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数学的本质意义——对学生98高考第十题过程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连接数学的本质意义——对学生98高考第十题过程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一、在数学的本质意义上建立联系——对学生解98高考第10题的过程的调查、分析、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丽[1](2021)在《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理解是学生学会知识的重要基础,会运用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数学理解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理解为基础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学生能理解数学,最终目标是能迁移与应用知识。如何促使高中生进行数学理解性学习呢?这需要寻找一种能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能对学生心智活动过程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的途径。数学写作恰好能暴露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教师根据写作反馈可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围绕“如何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这一核心问题,以高中数学必修五和必修二为教学内容,以L中学高一485班为实践班,高一472班为对照班来实施数学写作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上述两个班103名学生对数学写作的认识以及数学理解性学习现状;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向实践班介绍数学写作,并进行阅读指导和试写。针对试写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学写作实践目的,设计了自我阐释类、情境应用类、洞察类、反思认识类四种类型的数学写作模式;再次是,从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每种类型的数学写作教学、评析学生作品、反思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数学写作教学实践;最后,通过后测与访谈,对数学写作、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情况、数学成绩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实践效果。综合整个研究过程,可得以下结论:○1学生对数学写作和数学学习的态度得到改观,接近94.2%学生表示对数学写作感兴趣,且写作态度端正积极。同时写作增强了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2数学写作对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数学写作,学生具备了进行理解性学习的能力,能够靠理解去学习数学,且能够自发地根据学习需要采取不同学习策略。○3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实践方案具一定的可行性。实践后,学生数学成绩与基本数学能力得到提升,实践中还可获取学生认知情况和情感态度的变化情况。○4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评价全面多元化原则写作。最后,针对实践结果和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提出了以“数学写作”为辅助工具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建议:制定合理的写作任务;注重知识过程的阐明;注重问题活动情境的设计;注重评价反馈与交流。本研究将数学写作与数学理解性学习两者相融合是一种尝试,既突出写作主题——理解性学习,又涉及写作的各方面主题。本文为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参考,也为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李超[2](2021)在《“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师要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这对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数是连接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重要桥梁,且部分导数试题的命制具有一定高等数学的背景.因此,这项研究选取高中导数内容,在“高观点”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揭示部分高考导数试题具有的高等数学背景;(2)如何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去;(3)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在“高观点”的指导下进行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这项研究通过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高观点”指导下研究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在解题方面,整理分析了近十年(以全国卷为主)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导数试题,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为命题背景、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总结了用“高观点”解决高考导数试题时常犯的四类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提出五项解题方法:创设引理破难题、洛氏法则先探路、导数定义避超纲、构造函数显神通、多元偏导先找点.在教学方面,通过对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三个特点: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认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应遵循四项基本的教学原则:严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提出相应的五项教学策略: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张乔妹[3](2021)在《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突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考查,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建立在实际背景下的数学试题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三复习阶段,由于教学节奏紧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对数学阅读的指导;学生在解决信息量较大的数学题时,表现出解题效率低,甚至畏惧解决此类题目的现象,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不理想。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改善数学阅读现状,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必要先了解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策略研究。本研究围绕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水平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培养策略展开调查和探索。利用问卷调查和测试卷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水平现状:(1)被试学生当前数学阅读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具体在三个水平上,字符识别水平较高,其次是语言转译水平,相对较低的为整体理解水平;(2)学生在字符识别水平中,文字语言识别表现较差;在语言转译水平中,文字与图表语言的转译表现较差;(3)被试班级之间的数学阅读能力整体水平不存在显着差异。2.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测试卷答题情况分析总结出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影响学生数学阅读的智力因素:学生的知识储量不够,导致无法灵活联系前后知识;审题时容易忽略文字描述的细节或对字面理解不准确,其中对题目中文字语言的识别和转译表现最为困难,不能提取关键信息,不能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条件,不能灵活利用和转换题目中的信息等情况;数学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题目信息,解题过程混乱。(2)影响学生数学阅读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害怕文字阅读,不重视数学阅读,学生数学阅读主动性不强,数学阅读习惯较差,阅读后缺乏总结反思习惯。(3)数学阅读方法策略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4)教师阅读指导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阅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指导。3.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及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总结得到以下较为有效的解决策略:(1)课前策略:(1)为了加强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引导,采取课前给学生制定阅读导学案的策略;(2)为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同时强化基础知识,设置课前3分钟阅读活动。(2)课堂策略:(1)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主动性,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2)为强化学生的审题技巧,进行数学阅读专项训练;(3)为加强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积累,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阅读方法。(3)课后策略:(1)为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表达能力,课后布置适当的限时作业,并及时批改;(2)为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反思习惯,注重训练学生进行错题分析;(3)为减少学生间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的差异,对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其建立解题自信,强化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改珍[4](2021)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各国从对教师“量”的需求逐渐转变到对教师“质”的需求,其中一个核心的研究内容便是教师知识。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又是确保教师教育质量的基础环节。职前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才能满足高质量教育的人才需求,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对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可以反映教师专业知识的最初状态。本研究聚焦于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分为三个子问题:一、职前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访谈和调查,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给出对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看法,并将其作为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参考标准。该知识结构是教师主观层面的认识,也可称为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如何?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进而得出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利用水平划分描述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三、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一线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一致?通过对比,探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进而明确职前数学教师未来的努力方向。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为辅。子问题一通过调查教师视角下各类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来了解合格数学教师需要的各类专业知识的权重情况。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构建出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框架,并以此编制调查问卷;然后对一线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各类专业知识进行赋权;最后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并通过访谈对量化结果进行补充和说明。子问题二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和掌握水平。首先通过整理历年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科目的真题,明确各类知识的考查比例、题型和分值;然后结合子问题一的调查结果,确定测试所考查的内容、题型及分值,对试题进行抽取、组合、制定评分标准;接着,选取1所部属师范大学、1所省属师范大学和2所省属师范学院的数学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测试;最后根据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子问题三是基于前两个子问题的数据分析结果,再结合教师访谈,探讨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知识掌握水平下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如下:(1)合格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三类专业知识按照权重大小依次是数学学科知识(45.20%)、数学教学知识(30.71%)、数学课程知识(24.09%)。该知识结构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群体教师对各类知识权重的看法基本一致。(2)职前数学教师对所考查的数学专业知识基本能够掌握。实际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参与本研究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低到高可划分为四个水平:前水平、识记水平、关联水平和综合水平。不同类型学校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得分具有显着差异,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部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学院。(3)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中,各类知识的权重大小顺序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致,即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是合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处在四个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是合理的。教师期望的学科知识权重低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教师期望的教学知识权重却高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职前数学教师教育提出相关建议:(1)职前数学教师应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2)职前数学教师应提高教学知识储备。

王强[5](2021)在《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词汇,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由于其高度抽象性和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一批优秀的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GeoGebra为突破立体几何中的重难点提供了有利工具,GeoGebra软件更是凭借3D功能,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直观演示变得直观可见。因此,研究GeoGebra与立体几何教学的融合对改善立体几何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下面步骤探讨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首先,分析了本研究的背景、价值,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介绍了 GeoGebra的3D绘图区和其与几何画板的比较;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关于GeoGebra辅助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对本研究依据的多元表征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APOS理论和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进行介绍,并分析了这些理论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启发。其次,利用访谈法对教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学生立体几何学习中的难点和目前的立体几何思维水平的情况,为后面教学案例的设计明确方向。经调查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解题时找不到思路、立体几何中的概念较抽象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大部分高二学生立体几何思维水平基本在水平1到2之间。然后,分析了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基于GeoGebra的立体几何教学策略:简便性与简洁性相结合、适度性与整合性相结合、动态演绎与静态作图相结合、实验归纳与演绎推理相结合,并结合前面的教育理论设计了三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最后,通过开展教学实验和对后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 GeoGebra应用于立体几何教学的有效性,并最终得到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凌琳[6](2020)在《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下文简称特殊精英教育)是适合超智儿童身心特点的一种特殊的优质教育,它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认识中在大众教育里仅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精英教育”,其特点在于教育对象仅面向超智儿童,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即因材施教,它同时也是当前教育体系的的完善和补充,还可以开发被教育者的潜在能力,发扬其优势才能,实施一种最适合超智儿童的教育模式。英才(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而不同之处在于,除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之外的其他几种教育的受众的定义都包括了多元化的能力,而本文提出的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只针对智力超群的学生。特殊精英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式,且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以公平视角审视特殊精英教育问题,综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政策制定理论,认为新时期的教育公平应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并拓展出新的内涵来促进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当前社会普遍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均等、公平就是绝对的平均,甚至认为教育上任何的区别都是不公平现象。然而,特殊精英教育是否真的站在教育公平的对立面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性别、年龄、个性、能力生来就有差别,教育上的“均匀用力”是最低层次的、浮于表面的伪公平,根据受教育对象在各方面素质的不同提供适合每个人的相应的教育条件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公平。换言之,教育公平应该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该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其一,人们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公平就是完全相同的教育;其二,我国特殊精英教育异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被精英化;其三,当前我国的“超常教育”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无法满足人民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其四,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英才教育,一些国家甚至将英才教育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并且颁布法律法令予以法制和政策保障,而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却缺乏政策保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各国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方式,为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颁布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各国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政策,了解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以及实施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各国国情与我国实际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借鉴经验;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各相关人群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与态度、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及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问题。问卷调查部分,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8份,深入访谈了33位专家(含教育家和高校其他专家)、教育实践家、教师、家长、学生,其中包括国内顶级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和裴娣娜先生,以及多位国内一流中小学校领导,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访谈质性数据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数据分析和访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量化和质性研究基础,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得出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国家(地区)都对特殊精英教育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立法立规发展英才教育,德国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重视“天才教育”,其他如俄罗斯、韩国、日本等,甚至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为特殊精英教育保驾护航,如台湾198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法》就包含了关于资优教育的内容。不少发达国家(地区)特殊精英教育已颇具规模,如英国受惠者比例为1%-5%,新加坡为1%,俄罗斯为1%,以色列为1%,韩国也已达到1%。我国特殊精英教育虽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主体异化、培养模式单一、系统性缺失、发展不平衡,甚至缺失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构建可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和有关政策,从成才渠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具体政策建议为:构建完整的成才渠道,一方面科学地建立超智儿童鉴定选拔机制,具体可使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智力测试量表结合学生、家长自荐和教师推荐的多元化鉴定选拔机制,另一方面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让超智儿童受到连贯、系统的培养,更好地成为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师资上,从选培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保障机制三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专门的优秀教师;在课程上,加强需求调查,提升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注重差异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在管理上,需在政府职能部门设专人管理特殊精英教育,也可考虑设置专门的部门以调整课程模式,协调教育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且加强政策宣讲,以减少政策实施阻力;在政策法规上,为特殊精英教育立法立规,提供经费、政策和法制保障,填补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政策法规空缺。本研究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内容上,通过对国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分析,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本土化的培养政策;二是方法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由于受到研究条件与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期待能邀请到更多的国内顶级专家和一流名校的校领导参与调研,也期待以后国家支持更多探索性的教学试验。

彭艳贵[7](2020)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文中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既与个体发展的培养目标紧密关联,又是高中数学课程发展的方向。按照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阶段的复数关联着代数、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多个知识主题,表现出广泛的联系性,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复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个体发展都是重要的。在历年的高中数学课程修订的过程中,复数虽然一直被认为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基本部分,但它的内容体系从建国以来就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反映了人们对高中复数的价值取向和课程发展的思考过程。在近些年的高中数学课程发展中,随着复数部分的删减,复数成为“容易教的难点课”,教起来简单,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却存在明显的问题。课程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是教育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基于学生的复数理解水平和行为表现的研究,对高中复数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是对当前高中复数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开展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数学的教育功能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确立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判断依据,从理论上初步讨论高中复数的教育价值。高中复数学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知识结构发展、数学观念变化、思维品质提升、渗透数学应用意识和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六个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价值。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理论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本研究从课程文本方面对我国历年十一个版本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复数部分从课时数量、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历年的复数课程虽然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变化和波动,但都对复数作为“数”的概念的发展进行明确,表现了对数系扩充的目标要求,对复数的表示、复数的运算也都提出了相对较高的教学要求。研究中还对国际上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和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复数部分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同国家高中复数的课程目标,了解各个国家的高中复数的基本目标情况,为我国高中复数课程发展提供参考。第三,作为进一步的实践求证,研究中在理论上分析和构建了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的框架,明确高中复数理解的四个水平:感知水平、表征水平、联结水平和应用水平。以此为基础,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编制了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选择合适的研究样本进行调查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高中生复数理解的感知水平和表征水平上表现较好,可以较自如地处理一些常规的复数问题,对于一些知识的记忆和方法的基本应用表现较好。但在高中复数的关联水平和应用水平上,学生的测试表现相对较弱。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复数问题解决的表现中,能够识记基本的结论,但在稍微复杂的问题中缺少必要的判断,在复数问题求解的思维表现上比较普通,在需要较高数学能力的问题上表现不足,对于复数几何意义这个重要内容的理解不够完善,对虚数单位i等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也缺少必要的理解,在处理联系其它知识主题内容的复数问题时也较普遍地存在困难。第四,本研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结果,整理了高中复数的基本内容,构建高中复数的基本框架,结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高中复数课程及其内容的发展的基本主张。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应该坚定复数课程的基本地位,为了充分体现高中复数的教育价值,应该关注高中复数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重视高中复数的核心概念,丰富复数几何意义和复数与方程等与复数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关注复数的广泛关联性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体现:创新性之一,当前关于高中阶段复数内容的研究整体不多,且较集中于高中复数教学设计的研究。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从理论分析、课程文本比较、复数学习评价、复数课程内容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相关研究起到了必要的补充作用;创新性之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因此,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考虑,尤其是基本的知识需求方面,研究中对学生的复数理解水平进行测试,对学生的典型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学生高中复数理解水平的知识方面因素。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地探索意义;创新性之三,本文经过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特定的方法对高中复数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相关结论为高中复数课程改革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依据,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经验。

冷聪[8](2020)在《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标要求教学中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查也趋于数学应用方向。但由于教材编排、教师观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低下。本文针对当前教学应用价值取向缺失成因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加强高中阶段数学应用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目的。其成因归纳于:(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重视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学生不能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2)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以考试替代评价”的观念长期引导教学,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没有精力也不愿把精力花在收集、整理、储备资料上,更愿意把精力用在去研读考纲、分析考点上,把教材等作为唯一的授课内容,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多做数学应用题,并没有从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广泛地收集教学资源;(3)评价体制的欠缺,由于当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评价体制的不合理,教师注重考分的高低而不是应用知识能力的强弱。为此,本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1)强化教材的应用性内容教学,数学的应用价值来源于教材,要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使教学大纲具体化。教师要使教学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节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开拓学生视野,引发学生丰富联想,以人们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分析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2)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一方面,由于教师缺少用数学的意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困于知识的海洋,周而复始地做着“找题、做题、讲题”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师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远离了现实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敏感,导致应用意识不强。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教学意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其次,教师要注重知识产生的背景,通过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定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身边的现象中捕捉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的影子,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4)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教学要求,培养自己从应用的角度去发现、思考问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利用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Excel、Flash等软件去分析问题,将现实生活的问题动态地呈现给学生。

邓京凤[9](2020)在《高中艺术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之首是数学抽象素养,它贯穿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抽象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对高中艺术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质现状进行评价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对高中艺术生的数学抽象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在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APOS理论将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各个内容维度划分为四个层次水平;其次,设计了高中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问卷调查和素养测试题。再次,对厦门市某高中艺术类学生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厦门市某高中艺术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现状。通过研究调查问卷,高中艺术生的数学抽象素养现状具体表现如下:(1)高中艺术生平时成绩中等偏下;(2)高中艺术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不容乐观;(3)高中艺术生对数学的抽象认识不足;(4)高中艺术生对数学抽象的重要性意识不够。通过素养测试研究表明:(1)高中艺术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整体较一般,最好的水平3百分比30.33%,其次水平1平均正确率30.00%,水平4最差正确率只有3.33%;(2)高二、高三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5<0.05),高中三年级的数学抽象素养总体水平高于高中二年级,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水平逐渐提高;(3)高中文理科艺术生在数学抽象素养水平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2<0.05);(4)艺考生与高水平艺术团学生在数学抽象素养水平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6<0.05)(5)高中艺术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P=0.005<0.05)。针对高中艺术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现状的统计结果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师生个别访谈后,在培养高中艺术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方面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升数学抽象素养;(2)提倡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能力;(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数学抽象思维;(4)精心设计校本作业,做好分层教学。

严婷[10](2020)在《语言视角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提出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数学交流的工具。《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将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数学语言并充分发挥其在数学学习、思维锻炼方面的重要作用。波利亚曾说:“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题”,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解题就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而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数学语言方面。因此,如何从数学语言的角度培养高中生的解题能力就变成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数学解题”和“数学语言”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其次对数学语言、数学解题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然后介绍了研究中所运用的主要理论;最后通过测试卷和问卷调查,了解了高中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数学语言理解、转换、构造、操作以及表达、反思能力在不同知识模块下的差异性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解题习惯以及教师对数学语言等的理解,得到:(1)高中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中主要处于多元结构水平,而在函数中主要处于单一结构水平;(2)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在函数、几何与代数中主要处于多元结构水平,在统计与概率中主要处于单一结构水平;(3)数学语言构造、操作能力在函数、几何与代数中主要处于关联结构水平,而在统计与概率中主要处于多元结构水平;(4)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几何与代数中主要处于关联结构水平,在统计与概率中主要处于多元结构水平,在函数模块中主要处于单一结构水平;(5)语言视角下高中生解题时存有以下问题:隐含条件剖析失败;概念模糊不清;遗漏约束条件,混淆数量关系;转换不全面、不通顺、不精炼;不能正确运用数学符号;缺乏解题技巧;无法找到知识间的关联;审题不清,思维定势;省略运算步骤;表达不严谨、不规范;不会使用多种数学语言表述信息;语言组织能力差;没有养成解题反思的良好习惯;反思深度不够;(6)不同教龄的教师都意识到了数学语言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解题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实施困难。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数学语言视角下的解题教学;加强数学语言阅读理解训练,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使用多种数学语言形式来分析题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加强对解题规范的重视;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语言表达活动;构建反思型的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意识地锻炼数学语言转换能力;注重积累解题中常用的构造技巧;多读、多说、多写,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会错题整理,养成解题反思的良好习惯。考试评价方面:一是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解题的思维过程;二是在编制试题时应侧重数学语言的理解、转化,少一些机械记忆。

二、在数学的本质意义上建立联系——对学生解98高考第10题的过程的调查、分析、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数学的本质意义上建立联系——对学生解98高考第10题的过程的调查、分析、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组织
        1.1.4 数学写作的功能
        1.1.5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数学写作的概念
        2.1.2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概念
    2.2 国内外有关数学写作的研究
        2.2.1 关于数学写作的价值
        2.2.2 关于数学写作的类型
        2.2.3 关于数学写作的指导
        2.2.4 关于数学写作的评价
        2.2.5 关于数学写作的实践研究
    2.3 国内外有关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研究
        2.3.1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学习策略
        2.3.2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评价
        2.3.3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2.4 文献评述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2 元认知理论
        2.5.3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3.4.1 高中生数学写作调查问卷的设计
        3.4.2 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3.4.3 测试题的设计
        3.4.4 访谈提纲设计
第4章 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准备
    4.1 前期准备工作
        4.1.1 前期调查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1.3 向学生介绍数学写作
        4.1.4 数学写作的阅读指导及试写
    4.2 数学写作模式的设计
        4.2.1 自我阐释类
        4.2.2 情境应用类
        4.2.3 洞察类
        4.2.4 反思认识类
    4.3 数学写作的评价
        4.3.1 评价目的
        4.3.2 评价原则
    4.4 小结
第5章 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教学实践
    5.1 实施方案
        5.1.1 实施的教材内容
        5.1.2 变量分析
    5.2 数学写作教学实施计划
        5.2.1 数学写作教学设计环节
        5.2.2 数学写作题目、篇数
    5.3 自我阐释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3.1 写作目标
        5.3.2 写作内容
        5.3.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3.4 关于自我阐释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3.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3.6 自我阐释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4 情境应用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4.1 写作目标
        5.4.2 写作内容
        5.4.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4.4 关于情境应用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4.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4.6 情境应用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5 洞察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5.1 写作目标
        5.5.2 写作内容
        5.5.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5.4 关于洞察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5.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5.6 洞察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6 反思认识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6.1 写作目标
        5.6.2 写作内容
        5.6.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6.4 关于反思认识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6.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6.6 反思认识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7 教学反思
第6章 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效果
    6.1 数学写作对学生态度、写作能力的分析
        6.1.1 数学写作调查分析
        6.1.2 访谈结果分析
        6.1.3 数学写作调查小结
    6.2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情况分析
        6.2.1 数学写作对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影响分析
        6.2.2 数学写作对数学理解性学习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6.2.3 测试题得分率分析
        6.2.4 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情况小结
    6.3 数学成绩分析
        6.3.1 数学考试成绩分析
        6.3.2 测试题成绩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
    7.4 教学建议
        7.4.1 制定合理的写作任务
        7.4.2 注重知识过程的阐明
        7.4.3 注重问题活动情境的设计
        7.4.4 注重评价反馈与交流
    7.5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中生数学写作的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 B:学生数学写作访谈提纲
附录 C: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 D 学生数学写作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 E:实践班和对照班数学成绩前后测数据对比表
附录 F:六道测试题
附录 G:实践班与对照班六道测试题成绩数据对比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
        1.1.2 优秀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1.1.3 导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1.2 核心名词界定
        1.2.1 高观点
        1.2.2 导数
        1.2.3 数学教学
        1.2.4 解题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计划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
    2.2 高观点下中学数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2.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2.4 文献述评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案例研究法
    3.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
    3.4 研究伦理
    3.5 小结
第4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4.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实施调查
        4.1.3 调查结果分析
        4.1.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4.1.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4.1.3.3 问卷的结果分析
    4.2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实施调查
        4.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3 调查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解题研究
    5.1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
        5.1.1 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
        5.1.1.1 高斯函数
        5.1.1.2 函数的凹凸性
        5.1.2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或公式为命题背景
        5.1.2.1 洛必达法则
        5.1.2.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5.1.2.3 拉格朗日乘数法
        5.1.2.4 柯西中值定理
        5.1.2.5 柯西函数方程
        5.1.2.6 泰勒公式与麦克劳林公式
        5.1.2.7 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
        5.1.2.8 两个重要极限
        5.1.2.9 欧拉常数
        5.1.3 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
        5.1.3.1 伯努利不等式
        5.1.3.2 詹森不等式
        5.1.3.3 对数平均不等式
        5.1.3.4 斯外尔不等式
        5.1.3.5 惠更斯不等式
        5.1.3.6 约当不等式
        5.1.4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
        5.1.4.1 极限思想
        5.1.4.2 积分思想
        5.1.4.3 (常微分)方程思想
    5.2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中常见的四类错误
        5.2.1 知识性错误
        5.2.1.1 柯西中值定理的误用
        5.2.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误用
        5.2.1.3 多元函数求最值,不注意边界情况
        5.2.1.4 不注意洛必达法则使用的前提
        5.2.2 逻辑性错误
        5.2.2.1 循环论证
        5.2.2.2 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
        5.2.3 策略性错误
        5.2.4 心理性错误
    5.3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的方法
        5.3.1 创设引理破难题
        5.3.2 洛氏法则先探路
        5.3.3 导数定义避超纲
        5.3.4 构造函数显神通
        5.3.5 多元偏导先找点
    5.4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研究的案例
        5.4.1 “高观点”视角研究解题方法
        5.4.2 “高观点”视角研究试题的命制
    5.5 小结
第6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研究
    6.1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特点
        6.1.1 衔接性
        6.1.2 选择性
        6.1.3 引导性
    6.2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原则
        6.2.1 严谨性原则
        6.2.2 直观性原则
        6.2.3 因材施教原则
        6.2.4 量力性原则
    6.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6.3.1 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
        6.3.2 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
        6.3.3 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
        6.3.4 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
        6.3.5 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6.4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案例
        6.4.1 常微分方程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6.4.2 微积分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6.4.3 “泰勒公式”的教学案例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
    2.1 数学阅读研究综述
    2.2 核心概念界定
3.研究设计
    3.1 研究流程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4.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2 测试卷数据分析
5.提升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5.1 课前提升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5.2 课堂内提升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5.3 课后提升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6.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师知识
        一.知识的内涵及分类
        二.教师知识的分类
    第二节 数学教师知识
        一.数学教师学科知识
        二.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
        三.数学教师知识相关文献的量化分析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知识
        一.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现状及来源
        二.职前数学教师知识中某类具体知识
        三.职前数学教师综合性知识和技能
        四.中外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对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知识
        二.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三.职前教师
        四.知识结构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框架
        一.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构建
        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析层次建构
    第四节 研究的具体过程
第四章 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第一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描述分析
    第二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聚类分析
    第三节 不同群体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量化分析
        一.不同教龄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二.不同职称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三.不同称号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四.不同学历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质化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水平划分
        一.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成绩整体描述
        二.职前数学教师测试总成绩的水平分布
        三.职前数学教师主观题作答情况的水平分析
    第二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实际结构
    第三节 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二.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二.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 各类数学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各类数学专业知识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教学知识的影响分析
        三.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影响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整体比较
    第二节 不同水平下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比较
        一.前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二.识记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三.关联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四.综合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讨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状况调查与访谈提纲
    附录2 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
    附录3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4 教师资格考试2014-2018 试题汇总
    附录5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
    附录6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附录7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培养策略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GeoGebra软件3D绘图区介绍
    2.2 GeoGebra与几何画板软件的比较
    2.3 国内关于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
    2.4 关于GeoGebra辅助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
        2.4.1 国内关于GeoGebra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2.4.2 国内关于GeoGebra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4.3 国外关于GeoGebra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5 研究趋势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数学多元表征理论
        3.1.1 基本含义
        3.1.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2.1 基本含义
        3.2.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3.3 APOS理论
        3.3.1 基本含义
        3.3.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3.4 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
        3.4.1 基本含义
        3.4.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第4章 立体几何教学的现状调查
    4.1 教师教学情况的访谈调查
        4.1.1 访谈目的与形式
        4.1.2 访谈结果
        4.1.3 小结
    4.2 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4.2.1 调查研究目的与方法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4 小结
第5章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5.1 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5.2 基于GeoGebra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5.2.1 应用原则
        5.2.2 应用策略分析
    5.3 立体几何教学案例研究
        5.3.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案例及其研究
        5.3.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垂直”的案例及其研究
        5.3.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案例及其研究
第6章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效果实验与分析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假设
    6.3 实验对象的选取
    6.4 实验的设计
    6.5 实验的结果
    6.6 实验的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反思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基本GeoGebra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效果测试
附录四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测的数据
附录五 GeoGebra主要案例制作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和获奖的论文
致谢

(6)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
        (二)特殊精英教育的异化
        (三)特殊精英教育无法满足个人、社会及国家发展
        (四)特殊精英教育缺乏政策法律保障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价值
        (三)实践价值
    三、相关概念
        (一)超智儿童
        (二)精英与精英学生
        (三)精英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
        (四)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与政策制定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超智儿童鉴定选拔的研究
        (三)关于超智儿童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
        (五)其他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特殊精英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三)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实施经验的研究
        (四)关于超智儿童身心特征的研究
        (五)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
    三、总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内容和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取样与样本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拟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调研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调研设计
    五、信效度分析及研究伦理
        (一)信效度分析
        (二)研究伦理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智力理论
        (一)智力差异客观存在
        (二)智力是可以科学测量的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启示
    三、教育公平理论
        (一)教育公平的层次与原则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平衡
        (三)教育公平在特殊精英教育中的体现
    四、政策制定理论
        (一)理性决策理论
        (二)公民参与理论
第四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发展概述
    二、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执行经验
        (一)选拔机制
        (二)培养方式
        (三)师资建设
    三、典型国家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分析
        (一)俄罗斯
        (二)美国
        (三)韩国
    四、总结
第五章 中国特殊精英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实践进程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历史
        (二)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现状
    二、国内相关政策的发展
        (一)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政策与实践
        (二)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班级的尝试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计划
    三、中国特殊精英教育案例分析
        (一)北京八中经验与成绩
        (二)江苏天一中学经验与启示
    四、总结
第六章 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
    一、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一)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的态度
        (三)影响因素分析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
        (一)对成才渠道的看法
        (二)对安置形式的看法
        (三)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四)对师资队伍的看法
        (五)对保障和资金的看法
    三、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
        (一)走出误区,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四)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和资源
        (五)制定科学的准入准出机制
    四、总结
第七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相关因素研究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问题确定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三、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与功能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功能
    四、特殊精英教育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一)政治可行性
        (二)经济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第八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成才通道
        (一)建立科学的鉴定选拔机制
        (二)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特殊精英教育教师的选培制度
        (二)重视特殊精英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三)完善特殊精英教育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优化培养环节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四、加强教育管理
        (一)确定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强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作用
        (三)增加理解减少阻力:加强政策宣讲
    五、完善保障机制
        (一)经费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法律保障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特色与创新
    三、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社会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校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7 访谈内容节选
后记

(7)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复数的历史发展过程概述
    二、高中复数课程内容组织的研究
    三、高中复数课程的比较研究
    四、高中复数教与学的研究
    五、数学理解的研究
    六、小结
第三章 核心素养与高中复数教育价值
    一、复数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二、高中复数教育价值判断的依据
    三、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阐释
第四章 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比较研究
    一、我国历年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纵向比较
    二、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国际横向比较
第五章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研究
    一、测评的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设计
    四、测试的指标分析
    五、测试结果统计
    六、分析与结论
    七、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表现的讨论
第六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课程内容分析
    一、源于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思考
    二、基于研究实践的探索
    三、高中复数的基本内容及其层级关系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课程内容发展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预测试)
    附录二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正式测试)
    附录三 我国历年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复数内容
    附录四 美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复数内容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2.相关研究现状
    2.1 对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2 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对课堂教学数学应用价值体现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综述小结
3.高中数学应用教学的调查和分析
    3.1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2 学生调查统计情况及分析
    3.3 教师调查统计情况及分析
4.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价值缺失的成因
    4.1 教材的编排设计
    4.2 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4.3 当前的评价体制
5.优化课堂教学中数学的应用价值
    5.1 强化教材应用性教学
    5.2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5.3 提高自身对数学应用教学意识
    5.4 对策的有效性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中艺术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课改要求
        1.1.2 现实诉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主要问题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抽象
        1.4.2 数学抽象
        1.4.3 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1.4.4 数学抽象水平
    1.5 理论基础
        1.5.1 认知发展理论
        1.5.2 杜宾斯基APOS理论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2.3 国外数学抽象素养的研究现状
    2.4 国内数学抽象素养的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4 评价框架
        3.4.1 水平划分
        3.4.2 素养水平评价框架
    3.5 问卷设计
        3.5.1 调查问卷设计
        3.5.2 素养测评的编制
        3.5.3 水平评定
    3.6 访谈内容的设计
    3.7 分析工具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2 总体情况
        4.2.1 信度检验与效度分析
        4.2.2 调查问卷总体情况
        4.2.3 素养测试总体情况
    4.3 高中艺术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3.1 高中各年级艺术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3.2 高中文科生与理科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的差异分析
        4.3.3 高中艺考生与高水平艺术团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3.4 高中艺术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4.4 高中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4.4.1 平时成绩与素养现状的相关性
        4.4.2 热爱数学与当前素养的相关性
        4.4.3 素养的重要程度与素养现状的相关性
    4.5 典型案例分析
    4.6 访谈教师对艺术生的数学抽象素养的评价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语言视角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数学语言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
        1.1.2 当前学生解题现状的客观需要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有利于克服数学恐惧感,树立解题自信心
        1.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2.3 为解题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1.3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数学解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数学解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2.1.2 “数学解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2.2 关于“数学语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数学语言”的国外研究现状
        2.2.2 “数学语言”的国内研究现状
    2.3 关于“数学语言与解题间联系”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界定
    3.1 数学语言
        3.1.1 数学语言的概念界定
        3.1.2 数学语言的分类
        3.1.3 数学语言的特点
        3.1.4 数学语言的价值
    3.2 数学解题能力
        3.2.1 数学解题能力的内涵
        3.2.2 数学解题能力的构成要素
    3.3 数学语言能力与数学解题的关系
第4章 研究中所运用的主要理论
    4.1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4.2 罗增儒的解题坐标系理论
    4.3 元认知理论
    4.4 solo分类评价理论
第5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现状的调查
    5.1 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现状的测试卷调查研究
        5.1.1 测试目的
        5.1.2 测试对象
        5.1.3 测试卷的编制
        5.1.4 测试卷评分标准
        5.1.5 测试的实施
        5.1.6 测试结果分析
    5.2 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
        5.2.1 问卷调查目的
        5.2.2 问卷调查对象
        5.2.3 问卷的编制
        5.2.4 问卷的实施
        5.2.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3 访谈
        5.3.1 访谈目的
        5.3.2 访谈对象
        5.3.3 访谈内容
        5.3.4 访谈实录整理与分析
    5.4 结论
第6章 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建议
    6.1 教师方面
        6.1.1 重视数学语言视角下的解题教学
        6.1.2 加强数学语言阅读理解训练,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6.1.3 引导学生尽量使用多种数学语言形式来分析题目
        6.1.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6.1.5 加强对解题规范的重视
        6.1.6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语言表达活动
        6.1.7 构建反思型的数学课堂
    6.2 学生方面
        6.2.1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6.2.2 有意识地锻炼数学语言转换能力
        6.2.3 注重积累解题中常用的构造技巧
        6.2.4 多读、多说、多写,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6.2.5 学会错题整理,养成解题反思的良好习惯
    6.3 考试评价方面
        6.3.1 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解题的思维过程
        6.3.2 试题编制应侧重数学语言的理解、转化,少一些机械记忆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情况

四、在数学的本质意义上建立联系——对学生解98高考第10题的过程的调查、分析、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 李瑞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D]. 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张乔妹. 西南大学, 2021(01)
  • [4]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D]. 王改珍.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 王强. 扬州大学, 2021(09)
  • [6]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D]. 凌琳. 西南大学, 2020(05)
  • [7]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D]. 彭艳贵.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4)
  • [8]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 冷聪. 西南大学, 2020(05)
  • [9]高中艺术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 邓京凤.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10]语言视角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D]. 严婷.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连接数学的本质意义——对学生98高考第十题过程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