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斐[1](2020)在《基于非一致性哈拉沁小流域水文频率分析及水库特征值校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随着大量的水利工程、水保工程和水资源调度工程的实施,流域下垫面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流域天然水文时间序列的一致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直接使用传统的水文频率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的流域水文特征值不能很好地反映流域的水文规律,变化环境下的设计洪水计算和水库调洪演算已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哈拉沁水库始建于2002年,设计依据的水文系列资料始测于1956年,迄今水库上游流域内的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水库特征值否能指导水库的安全运行,需亟待进行工程水文计算分析校验。本文在对哈拉沁水库流域实地勘查和现状运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将大坝以上水文系列延长至2016年,采用过程线法、滑动平均法和Hurst系数法等方法对哈拉沁水库流域水入库文序列非一致性进行了变异点诊断,结果显示,哈拉沁水库各入库水文序列均呈现跳跃变异的现象。根据ABS、OLS、WLS准则,确定了哈拉沁水库入库水文序列的最优拟合分布,并通过同频率放大法得到基于非一致性洪水的入库设计洪水过程线和洪水设计成果,将其与2002年水库原设计值和不考虑变异的传统P-Ⅲ分布拟合成果进行对比,发现最优分布演算的设计洪水成果与水库原设计值和不考虑变异的传统P-Ⅲ分布拟合成果有较大的差异。介于此,对基于非一致性入库洪水进行了调洪演算,确定了考虑变异条件下的哈拉沁水库特征值。结果可为哈拉沁水库的调度运行、水资源优化利用和防洪度汛等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哈拉沁水库各入库水文序列均呈现跳跃变异。年最大洪峰序列变异点为2003年,年径流序列、年最大1d洪量序列、年最大3d洪量序列和年最大7d洪量序列的变异点均为1962年。(2)非一致性最优拟合分布入库洪水调洪演算成果比2002年水库原洪峰设计值减小约30%-40%,年最大1d洪量设计值约减少40%左右,较不考虑变异条件下的P-Ⅲ曲线拟合的洪峰设计值约减少31%,年最大1d洪量约减少26%。(3)哈拉沁水库在流域下垫面变化影响下,非一致性最优拟合分布演算调洪调度方案较原设计方案的洪峰流量略有减少,但错峰时间有所延长;采用非一致性入库洪水序列调洪演算求得的建议水库特征值,分别低于原水库设计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0.4m、2.41m和3.02m。

叶爽[2](2020)在《严寒C类地区自然通风对办公建筑中庭热环境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办公楼中庭可作为交通区域还兼备休息、休闲功能,但其本身的形状与大尺寸产生了烟囱效应这种特殊的现象。为解决这种现象带来的热环境问题,往往采用空调等高能耗手段,忽视了自然通风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严寒C类地区办公楼中庭在各季节、各时段自然通风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改善中庭空间热环境、降低空调使用能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严寒C类地区典型城市呼和浩特市的办公楼中庭建筑进行调研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办公楼中庭建筑进行四个季节不同边界条件的数值模拟和相关实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春季平均风速为2.5 m/s,中庭风压通风占整个季节的78%,随着室外风速的增加室内风速增加、通风量增加,在12:00-18:00之间室外温度高于18.0℃时增大开口进行自然通风,有助于室内气流循环,室内风速在1.5 m/s以下,春季中庭室内的温度可以提高1.2℃;室内相对湿度在32%~46%之间,湿度较为舒适。夏季室外平均风速为1.8m/s,中庭热分层现象明显,增加室内外温差和出风口宽度可以强增热压通风,有效降低室内温度。通过实验发现夏季日间室内外温差小,热压通风不明显,风压通风仍占整个季节的65%,在室内外温差较小、室外温度过高时应关闭开口;采取遮阳措施,6m以上的空气温度可降低3.5℃以上;夜间室内外温差大,可采用热压通风,温度下降0.8℃;室内相对湿度在46%~53%之间,较为舒适。秋季室外平均风速为1.7m/s,但主导风向不同,其与建筑迎风面的夹角大于45°,有助于增强风压通风,大部分时间室内风速在0.4 m/s~0.6 m/s之间,在14:00-15:00为风压和热压混合通风,同样可以使室内风环境扰动增强,中庭空间平均温度降低,减小室内热分层;室内湿度在35%~43%之间,湿度较为舒适。冬季开口在主风向上时,风向与建筑迎风面呈90°角,风速到达最大,会使大量冷空气进入,使中庭空间温度迅速下降,不利于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且冬季室内外温差最大,中庭以热压通风为主,为满足中庭所需通风量,应在室外风速低于1.5m/s时增加开口有效面积进行自然通风,时间小于1小时;日间相对湿度小于30%,空气干燥,夜间相对湿度在30%~44%之间,湿度适宜。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可知,中庭自然通风受室外风速、室外风与建筑迎风面的夹角、开口宽度、开口高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利用正交分析得到开口宽度为自然通风通风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口高度和开口开启角度次之。在以后的办公楼中庭设计及改造中可以通过改变这三个因素来改善中庭室内热环境,提高舒适度。

道日敖[3](2018)在《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研究 ——以呼包鄂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加上本身的稀缺性与位置的固定性,其价格问题愈来愈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土地市场交易中土地的价格与供应占据主要地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三个城市为例,通过分析三市土地价格和土地供应现状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应用灰色预测模型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以灰n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2009-2016年三市土地价格和土地供应量以及与二者相关的常住人口量、GDP、房地产投资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指标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城市土地价格和土地供应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土地市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三个城市土地价格在2009-2016年间呈现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商服、住宅、工业和综合用地价格呈上升趋势,鄂尔多斯市则呈下降趋势。土地供应量三市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尤其鄂尔多斯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量在2010年后直线下降。(2)通过选取相关影响因素常住人口量、GDP、房地产投资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相关数据指标,采用灰n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三市土地综合价格和土地总供应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三市土地价格和土地供应量均具有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r趋近于1)。(3)呼和浩特市城市土地综合价格与总供应量的相关关系只有在与选取的相关因素指标综合作用下才明显。商业、住宅与工业分类土地的相关性则是依次为负相关、负相关与正相关。且其城市的土地综合价格与常住人口量、GDP、房地产投资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性依次为正相关、负相关、负相关与正相关。(4)包头市的城市土地综合价格与总供应量的相关关系很显着,在选取的相关因素指标综合作用下更加明显。商业、住宅与工业分类土地的相关性则是依次为负相关、正相关与负相关。且其城市的综合土地价格与常住人口量、GDP、房地产投资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性依次为正相关、负相关、负相关与正相关。(5)鄂尔多斯市城市土地综合价格与总供应量的相关关系很显着,只是在选取的相关因素指标综合作用下更加明显。商业、住宅与工业分类土地的相关性则是依次为负相关、正相关与正相关。且其城市的土地价格与常住人口量、GDP、房地产投资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性依次为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与负相关。(6)每一个城市的经济情况与土地市场情况均不同。在确定两者相关关系为下一步发展做计划的时候,需要先判断其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土地市场是什么阶段。在本研究的选取数据的期间,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是城市土地价格上升阶段,城市土地供应量下降阶段。鄂尔多斯市则是出于“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后的城市土地价格与供应均下降阶段。

谭晓玲[4](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刘建华[5](2017)在《基于面板模型的林业生态工程沙尘防治效应分析 ——以内蒙古林业生态工程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破坏不断加剧,全球出现了水域减小,土壤被侵蚀等问题,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近些年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内蒙古是我国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唯一全覆盖的重点省份,以该地区为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本文首先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典型年份,利用GIS和RS技术对全区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和变化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植被覆盖度三个指标分析全区的森林资源情况。内蒙古地区存在多种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风沙灾害天气,通过对这些生态问题变化分析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取得的效果。本文选取了 11个有代表性的指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工程建设驱动效应分析。在分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时,首先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生态工程总的建设对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发生频率的影响,然后分别研究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工程四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对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发生频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2000-2010年期间,内蒙古全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增加较大,农田面积有一定降低。土地退化趋势得到了明显缓解。(2)森林结构和资源状况发生明显变化,全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植被盖度明显增加,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程度和强度均有明显降低。(3)土地生态状况的改善与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作用关系密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模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扬沙、浮尘、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呈负相关。较高的植被覆盖和降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沙尘暴的出现,风速对于沙尘天气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宇[6](2012)在《呼和浩特水权市场构建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保护、配置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水利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实现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必由之路。同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条“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也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引入经济手段特别是利用水权市场配置水资源,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办法,也是全球应对水资源稀缺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日益短缺,建立和发展水权市场成为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必然趋势。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严重缺水的西北干旱区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严重,对以水权水市场相关理论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严重的需求十分迫切。本文针对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异常突出的现状,在借鉴国内外水权制度和水权交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呼和浩特市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提出呼和浩特市水市场构建目标,探索和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呼和浩特市水资源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探讨呼和浩特市建立基于水资源经济管理的水权水市场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针对呼和浩特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水权市场构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杨扬[7](2011)在《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 ——基督教的融入与本土化共生》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而精神文明建设又始终未能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相匹配,导致主流价值观缺失、诚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化之路难以为继、社会和谐成为中国普遍诉求的当下,中国社会的未来是实现从现代向后现代的社会转型。新中国建国、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和分布新疆、青海的几个蒙古族自治州,民族关系较为和谐,社会局面也较为安定。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因此民族关系的和谐必然包含着宗教的和谐。在社会和谐成为中国普遍诉求的当下,本文从宗教信仰入手,对于呼和浩特城市和谐文化元素的研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区文化重建具有借鉴意义,它同时也有益于整个中国从民间的宗教信仰入手推动和谐社会构建。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宽松,基督教获得了较快增长,在呼和浩特地区也呈现这样的态势。本文以基督教为例,考察这个在西方经历了宗教改革和现代化的异域宗教如何在草原民族和曾是藏传佛教“昭城”的呼和浩特立足,又怎样渡过中国起伏跌宕的革命时代并在改革开放中实现自身发展?它与青城本底宗教信仰曾经怎样互动,对内蒙古今日民族宗教和谐有何意义,在中国民族文化重建中又将发挥怎样作用?通过对呼和浩特老城通顺街基督教堂’的田野调查与分析,本文的结论是:通过本土化和世俗化方式融入中国社会的基督教,发挥了一定的文化调适和社会整合的积极功能,满足了部分人的精神需要,对社区文化的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体现在教堂呈现的和谐的氛围和“平民化”色彩。呼和浩特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后现代发展方式,尊重差异、包容多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应该成为中国民族文化重建借鉴的模式。本文结构分绪论、结语和正文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绪论交待选题缘起、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第一、二章,讨论青城文化底色。内蒙古呼和浩特是四百年前阿拉坦汗和土默特蒙古人所建立的草原城市,初建时虽有明朝赐名“归化”,但直至清中期新城“绥远”修建之前,一直是典型的“蒙古城市”,体现了蒙古人的思维方式和信仰文化。其宗教文化本底是草原生态文明和具有天人合一价值追求的萨满教。第三章,进入对青城多样宗教信仰的考察。随着本土农牧发展与外来工商交流增加,各种宗教持续传入并以藏传佛教为主导呈现多元格局。当地居民形成了对各种宗教信仰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居民的这种文化心态成为基督教在青城传播和发展的基础。第四章,近代以来,外来的基督教通过本土化和世俗化调适,趋近于适应和融入当地环境,满足了部分城市居民的信仰需要,与本地其他宗教共存共生,但始终处于一种“边际化”的地位。’第五章新中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基督教境遇。在政治压力巨大时,宗教和谐机制无从谈起。但同时,通顺街教堂信徒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居民始终需要表达宗教信仰,只是在非常态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里,这种信仰处于被压抑或被替代的境地。第六章,以位于呼和浩特老城区的基督教堂为田野点,考察基督教与周围老百姓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通顺街教堂的很多信徒面对生活困难仍不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且能在困境互相安慰扶助,保持和谐氛围。笔者认为通顺街教堂的和谐氛围是呼和浩特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和蒙古族人民传统和谐文化的延伸。结语分析青城文化生态,总结其特点,并揭示它对于中国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董赤[8](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认为“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詹志华[9](2009)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

本刊编辑部[10](2007)在《这五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事记》文中认为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这5年,毫无疑问是当前中国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周期,也是中国教育又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周期。这5年,中国共产党徐徐拉开一场大规模社会重建的帷幕,重振东北,中部崛起,建设新农村……一个个政策兴奋点,围绕科学发展、实现和谐这个宏大主题次第推开。这5年,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眼点,成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命题。这5年,全国教育战线在注重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下大气力,使我国教育事业出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各级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0年以上;在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的同时,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这5年,职业教育正在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这5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使职业教育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显着增强。各级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国家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四大工程。这5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国家相继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48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810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计划再扩大50万人,从而实现招生800万人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召开。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推出这期专题,希图站在十七大的时间原点上,回望中国共产党5年执政之路,审视十六大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走向;在历史的脉络中,勾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图谱,并与读者一起想象未来5年之中国,未来5年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二、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非一致性哈拉沁小流域水文频率分析及水库特征值校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文序列变异诊断研究现状
        1.2.2 非一致性水文序列频率分析方法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概况
    2.2 水文气象
    2.3 社会经济情况
        2.3.1 土地利用
        2.3.2 社会经济
    2.4 水库基本资料
    2.5 本章小结
3 水文序列变异点综合诊断
    3.1 水文变异诊断理论
        3.1.1 初步诊断
        3.1.2 详细诊断
        3.1.3 综合诊断
    3.2 水文序列变异点综合诊断
        3.2.1 初步诊断
        3.2.2 详细诊断
        3.2.3 综合诊断
    3.3 哈拉沁水库洪水序列变异诊断
        3.3.1 初步诊断结果
        3.3.2 详细诊断
        3.3.3 综合诊断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混合分布的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
    4.1 混合分布模型理论
    4.2 混合分布模型水文频率计算方法
    4.3 混合分布模型参数估计
    4.4 基于混合分布的哈拉沁水库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
        4.4.1 参数估计结果
        4.4.2 各序列分布拟合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条件概率分布的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
    5.1 条件概率分布模型理论
    5.2 条件概率分布模型水文频率计算方法
    5.3 基于条件概率的哈拉沁水库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
        5.3.1 变异诊断结果
        5.3.2 参数估计结果
        5.3.3 各序列分布拟合
    5.4 本章小结
6 哈拉沁水库非一致性洪水成果分析
    6.1 非一致性洪水序列拟合优度比较
    6.2 非一致性洪水设计成果比较
    6.3 哈拉沁水库非一致性入库洪水设计洪水过程线
    6.4 本章小结
7 非一致性洪水对水库调洪的影响
    7.1 水库调洪演计算
        7.1.1 水库调洪演原理
        7.1.2 水库调洪演计算步骤
    7.2 基于非一致性的哈拉沁水库调洪演算
        7.2.1 水位-库容-泄量关系
        7.2.2 防洪标准
        7.2.3 调洪调度原则
        7.2.4 水库基于非一致性洪水过程的特征水位确定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严寒C类地区自然通风对办公建筑中庭热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概述
    1.2 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的研究现状
        1.2.1 中庭自然通风研究方法现状分析
        1.2.2 中庭自然通风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中庭自然通风研究中的不足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庭自然通风研究理论
    2.1 热压中庭通风
    2.2 风压中庭通风
    2.3 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的中庭自然通风
    2.4 计算流体力学
        2.4.1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2.4.2 湍流模型
        2.4.3 壁面函数法
        2.4.4 模拟计算算法的选择及控制方程离散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办公楼中庭调研及数值模拟
    3.1 呼和浩特市中庭建筑调研分析
        3.1.1 调研样本的选择
    3.2 呼和浩特市概况
        3.2.1 基本情况
        3.2.2 主要的气候特征
        3.2.3 不同季节自然通风室外温、湿度分析
        3.2.4 自然通风室外风向、风速分析
    3.3 模型及网格划分
        3.3.1 建立模型
        3.3.2 网格划分
    3.4 模拟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确定
        3.4.1 控制方程
        3.4.2 边界条件
    3.5 模拟结果
        3.5.1 风压作用的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
        3.5.2 热压作用的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
        3.5.3 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
    3.6 小结
第四章 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实验研究
    4.1 实验测试
        4.1.1 实验地点选择
        4.1.2 实验测量仪器设备的选用
        4.1.3 测点布置及实验方案
        4.1.4 风环境评价
        4.1.5 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4.2 春季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分析
        4.2.1 春季办公楼中庭热环境参数分析
        4.2.2 春季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2.3 春季测试日办公楼中庭热环境参数分析
        4.2.4 春季测试日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3 夏季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分析
        4.3.1 夏季办公楼中庭热环境参数分析
        4.3.2 夏季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3.3 夏季测试日办公楼中庭热环境参数分析
        4.3.4 夏季测试日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4 秋季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分析
        4.4.1 秋季办公楼中庭热环境参数分析
        4.4.2 秋季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4.3 秋季测试日办公楼中热环境参数分析
        4.4.4 秋季测试日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5 冬季办公楼中庭自然通风分析
        4.5.1 冬季办公楼中庭热环境参数分析
        4.5.2 冬季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5.3 冬季测试日办公楼中庭热环境参数分析
        4.5.4 冬季测试日办公楼中庭通风量分析
    4.6 正交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研究 ——以呼包鄂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价格方面的研究
        1.2.2 土地供应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与依据
        1.3.1 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
        1.3.3 研究依据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3 社会经济概况
4 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状况分析
    4.1 城市土地价格状况分析
        4.1.1 城市土地价格现状分析
        4.1.2 城市土地价格变化趋势
    4.2 城市土地供应状况分析
        4.2.1 城市土地供应现状分析
        4.2.2 城市土地供应变化趋势
5 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1 相关性分析方法的介绍与确定
        5.1.1 相关性分析方法的介绍
        5.1.2 相关性分析方法的确定
        5.1.3 相关性分析步骤
    5.2 呼包鄂城市综合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2.1 呼和浩特市城市综合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2.2 包头市城市综合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2.3 鄂尔多斯市城市综合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3 呼包鄂三市分用途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3.1 呼和浩特市分用途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3.2 包头市分用途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5.3.3 鄂尔多斯市分用途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基于面板模型的林业生态工程沙尘防治效应分析 ——以内蒙古林业生态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林业生态工程发展
        1.2.2 国内林业生态工程发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林业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变的影响
    2.1 生态系统类型划定
    2.2 生态系统构成及分布
    2.3 生态系统时空转换及演变
    2.4 森林结构及变化
        2.4.1 各盟市林业用地面积比较
        2.4.2 林地类型结构及变化
        2.4.3 森林结构及变化
3 林业生态工程对森林资源状况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3.1 森林覆盖率趋势
    3.2 森林蓄积量趋势
    3.3 植被覆盖度(NDVI)趋势
4 林业生态工程对沙尘源和风沙灾害的影响
    4.1 土地荒漠化防治
    4.2 土地沙化治理
    4.3 土壤侵蚀防治
    4.4 风沙灾害天气防控
    4.5 工程实施背景下风沙灾害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剖析
5 基于面板模型的林业生态工程沙尘防治效应分析
    5.1 面板数据模型介绍
    5.2 解释因子选取及统计学特征变化
    5.3 各解释因子相关性分析
    5.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主要沙尘灾害天气影响驱动效应
        5.4.1 对沙尘天气影响效应总体评价
        5.4.2 各工程实施对主要沙尘天气影响效应评价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导师简介
获得的成果
致谢

(6)呼和浩特水权市场构建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水权制度的变革
    2.1 水权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水权
        2.1.2 水权市场含义
        2.1.3 水权制度
        2.1.4 水权的特征
        2.1.5 水权市场特征
    2.2 水权市场的经济学基础
    2.3 国外水权交易市场的演进
    2.4 国内水权交易市场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2.5 小结
第三章 呼和浩特水权市场构建的环境分析
    3.1 呼和浩特市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地形地貌
        3.1.3 水文地质条件
        3.1.4 气候条件
        3.1.5 国民经济
    3.2 呼和浩特市水资源概况
        3.2.1 河流水系
        3.2.2 水资源量情况
        3.2.3 水环境情况
    3.3 呼和浩特水权市场构建的环境分析
        3.3.1 政策环境分析
        3.3.2 经济环境分析
        3.3.3 技术环境分析
        3.3.4 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 呼和浩特水权市场构建目标
    4.1 水权市场经济政策任务
        4.1.1 水权市场经济政策的特征
        4.1.2 水权市场经济政策的任务
        4.1.3 水权市场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
        4.1.4 水权市场经济政策配套工作
    4.2 水权市场问题分析
        4.2.1 水权市场交易外部性问题
        4.2.2 效率与公平问题
    4.3 水权流转与水市场
第五章 呼和浩特市水权水市场的构建
    5.1 呼和浩特水权水市场构建任务
    5.2 呼和浩特市水权水市场现状分析
        5.2.1 呼和浩特的现行水权制度
        5.2.2 存在问题
    5.3 水权市场建立
        5.3.1 水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建立
        5.3.2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理想的机制
    5.4 水权市场内部组织结构建设
        5.4.1 水权市场主体的确定
        5.4.2 水权市场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5.5 水权市场构成图
    5.6 运行及管理
        5.6.1 初始水权分配理论体系
        5.6.2 水权转让价格分析
        5.6.3 运行与管理模式
        5.6.4 水权交易的层次性分析
    5.7 保障措施
        5.7.1 建立健全水权市场规章制度
        5.7.2 完善水权统一管理机制
        5.7.3 完善水利工程
        5.7.4 建设数字呼和浩特
        5.7.5 建立水权市场交易平台
        5.7.6 建立水权市场交易规则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 ——基督教的融入与本土化共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文化回归的需求
    一、选题缘起:小巷通向老顺堂
    二、研究意义
    三、工作概念
    四、相关研究综述
        (一)、草原文明研究
        (二)、城市史/呼和浩特城市史研究
        (三)、宗教多样性和谐与基督教研究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青城文化底色
    一、青城山水
    二、边城古道
        (一)、远古足迹
        (二)、边城要隘
        (三)、古道通途
    三、土默特蒙古人
        (一)、十二土默特
        (二)、从大板升到"归化"城
    四、纷繁族类
        (一)、"满城"和"绥远"
        (二)、八拜村的回回营
        (三)、"走西口"的雁行人
第二章 经济互动:蒙古贸易与回汉商
    一、归化城的"桥"
    二、茶叶之路与旅蒙商
        (一)、草原茶叶之路
        (二)、回汉旅蒙商
    三、大盛魁与"归化"和"绥远"
        (一)、骆驼"房子"
        (二)、诚信"印票"
        (三)、"民族"资本的危机
第三章 青城信仰的"加法"
    一、从长生天到"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
        (一)、蒙古人的萨满信仰
        (二)、召城"归化"
        (三)、藏传佛教的影响
    二、宗教多样性
        (一)、清朝对蒙古的"联"与"治"
        (二)、召庙衰落
        (三)、庙会兴盛
        (四)、"绥远"城的多神崇拜
        (五)、穆斯林街区
    三、嵌入本土的洋教
        (一)、前世今生基督教
        (二)、天主教"移民传教"
        (三)、基督教"立榜设会"
        (四)、洋人洋教
第四章 札达盖河畔起洋堂
    一、西河沿上的三教九流和"五教共和"
        (一)、召庙景观
        (二)、"汉庙十三座,首座观音庙"
        (三)、清真古寺
        (四)、天主教堂
        (五)、耶稣堂
    二、老顺堂和他的兄弟
        (一)、"国际化"的"归绥"
        (二)、基督教的反思
        (三)、纯效华风的鄂牧师
        (四)、麦牧师与老顺堂
        (五)、基督将军冯玉祥
    三、"毛毛匠教会"神召会
        (一)、非基督教运动
        (二)、牧师李金彪
        (三)、国人自办教会
        (四)、"归绥"基督教派别
第五章 通顺小巷老顺堂
    一、见证"三自"爱国运动
        (一)、宗教"五性论"
        (二)、"三自"爱国运动
        (三)、响应和影响
    二、老顺堂的坎坷与重建
        (一)、"老顺堂成了粮库"
        (二)、翻建老顺堂
第六章 老顺堂的"平民化"色彩及解读
    一、老顺堂综观
        (一)、信息板上看"信息"
        (二)、"马大"现象
        (三)、"神迹"老年识字班
        (四)、主日学
        (五)、"心里火热"的义工
    二、老城居民困境
        (一)、呼市工业"轻"与"重"
        (二)、老城区改造的负效应
        (三)、"漂在呼和"——老城流动人口
    三、老城居民的信仰需求
        (一)、青城信仰环境
        (二)、重建社会网络
        (三)、普世价值的体现
        (四)、容纳多样性
结语:草原生态文明与文化多样性平衡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8)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概念话语
    (二) 现实记忆
    (三) 史学思考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科学史学史及其研究概况 二、中国科学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价值 四、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方法 五、本文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史概述 第一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机构和团体选介 第三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会议、刊物选介 第四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论着选介 第五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之展望 第二章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开创及早期研究 第二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低谷、转机与兴起 第三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建制与繁荣 第三章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相关学科 第一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历史学科 第二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传统哲学 第三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哲学 第四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社会学 第四章
    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 第一节
    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 第二节
    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 第三节
    科学史学与科技发明 第五章
    境外科学史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境外科学史学的组织与会议 第三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文献与刊物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一节
    境外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二节
    国外科学史学之借鉴意义 第三节
    中外科学史学交流之途径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科学史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非一致性哈拉沁小流域水文频率分析及水库特征值校验研究[D]. 张浩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严寒C类地区自然通风对办公建筑中庭热环境影响研究[D]. 叶爽.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0(02)
  • [3]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供应相关性分析研究 ——以呼包鄂三市为例[D]. 道日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5]基于面板模型的林业生态工程沙尘防治效应分析 ——以内蒙古林业生态工程为例[D]. 刘建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6]呼和浩特水权市场构建路径研究[D]. 关宇. 内蒙古大学, 2012(03)
  • [7]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 ——基督教的融入与本土化共生[D]. 杨扬.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 [8]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9]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 詹志华. 厦门大学, 2009(01)
  • [10]这五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事记[J]. 本刊编辑部. 职业技术教育, 2007(30)

标签:;  ;  ;  ;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