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技术和数字图书馆

RAID技术和数字图书馆

一、RAID技术与数字图书馆(论文文献综述)

梁欣,王晓辉[1](2019)在《基于Hadoop的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意义]旨在为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Hadoop的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结果/结论]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应用中的数据过载问题,快速处理数字图书馆中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挖掘其中所隐含的价值。

张晋荣[2](2019)在《基于双引擎的高效能存储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云计算,5G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采用云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而物联网的大力发展,Io T等平台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数据已经成为智能社会发展的基石。这种发展势必对存储中心的容量、传输率、可靠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些数据具有产生速率不均匀,写需求大,读需求少的特点,数据存储时负载的动态变化对存储架构有了新的需求。动态负载存储存在负载变化与应用场景有较大关联的特点,所以需要一种根据当前负载变化实时分配条带的存储系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传统RAID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引擎的高效能存储系统,该系统使用软硬件协同设计,这种方式在保证系统高响应,高传输速率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CPU计算资源,并减少了磁盘调度次数,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展述,对各个存储器件和数据备份技术进行简介。对常见的RAID技术进行原理分析,通过对RAID技术的分析引出不同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RAID技术。其次,对S-RAID5和DPPDL算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进行简介,进一步分析与时间无关的动态负载下已有存储算法的需要改进之处。最后,在负载与时间无关的动态负载存储背景下,提出基于双引擎的高效能存储系统,该系统采用动态负载的软硬件协同设计(DSH),在底层布局方面该系统使用冷热树结构对磁盘空间进行管理,根据当前开启的磁盘和磁盘过去使用的次数进行条带的分配。根据软件和硬件分别适用的不同应用场景,该算法采用软硬件协同处理架构,将条带分配、地址计算等功能使用软件实现,而将磁盘的异或校验算法通过PCIE传输到FPGA中用硬件实现,这种布局大大节省了CPU计算资源。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在20%到40%的连续写请求下,由5个磁盘组成的DSH算法的CPU使用率是DPPDL算法和S-RAID5算法的50%。在60%的连续写请求下,DSH算法的CPU使用率是DPPDL算法的25%,是S-RAID5算法的50%,并且随着负载的不断增加,DSH节省CPU资源的能力越发明显。在能耗方面,在相同负载变化的24小时内,DSH比DPPDL节省10%的磁盘能耗。从而证明DSH算法在动态负载存储的环境下对节约CPU计算资源和节省磁盘能耗有较大优势。

张敏,霍朝光,吴郁松[3](2015)在《国际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进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国际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进化规律,文章以Web of Science平台数据库中的5904篇数字图书馆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共词分析法构建国际数字图书馆知识网络,并运用Gephi对该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知识族群及其迁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呈现离散—紧密—离散的走势,主要分布着九大知识族群,各知识族群的迁徙过程生动再现了知识新陈代谢、交叉渗透、知识生态等进化特征。

汪志明[4](2015)在《iSCSI-RAID存储系统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磁盘阵列技术能有效改善存储系统性能并提升系统可靠性。随着我国存储行业的发展,我国对存储技术越来越重视。当前环境下,网络存储成为热点,iSCSI技术脱颖而出,利用磁盘阵列技术和iSCSI技术构建国产存储系统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已经研制出搭载有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在该平台上搭载iSCSI-RAID存储系统,研究国产服务器因架构不同而产生的读写性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国产CPU运算速度慢,通过对iSCSI-RAID存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国产平台下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挖掘系统中潜在的并发性,提出一种面向客户端数据传输的优化方案。在该方案中,服务器端每对网络接收和网络发送模块与某个特定的客户端对应,分别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读写请求和服务器端发送的读写响应,从而对不同客户端的请求和响应进行隔离处理。对于读写请求的处理,采用不同的优化策略,利用零拷贝思想对读请求的处理流程进行优化,减少数据拷贝次数;利用并行拷贝的策略对写请求的数据拷贝工作进行优化。另外,针对RAID5阵列,方案优化写请求的校验计算操作,从写请求处理流程中分离,提高系统请求的处理效率。根据方案设计,对系统进行编码实现,并对系统优化前后的性能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读写请求的处理,优化后系统的处理效率有较明显的提高,CPU的利用率更高,读写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基本达到设计的目标。

林沛,张桂芬[5](2014)在《浅析数字图书馆服务器安全的冗余技术》文中指出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全方位网络服务体系,其自身的广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变的突出。虽然数字图书馆馆的实用性不断加强,但其自身系统的脆弱性也不断显现,特别是网络病毒的不断入侵。本文介绍了服务器冗余技术的各种应用及发展趋势,采用冗余技术是提高服务器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主要手段。

郑燃[6](2013)在《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图书馆和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馆和博物馆如何向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如何让社会公众方便快捷地获取这些资源,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数字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的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信息资源收藏系统,正在将大量馆藏转换为数字形态,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的服务。然而,目前各自为政的资源管理和分散多头的服务,不仅造成了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而且阻碍了这些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广泛共享。因此,如何创建一个整合图书和博物数字资源内容的基础结构,在一个更加宽泛的框架内配置资源,提供用户所希望的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成为近年来各国图书馆和博物馆十分关注的课题。本研究以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综合性研究为目标,在对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特点及内容、意义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大众对于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需求现状调查和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现状分析为依据,探讨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模式的选择,并尝试构建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湖北省分中心为例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优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保障策略进行了讨论。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且大众对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需求现状是构建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模式和平台的实践依据。信息集群生命周期理论、长尾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从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项目和门户网站、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政策和资金资助、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合作模式这三个方面对国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方面,本文主要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国际敦煌学国际合作项目这三个中国在数字服务融合方面极具代表性的项目,从资源整合、合作管理和技术支撑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面临的主要障碍。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开展是以数字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为依据,其对图书馆博物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开展的服务不是盲目的,需要确定其目标与原则。本文尝试构建基于信息价值链的垂直合作、基于信息共享的水平合作、基于虚拟组织的混合联盟和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模式,并对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模式的选择展开讨论。本文主要探讨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网络架构和图书馆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实现模型的设计,并对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总体分析和细节设计。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湖北省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省分中心的启动与发展、数字服务融合模式和运行机制、平台建设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其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实现依赖于包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技术标准规范和服务人才在内的保障,保障的有效性关系到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从这些方向完善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社会化实现。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口“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档案、博物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构建”(批准号:201110401020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杨少龙[7](2013)在《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及数据存储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就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现存在的问题,描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数字图书馆的需求,提出数字图书馆大容量数据集中存储和快速备份解决方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建设完善、快速的数字图书馆数据保护机制。

黄燕[8](2012)在《图书馆联盟下的数据容灾研究与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图书馆容灾的意义,论文分析图书馆联盟对数据容灾的优势和图书馆联盟数据容灾的运行机制,并构想了成员馆间的容灾系统。

刘爽[9](2011)在《数字图书馆数据重要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数据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石,数据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数字图书馆能否正常运作。在大量的数据面前,通过一定的条件对这些数据进行重要性级别区分,并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力求在出现灾难性故障或数据损坏的情况时,以最少的工作和时间将数据恢复到可用状态,以确保数字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优质服务。

张孝飞,孙丽芹,宁沛林,马凌云[10](2011)在《西藏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安全现状分析及防护策略》文中提出数据安全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数字化服务前提和保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西藏高校图书馆数据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西藏各高校图书馆实际,提出了数据安全的防护策略,希望为西藏高校图书馆数据安全建设抛砖引玉。

二、RAID技术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AID技术与数字图书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adoop的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用户画像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概念介绍
        1.2.2 目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
        1.2.3 比较研究
        1.2.4 实践应用探索
2 用户画像应用中的数据过载问题
    2.1 数据环境日趋复杂
    2.2 数据过载问题凸显
3 基于Hadoop的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研究
    3.1 系统概述
    3.2 系统架构
        3.2.1 集群层
        3.2.2 数据存储层
        3.2.3 数据源层
        3.2.4 数据采集层
        3.2.5 数据集成层
        3.2.6 数据计算层
        3.2.7 数据分析层
        3.2.8 展示与应用层
        3.2.9 平台管理层
4 结语

(2)基于双引擎的高效能存储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贡献
    1.4 结构安排
第二章 动态负载存储算法简介
    2.1 存储器件简介
    2.2 数据备份技术
    2.3 RAID技术
    2.4 动态负载存储
        2.4.1 S-RAID5概述
        2.4.2 DPPDL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PGA技术概论
    3.1 FPGA原理
    3.2 FPGA开发流程
    3.3 FPGA应用领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负载存储架构设计
    4.1 软件算法实现
    4.2 硬件算法实现
    4.3 DSH通信框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环境搭建及实验分析
    5.2 性能测试
        5.2.1 传输速率对比
        5.2.2 CPU使用率对比
        5.2.3 响应时间对比
        5.2.4 系统能耗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致谢

(3)国际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知识网络结构演化分析
4知识族群聚类分析
5知识族群迁徙分析
6结语

(4)iSCSI-RAID存储系统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RAID技术介绍
    2.2 i SCSI技术介绍
    2.3 零拷贝技术介绍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
    3.1 现有i SCSI-RAID系统软件架构
    3.2 i SCSI网络模块性能分析与优化
    3.3 Cache管理模块性能分析与优化
    3.4 RAID管理模块性能分析与优化
    3.5 零拷贝技术的运用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优化方案实现
    4.1 i SCSI网络模块优化实现
    4.2 Cache管理模块优化实现
    4.3 RAID管理模块优化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介绍
    5.2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浅析数字图书馆服务器安全的冗余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图书馆服务器安全的冗余技术概述
2数字图书馆服务器安全冗余技术
    2.1磁盘冗余
    2.2电源冗余
    2.3网卡冗余
    2.4风扇冗余
    2.5网络加密技术
3总结

(6)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0.2.2 国外相关会议和报告统计
        0.2.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0.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3.3 研究方法
    0.4 研究难点与创新
        0.4.1 研究难点
        0.4.2 主要创新
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1.1 相关概念
        1.1.1 数字服务
        1.1.2 数字服务融合
    1.2 论基础
        1.2.1 信息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1.2.2 长尾理论
        1.2.3 公共物品理论
        1.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1.3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社会需求分析
        1.3.1 调查目的
        1.3.2 调查方法
        1.3.3 调查样本特征
        1.3.4 调查样本对数字服务融合社会需求的现状
    1.4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特点及内容
        1.4.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特点
        1.4.2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内容
    1.5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意义
        1.5.1 有利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5.2 有利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1.5.3 有利于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5.4 有利于全面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2 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现状分析
    2.1 国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现状分析
        2.1.1 国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项目和门户网站
        2.1.2 国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政策和资金资助
        2.1.3 国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合作模式
    2.2 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现状分析
        2.2.1 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项目和门户网站
        2.2.2 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资源整合模式
        2.2.3 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合作管理模式
        2.2.4 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技术支撑
    2.3 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面临的障碍
        2.3.1 技术标准障碍
        2.3.2 管理体制障碍
        2.3.3 知识产权障碍
        2.3.4 收益及风险障碍
3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模式构建
    3.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目标与原则
        3.1.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目标
        3.1.2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原则
    3.2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合作模式构建
    3.3 基于信息价值链整合的垂直合作模式构建
    3.4 基于虚拟组织的混合联盟模式构建
        3.4.1 基于虚拟组织的混合联盟概述
        3.4.2 图书馆博物馆混合联盟冲突与合作管理
    3.5 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模式构建
        3.5.1 关联数据概述
        3.5.2 关联数据在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中的发展现状
        3.5.3 关联数据应用于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意义
        3.5.4 构建基于关联数据的合作模式的要求
        3.5.5 基于关联数据的合作模式构建
        3.5.6 图书馆博物馆在利用关联数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6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模式的选择
        3.6.1 确立明确的合作目标
        3.6.2 选择有效的运作模式
4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建设
    4.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建设的要求和原则
        4.1.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建设的要求
        4.1.2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建设的原则
    4.2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架构设计
        4.2.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框架设计
        4.2.2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实现模型
    4.3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的结构与功能
        4.3.1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的结构
        4.3.2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平台的功能
5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实例分析——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省分中心为例
    5.1 湖北共享工程的启动与发展
    5.2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模式和运作机制
        5.2.1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模式
        5.2.2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的运行机制
    5.3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的平台建设
        5.3.1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
        5.3.2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平台建设的目标
        5.3.3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平台的实现
    5.4 湖北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融合的保障措施
        5.4.1 注重政策法规的制定,加强组织领导
        5.4.2 强化全面管理
        5.4.3 加大财政投入
        5.4.4 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资源
        5.4.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5 湖北共享工程存在的问题
6 优化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策略
    6.1 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6.2 探索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的合作机制
        6.2.1 制定有步骤的合作规划
        6.2.2 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6.2.3 建立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
    6.3 加强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6.3.1 资源方面的标准规范
        6.3.2 服务方面的标准规范
        6.3.3 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
        6.3.4 技术方面的标准规范
    6.4 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6.4.1 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
        6.4.2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
    6.5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需求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7)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
2 数字图书馆的需求
3 图书馆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3.1 数据集中存储。
    3.2 业务数据的快速备份。
4 总结

(9)数字图书馆数据重要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重要性体现
    1. 数据重建所需代价。
    2. 数据故障潜在损失。
二、数据重要性分类
    1. 核心数据。
    2. 重要数据。
    3. 普通数据。
    4. 非重要数据。
三、数据重要性转换
四、数据重要性保障
    1. 采用RAID技术。
    2. 程序化自动备份。

(10)西藏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安全现状分析及防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西藏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安全现状
    1.1 数据机房环境现状
    1.2 数字图书馆网络结构的现状
    1.3 黑客、病毒防御现状
    1.4 数据备份现状
2 西藏高校图书馆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2.1 加强机房环境的改造
    2.2 调整图书馆网络结构
        2.2.1 隔离图书馆网络与校园网络
        2.2.2 合理划分图书馆网络VLAN
    2.3 应用容灾系统保障图书馆数据安全
    2.4 应用数据备份技术保障图书馆数据安全
    2.5 建立数据数据安全防病毒体系
3 结语

四、RAID技术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adoop的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研究[J]. 梁欣,王晓辉. 情报探索, 2019(11)
  • [2]基于双引擎的高效能存储系统的研究[D]. 张晋荣.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3]国际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进化研究[J]. 张敏,霍朝光,吴郁松. 图书馆, 2015(10)
  • [4]iSCSI-RAID存储系统性能优化研究[D]. 汪志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5]浅析数字图书馆服务器安全的冗余技术[J]. 林沛,张桂芬. 电子制作, 2014(03)
  • [6]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研究[D]. 郑燃. 武汉大学, 2013(07)
  • [7]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解决方案[J]. 杨少龙. 硅谷, 2013(02)
  • [8]图书馆联盟下的数据容灾研究与构建[J]. 黄燕. 新世纪图书馆, 2012(06)
  • [9]数字图书馆数据重要性问题研究[J]. 刘爽. 黑龙江档案, 2011(06)
  • [10]西藏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安全现状分析及防护策略[J]. 张孝飞,孙丽芹,宁沛林,马凌云.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1(11)

标签:;  ;  ;  ;  ;  

RAID技术和数字图书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