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无毒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一、无毒低表面能防污涂料(论文文献综述)

郭鸿宇[1](2021)在《低表面能聚氨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领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海洋生物污损(Marine Biofouling)是指海洋微生物与动植物在船体或其他海工装备表面附着并生长形成的生物垢层。海洋生物污损带来的影响诸多,包括且不限于:加速舰船与海工装备腐蚀,形成船舶污底,造成船速下降。海洋防污材料相关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海防安全的可靠性与未来的深海勘探的诸多瓶颈之一。有机锡类防污涂层因影响生态已被禁用,发展环境友好的长效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材料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论文首先通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缩合聚合反应得到聚氨酯,并将7-氨基-4-甲基香豆素以共价键合的方式引入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中。合成的聚氨酯树脂可常温自交联,固化后形成的涂层实现了荧光防污、接触抑菌和污损脱附多机制的协同,以期解决海工装备在海洋中的静态防污需求。实验表明,不同涂层均具有较好的疏水性,水接触角大于105°,具有低表面能(21.0-22.0mN/m)和低弹性模量(1.5-2.2MPa)特性,具备污损脱附性能。含7-氨基-4-甲基香豆素的涂层在紫外波段具有荧光响应特性,被激发的荧光会影响硅藻在表面的定殖,且7-氨基-4-甲基香豆素自身还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潜力。引入香豆素质量添加量仅1.307wt‰时,7-氨基-4-甲基香豆素的涂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即可高达98.17%,具有优异的接触抑菌特性,可保持长达120天的实海防污性能。为对含有机硅链段的聚氨酯亲水化改性以实现涂层抗蛋白粘附的效果,制备了单羟基官能团的亲水链段聚乙烯吡咯烷酮(PVP-OH)。PVP-OH端羟基具有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活性,可通过共价键引入聚氨酯形成表面亲水的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层。实验表明,亲水链段PVP-OH的引入提升了涂层的亲水性,强化了涂层抗蛋白粘附的性能,较明显地降低了涂层的弹性模量(<1.1 MPa)。和非亲水的涂层相比,亲水改性表面PVP-10-SiPU的硅藻覆盖面积平均值从原先的平均7.3%(PVP-0-SiPU)降低到2.6%,藻类覆盖面积降低了一半以上,实海挂板90天内涂层具有较优异的海洋防污性能。

王林祥,蔡跃庆[2](2021)在《硅油对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分析海洋生物污损原理、影响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性能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纳米二氧化硅使用量对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硅油对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性能的影响,为增强辅助防污功能、扩大有机硅防污涂料使用范围奠定理论基础。

王越,张敏,石建高,余雯雯,舒爱艳,孙斌,程世琪[3](2021)在《渔用防污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渔业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海洋生物污损给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发应用绿色、长效、经济的渔用防污材料非常重要。主要概述了防污涂料、防污功能金属网衣和复合型防污材料3种渔用防污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及其在渔业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渔用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与发展前景,可为高性能渔用防污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谢松伯[4](2020)在《聚硫氨酯基海洋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海洋生物污损是指海洋中的微生物或动植物在海洋设施(如船舶、混凝土桥墩和输油管道等)表面附着、生长及积累的过程。其不仅严重制约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甚至还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海洋生物污损的防治是一个全球亟需解决的难题。目前,涂装防污涂料是最便捷、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但防污涂料含大量的有毒防污剂,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大量毒性物质,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是未来海洋防污领域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在室温下制备了无毒的系列的聚硫氨酯基材料:氟化二元醇改性聚硫氨酯、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辣椒素、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二氧化硅及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氧化锌复合材料。并对其表面性质、与基底的粘结强度和防污性能等进行了考察,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2,3,5,6-四氟对苯二甲醇通过点击反应合成了氟化二元醇改性聚硫氨酯(HO-FPTU-x)聚合物。采用FT-IR、EDS及接触角仪等考察了HO-FPTU-x涂层的表面性质及防污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侧链上的疏水性和亲水性基团,氟元素均匀分布在涂层表面,涂层表面能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其侧链上的疏水性和亲水性基团可构建成一个“模糊”表面。实验室防污实验结果表明,HO-FPTU-7.5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和抗藻附着性能。6个月实海防污实验结果证明HO-FPTU-7.5涂层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2)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羟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PDMS-PTU-x)聚合物。采用FT-IR、XPS、AFM及接触角仪等探究了PDMS-PTU-x涂层的表面性质、粘结性能及防污性能。结果表明PDMS-PTU-x涂层表面具有良好的疏水性(>107.43°)及较低的表面能(22.02 m J·m-2),其与基底之间具有较强的粘结强度(>1.74 MPa)。PDMS-PTU-04涂层具有较弱的仿真藤壶去除强度(0.22 MPa)和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及抗藻附着性能。10个月静态浸泡实验结果表明PDMS-PTU-04涂层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3)通过调整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羟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之间的配比,合成了一种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PDMS-PTU-08),再分别与不同量的辣椒素进行物理混合,制备了PDMS-PTU-08/CAP-x复合涂料。利用FT-IR、AFM及接触角仪等探究了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表面性质及防污性能。结果证明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103.34°)及较低的表面能(21.22 m J·m-2),涂层中的辣椒素可持续稳定释放(0.22~4.33μg·cm-2·d-1),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及抗藻附着性能。9个月实海静态浸泡实验结果PDMS-PTU-08/CAP-5.0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4)选用(2)制备的PDMS-PTU-04聚合物分别与不同量的亲水纳米SiO2粒子和疏水纳米SiO2粒子进行物理混合,制备了PDMS-PTU/Q-SiO2-x和PDMS-PTU/S-SiO2-x复合材料。利用FT-IR、FE-SEM、AFM及接触角仪等对材料的表面性质和防污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粒子后,在涂层表面构建了微结构,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107.03°)和较低的表面能(19.25 m J·m-2)。防污实验结果表明PDMS-PTU/S-SiO2-x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及抗藻附着性能。(5)利用(2)制备的PDMS-PTU-04聚合物分别与不同量的纳米ZnO粒子进行物理混合,制备了PDMS-PTU/ZnO-x复合材料。利用FT-IR、FE-SEM、AFM及接触角仪等探究了材料的表面性质、粘结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结果证明添加纳米ZnO粒子后,在涂层表面构建了微结构表面,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特性(>108.75°)、较低的表面能(19.64m J·m-2)、较强的力学性能和粘结强度(>2.23 MPa)。在光照条件下,PDMS-PTU/ZnO-x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蛋白吸附及抗藻附着性能。

张云,杨松,艾迎春,姜松涛,张攀,王宇鑫[5](2020)在《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防污涂料是船舶等海洋装备的重点防护材料,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内船舶防污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总结了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方向,并对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夏杰[6](2020)在《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船舶防污涂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船舶防污涂料是海洋工程与装备的重要防护材料,对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用的船舶防污涂料中,低表面能型防污涂料环境友好,不会对海洋环境产生破坏,是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环保不断重视,环境友好型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日益成为研究重点。其中,有机硅低表面能型船舶防污涂料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逐渐暴露出漆膜综合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综合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有机硅船舶防污涂料性能提升的技术需要,本文开展了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海洋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利用三种不同亲水链段合成了三种不同的改性树脂,并对比分析亲水材料对有机硅基材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羟丙基硅油(DY)为原料制备PEG-DY的无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DSC等测试方法证实了改性树脂为PEG-DY的无规共聚物。通过对改性树脂的表面性能、耐酸碱盐性、耐水性能以及抑藻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树脂的耐酸碱盐性有所提高。当DY分子量的增大时,接触角明显增大,但PEG分子量的增大会导致接触角下降。当改性树脂为PEG400-DY3000时,接触角最大值可达至107.68°,吸水率为6.74%,断裂伸长率为20.47%,弹性模量为27.59MPa。2)将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和不同分子量的羟丙基硅油(DY)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进行共聚制备PCL-DY树脂。通过傅里叶红外和XRD分析并证实了 PCL-DY的无规共聚物结构。通过对改性树脂的表面性能、耐酸碱盐、耐水性能、降解性能以及抑藻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亲水性偏弱的链段PCL的引入可明显提高漆膜的接触角,涂膜的表面能降低,并且断裂伸长率也明显增大。当改性树脂为PCL2500-DY3000,其接触角可达110.05°,吸水率为1.09%,断裂伸长率为182.47%。通过抑藻性能实验表明,所合成的PCL-DY树脂附着量很少,具有很优异的防污能力。3)将不同摩尔配比的聚酯多元醇(PCLx/PLAy)和不同分子量的羟丙基硅油(DY)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进行聚合制备聚氨酯改性有机硅的低表面能防污涂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对PCLA-DY的无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证实。通过对改性树脂的表面性能、耐酸碱盐、耐水性能、降解性能以及抑藻性能等详细的测试,重点考察了亲水性和降解性的PLA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亲水性较弱的PLA可大幅度增加漆膜的接触角数值,当改性树脂PCLA6:4-DY3000,其接触角数值为116.39°,吸水率为2.63%,断裂伸长率为36.29%。4)将所合成的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制备成低表面能防污涂料,通过实海挂板研究了三种不同亲水链段对防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DY防污涂料中,PEG分子量越大时(或者DY分子量越大),防污性能越优异;在PCL-DY防污涂料中,PCL分子量越大(或者DY分子量越大),防污性能越优异;在PCLA-DY防污涂料中,PCLA中PLA的含量越低时(或者DY分子量越大),防污性能越优异;通过接触角测定、力学性能、表面形貌、防污效果等综合对比三种不同亲水链段制备的防污涂料发现,PEG-DY防污涂料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且实海挂板防污效果最好,防污能力最优。

赵芮康[7](2020)在《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有机硅涂料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其机械性能较差,与基材附着力较低等不足,不适应于人类的使用需求,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脱落、破损和开裂等现象,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E51环氧树脂对有机硅树脂进行化学改性,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环氧树脂预处理的方式,成功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分子结构、表面性能、表面形貌、力学性能、耐海水腐蚀性能和防污性能;研究了聚酰胺对涂层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制备十种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与四种有机硅面漆和三种环氧底漆的复合涂层,对比研究不同复合涂层的层间附着力和减阻性能。研究表明,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成功的改善了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的相容性,环氧树脂的交联网状结构的引入,增强了涂层的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柔韧性、耐冲击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能,当环氧树脂含量低于24.8 wt%时,涂层呈现韧性材料状态,当环氧树脂含量高于34.3 wt%时,涂层呈现脆性材料状态;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硬度增大,断裂强度增大,弹性模量先减小再增大,抗腐蚀能力先减弱再增强;涂层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分离现象,但不对其表面性能造成影响,有机硅树脂的硅氧烷链段富集于涂层表面,使其表现出了低表面能的特性,涂层的表面能介于15-21 mJ/m2之间;聚酰胺的加入增大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内部的交联密度,完善其交联网状结构,涂层的延伸率和硬度增大,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减小,屏蔽性变差,阻抗值增加;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与纯环氧厚浆漆和有机硅面漆表现出了突出的附着力,涂层的柔韧性越好,复合涂层的层间附着力表现越出色,聚酰胺对提高层间附着力起到积极作用;涂层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涂层的弹性模量越小、延伸率越高,阻力矩越小,柔性涂层在减阻实验中受到较小的磨损程度;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具有良好的防污效果,涂层的硬度越小、粗糙度越小,污损脱除率越高。本文的创新成果:(1)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环氧树脂预处理的方法,改善了环氧树脂与有机硅树脂的相容性。(2)制备了两种交联固化体系的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在保持有机硅涂层防污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其与环氧底漆的附着力。

刘思逵[8](2020)在《水性有机硅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溶剂型防污涂料在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因此研发水性涂料是其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水性有机硅涂层并没有明确的固化机理,对于有机硅乳液作为主要成膜物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有机硅乳液作为成膜物,硅烷偶联剂作为固化剂,有机锡作为催化剂,成功制备出三组份水性低表面能防污涂层。通过探究固化剂类型和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得到水性有机硅涂层的基础配方为有机硅乳液(A组份):KH-570(B组份):有机锡(C组份)质量比为10:0.5:0.1。以阳离子型有机硅乳液和阴离子型有机硅乳液为成膜物,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接触角测试、力学性能测试、表面形貌观察以及防污性能测试表征水性有机硅涂层,从而探究乳化剂对有机硅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会减少海洋细菌在涂层表面的附着量,使得水性有机硅涂层可以更好的防止污损生物的附着;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的阳离子型有机硅乳液作为成膜物时,得到的水性有机硅涂层具有较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防污性能。为解决粉体团聚的问题,本文采用润湿分散剂处理纳米粉体,使得纳米粉体可以稳定分散在水中,制备气相SiO2浆料和CNTs/气相SiO2浆料,并对其进行分散稳定性测试和粒径大小表征。润湿分散剂SD5027含量为1%时,制备出的气相SiO2浆料的稳定性最佳。润湿分散剂W996添加量为1%,CNTs的添加量为4%时,制备出的CNTs/气相SiO2浆料稳定性最好。将纳米浆料添加到水性有机硅涂层的基础配方中,制备出纳米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并对复合涂层进行表界面性能和力学性能表征。气相SiO2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中,气相SiO2提高了涂层的疏水性,并在其浆料含量为15%时,复合涂层的疏水性最好,表面自由能达到最低值11.96 mJ/m2,涂层的断裂强度和延伸率最为优异。在CNTs/气相SiO2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中,探索了不同官能化改性后CNTs浆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当CNTs/气相SiO2浆料含量为15%时,复合涂层表面自由能T13>TC13>TH13,表面自由能最低9.0 mJ/m2,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TC13<TH13<T13,普通CNTs对涂层的力学性能增强效果明显,羧基和羟基改性CNTs会影响涂层的交联行为,从而无法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

宗丹丹[9](2020)在《附着污损的舰体阻力性能及污损释放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管理船舶有效运营指数:能源效益设计指数(EEDI)、能源效益营运指数(EEOI)的生效,节能减排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解决船舶排放问题,首先要从减少能耗入手。而船舶阻力的增加会伴随能源消耗过大、增加CO2排放量的问题,所以关注因外在因素导致的增阻增能耗增排放现象,针对长江流域某舰体,研究其外壁面附着污损情况下带来的航行阻力变化,分析航速、表面状况与阻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污损增阻的研究结果,进而对不同污损的释放行为进行探究,分析污损释放的可实现条件,对于去污减阻降能耗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FD方法,结合经验公式,研究光滑表面的目标舰体船模在多航速下的航行阻力,结果表明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来计算带自由面的舰体周围流场的数值方法是可行的。进而模拟附着污损状况下的舰体在不同航速下的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轻度污损阶段,粗糙度越小,增阻带来的影响越大;而对于重度污损而言,最高航速时重度污损Ⅲ阶段的增阻比轻度阶段粗糙度为1mm时的增阻大2.5倍还多,且重度污损阶段的增阻能达到光滑舰体阻力的36%~65%,所以重度污损的影响不容忽视。最后在对粗糙表面船体的阻力估算中,涉及到粗糙度补贴系数ΔCf,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船体补贴系数不同,考虑实船和船模之间尺度效应,仿真计算了目标舰体的粗糙度补贴系数,同时发现粗糙度补贴系数的经验推荐值不适用于重度污损情况。基于污损造成的严重增阻结果,结合流固耦合理论,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针对影响舰体表面的防污性能参数:涂层厚度和弹性模量E,研究了附着在有机硅防污涂层上的“硬污损”藤壶和“软污损”石莼(Ulva)孢子的释放行为。计算结果显示,涂层厚度、弹性模量对“硬污损”藤壶的释放均有一定影响,但单一变量的影响不及涂层复合变量(E/T)0.5的影响。对于复合变量(E/T)0.5较低的涂层,由于污损与其之间的弱粘结作用,藤壶可在较小外力下释放,且涂层弹性模量较低时,藤壶的释放行为更倾向于剥离方式,而对于高弹性模量的涂层,释放依赖于剪切方式;对Ulva而言,防污涂层的弹性模量较小时,在其表面附着的孢子更容易释放,而涂层厚度对Ulva孢子的释放没有明显影响。当Ulva孢子的粘合胶垫足够厚,以致于粘合胶垫与涂层的接触角大于90°时,接触边缘处的应力奇异性较强,Ulva孢子会在粘合胶垫与涂层接触的边缘处释放。

夏贤哲[10](2020)在《PS-PEG微球改性的有机硅防污涂层》文中提出目前,在海洋防污领域中对于两亲性防污涂层的研究尚处于火热状态,相比于单一的纯有机硅涂层来说,其具有更强的防污性和优异的减阻能力。但现阶段常用的两亲性防污涂层主要通过亲水单体和疏水单体交替或嵌段共聚合进行制备,这种同主链结构容易使得到的亲水链段与非亲水链段在涂层表面出现富集作用,难以得到亲疏水微纳米区间多的高复杂表面,相比于纯有机硅涂层,防污减阻性能的提升效果不强。为此,本文以含有聚乙二醇结构的纳米材料作为基体对象,其具有高度的分散性以及良好的抗蛋白吸附特性等优点,采用自乳化微乳液聚合,制备出含有聚乙二醇侧链的PS-PEG微球;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EGMA、乳液固含量、引发剂对于乳液稳定性和PS-PEG微球粒径的影响;并进一步将PS-PEG微球对有机硅树脂亲水改性制备新型防污涂层,研究PS-PEG微球的添加量对有机硅涂层的拉伸性能、亲水性及防污减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以苯乙烯为主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接枝用单体,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为反应型大分子乳化剂,使用2,2-偶氮二(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作为引发剂,合成了含有亲水性PEG支链的PS-PEG微球。其平均粒径可达到46.37nm且PEG链摩尔含量为11.5%,此时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2h、PEGMA含量10w.%、固含量20%、引发剂含量2wt.%。(2)当PS-PEG微球添加量为2%时,改性后的有机硅涂层的100%定伸强度增加了 4%,涂层浸泡后的水接触角下降速率相比于纯有机硅涂层提升了420%,模拟生物粘液的附着强度降低了 40%;当其添加量为4%时,模拟航速18.3节条件下相比于纯有机硅涂层,受到的阻力减小了 10%。说明PS-PEG微球可以有效改善有机硅涂层的拉伸性能、亲水性、减阻性以及防污性能。以防污性能为指标,选择2%为PS-PEG微球的最优添加量。

二、无毒低表面能防污涂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毒低表面能防污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1)低表面能聚氨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危害
    2.2 低表面能防污涂层的作用机理
    2.3 基于PDMS涂层的防污性能强化
        2.3.1 亲水功能基团改性
        2.3.2 抗菌功能基团改性
        2.3.3 PDMS的表面形貌设计
        2.3.4 物理共混型改性
    2.4 基于PDMS涂层的机械性能强化
    2.5 海洋防污材料的发展趋势与不足
    2.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3章 含7-氨基-4-甲基香豆素双机理协同防污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试剂及规格
        3.2.2 7-氨基-4-甲基香豆素改性的PDMS基聚氨酯(PDMS-x-PU-y)的制备
        3.2.3 7-氨基-4-甲基香豆素改性PDMS基聚氨酯涂层的制备
    3.3 表征方法
        3.3.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2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3.3.3 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
        3.3.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3.3.5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3.3.6 透明度测试
        3.3.7 表面润湿性与表面能测试
        3.3.8 搭接剪切和涂层附着力测试
        3.3.9 弹性模量测试
        3.3.10 自清洁,抑菌,藻类接种和海洋防污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含有7-氨基-4-甲基香豆素的PDMS基聚氨酯(PDMS-x-PU-y)的合成
        3.4.2 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
        3.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3.4.4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3.4.5 涂层的透明度
        3.4.6 表面润湿性和表面能
        3.4.7 搭接剪切和涂层附着力
        3.4.8 弹性模量
        3.4.9 自清洁,抑菌,藻类接种和海洋防污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亲水改性有机硅聚氨酯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及规格
        4.2.2 羟基封端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OH)的制备
        4.2.3 亲水改性有机硅聚氨酯(PVP-x-SiPU)的制备
        4.2.4 亲水改性有机硅聚氨酯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
    4.3 表征方法
        4.3.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2 凝胶渗透色谱(GPC)
        4.3.3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4.3.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4.3.5 表面润湿性与表面能测试
        4.3.6 搭接剪切和涂层附着力测试
        4.3.7 弹性模量测试
        4.3.8 涂层的牛血清白蛋白吸附测试
        4.3.9 自清洁,藻类接种和海洋防污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羟基封端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OH)的合成
        4.4.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亲水涂层PVP-x-SiPU的合成
        4.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4.4.4 表面润湿性与表面能
        4.4.5 搭接剪切和涂层附着力
        4.4.6 弹性模量
        4.4.7 涂层的抗牛血清白蛋白吸附性能
        4.4.8 自清洁,抑菌,藻类接种和海洋防污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介绍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2)硅油对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生物污损原理
2 影响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性能的因素
3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试验研究
    3.1 常见试验方法
    3.2 硅油对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性能的影响试验分析
        3.2.1 主要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试验结果分析
4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
    4.1 制备无毒低表面能涂料
    4.2 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分析
    4.3 试验结果和分析
        4.3.1 红外光谱结构表征
        4.3.2 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涂层单因素试验分析
5 结语

(3)渔用防污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渔业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渔用防污材料及其应用现状
    1.1 防污涂料及其应用现状
    1.2 防污功能金属网衣及其应用现状
    1.3 纳米复合型防污材料及其应用现状
2 渔用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
    2.1 自抛光型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
    2.2 具有微相分离结构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
    2.3 低表面能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
    2.4 释放型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
    2.5 接触型防污材料的防污机理
3 结语

(4)聚硫氨酯基海洋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海洋生物污损
    1.2 海洋生物污损的形成过程
    1.3 海洋防污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海洋防污材料
        1.4.1 无锡自抛光防污材料
        1.4.2 两亲性聚合物防污材料
        1.4.3 污损释放型防污材料
        1.4.4 生物降解高分子基防污材料
        1.4.5 仿生防污材料
        1.4.6 污损阻抗型防污材料
    1.5 海洋防污材料的发展趋势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氟化二元醇改性聚硫氨酯海洋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2 PTU的制备
        2.2.3 HO-FPTU-x的制备
        2.2.4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O-FPTU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3.2 HO-FPTU-x的粘均分子量
        2.3.3 HO-FPTU-x涂层表面的FE-SEM和元素分析
        2.3.4 HO-FPTU-x涂层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
        2.3.5 HO-FPTU-x涂层的接触角和表面能
        2.3.6 HO-FPTU-x涂层的粘结性能
        2.3.7 HO-FPTU-x涂层的抗蛋白吸附性能
        2.3.8 HO-FPTU-x涂层的抗藻附着性能
        2.3.9 HO-FPTU-x涂层的实海防污性能
        2.3.10 HO-FPTU涂层的防污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海洋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PDMS-PTU-x的制备
        3.2.3 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DMS-PTU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3.2 PDMS-PTU-x聚合物的XPS分析
        3.3.3 PDMS-PTU-x的粘均分子量
        3.3.4 PDMS-PTU-x涂层表面的FE-SEM分析
        3.3.5 PDMS-PTU-x涂层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
        3.3.6 PDMS-PTU-x涂层的接触角和表面能
        3.3.7 PDMS-PTU-x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3.3.8 PDMS-PTU-x涂层的粘结性能
        3.3.9 PDMS-PTU-x涂层的仿真藤壶去除性能
        3.3.10 PDMS-PTU-x涂层抗蛋白吸附性能
        3.3.11 PDMS-PTU-x涂层抗藻附着性能
        3.3.12 PDMS-PTU-x涂层的实海防污性能
        3.3.13 PDMS-PTU涂层的防污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辣椒素复合海洋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PDMS-PTU-08 的制备
        4.2.3 PDMS-PTU-08/CAP-x的制备
        4.2.4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DMS-PTU-08/CAP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4.3.2 PDMS-PTU-08/CAP-x涂层表面的FE-SEM分析
        4.3.3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
        4.3.4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接触角和表面能
        4.3.5 PDMS-PTU-08/CAP-x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3.6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粘结性能
        4.3.7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仿真藤壶去除性能
        4.3.8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CAP释放速率
        4.3.9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抗蛋白吸附性能
        4.3.10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抗藻附着性能
        4.3.11 PDMS-PTU-08/CAP-x复合涂层的实海防污性能
        4.3.12 PDMS-PTU-08/CAP复合涂层的防污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二氧化硅复合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5.2.2 PDMS-PTU/Q-SiO_2-x的制备
        5.2.3 PDMS-PTU/Q-SiO_2-x的制备
        5.2.4 表征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DMS-PTU/S-SiO_2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5.3.2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表面的FE-SEM分析
        5.3.3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
        5.3.4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的接触角和表面能
        5.3.5 PDMS-PTU/S-SiO_2-x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3.6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的粘结性能
        5.3.7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的仿真藤壶去除性能
        5.3.8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的抗蛋白吸附性能
        5.3.9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的抗藻附着性能
        5.3.10 PDMS-PTU/S-SiO_2-x复合涂层的实海防污性能
        5.3.11 PDMS-PTU/S-SiO_2复合涂层的防污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机硅改性聚硫氨酯/氧化锌复合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6.2.2 PDMS-PTU/ZnO-x的制备
        6.2.3 表征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DMS-PTU/ZnO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6.3.2 PDMS-PTU/ZnO-x复合涂层的表面FE-SEM分析
        6.3.3 PDMS-PTU/ZnO-x复合涂层表面形貌及粗糙度
        6.3.4 PDMS-PTU/ZnO-x复合涂层的接触角和表面能
        6.3.5 PDMS-PTU/ZnO-x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6.3.6 PDMS-PTU/ZnO-x复合涂层的粘结性能
        6.3.7 PDMS-PTU/ZnO-x复合涂层的仿真藤壶去除性能
        6.3.8 PDMS-PTU/ZnO-x复合涂层的抗蛋白吸附性能
        6.3.9 PDMS-PTU/ZnO-x复合涂层的抗藻附着性能
        6.3.10 PDMS-PTU/ZnO复合涂层的防污机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防污技术
2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2.1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2.2 有机氟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3 仿生防污涂料
4 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展望
5 结语

(6)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船舶防污涂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硅海洋船舶防污涂料的防污机理及影响因素
    1.3 低表面能海洋船舶防污涂料发展现状
        1.3.1 有机硅改性有机树脂防污涂料
        1.3.2 纳米材料改性有机硅防污涂料
        1.3.3 有机硅仿生复合防污涂料
    1.4 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的方法
        1.4.1 共混改性
        1.4.2 共聚改性
        1.4.3 互穿网状聚合改性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设计
        2.3.1 PEG-DY无规共聚物的结构设计
        2.3.2 PCL-DY无规共聚物的结构设计
        2.3.3 PCLA-DY无规共聚物的结构设计
    2.4 材料制备方法
        2.4.1 PEG-DY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2.4.2 PCL-DY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2.4.3 PCLA-DY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2.4.4 防污涂料的制备
    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2.5.1 红外测试
        2.5.2 接触角测试
        2.5.3 DSC测试
        2.5.4 耐化学溶剂测试
        2.5.5 吸水率及降解率测试
        2.5.6 SEM测试
        2.5.7 XRD测试
        2.5.8 共聚物拉伸实验测试
        2.5.9 共聚物抑藻性能测试
        2.5.10 涂料附着力测试
        2.5.11 防污涂料浅海挂板实验
第三章 PEG-DY无规共聚物研究
    3.1 引言
    3.2 无规共聚物的测试结果与讨论
        3.2.1 红外分析
        3.2.2 差热分析
        3.2.3 SEM分析
        3.2.4 接触角分析
        3.2.5 吸水率及降解率分析
        3.2.6 涂膜耐化学性能分析
        3.2.7 共聚物的涂膜力学性能分析
        3.2.8 共聚物的硅藻附着实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CL-DY无规共聚物研究
    4.1 引言
    4.2 无规共聚物的测试结果与讨论
        4.2.1 红外分析
        4.2.2 X射线分析
        4.2.3 SEM分析
        4.2.4 接触角分析
        4.2.5 吸水率及降解率分析
        4.2.6 涂膜耐化学性能分析
        4.2.7 共聚物的涂膜力学性能分析
        4.2.8 共聚物的硅藻附着实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CLA-DY无规共聚物研究
    5.1 引言
    5.2 无规共聚物的测试结果与讨论
        5.2.1 红外分析
        5.2.2 SEM分析
        5.2.3 接触角分析
        5.2.4 吸水率及降解率分析
        5.2.5 涂膜耐化学性能分析
        5.2.6 共聚物的涂膜力学性能分析
        5.2.7 共聚物的硅藻附着实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船舶低表面能型防污涂料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附着力分析
        6.2.2 力学性能分析
        6.2.3 接触角分析
        6.2.4 表面形貌分析
        6.2.5 防污涂料浅海挂板实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海洋生物污损
        1.1.2 海洋防污方法
    1.2 有机硅防污涂料
        1.2.1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防污机理
        1.2.2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应用现状
    1.3 改性有机硅防污涂料
        1.3.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 环氧改性有机硅涂料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2 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交联固化反应原理
        2.2.3 制备工艺
        2.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化学结构与组成
        2.3.2 表面性能
        2.3.3 表面形貌
        2.3.4 力学性能
        2.3.5 抗海水腐蚀性能
        2.3.6 层间附着力
        2.3.7 减阻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聚酰胺固化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试样的制备
        3.2.3 性能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化学结构与组成
        3.3.2 力学性能
        3.3.3 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
        3.3.4 膜厚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3.3.5 耐海水腐蚀性能
        3.3.6 层面附着力
        3.3.7 减阻性能
        3.3.8 防污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水性有机硅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溶剂型防污涂层的研究现状
        1.2.1 自抛光型涂层
        1.2.2 仿生涂层
        1.2.3 低表面能涂层
    1.3 新型水性涂层的研究现状
    1.4 水性有机硅涂料的研究现状
    1.5 纳米粉体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水性有机硅涂层的结构与性能
    2.1 水性有机硅涂层的制备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涂层制备方法
    2.2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2.2.1 接触角
        2.2.2 表面自由能
        2.2.3 拉伸性能
        2.2.4 微观形貌
        2.2.5 交联密度
        2.2.6 红外光谱
        2.2.7 细菌附着与脱附实验
        2.2.8 舟形底栖硅藻附着与脱附实验
    2.3 交联固化反应原理
    2.4 水性有机硅涂层固化剂的选择
    2.5 固化剂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2.5.1 表界面性能
        2.5.2 拉伸性能
        2.5.3 交联密度
        2.5.4 微观形貌
        2.5.5 讨论
    2.6 乳液类型对涂层性能影响
        2.6.1 有机硅乳液表征
        2.6.2 涂层的化学结构
        2.6.3 涂层的交联密度
        2.6.4 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
        2.6.5 涂层的表界面特性
        2.6.6 涂层的力学性能
        2.6.7 涂层的细菌附着与脱附性能
        2.6.8 涂层舟形底栖硅藻附着与脱附性能
        2.6.9 讨论
    2.7 小结
3 水性纳米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 浆料的制备及表征
        3.2.1 浆料制备工艺
        3.2.2 浆料的表征方法
    3.3 气相SiO_2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3.1 气相SiO_2浆料的制备
        3.3.2 润湿分散剂种类及用量选择
        3.3.3 气相SiO_2浆料的粒径分布
    3.4 CNTs/气相SiO_2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4.1 润湿分散剂种类及用量选择
        3.4.2 不同官能团化CNTs/SiO_2浆料分散稳定性
        3.4.3 CNTs/气相SiO_2浆料粒径大小
    3.5 小结
4 纳米粉体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
    4.1 涂层制备
    4.2 涂层表征方法
    4.3 气相SiO_2浆料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性能表征
        4.3.1 表界面性能
        4.3.2 力学性能
        4.3.3 表面形貌
        4.3.4 讨论
    4.4 CNTs/气相SiO_2浆料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
        4.4.1 表界面性能
        4.4.2 力学性能
        4.4.3 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附着污损的舰体阻力性能及污损释放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船体阻力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船体污损释放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
2 流固耦合理论
    2.1 流固耦合概述
    2.2 流体基本理论
    2.3 固体基本理论
    2.4 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某舰体船模的基本阻力计算
    3.1 船舶阻力概述
    3.2 某舰体船模的基本阻力计算
    3.3 本章小结
4 附着污损的舰体阻力分析
    4.1 轻度污损等效模型
    4.2 重度污损等效模型
    4.3 附着污损的舰体阻力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污损的释放行为研究
    5.1 吸附在有机硅涂层上的藤壶的释放行为研究
    5.2 吸附在有机硅涂层上的绿藻的释放行为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PS-PEG微球改性的有机硅防污涂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有机硅防污涂料
        1.2.1 有机硅防污机理
        1.2.2 有机硅防污涂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两亲性防污涂料
        1.3.1 两亲性防污机理
        1.3.2 两亲性防污涂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PS-PEG微球
    1.5 论文课题提出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主要内容
2 PS-PEG微球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及仪器设备
        2.2.2 微球制备
        2.2.3 测试及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2.3.2 乳液固含量的影响
        2.3.3 引发剂的影响
        2.3.4 PEGMA含量的影响
    2.4 小结
3 PS-PEG微球改性有机硅涂层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原料及仪器设备
        3.2.2 PS-PEG微球改性有机硅涂层
        3.2.3 测试及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成膜性能
        3.3.2 拉伸性能
        3.3.3 表面及断面形貌
        3.3.4 水接触角
        3.3.5 吸水率
        3.3.6 减阻性能
        3.3.7 防污性能
    3.4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无毒低表面能防污涂料(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表面能聚氨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领域中的应用[D]. 郭鸿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2]硅油对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性能的影响[J]. 王林祥,蔡跃庆. 化工管理, 2021(09)
  • [3]渔用防污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渔业上的应用[J]. 王越,张敏,石建高,余雯雯,舒爱艳,孙斌,程世琪. 海洋渔业, 2021(02)
  • [4]聚硫氨酯基海洋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谢松伯. 广西大学, 2020
  • [5]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现状及展望[J]. 张云,杨松,艾迎春,姜松涛,张攀,王宇鑫. 全面腐蚀控制, 2020(07)
  • [6]聚氨酯改性有机硅船舶防污涂料研究[D]. 夏杰.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7]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赵芮康.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水性有机硅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刘思逵. 大连海事大学, 2020(11)
  • [9]附着污损的舰体阻力性能及污损释放行为研究[D]. 宗丹丹.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10]PS-PEG微球改性的有机硅防污涂层[D]. 夏贤哲.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无毒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