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女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 表达增加

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女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 表达增加

一、Increas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 expression in women with unexplained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论文文献综述)

奚婷[1](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熊燕红[2](2021)在《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 A)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联合应用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的临床疗效,为URSA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18年09月至2020年10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寻求治疗并在孕12周前连续发生过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凝血、内分泌等相关检查项目。将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分组:行辅助生殖技术并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或者自然受孕门诊治疗的URSA患者,共纳入190人,分成:(1)IVF-ET的URSA患者:A1组:环孢素A组(口服环孢素A 50mg,每日两次,连续至妊娠12周)共23人;B1组: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每日一次,连续至妊娠12周)共23人;C1组: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口服环孢素A 50mg,每日两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每日一次,连续至妊娠12周)共24人;A1、B1、C1三组患者于移植前3日或人工周期于内膜转化日开始用药。(2)门诊治疗的URSA患者:A2组:环孢素A组(口服环孢素A 50mg,每日两次,连续至妊娠12周)共40人;B2组: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每日一次,连续至妊娠12周)共40人;C2组: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口服环孢素A 50mg,每日两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每日一次,连续至妊娠12周)共40人,A2、B2、C2三组患者于排卵日开始用药。我们于胚胎移植或排卵后14天检测血清β-HCG值确定是否妊娠,确定妊娠后21天行阴道彩超检查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确定临床妊娠至12周行胎儿彩色超声检查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孕28周电话观察随访孕妇的妊娠进程。同时在用药前后定期采血监测,密切随访不良反应。结果:(1)各组患者在年龄、既往平均流产时间、既往流产次数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2)各组患者孕14天血清β-HCG数值的比较:β-HCG(m IU/ML):A1组:322.66±20.42、B1组:319.63±8.34、C1组:377.41±16.73;A2组:325.65±15.27,B2组:330.68±8.12,C2组:386.72±10.93。可见联合用药组数值最高,且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即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提高URSA患者的血HCG值,有利于妊娠状态的维持。(3)各组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临床妊娠率:A1组43.48%,B1组39.13%,C1组75.00%,且P<0.05;A2组27.50%,B2组25.00%,C2组50.00%,且P<0.05。早期流产率:A1组30.00%、B1组33.33%、C1组5.56%,P>0.05;A2组:27.27%,B2组:30.00%,C2组:5.00%,P>0.05。妊娠维持率: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合以上结果可见联合用药组临床妊娠率明显升高,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流产率联合用药组均低于单一用药组,但与单一用药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即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早期流产率未见明显提高,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未见明显改善。(4)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显着提高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血HCG值,有利于妊娠维持,可提高其临床妊娠率,对于早期流产率未见明显提高,对患者的妊娠结局未见明显改善,同时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常韦[3](2021)在《补肾安胎冲剂对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Ras/MAPK通路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在VEGFR2处于抑制状态下对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VEGFR2及其下游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血管生成调控角度探讨补肾安胎冲剂防治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PF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含药血清组和空白组,含药血清组对应给予补肾安胎冲剂灌胃,空白组则换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连续灌胃7天,每日2次,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后分别用来制备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和空白组血清,并用MTT法筛选出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同时体外培养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将VEGFR2 siRNA转染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使VEGFR2处于抑制状态后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组为:正常血清组、siRNA-NC正常血清组、药物血清组、siRNA正常血清组、siRNA药物血清组五组,分别予以相应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VEGFR2、Ras、MAPK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结果:1、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浓度为20%,后浓度继续增加,作用效果不再增强。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正常血清组和siRNA-NC正常血清组VEGF、VEGFR2、Ras、MAPK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血清组细胞VEGF、VEGFR2、Ras、MAPK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P<0.05);siRNA1正常血清组较正常血清组相比VEGF、VEGFR2、Ras、MAPK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siRNA1药物血清组与siRNA1正常血清组VEGF、VEGFR2、Ras、MAPK mRNA的表达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血清组和siRNA-NC正常血清组VEGF、VEGFR2、Ras、MAPK、p-MAPK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血清组VEGF、VEGFR2、Ras、MAPK、p-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P<0.05或P<0.01);siRNA1正常血清组较正常血清组相比VEGF、VEGFR2、Ras、MAPK、p-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siRNA1药物血清组与siRNA1正常血清组相比VEGF、VEGFR2、Ras、MAPK、p-MAPK蛋白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4、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血清组和siRNA-NC正常血清组VEGF、VEGFR2、Ras、MAPK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血清组细胞VEGF、VEGFR2、Ras、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P<0.05);siRNA1正常血清组较正常血清组VEGF、VEGFR2、Ras、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siRNA1药物血清组与siRNA1正常血清组VEGF、VEGFR2、Ras、MAPK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补肾安胎冲剂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VEGFR2、Ras和MAPK mRNA及蛋白的表达,调节VEGF/Ras/MAPK信号通路,从而改善母胎界面血管生成,治疗复发性流产。

汪晶[4](2021)在《阿司匹林通过下调HMGB1保护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低剂量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外周血中高水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的下调作用,随访阿司匹林治疗后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初步探索阿司匹林下调HMGB1保护URS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91例纳入URSA组,分为:(1)治疗组: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URSA患者,31例;(2)未治疗组:未经阿司匹林治疗的URSA患者,60例。对照组:没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健康女性,90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未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中HMGB1浓度,以及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血浆中HMGB1、IFNγ、IL10浓度。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产科结局。结果:未治疗组患者血浆中HMGB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血浆中HMGB1浓度在治疗后2周和4周呈连续下降趋势,在治疗4周时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浓度也呈连续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浓度呈上升趋势,治疗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阿司匹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HMGB1的表达与IFNγ均呈明显正相关(r=0.480、r=0.502、r=0.535,P<0.05),与IL10呈负相关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r=-0.098,r=-0.071,r=-0.108,P>0.05)。治疗组患者产科以及新生儿随访无异常。结论:高水平的HMGB1可能通过促炎作用参与URSA的发病,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显着下调HMGB1浓度,并且趋于改善HMGB1所诱导的免疫失衡,从而对URSA患者提供保护作用。

徐影[5](2020)在《MicroRNA-515-5p靶向MCL1在复发性流产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女性在孕期前20周之前,胎儿体重不足500g的妊娠物的自然丢失称为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是妇产科一种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当女性与同一个性伴侣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时称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MA)是复发性流产中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流产类型,指宫腔内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由于该病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并且致病机理尚不清楚,在全世界都缺少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因此,关于复发性然流产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是当前生殖医学的热门研究问题之一。成功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取决于滋养细胞活性,优质胚胎及接受状态的子宫内膜。滋养层细胞是参与早期胚胎绒毛发育的主要胎儿细胞。滋养层细胞像肿瘤细胞一样具有增殖和侵袭的特征,胎盘滋养细胞浸润不足和血管重塑不良与妊娠相关并发症相关,包括复发性流产,先兆子痫,子痫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一些研究者发现了许多导致滋养细胞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包括滋养细胞毒性细胞免疫应答,滋养细胞抗原和抗颗粒细胞抗体,DNA损伤,异常的血管生成都可能与流产的发生有关。由此可见,绒毛外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反复流产的发生密切相关。Micro RNAs(miRNAs)是由19-24个核苷酸长度组成的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们通过与3’UTR中的特定位点结合抑制信使RNA(m RNA)功能来调控基因表达。miRNAs调控着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可能调控着滋养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进而参与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量的miRNAs在人胎盘组织中表达,并且miRNAs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调控胚胎着床和发育,所以miRNAs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探索,主要内容如下:1复发性流产临床病例特征分析对190例流产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年龄是发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排卵后(移植后)14天血HCG水平可以预测胚胎发育状况;有不孕病史人群的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比例高于无不孕病史女性;随着流产(自然流产或者人工流产)的次数增加发生再次流产概率增加。流产绒毛染色体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染色体多倍体发生比例最多,其中以16和22号染色体三体最多;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NGS)可以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导致的胚胎发育异常。2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差异表达miRNAs筛选挑选病例组和对照组各3例进行测序,结果发现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存在一系列差异表达的miRNAs,共有33个与早期胚胎停育相关的miRNA,其中17个miRNA在早期胚胎停育患者的绒毛组织中表达上调,16个miRNA表达下调。通过real time RT-PCR方法挑选了7个表达差异显着的miRNAs进行验证,筛选出3个与测序结果一致,继续重新扩大样本量进行real time RT-PCR检测。3 miRNA-515-5p靶向MCL1 m RNA的3’非翻译区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与正常流产的绒毛组织相比,miR-515-5p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高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根据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髓系细胞白血病1(MCL1 myeloid cell leukemia-1)可能是miR-515-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515-5p直接靶向MCL1 m RNA的3’UTR区。在人类滋养细胞株HTR8-S/Vneo中,通过过表达和沉默miR-515-5p,发现miR-515-5p与MCL1呈负向调控关系。4 miRNA-515-5p通过靶向MCL1调控人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利用荧光定量、WB和免疫组化检测了组织中的MCL1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流产的绒毛组织相比,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CL1的表达水平显着减少。通过miRNA-515-5p过表达和沉默来探究miRNA-515-5p对HTR8-S/Vneo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利用CCK8和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检测HTR8-S/Vneo细胞增殖,结果显示miR-515-5p抑制HTR8-S/Vneo细胞增殖;进一步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来研究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mi-515-5p表达后HTR8-S/Vneo细胞侵袭能力增强;利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mi-515-5p表达后HTR8-S/Vneo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为了进一步研究miR-515-5p是否通过靶向MCL1调节HTR8-S/Vneo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本研究采用同时过表达miR-515-5p和MCL1的方法,探究过表达MCL1后是否可以挽救过表达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功能的影响。首先采用CCK8检测和流式检测细胞周期检测HTR8-S/Vneo细胞增殖,结果显示MCL1的过表达挽救了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表明miR-515-5p通过MCL1调节HTR8-S/Vneo细胞增殖。进一步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来研究过表达MCL1和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MCL1的过表达挽救了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表明miR-515-5p通过MCL1调节HTR8-S/Vneo细胞侵袭。利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MCL1和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MCL1的过表达挽救了miR-515-5p对HTR8-S/Vneo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表明miR-515-5p通过MCL1调节HTR8-S/Vneo细胞增值,侵袭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年龄是发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排卵后(移植后)14天血HCG水平可以预测胚胎发育状况。流产绒毛染色体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染色体多倍体发生比例最多,NGS可以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导致的胚胎发育异常。miR-515-5p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高表达,而MCL1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低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miR-515-5p通过靶向MCL1基因抑制HTR8-S/Vneo滋养层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因此,miR-515-5p是MCL1的一个新的调控因子,miR-515-5p可能通过调控MCL1的表达进而参与自然流产的发生,为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

赵媛媛[6](2020)在《T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在妊娠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全面分析不同来源(外周血、宫腔血、脐血)以及不同妊娠并发症如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T细胞亚群,特别是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及意义。2.全面分析正常妊娠、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URPL)和GDM中外周血T细胞亚群,特别是Treg细胞,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28例,PE产妇25例和GDM产妇2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中T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reg和CD8+Treg细胞)百分比,以及这些细胞上程序化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i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GITR)、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的表达水平。2.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正常早期妊娠妇女43例,正常中期妊娠妇女33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5例,URPL妇女21例,中期妊娠GDM妇女25例,及同期我院查体中心进行体检的正常非妊娠妇女5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以及这些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的表达水平。结果:1.(1)与正常产妇相比,PE和GDM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4+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CD8+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01);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PD-1和GITR及宫腔血T细胞亚群中PD-1表达水平降低(P<0.001)。(2)正常、PE和GDM产妇中,宫腔血CD4+Treg和CD8+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外周血和脐血(P<0.01);脐血PD-1+CD4+Treg和PD-1+CD8+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外周血和宫腔血(P<0.01);外周血GITR+CD4+Treg和GITR+CD8+Treg细胞百分比高于宫腔血和脐血(P<0.01);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HLA-G的表达低于宫腔血和脐血(P<0.01)。2.(1)与非妊娠妇女相比,早、中和晚期妊娠妇女外周血CD4+Treg细胞百分比以及中、晚期妊娠妇女外周血CD8+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1)。晚期妊娠妇女外周血CD4+Treg和CD8+Treg细胞中PD-1和GITR表达高于早、中期妊娠和非妊娠妇女(P<0.01)。(2)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相比,URPL妇女外周血CD4+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P=0.04),CD8+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03);PD-1+CD4+Treg(P=0.02)、GITR+CD4+Treg(P=0.03)和HLA-G+CD4+Treg细胞百分比(P=0.02)降低。与正常中期妊娠妇女相比,中期妊娠GDM妇女外周血CD4+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CD8+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01);HLA-G+CD4+Treg(P=0.008)、PD-1+CD8+Treg(P=0.005)、GITR+CD8+Treg细胞百分比(P=0.006)降低。结论:1.正常妊娠过程中,外周血CD4+Treg细胞和CD8+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可能在妊娠免疫耐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2.PE和GDM患者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4+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CD8+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与PE和GDM的发生有关。3.正常妊娠情况下,脐血和宫腔血T细胞亚群中HLA-G表达升高,可能在维持母胎免疫耐受中起一定作用。4.PE和GDM患者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4+Treg和CD8+Treg细胞,URPL患者外周血CD4+Treg细胞以及中期妊娠GDM患者外周血CD8+Treg细胞上PD-1和GITR表达降低,可能与URPL、PE和GDM的发生有关。

焦岩[7](2020)在《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RSA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约30-40%的RSA原因不明。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评价在RSA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大量研究认为,超声通过监测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运动、内膜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等情况,可以用于评估ER,具有临床实用性,但各指标的单独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关于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价RSA患者ER的研究并不多,且尚无公认的指南供临床医师参考。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ER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中,第一步,设立正常对照组和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病例组,每组均为100例,对全部受检者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第二步,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组100例受检者进行治疗,分为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治疗一个周期后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第三步,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组100例受检者随访妊娠结局。第四步,根据前三步研究结果,另外收集10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均应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分为指导组和非指导组,每组各50例,随访妊娠结局。第一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行性。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与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正常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已生育且无流产病史的育龄期妇女。收集两组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孕酮。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子宫内膜体积(Endometrial volume,EV)及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 index,VFI)等参数,根据赋分标准进行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价ER。通过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等计量参数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结果:两组的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孕酮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情况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71mm,0.49)、(4.00cm3,0.59)、(0.27mm,0.58)、(14.5,0.67)。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约登指数高于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等指标。结论: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较正常者降低,多模态超声评分可较全面和客观反映子宫内膜情况,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ER进行有效评价。应用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准确度高于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等指标。第二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收集所有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治疗前,检测两组受检者孕酮。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以及EV、VFI等参数,根据赋分标准进行评分评价ER。治疗一个周期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查,进行治疗前后的组间及组内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的孕酮、子宫内膜厚度、EV、V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孕酮,治疗后均大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治疗后均大于治疗前(P<0.05),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大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优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大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评分可以评价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差异,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优于地屈孕酮片组。第三部分 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两组分别采用第二部分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六个周期,并随访妊娠结局,对于妊娠者,药物应用至妊娠20周。再根据是否在治疗周期内妊娠并至正常分娩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对比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的孕酮、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结果:地屈孕酮片组50例,治疗后妊娠31例,未妊娠19例,孕早期流产4例,妊娠至正常分娩27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治疗后妊娠40例,未妊娠10例,孕早期流产2例,妊娠至正常分娩38例。地屈孕酮片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54%,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76%。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明显高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间比较分析,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孕酮和子宫内膜厚度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优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P<0.05),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妊娠至正常分娩组大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EV和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4.333;0.393)、(12.5;0.687)。结论:经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高于单独应用地屈孕酮片,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之间在药物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的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存在差异,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准确度高于孕酮。第四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另选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应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根据是否采用多模态超声评分指导受孕分为指导组和非指导组,每组各50例,指导组根据第三部分研究所得两组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非妊娠至正常分娩组间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的最佳截断值调整药物用量和指导受孕,非指导组不根据最佳截断值调整药物用量和指导受孕。连续治疗前检测两组受检者孕酮及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指导组根据多模态超声评分决定后续治疗方案,超过最佳截断值者,维持药量指导受孕,低于最佳截断值者,调整药物剂量治疗一个周期后复查,并按新的方案连续治疗六个周期。如果在此过程中确认妊娠则停止检查,药物应用至妊娠20周,随访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间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治疗周期前,两组间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治疗周期后,两组间的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大于治疗前(P<0.05)。指导组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后多模态超声评分低于12.5者,经过第二个治疗周期后,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第二个治疗周期后均大于第一个治疗周期后(P<0.05)指导组50例,治疗后妊娠46例,未妊娠4例,孕早期流产1例,妊娠至正常分娩45例;非指导组50例,治疗后妊娠40例,未妊娠10例,孕早期流产2例,妊娠至正常分娩38例。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90%,非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76%。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指导组。结论: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过程中,相对于不指导的情况,根据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指导受孕可提高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

江慧敏[8](2020)在《基于SDF-1α、E2含量与CXCR-4的表达研究补肾安胎冲剂对肾虚流产模型EPCs归巢机制的影响》文中认为1目的本临床研究拟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以外周血E2与SDF-1α含量为切入点,研究补肾安胎冲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影响,为实验进一步研究补肾健脾中药在肾虚流产小鼠内皮祖细胞归巢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2方法在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搜集30例补肾安胎冲剂治疗肾虚证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取就诊时及治疗2周后检测外周血SDF-1α含量、E2含量;在同一时期的正常早期妊娠者中选择30例作为空白组,取就诊时及2周后检测外周血SDF-1α含量、E2含量。3结果3.1两组临床一般特征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流产次数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1)。3.2研究组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3.3两组ELISA法检测相关指标对比3.3.1 SDF-lα在外周血中含量的比较(1)首诊时:空白组外周血中SDF-lα含量高于研究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2周后:空白组2周后较首诊外周血中SDF-lα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后较用药前外周血SDF-lα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后与空白组2周后外周血SDF-lα含量无差异(P>0.01)。3.3.2 E2在外周血中含量的比较(1)首诊时:空白组中E2含量多于研究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2周后:空白组2周后较首诊外周血中E2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后较用药前外周血E2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后较空白组2周后外周血E2含量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3.3 E2与SDF-lα在外周血中含量的相关性空白组、研究组外周血中E2含量与SDF-lα含量呈正相关(P<0.01)。4结论4.1先兆流产患者较正常妊娠患者SDF-1α、E2含量低,提示先兆流产与SDF-1α、E2含量存在相关性;4.2外周血中SDF-1α、E2含量呈正相关,且可能会随着孕周增长而上升;4.3补肾安胎冲剂可能通过上调SDF-1α含量纠正后期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改善自然流产患者临床症状。1目的本部分实验拟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以胚胎丢失率、EPCs数目、SDF-1α与CXCR-4含量为切入点,研究补肾安胎冲剂对流产小鼠母胎界面EPCs动员、归巢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补肾健脾中药对自然流产小鼠母胎界面血管重铸方面的意义,为临床上中药干预自然流产提供理论支持。2方法2.1建立模型2.1.1骨髓移植模型(1)造模过程:实验选择可全身性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6只GFP转基因小鼠作为供体鼠,制备供体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备用。雌性ICR小鼠100只作为受体鼠,受体小鼠经X射线全身照射后,从尾静脉输注GFP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建立骨髓移植模型。(2)造模检验:经过4周骨髓重建后取外周血检测GFP阳性细胞比例,选取BMT模型成功的小鼠,进行下一步造模。2.1.2肾虚流产模型的建立在妊娠第1天到第9天,灌服羟基脲(450mg/kg.d)进行造模。在妊娠第10天上午灌服米非司酮(4.0mg/kg.d),以复制肾虚流产模型。2.2实验分组与给药造模成功的GFP标记的BMT肾虚流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另外取GFP标记的BMT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本研究中依据体表面积计算法以及补肾安胎冲剂临床应用剂量换算成小鼠给药剂量。GFP标记的BMT小鼠10只,生理盐水灌胃,作为空白组;GFP标记的BMT肾虚流产小鼠10只,生理盐水灌胃,作为模型组。GFP标记的BMT肾虚流产小鼠10只,补肾安胎冲剂(3.0g/kg.d)灌胃作为中药低剂量组;GFP标记的BMT肾虚流产小鼠10只,补肾安胎冲剂(6.0g/kg.d)灌胃,作为中药中剂量组;GFP标记的BMT肾虚流产小鼠10只,补肾安胎冲剂(12.0g/kg.d)灌胃,作为中药高剂量组。2.3取材及指标检测2.3.1骨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数量。2.3.2外周血(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EPCs细胞数;(2)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SDF-1α含量。2.3.3蜕膜组织(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蜕膜组织中EPCs细胞数;(2)采用ELISA检测CXCR-4的表达水平。3结果3.1 GFP骨髓嵌合率的检测骨髓移植后小鼠死亡6只,造模成功50只,骨髓移植模型造模成功率为53.2%。3.2各组妊娠小鼠流产率、胚胎丢失率流产率:空白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空白组比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胚胎丢失率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中药高、中剂量组胚胎丢失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比中药低剂量组胚胎丢失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胚胎丢失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胚胎丢失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各组妊娠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骨髓EPCs数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骨髓EPCs数量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高剂量组相比,中药中、低剂量组骨髓EPCs数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骨髓EPCs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4各组妊娠小鼠外周血内皮细胞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外周血EPCs数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外周血EPCs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外周血EPCs数量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中、低组间外周血EPCs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1)。3.5各组妊娠小鼠外周血SDF-1α的含量比较空白组较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外周血SDF-1α的含量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较中药中剂量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中药高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1);模型组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外周血SDF-1α的含量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较中药高剂量组外周血SDF-1α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中药中剂量组外周血SDF-1α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较中药高剂量组外周血SDF-1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1)。3.6各组妊娠小鼠蜕膜组织内皮细胞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EPCs数量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EPCs数量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EPCs数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EPCs数量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剂量组EPCs数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EPCs数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各组妊娠小鼠蜕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蜕膜组织中CXCR-4含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蜕膜组织中CXCR-4含量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蜕膜组织中CXCR-4含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组间蜕膜组织中CXCR-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4.1补肾安胎冲剂对小鼠流产率有影响且可降低小鼠胚胎丢失率,作用效果可能与浓度相关;4.2正常妊娠小鼠与流产小鼠相比,外周血中SDF-1α含量、蜕膜组织中CXCR-4含量高,骨髓、外周血、蜕膜组织中EPCs数量多;4.3补肾安胎冲剂可提高骨髓、外周血、蜕膜组织中EPCs数量;4.4补肾安胎冲剂可能通过上调外周血SDF-1α含量促进EPCs的动员,上调小鼠蜕膜组织CXCR-4的表达促进EPCs的归巢。

吴花[9](2020)在《补肾安胎冲剂通过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复发性流产孕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中备受关注,观察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孕鼠胚胎吸收率、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血清中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表达含量及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Placent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胎盘血管平滑肌细胞(Placenta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PVSMC)及胎盘成纤维细胞(Placenta fibroblast,PF)中Ras、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估其在促进RSA母胎界面血管新生、发育、重塑中的作用,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述其保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健康雌性CBA/J小鼠与健康雄性BALB/c小鼠按2:1比例合笼建立正常妊娠模型孕鼠10只。将健康雌性CBA/J小鼠与雄性DBA/2小鼠按2:1比例合笼建立RSA模型孕鼠50只,雌性小鼠检出阴栓或结合显微镜见雌鼠阴道涂片有大量精子视为妊娠第0天,并按妊娠顺序随机分为模型组、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小鼠各10只。于妊娠第1天,正常组、模型组孕鼠均以蒸馏水灌胃,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每组连续干预15天。处死孕鼠后收集每组孕鼠血清、子宫蜕膜组织样本,提取并培养PMVEC、PVSMC及PF。观察每组孕鼠胚胎丢失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分析各组孕鼠的子宫蜕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各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的含量,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各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比较:正常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安胎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及黄体酮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显着降低(P<0.05)。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相比,黄体酮组孕鼠胚胎吸收率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孕鼠胚胎吸收率明显低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P<0.01)。2.各组孕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正常组孕鼠蜕膜细胞形态规则,排列嵌紧、整齐,细胞核仁大、呈卵圆形,胞质正常,血管丰富且管壁完整。而模型组孕鼠蜕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不一且排列疏松,细胞核固缩、碎裂,甚至少部分出现核凋亡、消失,胞浆水肿,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管腔狭窄,管壁不完整。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的孕鼠蜕膜细胞结构、细胞数量及血管形态、数量均得到改善,其中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与黄体酮组效果最为显着,其细胞形态较规则,排列尚整齐、紧凑,少数细胞核固缩,血管较丰富。3.各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水平的比较:模型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孕鼠对比,黄体酮组及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相比,黄体酮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安胎冲剂低、中剂量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4.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各组孕鼠PMVEC、PVSMC及PF的Ras、MAPK在正常组阳性表达最强,模型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弱,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其中,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较为显着。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相比,补肾安胎冲剂低、中剂量组孕鼠PMVEC、PVSMC及PF的Ras、MAP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而黄体酮组孕鼠PMVEC的Ras、MAPK蛋白表达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PVSMC的Ras蛋白表达较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MAPK蛋白表达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相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PF中的MAPK蛋白表达下降显着(P<0.01),而Ras蛋白表达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及黄体酮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对比,补肾安胎冲剂中、低剂量组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黄体酮组孕鼠PMVEC中MA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明显(P<0.01),而Ras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SMC及PF中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肾安胎冲剂能改善RSA孕鼠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血管形态,促进子宫蜕膜组织血管生成,从而达到降低RSA孕鼠胚胎丢失率的作用。2.补肾安胎冲剂防止流产的机制可能与其升高RSA孕鼠PMVEC、PVSMC及PF中Ras、MAPK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母胎界面血管生成,为胚胎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血供有关。

方媛[10](2020)在《STAT3信号通路通过下调CyclinD1、VEGF参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病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检测STAT3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Cyclin D1、VEGF等,以及血管生成的重要受体蛋白VEGFR1在正常人群、早期自然流产人群及早期复发性流产人群的流产组织(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水平,探索STAT3通路可能参与的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人工流产手术室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80例,其中因社会性因素自愿行人工流产的30名健康妇女为对照组,30名因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的患者为早期自然流产组(EUSA组),另20名患者因与同一性伴侣发生过两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被定义为早期复发性流产组(EURSA组)。三组人群均为早期妊娠(妊娠6-9周)行无痛人流术,收集三组患者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三组绒毛组织在病理学上的表现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分别检测三组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磷酸化STAT3(p-STAT3)、Cyclin D1、VEGF及VEGFR1的表达差异。选择人绒毛膜外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建立绒毛外滋养细胞模型进行细胞部分的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0,6.25,12.5,25,50,100μM)分别处理HTR-8/SVneo细胞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倒置光学显微镜下拍摄不同浓度抑制剂作用48小时下的细胞生长状态,并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分别检测梯度浓度抑制剂培养环境下的p-STAT3、Cyclin D1、VEGF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梯度浓度抑制剂作用48小时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并且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对STAT3通路抑制的情况下,绒毛滋养细胞的凋亡情况。另外使用蛋白质印记法检测不同程度STAT3通路抑制作用下绒毛滋养细胞VEGFR1的表达情况,探索抑制STAT3通路后滋养层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与两组实验组(EUSA组和EURSA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BMI、孕次、产次、停经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绒毛组织HE染色的病理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EUSA组和EURSA组的绒毛组织经HE染色可观察到滋养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呈现核固缩现象,凋亡数量增加。3.Cyclin D1、VEGF及VEGFR1在三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yclin D1、VEGF及VEGFR1在正常对照组的绒毛组织中染色明显强于EUSA组和EURSA组;同时在蛋白水平(Western blot的结果)和m RNA水平(q-PCR结果)表明Cyclin D1、VEGF及VEGFR1在EUSA组和EURSA组的蜕膜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Cyclin D1、VEGF及VEGFR1在三组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PCR的实验结果,显示Cyclin D1、VEGF及VEGFR1在正常对照组的蜕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EUSA组和EURSA组(p<0.05)。5.STAT3的激活状态,即p-STAT3在三组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STAT3在正常对照组的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的特异性染色明显强于EUSA组和EURSA组。当每个组中的STAT3大致相同时,p-STAT3的蛋白水平在EUSA组和EURSA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均呈下降趋势。6.抑制STAT3通路的激活对滋养细胞增殖的影响在使用梯度浓度抑制剂(0,6.25,12.5,25,50,100μM)AG490培养HTR-8/SVneo细胞48小时后,STAT3的磷酸化被显着抑制(Western blot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拍摄添加不同浓度抑制剂作用下滋养细胞的生长情况,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加,滋养细胞增殖减少,凋亡数量增多。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抑制STAT3通路的激活,使滋养细胞整体增殖受限,凋亡加剧。7.随着STAT3的激活被梯度抑制,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Cyclin D1和VEGF的表达相应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8.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血管生长因子相关受体VEGFR1的表达在STAT3通路被抑制后,呈现下降趋势,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STAT3通路受到明显抑制,STAT3的下游调控蛋白Cyclin D1及VEGF表达降低,导致滋养层细胞生长受限,凋亡增加,且血管生成的重要受体VEGFR1的水平下降,进而导致绒毛滋养细胞外血管生成受损,影响早期胚胎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引发流产,这可能为部分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Increas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 expression in women with unexplained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creas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 expression in women with unexplained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
    1.2 收集资料内容及相关检查检测项目
    1.3 药物选择
    1.4 分组及用药
    1.5 疗效观察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期间各项指标的比较
    2.2 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记录
3 讨论
    3.1 免疫因素、凝血因素导致RSA的机制
    3.2 环孢素A、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
    3.3 HCG与URSA
    3.4 CsA联合LMWH用药的效果评价
    3.5 各组用药安全性的比较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补肾安胎冲剂对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Ras/MAPK通路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药物
        2.4 试剂与仪器
    3 观测指标
    4 实验方法
        4.1 培养构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
        4.2 含药血清制备及筛选
        4.3 siRNA筛选及转染
        4.4 实验分组及干预
        4.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VEGFR2、Ras、MAPK mRNA的表达量
        4.6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VEGFR2、Ras、MAPK、p-MAPK蛋白的表达
        4.7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VEGFR2、Ras、MAPK蛋白的表达
    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 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浓度筛选情况
    2 细胞转染siRNA筛选结果
    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对VEGF、VEGFR2、Ras、MAP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对VEGF、VEGFR2、Ras、MAPK、p-MAP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5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对VEGF、VEGFR2、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RSA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对RSA治疗方面的认识
    3 中医对母胎界面的认识
    4 补肾健脾法与RSA
    5 西医对RSA病因方面的认识
    6 西医对RSA治疗方面的认识
    7 VEGF/Ras/MAPK信号通路与RSA
        7.1 VEGF信号通路
        7.2 VEGF与 RSA
        7.3 VEGFR2与RSA
        7.4 Ras与 RSA
        7.5 MAPK与 RSA
    8 补肾安胎冲剂的主要组方分析
    9 结果讨论分析
        9.1 补肾安胎冲剂最佳含药血清浓度筛选结果的分析
        9.2 细胞转染siRNA筛选结果的分析
        9.3 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对VEGF、VEGFR2、Ras、MAPK表达水平的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阿司匹林通过下调HMGB1保护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HMGB1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MicroRNA-515-5p靶向MCL1在复发性流产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复发性流产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复发性流产的诊断
    1.3 病因和风险因素
        1.3.1 一般风险因素
        1.3.2 遗传因素
        1.3.3 解剖学因素
        1.3.4 抗磷脂综合症
        1.3.5 内分泌因素
        1.3.6 其他免疫相关因素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
第2章 文献综述miRNAs作为预测复发性流产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2.1 miRNAs在正常妊娠中的作用
    2.2 miRNAs在调控胎盘发育与功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miRNAs作为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应用
    2.4 展望
第3章 研究内容
    3.1 第一部分: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3.1.1 前言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方法
        3.1.4 研究结果
        3.1.5 讨论
        3.1.6 小结
    3.2 第二部分: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s的筛选
        3.2.1 前言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结果
        3.2.5 讨论
        3.2.6 小结
    3.3 第三部分:miRNA-515-5p靶向MCL1 m RNA的3'非翻译区(UTR)
        3.3.1 前言
        3.3.2 实验材料
        3.3.3 实验方法
        3.3.4 实验结果
        3.3.5 讨论
        3.3.6 小结
    3.4 第四部分体外验证miR-515-5p调控MCL1 靶向关系
        3.4.1 前言
        3.4.2 实验材料
        3.4.3 实验方法
        3.4.4 实验结果
        3.4.5 讨论
        3.4.6 小结
    3.5 总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T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在妊娠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正常、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T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标本收集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收集
        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设备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 统计性分析
    结果
        1 正常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
        2 正常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3 正常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4~+Treg细胞和CD8~+Treg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4 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
        5 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6 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4~+Treg细胞和CD8~+Treg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7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
        8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9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外周血、宫腔血和脐血CD4~+Treg细胞和CD8~+Treg细胞上PD-1、GITR、HLA-G和 CTLA-4 的表达水平
    讨论
第二部分 正常妊娠、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和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标本收集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收集
        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 统计性分析
    结果
        1 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
        2 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3 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CD4~+Treg细胞和CD8~+Treg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的表达水平
        4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
        5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6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外周血CD4~+Treg细胞和CD8~+Treg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7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
        8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外周血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9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外周血CD4~+Treg细胞和CD8~+Treg细胞上PD-1、GITR、HLA-G和CTLA-4 的表达水平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7)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8)基于SDF-1α、E2含量与CXCR-4的表达研究补肾安胎冲剂对肾虚流产模型EPCs归巢机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研究
        1.西医学对自然流产的认识
        2.中医学对自然流产的认识
    一 研究内容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案
        3.统计学分析
    二 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一般特征情况
        2.研究组临床疗效
        3.实验室指标的观察检测
    三 讨论
        1.自然流产的病因病机分析
        2.补肾安胎冲剂组方分析
        3 中西医学对自然流产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认识
        4 补肾安胎冲剂与自然流产患者E_2、SDF-1α含量的关系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研究
        1.中西医学对自然流产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病因的认识
        2.动物模型的确立及其依据
    一 研究内容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分析
    二 研究结果
        1.GFP骨髓嵌合率的检测
        2.各组妊娠小鼠流产率和胚胎丢失率
        3.骨髓内皮祖细胞数
        4.各组妊娠小鼠外周血内皮细胞数
        5.各组妊娠小鼠外周血SDF-1α的含量比较
        6.各组妊娠小鼠蜕膜组织内皮细胞数
        7.各组妊娠小鼠蜕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
    三 讨论
        1.中西医学对自然流产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发病机制的认识
        2.中西医学对自然流产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的治疗
        3 补肾安胎冲剂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结语
    1.创新点
    2.不足与展望
综述 自然流产病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补肾安胎冲剂通过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复发性流产孕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词表
前言
一 研究内容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二 研究结果
    1 各组孕鼠胚胎吸收率的比较
    2 各组孕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学改变
    3 各组孕鼠血清中Ras、MAPK含量的比较
    4 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孕鼠 PMVEC、PVSMC 及 PF 中 Ras、MAPK 的蛋白表达
    5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孕鼠 PMVEC、PVSMC 及 PF 中 Ras、MAPK 的蛋白表达
三 讨论
    1 中医对RSA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RSA的认识
    3 母胎界面血管生成与RSA的关系
    4 PMVEC、PVSMC及PF与RSA的关系
    5 Ras/MAPK 信号通路与 RSA 的关系
    6 补肾安胎冲剂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作用
    7 补肾安胎冲剂治疗RSA的研究进展
    8 流产小鼠模型的讨论
    9 实验结果的讨论
四 结论
五 结语
    1 创新点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Ras/MAPK 信号通路对复发性流产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STAT3信号通路通过下调CyclinD1、VEGF参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胚胎植入期血管生成及相关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Increas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 expression in women with unexplained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环孢素A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熊燕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补肾安胎冲剂对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Ras/MAPK通路表达的影响[D]. 常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阿司匹林通过下调HMGB1保护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作用研究[D]. 汪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MicroRNA-515-5p靶向MCL1在复发性流产的作用研究[D]. 徐影. 吉林大学, 2020(03)
  • [6]T细胞亚群及其免疫检查点分子在妊娠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D]. 赵媛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7]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D]. 焦岩. 苏州大学, 2020(06)
  • [8]基于SDF-1α、E2含量与CXCR-4的表达研究补肾安胎冲剂对肾虚流产模型EPCs归巢机制的影响[D]. 江慧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补肾安胎冲剂通过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复发性流产孕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D]. 吴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STAT3信号通路通过下调CyclinD1、VEGF参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病的机制研究[D]. 方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女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 表达增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