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临床应用新进展

纳洛酮临床应用新进展

一、纳络酮在临床中应用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余晶[1](2014)在《纳洛酮在临床治疗中的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纳洛酮对一氧化碳中毒、心肺脑复苏以及在儿科疾病的治疗等,阐述纳洛酮在临床中的疗效。

马春兰,郭翔,陈洁[2](2011)在《纳络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纳络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方法:从5个方面分别阐述纳络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结果:纳络酮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结论:纳络酮在临床各科的急性中毒中应用广泛,用药方法简便、效果确切、使用安全,在急危重症抢救中有重要价值。

李文君,张裕民,刘亚红,张英茹[3](2009)在《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性衰竭辅以纳络酮治疗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疗法加纳络酮和常规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P﹤0.05)。[结论]纳络酮在治疗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李彦辉[4](2009)在《临床急救中纳络酮的有效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珂,何毅,刘毅,么继钢,卓九五,刘旭,戴体俊[5](2009)在《小剂量纳络酮对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应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小剂量纳络酮(naloxone,N)对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芬太尼(fenta-nyl,F)、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及布托啡诺(butorphanol,B)3大组,每组再分为4小组:即F+NS组、F+N(100,10,1ng)组,R+NS组、R+N(100,10,1ng)组以及B+NS组、B+N(100,10,1ng)组。用热板实验和扭体实验观察纳络酮对以上药物镇痛小鼠热板实验痛阈(painthresholdin hot-plate test,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分别与F+NS组、R+NS组或B+NS组比较,F+N(10ng)组、R+N(100,10,1ng)组的HPPT增高(P<0.05),但B+N(100,10,1ng)组的HPPT未出现显着变化(P>0.05);F+N(100,10ng)组、R+N(100,10,1ng)组、B+N(10ng)组小鼠扭体次数均减少(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纳络酮能够增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的镇痛效应。

王颖,王斌,朱彦宣,赵维[6](2009)在《纳络酮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6个月以内的重症肺炎婴儿42例。其中21例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用纳络酮23d,另21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心衰及精神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衰控制及精神状态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络酮与常规疗法合用治疗重症肺炎,具有协同作用。

马忠[7](2008)在《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照对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并初步探讨纳络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脑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针刺组)116例,并设对照组(维生素B1手三里穴位注射组+针刺组)100例,空白组(针刺组)72例,对上肢肌力及血流变、血脂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后15-30min对患肢即刻肌力的恢复效果良好;2)纳络酮穴位注射配合毫针刺激亦可明显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3)纳络酮穴位注射配合毫针刺激可改变近期血流变相关指标。结论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具有起效快,疗效显着,操作简便等特点,为治疗脑梗塞,降低致残率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李强[8](2007)在《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已证实高压氧对颅脑外伤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纳络酮可以减低颅脑外伤后血浆、脑脊液中阿片样物质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本文研究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方法:对90例重度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成2组,A组: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组;B组:早期高压氧组。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及GCS和DRS评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9.2%)和心律异常(31.3%)明显减少(P<0.01)。伤后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着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明显减少(P<0.01)。A组治疗一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4.4%)高于B组(40.8%)(P<0.05),伤后3个月GCS及DRS评定显着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减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余剑华[9](2005)在《不同剂量纳络酮对缺氧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急情况,占急诊病人死亡率的首位,虽然心肺脑复苏的理论和方法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终归死亡。纳络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许多文献报道纳络酮在临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特别是纳络酮对脑复苏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心脏及循环系统的报道较少,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心脏及循环系统的影响及量效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循环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和实验依据。本文采用大鼠窒息法制备缺氧心脏骤停模型,将试验动物分为四组,肾上腺素常规复苏组、肾上腺素+小剂量纳洛酮组、肾上腺素+中剂量纳洛酮组及肾上腺素+大剂量纳洛酮组。通过对血液动力学观察及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后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对大鼠缺氧心脏骤停模型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成功后自主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提示:(1)纳络酮有提高平均动脉压的作用,且随着纳络酮剂量的增加,平均动脉压增加更明显,并可维持较为稳定的循环功能,有利于心肺脑复苏。(2)纳络酮能改善心脏骤停复苏后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3)大剂量纳洛酮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小剂量及中剂量纳络酮。本研究特点:立题方面:立题新颖,紧跟心肺脑复苏的研究前沿。研究工作:以成熟、可靠的方法为主,结果准确、可靠,结论严谨,理论及实践意义较大。

郭文峰,孟映雪,王月焕[10](2004)在《纳络酮在临床中应用的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络酮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是纯吗啡受体拮抗剂。近年来纳络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应用范围包括:酒精中毒、农药中毒、昏迷、休克、脑缺血性卒中,以及新生儿方面的疾病,本文就纳络酮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二、纳络酮在临床中应用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络酮在临床中应用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纳洛酮在临床治疗中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
    1.1 对ACOP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 、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1.2 对心肺脑复苏的作用
    1.3 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NIPPV) 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1.4联合甘油果糖治疗美尼尔氏病
    1.5 对儿科疾病的治疗
        1.5.1 治疗小儿休克
        1.5.2 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1.6 解毒
2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2.1 治疗儿科疾病
    2.2 用于心肺复苏
    2.3 治疗急性中毒
    2.4 用于麻醉性镇痛药
    2.5 用于药物滥用或戒毒
3 讨论

(2)纳络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2 在阿片类中毒中的应用
3 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
4 纳络酮抢救有机磷中毒
5 纳络酮治疗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3)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性衰竭辅以纳络酮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组、对照组血气改善情况
    2.2 治疗组、对照组症状改善情况
    2.3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4)临床急救中纳络酮的有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肺脑复苏
2 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物及精神药物中毒
3 急性酒精中毒
4 休克
5 神经系统
    5.1 颅脑损伤:
    5.2 治疗脑梗死:
    5.3 肺性脑病:
6 急诊儿科方面
    6.1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
    6.2 新生儿呼吸暂停:
    6.3 治疗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

(5)小剂量纳络酮对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热板试验[6]
    2.3 扭体试验[6]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热板试验
    3.2 扭体试验
4 讨论

(7)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标准
        2.3 质量控制手段
        2.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结果
    2.2 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早期高压氧作用机理
    3.2 纳络酮作用机理
    3.3 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颅脑外伤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不同剂量纳络酮对缺氧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纳络酮在临床中应用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纳洛酮在临床治疗中的新进展[J]. 余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1)
  • [2]纳络酮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J]. 马春兰,郭翔,陈洁. 青海医药杂志, 2011(02)
  • [3]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性衰竭辅以纳络酮治疗的疗效观察[J]. 李文君,张裕民,刘亚红,张英茹. 现代预防医学, 2009(23)
  • [4]临床急救中纳络酮的有效应用[J]. 李彦辉. 吉林医学, 2009(22)
  • [5]小剂量纳络酮对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应的影响[J]. 何珂,何毅,刘毅,么继钢,卓九五,刘旭,戴体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18)
  • [6]纳络酮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J]. 王颖,王斌,朱彦宣,赵维. 吉林医学, 2009(01)
  • [7]纳络酮手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D]. 马忠. 新疆医科大学, 2008(S2)
  • [8]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分析[D]. 李强. 青岛大学, 2007(02)
  • [9]不同剂量纳络酮对缺氧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影响[D]. 余剑华. 吉林大学, 2005(06)
  • [10]纳络酮在临床中应用的新进展[J]. 郭文峰,孟映雪,王月焕. 包头医学, 2004(04)

标签:;  ;  ;  ;  ;  

纳洛酮临床应用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