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造纸原料林基地,带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

发展造纸原料林基地,带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

一、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 带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王卓然[1](2019)在《基于沙产业发展下的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利用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区经济作为土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加快沙产业发展,对于中国西部地区生态保护环境建设、西部经济繁荣,富裕西部地区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国土总面积为8.68×106公顷,以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为主体的荒漠化面积就占4.23×106公顷,沙漠和沙地占该市总面积的49%。随着各种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的实施,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上的林草资源不断增加,显着改善当地的生态状况,为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鄂尔多斯市现已初步形成以沙区中药材产业、生态经济林、瓜果产业、沙区养殖业、沙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沙区微藻产业和沙漠旅游服务业等为主导产业的沙区特色产业,开发出重组木、医药保健品、饮食产品、果蔬产品,裘皮制品等大量沙产业产品,并带动了加工制作、储存包装、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产业产业链持续延展,产值不断增加。本研究基于对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结合并创新沙产业理论基础,对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对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模式与典型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对沙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进行SWOT分析。然后结合生态经济理论、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化经营理论,研究沙产业视角下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分析并提出在沙产业发展下鄂尔多斯市乃至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化土地利用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旨在对发展鄂尔多斯乃至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区沙产业,促进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协同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研究,为建立一套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农牧民致富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通过结合数理统计、制图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市在沙化土地上发展沙产业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背景、政策金融氛围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光热、水资源、风能、植被等自然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社会经济背景、政策金融氛围良好,能够为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上沙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对研究区沙产业发展现状、沙产业发展模式和典型企业案例进行总结,对沙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进行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市沙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沙产业发展模式和典型企业案例可以成为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提供范例和导向,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未来将出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创新发展的趋势。根据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气象测算数据,构建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标准差系数法对鄂尔多斯市2010-2017年沙产业发展情况和沙化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测算评价后得出:2010年至2017年期间,鄂尔多斯市沙产业投入、沙产业产出和沙产业发展环境及综合评价值与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下沙化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值总体均呈现为上升态势。2010-2017年鄂尔多斯市沙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较为稳定,关联程度较强,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2010年至2017年各年份之间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离散程度不尽相同,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严重失调阶段逐渐进步发展到2016、2017年的子系统整体勉强协调阶段。针对沙产业发展与沙化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间及内部出现的问题,提出沙产业发展下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需加大力度扶持沙产业企业,完善沙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编制沙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沙化土地功能区规划;强化沙产业发展技术支撑,提升沙产业发展水平;建立沙产业发展评估机制,创新国土绿化机制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智荣[2](2019)在《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作为林业大省,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依赖于内蒙古林业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增长。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实现经济协调和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林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故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最终实现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以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区位商分析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分析,确定了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林业各产业部门的生产专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基础的优劣及区域竞争力的大小,为林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依据。基于以上分析结果,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了内蒙古林业主导产业的评价模型,将营造林产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造业和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确定为内蒙古林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林业主导产业一经确定,就要优先重点发展,使其充分发挥作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带动地区其他林业产业的发展。最后,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使林业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进程发展,进而提升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吴远征[3](2018)在《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做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森林生态的特征决定了林业生态安全在维持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中处于首要的和基础性的独特地位,生态安全的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分不开。林业生态安全的理论体系及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是建立林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林业产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复合系统的基础。林业产业—生态协调发展(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安全),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林业生态安全,是现阶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本文站在林业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角度,从林业产业—生态共生关系的安全性出发,依据协同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定量测量复合系统内部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生态安全的提升效率。对比分析经典数据包络各模型,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复合系统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存在的松弛改进问题后选取基于松弛变量的DEA模型(SBM)对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进行静态的测度分析。根据DEA模型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最终确定林业产业经济效益、林业产业高级化指数、营林投资占比和林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等4项投入指标和森林空气质量提升贡献、林产工业单位GDP废水排放量等2项产出指标进行静态的截面数据分析。计算数据采用2005年—2014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根据对SBM模型计算所得的效率值进行整体性分析、区域比较分析和综合效率值聚类分析,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被划归为效率安全区、技术效率主导的效率双高区、规模效率主导的低水平发展区和分解效率双低区。同时,基于Malmquist指数及分解计算公式从效率变化、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方面分析了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时序演进过程和区域差异。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Malmquist指数波动较大、地区差异明显;(2)我国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升;(3)技术进步指数偏低,技术进步不足成为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静态SBM模型和动态的Malmquist指数仅对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态安全复合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了效率测量,未考虑系统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借助PSR模型,从复合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对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态安全复合系统所产生的经济发展的压力(P)、资源环境的质量与状态(S)和人类面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R)等的角度出发选取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根据其值域限定在[0,1]之间的截尾数据特点选取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得后续分析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林业生态安全提升对策时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考虑外部系统的影响与改进对策。最后,从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林业生态安全水平提升两者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借助多维动态创新模型构建了涵盖目标驱动、影响要素和参与主体的多层对策体系。该体系从政府宏观调控、产业中观规范、企业微观参与提升的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待实现林业产业系统和林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1)促进林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林业产业技术效率提升实现林业生态资源消耗的持续减量化;(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集聚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效益;(3)推动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安全的区域协调发展能力;(4)加大森林资源建设资金投入和财税扶持政策以调节林业产业发展保护林业生态安全;(5)强化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建设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刘洁[4](2018)在《造纸原料林基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用纸量的增加,纸浆原料的来源成为限制我国造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林纸一体化是解决木材供需、发展造纸工业、解决造纸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原料林基地建设是实现林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和基本保障。然而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原料林基地过量消耗区域水资源;种植品种单一化导致林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林木生长速度快,土壤养分氮、磷、钾等含量降低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区域生态景观建设,原料林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对原料林基地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保障林纸一体化项目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手段。本文以东营某企业林纸一体化项目为例,选取了 9处林地科学开展了大面积林地生态调查研究。通过选取典型样地,并对其进行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地表水资源、土壤肥力的研究,分析了速生杨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原料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为原料林郁闭度。其中,未种植原料林的区域植物多样性高于原料林地;随着树龄增加,原料林群落逐渐成熟稳定,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下降的趋势。狗尾草(Setairavirid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是原料林林下植被的优势种。样地中一半以上的物种都集中于少数(30.77%)的科中,而超过一半(69.23%)的科所含物种数为1。2.原料林基地的建设提高了区域森林覆盖率,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作用明显;而其斑块数量由40150块上升为43956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东营市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园地、牧草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有所下降;水域面积略有增加;林地面积有较大增幅,特别是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的森林覆盖率增长20.57%~25.26%。通过分析生态景观情况发现,区域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上升,优势景观在下降。林地、水域形状复杂度增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略有下降。3.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对地表水水量和水质影响不大。该区域地表水水质未发生明显恶化,东营境内的11个例行监测点位中有10个断面COD、氨氮均比较稳定或呈下降趋势。仅位于广饶县入境处的预备河甄庙断面COD略有上升,原因为受到上游水质污染影响。4.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对土壤肥力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广饶县原料林下土壤肥力高于垦利县和利津县;未种植原料林区域土壤肥力略高于原料林地;原料林基地表层(0-20cm)土壤肥力高于深层(20-40cm)土壤。除地理因素影响外,郁闭度成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

罗宝华[5](2016)在《沙生灌木发电影响因素及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沙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全球生态健康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沙区面积辽阔,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滥采、滥伐、滥垦使得土地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威胁着沙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广袤的可治理沙地上建设沙生灌木能源林、利用其大量的平茬枝条进行生物质发电,既能治沙、提供清洁能源,还能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身,是一条很好的发展沙产业的路子。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以沙生灌木为燃料的几个生物质电厂却屡屡面临亏损和薄利的窘境,与理论上的分析和业界的期望大相径庭。本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总结我国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基础、现状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并厘清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结构层级关系,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沙生灌木发电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核算了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外部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生态补偿标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目前存在着较好的发展基础。从资源方面来说,经治理后的沙地每年实际可获得的沙生灌木平茬量达2.12~2.83万亿t,资源潜力巨大。从技术方面来说,灌木平茬设备已实现国产化,技术基本可行,生物质发电技术较成熟。从政策方面来说,我国已有一系列针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利好政策,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2)以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为案例从其发展进程、项目特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展示了我国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仅有的儿家以沙生灌木为全部或者部分原料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基本上都处于未能实现盈利的生产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电原料供应不足导致产能不足、发电成本过高挤压利润空间、生物质能源政策特别是补贴机制还不完善。(3)通过对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项目在“自然生态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政策相容性”等四个方向上的综合社会效益的评价结果表明,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自然生态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效益皆为“良好”等级,政策相容性效益达到“优秀”等级,总的社会效益为“良好”。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是对沙生灌木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具备比较优势。和农作物秸秆发电相比,具有土地、资源集约化优势;和沙生灌木造纸、生产人造板产业相比,更环保并且能提供新能源。(4)影响我国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因素遍及思想观念、政策制定、技术管理、资源环境、市场供求等方面,选取了 14个主要影响因素并用解释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5层,其中资源禀赋和经济激励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人们对该产业综合效益的认知和沙地生态治理需求是深层次影响因素,其它影响因素为中间层因素。(5)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替代燃煤发电产生了两种外部性。一是资源外部性,主要包括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电厂建设、原料获取、运输、发电四个阶段单位电力的资源消耗节约量;二是环境外部性,既包括沙生灌木能源林基地建设对沙地产生的防风固沙、保育土壤、水文调节等方面产生的环境外部性,也包括发电阶段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CO2、NOx、CO、SO2等污染物的减排量。通过外部性的核算数据表明灌木切断耗能较多、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阶段的污染物排放量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该产业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6)利用演化博弈论对沙区生态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发现,建立沙区生态补偿机制十分必要,而合理确定沙区的生态补偿金额、然后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渠道或措施对从事土地沙化治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生态补偿是实现沙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应遵循公平性和动态性原则,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能源林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牧民参与基地建设的机会成本、农牧民和发电企业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发电企业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性和资源外部性。补偿的过程中应对各年实际的生态价值增量、直接成本投入费用和根据发电产能与实际原料消耗导致的资源消耗节约量和污染物减排量进行动态的操作,合理补偿。

曹媛媛[6](2016)在《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提出林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之一,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近年来,石家庄市林业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林产业、林产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逐渐发展壮大。新常态下,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带动生态改善和社会就业,也推动着林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本论文首先对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层层剖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林业产业之间和各子产业内部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测算,发现其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以及调整建议三个方面提出了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石家庄市林业产业呈现“一、二、三”的结构现状,从动态发展趋势看,林业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渐变弱,第二产业有赶超第一产业的发展趋势,而第三产业产值占林业总值的比重很小,发展缓慢。(2)经济林是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林木培育的关联度居于第二位,但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林木培育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需要政府持续稳定的支持和重视。木材和竹材采运业出现衰退迹象,花卉种植、陆生野生动物繁殖与利用都有发展潜力。(3)林业第二产业与人造板制造的关联度最大,但第二产业主导产业模糊,从动态发展趋势看,除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的关联度曲线是波动上升的外,其他子产业都呈波动下降状态。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增长迅速,最终超过了人造板制造,有望成为主导产业。(4)林业第三产业没有形成主导产业。从动态发展趋势看,2012-2014阶段以后,林业休闲与旅游开始超过了其他子产业,增长速度很快,关联度值也为最大。(5)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与林业总产值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林业经济将分别增长0.4957,0.2305,0.034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最大,第一产业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要保障其后续发展,但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重点向二、三产业倾斜,增大它们对林业经济的拉动作用。

梁文英[7](2014)在《鄂尔多斯沙产业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全市面积86752平方公里,其中库布齐沙漠与毛乌素沙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9%,防沙治沙是鄂尔多斯市政府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和居民很少主动参与防沙治沙,其根本原因是传统治理荒漠化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只能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来维持,治理成本大且生态效益差。因此,鄂尔多斯市亟待发展新型产业,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经济效益。1984年,钱学森院士提出“沙产业就是一种在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利用先进技术发展的知识密集型农业”,鄂尔多斯俨然成为沙产业理论的实验之地、转化之地和示范之地,这为鄂尔多斯发展新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首先对鄂尔多斯的自然概况和沙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所存在的问题做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发展沙产业有很多优势,如独特的自然资源、优越的经济条件及良好的政策环境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鄂尔多斯的沙产业已经取到了巨大成就。2005年到2012年期间,鄂尔多斯市沙产业总产值由6.9亿元增长到42.7亿元;来自沙产业的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由368元增长到了2443元;建成区绿化率由12.10%增长到40.51%。鄂尔多斯沙产业发展在取得佳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综合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低、企业融资难、科研力量不足及有效管理缺乏等。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鄂尔多斯主要沙产品原料,如沙柳、甘草、沙棘、獭兔以及沙漠旅游的产业链,并且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考虑选取了15个指标,建立了鄂尔多斯沙产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而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沙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沙产业日益成为第一产业总产值的中坚力量,经济效益可见一斑;第二,沙产业带来的农牧民收入越来越多,增幅趋于稳定;第三,沙产业带来的生态效益更加明显,沙柳、沙棘等原料林的种植,不仅实现产业增值,还能防风固沙、增加绿化,沙产业产值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增长速度十分接近,沙产业对鄂尔多斯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在未来鄂尔多斯沙产业发展中,如何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解决现存问题、增加沙产业综合效益及实现沙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工作之重。所以文章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提出促进鄂尔多斯沙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韩永光[8](2012)在《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是内蒙古规模最大的沙漠绿洲,其垦殖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现在绿洲面积仍在大幅度增长。关于乌兰布和沙漠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绿洲建设、沙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少,这些研究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的发展起到了现实的指导作用。但是近几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必要把绿洲沙产业的思想、科学理论和实践系统地进行梳理和总结。作者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工作20多年,对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资源环境问题有深刻的了解,结合攻读博士期间学习的科学理论,本着联系实际对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进行阐述,运用发展绿洲沙产业的理论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总结切实可行的开发技术,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提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和政策保障。论文分7章:前言;乌兰布和沙漠(基本情况介绍);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构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发展条件分析;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预测: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和政策保障;结论与讨论。沙漠绿洲沙产业的概念是:利用沙漠绿洲自然及生物资源,采用高新技术,高效转化太阳能,延伸产业链,对接市场,实现沙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效益最大、高科技支持、光能利用最大化、资源开发的双项目标、资源开发适度利用、产业间多项互补等原则。乌兰布和沙漠的主要风险是自然灾害,优势条件是水、土地和光能。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定量评价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发展面临自然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这三个层次的风险。该地区沙产业发展风险评级等级为良,也就是说在该地区发展沙产业风险较低。与自然环境风险和市场环境风险相比,由于企业内部风险的评价等级为差,因此该地区发展沙产业是要特别重视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和防范,重点应该放在技术和管理上。用回归模型分析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结构,结果表明轻工业、养殖业和旅游业都对当地的经济有正向影响。其中对地方经济贡献最大的是轻工业(相关系数0.632),其次是养殖业(相关系数0.383),贡献最小的是旅游业(相关系数0.176)。利用Eviews软件建立非季节的Holt模型来预测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不同沙产业今后经济增长趋势,2011—2015年种植业、养殖业、经济林、中草药和旅游业的产值(收入)都呈增加的趋势,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其他3种产业类型。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沙产业的基本模式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沙产业建设、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一体化模式;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发展模式;以生态治理为核心的沙产业发展模式;林草种植结合的发展模式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主要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肉苁蓉、甘草、苦豆子等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业;以果——粮模式、果一菜模式和果——草模式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产业;以奶牛和肉羊养殖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自然人文兼具,科技生态并重,历史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多功能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六大产业。

张小龙[9](2012)在《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尝试在实地调查鄂尔多斯林沙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林沙产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林沙产业发展前景做一较为全面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国家的相关治理政策和措施。唐中后期以来在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鄂尔多斯荒漠化的形成逐步加剧。但人类活动是导致明末开始的沙漠化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尤其是过度放牧和开垦,以及能源的过度开发。荒漠化导致干旱少雨小气候的形成,水土流失、草原沙化退化严重,而且荒漠沙区面积不断扩大。我国是一个沙漠化十分严重的国家,国家对荒漠化的治理高度重视,也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如严肃法纪,惩处行政腐败;国家设立了专门的防治荒漠化领导小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林沙产业是在沙漠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林沙产业是基于沙产业理论基础上的一个发展。发展林沙业的基本内容就是改良发展能适应沙区环境且又有经济价值的沙生旱生植物特别是沙生经济灌木、特产药材和藻类等其他沙漠特产品的种植业,发展改良豢养沙漠动物的养殖业和以‘沙漠之舟’骆驼为主的放牧业。其理论基础有:生态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的经历了启动、发展和成型几个阶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多种林沙产品体系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批成功的林沙产业工厂,林沙产业链由短变长,促进鄂尔多斯产业结构的调整。鄂尔多斯林沙产业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生态产业化的缺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政策不完善、企业管理能力瓶颈等。确定M题所在,即可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扶持林沙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个力构建林沙产业基地;完善林沙产业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和有效机制;改善林沙产业结构,促进林沙产业链的形成;营造林沙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林沙产业异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林沙产业将成为中国的“第六次产业革命”;林沙产业理论将逐渐变为现丈;林沙产业将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林沙产业将成为沟地脱贫治富的蜇要手段。

张双利[10](2011)在《资源观视角下的林纸一体化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林纸一体化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此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工作,可是,相对于林纸一体化企业的发展来说,仍然显得相对滞后,固然这并非制约我国林纸一体化发展的唯一原因,但林纸一体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的理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林纸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从战略层面对林纸一体化进行研究,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找到一个清晰的视角,这一视角能够将林纸一体化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归纳到一个模式之下,然后才存在对林纸一体化进行战略研究的可能性,资源观视角是比较符合这一特征的理论基础,从资源观出发,我们可以将林纸一体化涉及的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梳理,本文从资源观视角将林纸一体化分为核心资源、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外部资源四个层面,提出了一个资源融合型的林纸一体化模式。林纸一体化又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工程,当我们从战略层面找到了一种林纸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模式之后,资源融合型的林纸一体化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何实现林纸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林纸一体化战略层面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般将企业发展分为企业发展初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资源融合型的林纸一体化模式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各个资源层面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从这一思想出发,理出了一个资源融合型的林纸一体化模式在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管理模型。林纸一体化还是一个具体的经济学问题,如何看待一个区域的林纸一体化发展的优劣是林纸一体化战略层面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我们从资源观视角来看待一个区域的林纸一体化发展,就要对其四个不同的资源层面进行分别的指标选取,由于林纸一体化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其投入产出指标都是多维的,要对这一复杂的系统进行评价,单一的的数学方法已经很难完成这一任务,因此,本文将主成分分析(PCA)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相结合,对我国各省份的林纸一体化的资源效率进行相对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林纸一体化具体应用到湖南省,更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全局的资源问题,我们从资源观视角出发,单纯依靠PCA和DEA方法定量分析的结果,也不能对湖南省的林纸一体化战略提出建议,为此,本文从资源观视角出发,将定量的数学方法与定性的SWOT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湖南省的林纸一体化进行特例分析,并提出了湖南省林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二、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 带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 带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沙产业发展下的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利用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沙产业发展研究进展
        1.2.2 土地利用效益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及理论
        1.5.1 相关概念
        1.5.2 基础理论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土地利用现状
    2.4 沙化土地环境特征
3 沙产业发展条件现状与发展模式趋势研究
    3.1 沙产业发展与沙化土地利用条件
    3.2 沙产业发展现状
    3.3 沙产业发展模式与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3.4 沙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分析
4 沙产业发展与沙化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4.1 评价目的及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2 选取评价方法
    4.3 沙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 沙产业发展评价结果及分析
    4.5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6 沙化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5 沙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与对策分析
    5.1 耦合机理
    5.2 耦合关系研究模型
    5.3 沙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评价
    5.4 沙产业发展与沙化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
    5.5 沙产业发展与沙化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2)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
        1.4.2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
        1.4.3 国外学者对林业产业的研究
        1.4.4 国内学者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理论
        2.1.1 产业结构定义
        2.1.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1 产业结构优化含义及机理
        2.2.2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涵
        2.2.3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
    2.3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1 林业产业和林业产业结构
        2.3.2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2.3.3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内涵
    2.4 主导产业的选择
        2.4.1 主导产业的含义
        2.4.2 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3 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内蒙古林业概况及林业经济的发展
        3.1.1 内蒙古林业概况
        3.1.2 林业经济的发展
    3.2 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的描述性分析
        3.2.1 林业产业结构范围
        3.2.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3.2.3 林业产业结构的总体分析
        3.2.4 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3.2.5 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3.2.6 林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分析
    4.1 模型介绍
    4.2 模型建立
    4.3 结果分析
        4.3.1 林业三次产业与总产出的关联度分析
        4.3.2 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的关联度分析
        4.3.3 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的关联度分析
        4.3.4 林业第三产业内部的关联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内蒙古林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5.1 基于区位商模型林业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5.1.1 模型介绍
        5.1.2 结果分析
        5.1.2.1 内蒙古林业三次产业的产值区位商
        5.1.2.2 内蒙古林业各次级产业的产值区位商
    5.2 基于SSM模型林业产业结构的效益分析
        5.2.1 模型介绍
        5.2.2 模型建立
        5.2.3 数据处理
        5.2.4 结果分析
    5.3 基于SSM-区位商模型林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5.3.1 模型介绍
        5.3.2 内蒙古林业主导产业评价模型的构建
        5.3.3 数据处理
        5.3.4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
    6.1 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
    6.2 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6.2.1 有利因素
        6.2.2 制约因素
    6.3 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6.3.1 坚持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6.3.2 立足于优先发展主导产业
        6.3.3 林业第一产业的优化路径
        6.3.4 林业第二产业的优化路径
        6.3.5 林业第三产业的优化路径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生态安全研究
        1.2.2 林业生态安全研究
        1.2.3 产业经济研究
        1.2.4 林业产业经济研究
        1.2.5 林业生态安全—产业结构关联研究
        1.2.6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1 协同发展理论
        1.4.2 产业结构理论
        1.4.3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
        1.4.4 生态创新理论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我国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1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2 我国林业三次产业的变动与贡献分析
    2.2 我国林业生态安全建设的现状分析
        2.2.1 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分析
        2.2.2 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分析
        2.2.3 林业生态政策的现状分析
    2.3 我国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问题分析
        2.3.1 林业资源总量不足制约产业及生态发展
        2.3.2 林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且技术水平落后
        2.3.3 林业产业投资增长缓慢导致发展增长缓慢
        2.3.4 粗放型规模扩张与产业集群度低并存
3 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系统结构与机理分析
    3.1 相关系统的内涵界定
        3.1.1 生态安全的内涵
        3.1.2 林业生态安全的内涵
        3.1.3 林业及其三次产业的内涵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关联总体框架
        3.2.1 总体理论框架的构建
        3.2.2 理论框架的运行机理分析
    3.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直接关联框架分析
        3.3.1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关联框架
        3.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复合系统的内部协同分析
    3.4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间接关联框架分析
        3.4.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系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3.4.2 基于产业结构理论的压力(P)子系统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3.4.3 基于生态健康理论的状态(S)子系统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3.4.4 基于生态创新理论的响应(R)子系统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4 基于DEA-SBM模型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静态实证研究
    4.1 SBM模型的构建与效率值分解
        4.1.1 SBM模型的构建
        4.1.2 SBM模型的效率值分解
    4.2 指标选择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指标的选取
        4.2.2 指标的含义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SBM模型的测度结果与分析
        4.3.1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效率值整体分析
        4.3.2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区域空间特性分析
        4.3.3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及冗余率结果分析
        4.3.4 静态聚类分析
5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动态实证研究
    5.1 Malmquist模型的构建与测度结果
        5.1.1 Malmquist模型的构建
        5.1.2 Malmquist模型的测度结果
    5.2 Malmquist模型测算结果的多角度分析
        5.2.1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时序演进过程
        5.2.2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省域比较
        5.2.3 三大地区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比较
6 基于Tobit模型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因素的确定和描述性统计
        6.1.1 影响因素选取的原则
        6.1.2 影响因素的确定
        6.1.3 影响因素的概要分析
        6.1.4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6.2 计量模型
        6.2.1 Tobit方法的研究综述
        6.2.2 Tobit回归方程的构建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影响因素对效率值影响的Tobit回归归测度结果
        6.3.2 压力子系统(P)对效率值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6.3.3 状态子系统(S)对效率值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6.3.4 响应子系统(R)对效率值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7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多层对策体系构建
    7.1 多层对策体系的框架结构与机理分析
        7.1.1 多层对策体系的框架结构
        7.1.2 多层对策体系的运行分析
    7.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宏观层面对策
        7.2.1 推动林业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
        7.2.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集聚
        7.2.3 完善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财政保障
    7.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产业层面对策
        7.3.1 合理规划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7.3.2 林业生态产业管理科学化
        7.3.3 采取保护性的林业建设与经营
        7.3.4 丰富林业生态文化提升公众参与
    7.4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微观层面对策
        7.4.1 提升林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7.4.2 强化林业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7.4.3 加快林业生态与产业一体化发展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生态安全效率的静态分析结论
        8.1.2 生态安全效率的动态分析结论
        8.1.3 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4)造纸原料林基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造纸原料林基地概述
        1.1.1 造纸原材料
        1.1.2 造纸原料林基地的产生及发展
        1.1.3 造纸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问题
    1.2 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
        1.2.1 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常用方法
        1.2.2 国外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2.3 国内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2.4 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现存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典型样地的确定
        2.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2.2.3 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2.2.4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方法
        2.2.5 地表水影响研究方法
        2.2.6 土壤肥力调查方法
第三章 原料林基地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3.1 原料林基地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3.2 树龄对原料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3.3 树种对原料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3.4 相关系数分析
    3.5 物种多样性与原料林相关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6 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
    3.7 科属组成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原料林基地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
    4.1 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土地利用分析
    4.3 景观格局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原料林基地对地表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5.1 地表水资源情况
    5.2 地表水水质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原料林基地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6.1 土壤肥力整体状况分析
    6.2 原料林样地与对照样地肥力指标分析
    6.3 原料林下不同土壤层次肥力指标分析
    6.4 相关系数分析
    6.5 主成分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沙生灌木发电影响因素及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3.1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1.3.2 生物质发电产业社会效益评估
        1.3.3 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机制
        1.3.4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生物质与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发电
        2.1.2 林木生物质与林木生物质能源、林木生物质发电
        2.1.3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生态价值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基础
    3.1 资源基础
        3.1.1 沙生灌木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3.1.2 沙生灌木平茬生物量
    3.2 技术条件
        3.2.1 平茬技术
        3.2.2 生物质发电技术
    3.3 政策环境
        3.3.1 发展规划
        3.3.2 现行相关政策
    3.4 本章小结
4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发展现状
    4.1 企业运营概况
    4.2 典型企业介绍——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
        4.2.1 企业所在地地理及经济发展状况
        4.2.2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发展现状
    4.3 本章小结
5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社会效益评价及比较优势分析
    5.1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社会效益
    5.2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5.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3 指标描述与说明
    5.3 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
        5.3.1 评价方法简介
        5.3.2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5.4 沙区发展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比较优势分析
        5.4.1 与沙生灌木造纸、制板比较
        5.4.2 与秸秆生物质发电比较
        5.4.3 与风电、光伏发电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影响因素研究
    6.1 影响因素分析
        6.1.1 波特钻石理论及其模型
        6.1.2 生产要素
        6.1.3 需求条件
        6.1.4 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表现
        6.1.5 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6.1.6 机会
        6.1.7 政府
    6.2 因素选取及其作用分析
    6.3 基于ISM的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影响因素的系统结构
        6.3.1 解释结构模型方法简介
        6.3.2 构建解释结构模型
    6.4 ISM模型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沙地生态补偿利益主体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7.1 建立沙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
    7.2 演化博弈论简介
    7.3 沙区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
    7.4 分析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的外部性核算
    8.1 沙生灌木能源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
        8.1.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介绍
        8.1.2 沙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8.1.3 沙生灌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8.2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环境影响评价
        8.2.1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环境影响系统
        8.2.2 生物质发电环境影响评价简介
        8.2.3 生命周期评价
        8.2.4 沙生灌木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环境影响评价
    8.3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外部性分析
        8.3.1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外部性定性分析
        8.3.2 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外部性测算
    8.4 本章小结
9 沙生灌木发电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9.1 生态补偿的内容及标准
        9.1.1 生态补偿的内容
        9.1.2 生态补偿标准
    9.2 其它相关问题
        9.2.1 生态补偿对象
        9.2.2 确定生态补偿责任主体
        9.2.3 确定生态补偿方式
        9.2.4 建立生态补偿的保障制度
    9.3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讨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研究不足之处
    10.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6)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方法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林业产业
        2.1.2 林业产业结构
        2.1.3 林业产业分类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协同理论
        2.2.2 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规律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3 石家庄林业及林业产业结构现状
    3.1 石家庄林业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3.1.2 社会经济
        3.1.3 森林资源
    3.2 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一般描述性分析
        3.2.1 林业产业结构总体分析
        3.2.2 林业第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2.3 林业第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2.4 林业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3 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
        3.3.1 数据说明
        3.3.2 实证分析
        3.3.3 结果分析
4 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4.1 灰色关联模型的选择
        4.1.1 灰色关联基本理论
        4.1.2 灰色关联的计算方法
    4.2 石家庄林业三次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4.2.1 总产出与三次产业关联度分析
        4.2.2 林业第一产业内部灰色关联度分析
        4.2.3 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灰色关联度分析
        4.2.4 林业第三产业内部灰色关联度分析
    4.3 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林业第二、三产业对林业经济拉动作用小
        4.3.2 林业三次产业间结构不合理
        4.3.3 经济林产业发展趋缓,品牌竞争优势不足
        4.3.4 商品林基地建设重视不够
        4.3.5 林业第二产业主导产业模糊,产品结构单一
        4.3.6 林业第三产业未能形成优势较强的主导产业
5 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5.1 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目标
    5.2 影响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
        5.2.1 不利因素
        5.2.2 有利因素
    5.3 对策建议
        5.3.1 林业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
        5.3.2 林业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5.3.3 林业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鄂尔多斯沙产业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沙产业研究概况
        2. 国内沙产业研究概况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与不足
二、 沙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一) 沙产业理论
    (二) 产业链理论
    (三) 生态经济理论
    (四) 循环经济理论
    (五)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 鄂尔多斯沙产业发展概述
    (一) 发展现状
        1. 发展现状概述
        2. 鄂尔多斯沙产业主要龙头企业介绍
    (二) 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 发展优势
        2. 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四、 鄂尔多斯沙产业发展产业链分析
    (一) 沙柳
    (二) 甘草
    (三) 沙棘
    (四) 獭兔
    (五) 沙漠旅游
五、 鄂尔多斯沙产业效益分析
    (一) 指标体系的建立
        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 鄂尔多斯沙产业效益指标体系的构成
    (二) 沙产业效益分析
        1. 沙产业效益模型的假设
        2. 沙产业效益的实证分析
        3. 沙产业效益分析结果
六、 鄂尔多斯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沙产业政策环境
    (二)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沙产业基地建设
    (三) 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
    (四) 建立生态经济园区,实现沙产业长远战略发展
    (五)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科学评估机制
    (六) 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行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8)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对绿洲和沙产业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绿洲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沙产业的研究现状
        1.2.3 国外对沙产业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乌兰布和沙漠的基本情况
    2.1 乌兰布和沙漠现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
        2.1.5 植被
        2.1.6 水文水资源状况
        2.1.7 社会经济条件
    2.2 乌兰布和沙漠的危害及治理
        2.2.1 乌兰布和沙漠危害
        2.2.2 乌兰布和沙漠治理
    2.3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发展历史
        2.3.1 古绿洲历史与乌兰布和沙漠成因
        2.3.2 旧绿洲发展过程
        2.3.3 新绿洲的现代发展过程
3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构建
    3.1 沙漠绿洲沙产业概念
    3.2 沙漠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
    3.3 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4 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
        3.4.1 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原则
        3.4.2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建设
        3.4.3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4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4.1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发展沙产业的资源优势
        4.1.1 自然地理特征及区位优势
        4.1.2 光热资源优势
        4.1.3 水资源优势
        4.1.4 土地资源优势
        4.1.5 植被资源优势
        4.1.6 农业基础优势
    4.2 乌兰布和沙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4.2.1 风沙灾害
        4.2.2 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
        4.2.3 灌溉设施滞后,运行不合理
        4.2.4 自然灾害频繁
        4.2.5 人口压力过大
        4.2.6 农业结构不合理
        4.2.7 科技相对落后
        4.2.8 产业结构不合理
    4.3 沙产业发展态势
        4.3.1 沙漠绿洲沙产业开发的自然及社会条件具备
        4.3.2 沙区开发的技术条件成熟
    4.4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风险评价
        4.4.1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风险分析
        4.4.2 绿洲沙产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4.3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绿洲沙产业风险定量评价模型
        4.4.4 乌兰布和沙区沙产业发展风险程度定量评价结果分析
5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预测
    5.1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5.1.1 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5.1.2 沙产业与生态经济建设一体化发展模式
        5.1.3 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5.1.4 以生态治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5.1.5 林草种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5.1.6 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
    5.2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的发展
        5.2.1 绿洲沙产业适合发展类型
        5.2.2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现状
    5.3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5.4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与经济增长预测模型
6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和政策保障
    6.1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节水农业技术
        6.1.1 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承载潜力
        6.1.2 节水农业的具体措施
    6.2 增加林草植被,完善防护林体系
        6.2.1 绿洲外围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6.2.2 营造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
        6.2.3 完善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建设
        6.2.4 严禁乱砍滥伐,合理利用沙区野生植物资源
    6.3 合理开发光热土地资源
        6.3.1 光热资源生产潜力分析
        6.3.2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6.3.3 提高农产品转化效益
    6.4 科学合理的规划产业布局
    6.5 发展循环经济,扶持龙头企业,完善产业体系
    6.6 制定优惠的政策
        6.6.1 制定优惠政策,对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机制进行完善
        6.6.2 制定沙产业发展政策及配套相关政策
        6.6.3 形成沙产业发展的科学评估与决策机制
    6.7 资金与法律政策支持
        6.7.1 法律支持
        6.7.2 资金支持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相关研究动态
    三、 主要内容
    四、 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林沙产业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林沙产业概念与基本内容
        一、 林沙产业的概念
        二、 林沙产业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林沙产业的功能与作用
        一、 固水节水
        二、 治理沙漠
        三、 改良土壤
        四、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第三节 支撑林沙产业发展的基本经济理论
        一、 沙产业理论
        二、 生态经济理论
        三、 循环经济理论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章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的形成
        一、 唐中后期以来鄂尔多斯沙漠化的持续形成
        二、 过度放牧垦殖乱开荒导致沙进人退
        三、 能源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化的进一步加剧
    第二节 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的严重后果
        一、 荒漠化导致干旱少雨的小气候
        二、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草原沙化、退化
        三、 植被稀疏,赤地千里
    第三节 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治理
        一、 国家与内蒙自治区对荒漠化的高度重视
        二、 分区治理模式破解治理难题
        三、 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转变
第三章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第一节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原则
        一、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二、 鄂尔多斯市发展林沙产业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发展历程
        一、 林沙产业的启动阶段
        二、 林沙产业的发展阶段——“五化三品”的发展思路
        三、 林沙产业促进了鄂尔多斯结构调整
    第三节 鄂尔多斯特色林沙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一、 多种林沙产品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二、 形成了一批成功的林沙加工企业
        三、 林沙产业链条实现了从短到长
        四、 形成了林沙产业聚集区
    第四节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典型案例分析
        一、 东达蒙古王集团
        二、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
        三、 鄂尔多斯市天骄食品有限公司
        四、 乌审旗生态模式
第四章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第一节 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存在问题
        一、 生态产业化的缺位
        二、 林沙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 林沙产业政策不完善
        四、 企业管理能力瓶颈
    第二节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发展对策
        一、 积极扶持林沙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全力构建林沙产业基地
        二、 完善林沙产业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和有效机制
        三、 改善林沙产业结构,促进林沙产业链的形成
        四、 营造林沙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资源观视角下的林纸一体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
    1.4 研究方法
        1.4.1 林纸一体化研究常用数理方法
        1.4.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2 资源观理论及国内外林纸一体化研究综述
    2.1 资源观相关理论
        2.1.1 无限资源观
        2.1.2 有限资源观
        2.1.3 "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
    2.2 国外林纸一体化相关研究
        2.2.1 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芬兰林纸一体化
        2.2.2 规范化的美国林纸一体化
        2.2.3 充分利用国外森林资源的日本林纸一体化
        2.2.4 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巴西林纸一体化
        2.2.5 注重森林资源保护的瑞典林纸一体化
        2.2.6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特色的俄罗斯和加拿大林纸一体化
    2.3 国内林纸一体化相关研究
    2.4 国内外发展林纸一体化的不足
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3.1 林纸一体化模式创新的动因
        3.1.1 经济环境压力
        3.1.2 组织内部原因
    3.2 基本方法与定位
        3.2.1 主要内容与原则
        3.2.2 基本步骤
        3.2.3 基本定位
    3.3 资源融合型的林纸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3.3.1 基本思路
        3.3.2 资源融合型经济模式
        3.3.3 组织结构模型要素
        3.3.4 各资源层的职能定位及关系
    3.4 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
        3.4.1 内部动因
        3.4.2 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分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 基于PCA和DEA方法的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的评价
    4.1 评价对象和指标的选取
        4.1.1 评价对象
        4.1.2 相关指标及数据
    4.2 DEA方法概述
    4.3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4.3.1 产出类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4.3.2 投入类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4.4 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CA)
    4.5 建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4.5.1 产出指标
        4.5.2 投入指标
    4.6 结果分析
5 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在湖南省的应用
    5.1 湖南省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的SWOT分析
        5.1.1 湖南省林纸一体化现状
        5.1.2 湖南省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的SWOT分析
    5.2 湖南省资源融合型林纸一体化模式的评价结果分析
    5.3 湖南省发展林纸一体化的建议
6 结语
    6.1 所做的工作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 带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沙产业发展下的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利用效益研究[D]. 王卓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2]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智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3]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D]. 吴远征. 南京林业大学, 2018
  • [4]造纸原料林基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刘洁. 山东大学, 2018(01)
  • [5]沙生灌木发电影响因素及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 罗宝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4)
  • [6]石家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曹媛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7]鄂尔多斯沙产业效益研究[D]. 梁文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
  • [8]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韩永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9]鄂尔多斯高原林沙产业研究[D]. 张小龙.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2)
  • [10]资源观视角下的林纸一体化战略研究[D]. 张双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发展造纸原料林基地,带动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