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03秋季拍卖中国古代书画十佳

中国嘉德2003秋季拍卖中国古代书画十佳

一、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成交前十名(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超[1](2020)在《清初金石学研究 ——以着述、访碑、品赏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清初金石学研究以着述、访碑、拓本及汉碑书风影响为中心展开论述。意在对清初金石学着述进行科学分类,厘清版本、学述主旨等相关情况,结合清初金石学相关的访碑寻拓等问题的考述,阐明习汉碑风气流行之前的汉碑品评中所牵涉的诸多问题。“金石学”这一概念的产生、含括内容及学科演进考察。明确本课题研究的主体为金石学学术风气下产生的诸多现象考察,而非研究金石本身和相关经史问题。明晰金石学着述为反映学者学术宗旨的主体,但同时与之相关的社会背景、个人思想,甚至师友间所带来的互相作用都分离不开。清初金石学,除继承明末学术风气外,针对金石学发展风气肇始的两宋金石学进行相关问题说明。两宋金石学的特点,是金、石共同研究的学术成果与风气,因时代问题重心也发生了变化。清初时,内府及学人们对吉金研究不及石刻百一,清初金石学主体亦是针对石刻的。本课题一系列研究主旨即是围绕石刻研究为主的着述及相关问题而产生。清初金石学着述进行科学分类,旨在明确研究中的倾向及所出现的群体性问题。譬如,金石学着述中的石经、《瘗鹤铭》《天发神谶碑》都出现了众多学者关注、研究、鉴藏拓本现象。在对着述进行个案考述版本,学术宗旨和相关金石学信息提炼后,以群体关注中的研究方向,进行整体关照,可窥探近百年间金石学研究的嬗变,看出金石着述体例以及研究方式的进步与发展。清初学者们的研究及着述与之相关联的访碑寻拓问题,是金石学研究和书家临习师法的最重要基础材料。近年众多研究中关于遗民学者的访碑问题成果值得借鉴,而以对遗民学者群体帮助较大的官员和喜好金石学问的官员访碑行为再进行梳理考察,可寻绎访碑现象背后学者与官员间的相互影响。热爱金石学官员的研究和风气产生的一系列作用,在康熙时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在典型学者的影响下,逐渐更多的士人们关注金石学和金石文献。康熙中期前后,拓本在社会中大量流转,也使得士人们对拓本有了购买、委托、馈赠、亲拓等等诸多途径,可以满足研究、鉴藏、临习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清初金石学中的着述、访碑、拓本相关问题明晰后,同样对汉碑书法风格关注的士人们,是我们研究清初隶书审美和取法的关键。通过研究可明,在审美集中关注现象的影响下,临习汉碑者方逐渐被广泛带动起来,但这是汉隶、曹魏隶书、唐隶及时人风格并行的时代,而习汉隶的群体是在逐步扩大中进行。换言之,金石学的证定经史与拓本鉴藏者,促使汉碑审美群体扩大,进而带动了热爱书法的学者们对碑刻风格关注,访碑和拓本流布广泛更使得临习群体扩大。最后,书法史中的“碑学”与相关联的金石学,多是以乾隆一朝作为分界点,并未追溯清初。原因由本文研究可明,清初金石学是奠定一朝之风气,探索中发展。乾隆以后,考据风气大兴,金石学成为普及在小学或朴学研究中重要的力量,伴随出土金石日多,再而带动各种拓本风行,对后世所谓得“碑学”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清初金石学可视作“碑学”发展最源头中的润滑剂。

靳小燕[2](2020)在《吴昌硕的艺术市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吴昌硕(1844-1927)作为“海派”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章,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中具有不可撼动的社会地位。他以技艺精湛的篆刻、浑厚朴拙的书法、徜徉恣肆的诗文、金石韵味的绘画、高洁朴实的品质,被誉为“五绝盖世”。吴昌硕不仅刻苦研究学习古人绘画,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各大家的传统绘画技法,而且勇于离旧创新,不被古人的章法布局和风格技法所囿。他敢于尝试,在古人的绘画技法上大胆革新,却又不失法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具金石气息的独特绘画艺术风格。在用笔上,苍劲古朴,稚拙沉重;在技法上,吴昌硕作画如作书运用书法用笔入画结合金石碑学,画面呈现出一种气势雄厚,朴拙苍古的独特金石气息;在绘画理论上,强调“苦铁画气不画形”、“与古为徒”等。其艺术不仅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现代绘画大师影响深远。本文从艺术学和金融学角度分析吴昌硕的绘画艺术市场,以其艺术特色、市场现状、作品价格、社会因素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以及其作品在当前艺术市场中的拍卖现状。具体分为四部分:一、首先分析吴昌硕的艺术风格特色,突出其艺术成就与艺术价值。二、其次分析吴昌硕艺术市场的发展脉络,梳理其市场构成的基本形态,探讨市场交易数据的现状,并分别从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拍卖价格情况和不同绘画创作题材的作品拍卖价格现状进行分析。三、再次分析吴昌硕市场形成的推动力,分别从社会交游、名人推助和当今市场运作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四、最后分析经济、文化等社会外因对吴昌硕艺术市场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王志军[3](2020)在《审视二〇一九年秋拍》文中提出一拍卖之瓜——春拍摘不尽,秋拍新又生2019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是越来越平淡的一年,看不到调整蛰伏中的机会,总体行情未有起色。影响拍卖市场发展的因素首先是整体经济环境呈现平稳下滑的态势,中美经贸摩擦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是社会流动资本全面收紧,直接影响到拍卖市场资金流入。另外,拍品真伪、收藏回报影响到市场的自身信心。2019年秋季拍卖季中3件书画拍品突破2亿元,有人惊呼"艺术品

江元晨[4](2020)在《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研究(2000-2019)》文中提出新金陵画派是中国地域书画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在中国书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画派作品具有典型的时代风貌和地域特性,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大好山河风貌。改革开放以来,书画拍卖市场不断发展,新金陵画派书画作品也受到了拍卖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中,在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上,存在的“本土偏好”投资现象,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地域间交易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结合艺术学、投资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对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的地域性投资状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出“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存在本土偏好现象”这一结论,并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本土偏好”现象提出书画拍卖市场中的投资建议。

洪再新[5](2019)在《黄宾虹的世界意义 王中秀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的对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宾虹的世界意义体现在众多方面。本文是洪再新2019年3月1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举办的"王中秀先生捐赠黄宾虹研究文献资料仪式暨‘黄宾虹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主旨发言,聚焦于黄宾虹与张虹交往这一个案,借助2003年以来中秀先生研究中国近现代艺术的新看点,在世界艺术史的语境中论述黄宾虹。

李林俐[6](2018)在《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艺术品基金属于艺术管理的研究范围,艺术管理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品基金是以艺术品交易为目的的资金聚合现象。论文第一章提出艺术金融菱形的理论框架,绘制出艺术品基金在这一框架中所处的位置,并综合跨学科的理论资源探讨菱形的阴影区域——艺术市场,尤其是关涉到艺术品基金的理论,作为研究艺术品基金的理论基础。按照艺术品基金的历史演变线索,第二、三、四章分别研究艺术品基金的历史原型、艺术品投资基金和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第二章追溯艺术品基金的原型。由艺术收藏家、交易商、博物馆等个人或者机构组织的聚合资金共同购买艺术品的联合财团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聚集资金、联合购买艺术品的现象是艺术品基金的起源。第三章研究艺术品投资基金。随着1960年代“艺术作为投资”观念的普遍流行,作为金融工具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成为主流。艺术品投资基金在金融机构的参与、私募股权模式的挪用、金融团队的加入、投资流程的理性化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特征。为了实现“为金钱而艺术”的目标,不同的艺术品投资基金采用分散化策略、聚焦化策略,或者机会策略等策略中的一种或几种,投资不同风格、时代、地域的艺术作品。通过与艺术交易商、拍卖行,以及博物馆等艺术市场参与者构成的网络,艺术品基金在艺术市场中购买、展览、租借、销售藏品,努力获得一种“价格炼金术”的效果。第四章探讨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金融危机之后,西方投资艺术品基金的热情转淡,但是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2010年左右,中国的艺术品基金蜂拥而起,成为全球艺术品基金发展的重镇。与西方的艺术品基金相比,中国艺术品基金呈现出了以艺术品信托为主流、中国艺术为投资方向、文交所作为退出渠道的尝试等方面的本土特色,但是也存在问题和挑战。第五章总结和反思艺术品基金的价值、限度以及悖论。艺术品基金在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获得金融与非金融的多重收益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同时也能为艺术世界提供物质和渠道支持,但是在成功率、符号资本,以及参与者方面,艺术品基金仍然存在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艺术品基金在价格权威与内在价值、工具理性与品味变化、经济利益与艺术道义方面的悖论值得学界重视和思考。

肖鹏[7](2017)在《清道人年谱长编》文中提出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晚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江宁布政使。鼎革後,自托殷顽,黄冠为道士,避申鬻书,与衡阳曾熙有“南曾北李”之目。丁巳(1917)复辟,授学部左侍郎。李瑞清书学湛深,尤工篆隶,蚤为时流所推。诗文亦卓然自立。晚寓沪渎,与沪上、青岛遗老往来频繁。本谱通过蒐集其诗文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札、笔记等,钩稽谱主一生行迹,并藉以窥测晚清时局面貌,庶为後来聊贡知人论世之资云尔。

吴秀香[8](2017)在《近十年(2005-2015)匡时书法拍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书法拍卖在艺术品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版块之一。本文选择以匡时书法拍卖为例,对其自2005年至2015年之间历届春、秋大型拍卖会上每场前十名的书法作品的类型、价格进行分析;从中窥探中国书法的市场走向。本论文通过分析大量涉及到匡时书法拍卖的成交记录及书法市场的各种文献资料,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试着对这一问题作整体性地研究。

刘晶晶[9](2017)在《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明万历时期徽州制墨家方于鲁《方氏墨谱》为研究对象,从墨谱图像入手,进行图像学分析,梳理墨谱图像与博古和考古图谱、书画、碑帖等其他媒材图像之间的关联。在讨论《方氏墨谱》出版背景及参与制谱的相关人员个人经历的前提下,着重于墨图图像来源的追溯及墨图铭文与墨印的辨明,并进一步讨论晚明艺术风格的“复古”与“拟古”倾向。首章从贡布里希所说的“普通知识”角度,讨论《方氏墨谱》实际上是一部包含天、地、人三才图像的“普通知识”集成,也是一部图像化类书,并综述墨谱图像的各类源头。第二章讨论中国人的分类思维以及《方氏墨谱》的分类特点和“三教合一”倾向,并从墨谱文章与墨品实例分析《方氏墨谱》并非以往学者所认定的墨产品目录,墨谱出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打击当时已经相当严重的盗仿方于鲁墨。第三章接续前章,进一步揭示《方氏墨谱》可以看作是明万历时期精英文人与名流的一个风雅游戏成果;从《方氏墨谱》的最大支持者汪道昆的个人经历与趣味,探讨他对于墨谱图铭等具体细节的影响,同时揭示墨图所显示的汪道昆交游圈文士与官员的定制墨,并厘清墨谱的参与者自制墨问题以及文士制墨传统。第四章分别从博古图谱、法帖与印谱、铜镜与书画四个方面辨析《方氏墨谱》的图像来源。第五章将《方氏墨谱》与《古玉图谱》进行图像比对,证明《古玉图谱》借鉴了《方氏墨谱》约四分一的图像,是为明清托名于宋代的伪古玉图书。

吴红娟[10](2017)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走势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非常活跃,书画拍卖成交价格便成为投资与收藏的风向标。我国艺术品市场结构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画廊、艺术博览会(包括艺术家自售和经纪人销售等),二级市场是指那些拍卖公司通过拍品征集的方式经过筛选后组织艺术品拍卖会。近年来许多画廊面临倒闭,它的实力和地位远远比不上拍卖行。拍卖行不单自身具有硬件优势,它还具有价值发现功能,艺术品拍卖的成交价格十分受重视,可以说是艺术品的市场的指导价格。关于艺术品价格的研究,在美术界、艺术市场领域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在经济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的走势分析,尤其显得不足。本文就是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以2000年至2015年这十五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运用数量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的走势进行理论分析和预测。文章从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这三个书画板块具体分析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拍卖的现状,再运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ARIMA模型预测未来三年书画拍卖价格走势,以期为广大投资消费收藏爱好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通过分析模型得出结论:古代书画将引领整个书画拍卖市场,拍卖成交额会有所上升;近现代书画处在调整阶段,书画价格会有小幅上升;当代书画拍卖成交额在未来三年会继续上升。

二、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成交前十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成交前十名(论文提纲范文)

(1)清初金石学研究 ——以着述、访碑、品赏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背景
        一、选题目的
        二、金石学称谓的变迁
        三、金石学在当代学科中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一、近代以来金石学的研究范围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与方法
        一、清初时间区限与研究范围
        二、本课题研究方法
        三、本课题创新点
第一章 清初金石学发展背景
    第一节 宋代金石学形成概述
        一、宋代金石学形成前的重文字学风气
        二、金石学风气确立
        三、南宋金石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清初对明代金石学的继承与批判
        一、明中期以前金石拓本的流转概况
        二、清初与明代中期金石学的关联
        三、清初金石学对明末风气的继承
    第三节 清初金石学文化背景与学术风气
        一、明清易代后学者政治生态
        二、集社、游幕下的金石学环境
        三、清初金石学的现状
第二章 清初金石学着述分类与研究
    第一节 清初金石着录分类
        一、清代以来金石着述的分类方法概述
        二、清初吉金着录情况
        三、清初金石着录分类与解题
    第二节 清初通纂类金石学专着研究——以郭宗昌、叶奕苞、李光映着述为例
        一、郭宗昌《金石史》相关问题考述
        二、叶奕苞《金石录补》及其相关问题考述
        三、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考略》考论
    第三节 清初金石学着述中的专题性研究
        一、清初金石学中石经研究相关问题考察
        二、周在浚《天发神谶碑考》的影响
        三、清初《瘗鹤铭》群体研究现象
第三章 清初官员曹溶、王士禛访碑研究
    第一节 曹溶清初访碑寻帖的兴趣旨在
        一、曹溶仕宦生涯与山西任职的心路考察
        二、曹溶任期山西内与友朋的金石互动
        三、曹溶在清初金石学中的角色
    第二节 王士禛访碑中的“崇宋”意识
        一、《蜀道驿程记》《秦蜀驿程后记》中的石刻考察
        二、王士禛金石学学术积淀
    第三节 清初访碑案例再探
        一、清初访碑现象在当代语境下的探讨
        二、叶奕苞、林侗:个人出行下的访碑释疑
        三、杨宾、李蕃:访碑后的表达与实践
第四章 清初士人拓本来源考察
    第一节 碑洞、慈仁寺:清初拓本南北出售情况
        一、“碑洞”所售以新拓为主
        二、慈仁寺:北方最重要书肆
        三、拓本交易遍及南北书肆
    第二节 清初士人间拓本的馈赠
        一、叶奕苞金石拓本受赠来源
        二、碑刻集中地域的学者与友朋间的拓本交流
    第三节 清初士人拓本来源的其他途径
        一、清初官员支持下的拓本获得情况——以朱彝尊为例
        二、亲制拓本
第五章 清初金石学与汉碑取法之关系
    第一节 汉唐碑刻:清初士人对宋拓审美的考察
        一、清初宋拓鉴藏与研究的不同功用
        二、关于唐拓、宋拓一些问题的说明
        三、宋代相关金石文献中的汉碑拓本
    第二节 清初金石学环境中的汉碑“古法”观念递变
        一、从郑簠、傅山、朱彝尊悔初习隶书谈起
        二、清初金石学着述中的汉碑观念
        三、清初后期金石着述中的汉碑观念
    第三节 品评与实践:清初汉碑的多重价值取向
        一、清初金石学者中的习汉碑倾向
        二、取法汉隶的书画家群体
余论
    一、学者群体与学术着述方法百年内的嬗变
    二、由杨霈批评傅山书《郭林宗碑》引起的思考
    三、清初汉碑风气与碑学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2)吴昌硕的艺术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由与意义
        1. 研究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文章架构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吴昌硕绘画的艺术特色
    (一) 以书入画的金石气息
    (二) 笔力雄厚的画面质感
    (三) 设色浓丽的西洋韵味
    (四) 富于变化的章法布局
    (五) 本章小结
二、吴昌硕艺术市场的状况分析
    (一) 吴昌硕作品艺术市场变化分析
        1.1911-1927 年的艺术市场
        2.1980-1989 年的艺术市场
        3.1990-1999 年的艺术市场
        4.2000-2019 年的艺术市场
    (二) 吴昌硕作品拍卖市场交易数据分析
        1. 不同绘画题材的作品价格分析
        2. 不同创作年代的作品价格分析
    (三) 本章小结
三、吴昌硕艺术市场的直接推动力
    (一) 参与社团
    (二) 广泛交友
        1. 王一亭
        2. 白石六三郎
        3. 有吉田氏
    (三) 投身公益
    (四) 本章小结
四、吴昌硕艺术市场的间接推动力
    (一) 吴昌硕在世时
        1. 经济发展
        2. 文化氛围
        3. 地域环境
    (二) 吴昌硕去世后
        1. 经济发展
        2. 文化政策
        3. 社会地位
    (三)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就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审视二〇一九年秋拍(论文提纲范文)

一拍卖之瓜—春拍摘不尽,秋拍新又生
二《无限风光》不在有,拍场茫茫盼《初晴》
三拍海掇英,瓷言片语
四又见叫停
五昨日“英雄”今何在?
六希望和风险

(4)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研究(2000-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新金陵画派界定分析研究
        三、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状况研究
        四、本土偏好的相关研究
        五、艺术品市场中“本土偏好”现象相关研究
        六、国外艺术品市场理论体系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形成和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形成的发展历程
        一、拍卖的概念
        二、中国书画拍卖发展历程
    第二节 新金陵画派的形成和拍卖市场状况
        一、新金陵画派界定问题
        二、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概况
第二章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探究
    第一节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存在“本土偏好”现象的提出与假设
        一、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的提出
        二、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存在“本土偏好”现象的假设
    第二节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存在“本土偏好”现象分析
        一、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总体来看存在“本土偏好”现象
        二、傅抱石书画拍卖市场并不具有显着的“本土偏好”现象
        三、新金陵画派其他代表人物书画拍卖市场存在明显的“本土偏好”现象
    第三节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个体差异分析
        一、上拍量比重情况
        二、成交额比重情况
        三、成交率比重情况
        四、个体差异说明
    第四节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动态变化分析
        一、前期各区域发展缓慢-没有明显“本土偏好”差异
        二、中期江苏地区发展显着-“本土偏好”现象逐渐增强
        三、后期各区域趋势靠近-“本土偏好”现象逐渐减弱
第三章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存在“本土偏好”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环境因素
        一、市场经济环境
        二、市场监管环境
        三、市场经营环境
    第二节 经济因素
        一、成本因素
        二、风险因素
    第三节 心理因素
        一、凡勃伦效应影响下的书画投资
        二、投资本地书画家作品的炫耀性消费价值更大
    第四节 文化因素
第四章 “本土偏好”现象的影响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带来的影响
        一、强化了新金陵画派书画作品在江苏地区拍卖市场的地位
        二、限制了新金陵画派书画作品在全国地域拍卖市场的发展
    第二节 基于“本土偏好”现象所提出的书画拍卖市场投资建议
        一、提升自身投资专业度
        二、赚取跨区投资差额利润
        三、侧重某一类型投资偏好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黄宾虹的世界意义 王中秀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的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画国内外市场中的黄宾虹
二广东与全国画坛互动中的黄宾虹
三中国现代艺术建置中的黄宾虹

(6)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一、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与“基金”的结合
        二、创新点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三、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 论文思路与篇章安排
第一章 跨学科视野中的艺术市场:艺术金融菱形理论框架下艺术品基金的知识语境
    第一节 艺术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历史脉络和当代发展
        一、西方艺术市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
        二、中国艺术市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
    第二节 金融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价格指数与金融属性
        一、艺术品价格指数与影响艺术价格的因素
        二、投资组合理论与艺术品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第三节 社会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诸参与者构成的网络
        艺术家
        艺术交易商
        拍卖行
        收藏家
        博物馆/美术馆
        博览会
        艺术批评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集资购买艺术品的联合财团:艺术品基金的历史原型
    第一节 富裕收藏家组织的联合财团
        一、集资购买文艺复兴老大师画作的布里奇沃特联合财团
        二、集资购买20世纪早期现代艺术的熊皮艺术基金
    第二节 艺术交易商组织的联合财团
        一、集资购买18世纪荷兰画作的帕耶联合财团
        二、集资购买现代艺术(立体主义画作为主)的卡恩维勒联合财团
    第三节 博物馆组织的联合财团——卡尔贝克联合财团
        一、远东古物博物馆与卡尔贝克
        二、集资购买中国艺术:卡尔贝克联合财团的三次探索
    第四节 价值与传承:联合财团的启示
        一、联合财团聚资购买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二、联合财团的当代传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艺术与金融的联姻:作为投资工具的艺术品基金
    第一节 艺术投资观念的流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文化语境
        一、艺术经济着作对“艺术作为投资”的关注
        二、报纸、杂志对“艺术作为投资”观念的传播
    第二节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金融化特征
        一、金融机构: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核心组织者
        二、私募股权:艺术品投资基金对金融模式的挪用
        三、金融专家: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复合型管理团队
        四、投资流程: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理性化投资方式
    第三节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一、投资不同的艺术风格、时代、门类:艺术品基金的分散化策略
        二、集中投资某种艺术风格、时代、门类:艺术品基金的聚焦化策略
        三、投资市场中处于价格洼地的艺术作品:艺术品基金的机会策略
    第四节 艺术市场中的运作: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价格炼金术
        一、艺术交易商(画廊)、艺术家的工作室、拍卖行、艺术博览会:艺术品基金藏品的基本来源
        二、博物馆与投资者私人宅邸:艺术品基金藏品展示和保管的核心空间
        三、艺术展、博览会和艺术家工作室等地的游览:艺术品基金组织的“艺术大旅行”
        四、拍卖行、交易商(画廊):艺术品基金的藏品出售的主要路径
    第五节 案例分析: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25幅印象派和现代艺术
        一、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艺术品投资的历史语境和总体框架
        二、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藏品分析:以苏富比拍卖图录为依据
        三、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投资的成功经验、争议和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植中的创新: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
    第一节 财富与政策:中国艺术品基金崛起的驱动因素
        一、高净值人士的财富扩张与股票房地产投资渠道的受限
        二、文化产业政策对艺术金融与艺术贸易的支持
    第二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基本格局
        一、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时间线索:以2011-2013为高峰期
        二、中国艺术品基金的空间分布:以北京、深圳和江浙沪地区为中心
    第三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本土特征
        一、艺术品信托: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流
        二、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
        三、文化产权交易所中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另类尝试
    第四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中国艺术品基金面临的问题
        二、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发展对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反思与推进:艺术品基金的价值、限度及悖论
    第一节 艺术品基金的价值
        一、资金资源的聚集与风险的降低
        二、多重收益的获得:金融收益与非金融收益
        三、艺术世界的物质后盾和销售渠道
    第二节 艺术品基金的限度
        一、有限的业绩记录
        二、有限的符号资本
        三、有限的参与者
    第三节 艺术品基金的三重悖论
        一、价格权威与内在价值
        二、工具理性与品味变化
        三、经济利益与艺术道义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西方艺术品基金
附录二:中国艺术品基金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清单
后记:灯光在隧道的尽头

(7)清道人年谱长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凡例
谱前
传记资料
    李联琇《叙传》
    《十三世祖李国祯传》
    《十四世祖李曰涤传》
    陈用光《工部左侍郎浙江学政李公墓志铭》
    汪士铎《大理寺卿李公墓志铭》
    《本生祖李庚传》
    《荣禄公传略》
    《光绪乙未科会试朱卷·李瑞清履历》
卷一 通籍前期
    清穆宗同治六年丁卯(1867) 一岁
    同治七年戊辰(1868) 二岁
    同治八年己巳(1869) 三岁
    同治九年庚午(1870) 四岁
    同治十年辛未(1871) 五岁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六岁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七岁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八岁
    德宗光绪元年乙亥(1875) 九岁
    光绪二年丙子(1876) 十岁
    光绪三年丁丑(1877) 十一岁
    光绪四年戊寅(1878) 十二岁
    光绪五年己卯(1879) 十三岁
    光绪六年庚辰(1880) 十四岁
    光绪七年辛已(1881) 十五岁
    光绪八年壬午(1882) 十六岁
    光绪九年癸未(1883) 十七岁
    光绪十年甲申(1884) 十八岁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 十九岁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 二十岁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二十一岁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 二十二岁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 二十三岁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 二十四岁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二十五岁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 二十六岁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 二十七岁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二十八岁
卷二 家难时期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二十九岁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三十岁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 三十一岁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三十二岁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 三十三岁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 三十四岁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 三十五岁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 三十六岁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三十七岁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三十八岁
卷三 外任时期
    光绪三十一年乙已(1905) 三十九岁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 四十岁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四十一岁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 四十二岁
    宣统元年己酉(1909) 四十三岁
    宣统二年庚戌(1910) 四十四岁
    宣统三年辛亥(1911) 四十五岁
卷四 遗老时期
    民国元年壬子(1912) 四十六岁
    民国二年癸丑(1913) 四十七岁
    民国三年甲寅(1914) 四十八岁
    民国四年乙卯(1915) 四十九岁
    民国五年丙辰(1916) 五十岁
    民国六年丁巳(1917) 五十一岁
    民国七年戊午(1918) 五十二岁
    民国八年己未(1919) 五十三岁
    民国九年庚申(1920) 五十四岁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近十年(2005-2015)匡时书法拍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论文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回顾
    三、课题研究思路
    四、课题研究方法
    五、研究资料说明
第一章 拍卖源起及匡时书法拍卖
    第一节 拍卖源起
        一、西方拍卖的源起及发展
        二、中国拍卖的源起及发展
    第二节 匡时书法拍卖
        一、匡时书法拍卖的专业优势
        二、近十年匡时拍卖的书法作品类型分析
第二章 匡时书法拍卖的价格特点
    第一节 近十年匡时书法拍卖的价格走势
    第二节 案例分析—“神笔”王铎的书法市场变化
        一、王铎书法作品在市场上的状况
        二、王铎书法热形成的缘由
第三章 从匡时的书法拍卖情况分析中国书法的市场走向
    第一节 “书不如画”现象的转变
        一、书法与绘画在当今艺术市场上的地位
        二、书法价值的回归与发展
    第二节 拍卖市场相关问题讨论
        一、拍卖市场上的造假现象
        二、拍卖行的良莠不齐
        三、书法礼品热
第四章 影响书法作品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书法家的地位与知名度
    第二节 书写的内容
    第三节 书法作品的形制
    第四节 市场的运作
    第五节 其他因素
第五章 总结
附录1: 近十年(2005-2015)匡时拍卖的TOP10书法作品一览表
附录2: 2016年匡时拍卖的TOP10书法作品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方氏墨谱》——中国古典图像的“普通知识”
    第一节 纳须弥于芥子
    第二节 古典的再生
第二章 《方氏墨谱》的分类与出版目的
    第一节 中国类书的分类特点
    第二节 《方氏墨谱》的分类与三教合一图像传统
    第三节 《方氏墨谱》编撰出版之目的
第三章 《方氏墨谱》——文人的合作与游戏
    第一节 汪道昆的方氏墨谱
    第二节 【嘉禾重颖】与《方氏墨谱》定制墨
    第三节 文士制墨的现状与传统
第四章 《方氏墨谱》图像来源
    第一节 三古图三礼图
    第二节 法帖与印谱
    第三节 铜镜
    第四节 书画
第五章 《方氏墨谱》与《古玉图谱》
    第一节 古玉图摹仿墨图
    第二节 《方氏墨谱》与两种《古玉图谱》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走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视角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二章 艺术品拍卖及书画价格相关理论
    2.1 艺术品拍卖
        2.1.1 艺术品拍卖形式
        2.1.2 艺术品拍卖程序
    2.2 与书画拍卖价格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2.2.1 供求关系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冲动消费
    2.3 书画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3.1 艺术史上的地位
        2.3.2 内容与题材
        2.3.3 经济发展状况
        2.3.4 作品的代表性
        2.3.5 交易地点与方式
第三章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现状
    3.1 古代书画价格现状分析
        3.1.1 古代书画价格一路飙升
        3.1.2 亿元作品频频出现
    3.2 近现代书画价格现状分析
        3.2.1 近现代书画价格呈下行调整状态
        3.2.2 近现代书画价格两极分化严重
    3.3 当代书画价格现状分析
        3.3.1 当代书画价格稳中有升
        3.3.2 当代名家作品价格上行趋势明显
第四章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预测分析
    4.1 拍卖市场书画价格定性预测分析
        4.1.1 古代书画价格将继续攀升
        4.1.2 近现代书画价格将小幅上升
        4.1.3 当代书画价格将保持平稳
    4.2 拍卖市场书画价格定量预测分析
        4.2.1 ARIMA模型
        4.2.2 时间序列的AR、MA和ARIMA建模
        4.2.3 基本思路和基本程序
        4.2.4 模型的建立与书画价格预测分析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1、2000 年-2015 年近现代书画价格指数表
    2、2000 年-2015 年当代书画价格指数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成交前十名(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初金石学研究 ——以着述、访碑、品赏为中心[D]. 王文超. 吉林大学, 2020(08)
  • [2]吴昌硕的艺术市场研究[D]. 靳小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审视二〇一九年秋拍[J]. 王志军. 文物天地, 2020(04)
  • [4]新金陵画派书画拍卖市场“本土偏好”现象研究(2000-2019)[D]. 江元晨.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5]黄宾虹的世界意义 王中秀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的对象[J]. 洪再新. 新美术, 2019(05)
  • [6]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林俐. 东南大学, 2018(05)
  • [7]清道人年谱长编[D]. 肖鹏.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8]近十年(2005-2015)匡时书法拍卖研究[D]. 吴秀香.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9]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D]. 刘晶晶.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4)
  • [10]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走势分析[D]. 吴红娟. 南京财经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中国嘉德2003秋季拍卖中国古代书画十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