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S软件系统及其封装的研究

COTS软件系统及其封装的研究

一、COTS软件系统及其包装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1](2014)在《模式映射引导下的多源矢量数据语义集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GIS应用的普及和不断深入,空间数据量日益庞大。由于应用目的和专业背景的不同以及本身结构的复杂性,这些空间数据在坐标投影方式、数据格式及数据的语义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为消除这些差异,实现多源空间数据的统一访问和使用,本文对多源矢量数据的集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空间数据差异的分析,本文认为在数据集成时数据间的语义差异较难解决且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提出了一种顾及语义差异的多源矢量数据集成方法,通过模式映射技术对数据的语义进行转换以实现多源数据的抽取加载集成,并对集成结果进行冗余检测和处理。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针对矢量数据的特点,对其进行模式层次划分并讨论各层次模式元素的匹配方法和过程。用属性实例的统计信息验证模式元素间匹配的正确性,通过具体的语义转换规则实现模式映射的生成。讨论用XML对映射结果存储的优势,用XML片段对映射结果的存储形式进行描述。2)在分析现有数据冗余消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空间数据的特点,从几何图形和属性两方面对矢量数据的冗余进行检测,讨论了对应的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伪代码实现。对检测出的冗余记录讨论了自动和人工手动处理措施。3)在上述数据集成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NET平台设计开发了多源矢量数据语义集成原型系统。用武汉市土地利用数据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了实验。

易利涛[2](2011)在《基于领域本体的Web信息抽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Web作为全球化的信息源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Web页面的无结构性、Web内容的多样性和Web页面的动态变化等原因,人们在Web上很难搜索到真正想要的信息。Web信息抽取技术可以将Web中各种不同格式表达的信息转化为统一的信息表达方式,从而为人们提供更有力的信息获取工具。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本体的相关概念和本体的构建,以及信息抽取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领域本体的Web信息抽取方法。该方法利用领域本体中的概念、属性、关系等自动生成匹配模式,同时对待抽取Web页面进行预处理及语法分析得到处理后的文档,再和生成的抽取规则一起对预处理后的文档进行信息抽取,最后把抽取的结果以记录的形式输出到数据库以便查询。基于领域本体的信息抽取最大的优点是抽取对Web页面的结构没有依赖性。另外,利用本体来描述和表达信息抽取的知识库增强了抽取模板的语义表达能力,将信息抽取的重点放在特定的领域,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抽取的准确率。本文按照上述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笔记本领域本体(NoteBook Domain Ontology, NDO)的Web信息抽取系统。在设计阶段,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以及系统的各主要模块。之后,本文通过解析本体得到的概念、属性、层次结构构建了本体模型树,并使预处理后的无结构文本按照本体模型树结构进行待抽取对象的信息抽取。最后介绍了实验结果并就此进行了分析。

王立新[3](2011)在《软件测试数据的高效生成及测试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复杂度也不断提高,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的软件开发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高质量的软件测试。由于软件开发技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相比起来,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就要相对地滞后,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在软件测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生成高质量的测试数据。高质量的测试用例集可用较少的测试用例发现较多的错误和缺陷,可节省测试费用,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面对众多的有关测试数据的生成及测试方法问题,我们选择性地研究了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1)组合测试用例集的生成和精简;(2)结构化测试中,对大程序的测试相关问题;(3)基于Anti-model的测试技术的研究。就组合测试用例生成来说,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R. Mandl在1985年为了测试Ada编译器首先提出了组合测试的概念。此后,组合测试就成为了研究焦点之一,D. Cohen等很多的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法来生成组合覆盖测试用例集。就结构测试来说,选择路径和按照选定路径生成测试用例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1982年,Thomas McCabe在其提出的软件复杂性度量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基本路径覆盖测试的概念;随后B. Beizer等提出了各种覆盖准则等。那么基于给定的测试路径,可以用静态法、动态法以及试探法等生成面向路径的测试用例。不管怎样,对于组合测试来说,被测软件往往输入参数多,并且参数取值也多;对于结构测试来说,往往需要覆盖的测试路径数目很大,因此都会导致测试用例集的庞大,给测试工作带来困难。然而,组合测试用例集中常存在着冗余和无效的用例,从而影响测试的效率和效果,那么怎样精简冗余和无效的用例呢?结构测试也存在不能完全覆盖所有路径的问题,那么如何选择覆盖的标准呢?还有,当被测软件只有一个总的系统架构和系统总体需求,没有其它相关的的详细信息(如源代码等),或者在实际的系统实现过程中设计模型常需要多次被修改等情况时,又该怎样来测试这样的系统呢?针对上述的这些测试中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树模型和输入参数关系的全组合测试用例集的精简和生成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是用解空间树来表示多输入参数的组合测试用例,并且给出了解空间树和输入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输入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总结了依赖关系的几种分类,说明了如何利用依赖关系来剪裁解空间树的冗余无效的枝叶;最后给出了生成解空间树、裁剪冗余无效枝叶和生成组合测试用例集的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的范围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实际的应用性。(2)讨论了利用输入关系精简成对组合用例集的方法。为了剔除组合测试用例集中的无效用例,提高用例集的生成效率,系统地分析了成对组合测试用例集中的无效用例存在情况,研究了成对输入关系集的获取,提出了成对组合测试用例集的精简方法,并给出了判断用例是否为无效用例的具体算法。(3)提出了几种利用LP来求解小的组合测试用例集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组合测试LP优化模型,其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获取用例集时LP的求解效率;然后给出化解大LP为小LP求解测试集、0/1整型LP来求解非最小测试集和非0/1整型规划求解测试集的三种直接获得用例集的方法;最后提出和利用了三个精简输入输出关系规则来精简LP求解用例集的约束数和变量数。在实验分析中,我们在耗时、用例集的大小和方法可用性这三个方面比较了这些方法,并得出了中断0/1-ILP程序来求得替代的用例集是可行且综合性能比较好的结论。(4)提出了基于圈复杂度的大程序分割测试方法。文中分析了难以对圈复杂度大的程序进行测试的原因,给出了基于程序分割的变量影响度和圈复杂度的算法,讨论了程序分割的方式和原则,也讨论了分割对几种测试数据生成算法性能的影响以及分割对程序元素的覆盖率影响。通过分割程序可以降低每个程序片段的圈复杂度,从而降低测试的难度,而且从每个片段来说,分割会使得测试效率提高。(5)基于Anti-model的测试是在没有源代码或者只有较少的系统信息情况下的一种测试技术,它和基于模型的测试技术相对应。文中以基于组件的测试为具体的叙述对象,提出了基于组件的系统测试框架及过程,并将测试数据分为测试用例运行时的I/O信息、测试用例运行时的组件之间的动态的行为交互信息和系统运行时的动态行为交互信息等三类,讨论了AspectJ面向方面的编程方法和JVMTI接口等两种动态数据的获取技术,给出了动态数据信息的形式化描述,探讨了获取动态行为模型的具体的算法过程等,并且初步实现了测试框架的部分功能。本文对软件测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从理论上给出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法,实验的结果可以验证本文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并且我们的研究工作对于测试数据生成以及Anti-model测试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丁卫亮[4](2009)在《基于本体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发了大量基于不同软硬件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各自的生产和管理。在这些应用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异构数据。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上的信息,以及避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遗留的信息管理系统,我们需要将这些地理上分布、管理上自治、模式上异构的异构数据源进行集成。对异构数据源进行集成,其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造成的重复录入、资源浪费、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同时为综合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平台。本体由于在知识概念的表示和推理方面的优势,在数据集成中得到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异构数据集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本体技术应用到数据集成领域中,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研究了现有的一些数据集成系统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个数据集成系统,提出了一种Mediator-Wrapper方式的数据集成框架。(2)研究了全局本体和局部本体的构建方法,并利用Prot(?)g(?)工具构建了全局本体和局部本体。(3)研究基于本体技术异构数据集成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本体映射和查询处理。建立了全局本体和局部本体之间以及局部本体和数据源模式之间的映射。(4)借鉴XML和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表示方法,提出了一种本体概念实例查询操作表示和一种建立在查询操作图基础上的查询分解方法,用来将全局查询分解成若干局部查询,实现对XML和关系数据库(RDB)这两种典型的基于不同数据模型的异构数据数据源的集成式查询。

谢晓[5](2009)在《基于Web Services和XML的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以计算机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层出不穷,不同种类数字资源系统和相关查询平台的增多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但对于读者用户来说,面对各种不同的数字资源,为了查准、查全所需要的资料,需要分别访问不同的数字资源系统,需要熟悉每种数字资源的检索方式和显示格式,这给用户的检索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的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提高各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和检索效率,迫切需要解决这些异构数据库的集成问题。通过对不同结构数据的格式转换、集成、传输等途径最终将查询所得的不同类型数字资源数据以统一形式显示给读者,以实现对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统一查询访问。目前在异构数据库集成问题上,国内外很多的研究都是针对应用型数据库系统。比如企业异构信息源集成研究、面向学生数据中心的数据集成研究等以在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而在数字图书馆方面,更多的研究也都是针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对数字资源的集成研究和集成查询目前还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和XML(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这一思想,并对此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的统一访问。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方法及工作原理;然后对XML和Web Services技术的相关知识及其在异构数据集成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论述了基于XML和Web Services实现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访问的可行性。其次在详细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源和各种数字资源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XML和Web Services实现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访问的三层架构模型,分别从异构数字资源的集成、转换以及面向HTML(Hypertext MarkupLanguage)的浏览等方面对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结构分析、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模式集成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工作流程说明。最后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异构数字资源集成访问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包括系统数据库连接模块、数据传输的实现、异构资源的查找、异构资源的转换、异构资源的存储以及异构资源的HTML浏览转换,并用J2EE设计了一个客户端界面供用户访问,最终实现异构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访问。

金光,张永强[6](2008)在《航天系统仿真试验框架与集成环境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天系统分析论证迫切需要自动化权衡分析能力的支持。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效率和可靠性的航天系统仿真试验框架与集成环境IEEASS。IEEASS采用基于CORBA的分布式组件体系结构和插件式设计,基于CORBA和XML实现多种通信机制,集成多种权衡分析、数据探索及数据可视化功能,采用内、外双层软件包装器结构,提供具有良好适应性和扩展性的软件包装规范。利用IEEASS可有效包装各种航天系统仿真软件,自动实施多种权衡分析,快速获得有价值的可靠结论。

王思焜[7](2008)在《基于Ajax与J2EE技术的AJ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框架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十年之余。随着Web应用系统的广泛应用,Web框架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在各个平台上都拥有了许多成熟的Web框架。其中,属J2EE平台上的框架居多。J2EE是Sun公司提出的一种分布式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它的MVC模式架构使它变成了当今企业软件开发中的流行架构。而Ajax技术是近两年Web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技术之一。它使用数据交换方式替代了传统的页面交换方式,成功地实现了无刷新页面技术。如何将J2EE平台与Aiax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MVC模式架构和无刷新页面技术的优势开发Web应用系统,是当前框架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分析J2EE架构体系以及Ajax技术机制的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使用刷新页面技术与无刷新页面技术结合开发Web应用系统时存在的一些效率低、复杂度高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在J2EE平台上结合Aiax技术开发的Web框架——AJ框架。并通过实例分析该框架的性能以及优缺点。

蓝善根[8](2008)在《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构建了许多信息系统来管理企业数据。这些信息系统内部的数据带有明显的分布性、自制性和异构性。为了保证对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信息进行共享、维护和管理,必需寻找一种对分布、异构的数据进行统一操作的方法。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为企业解决多平台、多应用、多结构、多语义数据的集成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通过这样一个集成系统,不仅可以把企业内部的各种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而且可以收集企业外部相关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异构数据集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研究了异构数据集成的方法和技术。首先分析了异构数据的特性,指出了异构数据集成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提出了一个基于中介器/包装器技术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案,结合XML技术设计了系统的公共数据模型和数据字典;然后详细研究了查询处理和包装器等关键模块,实现了查询分解算法,并以关系包装器为例,实现了包装器的功能;针对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中包装器设计难的问题,本文采用规则树实现了Web包装器半自动生成的技术方案。

刘韬[9](2007)在《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格是继万维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计算平台,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种全面共享的,包括网页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基础设施,它把地理位置上分散的资源集成起来,使用户不需要了解这个基础设施上资源的具体细节就可以使用自己需要的资源。网格目前主要面向商用领域和科研领域,目前的比较流行的网格工具包Globus Tookits,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其安装和部署过程也相当的繁琐,这导致普通用户无法轻易的加入网格。本文提出了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使普通用户以一种轻量级的方式加入网格,并且针对普通用户希望尽量减少自己的机器被占用的特点,将网格的聚合服务的权限设计成为基于服务的,并不是传统的基于角色的,使网格成为真正整合商用、科研、民用资源的总线。在模型的设计方面,首先对不同的服务模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以CORBA为代表的模型以及其经典的Proxy-Stub模型,并将服务模型细化为服务聚合模型和服务使用模型。为了使普通用户加入网格,设计了基于聚合服务模型的网格体系结构,参考了目前广为流行的P2P体系结构中的混杂模式和超级节点的思想。在普通服务的基础上,使其聚集成为聚合服务,并以网格服务的形式加入网格,而且将聚合服务模型映射到细化的模型之上。在对普通用户服务的分析中,将普通用户的服务进行分类,并设计了基于RPC语义和目录服务语义的服务使用模型。最后实现了整个服务模型的原型,验证了服务使用的有效性。

常明[10](2006)在《基于CORBA-XML的企业信息集成研究》文中认为中小型加工装配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型加工装配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是承接订单,进行来料加工装配,并随时根据合同公司情况调整生产状态。中小型加工装配企业与合同公司形成了供应链环境,加工装配是该供应链上重要的环节。由于中小型加工装配企业和与之签订订单的公司在地域、企业内部系统所使用数据库以及数据源类型等方面存在异构,从而造成企业之间在信息交互上存在严重障碍,不利于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型加工装配企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分布式企业信息异构的问题,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访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基于CORBA技术和XML技术的企业信息集成解决方案。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一种分布式对象技术,利用CORBA的核心部件ORB(Object Request Broker)可以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源的透明互访;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是一种元标记(meta-markup)语言,通过XML与关系型数据模式的转化,可以消解数据源数据模式的异构。 针对我国中小型加工装配企业特点,本文设计了基于CORBA-XML的企业信息集成——数据源集成的体系结构,研究了集成中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数据源异构模式的消解、对象化局部数据源以及查询处理等,并对一家加工装配企业——Tombo公司的信息集成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基于CORBA-XML的企业信息集成适合于我国中小型加工装配企业,具有灵活、动态集成方式。通过信息集成,解决了企业间信息交互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各项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COTS软件系统及其包装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TS软件系统及其包装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模式映射引导下的多源矢量数据语义集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1.1.1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概念
        1.1.2 多源矢量空间数据集成的方法
    1.2 多源矢量空间数据差异分析
        1.2.1 坐标系统差异
        1.2.2 数据格式差异
        1.2.3 数据语义差异
    1.3 多源矢量空间数据的语义集成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模式映射的建立与存储
    2.1 数据的模式匹配
        2.1.1 现有的模式匹配方法
        2.1.2 矢量数据的模式匹配
        2.1.3 基于实例统计的匹配结果验证
    2.2 映射关系的建立
        2.2.1 映射关系的形式化定义
        2.2.2 矢量数据的映射生成
    2.3 模式映射的XML存储
        2.3.1 XML的特点
        2.3.2 模式映射的存储
3 集成结果的冗余检测与消除
    3.1 冗余检测消除的步骤和方法
    3.2 矢量数据冗余的分析
    3.3 矢量数据冗余检测算法
        3.3.1 算法的相关定义
        3.3.2 算法的伪代码实现
    3.4 冗余检测结果的处理
4 原型系统设计开发与实验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功能设计
    4.3 实验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和结论
    5.2 未来工作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领域本体的Web信息抽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本体、信息抽取及语义网概述
    2.1 本体
        2.1.1 本体的定义与特点
        2.1.2 本体的构成元素
        2.1.3 本体的分类
        2.1.4 本体的作用
    2.2 信息抽取概述
        2.2.1 信息抽取的历史和现状
        2.2.2 信息抽取的对象和任务
        2.2.3 信息抽取系统的体系结构
        2.2.4 信息抽取方法的分类
        2.2.5 WEB信息抽取方法的分类
        2.2.6 WEB信息抽取的关键技术
        2.2.7 信息抽取系统的评估
    2.3 语义网
        2.3.1 语义WEB的概念
        2.3.2 语义WEB的体系结构
        2.3.3 语义WEB的核心技术
第三章 领域本体的构建
    3.1 本体构建相关知识
        3.1.1 本体的构建规则
        3.1.2 本体的构建方法
        3.1.3 本体的构建工具
        3.1.4 本体的描述语言
    3.2 笔记本领域本体的构建
        3.2.1 需求分析
        3.2.2 构建笔记本领域本体的框架
        3.2.3 设计笔记本领域元本体
        3.2.4 笔记本领域本体的编码与形式化
        3.2.5 笔记本领域本体的检验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领域本体的WEB信息抽取
    4.1 信息抽取系统的设计
    4.2 信息抽取系统的实现
        4.2.1 网页预处理
        4.2.2 领域本体的解析
        4.2.3 抽取规则的生成
        4.2.4 信息抽取算法设计
        4.2.5 信息抽取结果存储
    4.3 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3)软件测试数据的高效生成及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1.1.2 测试数据生成和测试方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主要成果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软件测试技术综述
    2.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2.1.1 软件测试的含义
        2.1.2 软件测试的技术分类
        2.1.3 软件测试的充分性
        2.1.4 软件测试过程
        2.1.5 软件的错误、故障、缺陷、失效和事故
    2.2 本文相关的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2.2.1 组合覆盖测试技术
        2.2.2 路径覆盖测试技术
        2.2.3 Anti-model测试技术
    2.3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输入关系的组合测试集自动生成及精简
    3.1 引言
    3.2 组合测试相关概念
    3.3 输入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分析
    3.4 基于树模型的全组合的黑盒测试用例集的精简
        3.4.1 求解全组合的黑盒测试用例集的解空间树模型
        3.4.2 利用依赖关系剪裁解空间树
    3.5 求解全组合的黑盒测试用例集的树模型算法
        3.5.1 基于解空间树的全组合的黑盒测试用例生成流程
        3.5.2 遍历解空间树的回溯算法及提效策略
        3.5.3 回溯算法的实现及其复杂度分析
    3.6 利用输入关系精简成对组合用例集
        3.6.1 成对组合测试用例集中的无效用例分析
        3.6.2 成对输入关系形式
        3.6.3 成对组合测试用例集的精简
    3.7 依赖关系的获取
    3.8 实验及实例分析
        3.8.1 实例研究
        3.8.2 实验数据分析
    3.9 小结
第四章 基于LP的组合测试用例集的生成与精简
    4.1 引言
    4.2 组合测试LP优化模型
    4.3 用LP生成组合测试用例集
        4.3.1 通过化解大LP为小LP求解测试集
        4.3.2 用0/1整型LP的来求解非最小测试集
        4.3.3 用非0/1整型规划求解测试集
    4.4 利用输入/输出变量的关系和LP精简组合测试集
    4.5 实验和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结构化测试中圈复杂度大的程序分割测试方法
    5.1 引言
    5.2 路径测试有关概念
        5.2.1 程序构成
        5.2.2 基本的程序结构流图
    5.3 复杂大程序的分割
        5.3.1 有关基本路径的概念
        5.3.2 程序的分割可行性
        5.3.3 程序分割的方式和原则
    5.4 分割对几种测试数据生成算法及覆盖率的影响
        5.4.1 几种路径覆盖测试数据的生成方法
        5.4.2 程序分割对算法的影响分析及性能比较
        5.4.3 分割对程序元素的覆盖率影响
    5.5 测试实验及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ANTI-MODEL测试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组件的软件系统的模型
        6.2.1 基于组件的软件分类
        6.2.2 基于组件的系统模型及测试粒度
    6.3 基于组件系统的测试框架及过程
        6.3.1 可靠性评测方法
        6.3.2 基于组件系统的测试框架
        6.3.3 基于组件系统的测试过程
    6.4 测试数据的获得
        6.4.1 包装器的结构框架
        6.4.2 动态数据获取技术
        6.4.3 数据信息的形式化描述
    6.5 系统动态行为模型获取
        6.5.1 执行测试用例时的动态行为模型
        6.5.2 系统运行时的动态行为模型
    6.6 侦测修正错误及修正模型
    6.7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加的项目

(4)基于本体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与现状
        1.2.1 异构数据的介绍
        1.2.2 异构数据集成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3 异构数据集成面临的技术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异构数据集成和本体相关技术
    2.1 异构数据集成概述
        2.1.1 公共数据模型CDM
        2.1.2 异构数据集成的主要方法
        2.1.3 数据集成模式映射方式
    2.2 本体技术概述
        2.2.1 本体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特点
        2.2.2 本体描述语言
        2.2.3 本体构建工具
        2.2.4 本体集成的优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本体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
    3.1 基于本体数据集成系统的表示
    3.2 基于本体数据集成的方法
    3.3 集成框架的设计
        3.3.1 应用接口层
        3.3.2 中间层
        3.3.3 数据源层
        3.3.4 集成框架的特点和优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本体创建与映射建立
    4.1 Global Ontology
    4.2 Local Ontology
        4.2.1 关系数据源局部本体的构建
        4.2.2 XML数据源局部本体的构建
    4.3 映射的建立
        4.3.1 数据源模式到局部本体的映射
        4.3.2 全局本体到局部本体的映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查询处理
    5.1 查询流程
    5.2 全局本体概念实例的查询表示
        5.2.1 查询操作表示
    5.3 查询分解
        5.3.1 查询操作图
        5.3.2 全局查询分解
    5.4 局域查询的转化
        5.4.1 XML数据源本地查询的转化
        5.4.2 关系数据源本体查询的转化
    5.5 查询实例演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

(5)基于Web Services和XML的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1.4.1论 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研究重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XML、Web Services以及在异构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2.1 XML技术
        2.1.1 XML概述
        2.1.2 XML数据模式
        2.1.3 XML应用程序接口
    2.2 XML与异构数据库
        2.2.1 异构数据库概述
        2.2.2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
        2.2.3 XML与数据库之间的映射
    2.3 Web Services
        2.3.1 Web Services简介
        2.3.2 Web Services的体系结构
        2.3.3 SOAP
        2.3.4 WSDL
    2.4 Web Services在异构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分析
    3.1 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源概述
    3.2 数字资源结构分析
        3.2.1 CAJ格式
        3.2.2 TXT格式
        3.2.3 DOC格式
        3.2.4 PDF格式
        3.2.5 CEB格式
        3.2.6 超星数字图书格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平台系统设计
    4.1 需求分析
    4.2 设计原则
    4.3 系统采用B/S结构
    4.4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4.5 数字资源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5.2 数据库设计方案
    4.6 模式集成
        4.6.1 模式集成的层次
        4.6.2 输出模式的生成
        4.6.3 全局模式的生成
        4.6.4 模式集成及冲突解决策略
    4.7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4.8 系统工作流程
        4.8.1 数据源预处理过程
        4.8.2 系统运行过程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平台的实现
    5.1 数据源描述
        5.1.1 数据源格式定义
        5.1.2 数据源操作定义
    5.2 异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设计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数据库连接模块
        5.2.3 数据传输的实现
        5.2.4 异构数字资源的查找
        5.2.5 异构数字资源的转换
        5.2.6 异构数字资源的存储
        5.2.7 异构数字资源的HTML浏览转换
    5.3 异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的建立
        5.3.1 异构数字资源Web服务的建立
        5.3.2 PDF文档与KDH文档的转换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航天系统仿真试验框架与集成环境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软件体系结构
    2.1 系统组件
    2.2 权衡分析引擎
    2.3 数据探索与可视化工具
    2.4 仿真试验设计与管理工具
3 仿真软件包装器体系结构
    3.1 仿真软件包装器结构与接口设计
    3.2 应用软件包装器实现技术
    3.3 仿真软件包装器开发规范与软件工具
4 结论

(7)基于Ajax与J2EE技术的AJ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应用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 本论文的章节组织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AJAX技术与J2EE架构
    2.1 AJAX技术
    2.2 无刷新页面技术
    2.3 J2EE体系结构和容器
    2.4 J2EE技术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框架开发重要技术
    3.1 JAVASCRIPT对象编程
    3.2 JAVASCRIPT反射机制
    3.3 XML编程
    3.4 JAVA反射机制
    3.5 设计模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J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2 AJ框架的总体结构
    4.3 AJ框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J框架的性能分析
    5.1 实例简介
    5.2 可行性分析
    5.3 高效性分析
    5.4 简易性分析
    5.5 AJ框架的优缺点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数据集成技术
    2.1 异构数据的特点
    2.2 XML与异构数据集成
        2.2.1 XML模式与解释器
        2.2.2 XML查询语言XQuery
        2.2.3 XML与异构数据集成
    2.3 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研究
        2.3.1 模式集成
        2.3.2 数据集成
    2.4 基于中介器/包装器技术的集成方案
        2.4.1 集成方案的体系结构
        2.4.2 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个异构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整体框架结构
    3.3 系统组成功能模块
        3.3.1 模式管理器
        3.3.2 查询处理器
        3.3.3 数据源包装器
    3.4 公共数据模型设计
        3.4.1 设计原则
        3.4.2 公共数据模型的建立
    3.5 元数据字典设计
        3.5.1 元数据
        3.5.2 全局数据字典
        3.5.3 局部数据字典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请求处理与包装器实现
    4.1 请求处理
        4.2.1 查询解析
        4.2.2 查询分解
        4.2.3 数据组装
    4.2 包装器实现
        4.3.1 查询重写
        4.3.2 数据提取
        4.3.3 结果转换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eb包装器自动生成器
    5.1 设计思想
    5.2 生成器框架结构
    5.3 关键技术研究
        5.3.1 定义抽取模式
        5.3.2 预处理页面文档
        5.3.3 生成抽取规则
        5.3.4 生成规则树
    5.4 评价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网格技术概述
        1.1.1 产生背景
        1.1.2 网格的演化
        1.1.3 研究现状
    1.2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3 全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格计算简介
    2.1 网格体系结构
        2.1.1 五层沙漏体系结构
        2.1.2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2.2 网格计算平台
        2.2.1 Globus 项目
        2.2.2 Globus Toolkit 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服务模型综述
    3.1 服务设计维度
        3.1.1 短时间服务和长时间服务
        3.1.2 有状态服务和无状态服务
        3.1.3 分层式/模块化服务和整体式服务
    3.2 CORBA 服务模型
        3.2.1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OMA
        3.2.2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
        3.2.3 CORBA 服务模型评诉
    3.3 Web Services 模型
        3.3.1 Web 服务的定义
        3.3.2 Web 服务模型
        3.3.3 Web 服务协议栈
        3.3.4 Web Services 模型评述
    3.4 OGSA 的网格服务模型
        3.4.1 OGSA 的基本思想
        3.4.2 OGSA 的架构
        3.4.3 OGSA 网格服务模型
        3.4.4 OGSA 网格服务模型评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
    4.1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分析
        4.1.1 服务模型的本质
        4.1.2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提出
    4.2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的定义
    4.3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的体系结构
    4.4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
    4.5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设计原则
    4.6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设计
        4.6.1 服务的聚合模型的设计
        4.6.2 服务使用模型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实现
    5.1 实验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搭建环境的软件
    5.2 聚合服务模型的实现
        5.2.1 具体服务客户代理
        5.2.2 具体服务的服务代理
    5.3 网格服务
        5.3.1 WSRF 与网格服务
        5.3.2 服务的开发
        5.5.3 可伸缩性设计
    5.4 Web portal 的开发
    5.5 模型的比较与聚合服务模型原型使用
        5.5.1 模型的比较
        5.5.2 聚合服务模型原型的使用
    5.6 展望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10)基于CORBA-XML的企业信息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创新点和研究成果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企业信息集成
    2.1 企业信息集成概述
    2.2 企业信息集成基础——数据集成
第三章 基于CORBA-XML的企业信息集成研究
    3.1 分布式对象技术
        3.1.1 分布式对象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1.2 主流分布式对象技术的比较
    3.2 CORBA技术
        3.2.1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OMA
        3.2.2 CORBA体系结构
    3.3 XML技术
    3.4 企业信息集成的关键问题
        3.4.1 异构模式的消解
        3.4.2 对象化局部数据源
        3.4.3 查询处理
    3.5 基于CORBA-XML的企业信息集成体系结构
第四章 Tombo企业信息集成实证研究
    4.1 TOMBO公司情况简介
    4.2 TOMBO信息集成系统设计目标
    4.3 TOMBO信息集成系统结构
    4.4 TOMBO信息集成系统运行环境配置
    4.5 TOMBO信息集成系统接口设计
    4.6 TOMBO信息集成系统服务器端设计
    4.7 TOMBO信息集成系统客户端设计
    4.8 TOMBO信息集成系统特色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要完善的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COTS软件系统及其包装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模式映射引导下的多源矢量数据语义集成方法研究[D]. 王强. 河南理工大学, 2014(03)
  • [2]基于领域本体的Web信息抽取研究[D]. 易利涛. 中南大学, 2011(01)
  • [3]软件测试数据的高效生成及测试方法研究[D]. 王立新. 东华大学, 2011(07)
  • [4]基于本体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的研究[D]. 丁卫亮.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2)
  • [5]基于Web Services和XML的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研究[D]. 谢晓.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1)
  • [6]航天系统仿真试验框架与集成环境设计[J]. 金光,张永强. 计算机仿真, 2008(12)
  • [7]基于Ajax与J2EE技术的AJ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 王思焜. 暨南大学, 2008(09)
  • [8]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D]. 蓝善根. 贵州大学, 2008(02)
  • [9]基于网格的聚合服务模型的研究[D]. 刘韬. 吉林大学, 2007(03)
  • [10]基于CORBA-XML的企业信息集成研究[D]. 常明. 天津工业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COTS软件系统及其封装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