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配药中心和现代医院药房

静脉配药中心和现代医院药房

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徐驰[2](2020)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科学、灵敏、实用、统一的适合PIVAS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控制的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将质量控制敏感指标应用于PIVAS静脉输液质量安全的现况调查,发现PIVAS静脉输液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为各PIVAS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供科学基础。方法(1)本研究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理论模型,通过对文献的系统回顾,初步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2)在对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意见的汇总与统计后,筛选出评价指标,分析出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形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3)使用层次分析法及yaahp软件计算出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4)以方便抽样法选择青岛市5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为评价对象,应用已构建的评价指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质量做出评价。结果(1)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专家的积极程度分别为86.7%和100%;专家的权威程度分别为0.880和0.905;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60和0.493,且P均小于0.001。(2)指标咨询结果:通过文献回顾法初步拟定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根据第1轮函询结果:删除了2项三级结构指标;将过程指标中11项三级指标整合成4项,形成了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问卷指标涵盖3项1级指标,13项2级指标和27项3级指标;根据第2轮函询结果:修改了1项三级指标的名称,同时在第二轮问卷中就计算公式添加了备注和说明,最终形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内容涵盖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和三级指标27个。(3)运用层次分析法及yaahp软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是:结构指标为0.1429,过程指标为0.4286,结果指标为0.4286。(4)应用已构建的评价指标对青岛市5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调查发现:5家PIVAS日人均工作量差异较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存在学历低,工龄短的问题;“药物调配无菌操作正确率”为94.78%-96.94%;各PIVAS的培训考核方式单一,尚缺乏科学全面的培训考核系统;部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效期和批号”、“账物相符率”合格率较低,“科室分装错误率”较高;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配送时间”满意度普遍较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压力与环境”、“薪酬与付出的比例”满意度较低。结论:本研究基于较成熟的“结构-过程-结果”的理论模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科学合理、覆盖面全、条理清晰;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模式,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结果,具有科学性、可靠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帮助PIVAS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为推进PIVAS质量监测和持续改善提供参考工具。

柯萌[3](2019)在《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要素及风险控制责任主体候选集,识别评估确定高危药品在医院内部流通过程中的风险要素及核心责任主体,分析医院高危药品流通环节中的风险控制关键要素对风险的作用机理,以及风险责任主体关于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责任、功能划分和诉求。以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性为目标,设计基于关键控制要素的风险控制机制,提出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文献计量分析,分析高危药品管理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以及对样本医院的风险监测工作,获取有关高危药品风险的定量和定性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的因素,确定风险要素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责任主体及其诉求,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策略建议。【结果】(1)从国内外高危药品管理的文献计量分析来看,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以及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和效果评价等管理实践研究和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研究等方面。(2)现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平均得分最高的是药师(9.26),这其中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得分最高(9.56);其次是临床医生(8.20),得分最低的是护理人员(7.94);影响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科室和是否由网络获取高危药品知识,其中与内科相比,药剂科(P<0.05,OR=3.873)和临床药学(P<0.05,OR=3.289)的高危认知水平较高;通过网络途径获取高危药品知识的医务人员认知水平(P<0.05,OR=0.275)比未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的低。(3)高危药品在医院流通过程中的风险关键环节为:处方开具、药品使用、药品审核、药品调剂、药品发放;风险控制关键要素为:护士未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控;护士核对患者信息错误;门诊药房发放高危药品错误;医生、药师未向患者交代用药方法;护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与经验不足导致高危药品使用方法错误。(4)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核心责任主体为:医生、护士、药师、医院管理人员、质量控制部门。87.86%的医务人员希望医院管理层面安排定期的高危药品知识培训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并且希望能够发挥药师的作用指导高危药品的安全用药。(5)医院高危药品最终的目标风险概率估计值为0.0187;通过干预护士未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控以及医生、药师未向患者交代用药方法的这2个风险要素的风险组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最终结果概率至0.0038。【结论】(1)明确高危药品风险概念,掌握医院高危药品风险因素可能存在的环节,有利于在日常风险管理中快速把控潜在的风险要素。(2)差错易出现环节与差错造成危害最大的环节内涵不同,环节也不一致。高危药品的临界差错环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更大,在进行风险控制时更应着重对差错临界环节的风险关键要素和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的规范化管理。(3)护士在高危药品风险关键控制环节中责任重大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药师在高危药品风险环节中担任角色众多,专业水平较高,因此可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师的作用,加强其对其他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宣讲与用药指导工作。(4)通过建立高危药品风险处置应急预案以及其他规范有效的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达到较好降低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的效果。

徐娟[4](2018)在《在三甲医院中静配中心保障夜间(17:00-8:00)临床静脉合理用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5S管理法及PDCA循环理论分析了某医院静配中心夜间(17:00-8:00)药学与护理人员在临床不合理用药及药品调配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拟探索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干预并改进,以促进临床静脉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第一轮PDCA循环以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静配中心夜间(17:00-8:00)临床静脉用药情况及药品调配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对照组,以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静配中心夜间临床静脉用药情况及药品调配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实验组;第二轮PDCA循环以该院2015年四个季度静配中心夜间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及合筐摆仓环节中的药物破损情况作为对照组,以该院2017年四个季度静配中心夜间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及合筐摆仓环节中的药物破损情况作为实验组;通过该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 Of Pharm Assist,PASS),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以及静配中心各项调查登记表中,调取并整理该院数据库系统中夜间临床静脉用药医嘱数据、调配环节的药物差错数据、合筐摆仓过程中的药物破损数据和摆药各环节耗时等资料,采用5S管理法中的整理(A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分别对输入性错误医嘱、单袋液体调配工作效率、调配环节批次差错率、合筐摆仓中的药物破损率及临床反馈情况进行专项干预,利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分析评价经过两轮PDCA循环前后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第一轮PDCA循环,经统计分析药师对干预前(2011年、2012年)、干预后(2014年、2015年)静配中心夜间(17:00-8:00)临床静脉用药药师审核医嘱(7.28万条、9.48万条)、(12.11万条、12.80万条)结果显示,干预前后年度临床不合理医嘱量分别从0.07万条、0.06万条下降至0.05万条、0.04万条(P<0.05),临床不合理医嘱率从干预前的0.96%、0.63%下降到0.41%、0.31%(P<0.01),不合理医嘱更正率从干预前的57.14%、66.67%上升到80.00%、89.47%(P<0.05),不合理医嘱类型中的配伍禁忌医嘱从干预前的158条下降到123条(P<0.05),输入性错误医嘱、用药剂量错误医嘱从干预前的582条、230条下降到275条、196条(P<0.05),频次错误医嘱、溶媒错误医嘱从干预前的108条、148条下降为干预后的82条、129条(P<0.01)。根据电脑显示时间及药师手动统计夜间药品调配各工作流程的时间得知,5S管理前后单袋液体贴签时间从干预前的1.50(s)±0.26、1.35(s)±0.67下降为1.27(s)±0.51、1.24(s)±0.55(P<0.05),单袋液体摆药时间从干预前的6.54(s)±1.51、6.25(s)±2.65下降为干预后的5.39(s)±1.25、5.27(s)±2.55(P<0.05),单袋液体复核时间从干预前的5.35(s)±1.51、5.51(s)±1.29下降为干预后的4.46(s)±1.67、4.23(s)±1.68(P<0.05),单袋液体配置时间从干预前的36.63(s)±1.38、32.38(s)±2.26下降为干预后的30.32(s)±1.39、30.37(s)±1.51(P<0.05);合筐摆仓环节中易破碎药物的破损量从管理前的487、482下降为375、310(P<0.05);十万级仓内药品调配差错中的溶媒贴签错误、批次分类错误发生率从5S管理前的0.42%、0.39%下降为管理后的0.29%、0.15%(P<0.05),十万级仓内药品调配差错中的摆药差错率、成品出仓差错率从管理前的0.39%、0.49%下降为管理后的0.27%、0.33%(P<0.05)。第二轮PDCA循环,经统计分析药师对干预前(2015年四个季度)、干预后(2017年四个季度)静配中心夜间(17:00-8:00)不合理医嘱(421条)、(317条)结果显示,输入性错误医嘱、配伍禁忌医嘱从干预前的188条、51条下降到102条、46条(P<0.05),用药剂量错误医嘱、频次错误医嘱从干预前的75条、35条下降到73条、30条(P<0.05);合筐摆仓环节中的易破碎药物的破损量从管理前的310条下降为243条(P<0.05)。结论:5S管理法及PDCA循环理论可有效降低或改善医院静配中心夜间(17:00-8:00)药学与护理人员临床不合理用药及药品调配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推广。

李艺莲[5](2018)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影响。方法:从临床药学角度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存在的问题。结果:临床药学工作、合理用药的推广采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使静脉药物治疗水平提升。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利用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使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护理水平提升。与此同时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促进作用。

乔乐天[6](2017)在《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提升临床医疗服务质量》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我国,静脉给药包括静脉滴注和静脉输注是临床较为常用的给药方式,静脉输液可以纠正人体水盐电解质失衡、补充营养物质等,然而静脉输液时药物经静脉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临床静脉用药存在配伍禁忌、配伍不合理、药物污染、交叉污染等多种不合理因素,均可以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在开放式的工作环境下,抗生素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及全静脉营养药物等处方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时无法保证输液质量,而且对调配人员的职业防护功能也比较差。此外,药学工作与护理工作在本职工作内容上有较大差异,单独靠护士进行上述药物的配置很难以保证静脉药物配置操作的准确性,进而对输液药物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对抗生素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及全静脉营养药物等处方实行集中配置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规范药品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降低医疗成本,增加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临床医疗服务,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建设势在必行。目的:探讨我院新建PIVAS组织结构及全套管理模式,研究PIVAS在提高处方水平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改善我院药品管理及应用模式,提高我院在同等级别医疗单位中的竞争力,增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XXXX医院2012年2016年5年间处方或医嘱单共计56164份,统计不合理处方数量,并根据PIVAS药师是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不合理处方数量、不合理处方类型、不合理处方投诉情况,进一步分析PIVAS在提高处方水平方面的作用。结果:(1)不合理处方情况:56164份处方或医嘱单中不合理处方数360份,占64.10(1/万);近5年不合理处方类型有超剂量处方、溶剂用量不当、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医嘱错误、药品用法错误及给药频次错误7种类型,2012年2016年所占比例最高的不合理处方类型均为溶剂用量不当;抗生素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全静脉营养药物及普通药物处方中均有不合理处方,2012年、2015年不合理处方类型中比例最高的是全静脉营养药物,分别占41.27%和31.34%,2013年、2014年及2016年不合理处方类型中比例最高的均是细胞毒性药物,分别占33.80%、32.00%及30.95%。(2)2组不合理处方数量及不合理处方类型情况:近5年干预组总处方或医嘱单41805份,对照组总处方或医嘱单14359份,干预组不合理处方136份,占32.53(1/万);对照组不合理处方227份,占156.00(1/万)。干预组2012年2016年不合理处方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近5年总不合理处方率平均为32.53(1/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00(1/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2014年医嘱单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近5年总医嘱单错误发生率1.67(1/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6(1/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2012年2016年调配错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近5年总调配错误发生率19.85(1/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84(1/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2012年2016年给药错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近5年总给药错误发生率7.65(1/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1/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2012年2016年其他错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近5年总其他错误发生率3.35(1/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0(1/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不合理处方投诉情况:近5年干预组超剂量处方、溶剂用量不当、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医嘱错误、药品用法错误及给药频次错误7种不合理处方投诉共计22份,投诉率为5.26(1/万);对照组投诉共计78份,投诉率为54.32(1/万)。干预组近5年超剂量处方、溶剂用量不当、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医嘱错误、药品用法错误及给药频次错误7种不合理处方投诉率及总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见的不合理处方中,溶剂用量不当在静脉药物的配置中问题较为突显,在以后的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全静脉营养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的不合理处方最为常见,提醒PIVAS药师要加强对全静脉营养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干预力度,争取减少全静脉营养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的不合理处方比例;经过PIVAS药师干预后的总处方或医嘱单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经药师干预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证实了药师在PIVAS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PIVAS建立后,药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用药投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更合理的服务。

刘远嵘,刘莲,郝晶晶[7](2017)在《基于工作岗位的静脉用药调配课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对国内十余家医院及同类院校进行专家调研与访谈,开展专家论证会,确定静脉用药调配课程校本教材的框架与实训室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该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该课程在开发及实施中注重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刘冰[8](2015)在《静配中心24小时模式运营前后药物应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淄博市第一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4小时模式运营前后药物应用状况及统计数据的对比性研究,分析PIVAS 24小时运转对于规避不合理医嘱以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24小时集中配置,合理安排药品的使用,降低分剂量成本,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探讨静配中心在临床用药经济性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材料与方法:将调取的淄博市第一医院用药数据、医嘱数据以及药品结余数据分为A、B两组,将未实现24小时运转2009年、2010年的数据作为A组,将实现24小时运转的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数据作为B组,计算出35个临床科室的静脉用药数据、医嘱数据以及药品结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静配中心24小时运营前、后的临床静脉用药医嘱审核数据按照溶媒错误、溶媒用量错误、药物用量错误、用药频次错误、药物配伍禁忌和医嘱录入错误、单处方超过5种药物和其它类八个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对比性研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4小时运营后与运营前相比较,医嘱审核率、不合理医嘱更正率呈现出显着增长,不合格医嘱率呈现出显着下降,药物用量错误、用药频次错误、药物配伍禁忌、单处方超过5种药物四个类型的不合理医嘱所占比例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病人人均药品结余费用、人均药品结余费用占人均住院药品金额比例呈现出显着增长。24小时模式运行后,医嘱审核率由58.15%±1.93%增长为96.82%±0.20%,不合格医嘱率由2.78%±0.06%降低为0.54%±0.01%,医嘱更正率由37.54%±2.57%增长为71.65%±0.38%,结果均P<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显着性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均静脉用药结余金额由5.90±0.57增长为9.00±0.04元,所占比例由0.12%±0.01%增长为0.18%±0.01%,结果均P<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显着性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4小时运营模式对于规避不合理医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以及减轻病人医疗负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尹骏[9](2014)在《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的建立和在化疗医嘱点评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开发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提高医院临床药师医嘱点评工作的效率,简化医嘱点评的操作,系统建成后可应用于实际工作。方法:以抗肿瘤药物医嘱为对象,对医嘱点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需求分析,将医嘱点评的瓶颈问题和所需信息支持内容整理归纳,依据需求分析结果建立系统模型,对系统所需达到的开发目标进行数字重构,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和信息技术,在HIS框架中开发病历筛选功能单元和信息查询模块,开发完成后进行测试。采用模拟测试方法,模拟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对系统的反应时间和设计目的进行测试。采用对照的方法,对使用系统和不使用系统点评同一批病历中的医嘱所耗费的时间和工作效率进行比较,观察采用新系统后点评效率是否优于原有方法。结果:开发的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的全部功能均能够实现。该系统病历筛选功能在耗费时间和筛出数量上优于原有筛选方法,可以大幅减少筛选病历花费的时间,平均用时可控制在15分钟内。同时在筛出病历的准确性上也不逊于原方法,还可以减少漏筛病历,测试中系统比原方法筛出的可用病历均多于原方法并减少人力耗费。信息查询模块运行稳定,符合设计要求,30份病历信息均可以正常查阅。测试中使用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系统点评医嘱比原有点评方法效率更高,点评一份病历花费时间平均减少10分钟。与合理用药软件自动点评功能相比,效率高,准确度也高。结论: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符合实际工作要求,药师应用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医嘱点评工作效率。

翁春梅,周云庆,刘广军,陈桂林[10](2014)在《浅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利与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意义及存在问题。方法从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及药学管理3个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意义,从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沟通要求、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能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药学科研的开展;但药师的专业素质仍有待提高,存在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提高静脉药物调配质量、发挥药剂科在合理用药管理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加强沟通与协作,提高药剂科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沟通能力。

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现状
        1.2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4 技术路线
    5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部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
    1 指标设置原则
    2 研究程序及步骤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与护理敏感指标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2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国内外现状
    3 总结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3)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1 高危药品风险概念的界定
    2.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理论
    2.3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系统
3 高危药品管理现状研究
    3.1 国外高危药品管理研究现状
    3.2 国内高危药品管理研究现状
    3.3 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现状研究
4 高危药品风险识别和风险环节及要素分析
    4.1 医院内部流通环节中高危药品的风险识别
    4.2 医院高危药品风险要素分析指标
    4.3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关键要素作用机理分析
    4.4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要素的风险等级评估
5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研究
    5.1 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的确定
    5.2 责任主体的责任指数分析
    5.3 责任主体的诉求确定
6 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6.1 高危药品风险识别模型
    6.2 基于故障树的高危药品风险评估模型
    6.3 敏感性分析研究
7 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建议
    7.1 高危药品风险的紧急处置
    7.2 制定高危药品流通环节的标准操作规范
    7.3 加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7.4 加强对患者的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知识教育
8 研究结论
    8.1 明确高危药品风险概念利于识别潜在风险要素
    8.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8.3 理清易出现差错环节与临界差错环节的区别
    8.4 风险控制关键责任主体的专业技能水平仍需提高
    8.5 加强对高危药品风险关键要素的管理
    8.6 规范有效的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保障用药安全
9 创新与不足
    9.1 研究创新
    9.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现状调查问卷
附件3 高危药品风险要素专家咨询表

(4)在三甲医院中静配中心保障夜间(17:00-8:00)临床静脉合理用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仪器设备与软件系统
        1.1 仪器设备
        1.2 软件系统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指标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技术路线
结果
    1 第一轮PDCA循环(2011年1月-2015年12月)
        1.1 计划阶段P(Plan)(2011年1月-2012年12月)
        1.2 执行阶段D(Do)(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3 检査阶段C(Check)(2014年1月-2015年12月)
        1.4 反馈阶段A(Action)
    2 第二轮PDCA循环(2015年1月-2017年12月)
        2.1 计划阶段P(Plan)(2015年1月-2015年12月)
        2.2 执行阶段D(Do)(2016年1月-2016年12月)
        2.3 检查阶段C(Check)(2017年1月-2017年12月)
        2.4 反馈阶段A(Act)
    3 结果与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5)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现状
2 在医院药学工作中应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价值
    2.1 可以将临床药师的作用充分发挥
    2.2 可以使药物差错发生率显着降低
    2.3 给药方案的设计可以使药物治疗效果提升
    2.4 药品浪费现象减少, 护理服务质量有所提升
    2.5 使职业防护得以增强, 环境得到保护
3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
4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潜在的问题
    4.1 投入和收益存在冲突
    4.2 药师审核存在诸多限制
    4.3 物流传输潜在的问题
5 讨论

(6)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提升临床医疗服务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项目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1.1 研究背景
        1.2 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1.3 PIVAS简介
        1.4 国外PIVAS现状
        1.5 国内PIVAS现状
        1.6 目前国内PIVAS不足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建立PIVAS的目的
        2.2 建立PIVAS的意义
第一部分 PIVAS的建设及管理模式
    1 PIVAS建设模式的选择
    2 PIVAS建设规模
    3 PIVAS运行及管理模式
        3.1PIVAS工作流程
        3.2 PIVAS组织框架
        3.3 PIVAS人员配置及专业人员组成结构
        3.4 PIVAS管理模式
    4 小结
第二部分 PIVAS在提高处方水平方面的作用
    1 资料搜集及方法
        1.1 资料搜集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XXXX医院近5年不合理处方情况
        2.1.1 XXXX医院近5年不合理处方数
        2.1.2 XXXX医院近5年不合理处方类型及比例
        2.1.3 XXXX医院近5年不合理处方中不同种类药品比例
        2.2 XXXX医院近 5年2组不合理处方数量对比
        2.2.1 XXXX医院近5年2组总处方或医嘱单错误发生率比较
        2.2.2 XXXX医院近5年2组医嘱单错误发生率比较
        2.2.3 XXXX医院近5年2组调配错误发生率比较
        2.2.4 XXXX医院近5年2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比较
        2.2.5 XXXX医院近5年 2 组其他错误发生率比较
        2.3 XXXX医院近 5年2组静脉用药投诉情况比较
        2.3.1 XXXX医院近5年2组静脉用药投诉不合理情况
        2.3.2 XXXX医院近5年 2 组静脉用药投诉不合理情况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模式分析与思考
    参考文献

(7)基于工作岗位的静脉用药调配课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发静脉用药调配课程的必要性
    1.1 PIVAS在全国医院相继建立并呈发展趋势
    1.2 PIVAS已成为药学大专生实习就业的重要岗位
2 静脉用药调配的课程开发
    2.1 课程设置和目标
    2.2 静脉用药调配教材开发及实施
        2.2.1 项目化教材设计、创建工作场景
        2.2.2 建立以实操考核为主成绩评价体系
3 与本课程配套的PIVAS实训室建设
    3.1 学校PIVAS实训室应具有的特点
    3.2 与医院PIVAS相似的格局设计与设备
    3.3 不同于医院的教学功能
4 结束语

(8)静配中心24小时模式运营前后药物应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静配中心24小时模式运营前后临床静脉用药合理性的对比性研究
    1. 实验分组
    2. 材料与方法
    3. 数据学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第二部分 静配中心24小时模式运营前后临床静脉用药经济型的对比性研究
    1. 实验分组
    2. 材料与方法
    3. 数据学统计
    4.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缩略词符号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的建立和在化疗医嘱点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需求分析
    2.抗肿瘤药物辅助系统的开发流程
        2.1 病历筛选功能的开发
        2.2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信息查询模块的开发
    3.系统测试及应用
        3.1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筛选功能的测试
        3.2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信息查询模块的功能检验
        3.3 效果确认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附件1 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浅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利与弊(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静脉药物配置的现状
2 国外静脉药物配置的现状
3 PIVAS的建设
4 PIVAS建立的意义
    4.1 在医院管理方面
        4.1.1 推动医院现代化进程
        4.1.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1.3 减少医疗纠纷
    4.2 护理管理方面
        4.2.1 规范配置, 提高静脉用药安全
        4.2.2 有利于病区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
        4.2.3 改善人员工作环境, 加强职业防护
    4.3 在药学管理方面
        4.3.1 全新的工作流程确保静脉药物的质量与安全性, 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强化药师审方环节, 有效地减少用药差错。
        4.3.2 优化药品管理[2]
        4.3.3 促进药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5 PIVAS存在的问题
    5.1 未进行充分有效沟通
        5.1.1 与医院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
        5.1.2 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5.2 未找到合理的管理模式
    5.3 药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5.4 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5.5 不完善的信息系统
    5.6 集中配置增加了配制部门的风险
    5.7 缺乏政策的扶持
    5.8 其他问题
6 小结

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与应用[D]. 徐驰. 青岛大学, 2020(01)
  • [3]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 柯萌.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在三甲医院中静配中心保障夜间(17:00-8:00)临床静脉合理用药的应用研究[D]. 徐娟. 青岛大学, 2018(12)
  • [5]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影响分析[J]. 李艺莲.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5)
  • [6]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提升临床医疗服务质量[D]. 乔乐天. 郑州大学, 2017(06)
  • [7]基于工作岗位的静脉用药调配课程设计[J]. 刘远嵘,刘莲,郝晶晶. 药学教育, 2017(02)
  • [8]静配中心24小时模式运营前后药物应用对比研究[D]. 刘冰. 青岛大学, 2015(03)
  • [9]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辅助系统的建立和在化疗医嘱点评中的应用[D]. 尹骏.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5)
  • [10]浅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利与弊[J]. 翁春梅,周云庆,刘广军,陈桂林. 当代医学, 2014(27)

标签:;  ;  ;  ;  ;  

静脉配药中心和现代医院药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