
        5.炎症因子IL-6、TNF-α的检测
        6.牙龈塑形效果评价
        7.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种植体周围病种植临时修复体检测结果
    二、健康种植临时修复体检测结果
    三、各临床指标及炎症因子相关性检验
    四、种植临时修复体塑形效果评价
讨论
    一、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及炎症因子
    二、种植体周围病的诊断和相关临床指标
    三、修复体材料对种植体周围病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综述 种植体周围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9)抵抗素在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抵抗素与牙周炎、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诊断标准
        1.3.1 种植体周围炎
        1.3.2 种植体周围健康
        1.3.3 健康天然牙
    1.4 PD测量
    1.5 龈沟液采集和测量
    1.6 IL-1β、IL-6和TNF-α的检测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的比较
    2.2 各组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比较
    2.3 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与龈沟液量和PD的相关性分析
    2.4 各组龈沟液量与PD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四、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胃散合玉女煎对牙周炎大鼠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J]. 孙欣彤,于艳华,李梦佳,王左敏.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05)
  • [2]氟化修饰聚酰胺-胺载体介导miR-23b递送治疗牙周炎的研究[D]. 王思涵. 吉林大学, 2021(01)
  • [3]牙周基础治疗后龈沟液中4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张倩,陈斌,闫福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1(12)
  • [4]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对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数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J]. 许云海,刘亮,张鹏飞,杨婷.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07)
  • [5]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陈会然,穆春晖,张萃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13)
  • [6]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上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D]. 张秀娟. 南昌大学, 2021(01)
  • [7]Er∶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 方水贞,严悦婷. 健康研究, 2021(02)
  • [8]种植临时修复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牙龈塑形效果的临床研究[D]. 陈琳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9]抵抗素在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D]. 石曼.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J]. 陈慧文,胡苡,张卫平,陈景宜,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12)

标签:;  ;  ;  ;  ;  

基础牙周治疗后龈沟液中IL-6和TNF-α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