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自动燃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

小型自动燃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

一、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淑杰[1](2020)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化工尾气掺烧工艺系统优化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化工尾气排放必将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将尾气通过掺烧系统引入锅炉燃烧实现达标排放,成为化工尾气的有效处理途径。针对集团公司化工尾气通过吹风气锅炉和三废锅炉燃烧,尾气排放无法达标的问题,作者根据各股流体特性进行科学分流,对化工及合成车间具有较高热值的尾气再利用进行了优化设计,经Fluent喷燃仿真分析,确定了其在炉内掺烧的可行性。为实现对尾气热值的回收利用且达到环保要求,在查阅锅炉掺烧化工尾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外出考察掺烧实际案例和燃气锅炉的实际运行工况,通过对掺烧化工尾气、合成尾气进行实际成分测量,标定尾气热值和尾气流量,制定了尾气系统的杂质及水分的分离措施。对企业实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汽水系统、烟风系统、燃料系统及炉膛规范进行了真实数据测定和分析研究。梳理尾气管线、设计炉前管路,考虑布置尾气过滤器,以期保证尾气燃烧过程的清洁、安全。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作者按照实际工艺指标,结合平时的工艺运行与调整,利用Fluent软件对尾气在炉膛中的喷燃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燃烧温度场以及不同工况对O2和NOx浓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优化改造,实现了尾气在炉内的稳定燃烧,达到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顺利实施后将为各类化工企业的尾气处理提供良好的借鉴,对化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多类型尾气处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武邵东[2](2020)在《某型高炉煤气燃烧器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文中指出高炉煤气由于其热值低,导致利用难度较大。当脉石在循环流化床中混合或直接用于蒸汽锅炉时,通常使用常规燃烧器,这会使得高炉煤气燃烧不稳定,并且由于燃烧效率低致使火焰穿透力不足;此外,还可能会发生一系列问题,例如污染物排放量大和燃烧器运行不稳定。因此,开展适合高炉煤气燃烧的燃烧器研究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根据高炉煤气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DC燃烧器和旋流式燃烧器的优缺点,设计了适合于高炉煤气燃烧的一种新型燃烧器。依据燃烧器相关设计理论,对燃烧器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并使用流体数值模拟软件对燃烧器结构进行了优化。为提高燃烧的稳定性,论文还设计了一种能够稳定火焰的圆盘,称之为稳焰盘。论文分析了旋流叶片倾角和叶片数量对燃烧器燃烧性能的影响,并计算出了旋流叶片的最佳倾斜角度和空气旋流叶片的最优数量,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了改进前后两种燃烧器的优缺点。为研究所设计燃烧器的火焰特性和燃烧性能,论文基于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燃烧器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通用有限速度模型,可行的k-ε湍流模型和P-1辐射传热模型。论文分析了稳焰盘以及不同的旋流叶片倾角、旋流叶片数目对流场以及温度场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在无稳焰盘的情况下,燃烧器火焰会产生脱火现象。当空气通道中旋流片倾斜角度为45度、叶片数目为50片时,不仅有利于燃烧器喷口位置的保护,火焰还具有非常高的喷射强度。另外,优化后的燃烧器还提高了气体的旋流强度,这不仅确保了喷嘴出口处的气体与助燃空气得到充分混合,还保证了气体的稳定燃烧和燃尽,达到了CO质量分数沿着中心轴迅速降低的目的,同时使燃烧相对完成较好。经过优化设计,新型燃烧器的温度上升快于原燃烧器,且沿中心轴快速升高,峰值温度更接近喷嘴,燃烧稳定效果优于优化前燃烧器。

汤成杰[3](2019)在《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具有的精准直供热水的舒适特性越来越受到用户认可。高效率、低排放的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普及应用,可以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更加节能和减少污染。目前冷凝换热技术和全预混燃烧技术在燃气快速热水器上的应用相对广泛,但在燃气容积式热水器上因内胆制作工艺、燃烧室形状等原因,限制了换热结构改进和燃烧系统优化。本课题创新性的利用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结合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搭建一个具有高效换热、低污染烟气排放、不需要防爆风机的新型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系统,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型系统的燃烧、换热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性能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可,性能可靠。其主要内容为:首先,对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了燃烧火焰稳定性,烟气中CO和NOx产生机理和相互关系,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介绍,螺纹烟管与烟气扰流板强化传热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从燃烧系统、一二次换热、水路设计等方面分析,设计新型外表面换热的燃气容积式热水器模型。其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新型系统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出燃烧和换热过程具体情况。依据燃烧火焰不均匀性提出了燃烧器双文丘里结构,并确定初步过量空气系数为1.5较为合适,及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设计范围。通过换热过程分析发现螺纹烟管配合烟气扰流板后换热强化明显,换热量占整体换热量的50%,新型设计的外表面换热方式也对整机换热效率的提升起到至关作用,外表面夹层换热量占比近30%。此外,利用CFD和FEA耦合分析方法对一级换热系统高温区域进行应力分布和安全系数模拟计算,给出翻边焊接的改进方案。最后,搭建新型外表面换热式燃气热水器实验模型,对该模型的烟气排放,热效率、热水产率、维持热负荷、内胆底部搪瓷表面温度等进行实验验证,从实验数据进一步得出针对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的过量空气系数合理范围为1.3到2.0及此范围内CO和NOx的排放均可满足低排放要求。螺纹烟管结合烟气扰流板,以及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的有效性也通过实际模型热效率测试验证,该优化方案具有90%的热效率和约85%热水产出率,明显高于同类产品。结合CFD和FEA耦合分析的风险点,设计了可行的可靠性测试方案并实施,从测试方面证实焊接改进方案的可靠性。通过本课题研究证明,采用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和负压式全预混式燃烧系统的新型热水器,通过对燃烧器进口结构改进和外表面夹层肋板结构优化,达到良好的燃烧性能和换热效果性能,此项创新系统是值得推广的。

刘明[4](2019)在《“煤改气”供热工程技术方案分析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对于北方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供热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同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北方地区大部分老旧供热锅炉仍采用煤作为其主要的燃料,如何在保证供暖需求的同时,采用清洁的供暖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正是供热行业一直以来为响应《京都议定书》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沈阳地区“煤改气”供热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当地清洁能源改造工程的优化设计。首先,对沈阳市供热现状、燃煤与燃气应用情况,以及燃煤对沈阳市大气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目前沈阳地区供热能源结构中,煤炭为主要能源,燃煤的排放物对当地大气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均值分别为0.141mg/m3、0.115mg/m3和0.048mg/m3,前两项分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4倍和0.9倍。其次,从供热系统、换热站规模、热源位置等方面对“煤改气”改造方案进行分析。根据HER和投资运行费用等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供热半径,根据区域建筑的特征、热源的位置(中心热源、边线中心热源、对角热源),以及不同的供暖面积(5万m2·、10万m2、15万m2、20万m2)对“煤改气”改造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热源厂内如无其他特殊需求,可直接设置配套换热系统,无需再另设热力站。热源位置应优先选择中心热源,当供热区域中心不适宜设置热源时,则可选择边线中心,最后再考虑将热源放置在对角线位置。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煤改气”改造工程进行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改造工程的初投资为41.6元/m2,远低于沈阳地区80~140元/m2的集中供热联网费用;运行费用为25.64元/m2,低于工业、商业建筑28~60元/m2的采暖费用。与燃煤锅炉相比,烟气排放量减少99.40%;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99.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94.5%,具有显着的环境效益。由于燃气锅炉的相关配套设施相对较少,且不需要储煤场所,所以燃气锅炉可以节省更多的土地;锅炉运行过程中,燃气锅炉的噪声比燃煤锅炉要小得多,因此社会效益更好。

黄景怀[5](2016)在《回热式液体燃料微尺度燃烧器燃烧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微机电系统的发展方兴未艾,对能量供应系统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尺度燃烧器使用燃料作为储能介质,能量密度大,相比于锂离子电池要高出23个数量级,非常具有发展潜力。但目前微尺度燃烧尚未成熟,总的来看,微尺度燃烧主要面临的问题有:1、由于大面容比造成的热量损失;2、时间尺度的约束;3、过于狭小的通道造成的火焰不稳定。本文采用实验手段、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以及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微尺度燃烧器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实验研究、本文所使用的仿真计算方法、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燃烧与流动特性研究。本文构建了回热式液体燃料微尺度燃烧实验系统。对比了未使用多孔介质(多孔介质)的微尺度燃烧器与使用了多孔介质的燃烧器工作性能上的差别;测得了不同燃烧器的工作边界与燃烧器中的温度分布;计算了不同燃烧器的散热状况与热量传递状况;分析了燃烧器效率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未使用多孔介质的燃烧器中,燃烧具有很明显的振荡特性,而加入多孔介质后燃烧器的工作稳定性大为提高。回热器的使用有助于将火焰稳定在内管中,并扩展燃烧器的燃烧边界。使用双层真空管回热器较单层管回热器能够在提高燃烧器内部的温度同时削弱燃烧器的热量损失。通常情况下,无回热器的燃烧器效率较低;双层管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变化较为平缓,而单层管燃烧器效率变化较为剧烈。利用仿真手段能够对实验无法测得的参数进行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得到了火焰附近一维的火焰结构;对化学反应进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对燃烧性能影响较大的几个化学反应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直管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得到了不同散热条件下燃烧器的工作特性,如温度分布、燃烧效率、反应路径等。结果表明:正庚烷在进入预热区之前便已消耗。在反应过程中,基元反应H+O2=O+OH对燃烧的影响最大。在火焰之前气体吸收的热量相对于工况而言变化较小。直管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使得气体温度逐渐降低最终趋向熄灭,路径分析表明,此时呈现低温燃烧状况,大量燃料并未转化为CO等最终产物而是生成了过氧化物。在较低的压强下,主要参与反应的物质为碳氢化合物;而在较高的压强下,燃烧更多地受到氢氧反应的影响。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回热式液体燃料微尺度燃烧器的流动与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离散相的燃料液滴在燃烧器中的燃烧状况,得到了离散相在多孔介质中的变化情况,主要参与反应的物质的变化情况,各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以及燃烧器中的气体流动状态,分析了燃烧器结构对于气体能量损失的影响。之后利用骨架反应机理分析了正庚烷在微尺度燃烧器中的化学反应,得到了燃烧器中的火焰形态与二维的火焰结构,对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掺混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主要中间产物以及组分的变化并据此分析了燃烧效率,分析了燃烧器中热量传递状况以及不同散热条件下的工作状态与火焰形态,讨论了燃料注入条件对于燃烧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火焰位于内管中,距离管口较近时,燃烧器的预热效果相对较差。以离散相形式注入到多孔介质中的燃料液滴在多孔介质中即已蒸发完成。液滴的蒸发吸收热量,使得多孔介质轴线区域温度较低。在入口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内管径的增加使得燃烧器有较为严重的热量损失;回热器直径的增加同样会加剧能量的损失,但不及内管径的影响之大。在反应区域靠近固体壁面时(内管壁面与回热器壁面),受到壁面的影响导致中间产物质量分数急剧下降,气体温度也由于固体壁面的传热作用而显着降低。在当量比较小时,较大的速度梯度有助于燃料与空气的掺混,火焰位于多孔介质表面时,燃料呈边掺混边燃烧的状态。在当量比较小时,火焰拉伸率变化较为剧烈,而在当量比较大时,火焰拉伸率变化随着当量比的增加逐渐变得平缓。随着当量比的增加,燃烧器的回热量逐渐降低。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削弱了回热区中的气体对于未燃气体的预热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微尺度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燃料的注入点向上游移动,能够改善燃料/空气的掺混效果。

李文飞[6](2016)在《RIJKE型脉动燃烧器的放大设计及排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工业化的基础,几乎所有工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大部分能源的利用方式是燃烧放热,而传统燃烧方式利用效率较低而且会对大气产生大量污染,因此,如何高效清洁的利用能源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脉动燃烧是在声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周期性燃烧过程,与常规的稳态燃烧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高效率和低污染。目前脉动燃烧的理论研究还不完善,使得其工程应用不是很成熟,尤其在大功率脉动燃烧器的应用方面。本文通过对小型Rijke型脉动燃烧器的运行特性进行了扫描实验,得到了脉动燃烧器稳定运行的功率范围,并对其运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更加契合Rijke型脉动燃烧器结构特点的定义:火焰的燃烧强度。以此燃烧强度为准则对脉动燃烧器进行了功率放大,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燃烧床层结构以改善燃烧床中火焰的均匀性,实现了功率约为100kW脉动热水锅炉的稳定运行,并对其换热效率和尾气排放进行了测量和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对小型实验室规模Rijke型燃烧装置进行了扫描式实验,得到其稳定运行的功率范围为0.10kW-0.35kW,并验证燃烧过程中火焰图像、声波的采集和分析来判断燃烧的状态的可行性。2、以本文定义的燃烧强度为放大准则,以小功率脉动燃烧器的燃烧强度为基础,参考一般锅炉的设计方法,对里克型脉动燃烧器进行了放大设计,并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燃烧床层结构,使其在功率为100kW-130kW范围内实现脉动燃烧;3、设计并加工了功率为100kW左右的脉动燃烧热水锅炉,对其换热效率和尾气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相同实验条件下,脉动燃烧的热效率比稳态燃烧的热效率高30%,CO和NOx的排放量比稳态燃烧的排放量分别降低62%和71%。

齐金龙[7](2016)在《燃煤锅炉燃高焦炉煤气的改造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钢铁企业不断扩大生产产能,导致钢铁企业富余的高焦炉煤气越来越多,如何根据现有设备状况实现高焦炉煤气的最优化使用,解决由于高焦炉煤气增加导致的二次能源浪费及环保问题,是钢铁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严峻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余高焦炉煤气利用使用方案,对原有燃煤锅炉进行具备燃煤、燃气两种燃烧方式的改造,并针对改造后出现的煤气燃烧器过热、结焦、氧量、排烟温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针对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高焦炉煤气增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利用富余的高焦炉煤气的现状进行了介绍。通过对燃煤锅炉改造为双燃料锅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等因素,认为对第二发电厂#3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更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并根据改造后要具备的技术要求制定了改造方案。依据技术要求,对新增加煤气燃烧器的选择和布置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省煤器超温、煤气加热器、空气预热器旁路烟道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改造后的机组进行系统的试运行,在不同负荷下机组都能稳定运行,达到设计要求,改造成功。通过在两种不同燃料工况下的切换运行,对出现的煤气燃烧器过热、锅炉结焦、氧量、排烟温度等问题,认真组织查找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切实提高在两种不同工况下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使原燃煤锅炉真正具备了燃煤、燃气两种不同燃烧介质的能力,解决了高焦炉煤气富余的突出问题,以最小的改造费用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刘勇[8](2015)在《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方法研究和应用》文中提出加热炉烟气含氧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台加热炉燃烧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加热炉效率的高低、能源消耗的多少。加热炉烟气含氧量增加,说明进入炉内的过剩空气多。在排烟中,大量的过剩空气将热量带走排入大气,使加热炉热损失增多,热效率下降。加热炉燃烧过程中,由于燃料的构成及热负荷随季节的变化较大,加热炉燃烧所需空气量也相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加热炉烟气含氧量及过剩空气系数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对加热炉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热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燃烧器燃烧过程中调节负荷的被控制参量主要是燃气流量和助燃空气流量,空气流量系数过大,将会引起火焰温度降低,热损失增加,并且造成炉膛和加热管的氧化烧损;空气流量系数过小,则会导致燃料不完全燃烧,达不到燃烧的工艺要求,同时烟气中残留大量的可燃气和一氧化碳,不但造成废气化学热损失,浪费能源,还会严重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若烟气不能及时排除,还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因此,空气和燃气在燃烧时的比例控制是整个燃烧过程控制的核心。研究利用监测装置对烟气中的含氧量进行连续、准确、稳定的测定,并根据监测数据,在热负荷变动的动态过程中利用改造后的燃烧器控制装置实现对空气与燃料的动态配比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达到将烟气中的含氧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从而有效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目的。论文选择某单位某站2#加热炉进行改造。某单位目前共有管式加热炉N台,承担着为管输原油加热的任务。由于A油田原油凝点高,原油输送站间距较长,加热炉的输油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题在完成前期资料准备、技术论证,相关软件开发和相关装置加工制造工作、现场安装调试后,在某单位某站2#加热炉实施并投入运行,经过近半年的运行,改造后的燃烧器及相关监测、控制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并得到如下结论:1)实现了对空气与燃料的动态配比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达到将烟气中的含氧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从而有效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目的。论文完成后,某站2#加热炉运行时烟气中的含氧量基本控制在2.0—4.2之间,过剩空气系数控制在1.2-1.5的最佳范围内,加热炉热效率提高到85%以上。2)随着加热炉燃烧效果的提升、热效率的提高,加热炉在生产运行时的应用效率也得以提高,在同样运行工况下,某站原本需要双炉运行的运行方式,现在单炉运行即可满足出站温度要求。在大量节约燃气、电力消耗的同时也为某管线运行调整方式多了更多选择。3)实现了加热炉运行过程中气风比例的自动调节,减轻了岗位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更精确的实现了气风比的控制;实现了燃烧器运行控制的最佳管理,维持了合理的气风比,使加热工艺能够的到明显的改善;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某管线加热炉管理的水平。4)解决了原本一直困扰设备操作、管理人员的加热炉偏烧问题,改造后炉膛左右温度偏差最大只有20℃,而改造前炉膛最大温差在60℃,解决了输油生产时的一个安全隐患。

李鹏[9](2003)在《小型自动煤气锅炉圆盘式燃烧器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之一。可喜的是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大气污染为煤烟性的特点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提倡燃气锅炉。而其中小型燃气锅炉,由于供热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小型燃气锅炉推广的阻力之一是作为气源的天然气的价格太高,因此在某些煤丰富的地区,用煤气作为气源将会有力地推动燃气锅炉的应用。本课题是对原气源为天然气燃烧器进行改造,使其成为能够满足一定负荷、气源为人工煤气的燃烧器。首先,分析层流火焰传播、气体射流以及火焰稳定性理论,了解燃烧器中燃烧过程和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为下面改造方案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持。然后,根据气体物性改变对燃烧器燃烧的影响,分析可能的调整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并通过反复实验确定其稳定工况和最佳方案。再者,在改造过的燃烧器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热负荷的锅炉炉体的设计,绘制出锅炉装配图。并在工厂加工成成品。最后,进行煤气互换性判定指数程序的编制,它将为以后燃烧器的简单调整指明方向。

王丽[10](2003)在《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现有燃用天然气的燃烧器进行改装,使之适合煤制气燃烧。通过对火焰传播理论和火焰稳定性理论的研究,综合调节火焰传播速度和火孔处混合气体的气流出口速度,不仅能保证煤制气燃烧时不回火而且燃烧完全,使黄火少甚至可以没有黄火。在实验中,主要通过调整一次空气系数和引射器喷口的大小,达到稳定燃烧的运行工况。改装后的燃烧器具有燃烧强度大、火焰燃烧稳定等优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容量为3×104Kcal/h的小型全自动煤气锅炉,炉体结构采用容积式火管结构,能满足用户大流量使用热水的要求,并能实现一炉多用。更能适合现代家庭中央热水的需要。热水温度可调节,并能保持恒定温度。总之,对小型全自动煤制气锅炉的有关技术和装置所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今后实现生产高性能、低价格、自动控制、高可靠性的锅炉产品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循环流化床锅炉化工尾气掺烧工艺系统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锅炉改造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工艺系统改造方案
    2.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2 掺烧工艺系统改造方案
    2.3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改造
    2.4 掺烧化工尾气气体数据
    2.5 循环流化床锅炉数据
        2.5.1 汽水系统
        2.5.2 烟风系统
        2.5.3 燃料系统
        2.5.4 炉膛规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化工尾气掺烧系统管道布置及本体设计
    3.1 尾气管线布置
    3.2 尾气过滤器
    3.3 炉前管路设计
    3.4 尾气燃烧器
    3.5 严密性试验
    3.6 改造前后锅炉运行数据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艺的运行调整及改造后仿真分析
    4.1 工艺指标
    4.2 工艺运行与调整
    4.3 尾气Fluent喷燃仿真
        4.3.1 Fluent软件简介
        4.3.2 网格划分
        4.3.3 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4.3.4 计算工况
        4.3.5 不同工况下的燃烧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4.3.6 不同工况对O_2浓度场和NO_x的影响
    4.4 改造前后锅炉经济负荷运行记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某型高炉煤气燃烧器结构设计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燃气燃烧的方法
    1.3 高炉煤气燃烧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现状
        1.3.2 国外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炉煤气燃烧器结构设计
    2.1 锅炉参数
    2.2 高炉煤气的性质
        2.2.1 高炉煤气的物理性质
        2.2.2 高炉煤气的燃烧特性
    2.3 高炉煤气基本参数的计算
    2.4 高炉煤气燃烧器的结构设计
        2.4.1 燃气系统计算
        2.4.2 空气系统计算
        2.4.3 火焰出口系统计算
        2.4.4 旋流片尺寸设计
        2.4.5 稳焰盘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烧器外部装置的选取
    3.1 供风装置的选取
        3.1.1 风机的选取
        3.1.2 风阀的选取
    3.2 点火装置的选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炉煤气燃烧器数值模型的建立
    4.1 Fluent软件简介
    4.2 物理模型
        4.2.1 网格划分
    4.3 数学模型
        4.3.1 基本的控制方程
        4.3.2 湍流模型
        4.3.3 辐射模型
        4.3.4 燃烧模型
    4.4 边界条件以及求解方法
        4.4.1 边界条件
        4.4.2 求解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燃烧器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5.1 稳焰盘分析
    5.2 增加稳焰盘后的燃烧器分析
        5.2.1 速度场分布情况
        5.2.2 温度场分布情况
        5.2.3 CO浓度场分布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文章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燃气热水器发展及技术综述
        1.2.1 国外燃气热水器发展综述
        1.2.2 国内燃气热水器发展综述
    1.3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发展过程中问题及未来趋势
    1.4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学术研究概况
        1.4.1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热交换器研究
        1.4.2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方式研究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理论分析
    2.1 前言
    2.2 燃烧过程机理分析
        2.2.1 燃烧过程理论分析[52]
        2.2.2 烟气中CO和 NOx生成机理
        2.2.3 烟气中CO和 NOx相互关系
        2.2.4 热水器燃烧过程火焰传播和稳定性
        2.2.5 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分析
    2.3 换热系统
        2.3.1 换热理论分析
        2.3.2 螺纹烟管及烟气扰流板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型设计
    3.1 前言
    3.2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整体构思
    3.3 燃烧系统设计
        3.3.1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系统
        3.3.2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系统性能衡量主要参数
        3.3.3 燃烧器主要参数选择
    3.4 水路与换热系统
        3.4.1 水箱容积
        3.4.2一级换热器设计
        3.4.3 二级换热器设计
        3.4.4 进出水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拟分析
    4.1 前言
    4.2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4.3 主要模型介绍
        4.3.1 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
        4.3.2 燃烧过程模型
        4.3.3 湍流模型
        4.3.4 换热模型
    4.4 燃烧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4.4.1 燃烧系统的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
        4.4.2 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
        4.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4.5 换热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4.5.1 换热系统的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
        4.5.2 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
        4.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4.5.4 FEA模拟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型实验验证
    5.1 前言
    5.2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实验设计
        5.2.1 燃烧系统试验设计
        5.2.2 水系统试验设计
        5.2.3 实验设备介绍
    5.3 实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5.3.1 热水器热负荷
        5.3.2 烟气排放
        5.3.3 热水器热效率
        5.3.4 热水产率
        5.3.5 热水器维持热负荷
        5.3.6 内胆搪瓷表面温度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煤改气”供热工程技术方案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基本理论
    2.1 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
        2.1.1 锅炉的基本构造
        2.1.2 锅炉的工作过程
        2.1.3 燃气锅炉采暖
    2.2 气体燃料
    2.3 锅炉热平衡组成和热效率
        2.3.1 锅炉热平衡基本概念
        2.3.2 锅炉的热效率
    2.4 经济评价理论
        2.4.1 数学分析法
        2.4.2 方案分析法
        2.4.3 经济评价指标
        2.4.4 投资回收期
        2.4.5 年计算费用
        2.4.6 供热系统经济分析模型
    2.5 环境评价理论
        2.5.1 燃气锅炉污染物排放
        2.5.2 燃气锅炉颗粒物排放
    2.6 本章小结
3 沈阳市供热现状调研
    3.1 沈阳市气候环境
    3.2 燃煤与燃气应用情况
        3.2.1 沈阳市燃煤应用情况
        3.2.2 沈阳市燃气应用情况
    3.3 沈阳市供热现状
        3.3.1 沈阳市供热现状
        3.3.2 供热锅炉应用现状
        3.3.3 热电联产供热现状
    3.4 燃煤锅炉对沈阳市大气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煤改气”节能改造方案设计
    4.1 供热系统
        4.1.1 直接连接供热系统
        4.1.2 间接连接供热系统
    4.2 换热站规模的确定
    4.3 热源位置确定
    4.4 区域建筑特征
    4.5 锅炉房配置确定
        4.5.1 热负荷确定
        4.5.2 锅炉房配置确定
    4.6 自控系统配置
        4.6.1 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
        4.6.2 PLC控制系统功能
        4.6.3 后备控制系统盘功能
        4.6.4 白控设备选型
    4.7 本章小结
5 “煤改气”节能改造方案运行费用分析
    5.1 用户与热源连接形式对运行费用的分析
        5.1.1 用户与热源直接连接
        5.1.2 用户与热源间接连接
    5.2 热源位置对运行费用的分析
    5.3 供热面积对运行费用的分析
        5.3.1 供热面积为5万m~2
        5.3.2 供热面积为10万m~2
        5.3.3 供热面积为15万m~2
        5.3.4 供热面积为20万m~2
    5.4 本章小结
6 “煤改气”工程实例分析
    6.1 工程实例简介
        6.1.1 “煤改气”工程背景
        6.1.2 工程实例简介
    6.2 初投资费用分析
    6.3 运行费用分析
        6.3.1 燃气费分析
        6.3.2 耗电量分析
        6.3.3 耗水量分析
        6.3.4 人工费分析
        6.3.5 锅炉房运行费用
    6.4 环境效益分析
    6.5 社会效益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回热式液体燃料微尺度燃烧器燃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动力系统发展背景
        1.1.1 MEMS系统的发展对于微动力系统的需求
        1.1.2 微动力系统发展现状
    1.2 微尺度燃烧及其面临的问题
    1.3 提高燃烧稳定性的方法
    1.4 液体微尺度燃烧的现状
        1.4.1 电喷技术
        1.4.2 切向流液膜燃烧器
        1.4.3 瑞士卷型液膜燃烧器
    1.5 正庚烷的燃烧反应机理
        1.5.1 化学反应机理
        1.5.2 正庚烷的燃烧反应特性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微尺度燃烧器实验研究
    2.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台架与检测系统
        2.1.3 气相色谱仪
    2.2 传热计算
    2.3 误差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微尺度燃烧器中的不稳定燃烧现象
        2.4.2 微尺度燃烧器中的火焰传播特性
        2.4.3 回热状态对燃烧器内热量传递的影响
        2.4.4 回热状态对于燃烧效率的影响
    2.5 实验研究小结
第3章 微尺度燃烧的仿真计算
    3.1 化学反应动力学
        3.1.1 CHEMKIN的发展
        3.1.2 CHEMKIN的组成结构
        3.1.3 热力学数据
        3.1.4 输运数据
        3.1.5 化学反应机理
    3.2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3.2.1 控制方程
        3.2.2 控制方程的求解方法
    3.3 离散相流动计算模型及方法
    3.4 详细化学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尺度燃烧器反应进程分析
    4.1 计算模型
    4.2 热量的计算
    4.3 反应路径分析
    4.4 模型验证
        4.4.1 一维火焰结构
        4.4.2 实验工况下直管的工作状态
    4.5 入口参数的影响
    4.6 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4.6.1 不同壁面对流换热系数下燃烧器状态的变化
        4.6.2 不同壁面对流换热系数下的反应路径分析
    4.7 压强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尺度燃烧器燃烧与流动特性研究
    5.1 火焰拉伸率与火焰曲率的计算
    5.2 当量截面
    5.3 单步化学反应模型设置
    5.4 单步反应机理计算结果与分析
        5.4.1 模型验证
        5.4.2 当量比对燃烧的影响
        5.4.3 多孔介质内状态的变化
        5.4.4 微尺度燃烧器内的热量传递
        5.4.5 燃烧器结构对于燃烧的影响
    5.5 骨架化学反应机理与模型设置
        5.5.1 骨架化学反应机理
        5.5.2 模型设置
    5.6 骨架反应机理计算结果与分析
        5.6.1 火焰形态的变化
        5.6.2 二维火焰结构与产物的变化
        5.6.3 对流换热系数对回热式燃烧器的影响
        5.6.4 燃料注入点对火焰的影响
    5.7 本章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6)RIJKE型脉动燃烧器的放大设计及排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脉动燃烧技术简介
        1.2.1 脉动燃烧器的基本类型及工作原理
        1.2.2 脉动燃烧器的工程应用
    1.3 脉动燃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脉动燃烧的国内研究现状
        1.3.2 脉动燃烧的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Rijke型脉动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2.1 试验装置
    2.2 火焰结构和声波分析
        2.2.1 火焰结构分析
        2.2.2 声波分析
    2.3 脉动燃烧器运行稳定性
    2.4 脉动燃烧放大准则
        2.4.1 脉动燃烧最大火焰高度
        2.4.2 燃烧强度
    2.5 本章小结
3 脉动燃烧器的放大设计验证及运行特性
    3.1 燃烧器放大设计困难
    3.2 脉动燃烧器的结构设计
        3.2.1 燃烧室的设计
        3.2.2 尾管的设计
        3.2.3 燃烧床层的设计
        3.2.4 其他辅助系统的设计
    3.3 脉动燃烧器的运行特性
        3.3.1 脉动燃烧器的运行特性
        3.3.2 脉动燃烧器的排放特性
    3.4 本章小结
4 脉动燃烧在热水锅炉的应用
    4.1 脉动燃烧锅炉的结构设计
    4.2 脉动热水锅炉的工作性能
    4.3 脉动热水锅炉的排放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7)燃煤锅炉燃高焦炉煤气的改造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利用情况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对燃煤锅炉改造前的分析
    2.1 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2.1.1 经济性方面
        2.1.2 锅炉容积方面
        2.1.3 通风阻力方面
    2.2 效率计算
        2.2.1 热效率
        2.2.2 燃料消耗量
        2.2.3 热效率和燃料消耗量计算
    2.3 改造后要达到的技术要求
    2.4 改造总体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高焦炉煤气设备改造
    3.1 燃烧器的选择及布置
        3.1.1 燃气燃烧方式、火焰传播、出口速度选择
        3.1.2 旋转射流、旋转叶片角度
        3.1.3 选用的燃烧器
        3.1.4 燃烧器的布置
    3.2 热风道改造
        3.2.1 空气预热器、加热空气的好处
        3.2.2 热风旁路改造
    3.3 省煤器的改造
        3.3.1 采用省煤器的好处
        3.3.2 省煤器旁路改造
    3.4 煤气加热器
        3.4.1 煤气加热器的分类、采用的好处
        3.4.2 煤气加热器改造及布局
    3.5 采取的安全措施
        3.5.1 设置防爆门
        3.5.2 设置煤气水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运行及新问题的解决
    4.1 改造后试运行
        4.1.1 锅炉的启动准备
        4.1.2 准备投入高焦炉煤气
        4.1.3 吹扫
        4.1.4 点火
        4.1.5 点火燃烧的调整。
        4.1.6 煤气锅炉的停炉
        4.1.7 点火锅炉调试总结
    4.2 煤气燃烧器过热问题
        4.2.1 煤气燃烧器过热
        4.2.2 未使用状态下损坏的分析
        4.2.3 使用状况下损坏的分析
        4.2.4 采取的措施
    4.3 结焦问题
        4.3.1 结焦危害
        4.3.2 结焦的原因
        4.3.3 防治措施
    4.4 氧量问题
        4.4.1 氧量及过量空气系数
        4.4.2 影响锅炉氧量的因素
        4.4.3 调整氧量的措施
    4.5 排烟温度问题
        4.5.1 低温腐蚀问题
        4.5.2 排烟温度高
    4.6 改造取得的经济效益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方法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加热炉研究背景与方案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加热炉分类
        1.2.2 立式炉
        1.2.3 圆筒炉
        1.2.4 无焰炉
        1.2.5 加热炉发展趋势
        1.2.6 燃气燃烧器的分类
        1.2.7 有焰燃烧器
        1.2.8 无焰燃烧器
        1.2.9 平焰燃烧器
        1.2.10 燃气燃烧器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提高加热炉效率改造方案
    2.1 提高加热炉效率的方法
        2.1.1 充分利用对流室,增加吸收热量
        2.1.2 设置有效的吹灰器
        2.1.3 严格封堵漏洞,减少气体的泄漏
        2.1.4 合理控制炉膛负压和过剩空气量
        2.1.5 采用空气预热器
        2.1.6 加强隔热保温,降低体系散热
        2.1.7 注意低温腐蚀对提高热效率的限制
        2.1.8 燃烧器空燃比控制方法比较
        2.1.9 加热炉控制系统现状
    2.2 改造方案制定
        2.2.1 机械连接结构改造
        2.2.2 燃烧设备改造
第三章 加热炉改造实施
    3.1 加热炉设备改造
        3.1.1 更换现有加热炉含氧量检测传感器
        3.1.2 增加风门比例调节仪安装
        3.1.3 拆除原有机械连杆,固定增加的燃气及风门执行机构
        3.1.4 安装电子离合装置
        3.1.5 电气系统改造
    3.2 改造后的工作原理
        3.2.1 点火工作原理
        3.2.2 负荷调节及氧含量优化调节原理
    3.3 控制系统
        3.3.1 西门子LMV5 介绍
        3.3.2 AZL5 操作面板介绍
        3.3.3 PC software ACS450 介绍
    3.4 TESTO430 烟气分析仪
    3.5 加热炉改造结果
        3.5.1 消除加热炉“瓶颈”
        3.5.2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尽量减少热量损失
    3.6 燃烧器改造后预期的经济效益
        3.6.1 经济运行指标
        3.6.2 社会效益及应用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小型自动煤气锅炉圆盘式燃烧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大背景
    §1-2 小型燃气锅炉的应用
    §1-3 本文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气体燃烧及射流理论
    §2-1 气体燃烧理论
    §2-2 引射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焰稳定性理论
    §3-1 火焰稳定存在的基本条件
    §3-2 回火
    §3-3 脱火
    §3-4 黄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烧器改造方案与实验过程及分析
    §4-1 有关概念
    §4-2 燃烧器的运行工况
    §4-3 煤气置换天然气带来的影响
    §4-4 燃烧器适应煤气的调整方案
    §4-5 燃烧器改造方案
    §4-6 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
    §4-7 实验方案分析及实验经验总结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型煤气锅炉的设计计算
    §5-1 煤气及烟气分析
    §5-2 锅炉炉体设计计算
    §5-3 锅炉设计中技术上的几点说明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煤气互换性判定指数的电算法
    §6-1 理论分析
    §6-2 韦弗(Weaver)指数法
    §6-3 VB程序及计算实例
    §6-4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0)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小型煤气锅炉的应用背景
    §1-1 能源的发展趋势
    §1-2 燃煤与污染
        1-2-1 燃固态煤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1-2-2 煤气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煤的气化
        1-3-1 煤的气化方法和原理
        1-3-2 煤制气锅炉的优点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 气体燃料的燃烧
    §2-1 气体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
    §2-2 燃烧时烟气量的计算
    §2-3 气体燃料燃烧的过程和特点
        2-3-1 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2-3-2 燃烧类型及特点
第三章 火焰传播理论及火焰的稳定性
    §3-1 火焰的传播概念和传播速度
        3-1-1 火焰传播的概念
        3-1-2 层流火焰传播
        3-1-3 湍流火焰传播
    §3-2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3-3 火焰得稳定性
        3-3-1 一维火焰稳定条件的分析
        3-3-2 本生灯的燃烧过程
        3-3-3 连续点火源的建立
    §3-4 大气式燃烧器火焰的稳定性
第四章 煤气燃烧器的设计与实验
    §4-1 大气式燃烧器的结构及特点
        4-1-1 燃烧器的燃烧方式及构造
        4-1-2 大气式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
    §4-2 燃烧器运行工况的分析
        4-2-1 燃烧器热负荷
        4-2-2 一次空气系数
        4-2-3 燃烧特性
    §4-3 燃气的改变对燃烧器的影响
        4-3-1 改造前后燃气性质
        4-3-2 天然气与煤制气燃烧特性的差异
    §4-4 燃烧器设计方法
    §4-5 燃烧器实验
        4-5-1 自动控制线路图
        4-5-2 燃烧器实验台
        4-5-3 实验阶段和燃烧工况的调整
        4-5-4 实验总结
第五章 小型煤气锅炉的设计计算
    §5-1 概述
    §5-2 燃气及烟气分析
        5-2-1 燃气的组成及燃烧特性
        5-2-2 焓温表
        5-2-3 原始数据
    §5-3 炉膛的传热计算
    §5-4 烟管换热面积的设计及传热计算
    §5-5 锅炉热平衡和供暖量计算
        5-5-1 热平衡计算
        5-5-2 锅炉供暖量计算
    §5-6 小型自动煤制气锅炉设计图与技术创新点
        5-6-1 锅炉设计图
        5-6-2 技术创新点
第六章 结论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6-1 主要结论
    §6-2 今后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循环流化床锅炉化工尾气掺烧工艺系统优化设计[D]. 李淑杰. 山东大学, 2020(04)
  • [2]某型高炉煤气燃烧器结构设计及其优化[D]. 武邵东.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3]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D]. 汤成杰. 东南大学, 2019(06)
  • [4]“煤改气”供热工程技术方案分析与评价[D]. 刘明.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5]回热式液体燃料微尺度燃烧器燃烧特性研究[D]. 黄景怀.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6]RIJKE型脉动燃烧器的放大设计及排放特性研究[D]. 李文飞.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7)
  • [7]燃煤锅炉燃高焦炉煤气的改造与应用研究[D]. 齐金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方法研究和应用[D]. 刘勇.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2)
  • [9]小型自动煤气锅炉圆盘式燃烧器的研制[D]. 李鹏. 河北工业大学, 2003(02)
  • [10]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D]. 王丽. 河北工业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小型自动燃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