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城市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洛阳市城市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一、洛阳市城区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纯玉[1](2019)在《辽宁地区猪源乙型脑炎病毒血清学调查及主要基因遗传变异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与太平洋西部地区,每年约有数万人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病死率在25%左右。乙型脑炎是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重要贮存宿主和增殖宿主,也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乙型脑炎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也可引起公猪急性睾丸炎或不育,疾病通常在“蚊-猪-蚊”等动物间循环。辽宁省猪源乙型脑炎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开展猪源乙型脑炎病毒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了解辽宁省部分地区乙型脑炎病毒在宿主动物猪体内的感染情况,通过对猪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解析我省猪源乙型脑炎病毒毒株的基因型以及主要基因变异和遗传进化,为进一步防控猪群和人的乙型脑炎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采集猪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脑炎病毒血清IgG抗体检测,检测抗体阴性的猪血清样本进行细胞培养(抗体阳性说明机体已感染,感染后病毒被抑制中和,不能再分离出病毒),从病变的细胞中提取病毒RNA,并采用猪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乙型脑炎病毒相关参考株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乙型脑炎病毒遗传进化树。结果:1、2018年,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共采集347份猪血清样本进行乙型脑炎病毒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乙型脑炎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数为195份,阳性率为56.2%,为确定猪群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情况提供了数据基础。2、在152份猪血清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阴性样本中分离出一株GⅠ型乙型脑炎病毒,将经RT-PCR鉴定乙型脑炎病毒获得的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用DNAStar等生物学软件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国内外乙型脑炎病毒代表毒株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7.3%-99.3%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1.0%-99.8%之间,其中与疫苗株SA14-14-2的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8%,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2%。该毒株与疫苗株SA14-14-2的E基因编码Domain区有1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Domain区段外有1个氨基酸位点变异。这是我省首次从猪血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为宿主动物猪源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研发乙型脑炎疫苗,保障人畜健康,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结论:辽宁省猪群乙型脑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猪群的血清学检测,以便及时掌握猪群乙型脑炎感染情况。分离到的G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与疫苗株SA14-14-2的E基因相比共有14个氨基酸位点变异,提示该次分离到的猪源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部分核苷酸发生变异,该结果为研究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止乙型脑炎的发生与流行,保证人畜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邱小兵,刘文武,贺泽刚,石小柳[2](2011)在《遂宁市健康人群乙肝 麻疹 百日咳 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遂宁市健康人群乙肝、麻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水平,为评价免疫效果,及时制定疫苗针对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随机抽取1个县,再随机抽取7个乡镇健康人群进行了乙肝、麻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结果:乙肝抗-HBs阳性率为76.01%;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93%;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96.62%,保护率为56.76%;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7.64%,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75.34%。结论:我市乙肝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疫苗免疫成功率较低,麻疹疫苗、白喉类毒素免疫成功率较高。

徐鹭,丁筱竹,路坚[3](2010)在《南京市25岁以下健康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南京市白喉、破伤风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方法]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结果]白喉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6.9;抗体阳性率为91.3%;破伤风的GMT为1︰36.6;抗体阳性率为82.3%。白喉和破伤风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喉和破伤风抗体在25岁以下人群中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但GMT在16~25岁年龄组有明显降低,因此要加强对大年龄组白喉、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

胡艳[4](2010)在《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状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①收集信阳市1953年~2009年麻疹发病率资料,建立信阳市麻疹发病的基线图;②通过对2004年~2009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全面了解信阳市当前麻疹发病的特点;③发现信阳市麻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高危人群,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数据通过Excel2003和SPSS12.0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地区分布采用PHGISl.03软件(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作,图例部分分级数字为半开半闭区间,包括下限不包括上限,即按照“下限≤x<上限”的原则确定每一例数据x应归属的组段。结果对信阳市2004年~2009年的麻疹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①信阳市麻疹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的春夏季,分别占当年发病数的77.14%、77.56%、52.06%、57.95%、56.38%和65.49%;②发病人群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学龄前儿童是信阳市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94.34%病例的年龄<15岁,并且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由2004年的11.68/10万上升到2009年的435.38/10万:③全市麻疹发病呈现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2009年浉河区、新县和潢川县发生麻疹流行,报告发病率分别高达50.37/10万、36.23/10万、33.83/10万。2004年-2009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5.75%-99.56%,而估算接种率在88.21%~102.88%之间,与报告接种率相差较大,资料不可信。适龄儿童麻疹接种率调查显示:2004年~2009年接种率分别为95.75%、97.40%、97.21%、95.60%、96.73%和93.85%,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信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在发病时间、流行强度和年龄分布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市麻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麻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在信阳市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在人群中形成针对麻疹的免疫屏障,控制发病,逐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郭慧芬,关彩萍,牛玉梅,张俊鸿[5](2009)在《2006年太原市0~2岁儿童免疫抗体水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太原市10县区儿童麻疹、白喉、破伤风、乙肝抗体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及质量,为免疫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并将其作为考核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标准之一。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与批质量检验抽样法进行调查,采集儿童静脉血2~3ml,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乙肝表面抗体,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测定破伤风抗体及白喉抗体。结果各县区儿童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岁与1~2岁儿童之间麻疹抗体与乙肝表面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县区与城区儿童抗体水平也存在差异,且各县区抗体免疫成功率也存在差异。结论太原市2岁以下儿童白喉、破伤风和乙肝已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麻疹抗体水平较低;但各县区又有差异,需采取必要措施,规范接种。

张强,田鹏,王伟[6](2002)在《洛阳市城区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了解洛阳市城区儿童对白喉的免疫状况。方法 对城区 0~ 14岁儿童采耳垂血 0 1ml进行间接血凝试验 ,白喉抗体以 1∶8为保护性界值。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 ,几何平均滴度及平均抗毒素含量逐渐降低 ,易感性增高 ,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结论 基础免疫能获得免疫力 ,但不能得到高的抗体水平 ,大年龄组儿童抗体水平低 ,是白喉的主要易感者。

马伟玲[7](2017)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正义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的政治学家无不高度关注分配正义。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制度的设计虽然具体表现在制度和体制的安排,但本质上是分配正义论的一种体现。因此,本文遵循“有的放矢”原则,以分配正义的政治学研究之“矢”来射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问题之“的”,将这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基本国策,事关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事关“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与政治学的正义理论研究直接关联分析,在全面梳理比较各种正义论基础上,得出科学的和可行的正义理论,进而将理论与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加以解答。自从福柯将“生命政治学”几乎看作是研究正义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政治学领域以来,阿伦特、阿·甘本继续这一领域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引发了世界学者关注生命权力与国家政治之间关系,因而将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正义研究的政治学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每一个重要推进,几乎都能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对于政治学有关正义理论内涵的思考。本文就成为一座连结政治学正义论研究与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研究之间的桥,让两者在相互转换中彼此促进。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是人的生存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义的卫生资源配置,就是在空间上得到合理布局和配置,解决不平衡、不平等问题,体现在对卫生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各类社会主体地位与占有比例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卫生资源配置高度体现出一个国家对卫生事务进行谋划、决策和执行的水平,表现出其为公众提供卫生服务和建立健康保障体系公共管理活动的能力。社会正义是当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观念,卫生资源的正义配置,不仅仅是卫生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保持内部稳定统一的政治要求。追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是人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由此而来的分配原则的起点应该是建立在卫生正义基础之上。让有限的卫生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在不同的社会和制度安排情境下,坚守卫生资源正义分配的价值导向,正义配置卫生资源以推进和保障居民健康,实现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城镇化正在将一个“乡村中国”转变为“都市中国”。2016年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57.35%。据预测,未来10-15年间,中国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70%以上,由此,我们的研究聚焦城市,不仅要关注乡村人口如何进城,更要关注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城市的制度是否为所有进入城市的人口提供了公平的、包容的、正义的公共产品,特别是保障他们生命健康的卫生资源公共产品。生命健康是所有城市居民的第一需要。保障生命健康的卫生资源公共产品应该是第一公共产品。这一公共产品的配置是否实现正义,是否实现公共产品配置的均等化,如何通过卫生资源配置制度的有效设计和改革来达成正义目标,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中国的卫生事业改革路程漫长、举步为艰。卫生事业改革直接影响人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关系民生、关乎人的自由发展,一直是社会大众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卫生资源是开展卫生工作、发展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素,卫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关系到卫生服务系统整体的结构和运作效率,更是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成效与成败中一直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令人欣喜的是:与全面小康社会决胜战略相伴随,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战略,把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纳入到一个整体战略规划之中。对我们的研究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鼓舞。然而,要落实这一战略,还有许多事关方向的正义理念问题需要研究,许多相关的具体方案、规划和政策需要探索。因此,文本的研究更加显得迫切和重要。研究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首先需要全面梳理相关理论资源。本文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中外古今正义理论及其城市对于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的相关意义、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中的运用、差异性社会理论及其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中的适用意义、社会保障理论及其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中的具体显现,等等。正义思想与人类一样古老。远古时代人们在氏族和部落内外交往中就产生了正义思想,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因而具有历史性、派生性、相对性和阶级性。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外正义思想变迁的脉络,从古希腊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近代马基雅维利、莫尔、康帕内拉、休谟、卢梭、葛德文、欧文、康德、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当代的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社群主义者桑德尔等等。中国古代的儒、道、佛、墨等学派都有自己的深厚的正义思想。这些正义思想资源的合理成分,都对于今天研究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基本的善起到积极的理论借鉴意义。公共产品理论从休谟起始,经过亚当·斯密、潘塔莱奥尼、马左拉的系统开拓,进展到维克塞尔-林达尔模型,在经过保罗·萨谬尔森和詹姆斯·布坎南、蒂布特等人的深度挖掘,逐步成熟。这一理论对于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的性质和特点的揭示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中国学者创立的差异性社会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分化和社会结构的描述以及“差异的正义”的论述,对于本文在研究把握对象的性质和边界方面具有直接的帮助。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思想的缘起和发展,使本文更系统地了解医疗卫生领域社会保障的演化发展史,因而对于借鉴各国相关经验,有了更多帮助。本文在第一章系统梳理相关理论、第二章充分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外相关经验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对于中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关领域研究分章加以展开。第三章主要研究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演变史和现状。对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关分支领域: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三个领域的历史和现状作出全面梳理。关于医保制度体系领域,本文在对于我国医保制度渐进性改革历史作出梳理和说明的基础上,分别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建立过程、基本框架、特点、功能和问题做了深度分析,进而从城市流动儿童和大病医保两个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深度剖析城市医保制度的内在局限。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领域,本文着力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状建构历史、现状、问题等加以分析,其中特别分析了医联体这一创新的医疗机构组织形态的革命意义,同时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这一特定的角度来透视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关于公共卫生均等化资源配置和控制,本文也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加以全面梳理。本文关于上述三个领域各自的演化历史和现状的深描,以便能够从历史脉络和横向结构中把握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的总体线索。第四章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其原因。沿着第三章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口径,对于我国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等三个领域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和分析。关于我国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本文指出存在着制度碎片化设计、社会医疗保险资源配置不公平;制度壁垒,社会医疗保险资源配置的道德风险;“自愿参加”设计缺陷,居民参保率偏低;同城制度不同,基金补偿待遇差异明显;大病医疗保险公私合作,基金安全危机四伏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本文分析了存在着的医疗机构布局的失衡;卫生服务投入不足,趋利性引致卫生服务公益性缺失;优质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结构的失衡;卫生资源流转制度的问题与弊端;医疗服务逐利化,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等五大问题。在公共卫生领域,本文着力分析了存在着的诸如国家责任缺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困难;推进国家公共卫生项目,缺乏地方政府支持;基层公共卫生:趋利倾向与机构不健全;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困难等五大问题。本文指出:上述问题的存在,其结果归结为一点,都是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上形成对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的巨大障碍。因此,需要从制度体系变革和发展医疗卫生资源两个方面加以解决。第五章集中回到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如何确立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原则,以及如何实施这一原则的基本路径。本文指出:我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原则是正义原则,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也因此是我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遵循原则。这里所指的卫生资源配置中涉及的所谓“基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对满足全体市民健康的基本需求:如涉及公民日常普及性健身需求(住宅小区或社区健身设施、体育公园等开放式健康保健设施等)、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预防、健康体检等)和对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治疗需求。而超越基本需求的卫生保健和治疗,如对于满足健康人群中的特殊健身需求的设施(如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等)以及超越常规治疗的高端医疗服务,则成为超越基本的特殊或高端需求。对于可能致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殊大病种,也将被逐步纳入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所应涵盖的范畴。正义原则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要广泛吸纳中外思想家关于正义思想的合理资源,还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具体包括:基于公平分配的主体包容性原则;基于卫生资源公平配置的自由权利;基于公共产品均等化的基本卫生资源利益分配原则;“差异的正义”的结构化配置,向最不利者倾斜的原则;限高原则;创造条件逐步消灭卫生资源配置差异、走向未来大同的原则;政府卫生资源配置要合规、合法、接受全民阳光监督的原则等七点内容。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需要考虑主要目标和主要路径。主要目标为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要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要明确政府在规划、投资、建设、发展和改革卫生资源配置体系中的主体责任。要根据一般卫生问题、主要卫生问题和重要卫生问题需求分层配置卫生资源。要根据卫生服务需求量表和卫生服务目标、卫生服务/人口比值来规划配置卫生资源。要达到配置均衡,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如经济基础法、多方程式模拟法、健康保障组织法、固定利用率法、预测利用率法等。配置效果还要进行卫生资源效果评价。第六章关于实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路径思考。本文依然沿着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三个基本路径来展开阐述。在医疗保险路径问题上,本文着力探索全国统一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可以通过均等化和基本医疗保险+多元化补充医疗保险两个路径来试行。对于当下的中国,从可行能力考虑,本文倾向于后一种思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本文从规划、全科医生培养和分级诊疗、加强资源配置、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责任、强化医联体建设等方面作了深度探索。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本文着力指出在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基础上,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前提下,可以根据中国现阶段差异性社会特点,建设一个基本公平+比例公平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

孟凯[8](2016)在《活禽市场PM2.5微生物气溶胶监测及其对小鼠肺部损伤与诱导免疫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溶胶(aerosols)指的是固态的或者液态的微粒悬浮于气体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微生物以单细胞的悬浮状态、与干燥的固体颗粒和液体微粒相连而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生物气溶胶,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Microbiological aerosol)。微生物气溶胶可以通过皮肤损伤、黏膜、呼吸道及消化道等侵入机体,在微生物气溶胶中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存在(如: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曲霉菌、禽流感病毒等)是导致空气污染,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病的重要原因。人们通常把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微粒称为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微生物气溶胶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PM2.5能够导致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损害,引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从而增加死亡率。多年来,国内外有关PM2.5的研究重点放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对机体致病机制的研究上,尚少见对PM2.5的生物成分及其危害的研究。活禽市场往往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尤其是PM2.5中的微生物成分能够对短期或长期暴露在活禽市场环境中的人或动物健康产生危害。基于此,我们率先在活禽市场进行为期一年的微生物气溶胶PM2.5的监测,初步研究了活禽市场环境PM2.5气溶胶微生物成分的监测;在此基础上,为了揭示其对动物和人的危害机制,评估其风险,我们进行了不同粒径气溶胶及微生物成分致小鼠肺部损伤及其引起肺部免疫炎性反应与蛋白组变化的研究。本研究分以下五部分内容:1.活禽市场环境PM2.5中细菌多样性及全年动态变化规律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全年活禽市场环境PM2.5中的细菌检测发现,PM2.5中的细菌在生物成分中占42.29%,其种类丰富,其中最高值出现在2014年8月的PM2.5样品中,达到了1295种细菌;最低值出现在2014年10月,为614种细菌。全年活禽市场PM2.5中的细菌种类在6141295之间,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细菌约占总细菌种类的9.45%18.34%。其中,作为条件性致病菌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四月(占7.90%)、六月(占4.80%)、七月(占28.62%)、八月(占26.08%)、九月(占20.71%)、十月(占13.83%)和十一月(占1.41%)的PM2.5中均能够检测到,其相对丰度占PM2.5样品中总细菌数的1.41%28.62%;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在活禽市场环境PM2.5中全年均能够检测到,其相对丰度占PM2.5中总细菌种类的2.93%17.59%,且在七月份的pm2.5样品中所占比例达到了总细菌种类的17.59%。2.活禽市场环境pm2.5中真菌多样性及全年动态变化规律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全年活禽市场环境pm2.5中的真菌检测发现,pm2.5中的真菌在生物成分中占53.68%,其种类也非常丰富,其中最高值出现在2014年8月的pm2.5样品中,达到了1437种真菌;最低值出现在2015年4月,为777种真菌。全年活禽市场pm2.5中的真菌种类在7771437之间,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真菌约占总真菌种类的6.85%10.31%。其中,曲霉菌(aspergillus)全年均能检测到,其相对丰度占pm2.5样品中总真菌数的2.09%10.02%,且在2015年4月份的pm2.5样品中占很大比例,达到了10.02%;毛孢子菌(trichosporon)全年均能检测到,其相对丰度占pm2.5样品中总真菌数的0.05%13.11%,且在七月(4.57%)、八月(13.11%)、九月(6.29%)和十月(7.09%)的pm2.5样品中占很大比例。3.气载h5亚型aivreal-time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为了及时准确地对活禽市场环境全年pm2.5中的h5亚型aiv的含量予以监测,本研究针对h5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环境中气载h5亚型aiv的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并成功的用于活禽市场环境的检测。在本研究中,全年活禽市场环境pm2.5中气载h5aiv的平均浓度(c)在01.47×104copies/m3air之间。其中冬季和春季pm2.5中h5aiv的浓度较高,在2014年12月pm2.5中气载h5aiv的平均浓度(c)达到了最高值为1.47×104copies/m3air,且阳性率为33%;冬季和春季pm2.5中气载h5aiv的平均浓度在6.85×1011.47×104copies/m3air之间,且阳性率在16.67%50%之间。夏季和秋季pm2.5中气载h5aiv的浓度较低且阳性率较小。仅在2014年6月(平均浓度为6.14×101copies/m3air,阳性率为33.33%)和8月(平均浓度(c)为4.24×101copies/m3air,阳性率为16.67%)的空气样品中检出h5aiv。4.活禽市场环境不同粒径气溶胶检测及其成分(pm2.5+,pm2.5-,pm10+,pm10-)引起小鼠肺损伤的研究4.1活禽市场环境pm2.5和pm10中细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本试验利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m2.5中的细菌气溶胶进行检测,我们发现,pm2.5中的细菌气溶胶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非常丰富。其相对丰度排名前二十位的细菌种属中有很多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其中,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占26.18%,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占21.07%,肠球菌(enterococcus)占6.85%,产气单胞菌(aeromonas)占1.58%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占0.89%是致病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威胁,特别是长期生活在活禽市场环境下的工作人员,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等。对于pm10中的细菌气溶胶进行检测,同样,pm10中的细菌气溶胶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也非常丰富。其中,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占24.84%,肠球菌(enterococcus)占20.65%,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占7.86%,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占1.07%,弧菌(vibrio)占0.06%和奈瑟氏菌(neisseria)占0.06%是致病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4.2活禽市场环境pm2.5和pm10中真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本试验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m2.5中的真菌气溶胶进行检测,我们发现,pm2.5中的真菌气溶胶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非常丰富。其相对丰度排名前二十位的真菌种属中有很多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其中,枝孢菌(cladosporium)占8.37%,曲霉菌(aspergillus)占7.18%,毛孢子菌(trichosporon)占4.94%,镰刀菌(fusarium)占3.84%和隐球菌(cryptococcus)占0.01%等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的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真菌。对于pm10中的真菌气溶胶进行检测,我们发现,pm10中的真菌气溶胶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也同样非常丰富。其中,曲霉菌(aspergillus)占6.41%,镰刀菌(fusarium)占0.08%,毛孢子菌(trichosporon)占0.03%和端胞菌(trichothecium)占0.01%等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的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真菌。4.3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2.5+,pm2.5-,pm10+,pm10-)单一刺激小鼠引起的肺损伤(急性感染试验)在急性感染试验中,小鼠肺脏组织中tlr2、tlr3、tlr4和tlr7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明显。其中,tlr2、tlr4受体在所有四组不同粒径气溶胶感染组中的表达量均有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另外其在pm10+感染组和pm2.5+感染组的表达量显着高于pm10-感染组和pm2.5-感染组(p<0.05);tlr3和tlr7受体在pm10-感染组和pm2.5-感染组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然而在pm10+感染组和pm2.5+感染组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5)。由此可以看出,tlr2和tlr4受体在识别病原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pm2.5和pm10中的微生物成分能够加重小鼠的肺部损伤程度。这一点从小鼠肺脏病例组织切片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对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说,在急性感染试验中,起主要效应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为il-1β,tnf-α,il-8,ip-10和mcp-1。4.4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2.5+,PM2.5-,PM10+,PM10-)重复刺激小鼠引起的肺损伤(慢性感染试验)在慢性感染试验中,TLR2和TLR4在4组感染组小鼠肺部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显着上升(P<0.05)并且高于急性感染试验中的表达量且与急性感染试验中TLR2和TLR4的表达趋势一样。对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讲,在小鼠肺损伤慢性感染模型中,IL-1β,TNF-α,IL-8,IP-10,IFN-γ,MIP-1α和MCP-1是促炎症反应的主要效应因子。通过小鼠肺脏病例组织切片结果可以发现,在慢性感染试验中,含有微生物成分的PM2.5组对机体肺损伤的程度要远高于其他组。这一方面说明PM2.5和PM10中的微生物成分在引起小鼠肺损伤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PM2.5的危害要远大于PM10对机体的危害。总之,本研究提供了不同粒径气溶胶及其微生物成分感染小鼠肺组织后的免疫应答相关数据,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粒径气溶胶及其微生物成分对哺乳动物宿主的感染特性奠定了基础。5.PM2.5感染小鼠肺脏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本研究对PM2.5感染小鼠72 h后取肺脏进行二维电泳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质谱分析共鉴定了45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30个,下调蛋白15个。这些蛋白与颗粒物PM2.5-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功能主要涉及抗氧化反应、应激反应、内分泌紊乱、组织损伤和异常、免疫反应等。例如,对于上调蛋白来说,Galectin-1具有参与机体的抗炎进程并能够抑制机体微生物的感染,激活NF-kappaB信号通路,使T细胞聚集等功能。serum amyloid A,partial是急性期感染的主要蛋白,参与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Peroxiredoxin-2参与机体抗氧化反应并针对磷酸酯多糖起防御效应。Solution Structure Of Coactosin-Like Protein针对真菌起到防御效应等。对于下调蛋白来说,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参与气体的交换过程。beta-2-globin,partial参与氧气的转运过程。Apoa1 protein能够抑制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释放。Annexin A4抑制IL-8的分泌并抑制NF-kappaB信号通路的激活等。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PM2.5对哺乳动物肺部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为新型药物的研制及其新的药物靶标提供思路。

李琴凤,赵玉秀,胡奎[9](2007)在《计划免疫全程接种后免疫效果调查分析》文中提出我院自1982年接管宜昌市伍家岗工业辖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以来,已开展了20余年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每年接种人数达数千人之多,这些人群接种疫苗后,究竟免疫抗体水平如何,能不能达到预期免疫保护的效果,我们不能单从数据表

赵光辉[10](2007)在《亚洲型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文中认为猪囊尾蚴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不但引起猪肉品质下降,而且给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猪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本研究中:(1)利用总RNA提取技术、反转录技术和PCR技术从河南部分地域的猪囊尾蚴中获得10个分离株的coxI部分基因序列,其长度为344bp;将其克隆入pMD19-T并测序;分别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中的MP法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WDANSIST 2.5程序和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2)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猪囊尾蚴的排泄分泌抗原M13h基因,用Megalign和Protean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利用Anthprot 5.0和SignalPserver进行信号肽序列预测,然后利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搜索,用Clustal X和WDNASIST软件进行比对分析,用Paup 4.0程序中的MP法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3)然后将M13h基因克隆入pET43a和pcDNA3.0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43M13h和pc3M13h;将pET43M13h转化BL21(DE3)宿主菌进行原核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将pc3M13h转染COS-7细胞进行真核表达,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表明,10个河南猪囊尾蚴分离株的coxI部分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猪囊尾蚴coxI部分基因可有效区分出Asian和American/African两种基因型,并可用于带科绦虫不同种的鉴别诊断,有望成为一种鉴别基因用于带科绦虫病及其囊尾蚴病的PCR鉴别诊断中;成功克隆了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的基因,并证明该基因地域差异性不显着,有可能位于六钩蚴阶段且是特异性抗原,因此,该蛋白有望成为囊虫病的诊断抗原;成功构建了M13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M13h,并在大肠杆菌中被表达,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能够与兔抗囊虫多抗血清特异性反应;成功构建了M13h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3M13h,并在COS-7细胞中分泌表达,通过检测发现pc3M13h在COS-7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内表达,并且表达产物与兔抗囊虫多抗血清或IgG反应,说明该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二、洛阳市城区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洛阳市城区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地区猪源乙型脑炎病毒血清学调查及主要基因遗传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乙型脑炎病毒的概述
    1.2 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
    1.3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及易感者
    1.4 乙型脑炎病毒的病原学特性
    1.5 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功能及基因型
    1.6 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
    1.7 乙型脑炎的症状及危害
    1.8 乙型脑炎的诊断与防治
    1.9 乙型脑炎的疫苗
    1.10 试验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辽宁地区猪源乙型脑炎病毒血清学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猪血清样本
        2.2.2 血清样本检测
        2.2.3 结果判定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辽宁地区猪源乙型脑炎病毒分离及基因测序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3.1.4 细胞系
    3.2 试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样本处理
        3.2.3 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3.2.4 乙型脑炎病毒RNA提取、RT-PCR鉴定和基因测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细胞病变
        3.3.2 RT-PCR鉴定结果
        3.3.3 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E基因测序结果
        3.3.4 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与疫苗株SA14-14-2的E基因差异分析
        3.3.5 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系统进化树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遂宁市健康人群乙肝 麻疹 百日咳 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1.2 标本收集:
    1.3 检测方法:
    1.4 结果判定: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乙肝抗-HBs的检测:
    2.2 麻疹抗体的检测:
    2.3 百日咳抗体的检测:
    2.4 白喉抗毒素的检测:
    2.5 破伤风抗毒素的检测:
3 讨论
    3.1 我市健康人群乙肝抗-HBs阳性率低。
    3.2 我市麻疹疫苗Ig G抗体阳性率高, 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3 百日咳抗体阳性率高, 但保护率低。
    3.4 我市白喉抗毒素阳性率高, 建立起了有效的免疫屏障。
    3.5 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不高, 并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

(3)南京市25岁以下健康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检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白喉抗体水平
    2.2 破伤风抗体水平
3 讨论

(4)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麻疹发病的分布状况
    3.2 麻疹专报系统报告情况
    3.3 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4 讨论
    4.1 信阳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
    4.2 信阳市麻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3 工作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5)2006年太原市0~2岁儿童免疫抗体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1.2 标本采集
    1.3 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卫生资源
        (二)卫生资源配置
        (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四)医疗服务体系
        (五)公共卫生
    五、创新与不足
        (一)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论文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第一章 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思想资源
    一、分配正义理论
        (一)分配正义理论的概述与辨析
        (二)实现卫生资源配置“基本的社会善”
        (三)平等获取卫生资源的“可行能力”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起源与适用
        (二)实现公共健康基本产品均等化的底线
        (三)卫生资源公共产品配置的原则与特点
    三、差异性社会理论
        (一)差异性社会理论的诠释与启迪
        (二)差异性社会资源配置的适应性
        (三)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性的正义界定
    四、社会保障思想
        (一)社会保障理论的演绎与应用
        (二)社会福利与民粹主义思潮的分析
        (三)卫生资源配置消解健康“贫困陷阱”的作用
第二章 国外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探索与实践
    一、国外卫生资源配置模式
        (一)英国:国家统一配置模式
        (二)日本:社会分担配置模式
        (三)美国:市场竞争配置模式
        (四)新加坡:公私合作资源配置模式
    二、国外卫生资源配置模式对我国的研究与启示
        (一)实现国家治理,推进卫生资源公平配置
        (二)组合型医疗保险模式,有效利用医疗保险资源
        (三)双医整体运行,实现医疗保险资源合理配置
        (四)卫生资源配置倾向老年群体,消解社会难题
        (五)精细化设计卫生服务供给,缓解卫生资源紧缺
第三章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正义配置的状况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保险资源配置
        (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渐进性改革历程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四)商业医疗保险
        (五)案例分析一:城市流动儿童医保包容性制度‐‐苏州为例
    二、医疗服务体系网状构建与运行
        (一)国家政治意志: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历程
        (二)医疗服务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医疗服务机构与卫生人员
        (三)优化卫生服务资源的组织革命:医联体模式
        (四)案例分析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国家治理
    三、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路径与实践
        (一)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变迁与资源配置状况
        (二)国家公共责任下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人员、机构
        (四)案例分析三: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供给,公共卫生的资源配置研究
第四章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正义配置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城市基本保险资源正义配置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制度碎片化,居民获得医保资源公平性差
        (二)制度性壁垒,资源配置存在道德风险
        (三)同城制度不同,基金补偿待遇差异明显
        (四)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居民“自愿”参保率偏低
        (五)医保地域分割,流动人口参保机会不平等
        (六)大病医保公私合作,基金风险偏大
    二、我国城市卫生服务资源正义配置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不合理,城乡资源配置比例不公
        (二)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卫生服务公益性缺失
        (三)“双失灵”,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四)卫生资源流转机制不畅,配置不均衡
        (五)医疗服务逐利化,医患矛盾日益尖锐
    三、我国城市公共卫生资源正义配置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国家公共责任缺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二)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一,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困难
        (三)常规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缺失,基层卫生机构趋利倾向
        (四)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困难
第五章 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
    一、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原则:正义原则
        (一)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对象和内容
        (二)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产生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原则的前提和内容
        (一)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的两个前提
        (二)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的内容
    三、城市卫生资源配置路径思考
        (一)总体目标: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责任:公共健康与支持
第六章 实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路径思考
    一、公平配置医疗保险资源,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正义路径
        (一)社会正义两项原则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线路
        (二)基本公平与比例公平,推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两个路径
    二、重塑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一)科学制定卫生发展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二)明确社会责任,提升医疗服务公益性
    三、加强公共卫生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
        (一)创新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效推进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均等化
        (三)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五)扩充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活禽市场PM2.5微生物气溶胶监测及其对小鼠肺部损伤与诱导免疫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述
        1.1.1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
        1.1.2 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
        1.1.2.1 微生物气溶胶来源的多相性
        1.1.2.2 微生物气溶胶种类的多样性
        1.1.2.3 微生物气溶胶活性的易变性
        1.1.2.4 微生物气溶胶播散的三维性
        1.1.2.5 微生物气溶胶沉积的再生性
        1.1.2.6 微生物气溶胶感染的广泛性
        1.1.3 微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1.4 微生物气溶胶的检测
        1.1.4.1 惯性撞击类
        1.1.4.2 静电沉着类
        1.1.4.3 过滤阻留类
        1.1.4.4 生物采样类
        1.1.5 本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研究
    1.2 大气颗粒物的概述
        1.2.1 大气细颗粒物PM_(2.5) 的来源
        1.2.2 大气细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
    1.3 大气细颗粒物与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性
        1.3.1 空气中常见细菌及其危害
        1.3.2 空气中常见真菌及其危害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
        1.4.1 高通量测序技术类型
        1.4.1.1 SOLiD测序技术
        1.4.1.2 Solexa测序技术
        1.4.1.3 Roche 454测序技术
        1.4.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1.4.2.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中的应用
        1.4.2.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RNA测序中的应用
        1.4.2.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中的应用
        1.4.2.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DNA甲基化分析中的应用
        1.4.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3.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细菌分类学中的应用
        1.4.3.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1.4.3.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5 H5亚型禽流感病毒概况
        1.5.1 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
        1.5.1.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5.1.2 血清学检测
        1.5.1.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6 先天性免疫系统概况
        1.6.1 TLRs的概况
        1.6.1.1 主要的TLRs受体及其作用
        1.6.2 主要的细胞因子及其功能
        1.6.2.1 干扰素
        1.6.2.2 白细胞介素
        1.6.2.3 趋化因子
        1.6.2.4 肿瘤坏死因子
    1.7 蛋白质组学
        1.7.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1.7.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7.3 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
        1.7.3.1 蛋白质分离技术
        1.7.3.2 蛋白质鉴定技术
        1.7.3.3 生物信息学技术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PM_(2.5) 和PM_(10)的采集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1.4 主要实验溶液的配制
        2.1.4.1 分子生物学试剂配制
        2.1.4.2 Western-bolt主要实验试剂的配置
        2.1.4.3 蛋白质组学所需试剂的配置: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及全年动态变化规律
        2.2.1.1 样品的采集
        2.2.1.2 样品DNA的提取
        2.2.1.3 PCR扩增
        2.2.1.4 PCR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2.2.1.5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2.2.1.6 信息分析流程
        2.2.2 H5亚型禽流感病毒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2.2.1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2.2.2.2 病毒RNA的提取
        2.2.2.3 cNDA的合成
        2.2.2.4 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
        2.2.2.5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2.2.2.6 H5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特异性鉴定
        2.2.2.7 H5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
        2.2.2.8 活禽市场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及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2.2.3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 PM_(2.5)-, PM_(10)+,PM_(10)-)刺激小鼠后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及病理性肺损伤的研究
        2.2.3.1 试验动物
        2.2.3.2 PM_(2.5) 和PM_(10)的收集
        2.2.3.3 PM_(2.5) 和PM_(10)的处理
        2.2.3.4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单一刺激小鼠引起的肺损伤(急性感染试验)
        2.2.3.5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重复刺激小鼠引起的肺损伤(慢性感染试验)
        2.2.4 PM_(2.5) 感染小鼠后肺脏差异蛋白组研究
        2.2.4.1 试验动物
        2.2.4.2 PM_(2.5) 的收集
        2.2.4.3 小鼠的感染试验
        2.2.4.4 小鼠肺脏蛋白样品的处理
        2.2.4.5 肺脏蛋白的浓缩
        2.2.4.6 肺脏蛋白浓度测定与验证
        2.2.4.7 IPG胶条的水化
        2.2.4.8 等电聚焦
        2.2.4.9 胶条平衡
        2.2.4.10二向电泳
        2.2.4.11硝酸银染色
        2.2.4.12凝胶分析
        2.2.4.13质谱鉴定
        2.2.4.14 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
3. 实验结果
    3.1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全年动态变化规律
        3.1.1 测序数据的处理
        3.1.2 PM_(2.5) 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全年动态变化
        3.1.3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浓度及PM_(2.5) 中细菌多样性
        3.1.3.1 泰安市城区PM_(2.5) 浓度与活禽市场环境PM_(2.5) 浓度的比较
        3.1.3.2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中的细菌气溶胶多样性
    3.2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中真菌的多样性及全年动态变化规律
        3.2.1 测序数据的处理
        3.2.2 PM_(2.5) 中真菌的多样性及全年动态变化
        3.2.3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中真菌气溶胶的多样性
    3.3 气载H5亚型禽流感病毒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3.1 H5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特异性
        3.3.2 H5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3.3.2.1 标准曲线
        3.3.2.2 H5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敏感性
        3.3.2.3 H5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重复性
        3.3.3 活禽市场环境中H5 AIV气溶胶的real-time RT-PCR检测
    3.4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 PM_(2.5)~-, PM_(10)~+,PM_(10)~-)刺激小鼠后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及病理性肺损伤的研究
        3.4.1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和PM_(10)中细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
        3.4.2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和PM_(10)中真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
        3.4.3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单一刺激小鼠引起的肺损伤(急性感染试验)
        3.4.3.1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单一刺激小鼠后肺部病理组织学结果
        3.4.3.2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 PM_(2.5)~-, PM_(10)~+,PM_(10)~-)单一刺激小鼠后肺部模式识别受体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检测
        3.4.4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重复刺激小鼠引起的肺损伤(慢性感染试验)
        3.4.4.1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重复刺激小鼠后肺部病理组织学结果
        3.4.4.2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重复刺激小鼠后肺部模式识别受体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检测
    3.5 PM_(2.5) 感染小鼠后肺脏差异蛋白组研究
        3.5.1 小鼠肺脏组织双向电泳结果
        3.5.2 差异表达蛋白的分析结果
        3.5.3 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结果
        3.5.4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3.5.4.1 GO分析
        3.5.4.2 IPA分析
        3.5.5 小鼠肺脏差异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4. 讨论
    4.1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中细菌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规律
    4.2 活禽市场环境PM_(2.5) 中真菌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规律
    4.3 气载H5亚型AIV 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4 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PM_(2.5)~+,PM_(2.5)~-,PM_(10)~+,PM_(10)~-)引起小鼠肺损伤的研究(急性感染试验和慢性感染试验)
    4.5 PM_(2.5) 感染小鼠肺脏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亚洲型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词表
摘要
文献综述
    一 我国囊尾蚴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病原学
        2.感染状况
        3.感染来源
        4.猪囊尾蚴病与人囊尾蚴病的关系
        5.职业、年龄、性别和民族
        6.囊尾蚴病流行的新特点
        7.小结
    二 猪囊尾蚴循环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研究进展
        1.循环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的成份及特异性
        2.循环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在免疫学上的应用
    三 脑囊尾蚴病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小扁豆凝集素糖蛋白抗原及其在脑囊尾蚴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2.10kDa抗原及其在脑囊尾蚴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3.排泄分泌抗原及其在脑囊尾蚴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4.异源抗原及其在脑囊尾蚴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5.免疫胶体金技术在脑囊尾蚴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6.小结与展望
实验一 基于coxI基因对猪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种系发育关系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小结与讨论
实验三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原核表达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小结与讨论
实验四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在COS-7细胞中的真核表达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四、洛阳市城区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地区猪源乙型脑炎病毒血清学调查及主要基因遗传变异分析[D]. 王纯玉.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2]遂宁市健康人群乙肝 麻疹 百日咳 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J]. 邱小兵,刘文武,贺泽刚,石小柳. 现代医药卫生, 2011(03)
  • [3]南京市25岁以下健康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J]. 徐鹭,丁筱竹,路坚. 现代预防医学, 2010(16)
  • [4]信阳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状况分析[D]. 胡艳. 郑州大学, 2010(05)
  • [5]2006年太原市0~2岁儿童免疫抗体水平分析[J]. 郭慧芬,关彩萍,牛玉梅,张俊鸿.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01)
  • [6]洛阳市城区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 张强,田鹏,王伟. 洛阳医专学报, 2002(04)
  • [7]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研究[D]. 马伟玲. 苏州大学, 2017(04)
  • [8]活禽市场PM2.5微生物气溶胶监测及其对小鼠肺部损伤与诱导免疫反应[D]. 孟凯.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8)
  • [9]计划免疫全程接种后免疫效果调查分析[J]. 李琴凤,赵玉秀,胡奎. 实用医技杂志, 2007(19)
  • [10]亚洲型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 赵光辉. 河南农业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洛阳市城市儿童白喉间接血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