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童书走向世界的探索

我国童书走向世界的探索

一、我国少儿读物走向世界之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郭喜彬[1](2020)在《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文中认为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后,主题出版在出版行业中的序幕正式拉开。尽管主题出版由来已久,但在之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因此,对于主题出版工作的认识与规划将从这个时间节点展开新篇章。主题出版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家政府与出版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主题出版是体现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重点出版,所以主题出版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少儿类主题出版具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文化自信、塑造品牌形象的价值,研究专门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读者的少儿类主题出版,对于主题出版与少儿出版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与参考意义。少儿类主题出版具有鲜明的特征:与一般少儿出版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主题色彩;与成人类主题出版物相比,则更加注重少儿的阅读特点。主题出版工程正式实施以来,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的图书选题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双效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不断涌现。但是,在这些成就背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出版质量与作者资源的问题,市场开发与营销宣传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和出版社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扶持力度;出版社需要在整体规划、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版权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做好少儿类主题出版工作;出版人需要回归少儿本位,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打造适合少儿阅读的主题出版物。面向少儿的主题出版,承载了特殊的时代使命,通过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其更健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郝培茹[2](2020)在《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基于近三年开卷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儿童图书阅读量大。2019年,少儿科普图书占少儿读物销售金额的80%,同比增长37%,发展势头迅猛。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图书出版行业大数据的平台,目前监测到图书种数达400多万种,监控码洋超过500亿,监测图书销售单位3000多家,数据范围涵盖全国30个省,为出版单位和各大书店提供客观的信息咨询服务,对于了解出版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参考意义。除此之外,我国出版机构数量较多,少儿科普图书已成为出版机构图书出版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少儿科普图书的发展现状和策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开卷数据平台提供的近三年少儿科普图书的“图书排行榜单、市场竞争状况、出版单位重点推荐图书”数据,从畅销书和新书上榜明细、实体书店竞争、网店竞争、各渠道对比、重点推荐图书出版情况、重点推荐图书出版特征等角度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了制定内容细分标准、充实图书内容、引入融媒体技术、版式多元化、红读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合理定价、城乡区别售价、合理布局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引入现代营销理念、重视销售大数据的运用等具体发展策略。通过研究力求以创新为主旨,以科学为灵魂,从多角度促进我国少儿科普图书未来的发展。

陈莉[3](2020)在《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察中国百余年来的儿童文学发展,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70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界一方面译介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和作品,一方面建构和创作本土儿童文学理论和作品,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儿童文学发展的中国道路。本论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接受——影响”的研究方法,探讨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论文实证性地描述这一过程,具体呈现译介的成果及其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构和作品创作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揭示其中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本论文共分七部分:绪论:简要说明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并对五四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史作一简述。第一章:评述“十七年”及“文革十年”时期在苏联儿童文学理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十七年”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及传播的概述。二是以儿童文学评论家兼作家陈伯吹为例,讨论“十七年”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结合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具体呈现外来影响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并以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严文井和孙幼军的创作为例作深入探讨。四是以几部儿童小说为样本,探究揭示“文革十年”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评述1976年至1980年期间,“后苏式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1976至1980年期间,在历史的惯性中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二是“后苏式文论”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三是以科幻文学作家郑文光、叶永烈为例,讨论科幻儿童文学创作在挣脱历史惯性时发生的变化。第三章:评述改革开放初期(1981-1989年)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八十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和传播概述。二是以鲁兵、胡从经、洪汛涛、王泉根两代学者为例,讨论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以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周锐、冰波、柯岩和沈石溪等人的作品为例,讨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的外来影响。第四章:评述改革开放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1999年)期间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和传播情况的概述。二是以汤锐、孙建江、王泉根、方卫平、朱自强、刘绪源、彭懿等七位青年学者为例,讨论1990-1999年期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以孙幼军、秦文君、曹文轩、梅子涵、汤素兰、陈丹燕、彭懿和杨红樱两代儿童文学作家为例,讨论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的外来影响。第五章:本章以新世纪以来外国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为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日本图画书理论家、编辑和出版人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理论为例,简要阐述这一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传播过程。二是从学者接受、儿童文学教材中的体现、原创图画书月刊的发展等方面着手,探究以松居直先生为代表的日本图画书理论对中国的影响。三是以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的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语:在回顾70年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和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探究这一译介和影响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出展望。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全方位译介及其影响,导致中国儿童文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推动了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并由此改变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外在风貌。改革开放后对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为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借鉴及影响,使得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建构和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绚烂的世界儿童文学地图中展示出中国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因此,探究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理清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评判中国儿童文学的特征及意义,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李悦铭[4](2020)在《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海外传播效果研究 ——以英美市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把出版“走出去”作为全面建设我国新闻出版业战略已有16年之久。期间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一带一路”倡议等,持续推动出版强有力地进行海外传播。少儿出版物因儿童群体心理趋同,并且较少地掺杂政治、宗教等具有分歧和冲突的因素,所以在海外传播阻碍较小,从而成为传播至海外的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出版物传播至海外不能仅停留在“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而是要“走进去”、“融进去”,迈进海外传播新时代。少儿文学出版物作为少儿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海外传播效果研究,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用户需求理论”、“适度效果理论”以及“跨文化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时间范围为2015年至2019年,主要以亚马逊英国及美国网站的数据为主、辅以谷歌热词搜索、推特网为次要数据源,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分析当前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在英美市场的传播现状及效果。第一章,对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在英美的传播现状予以探究,主要依据亚马逊英美网站“China Books”主题书店中中国少儿文学出版作品的相关分类标识信息进行探究。第二章,依托亚马逊英美网站、谷歌热词搜索、推特网,从英美读者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进行数据抓取,继而对数据分层次研究,运用新榜词云对数据进行词频分析,从而发现英美读者户因亲子阅读、了解作者、了解文化、礼品赠送这四大需求选择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而且读者评价相对较为积极,但是读者对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的关注度、讨论度较低,并且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对读者的行为影响度也较低。第三章,通过对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在英美传播的现状以及传播效果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海外传播存在着不重视海外读者年龄差异性、内容与装帧存在文化折扣、海外推广层次单一等问题。第四章,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年龄为主,多维度划分跨文化读者群体、以“儿童本位”进行内容生产、运用多渠道推广手段等一系列改进建议。

王伟[5](2020)在《《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Harry Potter风靡全世界,被翻译成80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量超过5亿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本研究依据译介学理论、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操纵”和“重写”理论、接受理论和副文本理论对Harry Potter在中国的译介展开全面、系统的描述性个案研究,探讨了该作品是如何被译介到中国以及在进入中国后该作品在中国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群体中的传播、接受现状,分析了《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的定位和目标读者群体的接受错位问题,并从副文本与文本转换过程分析了《哈利·波特》中译本中的翻译问题。通过对《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历时性描述分析,本研究发现Harry Potter这部通俗文学作品能够进入中国主要是与当时的社会接受环境紧密相关。通俗文学,又称之为大众文学,一直处在中国文学系统的边缘。长期以来,通俗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与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念相悖,通俗文学往往被视为严肃文学、纯文学的对立面。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开始大规模地译介外国通俗文学作品,通俗文学开始从文学系统的边缘向中心运动,长期被压抑和禁锢的文学娱乐消遣功能终于得到释放。随着中国1992年成为《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中国对外版权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开始不断从国外引进通俗文学作品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国内不少出版社开始摆脱行政化束缚,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从国外获取最新商业出版资讯,Harry Potter就这样走进了人文社的编辑眼中。2000年8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鏖战数月后赢得了《哈利·波特》中文版权。Harry Potter被引进到中国之后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成绩,成为一部非常畅销的流行读物。Harry Potter进入中文世界后,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接受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接受特征。中国奇幻文学读者群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对《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接受经历了“文本—影像—文本”和“影像—文本”两种文学接受过程。在Harry Potter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大陆的普通读者对于奇幻文学还是比较陌生,即使有奇幻文学作品的存在,在当时也是被当成童话被译介到中国。在新世纪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中国大陆并不存在奇幻文学所能接受的土壤或环境,因此也就没有奇幻文学读者群体的存在。而随着The Lord of the Rings和Harry Potter等系列作品陆续被国内出版社引进译介,再加上国内义务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一系列的教育制度改革,新时期的中国读者在文化程度、知识深度、阅读广度上有很大幅度提高,国内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奇幻读者群体,他们热爱阅读和接受各种西方奇幻文学作品。同时,新世纪大众传媒尤其是由奇幻文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热映,使众多读者在欣赏奇幻大片的同时,感受到了奇幻文学作品的魅力,部分读者是看完纸质作品之后去电影院欣赏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像),然后再对该奇幻文学作品的纸质书籍(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也有不少读者是观看完奇幻文学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像)后购买纸质书籍(文本)阅读。“文本—影像—文本”和“影像—文本”构成了中国普通读者对外国奇幻文学作品的两种文学接受过程。而与普通读者对《哈利·波特》的接受不同的是,中国的专业研究者对《哈利·波特》并不是特别重视,在我国主流核心学术刊物上刊载有关“哈利·波特”研究的文章数量相对有限。尽管通俗文学开始从文学系统的边缘开始向中心运动,但是严肃的学院派研究者却并不十分关注《哈利·波特》这种通俗文学作品。究其缘由,一方面,纯文学或者说精英文学才是中国专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这更符合当下时代的主旋律,而外国通俗文学作品“走进来”的译介研究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与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相比,《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在英语世界,Harry Potter系列一开始定位是儿童文学,面向儿童读者群体,但因为该作品深受青少年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喜爱,英语世界的出版社很快就灵活地改变该作品目标读者群体定位,扩大其读者群体范围。而在中文世界,赞助人(人文社)从一开始就一直把该作品定位为儿童文学,并自始至终操纵着《哈利·波特》中译本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从副文本视角对《哈利·波特》中译本进行分析,无论是从书籍的开本设计、封面装帧、插图、书签还是内页版式设计,人文社都是按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位进行设计和出版发行的,儿童才是其目标读者群体。因此,人文社对《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定位和中国读者对该作品的接受之间产生错位,部分中国读者对人文社的儿童文学定位和译文质量不满,三种新型读者群体出现:批评型读者、作为译者的读者和精英型读者。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新型读者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对人文社《哈利·波特》中译本的翻译质量展开网络文学翻译批评,或者另起炉灶自己开始翻译并在网络空间中分享译文。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同名电影的完结,精英型读者群体开始涌现,他们从各个视角、细节、主题对这部作品展开全新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批评意识。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中国读者的角色从单一走向多重化,在文学文本选择和文本意义建构上由“失语者”变成了“建构者”。新型读者群体展开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对人文社和译者形成了“良性监督”,加强了读者和出版社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构成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接受史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Harry Potter被译介到中文语境后,“显性”赞助人(人文社)的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自始至终都对译者的翻译工作进行着操纵,同时“隐性”赞助人(儿童读者群体)也迫使译者适当调整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儿童读者阅读。因此,人文社在对Harry Potter进行文本转换的过程中因为误译、漏译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和变形。因为原文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原作者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接受语境,作家J.K.罗琳精心创作的大量文化特色词汇、人物形象、“文字游戏”和习语在经过译者的翻译转换之后,原着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在中译本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和变形,大量“文字游戏”蕴含的预期效果没有被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样地,原着中大量巧妙构思、精心创作的习语并没有被译者进行异化处理,这使得习语中独有的文化意象和语言特色在中译本中丢失,影响和阻碍了中国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和好奇心。本研究推动《哈利·波特》进入更多学术界研究者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学术研究,让更多严肃学院派研究者认识到通俗文学翻译的影响和特殊研究价值,也为该作品走向经典做出了一定努力;同时基于该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新型读者群体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以及中译本在文本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本研究亦可为外国通俗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中国通俗文学作品外译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司渝[6](2019)在《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少儿主题出版源于我国主题出版概念的产生,它是指面向少年儿童阅读的、与当下主题出版内容相契合,在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主题出版物。它的出现无疑为主题出版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新的方向,并逐渐成为主题出版领域新的增长点。因此,笔者通过对部分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2015-2018年已重点出版)的具体分析,指出当下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存在的问题,并从其主题性质、儿童阅读,以及出版各个环节的角度出发,为该类型出版物提供发展建议。本文首先厘清了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概念、特点,梳理出它的三个历史阶段,同时对于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现状进行概括,为文章的研究做理论支撑。接着,针对近四年来入选国家重点主题出版选题的少儿读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它的内容类型、出版主体、创作者、书名和封面设计四个方面。在对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进行分析和对少儿主题出版现状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少儿类主题出版物出现有内容和形式创新性不足、编辑策划缺乏少儿意识、出版主体结构不平衡、营销宣传薄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少儿类主题出版活动在出版市场上的不断发展,本文将从主题出版题材的内容层面、图书出版的表现形式层面、儿童阅读视角的出版层面、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层面、出版物市场营销环节层面探讨,提出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发展策略。

张鹤艺[7](2018)在《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读本,它因画面精美、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等特色而深受儿童喜爱。儿童绘本不仅可以将故事内容直观地表达出来,还可以将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充分激发出来,使他们逐步建立思维模式,形成审美情趣,它也为成年人通往儿童的世界提供思想桥梁,而且还能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引起情感共鸣。绘本这种形式的图书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但是只针对儿童所出版的绘本仅仅有几百年的历史。当前国外绘本已经非常常见了,儿童也很容易接触并阅读。但是由于这些绘本所表现的都是一些国外的童话故事,并不能够体现出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因此也就缺少了对本土艺术文化的认知。在我国各种传统艺术中,剪纸艺术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剪纸的的基本特征是质朴、亲和并具有鲜活力,是人们表达情感的窗口,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之一。本论文通过梳理“儿童绘本”的基本内涵,对比了国内外儿童绘本的发展情况,找出了我国儿童绘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儿童的基本心理特征和审美角度,分析了儿童绘本的艺术价值。以此为基础,研究和探讨儿童绘本中,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价值和作用,探究适用于现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原创绘本家既关注到我国的传统美术元素、传统文化,又能够以一种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表达绘本内容,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蕴含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经典绘本。

张炯[8](2017)在《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童书出版一直是出版产业中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一个板块,被称作“永远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儿童阅读受关注度的提高,儿童阅读需求持续增长,童书出版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抢占市场,童书界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的现象比比皆是。童书出版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出版的源头进行把控,需要以编辑力的提升为基础。童书编辑作为童书选题的策划人、童书质量的把关人、童书阅读的引导人,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和服务,如何在童书出版活动中形成并提升编辑力,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全民阅读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双重背景下,立足于编辑学的专业视角,结合国内外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围绕童书出版的流程与特点,对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首先,对本文涉及的重要概念,如儿童、童书、编辑力等进行界定,揭示了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特征、构成和作用,阐述了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将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因素分为内生影响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中,童书编辑的自我角色认同、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是编辑力形成的内生影响因素;文化政策环境、国际竞争环境、数字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童书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是编辑力形成的外部驱动因素。再次,在归纳童书出版编辑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炼出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从微观编辑力、中观编辑力和宏观编辑力三个层面构建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与评价体系。最后,分别针对童书编辑个体、童书出版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编辑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为我国童书出版产业发展和儿童阅读推广提供参考。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本文在编辑力一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童书出版这一特定对象,对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特征、构成等进行系统梳理,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出版学的理论研究范畴。从实践价值看,分析我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形成因素与提升途径,不仅有助于童书编辑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个人编辑力水平,而且有助于童书出版企业将编辑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从管理层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编辑实力,促进我国童书出版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陈经纬[9](2014)在《海峡两岸少儿读物出版交流合作研究》文中提出少儿读物是近几年来出版市场上新勃兴的一个领域,在出版业整体形势走低的情形下,少儿读物却逆势上扬,呈现出非比寻常的生命活力。随着海峡两岸出版交流的日益深入,少儿出版的合作与交流也蓬勃发展。同时少儿读物具有的特殊性,也给两岸的互通有无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难题。本文通过对两岸少儿图书市场进行分析,同时对厦门“大龙树”文化传媒公司、福建少儿出版社、台湾康轩文教集团在少儿读物出版方面所开展的两岸合作交流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两岸少儿图书出版交流合作的主要模式和合作前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因应的解决之道,以期对两岸少儿读物的交流乃至整个出版市场的交流有所助益。最后,根据结论,对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吴尚之[10](2011)在《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文中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决定》把"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列为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把

二、我国少儿读物走向世界之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少儿读物走向世界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主题出版的研究
        (二)关于少儿类主题出版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主题出版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
第一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出版价值与特征
    第一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
        一、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价值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文化自信
        三、塑造品牌形象
    第三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特征
        一、与一般少儿出版物对比主题色彩明显
        二、与成人类主题出版物对比更注重少儿阅读特点
第二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所取得的成就
    第一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少儿图书出版的整体规模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
    第二节 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选题增加
        一、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的选题类型
        二、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的出版社分析
    第三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助推少儿出版向高质量发展
        一、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获奖占比提升
        二、双效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不断涌现
第三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出版质量与作者资源的问题
        一、选题局限、重复出版
        二、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
        三、专业作者人才稀缺
    第二节 市场开发与宣传营销问题
        一、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二、宣传营销缺乏重视
第四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建议
    第一节 政府部门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扶持力度
        一、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对少儿主题阅读的宣传和推荐力度
    第二节 发挥出版社优势做好少儿类主题出版工作
        一、依托重点出版工程
        二、发挥专业出版特色
        三、充分利用新兴技术
        四、培育优秀作者人才
        五、致力版权输出
    第三节 回归少儿本位打造少儿类主题出版物
        一、以少儿视角撬动大主题
        二、以少儿阅读需求讲好主题故事
        三、以少儿审美创新主题出版特色
        四、以少儿游戏精神打造主题出版新体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基于近三年开卷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少儿科普图书概述
    2.1 少儿科普图书的定义
    2.2 少儿科普图书的所属类别及分类
    2.3 少儿科普图书的特征
3.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发展现状
    3.1 基于开卷“图书排行榜单”的分析
        3.1.1 畅销书榜单分析
        3.1.2 新书榜单分析
        3.1.3 促销情况分析
    3.2 基于开卷“市场竞争状况”的分析
        3.2.1 网店竞争分析
        3.2.2 实体书店竞争分析
        3.2.3 各渠道对比分析
    3.3 基于开卷“出版单位重点推荐图书”的分析
        3.3.1 重点推荐图书出版情况梳理
        3.3.2 重点推荐图书出版特征分析
4.我国少儿科普图书的发展策略
    4.1 制定内容细分标准,充实图书内容
    4.2 融媒技术与少儿科普图书相结合
    4.3 版式设计多元化,创新形式提升互动性
    4.4 红读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4.5 合理定价,区别售价
    4.6 合理布局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
    4.7 引入现代营销理念,重视运用销售大数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理由
    二 选题意义
    三 研究现状回顾
    四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1章 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烛照下的中国儿童文学
    1.1 “十七年”时期译介的苏联儿童文学理论
        1.1.1 苏联儿童文学理论译介概述
        1.1.2 有影响的苏联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
    1.2 “苏式文论”强势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1.2.1 “全盘译介”模式中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1.2.2 陈伯吹儿童文学理论思想述评
    1.3 “十七年”时期“苏式文论”烛照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1.3.1 受“苏式文论”规约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1.3.2 不敢逾矩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1.4 “文革”期间处于闭环式发展状态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
        1.4.1 “文革”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概述
        1.4.2 “文革”期间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创作
第2章 “后苏式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
    2.1 在历史的惯性中译介外国儿童文学
        2.1.1 “文革”结束初期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和传播
        2.1.2 走出泥沼时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
    2.2 “后苏式文论”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2.2.1 走出闭环式发展状态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2.2.2 蒋风儿童文学理论思想述评
    2.3 挣脱历史惯性的一次尝试:中国科幻儿童文学创作发生的变化
        2.3.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概述
        2.3.2 郑文光和叶永烈的科学文艺思想及代表作品
第3章 改革开放视域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影响Ⅰ
    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3.1.1 以开放的姿态译介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
        3.1.2 以上笙一郎为代表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及理论思想内涵
        3.1.3 这一时期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3.2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在改变中寻求建设之路
        3.2.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概述
        3.2.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述评
    3.3 向文学性与儿童性回归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3.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概述
        3.3.2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创作
第4章 改革开放视域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影响Ⅱ
    4.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
        4.1.1 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走向多元化
        4.1.2 多元、系统地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4.2 多层次、多渠道建设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4.2.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概述
        4.2.2 这一时期主要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内涵
    4.3 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4.3.1 生机盎然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4.3.2 异彩纷呈的儿童文学创作
第5章 新世纪以来外国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
    5.1 外国图画书理论的译介和传播:以日本松居直先生为例
        5.1.1 松居直其人和他倡导的图画书理论
        5.1.2 松居直图画书理论的译介及传播过程
        5.1.3 松居直推崇的图画书在国内的译介情况简述
    5.2 以松居直先生为代表的日本图画书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5.2.1 关注图画书阅读及图画书创作
        5.2.2 多途并举阐释松居直的图画书理论
    5.3 中国原创图画书扫描:以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为例
        5.3.1 星星点灯: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投身图画书创作
        5.3.2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缘起及发展
        5.3.3 图画书中的童年书写:以《团圆》、《荷花镇的早市》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4)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海外传播效果研究 ——以英美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基础
        0.4.1 用户需求理论
        0.4.2 适度效果理论
        0.4.3 跨文化传播理论
    0.5 本文创新点
    0.6 概念界定
        0.6.1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
        0.6.2 海外传播
        0.6.3 传播效果
    0.7 文献综述
        0.7.1 中国出版海外传播研究现状
        0.7.2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研究现状
        0.7.3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海外传播研究现状
1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在英美的传播现状
    1.1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在英美的市场整体特征分析
    1.2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在英美的传播要素分析
2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在英美的传播效果分析
    2.1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英美读者的认知分析
        2.1.1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英美读者的关注情况分析
        2.1.2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英美读者的需求情况分析
    2.2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英美读者的情感分析
        2.2.1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英美读者的讨论情况分析
        2.2.2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英美读者的评价情况分析
    2.3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英美读者的行为分析
3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3.1 海外读者年龄差异性分析不足
    3.2 内容与装帧存在文化折扣
    3.3 海外推广层次单一
4 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海外传播策略的改进建议
    4.1 以年龄为主,多维度划分跨文化读者群体
    4.2 以儿童为本位进行内容生产与装帧设计
    4.3 运用多渠道推广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Harry Potter及其作者J.K.罗琳简介
    二、研究缘起、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Harry Potter在中国的翻译史
    一、Harry Potter在中国的出版概况
    二、《哈利·波特》中译史
    三、小结
第三章 《哈利·波特》在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中的接受
    一、接受土壤的形成和奇幻文学读者群体的勃兴
    二、《哈利·波特》中译本评介史
    三、小结
第四章 赞助人对译本的操纵和目标读者接受错位——新型读者群体出现
    一、赞助人对《哈利·波特》中译本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操纵
    二、Harry Potter和《哈利·波特》中译本的读者群定位
    三、新型读者群体出现
    四、小结
第五章 从副文本视角与文本转换过程看《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偏差
    一、副文本视角下的《哈利·波特》:儿童文学定位导向引发部分读者不满
    二、误译、漏译导致《哈利·波特》中人物形象的扭曲和变形
    三、“文字游戏”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偏差:预期效果缺失,影响读者理解
    四、《哈利·波特》中的习语翻译:适度异化才可保留异域文化意象
    五、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6)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国内有关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研究
        二、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概述
    第一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一、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定义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特点
        一、教育意义和政治导向相统一
        二、主题性和儿童本位相结合
        三、时效性与延续性相统一
    第三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现状
        一、部分少儿类主题出版物“双效”显着
        二、少儿、高校教育类出版社彰显策划能力
        三、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图书“系列”策划
        四、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入选青少年推荐书目
第二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主要要素分析
    第一节 作品内容分析
        一、五类主题题材
        二、五种少儿图书
    第二节 出版主体分析
    第三节 作者分析
        一、专业作者
        二、儿童作家
        三、其他作者
        四、组织机构
    第四节 书名和封面设计
        一、书名策划
        二、图书封面设计
第三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内容、形式的创新性不足
        一、选题内容相似,其他题材鲜有涉及
        二、形式呈现单一,数字技术应用较少
    第二节 编辑策划缺乏少儿意识
        一、装帧设计不贴合少儿阅读需求
        二、内容策划未考虑儿童阅读分级
    第三节 出版主体结构不平衡
    第四节 宣传营销能力薄弱
        一、书名和装帧设计未起到宣传促销作用
        二、不重视市场营销
第四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发展策略
    第一节 落实主题工作,开发创意性内容
    第二节 丰富图书形式,实现跨媒介出版
    第三节 回归儿童创作,立足儿童视角
        一、基于儿童心理特点的装帧设计多元化
        二、根据儿童年龄和阅读水平的内容分级
    第四节 凭借自身优势,深入挖掘资源
        一、内容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再利用
        二、作者资源的挖掘与再开发
    第五节 针对出版物特点,调整营销方案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相关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5.1 课题研究难点
        1.5.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剪纸艺术与儿童绘本的概况
    2.1 剪纸艺术相关阐述
        2.1.1 剪纸艺术的定义
        2.1.2 剪纸题材的分类
        2.1.3 剪纸艺术的价值
    2.2 儿童绘本相关阐述
        2.2.1 儿童绘本的概念
        2.2.2 儿童绘本的价值
    2.3 本研究对儿童年龄的界定
    2.4 国内外儿童绘本发展历程
    2.5 国内外儿童绘本发展现状
    2.6 国内儿童绘本存在的问题
        2.6.1 欠缺原创精神
        2.6.2 受众划分不细致
        2.6.3 绘本排版不精美
        2.6.4 剪纸艺术绘本市场低迷
第三章 儿童心理特征对儿童绘本的影响分析
    3.1 儿童心理与儿童绘本的关系
        3.1.1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1.2 儿童年龄划分阶段
        3.1.3 儿童心理对儿童绘本风格的影响
    3.2 儿童审美与儿童绘本的关系
    3.3 儿童绘本对儿童审美的影响
    3.4 儿童绘画特点与儿童绘本的关系
        3.4.1 儿童绘画的稚拙性对儿童绘本设计的启发
        3.4.2 儿童绘画的趣味性对儿童绘本设计的启发
        3.4.3 儿童绘画的符号性对儿童绘本设计的启发
    3.5 儿童剪纸艺术教育意义
第四章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表现
    4.1 剪纸艺术表现的常见形式
        4.1.1 单色剪纸
        4.1.2 彩色剪纸
    4.2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基本表现
    4.3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表达
        4.3.1 造型表现
        4.3.2 构图形式
        4.3.3 色彩韵味
    4.4 剪纸艺术融入儿童绘本的独特优势
第五章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分析及思考
    5.1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分析
        5.1.1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多样性表达
        5.1.2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独特性表达
        5.1.3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传承性表达
        5.1.4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民族性表达
    5.2 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应用的创新
        5.2.1 视觉语言的连续性与情趣化
        5.2.2 造型形象的丰满与夸张
        5.2.3 材料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统一
    5.3 对儿童绘本发展的思考
        5.3.1 储备原创人才
        5.3.2 丰富创作方式
        5.3.3 明确儿童绘本定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8)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童阅读推广已成为社会共识
        1.1.2 童书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活力最强的板块
        1.1.3 童书出版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童书出版研究
        1.3.2 编辑力与童书编辑研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概念界定
        1.6.1 儿童及童书
        1.6.2 少儿出版、少儿图书出版与童书出版
        1.6.3 编辑与编辑力
2 童书出版编辑力概述
    2.1 编辑力的基本理论问题
        2.1.1 编辑力的内涵
        2.1.2 编辑力的特征
        2.1.3 编辑力的构成
    2.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
    2.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特征
    2.4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构成
        2.4.1 微观层面的童书编辑能力
        2.4.2 中观层面的童书编辑竞争力
        2.4.3 宏观层面的童书编辑影响力
    2.5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作用
        2.5.1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微观作用
        2.5.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中观作用
        2.5.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宏观作用
3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内外因素
    3.1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内生影响因素
        3.1.1 童书编辑的自我角色认同
        3.1.2 童书编辑的多元知识结构
        3.1.3 童书编辑的多样思想意识
        3.1.4 童书编辑的道德法律修养
    3.2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外部驱动因素
        3.2.1 文化政策环境与儿童阅读状况发生变化
        3.2.2 国际化竞争环境给童书编辑提出新要求
        3.2.3 数字新媒体环境促使童书编辑能力升级
        3.2.4 日益复杂的童书出版环境需要规范引导
4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
    4.1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4.1.1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思路
        4.1.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方法
        4.2.1 相关模型构建理论及其方法
        4.2.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方法
    4.3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构建
        4.3.1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构成要素
        4.3.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生成路径与分析框架
        4.3.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调查样本与数据分析
        4.3.4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运用
    4.4 童书出版编辑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4.1 童书出版微观编辑力评价
        4.4.2 童书出版中观编辑力评价
        4.4.3 童书出版宏观编辑力评价
5 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5.1 童书编辑个体层面的编辑力提升策略
        5.1.1 全面了解童书特性及童书创作者
        5.1.2 充分考虑受众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5.1.3 提高市场感知力及童书策划能力
        5.1.4 具备富有童趣的艺术加工创造力
        5.1.5 培养适应新媒体的营销宣传能力
    5.2 出版机构层面的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5.2.1 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编辑力的提升
        5.2.2 重视编辑人才培养与加强编辑团队建设
        5.2.3 构建童书质量管理与编辑考核评价体系
    5.3 政府管理层面的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5.3.1 营造良好的儿童阅读及童书出版环境
        5.3.2 加强童书出版产业政策引导与扶持
        5.3.3 培养新形势下的童书编辑专业人才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学术科研项目
    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
附录 童书编辑人员调查问卷
后记

(9)海峡两岸少儿读物出版交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及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本研究相关关键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文献探讨
        一、台湾文献
        二、大陆文献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框架结构图
第一章 两岸出版交流状况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台湾出版品在大陆
        一、台湾出版品行销大陆市场的方式
        二、台湾业者的质疑和面对的问题
        三、小结
    第三节 当前大陆对台进出口及出版相关法规和政策
        一、关于台湾出版商到大陆投资的相关规定
        二、关于教科书
        三、惠台政策
第二章 两岸图书出版里的少儿读物
    第一节 大陆少儿读物现状分析
        一、综述
        二、少儿图书的出版环境
        三、从少儿读物类畅销书看大陆少儿读物现状
        四、畅销书原因分析
        五、小结
    第二节 台湾少儿读物出版现状分析
        一、综述
        二、作品及内容
        三、营销及市场
        四、小结
第三章 两岸少儿读物出版合作现状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个案一:“大龙树”(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项目背景
        二、运作模式分析
        三、合作现状及所取得的成绩
        四、规划与期待
    第二节 个案二: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合作模式与取得的成就
        二、两岸少儿出版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三、未来展望
    第三节 个案三:台湾康轩文教集团
        一、从教科书到童书
        二、从“童书”(幼教图书)入手涉足大陆
        三、困难和期待
    第四节 两岸少儿读物出版交流与合作现状小结
第四章 两岸少儿读物出版合作的策略建议及未来展望
    第一节 对两岸少儿读物出版合作的问题分析
        一、大陆少儿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
        二、台湾少儿图书要进入大陆市场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 对两岸少儿读物出版交流合作的策略和建议
    第三节 结语:从两岸少儿读物出版交流出发
        一、突破瓶颈,创造合作大利基
        二、立足“走出去”,弘扬大中华文化
        三、立足市场,持续有效地“走出去”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大陆部分
        一、期刊论文
        二、学位论文
        三、专着
    台湾部分
        一、学位论文
        二、专着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精品力作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加强精品力作出版工作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三、加强精品力作出版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四、我国少儿读物走向世界之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D]. 郭喜彬.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基于近三年开卷数据[D]. 郝培茹.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D]. 陈莉. 新疆大学, 2020(06)
  • [4]中国少儿文学出版物海外传播效果研究 ——以英美市场为例[D]. 李悦铭. 辽宁大学, 2020(01)
  • [5]《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 王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6]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研究[D]. 司渝. 苏州大学, 2019(03)
  • [7]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应用的研究[D]. 张鹤艺.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8)
  • [8]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D]. 张炯. 武汉大学, 2017(06)
  • [9]海峡两岸少儿读物出版交流合作研究[D]. 陈经纬.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10]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J]. 吴尚之. 中国出版, 2011(23)

标签:;  ;  ;  ;  ;  

我国童书走向世界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