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基础训练吸烟与伤害关系的调查分析

新兵基础训练吸烟与伤害关系的调查分析

一、吸烟与新兵基础训练损伤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原金凤,于梅杰,鞠衍馨[1](2021)在《新兵基础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兵基础训练早期(2~4周)足踝部损伤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某部2019年度秋季入伍的新兵300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础训练早期(2~4周)足踝部损伤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其足踝部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300名新兵中,142名发生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发生率为47.33%;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组与非损伤组在家庭所在地、吸烟史、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参训时心理状态、训练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训练前热身、训练量、训练鞋、训练服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来自城市、参训时存在负性情绪、训练前未充分热身、自我感觉训练量过大、训练鞋不合适是影响新兵基础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来自城市、参训时存在负性情绪、训练前未充分热身、自我感觉训练量过大、训练鞋不合适是影响新兵基础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对以上因素的认识,做好针对性防护,以降低新兵基础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的发生率。

赵燕旭[2](2020)在《下肢应力性骨折相关风险因素的测量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下肢应力性骨折是军事入伍新兵常见的过度使用性损伤。本研究旨在确定入伍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的潜在风险因素,为下肢应力性骨折的预防提供新的指导,并为今后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记录我军某部2018-2019年度入伍新兵的基本信息以及生活方式等变量,并通过便携式步态分析仪采集部分新兵下肢的步态参数。由骨科医师对新兵集训进行全程跟踪随访,并收集应力性骨折患者的基本信息。集训结束后,测量新兵的跟骨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标志物。最后对比应力性骨折组新兵和正常对照组新兵之间各指标分布的差异,探讨下肢应力性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通过对比分析调查表数据发现,新兵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训练强度的主观感受、足弓结构及主动直膝抬腿测试这四项在两组间分布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新兵的自我评价、生源地及吸烟情况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相关性,但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新兵的BMI和静态踝背屈距离、文化程度、心理情况及碳酸饮料消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新兵的骨代谢相关指标无显着性差异。应力性骨折组跟骨密度Z值为(-0.383±0.903)g/cm2,正常对照组跟骨密度Z值为(0.247±0.897)g/cm2,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3)。3.对两组新兵的步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运动学参数中,下肢应力性骨折组新兵的步幅、足摆动速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新兵。动力学参数中,足的落地冲击在两组间表现出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步态周期各时相的分布不影响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结论:1.新兵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训练强度的主观感受、足弓结构及主动直膝抬腿测试可作为下肢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的预警指标。2.骨代谢标志物与军事入伍新兵应力性骨折的发生无显着相关性,而较低的跟骨骨密度水平可作为应力性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军事学员及运动员等人进行跟骨骨密度检查,以便对风险较高的人群进行健康指导,从而预防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发生。3.异常的步态模式可能影响运动过程中下肢所承受的负荷,改变了正常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下肢应力性骨折的预测指标。但由于本研究是首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报道军事新兵应力性骨折的发生与其步态生物力学因素的关系,所以目前观察到的这些运动学参数的差异尚需未来的研究继续证实。

王汝武,衣英豪,李祥义,刘金峰,毕超[3](2017)在《武警某部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武警部队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间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新兵新训期军事训练伤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2015年度参加训练的新兵1000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分为个人情况和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两部分。军事训练伤诊断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训练伤发生率为26.55%。城乡背景、营养状况、吸烟史、碳酸饮料饮用习惯、运动习惯等不同的新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兵集训第6-10周发生损伤较多;入伍前营养状况较差、不良生活习惯及农村新兵易发生训练伤;应重视体能训练中劈叉训练、"冲坡"跑、器械训练的防护。

王新伟[4](2017)在《海军水面舰艇官兵训练伤发生特点与干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国家海军战略由近海防御转向远海护卫,海军军事训练和作战任务繁重,军事训练伤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日益凸显。但是,我国目前关于海军水面舰艇官兵的训练伤研究较少,可借鉴的其他国家研究成果和经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影响海军训练伤危险因素复杂且特殊,急需开展相关研究,减少海军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目的】了解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官兵训练伤发生现况和管理状况,分析影响海军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期有助于卫生机构和训练机构识别军事训练危险因素,改进训练模式,进从而提高作业能力,达到健康维护和健康强健目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总结国内外海军训练伤管理和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案例,找出军事训练伤方法,界定军事训练伤(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MTIs)、骨骼肌肉损伤(Musculoskeletal Injuries,MSIs)和骨骼肌肉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概念及其关系,确定训练伤危险因素的7个方面:个体因素、体能素质和活动量、行为习惯、训练组织、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N和S部队驱逐舰、护卫舰、登陆作战舰船和勤务舰船四类水面舰艇进行随机整群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由专人分发调查表、专人负责审核后收回,有效问卷共计1934份。(三)统计分析首先对MTIs、MSIs和MSDs发生率、训练伤类型、受伤情境以及年龄、身份等层面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并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地域、身份、年龄、舰艇类型、工作岗位和危险因素之间MTIs、MSIs和MSDs发生率差异。最后,分别以MTIs、MSIs和MSDs为应变量,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1、MTIs的总体发生率为47.2%,其中北方部队官兵(54.9%)显着高于南方部队(39.2%);军事训练伤类型主要是擦伤(24.0%)、肌肉损伤(18.5%)、关节扭伤(18.1%)、韧带损伤(14.4%)和腰间盘突出(11.5%)等。2、勤务舰船(59.9%)的MTIs发生率显着高于护卫舰(43.2%)和登陆舰船(39.7%)(P<0.05),驱逐舰(50.9%)官兵的发生率显着高于登陆舰船(39.7%)(P<0.05)。3、<20岁官兵的MTIs发生率显着低于25<30岁、30<35和≥35岁年龄组官兵(P<0.05),≥35岁官兵军训伤发生率显着高于20<25岁官兵(P<0.05);≥15年军龄官兵的发生率显着高于<5年官兵(P<0.05)。4、义务兵(39.7%)的MTIs发生率显着低于士官(50.3)(P<0.05);BMI正常官兵(44.04%)的发生率显着低于超重者(59.13%)(P<0.05)。5、MSDs的发生率为21.82%,发生部位前五位的是腰背部、膝盖、颈部、肩部和脚踝,发生MSDs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占58.0%。6、已婚官兵、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官兵MTIs、MSIs和MSDs发生率较高,但(非)独生子女MTIs、MSIs和MSDs发生率无区别。(二)单因素分析结果1、MTIs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地域、年龄、身高、身份、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军龄、BMI、健康状况自评、每周体能训练时间、三千米成绩、俯卧撑成绩、外伤史、饮酒频率、每月醉酒次数、是否系统学习训练伤防护知识、是否有医务人员现场保障、训练后放松活动、训练时连队战友保护、航行期间心理医师保障、航行期间受伤救治及时、失眠、睡眠不足、困倦感、舰艇类型、舰艇生活感受、舱室通风、噪音影响、精神状态、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和抑郁状态。2、MSIs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年龄、身份、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军龄、BMI、健康状况自评、三千米成绩、俯卧撑成绩、其他体育活动、外伤史、饮酒频率、每月醉酒次数、是否系统学习训练伤防护知识、是否有医务人员现场保障、训练后放松活动、训练时连队战友保护、航行期间心理医师保障、航行期间受伤救治及时、失眠、睡眠不足、困倦感、舰艇类型、舰艇生活感受、舱室通风、噪音影响、精神状态、人际关系、焦虑情绪、抑郁状态。3、MSDs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年龄、身份、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军龄、BMI、健康状况自评、体育活动量比较自评、每周低强度活动次数、三千米成绩、俯卧撑成绩、其他体育活动、外伤史、久坐时间、身体拉伸、饮酒频率、是否系统学习训练伤防护知识、是否有医务人员现场保障、准备活动是否出汗、训练后放松活动、训练时连队战友保护、航行期间心理医师保障、航行期间受伤救治及时、失眠、睡眠不足、困倦感、舰艇类型、舰艇生活感受、舱室通风、噪音影响、精神状态、焦虑情绪、抑郁状态。(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MTIs、MSIs和MSDs进行多因素分析,MTIs有13个危险因素,其中MSIs和MSDs分别有9和12个危险因素相关。各影响因素与MTIs、MSIs和MSDs的关系分别为:1.个体因素:年龄是MTIs和MSDs发生的促进因素;BMI≥25是MTIs和MSIs的促进因素,OR值是分别为1.586(1.223-2.057)和1.448(1.137-1.843);文化程度与MTIs、MSIs和MSDs发生无关;外伤史是MSIs和MSDs的促进因素,OR值是分别为1.421(1.005-2.009)和1.683(1.105-2.562)。2.体能素质和活动量:三千米成绩良好和优秀是MTI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77(0.359-0.928)和0.508(0.298-0.865);三千米成绩几个和良好是MSD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17(0.326-0.819)和0.603(0.367-0.99);参加其他体育活动是MSDs促进因素,OR值是为1.326(1.011-1.738)。3.行为习惯:吸烟与否与MTIs、MSIs和MSDs发生无关,但每月有醉酒是MTIs的促进因素,OR值是为1.256(1.013-1.557);身体拉升是MSDs的保护因素,OR值是为0.623(0.44-0.882)。4.训练管理:训练时有医务人员保障是MTIs和MSI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06(0.557-0.895)和0.757(0.601-0.954);受伤后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是MTIs、MSIs、和MSD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57(0.503-0.86)、0.623(0.481-0.807)和0.651(0.491-0.863)。5.睡眠:失眠是MSIs和MSDs的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1.425(1.164-1.745)和2.012(1.529-2.648);每周≥1次困倦感是MTIs、MSIs和MSDs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1.527(1.243-1.875)、1.285(1.043-1.582)和2.155(1.631-2.848)。6.心理因素:焦虑情绪是MSDs的促进因素,OR值是为1.75(1.235-2.479)。7.环境因素:严重和较严重的噪音是MTIs、MSIs和MSDs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1.377(1.118-1.695)、1.425(1.164-1.745)和1.569(1.2-2.051)。【结论】1、根据有氧适能、肥胖二者与骨骼肌肉疾患(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需要加强有氧适能训练,控制官兵超重人群比例。2、合理进行医学干预,做好训练医务监督保障。从建设专业训练保障队伍入手,做好训练保障工作加强训练医学干预,如强化训练知识宣教,注重恢复技能培训,做好训练后恢复和受伤后及时救治等工作。3、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采用科学训练方法。结合环境、官兵身体状况、训练科目等情况,制定适当训练计划,并对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进行调控循序渐进地进行准备性力量训练、增强型力量训练和保持性力量训练,提高官兵身体素质。4、建立体能素质科学筛查和评价体系。要强调体能素质的基础性作用,减少体能素质训练的竞技性和评比性,注重人体在健康状态下进行高效的训练;根据社会、经济进步人群体能素质的变化,采用科学指标评价体能素质,如基本运动功能筛选、训练和评价。5、严格把控新兵入伍心理、个性、外伤史等筛查,严格兵源质量把控。6、改善官兵生活环境,消除噪音等环境因素影响。7、注重官兵心理调适,消除官兵焦虑等不良心理。通过加强心理咨询人员配备和开展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官兵心理健康干预,做好官兵心理健康监测,并科学地调适官兵心理。

王凯,常祺,李欢乐[5](2017)在《新兵军事训练中投弹骨折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新兵军事训练中投弹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投弹训练伤的发生。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士兵进行随访调查,调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吸烟、是否经常饮用碳酸饮料、文化程度、骨质疏松程度、投弹训练成绩、投弹姿势、热身是否充分、地域来源、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训练强度、天气因素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新兵在热身、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训练强度、投弹姿势、天气因素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伍前缺乏体育锻炼、训练强度过大、投弹姿势不标准是新兵投弹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投弹前充分热身、避免疲劳训练及突击训练、严格按照标准投弹姿势训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训练调整至气温较高的时间段等是预防新兵投弹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

张建江[6](2016)在《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新疆军区某部队新入伍青年军人在新兵训练期的职业紧张特点和规律,揭示职业紧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2)了解某型机械设备的密闭空间内职业有害因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该特殊作业环境职业紧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状况;(3)评价新疆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特殊生态环境下军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影响因素;(4)对军人职业紧张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均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第一阶段,以新疆军区某部625名新入伍青年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外广泛适用、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等相关量表,采集尿液和唾液,检测其中与职业紧张相关的客观生理学指标,同时对心理学、认知能力、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工作满意度及影响职业紧张结局的因素进行测评,对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检测训练状态下某型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物理、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以350名机械设备的密闭空间内作业人员作为调查组,同时选取350名同一部队非密闭空间军人作为对照,应用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满意度、生命质量等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尿液,检测香草扁桃酸含量。第三阶段,选取常年驻守在新疆具有典型生态环境特征的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地区部队的军人作为调查组,同时选择驻守在乌鲁木齐地区部队的军人作为对照组,选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等问卷,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阶段,以超文本预处理器为系统开发语言,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基于开放源码的网页服务器构建军人职业紧张干预网络平台,以此为军人职业紧张干预的重要形式,选取某部队240名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职业紧张干预,运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上的显着性水平规定a=0.05,取双侧检验。结果:(1)新入伍青年军人职业紧张状况:城市(镇)组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程度要高于农村组;入伍前为学生组的对抗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高于非学生组;吸烟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非吸烟组,而对抗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低于非吸烟组。(2)职业紧张与心理学指标的关系:高职业紧张程度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对抗紧张的应对资源多,心理健康水平好。紧张反应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对资源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镇)、心理紧张反应(PSY)和躯体紧张反应(PHS)是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紧张反应是心理紧张的危险因素。新入伍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业任务(ORQ)及其6个子项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EST)标准分均呈正相关,紧张反应(PSQ)及其4个子项与SDS标准分、SAS标准分、PEST标准分均呈正相关。(3)职业紧张与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本调查新入伍青年军人的付出-回报失衡与数字搜索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回报与数字搜索的正确数与得分均呈正相关,而超负荷与数字搜索得分呈负相关。本次调查对象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得分高于中国普通男性的PSQI问卷得分,提示本次调查的新入伍青年军人的睡眠质量不佳。有睡眠障碍个体所占比例也高于中国普通男性的比例。超负荷得分高组的睡眠质量差,付出-回报失衡(ERI)指数高组的睡眠质量差,而回报得分高组睡眠质量好。入伍前身份是非学生、超负荷分量表得分高及ERI指数≥1.0是存在睡眠质量障碍的危险因素。与职业紧张对数字搜索能力的影响相比,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更为显着。(4)职业紧张与生理学指标的关系:职业紧张程度高与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 A)水平升高关系密切,而对抗紧张的应对能力弱与唾液SIg A水平升高关系密切。采用付出-回报失衡模式来评价职业紧张时,高回报组的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含量低,ERI指数得分高组的尿液17-OHCS含量高,相比于唾液SIg A,尿液17-OHCS含量与付出-回报失衡评价模式关系更为密切和敏感。(5)职业因素对新入伍青年军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新入伍青年军人生命质量得分从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心理内容综合测量>健康变化>精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吸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与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低于非吸烟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外部满意度对因变量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外部满意度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正向,情绪耗竭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负向;情绪耗竭、家庭所在地、外部满意度对因变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外部满意度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正向,情绪耗竭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负向。(6)影响职业紧张及结局的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高组的社会支持和获得得分高,而付出和ERI指数得分低。领悟社会支持与工作内容的第三个维度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关系,与付出-回报失衡的获得维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付出、超负荷和ERI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组的成就感降低得分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组的内部、外部和总体满意度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呈负相关关系,与工作满意度的三个分量表内部、外部和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7)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噪声、振动和粉尘是比较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噪声和振动在发动机发动运转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大并保持相对稳定。粉尘及CO2、NH3、NO2在发动机刚发动时浓度较低,随着机械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8)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付出及ERI指数高于高中以下组,军官组的付出、超负荷及ERI指数明显高于士官和士兵组,而获得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士官和士兵组。付出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均低于高得分组,获得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均高于高得分组,超负荷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均低于高得分组,ERI指数<1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均低于ERI指数≥1组。付出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高得分组,获得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低于高得分组,超负荷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高得分组,ERI指数<1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ERI指数≥1组。固定人口信息学变量,引入ERI后对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以及成就感降低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51、0.498和0.376;对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61、0.479和0.231。(9)职业紧张与尿液香草扁桃酸(VMA)含量关系:付出高得分组的VMA含量高于低得分组,超负荷高得分组的VMA含量高于低得分组,超负荷与尿液VMA含量呈正相关。(10)机械设备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生命质量: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及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低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军官组的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精神健康及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低于士官和士兵组。付出-回报失衡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付出越多,生命质量越差,获得越多,生命质量越好,表明职业紧张对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质量有严重影响,且职业紧张程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差。(11)调查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及生命质量比较:调查组的成就感降低、付出、工作要求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获得、外部工作满意度、自主程度得分却低于对照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12)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比较:除工作压力频度外,其他项目各组间均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除工作压力强度、组织支持缺乏强度和职业紧张强度外,干旱沙漠组的其他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13)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疲劳的比较发现:各组间均有差异,两两比较发现,高原高寒组的疲劳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对疲劳有影响的人口信息学特征主要为入伍前居住地、年龄和身份,疲劳分别与应对方式及职业紧张强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高原高寒环境下,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154,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9.92%。干旱沙漠环境下,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114,积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06%,而消极应对方式为中介效应时,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257,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04%。(14)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职业倦怠的比较发现:除成就感降低外,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及倦怠总分各组间均有差异。除成就感降低外,高原高寒组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新疆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不同人口信息学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各不相同;职业紧张与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强度和工作压力频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15)不同组间焦虑症状的比较顺序为:高原高寒组>干旱沙漠组>对照组。高原高寒环境下,工作压力指数及消极应对方式是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062(1.0381.086),1.088(1.0411.136),而积极应对方式是焦虑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910(0.8720.950),积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中介效应不显着,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职业紧张对焦虑症状的总效应为0.150,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29%。干旱沙漠环境下,消极应对方式是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125(1.0681.185),而积极应对方式是焦虑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906(0.8520.962),积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中介效应不显着,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职业紧张对焦虑症状的总效应为0.248,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20%。(16)干预前后军人职业紧张的变化:职业任务(ORQ)分量表当中的任务过重(RO)、任务不适(RI)、任务冲突(RB),紧张反应(PSQ)分量表及其子项业务紧张反应(VS)、心理紧张反应(PSY)、人际关系紧张反应(IS)、躯体紧张反应(PHS)得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应对资源(PRQ)分量表及其子项娱乐休闲(RE)、自我保健(SC)、社会支持(SS)、理性处事(RC)得分在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17)干预前后军人职业倦怠的变化:受干预对象的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得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而人格解体得分干预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18)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的变化: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受干预对象中SDS得分≥50的人数有一定程度减少,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得分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及总分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19)干预前后军人简易应对方式的变化: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使受干预对象的应对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积极应对得分提高,消极应对得分降低。结论:(1)不同人口信息学特征对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程度影响不一。(2)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与其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认知和睡眠等关系密切。(3)更高的职业倦怠程度意味着更低的生命质量,职业倦怠尤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着。而工作满意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好。情绪耗竭、外部满意度这2个变量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影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情绪耗竭、家庭所在地、外部满意度这3个变量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职业紧张水平。(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6)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噪声、振动和粉尘污染是比较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护。(7)文化程度和职位影响密闭作业空间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高职业紧张组的职业倦怠更严重,工作满意度更低。付出-回报失衡对情绪耗竭和外部满意度的解释力度较强。(8)尿液中VMA含量与密闭作业空间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有一定关联。(9)与对照组相比,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更高,工作满意度更低,生命质量更差。通过这种对比,更进一步证实了密闭空间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及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0)高原高寒组、干旱沙漠组及对照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有差异,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11)高原高寒及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与疲劳、职业倦怠及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12)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能有效缓解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水平,使受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程度改善。

赵琳[7](2016)在《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应力性骨折本质上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因此习惯上又被称为疲劳性骨折。常见于士兵、运动员和舞蹈演员。随着部队军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断加大,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由于应力性骨折发病隐蔽,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漏诊和误诊率高,而且一旦延误治疗,会对伤病员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确定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措施,成为有效降低应力性骨折发病率的关键。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驻洛陆军三个整建制团2013年度夏季入伍新兵,在为期8周的基础共同科目训练期间全程跟踪随访,采用问卷调查与专科医师体检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应力性骨折病例相关信息,同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基因测序,汇总分析数据,对比应力性骨折和非应力骨折组间个指标分布差异,探讨应力性骨折的潜在风险因素。结果:1.通过分析对比人口学特征、个人身体测量数据、既往一般情况及训练情况等观测指标在应力性骨折组及非应力性骨折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兵源地、既往锻炼水平、个人骨折史、训练强度主观感受及长跑成绩这六项在应力性骨折组与非应力性骨折组间分布具有显着差异,OR值分别为0.661、0.756、0.692、1.596、1.665、0.518。其中,变量兵源地在多因素分析中无统计学差异,但仍可作为评估该风险因素的参考指标。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对象血清骨代谢标记物骨碱性磷酸酶、人Ⅰ型胶原C端肽、人骨钙素和25-羟基维生素水平在应力性骨折患者与非应力性骨折患者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25-羟基维生素在应力性骨折组中血清平均浓度为43.3±11.8 nmol/L,显着低于非应力性骨折组的平均浓度54.8±10.4 nmol/L,P=0.02。而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端肽和骨钙素血清含量水平组间无显着差异。3.通过提取所有实验对象血液基因组DNA,并应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ABI 3730型DNA自动测序仪对GDF-5直接测序,结果显示,GDF-5 rs143383位点T、C等位基因在应力性骨折组中分别为299(79.1%)和79(20.9%),在非应力性骨折组中1653(68.3%)和765(31.7%),两组间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明显差异(P(27)0.001),T为风险等位基因,OR(95%CI)=1.75(1.35-2.28)。在加性遗传模型下,OR=1.76,P=0.000,在显性遗传模型下,OR=2.91,P=0.013,在隐性遗传模型下,OR=1.183,P=0.000。结论:1.应力性骨折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参与,本研究结论显示文化程度低、兵源地为农村、入伍前缺乏锻炼、既往有骨折史、主观感觉训练强度较大及长跑成绩差可作为应力性骨折的预警指标。2.训练前25-羟基维生素D基础血清浓度相对较低可作为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而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端肽和骨钙素血清含量在应力性骨折易感人群中未发现明显异常。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在多时间点动态验证。3.应力性骨折人群中GDF-5 rs14338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应力性骨折人群,可作为应力性骨折风险等位基因,且含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应力性骨折的风险显着高于不含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人群。

张珺[8](2015)在《某地区部队官兵训练致残情况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结合某部队特殊环境与部队自身的任务特点,通过对训练致残官兵的数据分析,及对基层官兵的问卷调查,找出训练致残致伤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从源头减少训练致残致伤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某地区部队20092013年伤病残数据,通过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对训练伤致残致伤官兵进行研究,了解官兵致残情况、性别、致残部位、致残诊断、兵龄、年龄等情况,以及卫勤保障状况,以此来分析训练致残致伤的原因和规律,从而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回顾性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一、通过对某地区部队20092013年全部评残的官兵(xxxx人)进行统计分析,伤残占评残总人数的75.7%;病残占18.0%;战残占0.8%。职级为团以上占7.8%;团及团以下占26.6%;士官占42.1%;义务兵占22.9%。原因由军事训练致残占39.4%;训练致残情况与伤残情况一致,诊断以骨创伤比例最高,致残部位以下肢为主。且每年的致残比例均逐年上升。二、在对1854名基层官兵问卷调查中,发现因训练致伤的为140人,占受伤总人数的28%。官兵训练伤的受伤部位最严重的为下肢伤,共81人,占训练伤总人数的57.9%。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与训练伤发生有关的四个因素按照重要程度的高低依次排序为:训练任务程度、平时工作压力、海拔高度、文化程度四个因素。对高原地区官兵数据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得出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程度有直接关系。在调查预防训练伤措施的落实情况中发现,对场地进行危险排查、训练前热身活动、训练前带训干部标准示范等都占到90%以上,但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只占到76.4%,落实情况最差。三、通过对2014年36月份60名基层卫生保障人员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单位部分医疗保障情况较差。如:以前参加过卫生培训的占20.0%。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训练伤的占15.0%;除此次培训外是否参加过其他卫生培训的占20%等。建议(一)合理安排训练科目、时间、强度(二)增强官兵自我保护意识及着重加强对下肢的防护(三)严格落实训前热身运动与训后放松活动制度(四)考核测试前注意事项及发生意外时初步救治原则(五)加强对带训干部的教育工作(六)抓好基层官兵的健康教育活动(七)提高官兵的医疗保障(八)各级领导应加强重视程度(九)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十)高原官兵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十一)提高官兵的饮食保障。

倪山[9](2012)在《武警新兵下肢应力骨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武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下肢应力骨折的发生因素,为制定应力骨折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2月于赤峰220医院确诊的48例下肢应力骨折的新兵,按照1:1的配比选取对照,对照组为同期参加训练而未发生应力骨折的新兵,配比条件是同性别、同年入伍、同期训练、参加相同训练内容。结果: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为10.4%(48/460)。应力骨折的危险因素为吸烟,OR值为2.009;保护因素为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值为0.240。结论:新兵下肢应力骨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显示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的新兵应力骨折的发生率较低,入伍前吸烟的新兵应力骨折的发生率高,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循序渐进,以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

刘鑫[10](2011)在《某军区2011年新兵训练期间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描述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和非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分析新兵集训期间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部队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011年度某军区来自不同训练辖区的6个陆军新兵营(连)的新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纵向研究搜集新兵训练的3个月内伤害的发生信息,并采用现况调查获得新兵其他相关暴露信息。对该军区新兵集训期间伤害发生率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推断,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新兵集训期间伤害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采用发生率比(incidence rate ratio, IRR)衡量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总共1389名入伍新兵进入调查,其中1298名男性,73名女性,还有18名新兵未填写性别信息。该军区2010年12月入伍新兵3个月集训期间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4%,非训练伤发生率为2.0%;训练伤占79.2%,非训练伤占20.8%。六个训练地伤害发生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集训开始第1周至第13周都有伤害发生,训练伤在开训后的第5至6周达到第一高峰,第9周达到第二小高峰;非训练伤发生时间分布与训练伤大致相同。伤害性质扭伤、拉伤、搓伤85人次,占65.4%;擦伤等浅表损伤14人次,占10.8%;过劳性损伤12人次,占9.2%;割伤、咬伤等开放性损伤5人次,占3.8%;骨折5人次、占3.8%;其他性质损伤6人次、占4.6%。伤害发生的部位以下肢最多,共80人次,占所有损伤的61.5%;其次为上肢损伤31人次,占23.8%。最常发生训练伤的训练科目为体能训练,达55人次,占52.9%。104人次训练伤中,由意外原因造成的伤害有60人次,占47.6%;其次为训练负荷过大,共22人次,占1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害组与非伤害组在家庭所在地、训练量、内容掌握情况、热身活动、训练服、训练鞋等6个方面存在统计学性差异(P<0.05)。两水平Poisson回归显示,来自城市(IRR=1.51;95%CI:1.02,2.22)和自己感觉训练量过大(IRR=2.32;95%CI:1.46,3.70)的新兵发生伤害的风险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和自我训练量尚可承受的新兵。结论:该军区2011年度陆军新兵集训期间伤害以训练伤为主,非训练伤占20%;损伤部位以下肢最多,训练伤多发在体能训练;来自城市和自觉训练量过大的新兵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新兵集训期间,除了应关注训练伤外,非训练伤应该受到重视;新兵训练强度应根据新兵个人情况予以适当改进,以避免不必要的训练伤,应开展进一步探究造成体能训练中伤害发生过高的原因。

二、吸烟与新兵基础训练损伤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烟与新兵基础训练损伤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兵基础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1.2.2 足踝部损伤诊断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新兵足踝部损伤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2.2 新兵足踝部损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新兵基础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的危险因素
    3.2 护理对策
        3.2.1 科学施训
        3.2.2 做好训练前准备工作
        3.2.3 加强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

(2)下肢应力性骨折相关风险因素的测量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应力性骨折相关风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1.4 研究结果
    1.5 讨论
第二章 跟骨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与应力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步态分析与新兵应力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学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3)武警某部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个人情况的训练伤比较
    2.2 训练伤发生情况分析
    2.3 训练伤致伤原因及科目
3 讨论

(4)海军水面舰艇官兵训练伤发生特点与干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目的和意义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七、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海军水面舰艇官兵军事训练伤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思路
    二、问卷设计原则
    三、问卷拟制过程
    四、统计学方法
    五、质量控制
    六、小结
第二部分 海军水面舰艇官兵军事训练伤调查分析
    一、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
    二、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
    三、结果与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分析
    一、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二、MTIs、MSIs发生率和MSDs患病率单因素分析
    三、MTIs、MSIs发生率和MSDs患病率多因素分析
    四、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海军水面舰艇官兵训练伤防治策略和建议
    一、加强有氧适能训练,控制官兵超重人群比例
    二、合理进行医学干预,做好训练医务监督保障
    三、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采用科学训练方法
    四、建立科学体能素质筛查和评价体系
    五、做好新兵入伍时的外伤史、心理等筛查
    六、改善官兵生活环境,消除噪音等环境因素影响
    七、注重官兵心理调适,消除官兵焦虑等不良心理
    八、小结
第五部分 总结
    一、研究主要成果
    二、创新点和特色
    三、研究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训练伤发生情况调查问卷
综述 我国军事训练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新兵军事训练中投弹骨折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指标定义
        1.4.1 投弹骨折的判定标准
        1.4.2 体重分级标准
        1.4.3吸烟的定义
        1.4.4 训练强度的定义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体调查结果
    2.2 投弹骨折单项危险因素分析
    2.3投弹骨折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投弹骨折的发生机制
    3.2 投弹骨折的影响因素
    3.3 预防建议

(6)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入伍青年军人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人员职业紧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特殊生态环境下军人职业紧张与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某部军人职业紧张干预效果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军人职业紧张的来源、影响及干预
参考文献 综述2 职业紧张对人体生理学、认知行为及心理学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应力性骨折
    2. 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3. 骨代谢生化指标
    4. 基因多态性
实验一 中国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危险因素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BALP、CTX-Ⅰ、骨钙素和 25(OH)D与应力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GDF-5RS14338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应力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某地区部队官兵训练致残情况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
第二部分 某地区部队官兵2009~2013 年训练致残情况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二、伤残情况分析
    三、训练致残情况分析
    四、训练致残与伤残情况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 某地区部队官兵2014 年训练伤和卫生医疗保障调查情况
    一、官兵训练伤情况调查
    二、针对训练伤的医疗保障情况调查
第四部分 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二、建议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某军区2011年新兵训练期间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伤害定义
    2.4 调查问卷
    2.5 数据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样本描述性分析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4.1 新兵集训期间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
    4.2 新兵集训期间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吸烟与新兵基础训练损伤关系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兵基础训练早期足踝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 张丽,原金凤,于梅杰,鞠衍馨.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08)
  • [2]下肢应力性骨折相关风险因素的测量与分析[D]. 赵燕旭. 延安大学, 2020(12)
  • [3]武警某部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J]. 王汝武,衣英豪,李祥义,刘金峰,毕超.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09)
  • [4]海军水面舰艇官兵训练伤发生特点与干预策略研究[D]. 王新伟.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5]新兵军事训练中投弹骨折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分析[J]. 王凯,常祺,李欢乐.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7(02)
  • [6]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D]. 张建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 [7]陆军新兵应力性骨折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赵琳.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2)
  • [8]某地区部队官兵训练致残情况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D]. 张珺. 第四军医大学, 2015(01)
  • [9]武警新兵下肢应力骨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倪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05)
  • [10]某军区2011年新兵训练期间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鑫. 中南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新兵基础训练吸烟与伤害关系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