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造就产业

家禽造就产业

一、禽羽成就一个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泓[1](2021)在《宋代团扇山水绘画艺术研究》文中指出

李京[2](2021)在《中国传统漆器彰髹工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彰髹是中国传统漆器中一种罕见的髹饰工艺,旨在通过特殊的工艺流程来模拟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但遗憾的是,关于这种特殊髹饰技艺,学界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认定标准和实证参照,只是在《髹饰录》等文献中有零星的相关记载。古代彰髹作品实物以及文献记载的缺失,使得该髹饰技艺的具体制作工艺十分模糊。本文通过梳理彰髹工艺相关文献,考据存世彰髹漆器,理清彰髹工艺的基本制作流程,并反复实验、复原其工艺流程,发掘出彰髹技艺的现代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相关材料、工艺技法、视觉效果进行了创新。

张民生[3](2021)在《“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百年南艺文脉源远流长,中国画教学思路贯穿其中,是为文脉的核心。民国伊始,刘海粟本着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画的历史担当,所创办的上海美专以“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救国救民”为办学初心,以“研究中西艺术根本精神”为办学目的,以“不息的变动”为办学精神,以“美育”“闳约深美”“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其中蕴含的“本质性”“灵活性”“学术性”这三个特点奠定了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思想基础。继而,上海美专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形成了“中国画本体探究”“依据‘学术自由’和‘兼收并蓄’组织教学”“遵循中国画教学的本质要求”这三个特点,标志着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步形成。建国以来,中国画教学思路虽然一方面不断根据新中国文艺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受到市场经济、外来艺术思潮的影响,但仍坚守上海美专的传统并灵活的予以变通,众多名师在教学中构建了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因而产生了“南艺风格”,是为教学成果。简而言之,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是持纯粹学术眼光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研究中国画本质,以开中国画之新机运。学术性、灵活性、本质性是其特点,“持经达变”是为精炼的概括。

季家娴[4](2020)在《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中的运用》文中提出“立体漆艺”是传统漆艺的综合与延伸,是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是形式的创新,是艺术内涵的延续。金属材料作为漆艺中重要表现媒介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材料与技术的不断更新,艺术家们对立体漆艺创作中金属材料的运用有了更多的实践与探索,并通过这一独特的材质语言,来丰富立体漆艺的艺术形式,使它的表达更多元化。本文以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创作中的运用为主要内容,探索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中作为视觉表现艺术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打破金属材料在传统漆艺创作中的固有观念,跟随现代审美趣味的变化,了解材料并扩展创作方式,在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放大金属材质和大漆的质感特性和肌理对比,通过拼接组合让创作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从材料的共同语言中获取艺术创作者个人的独特语言,探索立体漆艺形式的更多可能。文章概述部分对金属材料和立体漆艺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探讨了不同时期金属材料和立体漆艺的展现形式和风格变化,并对金属材料的工艺技法和特性以及立体漆艺制胎工艺和髹饰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结合创作作品进行解读,由形态、色彩和质感三个方面探寻其蕴含审美表现;随后概况了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创作中运用的制作工艺,归纳材料、技法,总结制作流程。最后一部分是笔者毕业创作的整个过程,记录了创作的构思来源和作品的创意解析,结合自身对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创作中的实践研究,探讨了金属作为创作材料时以更多元的方式结合并呈现在创作作品中。并表达了本人对立体漆艺在今后艺术领域中蓬勃发展的美好期望。

王宁远[5](2020)在《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代的漆器,从出土考证来看,无论是数量、种类、工艺还是生产地域、对外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我国漆器史上第一个高峰。虽然西汉前中期的漆器大多出自湖北云梦、江陵及湖南长沙等地。但是到了西汉晚期,漆器却多出自到了江苏扬州地区。这显然与扬州是汉代的沿江重镇,也是刘姓宗室分封之地是分不开的,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经济文化,促进了扬州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漆器制造业尤为发达。这一切,使扬州地区成为西汉晚期漆器的重要代表之一,而扬州地区的漆器又以汉广陵国漆器为代表。本文选取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进行重点整理分析。首先,对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并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对每个种类的代表型漆器进行分析,并对汉广陵国出土的造型独特和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特征的漆器例如漆面罩、通中漆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其次,通过对汉广陵国漆器的制造工艺、髹饰手法、纹饰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汉代江苏地区漆器在漆工艺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创新,例如出现了填漆、戗金和描金银等新的髹饰手法,独特的金银贴箔图像和纹饰图案反应出汉代江苏地区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文化和灵魂不死的升天信仰,也突出了汉代江苏地区漆器独特的艺术特色。最后,从汉代江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出土漆器的数量、种类、铭文与髹饰工艺、纹饰类型以及工官漆器与汉广陵国漆器的异同,漆器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出汉代江苏地区生产漆器的可能性。其生产中心就在扬州地区,代表是汉广陵国漆器,不仅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其漆器文化在当时非常着名,形成了扬州为代表的生产销售中心,自此一直传承发展并不断创新。

翁刘念[6](2019)在《当代立体漆艺发展研究 ——以“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为观察对象》文中指出中国大漆艺术历史悠久,湖北更是漆艺的重要发源地,然而现代工业对漆艺的冲击巨大,使得其当代发展不容乐观,面临着重重阻碍。湖北美术馆携手多方力量创办的“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已连续举办三届,在业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当代漆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中的立体漆艺作品的观察,分析当代立体漆艺的制作工艺及创作中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取向,从而探究立体漆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本文首先介绍湖北漆艺三年展办展理念和初衷,用表格的形式对历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立体漆艺参展作品加以整体分析。继而在2010、2013、2016三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参展立体漆艺作品加以具体剖析,对当代立体漆艺对传统漆艺髹饰技法的继承和当代新技法的创新应用情况以分析和探究,再分别从漆器物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漆塑的当代形态意蕴创造和漆装置的当代观念性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当代立体漆艺的的创作价值取向,以期对近年来国内外立体漆艺发展的最新动态加以观察、思考,探求当代立体漆艺的发展方向。最后,将漆艺的理论知识和对当代立体漆艺的理解,运用在漆塑和漆器物的毕业创作中,这个过程使我对立体漆艺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当代立体漆艺精美绝伦的工艺水准让世人震撼,其特有的装饰效果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立体漆艺必将会以一种更好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

樊小溪[7](2019)在《基于大漆工艺的装饰材料创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装饰材料市场不断向多样化、生态化、科学化的趋势发展,从而使装饰材料产品的创新设计备受瞩目。因此,本文以装饰材料的创新为出发点,将赋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大漆工艺以新的载体呈现,增添新的功能,对大漆工艺技法进行分类与解析,提炼出适宜制作装饰材料的底胎及大漆髹饰技法,创造出新的装饰材料。本文通过对现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总结出现如今大漆工艺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多元运用方式,并了解传统手工艺装饰材料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向,列出四种已有的传统手工艺装饰材料,使后文大漆工艺装饰材料的创新设计得以借鉴,并应用定量研究法与实验性研究法,对大漆工艺的髹饰技法、胎体的选择以及大漆工艺装饰材料的实践过程作以合理的数据整理分析,以便为大漆工艺装饰材料未来的多种形式发展提供有益指导。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大漆工艺在装饰材料领域应用的合理性,可有效使装饰材料在满足物用基础的同时,传递了中国悠久的文化,提高了装饰材料的艺术性,既是传统大漆工艺发展与保护的有效途径,又是丰富装饰材料种类的有效手段。

吴梦柔[8](2019)在《近代地方士绅与温州社会转型研究 ——以平阳刘绍宽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士绅是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的地方精英,是兼具文化性、政治性、文化性的特殊群体。全文以平阳士绅刘绍宽为考察对象,以其《刘绍宽日记》(1)为核心史料,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经历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背景,从参与决策、群众利益代表、官方代言人等多个方面探究刘绍宽这一地方士绅代表是如何适应社会变迁并随社会变动而变,继而作用于温州社会,乃至推动近代温州社会转型。通过梳理《刘绍宽日记》中相关内容,结合地方文献史料,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系统分析综合整理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社会转型的方方面面。同时,积极挖掘近代历史人物所撰个人日记的史料价值,探讨刘绍宽的生活世界,阐释他作为近代地方士绅代表和俗民个体在地方社会中的角色扮演,凸显出刘绍宽的家国情怀,体现其对家乡建设乃至推动温州近代化进程的社会价值。

鲍凌霄[9](2018)在《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大漆作为一种天然涂料,髹涂于器的历史已有800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漆无穷无尽的装饰潜能逐渐被智慧的先民发掘出来,大漆髹饰工艺不断衍变完善,自身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艺体系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品茗文化有迹可循以来,大漆髹饰工艺就与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品茗文化推动了品茗漆器的发展,品茗漆器也因其自身优势给品茗文化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大漆髹饰工艺在漆画、漆塑等领域萌芽新生、大放异彩。但大漆髹饰工艺的主体,现代漆器的发展却不容乐观,由于对传统大漆髹饰工艺实用价值的忽视,工艺技法的失守,现代漆器的表现形式又无法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正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如何将漆器重新引回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漆艺界探讨的重点。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粗糙雷同、没有感情的工业产品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和个性化生活的追求,人们渴望传统手工艺的复归。将大漆髹饰工艺重新应用到现代品茗器具设计中,既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契合了当代绿色环保设计的主题。两者的交融,有利于大漆髹饰工艺实用价值的回归,呈现出符合现代精神面貌的漆器,有利于彰显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大漆髹饰工艺的认识,从而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复兴。本文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支撑理论展开对课题的应用研究。全文一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对大漆髹饰工艺和品茗器具的基本概念认识和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第三章,结合大漆髹饰工艺的发展成就,挖掘出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国内外的品茗漆器市场进行简单论述;第四章,从品茗漆器的经典案例研究出发,探寻大漆髹饰工艺在古代品茗器具中的发展历史和设计特点;第五章,对现代品茗漆器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原则进行探讨;第六章,通过前文的理论研究,提取出大漆髹饰工艺的设计元素,将大漆的触觉优势融入到现代品茗器具设计中。第七章,总结和展望。

李冉[10](2017)在《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研究》文中认为鄂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髹漆技艺是该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代表。它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具有原发性,带有强烈民族与地域色彩,植根于民间生产生活的艺术形态。它内蕴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也是该地区古老文化的一个缩影。鄂西南地区髹漆技艺隶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现代化节奏的加快使工业机器生产的实用器具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民间手制工艺品,传统髹漆技艺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同时,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髹漆技艺受到商品化的影响,在传统与当代的选择中迎来了新的契机。社会的转型逐渐拉大了机器与手工生产的差异,拉开了现代与传统文化时空的距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促使传统髹漆技艺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其形与色以及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形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全球化背景下,确认“自我”身份,恢复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建立属于本民族的审美体系成为人们追求之所在。在传统髹漆技艺的传承变迁中,从实用到审美功能的转变,再到农耕文明向科技文明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鄂西南传统髹漆技艺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恢复民族自信和推动文化自觉的再次形成。总之,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是时代变化和社会演进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合力所致。在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传统髹漆技艺的精髓——“手工性”和“漆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被较好地保留和传承下来,为我们民族的漆文化复兴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对当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禽羽成就一个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禽羽成就一个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传统漆器彰髹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创新
        1.4.2 理论与实践创新
1 彰髹工艺概述
    1.1 彰髹工艺的定义
        1.1.1 彰髹工艺中待探究的问题
        1.1.2 “彰髹”与“犀皮”考辨
    1.2 彰髹工艺的形成与演变
        1.2.1 古代彰髹漆器考述
        1.2.2 近现代彰髹漆器
        1.2.3 国外彰髹漆器
2 彰髹类别
    2.1 形态分类
        2.1.1 动物类
        2.1.2 植物类
        2.1.3 气象类
        2.1.4 其它
    2.2 工艺分类
        2.2.1 漆灰起捻
        2.2.2 引起物起捻
        2.2.3 拓印
        2.2.4 刻划填漆
3 传统彰髹工艺复原
    3.1 植物类彰髹
        3.1.1 “豆斑”与“粟斑”
        3.1.2 “蓓蕾斑”与“秾花斑”
    3.2 动物类彰髹
        3.2.1 “玳瑁斑”
        3.2.2 “兔毫”
    3.3 自然气象类彰髹
        3.3.1 “叠云斑”
    3.4 其它类彰髹
        3.4.1 “晕眼斑”
        3.4.2 “石绺纹”
4 彰髹工艺的应用及价值
    4.1 彰髹工艺的应用
    4.2 传统彰髹工艺在毕业创作中的应用
    4.3 基于传统彰髹工艺的创新实践
        4.3.1 基于“兔毫”彰髹技法的创新实践
        4.3.2 创新型彰髹斑纹在毕业创作中的应用
    4.4 彰髹工艺的应用价值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目的
        1、选题缘由
        2、研究目的
    二、选题范围及关键词
        1、选题范围
        2、关键词阐释
    三、研究现状
        1、专着与论文
        2、档案与资料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历程
    第一节 上海美专时期(1912-1952)
        一、课程的逐步设置(1912-1919)
        二、专业的创办与发展(1920-1937)
        三、全面抗战中的艰苦办学(1937-1945)
        四、教学的调整(1946-1952)
    第二节 华东艺专、南京艺专时期(1952-1959)
        一、专业的取消(1952 年第一学期)
        二、课程的逐步恢复(1952 年第二学期—1958)
    第三节 南艺初期(1959-1966)
        一、教学秩序的逐步恢复(1959-1964)
        二、教学秩序受到冲击(1964-1966)
    第四节 社会运动时期(1966-1976)
        一、教学的混乱(1966-1971)
        二、教学秩序的短暂恢复(1972-1973)
        三、教学再次受到“左倾”政治的冲击(1974-1976)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1977-至今)
        一、教学本质的回归(1977-1978)
        二、教学本质的新生(1979-1999)
        三、教学本质的发展(2000-至今)
    小结
第二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刘海粟办学初心和办学目的本质性
        一、“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
        二、“救国救民”
        三、“研究中西艺术根本精神”
    第二节 刘海粟办学精神的灵活性
        一、“不息的变动”产生与保障
        二、“不息的变动”具体措施
    第三节 刘海粟办学原则的学术性
        一、“美育”
        二、“闳约深美”
        三、“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小结
第三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中国画本体探究
        一、特点:气韵、写意、笔墨
        二、画理:六法
    第二节 依据“学术自由”和“兼收并蓄”组织教学
        一、师资:“学术自由”契合“海派无派”
        二、课程:“兼收并蓄”之中“突出国画”
    第三节 遵循中国画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深究传统并力主创新
        二、绘画实践结合史论研究
        三、强调写生
        四、重视文化修养
    小结
第四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流变与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的初变(1952-1966)
        一、新中国文艺政策主导中国画教学思路
        二、新中国文艺政策与中国画教学思路的融合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二节 社会运动时期的再变(1966-1976)
        一、“政治统帅教学”
        二、“政治统帅”下上海美专中国画教学思路的短暂恢复
        三、“左”倾的回潮
        四、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调整(1977-1999)
        一、新时期文艺政策影响下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初次调整
        二、新时期文艺政策影响下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再次调整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发展(2000-至今)
        一、中国画教学思想的提出背景
        二、中国画教学思想的明确
        三、同时期代表性院校教学思路(思想)情况
    小结
第五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
    第一节 教学的“合”与“分”
        一、开始于“合”
        二、中途之“分”
        三、再次相“合”
    第二节 “分科教学”与“一专多能”
        一、“分科教学”
        二、“一专多能”
    第三节 临摹、写生、创作阶段性教学
        一、逐步形成
        二、成熟
        三、发展
    第四节 首重创作
        一、“创作”的由来及本义
        二、以创作课为中心
    小结
第六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个案体现
    第一节 人物画专业名师
        一、沈涛的教学主张、艺术追求和创作
        二、王孟奇的学术研究、教学思路和创作
    第二节 山水画专业名师
        一、张文俊的学画路径、创作追求和创作
        二、方骏的学术研究、教学思路和创作
    第三节 花鸟画专业名师
        一、陈之佛的学术研究、研习体会和创作
        二、谢海燕的学术研究、教育纲领和创作
        三、陈大羽的学术研究、教学主张和创作
    第四节 美术史论名师
        一、郑午昌的学术研究、学画路径和创作
        二、俞剑华的学术研究、教学方法和创作
        三、温肇桐的学术研究
        四、罗尗子的学术研究和创作
    小结
第七章 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的教学成果
    第一节 教学体系
        一、工笔花鸟教学体系的初步创建
        二、工笔花鸟教学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三、教学体系思辨
        四、代表性院校教学体系
    第二节 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
        一、百年南艺中国画课程体系的四个阶段
        二、人物画课程体系
    第三节 “南艺风格”
        一、逐步形成
        二、深化
        三、特点
    第四节 培养的杰出人才
        一、两个时期的人才
        二、特点:和而不同、一人一貌
    小结
结论
附录
    一、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大事记
    二、南艺中国画专业学习指南
参考文献
    一、主要参考书目
    二、主要参考论文
    三、档案资料
作者简介
致谢

(4)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概述
    2.1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的起源
        2.1.1 金属材料起源
        2.1.2 立体漆艺起源
    2.2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的发展现状
        2.2.1 金属材料发展现状
        2.2.2 立体漆艺发展现状
    2.3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的特点
        2.3.1 金属材料的工艺技法及特性
        2.3.2 立体漆艺的工艺技法及特性
第3章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结合的审美表现
    3.1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结合的形态表现
        3.1.1 首饰中的表现
        3.1.2 器皿中的表现
        3.1.3 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3.2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结合的色彩表现
        3.2.1 传统色彩的表现
        3.2.2 多元色彩的表现
    3.3 金属材料与立体漆艺结合的质感表现
        3.3.1 和谐统一的质感
        3.3.2 对立冲击的质感
第4章 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中的探索实践
    4.1 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中的骨胎运用
    4.2 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中的装饰运用
        4.2.1 金属箔
        4.2.2 金属粉
        4.2.3 金属片
第5章 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创作中的实践
    5.1 毕业构思来源
    5.2 毕业作品创意解析
        5.2.1 创作元素的选择
        5.2.2 创作材料的可行性
        5.2.3 毕业作品的艺术特征
    5.3 毕业作品制作流程
        5.3.1 工具准备
        5.3.2 制作过程
    5.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种类
    第一节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情况
    第二节 汉代扬州地区出土漆器的种类
第二章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髹饰工艺和纹饰类型
    第一节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髹饰工艺
    第二节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纹饰类型
第三章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的产地分析
    第二节 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中的思想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情况部分列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当代立体漆艺发展研究 ——以“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为观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阐释及研究的范围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1 当代实用漆器设计研究
        1.3.1.2 当代漆塑设计研究
        1.3.1.3 当代漆装置设计研究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立体漆艺创作概览
    2.1 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简介
    2.2 历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参展立体漆艺信息分析
        2.2.1 参展立体漆艺作品与漆艺家情况分析
        2.2.2 策展人对当代漆艺创作的导向意识
        2.2.2.1 傅中望对湖北美术馆漆文化资源的导向作用
        2.2.2.2 皮道坚的漆学意识
        2.2.2.3 陈勤群在漆艺上的多元意识
        2.2.2.4 阮界望由漆画至漆立体思维的转向思考
        2.2.2.5 张颂仁的大漆理念
第3章 立体漆艺创作技法的当代发展
    3.1 成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3.1.1 脱胎成型工艺
        3.1.1.1 传统脱胎工艺的继承
        3.1.1.2 现代脱胎工艺的发展
        3.1.2 实体胎成型工艺
        3.1.2.1 木胎
        3.1.2.2 陶瓷胎
        3.1.2.3 皮胎
        3.1.2.4 其他创新实体胎成型工艺
    3.2 髹饰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3.2.1 素髹
        3.2.2 描绘
        3.2.2.1 彩绘
        3.2.2.2 描金
        3.2.2.3 晕金
        3.2.3 镶嵌
        3.2.3.1 金属镶嵌
        3.2.3.2 螺钿镶嵌
        3.2.3.3 蛋壳镶嵌
        3.2.4 雕漆
        3.2.5 罩漆研磨
        3.2.6 彰髹(变涂)
        3.2.7 堆漆
第4章 当代立体漆艺创作价值取向探析
    4.1 当代漆器物创作价值取向
        4.1.1 重振漆器物的实用价值
        4.1.2 彰显漆器物的文化价值
        4.1.3 漆器物与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4.2 当代漆塑创作价值取向
        4.2.1 探索漆材料的当代艺术表现力
        4.2.2 探索漆塑的当代形态表达路径
        4.2.3 探索漆塑的情感表达方式
    4.3 当代漆装置创作价值取向
        4.3.1 大漆成为当代艺术观念的表达载体
        4.3.2 从漆装置走向漆空间
    4.4 当代国外立体漆艺创作价值取向管窥
        4.4.1 亚洲漆艺家的精品创作态度
        4.4.2 对立体漆艺现代性转换的探索与尝试
        4.4.3 对立体漆艺外延的拓展性实验
第5章 我的立体漆艺创作浅谈
    5.1 茶具《秋之一叶》的设计与制作
        5.1.1 主题确定与构思
        5.1.2 制作过程
        5.1.3 成品展示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7)基于大漆工艺的装饰材料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传统手工艺装饰材料概述
    2.1 装饰材料缘起
        2.1.1 装饰材料的概念
        2.1.2 装饰材料的功能
        2.1.3 现代装饰材料分类
        2.1.4 现代装饰材料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2 传统手工艺装饰材料的应用现状
        2.2.1 传统手工艺装饰材料的概述
        2.2.2 传统手工艺装饰材料案例分析
    2.3 传统手工艺对装饰材料的体现意义
        2.3.1 为装饰材料市场增添新元素
        2.3.2 弥补装饰材料市场的传统文化空缺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大漆工艺的解析与创新提炼
    3.1 大漆工艺概述
        3.1.1 大漆的概念
        3.1.2 大漆工艺的历史起源及发展流变
        3.1.3 大漆工艺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
    3.2 大漆工艺髹饰技法
        3.2.1 大漆工艺髹饰技法分类
        3.2.2 大漆工艺的底胎种类及大漆干燥时间
        3.2.3 大漆工艺技法提炼
    3.3 大漆工艺在装饰材料中的发展优势分析
        3.3.1 漆性的优越性
        3.3.2 色泽的华丽性
        3.3.3 质感的多样性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大漆工艺在装饰材料上的创新与设计实践
    4.1 大漆工艺在装饰材料中的创新应用方式
    4.2 大漆工艺在装饰板材上的创新设计应用
        4.2.1 作品主题设定
        4.2.2 作品实践制作过程
        4.2.3 工艺难点梳理与分析
        4.2.4 作品应用展示与说明
    4.3 大漆工艺在装饰材料中的创新应用价值
        4.3.1 传承价值与创新价值
        4.3.2 物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4.3.3 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4.4 本章小节
结论
附录Ⅰ 毕业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8)近代地方士绅与温州社会转型研究 ——以平阳刘绍宽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科学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重点解决问题
一、刘绍宽与《刘绍宽日记》
    (一)刘绍宽生平
    (二)《刘绍宽日记》
二、旧学新知:刘绍宽与近代温州教育实践
    (一)刘绍宽课徒生涯及兴办学堂
        1.读书课徒
        2.兴办新式学堂
    (二)东渡日本考察教育
三、文化资本:刘绍宽志书编纂与乡邦文献整理
    (一)乡国之史:创修平阳县志
        1.民国《平阳县志》概述
        2.刘绍宽之精心编纂
        (1)充足的筹备工作
        (2)前期准备工作
        (3)刘绍宽的苦心经营
        3.刘绍宽修志与章学诚方志学理论
    (二)敬恭桑梓:校编《敬乡楼丛书》
        1.征先哲遗文活动首倡者——孙氏父子
        2.《敬乡楼丛书》校编工作发起人——黄溯初
        3.《敬乡楼丛书》校编工作校刊者——刘景晨、刘绍宽
        4.《敬乡楼丛书》之深远影响
    (三)嘉惠桑梓:编纂《乡着会丛书》
        1.乡着会概况
        2.乡着会成立之背景
        3.刘绍宽与乡着会
        4.高谊与乡着会
        5.乡着会之深远影响
四、家国易变:刘绍宽的政治观念与地方实践
    (一)辛亥前后:书报阅读、观念趋新
        1.书报阅读与观念趋新
        2.士林交往丰富阅读世界
        3.游学、东游拓宽观念世界
    (二)身入事界:担任团练总董与县议会议长
        1.担任团练总董
        2.担任县议会议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大漆髹饰工艺与品茗器具设计文化的认识与研究
    2.1 大漆髹饰工艺的认识与研究
        2.1.1 大漆概况
        2.1.2 大漆髹饰工艺的发展
        2.1.3 大漆髹饰工艺的研究
    2.2 品茗器具的认识与研究
        2.2.1 品茗器具概况
        2.2.2 品茗器具设计文化衍变研究
第3章 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应用优势与应用现状
    3.1 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应用优势
        3.1.1 属性优势
        3.1.2 美学优势
        3.1.3 内涵优势
    3.2 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应用现状
        3.2.1 国内品茗漆器市场的现状
        3.2.2 国外品茗漆器市场的现状
第4章 经典品茗漆器设计分析
    4.1 品茗文化下的古代品茗漆器设计分析
        4.1.1 点茶、斗茶文化下的品茗漆器
        4.1.2 瀹泡文化下的品茗漆器
        4.1.3 与茶文化关联的漆器
    4.2 日本经典品茗漆器设计分析
第5章 大漆髹饰工艺应用于品茗器具的设计原则
    5.1 自然属性的选择
        5.1.1 天然胎体的应用
        5.1.2 天然材料的把握
        5.1.3 自然肌理的表现
    5.2 多感官的设计
    5.3 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
    5.4 文化的融入和意境的表达
    5.5 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统
第6章 大漆髹饰工艺应用于品茗器具中的触觉设计实践
    6.1 大漆髹饰工艺应用于饮茶器具中的触觉设计
        6.1.1 设计构思
        6.1.2 创作过程
    6.2 大漆髹饰工艺应用于茶道器具中的触觉设计
        6.2.1 设计构思
        6.2.2 创作过程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创新点及拟突破的难题
        一、创新点
        二、拟突破的难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溯源
    第一节 传统髹漆技艺的历史与民俗
        一、髹漆技艺的历史积淀
        二、髹漆技艺的民俗传承
    第二节 传统髹漆的技艺溯考
        一、制胎工艺
        二、涂刷工艺
        三、髹饰工艺
    第三节 传统髹漆技艺的工具与材料
        一、髹漆工具
        二、髹漆材料
第二章 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传承
    第一节 髹漆技艺的传承空间
        一、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
        二、髹漆造型的形态空间
    第二节 髹漆技艺的传承语境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二、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
        三、世俗生活的审美风尚
第三章 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表现
    第一节 功能上的转变
        一、演绎生活
        二、装饰艺术
    第二节 器材上的更新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原材料的革新
    第三节 技法上的突破
        一、制漆技法的突破
        二、髹饰技法的创新
    第四节 形式上的转化
        一、平面和立体之间的形态转化
        二、肌理表现形式的转化
        三、物质和精神空间之间的转化
第四章 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动因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方式变迁
        一、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的转化
        二、传统消费文化向现代消费文化的转变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
        一、全球化与“自我”的确认
        二、民族的自信与文化自觉
    第三节 理性回归中的艺术追求
        一、传统髹漆的“技”“艺”整合
        二、髹漆技艺的形象开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四、禽羽成就一个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团扇山水绘画艺术研究[D]. 王慧泓.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2]中国传统漆器彰髹工艺及其应用研究[D]. 李京. 湖北美术学院, 2021(09)
  • [3]“持经达变”-百年南艺中国画教学思路研究[D]. 张民生.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4]金属材料在立体漆艺中的运用[D]. 季家娴.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
  • [5]汉代江苏地区出土漆器研究[D]. 王宁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当代立体漆艺发展研究 ——以“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为观察对象[D]. 翁刘念. 湖北工业大学, 2019(12)
  • [7]基于大漆工艺的装饰材料创新设计研究[D]. 樊小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近代地方士绅与温州社会转型研究 ——以平阳刘绍宽为中心[D]. 吴梦柔. 温州大学, 2019(01)
  • [9]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鲍凌霄. 安徽工程大学, 2018(01)
  • [10]鄂西南民族地区传统髹漆技艺的变迁研究[D]. 李冉. 湖北民族学院, 2017(01)

标签:;  ;  ;  ;  ;  

家禽造就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