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铅输送模质量的研究与探讨

热铅输送模质量的研究与探讨

一、热铅输送模质量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楠[1](2021)在《基于AP1000核电站屏蔽厂房TMD减震结构的铅基堆隔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能是清洁、高效、环保的能源之一,是我国绿色能源重点发展方向。由于地震对核电站安全性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减小核电站结构与核反应堆、稳压器等关键设备的地震响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AP1000核岛屏蔽厂房作为结构研究对象,以某铅基反应堆为核级设备的研究代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屏蔽厂房TMD(调谐质量阻尼)减震结构结合设备隔震技术,以提高核电站结构和铅基反应堆的地震安全性。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AP1000核岛屏蔽厂房为研究对象,应用TMD减震原理,以基底剪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使用MATLAB编制程序计算给出了TMD隔震层的最优刚度和最优阻尼,优化建立了屏蔽厂房的TMD新型结构。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传统结构和TMD减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验证了TMD结构的减震性能。(2)基于隔震原理设计铅基反应堆设备隔震支座。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铅基反应堆非隔震和隔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SSE设备反应谱为地震输入,研究比较铅基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3)以屏蔽厂房楼面波作为地震输入,比较了屏蔽厂房传统结构与TMD结构对应铅基反应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表明,屏蔽厂房TMD结构能够显着地减小铅基堆隔震结构的水平位移、加速度和基底剪力响应,表明屏蔽厂房TMD结构与铅基堆设备隔震相结合可以显着地提高核结构和核级设备的地震安全。本文研究AP1000核电站屏蔽厂房TMD减震与反应堆隔震混合控制技术的减震性能,从结构创新的角度为提高核电站结构和核级设备的地震安全提供了研究性的探索。

何丹丹[2](2019)在《风电-储能价值链节点优化选择与利益分配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速,分布式及集中式均得到规模上的扩张。但风电仍面临着由于波动性、随机性、不稳定性等带来的弃风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风电的进一步发展。对消纳风电进行协同与优化,解决风电弃能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储能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分支,能够有效降低风电的波动性、提升稳定性及利用率等,从而增强风电—储能价值链的增值效应。本文从价值链、协同角度出发,通过发电节点及储能节点的优化选择、利益分配策略的实施,促进风电—储能价值链协同、健康地发展。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梳理了以“波特价值链”为基础及以模块化为导向的传统的风电价值链,分析了传统价值链存在的问题及可创新的维度,剖析了风电—储能价值链的节点及利益分配策略。其次,借鉴价值链协同中资源及任务匹配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模糊TOPSIS方法的风电—储能价值链发电节点相关利益主体优化选择模型,并以某风电场建设及运营商选择利益主体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再次,论述了风电—储能价值链储能节点不同储能形式优化选择的原则及必要性,构建了不同储能形式优化选择的多智能体粒子群算法(MAPSO),并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后,剖析了影响风电—储能价值链利益分配的主要因素,改进了传统的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模型,论述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利益分配结果的影响。节点优化选择及利益分配是风电—储能价值链构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所做的研究为风电—储能价值链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陈曦[3](2017)在《既有工业建筑保护性再利用中围护结构节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结构更新,既有工业建筑成为了城市中亟待改造和更新的对象。拆除、保护、利用是既有工业建筑面临的三大命运主题。今天,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方式已遭到了普遍谴责,而将"保"和"用"对立起来的再利用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将"保"和"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既有工业建筑的生存质量,并使之更好地为人所用,保护性再利用也越来越成为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的趋势。随着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对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环保节能的要求。如何将保护、利用、节能三者结合起来,是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既有工业建筑改造需要面对的新课题。既有工业建筑的围护结构承载着重要且最为直观的历史信息,体现着工业建筑的工业特征。从"保"的角度,围护结构蕴含的这些信息无疑是有保留价值的,但从"用"和节能的角度,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并尽可能地减少能耗,与保护往往又是冲突的。如何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改造策略和适宜的改造措施,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此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笔者为什么确定该研究方向及为什么要将研究内容限定在保护性再利用的范畴内,明确了以广泛搜集资料为主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既有工业建筑保护性再利用项目中围护结构的节能现状进行介绍,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三部分从保温隔热、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四个方面对实践案例和技术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第四部分从节能改造措施和相关实践案例中提取出针对既有工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空间策略和技术策略,同时还对国内改造实践项目中围护结构节能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提出了对既有工业建筑保护性再利用中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展望。

魏珂[4](2017)在《归属与自主:近代大学生教育身体史研究(1895-1937)》文中认为身体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关注的热点。我国教育界对身体进行了探讨,认为教育的身体转向,有助于回归人的本真存在,实现对人的生命关怀。大学生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大变局中的近代大学生,在社会诸种力量影响下,他们身体的内与外、思想与行为等均在改变。本研究以身体为线索来探讨近代大学生身体的发展,将先前学界讨论教育问题的焦点从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转移到对教育主体的关注。研究视角的转移,意在从另一个新的、贴近“人”的角度观察受教育者的自我感知与成长,进而反思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认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教育应如何影响和塑造人。通过梳理关于1895至1937年间我国大学生的相关史料,考察他们的身体变迁史,进而探讨国家与学生身体的归属关系规律,揭示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因素。基于这种思路,本研究首先探讨与分析了近代大学生身体的发展与变化,然后提出近代大学生身体变迁呈现出的特点。对近代大学生的发展与变化,本研究从六个角度进行剖析:一、大学生身体如何从家庭之身转变为学校之身,进而成为国家之身;二、近代大学如何努力把学生身体纳入学校的时空规训之中及学生对规训的因应与抗争;三、大学如何对学生身体进行野蛮化和卫生化改造,以塑造学生强健的体格;四、近代大学生的身体由“修身”向“修形”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五、大学生爱情、生理的追求特征;最后,探讨在民族存亡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死选择。基于上述剖析,近代大学生身体与国家之间关系发展呈现出归属与背离的曲线,当国家危机严重时,身体的归属性开始变强,身体自主性变弱;当个人和国家矛盾加强时,身体自主性变强,归属性变弱。近代大学生的身体发展路线体现了其身体归属与身体自主间的统一与矛盾,大学生处身其间的应对与纠葛的历史是教育由“传统”而“现代”变化历程的一个具身化面向。与此同时,本研究认为近代大学生身体发展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特征:一、身体归属国家化。大学生身体与国家的强弱不可分割,进而救国紧密结合,故增加军训和有计划地体育训练,着重“增强国民体质”的卫生实践,是近代大学身体教育的基本特点。二、身体形塑外向化。与传统教育注重塑造学生个体内在的道德修养不同,近代教育强调“野蛮其体魄”,注重学生外在自然形体的改造;强调身体形塑和身体改造与社会改造、追求国家富强的关系。三、身体活动自由化。近代大学灵活的入学、转学和休学等制度,使得学生在校际、院际的流动有很大的自由度;大学生积极追求婚姻自由、性自由,和活动空间的自由。四、身体规训人性化。近代大学引进西方的大学管理制度,大学生管理包括时空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生活管理、学业管理。尤其是将学生的身体健康纳入管理范围,这是近代教育人性化的标志。五、身体表现多样化。近代大学生摒弃了传统社会读书人四平八稳的行事姿态,热心运动,参与革命,留学救国,其身姿活跃在社会各种场合。总之,近代中国大学生身体塑造适应了时代需要,但埋下了工具理性、轻视修心等伏笔。

刘泽东[5](2017)在《节能导线特性及其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国内电力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输电网络中的骨干网络的电压等级逐步向超高压乃至特高压发展。当在超远距离电能输送过程中选用高压输电时,线路电能损耗的出现在所难免。随着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保证用户电能正常输送的前提下,如何尽量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发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和输变电的成本,近年来成为电力行业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在电能输送过程中,电力线路是电能主要的载体。由于输电线路内外因素的影响,电能输送过程中每一个电压等级、每一个输送环节,都会产生电能输送损耗。所以,在满足用户用电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尽量降低输电线路输送电能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得到高度关注。导线的型号选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导线的型号选择是提升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关键技术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性主要以前期一次性的费用和设备的投入作为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很多关键性的因素都可能会被忽略掉,基于此种评价方式选择的导线往往不是最优导线。本文从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两个角度对候选节能导线进行评价、筛选,根据不同节能导线的综合性能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选出最优导线。由于影响输电线路损耗的最主要因素是输电线路的直流电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输电导线的直流电阻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ACSHC)(63%IACS硬铝)、铝合金芯高导电率铝绞线(LHA1)(62.5%IACS硬铝)、中强度铝合金绞线(MIAAC)(热处理型)、钢芯铝成型绞线(AMSCSC)和碳纤维复合芯导线(ACCC)(63%IACS软铝)等五种节能导线,并确定不同输电导线的结构和参数,对比分析输电导线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并计算输电线路在使用五种不同型号的节能导线时线路的损耗情况。本课题的最后以新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和改造110 kV输电线路工程的选线为例进行线路工程选线对比分析,从电气特性、机械特性以及工程施工等多个不同方面对比分析所研究的五种不同型号节能导线在新建工程和改造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比评选出最优的节能导线的选型方案,使该方案能够在最大程度保证电力系统供电量要求和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最优的目的。通过以实际新建输电线路工程选线和改造输电线路工程选线为例对整个输电线路工程选线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证明了输电线路节能导线的正确选用对输电工程中电能损耗的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同时,本课题的输电线路导线选型研究也为输电线路中节能导线的选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王玉虹[6](2016)在《辽宁省与加利福尼亚州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是建设领域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要求的基础性文件。在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开始了各项事业节能的工作。在经济迫切需要发展的前提下,我国自1 986年开始施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开始对住宅建筑进行能耗控制,到1993年颁布了《民用建筑热工技术规范》,对非住宅的民用建筑做出节能要求,该标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公共建筑节能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各州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对标准的采用和实施进行自我调整。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制定了美国最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为其他各州所效仿。早在2003年我国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就专门奔赴美国,重点对以加州为代表的地方州政府进行相关标准的培训学习。我国各省根据所处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其中辽宁省地跨严寒、寒冷两区,能较好的代表中国北方地区对公共建筑节能的考量。同时,笔者也在该地区进行学习和工作,对当地的建筑节能标准有更清晰的了解。因此,笔者对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节能标准中对建筑师的要求,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比较研究。文章共分为六章,包含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一、二章)陈述了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中第二章是对相关理论的深入解释,简述了两地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第三章)主要对辽宁省与加州气候及公共建筑能耗特点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两地气候地理的不同以及影响公共建筑能耗的因素。第三部分(第四、五章)总结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两方面规定,即建筑方案层面和技术层面的规定,做出对比分析,进行概括总结。第四部分(第六章)对文章进行总结展望,对整篇文章进行归纳总结。

宋雨斐[7](2016)在《基于绿色理念的山东地区村镇住宅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村镇的规划与建设工作逐步开展扩大,同时与村镇住宅密切相关的节能与能源利用等问题也被列为下一步建设工作计划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山东地区的村镇住宅进行研究,基于科学、保护、创新、节能、低碳的理念,对山东地区部分农宅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发现村镇住宅在村庄建设、景观环境、基础设施、建筑设计、营造方式、能源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了解村镇住宅存在的问题与村镇居民的诉求,并借鉴优秀的节能经验,基于绿色理念从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基于绿色理念提出适宜的村镇选址方法与节地技术,从建筑院落设计、建筑朝向、体型系数、窗墙比、平面布局及院落设计等角度进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同时对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套节能目标下的适于山东地区的村镇住宅设计策略。基于山东地域特征提出村镇住宅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遮阳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并对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研究,探索适合于山东地区村镇住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住宅功能合理、节能环保,实现农村住宅节能65%的要求,并对今后山东地区的村镇住宅建设与节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杨凯[8](2016)在《Sc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采用熔炼铸造工艺,在7075铝合金中添加0%-0.2%稀土元素Sc,经锻造、轧制后,确定最佳固溶温度和时效时间。再将不同Sc含量的合金板材进行峰值时效和多种双级时效的热处理,测试各个状态下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并运用金相显微镜、SEM、TEM等实验仪器分析微观组织,研究了Sc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和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c元素能细化晶粒,Sc含量为0.2%wt时,晶粒尺寸为20μm,树枝晶减少,等轴晶增多,显微硬度为138.6HV,比未加Sc合金提高了约2.5%。Sc在铝合金中主要起三个作用:净化作用,变质作用和微合金化作用,三者共同作用,提高了合金的综合性能。460℃24h均匀化处理可以消除偏析和残余应力,降低合金硬度,提高合金塑形。确定了最佳的峰值时效制度,其工艺为470℃60min固溶和120℃24h时效,合金的强度达到最大,并且0.2%Sc含量的强度为541.1MPa,比未添加Sc的强度高约7.9%,但合金的导电性较差,0.2%Sc含量的导电率为24.95%IACS,耐蚀性也较差。峰值时效下的晶内均匀分布弥散的GP区和少量的半共格η’(MgZn2)过渡相,晶界析出相呈连续、链状分布。含Sc量为0.2%的铝合金板材在120℃8h+180℃20h双级时效处理后,强度比峰值时效下略微降低至530.76MPa,但导电率提高到39.97%IACS,同时耐腐蚀性也比峰值时效处理有所提高。晶内是半共格的η’(MgZn2)相,晶界上的η(MgZn2)析出相呈断续、孤岛状分布。Sc在铝合金中以Al3Sc的形式存在,有效提高合金的强度、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曲文静[9](2015)在《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是一项要求严格、过程繁琐、技术全面的系统性工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影响非常大。1990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行业规模扩张令人乍舌,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国内商业城市综合体项目快速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可纵观当前商业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发展现状,工程质量不高,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之所以屡见不鲜,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一部分从事工程建筑的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只看重工程进展的速度,质量意识逐渐淡薄,监管意识逐渐淡化,受短期利益驱使,导致工程质量不高。本论文参照国内外质量管理的研究成果,以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影响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现有的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分析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高的因素,为消除这种负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整改措施,找出控制施工过程质量的正确方法和手段,对如何提高质量管理效能提出建议。与此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其他与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相似的市区,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借助对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的研究发现:一是影响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机械、原材料、测量、施工技术以及环境等。在人员方面,领导者的素质占据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施工人员的生理缺陷等;在机械方面,它主要是承担主体建设的任务,是最为重要的工具;在原材料方面,应拒绝使用不合格产品,确保建筑寿命,达到减量化;在测量方面,必须有严格的测量执行标准并引入QC小组进行监测;在施工技术方面,主要是客观的影响,并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而有所改变;在环境方面,应遵循国际化的“五R"原则。二是质量管理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和一般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都是相似的。因此,必须加强质监部门的职能;强化对施工队的培训和监管工作;提高所需材料、设备、方法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

汤超[10](2015)在《夏热冬冷地区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存在热湿耦合处理、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以及风机盘管湿工况运行等方面的问题,不仅能耗大而且会导致霉菌繁殖和传播,影响室内的空气品质。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空调系统形式,其特点是将温度湿度分开处理,有效避免了传统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应用于住宅建筑的热舒适性、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第二章研究了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应用于住宅建筑的热舒适性。采用Airpak软件建立了住宅模型,分别采用不同送回风形式,以及不同辐射面的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并从温度场和速度场角度对不同工况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接着对采用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的房间进行了舒适性分析。本文第三章为实验部分,具体分析了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并实际测量了稳定运行工况下,房间内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对采用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常出现的结露问题,在分析结露现象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防止结露的措施。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在热舒适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首先用DeST软件计算建筑各项全年逐时负荷。接着建立能耗计算模型,对两种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进行了计算分析。其次,在能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初投资计算模型,对两者的初投资和全年运行费用进行了计算,并采用静态经济评价方法和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体现出良好的经济性,目前辐射吊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不多,市场认可度不高,但随着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应用的普及,在初投资方面其与传统风机盘管的价格差距会越来越小,到那时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在经济性方面的优势会完全表现出来。通过对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应用于住宅建筑热舒适性、节能性和经济性的研究,为其在夏热冬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二、热铅输送模质量的研究与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铅输送模质量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P1000核电站屏蔽厂房TMD减震结构的铅基堆隔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铅基反应堆
    1.3 核反应堆及屏蔽厂房地震安全研究现状
        1.3.1 核反应堆地震安全研究现状
        1.3.2 核屏蔽结构地震安全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工作
第2章 屏蔽厂房TMD减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2.1 AP1000核岛结构
    2.2 TMD结构减震原理
    2.3 TMD整体减震结构优化设计
        2.3.1 TMD支座参数优化
        2.3.2 TMD减震模型构建
    2.4 网格划分与地震波选取
        2.4.1 网格收敛性判定及模型验证
        2.4.2 地震波选取
    2.5 模态分析
        2.5.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2.5.2 屏蔽厂房模态分析
    2.6 时程分析
        2.6.1 时程分析基本理论
        2.6.2 位移响应对比
        2.6.3 加速度响应对比
        2.6.4 加速度楼层谱对比
        2.6.5 基底剪力响应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铅基反应堆有限元模型
    3.1 铅基反应堆简介
    3.2 结构和构件分析模型简化
        3.2.1 蒸汽发生器简化
        3.2.2 主泵简化
        3.2.3 燃料组件简化
        3.2.4 铅液简化
    3.3 计算分析模型
        3.3.1 网格划分
        3.3.2 模型接触定义
        3.3.3 材料属性
    3.4 反应谱分析基本原理及地震输入
        3.4.1 反应谱分析基本原理
        3.4.2 边界条件及地震输入
    3.5 应力判别准则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铅基反应堆隔震结构设计及地震响应分析
    4.1 铅基反应堆原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1.1 模态分析
        4.1.2 应力分析
    4.2 铅基反应堆隔震设计
    4.3 铅基反应堆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3.1 模态分析
        4.3.2 应力分析
        4.3.3 结构优化
    4.4 铅基反应堆隔震优化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4.1 模态分析
        4.4.2 应力分析
    4.5 铅基反应堆隔震支座替换研究
    4.6 铅基堆隔震支座验证
        4.6.1 支座参数设计计算
        4.6.2 支座稳定性验算
        4.6.3 支座连接螺栓验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屏蔽厂房TMD结构与铅基堆设备隔震
    5.1 屏蔽厂房TMD结构楼面波提取
    5.2 位移响应对比
    5.3 加速度响应对比
    5.4 加速度楼层谱对比
    5.5 基底剪力响应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风电-储能价值链节点优化选择与利益分配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关于风电价值链及其优化研究
        1.2.2 关于储能与风电协同发展研究
        1.2.3 关于战略联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性
第2章 风电—储能价值链分析
    2.1 传统风电价值链
        2.1.1 以“波特价值链”为基础的风电价值链
        2.1.2 以模块化为导向的风电价值链
    2.2 传统风电价值链存在问题及可创新维度分析
        2.2.1 存在问题分析
        2.2.2 可创新维度分析
    2.3 风电—储能价值链节点及利益分配策略分析
        2.3.1 节点分析
        2.3.2 利益分配及其策略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电—储能价值链发电节点利益主体优化选择模型
    3.1 风电—储能价值链发电节点协同范式
    3.2 发电节点相关利益主体优化选择模型
        3.2.1 协同任务及协同资源的定义
        3.2.2 基于模糊TOPSIS法的利益主体优化选择
    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电—储能价值链储能节点不同储能形式优化选择模型
    4.1 储能节点不同储能形式优化选择的必要性及原则
        4.1.1 优化选择的必要性
        4.1.2 优化选择的原则
    4.2 储能节点不同储能形式优化选择模型
        4.2.1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4.2.2 多智能体粒子群算法(MAPSO)
    4.3 算例分析
        4.3.1 基础数据
        4.3.2 仿真结果
        4.3.3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电—储能价值链多方主体利益分配模型
    5.1 价值链多方主体的确定及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5.1.1 多方主体的确定
        5.1.2 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5.2 Shapley值法模型及其改进
        5.2.1 Shapley值法基础理论
        5.2.2 考虑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的Shapley值法的改进
    5.3 算例分析
        5.3.1 最初得利及影响因素修正值的计算
        5.3.2 各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
        5.3.3 改进后得利分析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3)既有工业建筑保护性再利用中围护结构节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角度、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角度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既有工业建筑保护性再利用项目中围护结构节能现状
    2.1 国内既有工业建筑的基本情况
        2.1.1 既有工业建筑的特点
        2.1.2 既有工业建筑的分类
        2.1.3 既有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特点
        2.1.4 既有工业建筑空间对围护结构节能的影响及其特点
    2.2 国内既有工业建筑保护性再利用项目中围护结构节能现状
        2.2.1 未考虑围护结构节能
        2.2.2 外围护结构局部改造
        2.2.3 外围护结构结合空间整体改造
        2.2.4 植入新的空间体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相关实践中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措施
    3.1 保温隔热改造措施
        3.1.1 合理的空间划分
        3.1.1.1 设置灰空间
        3.1.1.2 设置"内胆"
        3.1.2 外墙保温隔热改造措施
        3.1.2.1 外墙外保温
        3.1.2.2 外墙内保温
        3.1.2.3 外墙内侧增设附加层
        3.1.2.4 外墙遮阳
        3.1.3 外窗保温隔热改造措施
        3.1.3.1 减小窗墙比
        3.1.3.2 保留原有外窗的保温隔热改造措施
        3.1.3.3 更换外窗
        3.1.3.4 外窗遮阳
        3.1.4 屋面保温隔热改造措施
        3.1.4.1 屋面增设保温隔热层
        3.1.4.2 双层屋顶
        3.1.4.3 屋顶绿化
        3.1.4.4 "冷"屋面
    3.2 自然采光改造措施
        3.2.1 合理的空间划分
        3.2.1.1 拆分大空间
        3.2.1.2 设置腔体空间
        3.2.2 增大采光面积
        3.2.2.1 增大立面外窗面积
        3.2.2.2 增设天窗
        3.2.3 运用自然采光构件
        3.2.3.1 反光板
        3.2.3.2 光导照明系统
    3.3 自然通风改造措施
        3.3.1 合理的空间划分
        3.3.1.1 利用风压通风
        3.3.1.2 利用热压通风
        3.3.2 利用原有围护构件
        3.3.3 增设拔风天窗
        3.3.4 增设通风塔
        3.3.5 运用自然通风构件
        3.3.5.1 自然通风器
        3.3.5.2 无动力风帽
    3.4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
        3.4.1 设置特朗勃墙
        3.4.2 设置阳光间
        3.4.2.1 开敞式阳光间
        3.4.2.2 独立式阳光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既有工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措施的应用策略
    4.1 既有工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空间策略
    4.2 既有工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技术策略
        4.2.1 适应建筑现状特点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4.2.2 适应气候特征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4.2.3 适应建筑用途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4.2.4 适应材料表达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4.3 国内实践项目在围护结构节能上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4.3.1 外围护结构节能考虑不周
        4.3.2 改造后采光通风效果不理想
        4.3.3 不注重建筑立面历史价值的延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展望
        5.1.1 建筑师的观念转变
        5.1.2 设计水平的提高
        5.1.3 技术水平的提高
    5.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归属与自主:近代大学生教育身体史研究(1895-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概念界定与理论参照
第一章 “国”与“家”:近代大学生出现及其身体归属
    第一节 近代大学生的群体及其身体概况
        一、近代大学生的出现和壮大
        二、近代大学生的地区、校际、院际分布
        三、近代大学生的性别和年龄
        四、近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籍贯
    第二节 救亡图存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身体教育观变迁与实践
        一、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二、近代人才观中的身体
        三、中国近代大学身体教育实践概述
    第三节 国家化趋势下学生身体自由的日渐衰落:以拖尸为例
        一、新生下水:“拖尸”活动的对象与目的
        二、存废之争:“拖尸”引发的争论与结局
        三、“身体”与“文化”:“拖尸”活动的深层次分析
第二章 “内”与“外”:大学生身体活动的时空展演
    第一节 按部就班:近代大学的时间安排
        一、寒来暑往:校历的变迁
        二、从早到晚:每日的时间安排
    第二节 四角天空:出入限制
        一、出入有牌:请假证明
        二、私人重地:难进难出的宿舍
    第三节 威威讲堂:规矩的学生
        一、点名考勤: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难治之症:学生旷课缺课问题
        三、自修室:第二课室
第三章 “强”与“健”:大学生教育中身体保护新举措
    第一节 强身健体:近代大学生的体育与军训
        一、大学生体育强迫运动
        二、近代大学生的运动比赛
        三、严格的规训:近代大学生的军训
    第二节 保卫身体:近代大学生的卫生教育和疾病预防
        一、近代大学卫生教育和卫生措施
        二、学生卫生运动
        三、大学生个人卫生思想与习惯
    第三节 面对疾病:近代大学对学生疾病的关照
        一、多重压力下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堪忧
        二、近代大学医疗制度建立和学生体检
        三、近代学生疾病的治疗及其感受
第四章 “神”与“形”:大学生身体形塑重心的转变
    第一节 礼与形:仪式中的大学生身体
        一、传统祭祀方式的流变
        二、为国为校:仪式和学生身体展演
    第二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礼貌与姿态
        一、清末大学堂中传统礼仪的浸染及影响
        二、民国时期大学生礼仪规训
    第三节 展现自我:近代大学生服饰的流变
        一、化为一统:统一的制服
        二、追求美丽:个性化的服饰
    第四节 革命与自主:身体形象的改造
        一、革命从头开始:剪发的故事
        二、缠足与放胸:我的身体我做主
        三、看与被看:女学生身体裸露的革命
第五章 “爱”与“欲”:大学生的爱与性
    第一节 近代大学生的婚姻状况与爱情观念的变化
        一、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与现代自由恋爱的浸染
        二、近代大学生的婚姻调查数据
        三、近代大学生身体归属及其婚姻案例分析
        四、异性身体的魅力:大学生之自由求爱
    第二节 近代大学生的性行为
        一、大学生的性行为:从张竞生《性史》谈起
        二、各种性行为:《申报》中大学生的性爱世界
        三、学校对学生性行为的约束与学生的抵制
第六章 “生”与“死”:大学生的身体毁灭与干预
    第一节 英年早逝:近代大学生死亡的情况
        一、近代大学生早逝的数量和原因
        二、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突然死亡的应对
    第二节 魂归何处:近代大学自杀与干预
        一、近代大学生自杀概况统计
        二、自杀的原因分析
        三、自杀的结果、善后与干预
        四、自杀个案分析
    第三节 我以我血荐轩辕:为民族民主而死
        一、断指血书为哪般:五四运动中大学生的身体展演
        二、喋血三·一八
        三、救国岂止在口头:“九·一八”与“一·二八“爱国运动
    第四节 近代大学生的生死观
        一、人的身体是属于社会与国家的
        二、自杀是自己选择死亡的权利
        三、人应该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生死本轮回
结语
    一、从身体自主到人的解放
    二、中国近代大学生的身体特征
    三、大学生身体教育观实践的利弊及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5)节能导线特性及其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导线节能原理及特性对比分析
    2.1 导线的节能原理
        2.1.1 导线结构
        2.1.2 导线参数
        2.1.3 本章小结
    2.2 导线电气特性对比分析
        2.2.1 直流电阻对比分析
        2.2.2 导线载流量的对比分析
        2.2.3 交流电阻上的损耗比较
        2.2.4 本章小结
    2.3 导线机械性能比较
        2.3.1 导线弧垂
        2.3.2 输电导线的覆冰过载能力
        2.3.3 输电导线的耐张串的长度
        2.3.4 输电导线对线路杆塔负荷的影响
        2.3.5 输电导线的风偏角
        2.3.6 本章小结
第3章 线路新建实际工程选线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路径概况
        3.1.2 系统条件要求
        3.1.3 项目工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3.1.4 杆塔条件要求
    3.2 输电导线导线结构和导线型号的选取
        3.2.1 输电导线的导线截面和导线分裂的根数
        3.2.2 输电导线分裂间距的选择
        3.2.3 导线的型号选择
    3.3 导线电气性能对比分析
        3.3.1 导线载流量对比分析
        3.3.2 交流电阻损失对比分析
    3.4 导线机械特性对比分析
        3.4.1 导线弧垂
        3.4.2 导线覆冰过载能力
        3.4.3 导线耐张串强度选择
        3.4.4 导线对杆塔荷载的影响
        3.4.5 导线风偏角
    3.5 线路造价分析
        3.5.1 导线用量分析
        3.5.2 杆塔耗钢量的对比分析
        3.5.3 导线的经济性比较
    3.6 年费用对比分析
    3.7 导线选型结论
第4章 线路改造实际工程选线分析
    4.1 工程概况
        4.1.1 路径概况
        4.1.2 碳纤维导线的主要特性
    4.2 ACCC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4.2.1 旧线增容改造项目经济性分析
        4.2.2 110kV旧线改造经济性分析
    4.3 导线选型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辽宁省与加利福尼亚州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概况
        1.3.1 研究基础
        1.3.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展历史沿革
    2.1 中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展概况
        2.1.1 相关概念
        2.1.2 中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展概况
        2.1.3 美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展概况
    2.2 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展概况
        2.2.1 辽宁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展概况
        2.2.2 加州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展概况
    2.3 小结
3 辽宁省与加州气候地理对比分析及公共建筑能耗特点分析
    3.1 辽宁省与加州气候地理特点
        3.1.1 辽宁省气候地理条件
        3.1.2 加州气候地理条件
    3.2 辽宁省与加州建筑热工分区
        3.2.1 辽宁省建筑热工分区分析
        3.2.2 加州建筑热工分区分析
    3.3 公共建筑能耗特点
        3.3.1 公共建筑能耗构成
        3.3.2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
    3.4 小结
4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方案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4.1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总平面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4.1.1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选址对比分析
        4.1.2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小气候营造对比分析
        4.1.3 辽宁省与加州山地利用对比分析
    4.2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表皮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4.2.1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自然采光通风设计对比分析
        4.2.2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外遮阳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4.2.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太阳能设计对比分析
    4.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4.3.1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4.3.2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服务核节能对比分析
        4.3.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庭院空间节能对比分析
    4.4 其他节能措施
    4.5 小结
5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节能技术设计对比分析
    5.1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体型系数要求对比分析
    5.2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5.2.1 辽宁省公共建筑外墙节能设计
        5.2.2 加州公共建筑外墙节能设计
        5.2.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对比小结
    5.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窗体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5.3.1 辽宁省公共建筑窗体节能设计
        5.3.2 加州公共建筑窗体节能设计
        5.3.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窗体节能设计对比小结
    5.4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屋面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5.4.1 辽宁省公共建筑屋面节能设计
        5.4.2 加州公共建筑屋面节能设计
        5.4.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屋面节能设计对比小结
    5.5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楼地面节能设计对比分析
        5.5.1 辽宁省公共建筑楼地面节能设计
        5.5.2 加州公共建筑楼地面节能设计
        5.5.3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楼地面节能设计对比小结
    5.6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判定与案例分析
        5.6.1 辽宁省与加州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权衡对比分析
        5.6.2 案例分析—大连科技馆项目
    5.7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表格目录
附录A 专业术语解释
附录B 案例调研与整理
附录C 辽宁省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暂行规定(墙体、屋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基于绿色理念的山东地区村镇住宅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山东地区村镇住宅现状调研
    2.0 山东地区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1 山东地区村镇经济与发展情况调研
        2.1.1 山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1.2 山东地区村镇发展情况
    2.2 现状调研情况与统计
        2.2.1 调研目的与方法
        2.2.2 建筑基本情况统计
        2.2.3 能源情况统计
        2.2.4 住宅舒适度情况统计
        2.2.5 住户节能意愿统计
    2.3 山东地区村庄建设与住宅设计现状分析
        2.3.1 土地利用率低,功能混杂
        2.3.2 新规划村庄缺乏特色
        2.3.3 村庄景观环境治理不当
        2.3.4 村庄配套设施现状
        2.3.5 功能空间设计问题
        2.3.6 新建住宅缺少美感
    2.4 山东地区村镇住宅节能与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2.4.1 村镇住宅节能问题分析
        2.4.2 太阳能利用现状
        2.4.3 沼气利用现状
        2.4.4 秸秆利用现状
        2.4.5 生土利用现状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东地区村镇住宅设计策略研究
    3.1 村镇住宅设计原则
        3.1.1 地域性原则
        3.1.2 形式美学原则
        3.1.3 功能经济原则
        3.1.4 绿色可持续原则
    3.2 村镇住宅选址及布局
        3.2.1 村庄选址
        3.2.2 建筑布局形式及设计策略
    3.3 村镇住宅朝向、体型与窗墙比
        3.3.1 朝向
        3.3.2 体型系数
        3.3.3 窗墙面积比
    3.4 村镇住宅平面设计策略
        3.4.1 平面设计要点
        3.4.2 平面功能空间设计
        3.4.3 功能空间组织方式
    3.5 村镇住宅院落设计策略
        3.5.1 院落设计要点
        3.5.2 院落布局设计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东地区村镇住宅绿色技术策略研究
    4.1 村镇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
        4.1.1 外墙
        4.1.2 门窗
        4.1.3 屋面
        4.1.4 地面
    4.2 村镇住宅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
        4.2.1 被动式通风技术
        4.2.2 天然采光技术
        4.2.3 遮阳技术
    4.3 村镇住宅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设计策略
        4.3.1 太阳能利用技术
        4.3.2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4.3.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村镇住宅方案设计
    5.1 概述
        5.1.1 设计目标
        5.1.2 方案概况
    5.2 基于绿色理念的方案设计
        5.2.1 院落布局
        5.2.2 平面设计
        5.2.3 立面造型与剖面设计
        5.2.4 人性化及扩展增值性设计
    5.3 基于绿色理念的节能技术
        5.3.1 结构形式
        5.3.2 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5.3.3 其他节能技术设计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8)Sc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架空导线的分类及特点
    1.3 架空导线的发展趋势
    1.4 7xxx系变形铝合金及发展概况
    1.5 Al-Zn-Mg-Cu系超硬铝合金的成分
        1.5.1 主要元素
        1.5.2 微量元素
        1.5.3 杂质元素
    1.6 稀土Sc及其在铝合金中的作用
        1.6.1 稀土Sc的性质及应用
        1.6.2 稀土Sc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1.6.3 稀土元素在铝合金中运用的研究现状
    1.7 Al-Zn-Mg-Cu系超硬铝合金的变形工艺
        1.7.1 锻造
        1.7.2 轧制
        1.7.3 挤压
    1.8 Al-Zn-Mg-Cu系超硬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及发展现状
        1.8.1 均匀化
        1.8.2 固溶
        1.8.3 时效
        1.8.4 热处理工艺发展现状
    1.9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制备与实验方法
    2.1 材料制备与实验研究方案
        2.1.1 合金成分设计和配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7075铝合金加工工艺
        2.2.1 含Sc7075铝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2.2.2 铸锭均匀化
        2.2.3 锻造
        2.2.4 轧制
        2.2.5 固溶处理
        2.2.6 时效处理
    2.3 力学性能
        2.3.1 抗拉强度
        2.3.2 硬度
    2.4 电学性能
    2.5 腐蚀性能
    2.6 微观组织分析
        2.6.1 金相分析
        2.6.2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及EDS能谱分析
        2.6.3 透射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及EDS能谱分析
第三章 Sc的添加对铸态和均匀化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1 Sc的添加对7075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3.1.1 不同Sc含量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3.1.2 不同Sc含量合金SEM观察
        3.1.3 显微硬度
    3.2 均匀化处理对含Sc7075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峰值时效对含Sc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固溶温度参数
    4.2 时效时间参数
    4.3 抗拉强度
    4.4 导电率
    4.5 腐蚀性能
    4.6 组织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级时效对含Sc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1 较低温度双级时效对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1.1 抗拉强度
        5.1.2 导电率
        5.1.3 组织
    5.2 较高温度双级时效对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2.1 抗拉强度
        5.2.2 导电率
        5.2.3 腐蚀性能
        5.2.4 组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及内容
    0.4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0.5 创新之处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1.1.1 质量管理的含义
        1.1.2 质量管理的特性
        1.1.3 质量管理的相关因素(5M1E)
        1.1.4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
    1.2 全面质量管理(TQM)
        1.2.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2.2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思想
        1.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1.2.4 PDCA循环管理理论
    1.3 质量控制(QC)小组
        1.3.1 QC小组的概念
        1.3.2 QC小组的主要内容
        1.3.3 QC小组的活动程序
        1.3.4 质量控制小组和全面质量管理融合的可能性
    1.4 本章小结
2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概况及现状
    2.1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运行现状
    2.2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的施工条件
    2.3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的施工周期
    2.4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的承建单位
    2.5 本章小结
3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计划
    3.1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1.1 质量方针
        3.1.2 质量目标
    3.2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责任
        3.2.1 质量管理的模式和组织机构
        3.2.2 质量管理部门责任
        3.2.3 质量管理体系架构
    3.3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原则
    3.4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测量方法
    3.5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施工准备计划
    3.6 本章小结
4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保证
    4.1 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
        4.1.1 内部组织质量保证
        4.1.2 内部制度质量保证
    4.2 建立完善的外部质量保证
        4.2.1 质检人员监督
        4.2.2 测试计量控制
        4.2.3 施工过程的三检
        4.2.4 QC小组活动
        4.2.5 项目竣工评定与验收
    4.3 本章小结
5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控制
    5.1 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5.1.1 人的影响
        5.1.2 机械的影响
        5.1.3 原材料及配件的影响
        5.1.4 技术的影响
        5.1.5 环境的影响
    5.2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
        5.2.1 施工人员质量控制
        5.2.2 施工机械质量控制
        5.2.3 施工原材料及配件质量控制
        5.2.4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5.2.5 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控制
        5.2.6 自然环境管理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夏热冬冷地区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能源消费现状
        1.1.2 常规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
        1.1.3 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辐射供冷
        1.2.2 独立新风系统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模拟
    2.1 CFD建模
        2.1.1 Airpak软件简介
        2.1.2 建立物理模型
        2.1.3 边界条件
    2.2 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2.2.1 温度指标
        2.2.2 气流速度指标
    2.3 送回风形式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2.3.1 不同送回风形式的确定
        2.3.2 辐射顶板模拟分析
        2.3.3 辐射侧墙模拟分析
    2.4 两种辐射形式气流组织对比
    2.5 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热舒适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辐射吊顶供冷试验
    3.1 毛细管顶板敷设与楼板直埋管的差异
        3.1.1 辐射换热的影响因素
        3.1.2 两种形式辐射换热参数
        3.1.3 两种形式辐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3.2 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的机组运行形式
        3.2.1 采用双冷源系统的机组运行形式
    3.3 辐射吊顶供冷试验测试装置
        3.3.1 试验对象
        3.3.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3.3 数据采集系统
        3.3.4 试验步骤
    3.4 辐射吊顶供冷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3.4.1 辐射吊顶供冷试验数据整理
        3.4.2 辐射吊顶供冷试验数据分析
    3.5 辐射供冷结露问题
        3.5.1 辐射供冷结露原理
        3.5.2 辐射供冷结露现象及危害
        3.5.3 辐射供冷结露出现的原因
        3.5.4 防止辐射供冷结露的措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节能性分析
    4.1 住宅建筑概况
    4.2 住宅建筑负荷模拟
        4.2.1 建筑几何模型的简化和建立
        4.2.2 模拟条件的设定
        4.2.3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
        4.2.4 负荷计算结果
    4.3 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能耗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辐射吊顶结合独立新风系统经济性分析
    5.1 两种空调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计算与分析
        5.1.1 初投资费用计算模型
        5.1.2 初投资费用计算结果
        5.1.3 两种空调系统初投资费用对比分析
        5.1.4 全年运行费用计算
    5.2 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
        5.2.1 静态经济评价方法
        5.2.2 动态经济评价方法
        5.2.3 投资回收计算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会议及获奖情况

四、热铅输送模质量的研究与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P1000核电站屏蔽厂房TMD减震结构的铅基堆隔震研究[D]. 刘晓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风电-储能价值链节点优化选择与利益分配模型研究[D]. 何丹丹.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3]既有工业建筑保护性再利用中围护结构节能策略研究[D]. 陈曦. 南京大学, 2017(02)
  • [4]归属与自主:近代大学生教育身体史研究(1895-1937)[D]. 魏珂.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5]节能导线特性及其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分析[D]. 刘泽东. 山东大学, 2017(09)
  • [6]辽宁省与加利福尼亚州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比较研究[D]. 王玉虹.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7]基于绿色理念的山东地区村镇住宅设计策略研究[D]. 宋雨斐. 山东建筑大学, 2016(08)
  • [8]Sc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杨凯.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9]威海高新城市广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曲文静.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8)
  • [10]夏热冬冷地区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探讨[D]. 汤超. 扬州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热铅输送模质量的研究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