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在心律失常伴非典型胸痛中的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在心律失常伴非典型胸痛中的诊断价值

一、冠状动脉造影对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郭利萍[1](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e Winter心电现象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De Winter(DW)心电现象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心电图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预后,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恩施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共90例,将其分为DW心电现象组(n=30)和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60)。对比研究DW心电现象组(DW组)和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心功能分级、心电图演变特征、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结果:(1)6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0例患者符合DW心电现象,占急性心肌梗死的4.5%;(2)本组资料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W组患者年龄更小(56.03±11.51vs.61.70±9.44岁,P=0.015),其中男性24例(80%),女性6例(20%),50-69岁年龄段患者共20例(67%);(3)DW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早于对照组,心率、MYO、CTn T、NT-pro BNP、WBC、NEUT、AST低于对照组,TC、TG、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W心电现象患者发病至首次心电图记录时间为143.6(23-326)分钟,平均心率为70(44-105)次/分,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基本正常;(5)部分DW心电现象患者心电图可动态演变,其中有6例(20%)患者的心电图演变为STEMI心电图表现,平均演变时间为96.67(34-185)分钟;(6)冠脉情况:DW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有21例(70%),其中LAD近端病变13例,中段病变2例,LCX病变5例,钝缘支病变1例。两支血管病变6例(20%),其中LAD+RCA 1例,罪犯血管为LAD;LAD+对角支1例,罪犯血管为对角支;LAD+LCX 1例,罪犯血管为LAD;LCX+对角支2例,罪犯血管为对角支;RCA+LCX 1例,罪犯血管为RCA。三支病变血管(LAD+LCX+RCA)2例,罪犯血管为LCX、LAD各1例;其中1例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狭窄,术中考虑冠脉痉挛。DW组侧枝循环形成率低于对照组(10%vs 16.7%,P=0.596);(7)DW组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低于对照组(10%vs 28.3%,P=0.04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OR=0.389,95%CI:0.201-0.753)、MYO(OR=0.991,95%CI:0.984-0.997)、CTn T(OR=0.998,95%CI:0.997-1.000)、NEUT(OR=1.142,95%CI:1.028-1.268)、TC(OR=4.591,95%CI:1.823-11.559)、TG(OR=11.914,95%CI:2.590-54.804)、发病至就诊时间(OR=0.841,95%CI:0.207-0.784)与DW心电现象相关(P<0.05)。结论:(1)DW心电现象占AMI的4.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较对照组小,主要集中在50-69岁,且多伴高脂血症;(2)DW心电现象主要在发病后2小时左右出现,部分DW心电现象患者的心电图可演变为STEMI心电图表现,平均演变时间为1.5小时;(3)DW心电现象的罪犯血管主要为前降支近中段单支血管病变,也可出现在回旋支、分支病变及多支病变;冠脉痉挛也可观察到DW心电现象。DW心电现象患者侧枝循环发生率较低;(4)早期对DW心电现象进行干预,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冠脉血管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心梗后生活质量;(5)MYO、CTn T、WBC、NEUT、TC、TG、发病至就诊时间与AMI患者DW心电现象发生相关。

蒋昭隆[2](2020)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部位与心肺适能差异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非CHD心肺适能(CRF)差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梗死相关血管CRF差异;同时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与CRF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因AMI在发病12小时内成功接受PCI治疗完全血运重建的男性患者110例,平均年龄(58.75±8.70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稳定的CHD非PCI治疗男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60.44±5.39岁)和非CHD男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58.72±7.60岁)。所有AMI患者均为单支血管病变,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病变位置分三组,LAD 50例(近段35例,中远段15例),LCX 30例,RCA 30例。上述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前(AMI患者PCI术后1-2周)进行CPET检测。收集所有患者资料:(1)一般临床资料: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外周动脉硬化病史、高尿酸血症史、用药史(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β)、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等;(2)实验室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3)CPET参数指标: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consumption,PVO2)、每公斤体重峰值摄氧量(PVO2/kg)、每公斤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kg)、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abolic equivalent,Peak MET)、氧脉搏(Oxygen consumption plus,O2 plus)、摄氧量与功率斜率(Oxygen uptake related to work rate,△VO2/△W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ntilatory equivalent for CO2,VE/VCO2)等。比较AMI患者不同部位梗死相关血管其CPET心功能相关参数指标是否有差异,以及CHD与非CHD患者CRF是否不同、CHD患者CPET心功能相关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相关性等。结果:(1)对于梗死相关血管为LAD的AMI患者PCI术后,根据LAD不同病变部位分近段与中远段两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近段较中远段病变PVO2/kg(16.66±1.86 ml/kg/min vs 20.07±2.45 ml/kg/min,P<0.001)、AT/kg(15.94±1.79 ml/kg/min vs 19.31±1.87 ml/kg/min,P<0.001)、Peak MET(5.00±0.61 MET vs 6.05±0.91 MET,P=0.001)、O2 plus(8.79±0.87 m L/beat vs9.9±1.44 m L/beat,P=0.08)、△VO2/△WR(8.07±1.08 ml/kg/min/W vs 10.75±1.50ml/kg/min/W,P<0.001偏低,而VE/VCO2(29.14±1.96 vs 26.52±1.98,P<0.001)偏高;(2)根据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AMI患者PCI术后分LAD、LCX、RCA三组,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LAD病变PVO2/kg17.87±2.76 ml/kg/min、AT/kg 16.95±2.37 ml/kg/min、Peak MET 5.31±0.85 MET、O2 plus9.14±1.19 m L/beat、△VO2/△WR 8.87±1.72 ml/kg/min/W较LCX病变PVO2/kg20.68±1.48 ml/kg/min、AT/kg 19.05±1.52 ml/kg/min、Peak MET 5.90±0.41MET、O2 plus10.24±1.41 m L/beat、△VO2/△WR 10.64±1.60 ml/kg/min/W与RCA病变PVO2/kg19.94±2.37 ml/kg/min、AT/kg 18.00±2.33 ml/kg/min、Peak MET 5.71±0.92 MET、O2 plus10.65±1.57 m L/beat、△VO2/△WR 10.18±0.99 ml/kg/min/W均偏低,而LAD病变VE/VCO2 28.35±2.24较LCX病变VE/VCO2 26.43±2.08与RCA病变VE/VCO226.36±2.39偏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CX病变与RCA病变CPET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3)CHD患者较非CHD患者CRF差,其PVO2/kg、AT/kg、Peak MET、O2 plus、△VO2/△WR均偏低,而VE/VCO2偏高,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MI患者PCI组、稳定的CHD患者非PCI组以及非CHD等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可以看出Gensini评分与CPET参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CPET参数指标PVO2/kg、AT/kg、Peak MET、O2 plus、△VO2/△WR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01),而与VE/VCO2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1)对于男性AMI患者不同部位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完全血运重建后,早期CPET参数指标是有差异的,LAD近段病变较中远段病变CRF差;LAD段病变较LCX与RCA段病变CRF差,但LCX与RCA段病变之间CRF无明显差异;所有AMI患者行PCI治疗完全血运重建后早期行CPET检测均安全有效,期间均未发生恶性心血管不良事件。(2)男性CHD患者较非CHD患者CRF差,且Gensini评分与CPET参数指标PVO2/kg、AT/kg、Peak MET、O2 plus、△VO2/△WR等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VE/VCO2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3](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王飞[4](2020)在《2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miR-542-5p/自噬途径在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并分析胸痛患者2型心肌梗死(Type 2 myocardial infarction,T2MI)发生的临床特征,验证及探讨T2MI诊断预测评分实际的急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ICU老年危重症患者2型心肌梗死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院内预后的关系;探索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影响细胞自噬的发生机制。方法:1.连续性观察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就诊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胸痛中心的患者5514例,根据心肌梗死的通用定义,纳入临床拟诊心肌梗死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629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记录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随访患者至出院,记录患者预后(死亡或存活)。根据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1型心肌梗死(Type 1 myocardial infarction,T1MI)组(n=1001)和2型心肌梗死组(n=628),比较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心肌梗死患者中T2MI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T2MI诊断预测评分与T2MI发生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2.延续研究的第一部分,连续性观察405名收住ICU的急重症患者,在排除相关患者后,最终223例患者被纳入分析。记录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危重症患者2型心肌梗死发生的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87)和存活组(n=1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2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2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分为2型心肌梗死发生组(T2MI,n=54)和未发生组(Non-T2MI,n=169),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病死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危重症患者2型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行院内死亡的生存分析。3.构建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对miR-542-5p过表达、qPCR检测、细胞活力检测、免疫荧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检测。结果:1、总体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的人群占胸痛就诊人群的33.8%(1862/5514),总的院内病死率为2.8%(45/1629)。总体临床诊断为2型心肌梗死的人群占胸痛就诊人群的11.4%(628/5514),院内病死率为1.6%(10/628)。2型心肌梗死的比例随着就诊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相对于1型心肌梗死患者,2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在老年、女性、无典型放射性胸痛的患者中的比例显着增高(P均<0.05)。同时,年龄(69.8±13.0vs66.8±13.9,P<0.001)、慢性心衰(14.2%vs.6.1%,P<0.001)、房颤(18.2%vs.8.0%,P<0.001)及 T2MI 诊断预测评分[2(1~2)vs.1(1~2),P<0.001]显着增高,同时,吸烟史比例(4.9%vs.9.8%P<0.001)、糖尿病(23.1%vs.33.3%,P<0.001)、陈旧性心梗(1.6%vs.4.2%,P=0.004)、典型症状的比例(32.0%vs.57.7%,P<0.001)、肌钙蛋白水平[30(20~80)vs.150(30~1110),P<0.001]及eGFR水平[77.1(60.0~93.1)vs.84.8(64.5~97.9),P<0.001]均显着降低。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 1.365,95%CI 1.044~1.786,P=0.023)、慢性心衰(OR 1.735,95%CI 1.153~2.610,P=0.008)、房颤(OR 2.240,95%CI 1.547~3.244,P<0.001)及肌钙蛋白I<40.8ng/l(OR 1.881,95%CI 1.478~2.393,P<0.001)是T2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OR 0.577,95%CI 0.442~0.753,P<0.001)、有放射性胸痛症状(OR 0.242,95%CI 0.186~0.315,P<0.001)患者T2MI的发生风险显着降低;在校正其他风险因素后,相对于简易心梗评分为0分的患者,评分为3分(OR 10.898,95%CI 6.590~18.022,P<0.001)、2 分(OR4.301,95%CI2.942~6.287,P<0.001)及 1 分(OR 1.821,95%CI 1.253~2.648,P<0.001)诊断为T2MI的风险显着增加。另外,T2MI的发生随着评分的增高而增加(17.8%vs.29.6%vs.48.8%vs.71.2%,P for trend<0.001),且以 T2MI诊断预测评分评估2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其曲线下面积为0.682(95%CI 0.656~0.708,P<0.001),约登指数最大为0.296,此时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2分,灵敏度为0.640,特异度为0.656。2.在所有纳入分析人群的入住ICU的病因中,肺部疾病是入住ICU的最主要的病因;氧供需失衡的主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严重的低氧血症(47.5%)、快速型心律失常(40.4%)和休克(13.5%)。相对于未发生2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2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肌钙蛋白的基线水平[0.07(IQR 0.04,0.15)vs.0.04(IQR 0.02,0.08),P<0.001]、严重低氧血症(83.3%vs.36.1%,P<0.001)、快速型心律失常(59.3%vs.34.3%,P=0.001)以及严重心动过缓(13.0%vs.2.4%,P=0.005)的比例显着增加;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相关因素后,严重低氧血症(β=0.412,95%CI 0.259-0.448;P<0.001)、快速型心律失常(β=0.300,95%CI 0.375-0.812;P<0.001)、休克(β=0.213,95%CI 0.130-0.405;P<0.001)、严重心动过缓(β=0.184,95%CI 0.064~0.257;P=0.001)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β=0.163,95%CI 0.063-0.305;P=0.003)是2型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相对于未发生2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2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显着增高(59.3%vs.32.5%,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存活者,死亡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39.1%vs.25.7%,P=0.035)、严重低氧血症(56.3%vs.41.9%,P=0.036)、2 型心肌梗死发生(36.8%vs.16.2%,P<0.001)、需要机械通气(64.4%vs.44.1%,P=0.003)的比例、APACHE II 评分(23.8 ±7.4 vs.21.1±8.2,P=0.017)、肌钙蛋白 T[0.08(0.04~0.16)vs.0.03(0.02~0.06),P<0.001]均显着增高,同时,死亡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41.1(18.7~86.6)vs.81(51~102.4),P<0.001]显着降低,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11(10)vs.9.5(17),P=0.926];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发生2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累积生存率显着降低(log rank test,P=0.013);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2 型心肌梗死(OR3.015,95%CI 1.604-5.667,P=0.001),慢性心力衰竭(OR 1.851,95%CI 1.039-3.297,P=0.037),严重的低氧血症(OR 1.787,95%CI 1.038-3.078,P=0.036),需要机械通气(OR 2.288,95%CI 1.315-3.982,P=0.003),APACHE Ⅱ评分(OR 1.044,95%CI 1.006-1.084,P=0.022)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OR 1.019,95%CI 1.011-1.027,P<0.001)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在校正相关因素后,2型心肌梗死(OR 2.412,95%CI 1.106-5.263,P=0.027),需要机械通气(OR2.377,95%CI 1.184-4.772,P=0.015)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OR 1.019,95%CI 1.009-1.028,P<0.001)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进行细胞缺氧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在经过H/R处理的H9c2细胞中,miR-542-5p在H9c2细胞缺氧后处理后表达差异最显着,且miR-542-5p在缺氧处理后1小时即显着上调;CCK-8检测H9c2细胞活力发现,H/R处理导致了细胞活力降低,miR-542-5p过表达进一步抑制了 H9c2细胞的存活,而经过miR-542-5p的抑制剂处理,细胞活力恢复;H/R处理导致了 LDH释放率提高,miR-542-5p表达上调进一步提高了 LDH的释放率,而经过miR-542-5p的抑制剂处理,LDH的释放率降低;流式细胞凋亡检测H9c2细胞凋亡水平发现,miR-542-5p过表达进一步增加了 H9c2细胞的凋亡,而经过miR-542-5p的抑制剂处理,缓解了 H9c2细胞的凋亡;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iR-542-5p抑制了 H9c2细胞的自噬活性,促进了其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iR-542-5p过表达增强了 H9c2中cleaved caspase 3与P62的蛋白表达,降低LC3II/LC3I的蛋白表达水平,而miR-542-5p的抑制剂处理降低了 cleaved caspase 3与P62的蛋白表达,增强LC3II/LC3I的蛋白表达水平;在miR-542-5p抑制后,H9c2细胞暴露于H/R,增强了细胞活力,抑制了 LDH的释放及减轻了 H/R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而自噬抑制降低了 miR-542-5p的抑制在H/R损伤中的部分保护作用,且进一步降低了 LDH的释放及增加了细胞凋亡;miR-542-5p与自噬通路中的4个基因(ATG9B,ATG7,ATG4B,ATG14)有潜在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miR-542-5p可特异性抑制ATG7-3’UTR-LUC的荧光素酶表达,但并不影响其他3个基因的表达;miR-542-5p过表达显着抑制了 H92c细胞中ATG7蛋白的表达。结论:1、在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的胸痛人群中,2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院内病死率为1.6%;其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女性、低的肌钙蛋白I水平及无放射性胸痛外,无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及房颤亦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2MI诊断预测评分有潜在筛选2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但效能偏低。2.ICU的老年危重症患者2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接近1/4,其氧供需失衡的主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快速型心律失常和休克,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显着增加,且其发生会显着增加是院内死亡风险;同时,在除外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及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者外,2型心肌梗死发生率亦显着增加。3.对于H9c2细胞,自噬在H/R损伤中发挥了保护作用,而miR-542-5p的抑制通过自噬的调控作用减轻了 H/R损伤。这些结果证实了 miR-542-5p/自噬途径在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对miR-542-5p/自噬途径进行药理学干预可能是治疗H/R相关心脏病的有效途径从实验的角度为2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王明晗[5](2020)在《无典型胸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分析有无典型胸痛的两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探究无典型胸痛是否可以独立预测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旨在有助于STEMI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冠脉造影(CAG)的STEIMI患者400例,根据起病时是否具有典型的胸痛表现分为典型胸痛组(n=259,定义为剧烈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和无典型胸痛组(n=141,定义为未表现上述典型胸痛症状,可能仅仅表现为头晕晕厥、恶心呕吐、腹痛、背痛等不典型症状),比较患者一般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心功能资料、特殊用药、冠脉造影资料及住院期间相关合并症及近期预后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无典型胸痛的独立预测因素以及无典型胸痛是否可以独立预测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事件。结果:1.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与典型胸痛患者相比,无典型胸痛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更高(P=0.017),起病至就诊延误时间方面在12小时内就诊比例更低(P<0.001),12-24小时内就诊比例大致相当(P=0.736),1-7天内就诊比例更高(P<0.001),大于7天就诊的比例更高(P=0.041);在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方面,无典型胸痛患者较典型胸痛患者心功能Ⅰ级比例更低(P=0.002),心功能Ⅲ级比例更高(P<0.001),而心功能Ⅱ级(P=0.131)、Ⅳ级(P=0.997)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无典型胸痛患者平均心功能分级更高(P=0.010);与典型胸痛患者相比,无典型胸痛患者更少接受直接PCI术(P<0.001),Gensini评分在两组中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690),住院期间更易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P<0.001)。2.无典型胸痛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 岁(OR=1.672,95%CI:1.103-2.535,P=0.016)是 STEMI 患者出现无典型胸痛的独立预测因素。3.院内MACE事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无典型胸痛(OR=2.093,95%CI:1.257-3.483,P=0.004)、年龄(OR=1.042,95%CI:1.021-1.062,P<0.001)、心率(OR=1.018,95%CI:1.002-1.035,P=0.029)、血糖(OR=1.099,95%CI:1.009-1.196,P=0.030)、肌酐(OR=1.011,95%CI:1.002-1.020,P=0.018)、左房内径(OR=1.071,95%CI:1.015-1.131,P=0.013)、Gensini 评分(OR=1.021,95%CI:1.011-1.030,P<0.001)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无典型胸痛的STEMI患者较典型胸痛患者年龄≥65岁比例更高,起病至就诊延误时间更长,心功能更差,更少接受直接PCI,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2.年龄≥65岁是STEMI患者出现无典型胸痛的独立预测因素。3.无典型胸痛、年龄、心率、血糖、肌酐、左房内径、Gensini评分是STEMI患者出现院内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拯宇[6](2020)在《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PCI术后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作为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人类的健康被严重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脉搭桥术为主,这些技术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同时也有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症状缓解不明显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由来已久,如何应用中医药联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目的:通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行PCI术,中医辨证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行PCI术,并且西医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型)的病历98例。根据是否服用益气活血方,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具体方药如下:党参、黄芪、丹参、黄精、赤芍、郁金、陈皮、桃仁、红花,每日一剂,服用1周。通过查阅病历并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积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半年再住院率),进行统计比较。统计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着降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其中胸痛、心悸、自汗,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而两组相比,胸闷、气喘、不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51.9%和77.3%,两组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2.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4.4%和59.1%。两组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进行对比,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3.心电图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7.0%和43.2%。两组心电图疗效进行对比,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4.半年再住院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再住院率分别为22%和18%,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益气活血汤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可以显着降低胸痛、心悸和自汗的证候积分。2.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但无显着差异。3.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再住院率方面没有显着差异。

陈以婷[7](2020)在《急性胸痛救治规范对ACS患者预后及医务人员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急性胸痛救治规范对ACS患者预后及对医务人员的影响。【方法】1.利用我院HIS医生工作站、病案管理科系统及胸痛中心数据填报系统收集入组患者原始资料,连续入选2017.03.01-2019.03.31经PCI救治的ACS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331例。以院内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正式运行时间(2018.03.31)为时间节点分为运行前组和运行后两组,运行前组151人,其中STEMI 111例,UA/NSTEMI 40例;运行后组180人,包括STEMI 135例,UA/NSTEMI 45例;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冠脉造影情况、术中特殊治疗、支架植入数量、PCI救治质量、近期预后、卫生经济指标、远期预后;3.以问卷调查形式,观察急性胸痛救治规范运行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结果】1.与运行前组比较,运行后组在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冠脉造影、术中特殊治疗及支架植入数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PCI救治质量:运行后组STEMI患者的FMC2B时间[147(88,269)]min,D2B时间[47(31,73)]min,较运行前组缩短明显(P<0.05);运行后组UA/NSTEMI患者的FMC2B时间[1063(619,3292)]min,D2B[971(547,3242)]min,较运行前组显着缩短(P<0.05);根据不同危险分层的分析:高危组的FMC2B[748(505,1025)]min、D2B[698(471,964)]min缩短明显(P<0.05),中危组FMC2B[3387(3170,3645)]min、D2B[3316(3108,3521)]min,运行后组较运行前组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近期预后:心功能方面:运行后组患者在PCI术后24h内NT-Pro BNP中位数值较运行前组有显着下降(前组:613.43 vs后组:409.78)pg/ml,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率方面:运行后组MACE发生率低于运行前组(前组:27.8%vs后组:16.7%),其中心衰发生率(前组:21.9%vs后组:13.4%)、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前组:15.9%vs后组:7.8%),运行后组降低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4.卫生经济指标:运行后组的平均住院日中位数7天、人均住院费用中位数46808.52元、人均药占比13%,运行前组的平均住院日中位数9天、人均住院费用中位数51370.05元、人均药占比1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远期预后: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运行后组LVEF58.56±7.55%明显高于运行前组54.90±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行后组MACE发生率低于运行前组(前组:23.6%vs后组:11.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前组:15.9%vs后组:7.5%),运行后组显着低于运行前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但在再发心梗发生率、心衰发生率统计方面无差异(P>0.05);6.问卷调查:急性胸痛救治规范运行后,71.9%医务人员认为工作压力增加,81.6%医务人员认为工作量有增加,75.9%医务人员认为急性胸痛救治的规范可以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识别和分诊救治效率,81.6%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执行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急性胸痛识别和分诊救治效率的提高是医务人员是否愿意执行急性胸痛救治规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急性胸痛救治规范的运行可以提高海南地区ACS患者PCI救治质量,并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重构,减少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同时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人均住院费用、降低人均药占比,节约社会及医疗资源。2.急性胸痛救治规范的流程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工作量,但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识别和分诊救治效率,进而使患者获益,值得在临床推广。

蒋志伟[8](2020)在《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医疗设施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支持。医疗设施的规划问题是跨学科命题,综合了医疗和规划两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有卫生部门主导的医疗卫生规划和规划部门主导的公共服务设施两种相关规划,缺少专门的医疗设施规划。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各类疾病之首,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强等特点,有效的医疗设施规划能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因此,从心血管疾病角度出发研究医疗设施规划具有必要性。此外,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在医院设计中常常被忽视,针对心血管疾病专门化的医院建筑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从心血管疾病的角度出发,从规划到建筑进行较为全面完整的研究。研究主要以规划和建筑两条主线展开,全过程研究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和建筑策划。在医疗设施规划的研究中,首先分析我国医疗设施规划的现状,归纳总结医疗设施规划的手法和评价指标。其次,结合案例运用Arc GIS详细分析日本在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的先进经验,并通过中日案例的对比检验其在我国的可行性。在建筑策划的研究中,本文研究范围为广义的心血管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项目。因此主要针对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策划方法进行研究,分别从选址、功能与规模三个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平面分析等,归纳总结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要点,在进行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设计时,可按照本文的建筑策划方法一步步得出设计任务书,为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在两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和建筑策划方法进一步深化剖析,从疾病因素总结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从需求因素归纳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从不同国家因素归纳不同医疗体系对于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和建筑策划的影响,从新技术的因素探讨对于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在对我国心血管医疗设施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梳理归纳了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的评价标准。通过日本经验的学习和实践检验,总结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方法。在建筑策划方面,归纳总结了两类心血管医院的选址特点,功能模块的设置情况和相互之间的面积比例,并基于医疗流程进行布局优化。研究为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范匀[9](2020)在《205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客观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中医药在冠心病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对于稳定性心绞痛这一具体临床类型,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客观化研究尚较缺乏。本研究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调查,并对中医证型与客观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藉此了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客观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该病临床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患者共205例,采集其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病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同时采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理化指标,包括:血肌酐、血尿酸、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胱抑素C、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斑块厚度等信息。统计前建立数据库,将上述信息输入数据库,并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参照有关中医辨证标准确定四种中医证型:痰阻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应用Microsoft Excel及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性别、年龄和合并症分布特点:本研究共入组患者205例,平均年龄67.58±9.66岁。其中男性患者106例(51.70%),平均年龄65.14±10.77岁,女性患者99例(48.29%),平均年龄70.18±7.55岁。合并症方面,205名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有145例(70.73%),其中高血压1级患者有9例(4.39%),高血压2级患者有50例(24.39%),高血压3级患者有86例(41.9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77例(37.56%)。不同性别组间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四种中医证型中,占比最多的是痰阻血瘀证(80例,39.02%),其次依次是气虚血瘀证(49例,23.90%)、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38例,18.5%)及气滞血瘀证(38例,18.54%)。男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高低顺序依次为:痰阻血瘀型(45例,42.45%);气滞血瘀型(23例,21.70%);气虚血瘀型(22例,20.75%);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16例,15.09%)。女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高低顺序依次为:痰阻血瘀型(35例,35.35%);气虚血瘀型(27例,27.27%);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22例,22.22%);气滞血瘀型(15例,15.15%)。男性患者在实证(痰阻血瘀、气滞血瘀)的发病率上高于女性,女性患者在虚实夹杂(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的发病率上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中,患者平均年龄由高到低分别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73.68±5.81)、气虚血瘀(66.88±10.06)、气滞血瘀(66.26±8.50)、痰阻血瘀(65.73±10.37)。其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与其它三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组间,性别、高血压发病率、糖尿病发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型与客观理化指标的关系:痰阻血瘀组与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相比,在TG、CysC、颈动脉斑块厚度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p<0.05)。痰阻血瘀组的TG水平显着高于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而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的CysC、颈动脉斑块厚度水平显着高于痰阻血瘀组。痰阻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相比,痰阻血瘀组的TC、apo B、LDL-C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p<0.05)。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与气滞血瘀组相比,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的CysC、颈动脉斑块厚度水平均高于气滞血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p<0.05)。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相比,气虚血瘀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着高于气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理化指标在各证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20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按从高到低依次为:痰阻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2.四个证型组间,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组的平均年龄大于其它三证型组;男性患者实证证型(痰阻血瘀、气滞血瘀)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患者虚实夹杂证(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的发病率高于男性。3.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在CysC、颈动脉斑块厚度指标明显高于其它三证型组;痰阻血瘀证型的血脂(TC、TG、apo B、LDL-C)指标均高于其他三证型组;而糖化血红蛋白以气虚血瘀证型组相对较高。提示上述客观理化指标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10](201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文中认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该指南复习了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2015年"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I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指南从诊断和危险分层、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再灌注治疗、住院治疗、临床评估、预后判断及长期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STEMI患者的全程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建议进行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规范药物治疗。出院后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和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

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造影对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e Winter心电现象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De Winter 心电现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及获奖
致谢

(2)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部位与心肺适能差异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2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miR-542-5p/自噬途径在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2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及T2MI预测评分的有效性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型心肌梗死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与院内预后的关系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542-5P/自噬途径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2型心肌梗死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无典型胸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临床病史资料比较
    2.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冠脉造影资料比较
    4.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比较
    5.无典型胸痛症状的单因素分析
    6.无典型胸痛症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7.STEMI患者院内MACE事件的单因素分析
    8.STEMI患者院内MACE事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6)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PCI术后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中医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证候分类
    4. 中医治法与方药
    5.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
    1. 流行病学
    2. UA的发病机制
    3. UA的危险分层
    4.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5.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治疗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两组病例具体治疗方案
    4.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4.1 记录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
        4.2 疗效指标
    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5.1 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5.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5.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4 半年再住院率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1.2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1.3 UA分级情况
        1.4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分布比较
        1.5 家族史
        1.6 吸烟史
        1.7 冠脉病变支数
        1.8 支架数
        1.9 支架类型
    2. 疗效性指标结果
        2.1 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2.2 心电图改变
        2.3 中医证候比较
        2.4 半年再住院率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CI术后的认识
    2. 气虚血瘀是PCI术后基本病机之一
    3. 益气活血方的研究
    4. 总结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历

(7)急性胸痛救治规范对ACS患者预后及医务人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患者纳入标准
        1.1.2 患者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ACS患者分组
        1.2.2 患者观察指标
        1.2.3 问卷调查的指标
        1.2.4 问卷发放及回收
    1.3 相关定义
    1.4 急性胸痛患者诊治流程
    1.5 心脏彩超检查
    1.6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PCI术
    1.7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
    1.8 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IABP)
    1.9 随访
    1.10 统计方法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
    2.3 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术中特殊治疗及支架植入数量
    2.4 PCI救治质量
        2.4.1 两组STEMI患者PCI救治质量
        2.4.2 两组UA/NSTEMI患者PCI救治质量
    2.5 近期预后
        2.5.1 心功能指标
        2.5.2 MACE发生率
    2.6 卫生经济指标比较
    2.7 远期预后
        2.7.1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指标
        2.7.2 两组患者1 年后MACE发生率
    2.8 胸痛救治规范对医务人员影响的分析
        2.8.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8.2 胸痛救治规范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影响
        2.8.3 医务人员对执行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3.1 PCI救治质量分析
    3.2 近期预后分析
    3.3 卫生经济指标分析
    3.4 随访分析
    3.5 问卷调查分析
结论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胸痛中心建设对 ACS 患者救治及预后的影响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致谢

(8)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定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4 研究内容、对象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调研对象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医疗设施规划方法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我国医疗设施规划现状
        2.2.1 区域卫生规划
        2.2.2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3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规划
        2.2.4 我国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现状
    2.3 医疗设施规划基础研究
        2.3.1 医疗设施规划手法
        2.3.2 医疗设施规划指标
    2.4 日本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
        2.4.1 五疾病
        2.4.2 医疗圈的划分
        2.4.3 区域医疗保健计划
        2.4.4 案例分析—东京都
        2.4.5 案例分析—大阪府
        2.4.6 案例分析—石川县
        2.4.7 小结
    2.5 日本模式的实践检验
        2.5.1 对比研究—常州市与兵库县
        2.5.2 对比研究—滁州市与青森县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策划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建筑策划基础研究
        3.2.1 选址策划
        3.2.2 功能策划
        3.2.3 规模策划
    3.3 心血管医院选址布局
        3.3.1 医院总体布局
        3.3.2 与院内其它区域的关系
    3.4 心血管医院功能设置
        3.4.1 功能模块的种类
        3.4.2 门诊区
        3.4.3 急诊区
        3.4.4 医技区
        3.4.5 住院区
        3.4.6 公共区
        3.4.7 办公辅助区
    3.5 心血管医院规模设置
        3.5.1 病床数的计算
        3.5.2 医院总体建筑规模
        3.5.3 功能模块的面积比例
    3.6 心血管医院布局优化
        3.6.1 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流程
        3.6.2 心血管医院流线设置
        3.6.3 基于医疗流程的布局优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疾病因素
        4.2.1 心血管疾病特点
        4.2.2 心血管疾病特殊性对医疗设施规划的影响
        4.2.3 心血管疾病特殊性对医院建筑的要求
    4.3 需求因素
        4.3.1 三种类型需求
        4.3.2 医疗设施的分级
        4.3.3 防灾防疫时期的特殊需求
    4.4 不同国家因素
        4.4.1 不同国家医疗体系及评价标准比较
        4.4.2 不同国家心血管医院建设情况比较
    4.5 新技术与新理念因素
        4.5.1 互联网的发展
        4.5.2 医疗中心与医疗健康城
        4.5.3 规划理念下的医院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1.1 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的评价
        5.1.2 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方法
        5.1.3 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策划方法
    5.2 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目录
    附录 A 中国文献研究动向
    附录 B 欧美文献研究动向
    附录 C 日本文献研究动向
    附录 D 近年来我国历次区域卫生规划概况
    附录 E 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附录 F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附录 G 心血管系统及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
    附录 H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外科手术室医护人员访谈
    附录 I 心血管医疗设施案例

(9)205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客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稳定性心绞痛的西医研究进展
        1.1.1 流行病学
        1.1.2 稳定性心绞痛的概念、病因及病理机制
        1.1.3 稳定性心绞痛的的相关理化指标
    1.2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诊疗进展
        1.2.1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认识及病因病机
        1.2.2 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医辨证分型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2.1.4 统计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各中医证型的理化指标比较
    2.3 讨论
        2.3.1 各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分布规律
        2.3.2 各中医证型理化指标比较
        2.3.3 结论
        2.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统计学审核证明
附件
致谢

四、冠状动脉造影对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e Winter心电现象临床资料分析[D]. 郭利萍.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部位与心肺适能差异分析研究[D]. 蒋昭隆.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3]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4]2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miR-542-5p/自噬途径在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飞. 苏州大学, 2020(06)
  • [5]无典型胸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D]. 王明晗. 苏州大学, 2020(02)
  • [6]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PCI术后回顾性分析[D]. 李拯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急性胸痛救治规范对ACS患者预后及医务人员的影响[D]. 陈以婷.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8]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蒋志伟. 东南大学, 2020(01)
  • [9]205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客观化研究[D]. 范匀.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 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10)

标签:;  ;  ;  ;  ;  

冠状动脉造影在心律失常伴非典型胸痛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