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丸治疗上腹痛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逍遥丸治疗上腹痛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一、逍遥丸治疗胃脘痛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史俊杰[1](2021)在《越鞠丸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为越鞠丸加味治疗CNAG(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验证其施治CNA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进一步丰富临证经验。方法:所有患者皆来自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和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消化病门诊,将符合中西医入选标准的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36例,记录脱落;治疗组予中药汤剂越鞠丸加味,对照组予气滞胃痛颗粒,连续服用4周。同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记录的所有数据结果。结果:经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例、33例完成研究。4周治疗后,证候疗效对比,治疗组34例,痊愈7例(20.59%),显效16例(47.06%),有效6例(17.65%),无效5例(14.71%),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33例,痊愈4例(12.12%),显效9例(27.27%),有效11例(33.33%),无效9例(27.27%),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经分析,p<0.01,差异具备统计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统计分析,越鞠丸加味治疗CNAG(肝胃不和证)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CNAG(肝胃不和证)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高玮鞠[2](2021)在《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知网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及金实教授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两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分析,揭示近20年来各医家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特点,总结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色治验。方法:(1)收集CNKI中2000年-2020年运用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111诊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病机、治法、方药录入Medcase V5.0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总结近20年来中医医家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特点。(2)收集2000年01月-2021年02月期间金实教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江苏省省中医院名医堂、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例288诊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方药录入Medcase V5.0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总结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1)文献医案数据库中,共纳入患者43例111诊次,其中男性4例15诊次,女性39例96诊次,年龄集中在40-59岁,好发人群为中老年女性。(2)临床表现以乏力、纳谷不馨、胁痛多见;舌质以质红、质暗红出现频率较高,舌苔以苔薄白、苔薄黄多见;脉象以弦脉、细脉多见。(3)病机以湿热内蕴、肝脾不调、瘀血阻滞为主;治法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多见。(4)用药涉及补虚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等;药物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心、胃、胆经;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方:三物黄芩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2.回顾性研究结果:(1)金实教授临床医案数据库中,共纳入患者18例288诊次,其中男性4例72诊次,女性14例216诊次,年龄集中在40-59岁,好发人群为中老年女性。(2)西医次级诊断中出现最多的是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口干、眼干燥、胃脘痞闷多见;舌质以质红、质暗红多见,舌苔以苔薄微黄、苔薄白、苔薄黄腻多见;脉象以细脉,弦脉为主,且两者之和大于100%。(3)用药涉及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行气类等;药物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胆、胃、心、肾经;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方:小柴胡汤、茵芍二金汤、养肝降酶方、新加连苏饮,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结论:(1)病理因素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可知,大部分中医医家认为主要包括热、湿、瘀,金实教授认为病理因素包括湿、热、郁、瘀,强调郁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2)病位方面,大部分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肝,涉及脾、心、胃、胆,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胆、胃、心、肾,认为病至后期,影响及肾。(3)病理性质方面,大部分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虚,标实包括湿、热、瘀;金实教授认为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脾虚、肝肾阴虚,标实包括湿、热、郁、瘀。(4)治疗方面,大部分中医医家以补虚泻实为治则,补虚体现在疏肝健脾、益气养血,泻实体现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用药涉及补虚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药物;代表方剂有三物黄芩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等;金实教授以“流气和络”为治则,运用疏、清、化、运、养、利六法以流畅气机,和畅肝络;用药涉及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行气类,临床常用小柴胡汤加减、自拟方茵芍二金汤、养肝降酶方、新加连苏饮等。

吴冬[3](2020)在《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且上述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这些慢行消化不良症状原因的一种疾病。本课题组根据耳穴区特定的解剖部位,多年来一直开展耳甲电针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评价耳甲电针对FD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阐释其疗效机制。方法研究一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耳甲电针组和对照刺激组各45例。耳甲电针组刺激区域为耳甲腔,对照刺激组刺激区域为外耳缘中部,即上耳舟部。使用华佗牌SDZ-ⅡB电子针疗仪进行治疗,脉冲为疏密波,其中密波频率为20 Hz,疏波频率为4 Hz,刺激强度为8-20 mA,患者每周治疗5次,每次30 min,临床试验疗程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主要症状评分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FDDQ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制定的疗效评估方法,对比分析耳甲电针组与对照刺激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研究二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的影响31只成年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各组大鼠适应性喂养5天。本研究采用夹尾刺激法对模型组、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进行FD模型复制。造模结束后,空白组、模型组动物自由摄食摄水,不予任何处理;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FD模型大鼠麻醉后,采用华佗牌SDZ-ⅡB型电子针疗仪进行干预,耳甲电针组刺激区域为大鼠双侧耳甲腔,对照刺激组刺激区域为大鼠双侧耳缘,脉冲为疏密波,其中密波频率为20 Hz,疏波频率为4 Hz,刺激强度为4 mA,每天干预30 min,连续14天。分别于造模后和干预后,使用一般情况评分、体重、3h进食量、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以评估各组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物行为。结束干预后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取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组织,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与十二指肠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研究三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乙酰胆碱(ACh)、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FD模型大鼠血清乙酰胆碱(ACh)、炎症因子、脑肠肽的影响。研究四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和十二指肠的p38 MAPK、IκB-α、p65 NF-κ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耳甲电针治疗FD的效应机制.结果研究一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基线方面耳甲电针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方面,较对照刺激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耳甲电针组在主要症状评分表、FDDQL、HAMA、HAMD、SDS、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较对照刺激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耳甲电针组治疗有效率是91.11%,高于对照刺激组治疗有效率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耳甲电针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29例,有效8例,有效率91.11%,对照刺激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9例,有效率 68.89%。研究二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造模后大鼠呈现毛发粗糙、枯黄,便溏,进食量、饮水量减少,活动度、灵敏度降低,静卧扎堆乃至蜷缩于鼠笼角落,情志抑郁不安,易受惊。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一般情况评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体重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体重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3h进食量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3h进食量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3h进食量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降低(P<0.05);耳甲电针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HE染色胃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胃粘膜上皮细胞有明显微损伤和脱落、排列无序,腺体明显水肿、排列不规则,有炎性细胞浸润;耳甲电针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腺体结构完整、排列较整齐,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十二指肠模型组十二指肠黏膜结构较完整,肠绒毛排列紊乱,高矮不一,部分倒伏、融合,黏膜层有炎性细胞浸润;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黏膜结构较完整,肠绒毛排列较整齐,部分绒毛尖端破溃,黏膜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研究三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ACh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大鼠血清ACh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ACh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IL-2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TNF-α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5-HT含量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5-HT含量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5-HT含量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VIP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VIP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研究四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65 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结论1、耳甲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耳甲电针可影响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和组织形态。3、耳甲电针具有抗炎、调控脑肠肽的效应。4、耳甲电针可以下调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即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李赟[4](2020)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患者的疗效、症状积分、心理状态评价等相关数据变化,评价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口服,每日1付,每日2次。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0mg,每日3次;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天1次。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症状积分、焦虑抑郁量表及疗程结束8周后随访症状评分指标变化。结果:1、西医症状:(1)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2)西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西医症状总积分均较前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西医单项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前降低,其中治疗组在餐后饱胀不适及中上腹灼热感积分相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中医证候:(1)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3)两组中医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胃脘痞满、情志不遂诱发或加重、口干口苦、急躁易怒的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理状态:在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降低(p<0.05)。4、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0.71%;对照组复发率为27.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两组在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并用,清温并起,临床应用要点是胃热脾寒,寒热错杂,对中焦堵,上焦热,下焦寒所引起的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总体疗效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从HAMA及HAMD量表中,可看出柴胡桂枝干姜汤调节心理状态的优势。因此,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李柯更[5](2019)在《调气和胃化瘀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中医调气和胃化瘀法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方法,阐明调气和胃化瘀法在治疗本病中的优势,为中医气机升降平衡理论的发展寻求临床支持依据及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探索新的角度。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依据调气和胃化瘀法所拟之方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疗程,时间为6周。观察记录临床症状疗效、证候积分及主症和次症积分改善、胃镜下溃疡疗效、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病例复发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并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果。结果:1.临床症状疗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着(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有优势。2.证候积分改善:(1)平均证候积分:疗程结束后,两组平均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2)主症积分:治疗后两组间各主症积分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主症优于对照组。(3)次症积分:治疗后两组间各次症积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次症优于对照组。3.胃镜下溃疡疗效:两组胃镜下溃疡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81.48%,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4.复发情况:停药6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7.86%,对照组复发率为45.83%,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复发情况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控制复发优于对照组。5.用药安全性:各组病例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明显不良反应及检验检查结果的异常,说明两组治疗较安全。结论:本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调气和胃化瘀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此治法以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将消除西医发病机理的思维融入依法遣方用药中,相比西医治疗在临床症状疗效及控制复发方面有优势,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许珊珊[6](2018)在《中药穴位贴敷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文献分析和专家意见为依据,找寻针对慢性胃炎气滞证的贴敷方剂,并筛选合适的贴敷穴位,再以严谨的科研设计,验证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证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从文献记载的9种胃脘痛气滞证穴位贴敷方及专家建议里选择一种性价比高的中药贴敷方;以内容分析法从306篇胃脘痛气滞证患者的诊疗经穴中探寻规律,确定贴敷穴位;对90例慢性胃炎气滞证住院患者进行穴位贴敷干预,分成中药贴敷组和安慰剂贴敷组,每组各45例,每天贴敷4小时,14天为一疗程,第0、3、7、10、14天评价气滞证症状改善情况,第0、7、14天比较患者中医症候总体疗效、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1.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拟定气滞胃痛贴敷方为制香附、荜拔、青皮、炒元胡、白芷、炒白芍以3:3:3:3:3:5的比例研末混匀,水调和。2.通过内容分析法,筛选出气滞胃痛最常用的贴敷穴位为中脘、神阙、双侧足三里、双侧脾俞、双侧胃俞和双侧肝俞穴。3.临床试验入组90例住院患者,剔除4例,最终纳入试验组44例,对照组42例。干预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比较:3.1气滞证临床疗效:两组间比较,气滞证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总分及中医整体症候疗效第7、1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0、3、7天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01);气滞证各维度症状脘腹胀满、纳呆食少维度改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疼痛、嗳气、善怒、善太息、胸闷、泛酸维度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慢性胃炎生命质量:两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炎症状相关的特异模块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住院前后比较,生命质量量表总分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焦虑抑郁状态:两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Zung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前后比较,86例患者焦虑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86例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总体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国内常模。结论:1.Delphi专家咨询法可作为解决中医诊疗或护理领域存在不同意见,尚未达成共识状态下的一种有效整合研究方法。2.中医辨证施护的选穴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检索,并运用内容分析等科学方法找寻特定的规律,有助于选择针对性的穴位以提高疗效。3.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有助于改善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脘腹胀满、纳呆食少等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适合临床或家庭推广应用。4.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需引起重视,并适时引导,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命质量。

任健[7](2011)在《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表征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随之增高,情志失常导致的疾病日渐增多。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多与情志失常有关。目的:采用改良设计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探讨慢性胃炎肝郁证胃黏膜病理形态、细胞凋亡及Bax、Bcl-2的变化机理,为揭示慢性胃炎肝郁证的发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综合病、证两种造模方法,酌加改良,建立慢性胃炎肝郁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慢性胃炎组、肝郁组予以对照,分别在9周、11周、13周动态观察记录各组大鼠表征,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进行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改变,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炎症程度,组织切片TUNEL法染色观察大鼠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石蜡包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胃黏膜切片进行Bax、Bcl-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病证组)出现:体重增长迟缓,皮毛蓬松、枯黄,目暗、眼眯、溜边、扎堆、粪便偏软等特征。胃黏膜病理:具有黏膜色苍白,胃壁弹性较差,皱襞平坦,黏液较少,黏膜有出血点等特征;血清NO、ET水平升高。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表征、胃黏膜病理表现与血清NO、ET的变化趋势一致。胃黏膜中较多细胞出现凋亡及Bc1-2、Bax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见于上皮细胞、壁细胞、主细胞;Bcl-2蛋白表达于壁细胞、主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浆中。病证组血清NO、ET、细胞凋亡及Bc1-2、Bax的表达均大于胃炎组、肝郁组和正常组(P<0.05);而且与同组中上一时间段相比有显着差异,提示病证组各指标有动态变化的趋势。结论:(1)利用氨水与束缚筒相结合的方法,单因素、分时段影响大鼠饮食活动,建立的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符合预期设想,造模方法可行。(2)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外在表征与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趋势相同,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变化;慢性胃炎在肝郁因素的影响下胃黏膜的病理表现明显加重,单纯肝郁造模组后期也出现胃黏膜病理表现,提示肝郁因素与慢性胃炎存在相关性。(3)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NO、ET的变化可能参与了慢性胃炎肝郁证胃黏膜的病理变化机制。(4)慢性胃炎肝郁证胃黏膜的病理变化与细胞凋亡及Bc1-2、Bax表达失衡有关。其中,Bcl-2表达下调以及Bax表达上调加重了慢性胃炎肝郁证胃黏膜细胞凋亡的程度。

毛玉霞[8](2011)在《中成药逍遥丸对胃肠平滑肌、心脏、血压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历史贡献,中医药已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从中医发展史来看,中医学几千年来的研究途径几乎全是通过临床观察方法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总结有效方剂。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局限于临床观察方法是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以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了中成药逍遥丸对胃肠平滑肌、心脏、血压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全面阐述中成药逍遥丸药理作用,为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及中成药逍遥丸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逍遥丸是逍遥散由煮散剂演变为丸剂的,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等组成,具有舒肝解郁、营胃健脾的作用。主治肝气不舒、胸肋胀痛、往来寒热、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乳房胀痛。方中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具有补脾和胃的作用。逍遥丸是调和肝脾的经典方,具有确切而广泛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病、乳腺增生、肝胆病、胃肠病、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神经症、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临床有很多逍遥丸治疗胃肠疾病、高血压的报道,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逍遥丸对胃肠平滑肌、心脏、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1.逍遥丸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1)把逍遥丸配成15%的溶液,给正常兔从耳缘静脉进行注射5ml/kg,结果表明逍遥丸可使小肠平滑肌自主性收缩活动增强,紧张性增高,收缩频率增加。(2)建立肠麻痹模型,肠平滑肌呈松弛状态,蠕动和分节运动波形消失。耳缘静脉注射15%的逍遥丸溶液5ml/kg,2-3分钟后肠平滑肌张力增强,自主性收缩活动恢复。(3)建立肠痉挛模型,使肠管变细、变苍白,血管变暗紫色。耳缘静脉注射15%的逍遥丸溶液5ml/kg, 1-2分钟后肠平滑肌颜色由黯紫色转为红色,肠管及血管舒张,无节律收缩变为节律性收缩。结果表明逍遥丸对肠平滑肌的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与肠平滑肌所处的机能状态有关,对正常状态下的肠平滑肌呈现兴奋作用,使其蠕动增强;当肠平滑肌处于麻痹状态时,逍遥丸可使其兴奋;肠平滑肌处于痉挛状态时,则可解除其痉挛状态。2.逍遥丸对血压的影响通过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电脑记录血压变化。先记录兔正常血压,然后从兔耳缘静脉注射15%逍遥丸溶液5ml/kg,再记录血压变化,结果表明逍遥丸可使血压下降。3.逍遥丸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通过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电脑记录心搏曲线。用药前先记录蛙心收缩的曲线,再向蛙心中灌注含逍遥丸的兔血清,继续描记心搏曲线。结果表明灌注含药血清后蛙心收缩力明显增强。

李梦涛,项辉[9](2010)在《逍遥丸(散)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逍遥丸(散)作一综述,并重点总结了逍遥丸(散)在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上的药理研究进展,为逍遥丸(散)的开发利用研究,特别是其抗抑郁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皞珺[10](2010)在《从肝脾相关治疗老年轻型抑郁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文中指出抑郁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疾患,它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在社会日益老龄化的今天,有效防治老年抑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逍遥散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病证结合的方法,进行前瞻性实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初步规范了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证的适应症,以期指导群众合理使用逍遥散成药防治抑郁,并为规范中成药适应症,推广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探索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1理论研究: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古今文献的整理、归纳,从生理功能及五行关系上探讨了肝脾的相关性,指出抑郁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老年轻型抑郁的基本病机是肝气血不足,气机郁滞,逍遥散通过健脾养肝以补肝体而助肝用,药性中和,切中老年抑郁肝气血不足,气机郁滞的基本病机,是老年抑郁的对证之方2临床研究:临床研究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以老年轻型抑郁为切入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预调查的结果及专家意见,初步确定逍遥散老年轻型抑郁的适应症,以流调用抑郁量表结合初步确定的逍遥散适应症在社区筛查受试者。本次试验共收集十个社区126名受试者,采用整群随机分组,试验组71人,对照组55人,试验组口服逍遥丸,对照组给予中医情志养生健康教育讲座,每次5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每次30分钟左右,观察6周。治疗前后以HAMD量表进行评分,治疗0、2、4、6周以中医证候的评分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种干预的疗效以及各种症状改善的差异。结果:1按HAMD减分率评估临床总疗效ITT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是77.46%,对照组是18.18%,经X2检验,两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PP分析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是83.33%,对照组是18.87%,经X2检验,两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PP分析和ITT分析结果一致。说明试验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2按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估中医证候疗效ITT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是87.32%,对照组是10.91%,经X2检验,两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PP分析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是92.42%,对照组是11.32%,经X2检验,两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PP分析和ITT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按HAMD减分率评估试验组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疗效ITT分析显示,试验组治疗后男性总有效率63.16%,女性总有效率82.69%,经X2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分析显示,试验组男性总有效率66.67%,女性总有效率87.5%,经X2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分析和ITT分析结果一致。说明逍遥丸治疗老年轻型抑郁的临床疗效无性别差异。4按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估试验组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疗效ITT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男性总有效率78.95%,女性总有效率88.46%,经X2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分析显示,试验组男性总有效率88.9%,女性总有效率91.8%,经X2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分析和ITT分析结果一致。说明逍遥丸治疗老年轻型抑郁的中医证候疗效无性别差异。5中医症状疗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预调查的结果及专家意见,初步确定逍遥散老年轻型抑郁的适应症是抑郁情绪、急躁易怒、悲伤易哭、神疲倦怠、食少、胸闷、咽喉异物感、失眠、头昏、口干、潮热汗出、寒热往来12个指标。本研究显示,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证患者常见症状(以频率>80%为标准)是抑郁情绪,急躁易怒,悲伤情绪,失眠,神疲倦怠;症状较明显(以症状均值≥最高分值的70%为标准)的是咽喉异物感,口干,神疲倦怠,失眠,食少,寒热往来。失眠,神疲倦怠是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证常见并表现明显的症状。对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的适应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口干外其他11个指标干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考虑时间因素,干预不同,患者抑郁情绪、急躁易怒、悲伤易哭、神疲倦怠、食少、胸闷、咽喉异物感、失眠、头昏、潮热汗出、寒热往来的得分有差异;12个指标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不考虑干预的因素,抑郁情绪、急躁易怒、悲伤易哭、神疲倦怠、食少、胸闷、咽喉异物感、失眠、头昏、口干、潮热汗出、寒热往来的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交互图显示,干预后,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组抑郁情绪、急躁易怒、悲伤易哭、神疲倦怠、食少、胸闷、咽喉异物感、失眠、头昏、潮热汗出、寒热往来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P分析和ITT分析结果一致。说明试验组的抑郁情绪、急躁易怒、悲伤易哭、神疲倦怠、食少、胸闷、咽喉异物感、失眠、头昏、潮热汗出、寒热往来11个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束时,试验组症状改善较明显的是食少,神疲倦怠,头昏和咽喉异物感,症状改善程度较少的是失眠和寒热往来。6试验组不同性别患者中医症状的疗效分析本研究显示,老年女性轻型抑郁逍遥散证患者常见症状(以频率≥80%为标准)是抑郁情绪,急躁易怒,悲伤情绪,失眠,神疲倦怠;症状较明显(以症状均值≥最高分值的70%为标准)的是口干,咽喉异物感,神疲倦怠,失眠,头昏,寒热往来。失眠,神疲倦怠是老年女性轻型抑郁逍遥散证常见并表现明显的症状。老年男性轻型抑郁逍遥散证患者常见症状(以频率≥80%为标准)是抑郁情绪,急躁易怒,失眠,神疲倦怠;症状较明显(以症状均值≥最高分值的70%为标准)的是咽喉异物感,食少,口干,神疲倦怠,失眠,头昏。失眠,神疲倦怠是老年男性轻型抑郁逍遥散证常见并表现明显的症状。本研究结束时,试验组女性较男性改善明显的症状是头昏,神疲倦怠,急躁易怒,失眠,寒热往来。男性较女性改善明显的症状是胸闷,潮热汗出;男女患者在食少,咽喉异物感,抑郁情绪,悲伤情绪方面改善程度相当。结论:1以肝脾相关理论指导老年轻型抑郁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2肝郁血虚脾弱是逍遥散的主治证。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证的临床表现是情绪抑郁,急躁易怒,悲伤情绪,神疲倦怠,食少,寒热往来,潮热汗出,头昏,失眠,胸闷,咽中异物感。其舌脉宜为舌质淡、舌苔白、脉弦。3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证患者经逍遥丸干预后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症状改善较明显的是食少,神疲倦怠,头昏和咽喉异物感,症状改善程度较少的是失眠和寒热往来。性别不同,改善明显的症状不尽相同,女性较男性改善明显的症状是头昏,神疲倦怠,急躁易怒,失眠,寒热往来。男性较女性改善明显的症状是胸闷,潮热汗出。4与老年抑郁量表比较,中医症状与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相结合更适合作为在社区筛查老年抑郁的调查工具。

二、逍遥丸治疗胃脘痛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逍遥丸治疗胃脘痛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越鞠丸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观测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2.3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安全性观测
讨论与分析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症状积分表(表 1)
    胃镜下黏膜变化积分表(表 2)
    越鞠丸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表(表 3)
    医案举隅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辨证分型及治疗
    2.现代医学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诊断进展
        2.4 治疗进展
    3.不足和问题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研究
    1.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
        2.2 医案信息预处理
        2.3 数据挖掘方法
    3.研究结果
        3.1 频数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结果
        3.3 方剂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4.讨论
        4.1 发病特点
        4.2 病机
        4.3 治则治法
        4.4 核心方药分析
第三部分 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回顾性研究
    1.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
        2.2 医案信息预处理
        2.3 数据挖掘方法
    3.研究结果
        3.1 频数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结果
        3.3 方剂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结果
    4.讨论
        4.1 发病特点
        4.2 病因病机
        4.3 治则治法
        4.4 核心方药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与诊断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炎症的关系
        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轴的关系
        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现状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古代文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3 小结
        4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针灸古代文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3 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4 参考文献
    综述四 耳迷走神经刺激的研究现状
        1 耳迷走神经刺激与耳穴的关系
        2 迷走神经的概念
        3 耳迷走神经的概念
        4 迷走神经刺激的分类
        5 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疾病的治疗
        6 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炎症的治疗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部分
    研究一 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1 研究方案与设计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四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临床试验研究随机数字表
    附录2 伦理审批件
    附录3 病例报告表和知情同意书

(4)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西药治疗
    2 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1 中医病名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中医辨证及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效评价指标
        3.4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结果
        4.2 西医症状疗效及积分比较
        4.3 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比较
        4.4 精神心理状态比较
        4.5 随访疗效比较
        4.6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部分
    1 肝胃不和型难治性FD的认识
        1.1 导师从三焦理论认识肝胃不和型难治性FD
        1.2 肝胃不和型FD是主要证型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FD的立意
        2.1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处
        2.2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治疗肝胃不和
        2.3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特点
        2.4 方剂药物解析
    3 柴胡桂枝干姜汤现代研究
    4 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调气和胃化瘀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对消化性溃疡(PU)的认识
        1.1 中医关于PU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PU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药治疗PU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PU)的认识
        2.1 PU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现代医学对PU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对PU病因的认识
        2.4 现代医学对PU治疗的认识
1 临床试验标准
    1.1 PU诊断标准
    1.2 病例入组及排除标准
    1.3 剔除、脱落标准
    1.4 病例脱落的处理
    1.5 疗效评定标准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内容
    2.4 统计学分析
    2.5 治疗前病例资料
3 结果与安全性分析
    3.1 治疗结果分析
    3.2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肝胃不和型PU的中医研究
    4.2 调气和胃化瘀法的立法依据
    4.3 调气和胃化瘀法结合西医发病机理的创新探讨
    4.4 调气和胃化瘀法组方及药物分析
    4.5 疗效总结与分析
    4.6 治疗方法分析评价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6)中药穴位贴敷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胃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中药穴位贴敷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
        1.1 不同类型胃炎穴位贴敷研究
        1.1.1 萎缩性胃炎
        1.1.2 非萎缩性胃炎
        1.1.3 胆汁反流性胃炎
        1.1.4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1.2 穴位贴敷在胃炎中的机制研究
    2 慢性胃炎不同辨证分型患者的穴位贴敷研究
        2.1 气滞证
        2.2 虚寒证
        2.3 郁热证
        2.4 阴虚证
        2.5 瘀血证
        2.6 其他证
    3 局限性与展望
    4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胃肠气滞穴位贴敷干预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文献纳入标准
        2.3 文献排除标准
    3 数据提取
    4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6.1 文献检索结果
        6.2 纳入文献情况
        6.3 文献质量评价
        6.4 meta分析结果
    7 讨论
    8 局限性与展望
    9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专家咨询法构建慢性胃炎气滞证贴敷组方
    1 Delphi专家函询法概述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成立专家咨询小组
        3.2 设计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3.3 确定咨询专家
        3.4 问卷的发放、回收与筛选
        3.5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流程图
    5 研究结果
        5.1 专家基本情况
        5.2 专家的积极程度
        5.3 专家的权威程度
        5.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5.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5.6 形成最终专家咨询结果
    6 讨论
        6.1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分析
        6.2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6.3 研究结果组方分析
    7 局限性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内容分析法进行气滞胃痛诊疗经穴探究
    1 提出研究问题
    2 目标文献筛选
    3 抽取样本
    4 编制内容分析工具
    5 内容编码与统计
    6 信度评价
    7 研究流程图
    8 研究结果
        8.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8.2 胃痛穴位疗法研究分布
        8.3 气滞胃痛穴位疗法选穴研究分布
        8.4 气滞胃痛针刺疗法选穴聚类分析
        8.5 气滞胃痛穴位贴敷疗法选穴分布
    9 讨论
        9.1 内容分析法在中医文献研究领域的应用
        9.2 胃痛相关腧穴作用机制研究
        9.3 气滞胃痛针刺疗法的选穴及规律分析
        9.4 气滞胃痛穴位贴敷疗法的选穴及分析
    10 局限性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炎气滞证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
        3.1 疾病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样本量计算
        4.2 研究设计
        4.3 干预方法
        4.4 观测项目及时点
        4.5 病例的终止、脱落及剔除
        4.6 质量控制
        4.7 统计方法
        4.8 伦理原则
    5 研究流程图
    6 研究结果
        6.1 受试者的入选
        6.2 人口及社会学资料基线比较
        6.3 疾病特征基线比较
        6.4 效应分析
        6.4.1 气滞证症状量化分级标准评分
        6.4.2 中医整体症候疗效评价
        6.4.3 慢性胃炎生命质量量表评分
        6.4.4 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6.5 不良事件分析
        6.6 患者贴敷感受及依从性分析
    7 讨论
        7.1 中药穴位贴敷有利于减轻胃炎气滞证患者脘腹胀满及增进食欲
        7.2 中药穴位贴敷有利于提高胃炎气滞证患者症状维度生命质量
        7.3 气滞证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8 局限性与展望
    9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结论
附录
    附录1: 专家函询调查表
    附录2: 患者入组筛选表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附录4: 气滞证症状量化分级标准评分表
    附录5: 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
    附录6: Zung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表征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慢性胃炎及中医辨证
        (一)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理
        (二)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三)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
    二、中医证的研究
    三、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研究
        (一) 生物法
        (二) 免疫法
        (三) 化学损伤法
        (四) 物理法
        (五) 手术法
        (六) 综合法
    四、肝郁证的理论研究
        (一) 肝郁证源流
        (二) 肝郁证的病因病机
    五、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
        (一) 药物注射法
        (二) 情志刺激法
        (三) 综合法
    六、胃黏膜损伤与细胞凋亡及调节因子Bcl-2 家族
        (一) 细胞凋亡
        (二)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三) Bcl-2 家族
        (四) 胃黏膜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表征、胃黏膜病理及血清NO、ET 指标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统计学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一) 各组大鼠不同时期体重的变化
        (二) 造模前后大鼠外在表征的变化
        (三)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
        (四) 血清ET 含量
        (五) 血清NO 含量
        三、讨论
        (一) 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的外在表征
        (二) 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分析
        (三) 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NO、ET 指标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 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胃黏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 的表达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统计学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一) 胃黏膜细胞凋亡检测
        (二) 胃黏膜细胞Bcl-2、Bax 蛋白的表达
        三、讨论
        (一)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二) 慢性胃炎肝郁证与细胞凋亡及Bcl-2、Bax 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发表论文
科研课题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8)中成药逍遥丸对胃肠平滑肌、心脏、血压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
    二、高血压研究
    三、逍遥丸的临床应用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章 逍遥丸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逍遥丸对血压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逍遥丸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逍遥丸(散)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2 对肝脏的作用
    2.3 对应激性损伤的作用
    2.4 对肠胃道的作用
    2.5 对脂蛋白的影响
    2.6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2.7 抗肿瘤作用
    2.8 其他
3 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3.1 抗抑郁作用
    3.2 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3.3 各组方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3.3.1 芍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
        3.3.2 姜黄素的抗抑郁作用。
        3.3.3 柴胡的抗抑郁作用。
        3.3.4 各主药间关系研究。
4 展望

(10)从肝脾相关治疗老年轻型抑郁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逍遥散成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二 老年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现状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古代医家对抑郁的认识
    2 肝脾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3 逍遥散证古今文献的研究
    4 逍遥散治疗老年轻型抑郁的理论依据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社区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证患者筛查
    第二节 老年轻型抑郁逍遥散适应症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5 伦理学要求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逍遥丸治疗胃脘痛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越鞠丸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D]. 史俊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金实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研究[D]. 高玮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 吴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4]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 李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调气和胃化瘀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 李柯更.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中药穴位贴敷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许珊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7]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表征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相关研究[D]. 任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
  • [8]中成药逍遥丸对胃肠平滑肌、心脏、血压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D]. 毛玉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9]逍遥丸(散)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李梦涛,项辉. 中药材, 2010(12)
  • [10]从肝脾相关治疗老年轻型抑郁的理论研究和探讨[D]. 张皞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逍遥丸治疗上腹痛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