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水的营养成分分析

椰子水的营养成分分析

一、椰子水营养成分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20)在《植物激素、可溶性糖和脂肪酸对椰子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椰子主要通过成熟椰子果(种子)进行种苗繁育,种子萌发周期长(2个月)、萌芽率低(不足60%),且育苗周期长达8-10个月,从而导致种苗生产成本较高,价格高达80-100元/株。因此,提高发芽率是椰子产业提质增效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但椰子种子萌发机理尚不明确,近年来在提高发芽率方面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研究以海南高种椰子(HT)和红矮椰子(RD)为材料,通过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水(液体胚乳)、椰肉(固体胚乳)和吸器(胚下端的特异膨大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脂肪酸含量变化,探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物质供给规律,并结合吸器不同发育期(T0-T5)主要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研究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此外,基于多组学(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技术,重点分析了海南高种椰子未萌发期(T0)、萌发初期(T1)以及萌发后期(T5)的差异基因、蛋白和代谢物,解析了植物激素、可溶性糖和脂肪酸对椰子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红矮椰子相比,海南高种椰子果实较大,液体胚乳和固体胚乳储量大(分别为红矮椰子的1.35倍和2.70倍),糖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储备较多,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提供更多的能量物质,故而种子萌发率相对较高。因此,椰子种子发芽率与其营养物质储备量呈正相关。2、吸器不同发育期(T0-T5)的内源激素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赤霉素(GA3)在种子萌发初期(T1)大量积累(海南高种为1.91 ppb,红矮为1.49 ppb),随后又快速下降,可能是椰子吸器膨大和胚萌发的启动因子;相反,脱落酸(AB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下降,可能是负调控因子。3、果实发育过程中液体胚乳逐渐减少、固体胚乳逐渐增加,推测液体胚乳转化为固体胚乳,为果实的成熟及后期种子萌发蓄积能量;液体胚乳中的可溶性糖前期以果糖为主,后期以蔗糖为主,而在固体胚乳中以蔗糖为主,果糖次之;在此过程中,两种胚乳中的葡萄糖和木糖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所占比例均不足5%。4、种子萌发过程中液体胚乳中的可溶性糖和固体胚乳中的脂肪酸变化结果表明,二者依次为吸器发育提供能量。在吸器发育前期(T0-T2),固体胚乳含量基本不变,而液体胚乳(主要是果糖和蔗糖)快速减少(其中海南高种由T0期的430m L下降至T2期的126m L),主要为吸器膨大、胚芽萌发提供能量;在吸器发育后期(T3-T5),残留的椰子水持续减少,至T5期已经完全消失,而固体胚乳(主要是月桂酸)快速分解,为吸器膨大至几乎完全占据整个椰腔以及幼苗快速生长提供能量。5、本研究基于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技术测定了海南高种椰子未萌发期(T0)、萌发初期(T1)及萌发后期(T5)的差异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其中转录组共检测到26,725个基因,样品比对椰子基因组的平均比对率为95.56%;蛋白组总共鉴定出29209条肽段和6254个蛋白质;代谢组共检测出118种化合物,主要是脂类和有机酸类。多组学整合分析结果发现,植物激素、糖和脂肪酸可能通过互作共同调控椰子种子萌发。6、重点筛选与植物激素、糖和脂肪酸合成代谢密切相关的基因(分别为185、163、42个)、蛋白质(分别为38、85、5个)和代谢物(分别为485、189、150个)进行多组学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A3/ABA平衡可能是启动种子萌发的前提条件,且主要受DELLA蛋白和锌指结构域E3泛素连接酶(XERICO)的互作调控,推测是GA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DELLA编码基因下调表达,通过抑制XERICO编码基因表达导致ABA含量降低,从而启动种子萌发;此外,月桂酸、葡萄糖和脱落酸之间存在互作关系,月桂酸分解为葡萄糖,其中己糖激酶(HXK)作为葡萄糖合成的正向调控因子发挥重要作用,推测是HXK的高表达抑制了ABA的合成积累,从而启动椰子种子萌发。

张芸兀[2](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的嫩椰子品质变化机制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嫩椰子是一种成熟度为6-9个月的椰子,嫩椰子水的味道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运输成本高,贮藏期短其商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不能用现有的研究来解释。采用UPLC-MS/MS和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冷藏条件下椰子水中的代谢物进行了鉴定和统计分析。UPLC-MS/MS条件下,对嫩椰子储藏过程中各组样本进行PCA、PLS-DA和OPLS-DA进行分析。PCA得分图显示在NT-pos条件下,各样本均在95%可信区间内,分离周数不够;在NT-neg条件下,分离周数极差,除1组1个点外,大多数样本的置信区间为95%。PLS-DA得分图显示在NT-pos条件下,5、6、7组样品重叠,而在NT-neg条件下,5、6、7组样品重叠;置换检验图显示所有Q2点都低于最右边的原始Q2点。OPLS-DA评分显示,在NT-pos和NT-neg条件下,所有样本均分化良好。对鉴定出的所有112种差异代谢物被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树状图将样本分为两类。当观察到这两类样本的分布模式时,第一组(第0周)的所有样本均为第一类,而其他所有样本(第1-6周)均为第二类。这一发现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样本的代谢组学差异最大。对第一组和第二组中56种主要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12种氨基酸与其他代谢物之间有20多种联系,其中赖氨酸与所有其他55种代谢物都有联系。L-苏氨酸与51种代谢物相连,L-蛋氨酸与45种代谢物相连,证明氨基酸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C-MS条件下,对嫩椰子储藏过程中各组样本进行PCA、PLS-DA和OPLS-DA进行分析。PCA得分图显示,各样本均在95%置信区间内,分离周数不够,3、4、5、6、7组样本有少量重叠。PLS-DA显示出分离周数极差,除第二组1个点外,大多数样本均在95%置信区间内;置换检验图显示所有蓝色Q2点都低于最右边的原始蓝色Q2点。OPLS-DA得分图显示,所有样本均分化良好,所有样本都得到了很好的分组。此外OPLS-DA得分图非常好的把样本分为,第一组(储存时间为0周)为一类,2、3、4、5、6和7组(储存时间为1-6周)为一类。通过KEGG途径和Met PA数据库进行的代谢途径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中富集到的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共发现31条代谢途径。三种最重要的代谢途径是氨基酸途径:(1)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2)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3)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丙酮酸、L-丝氨酸、2-氧丁酸、L-亮氨酸、腐胺、L-组氨酸、L-天冬酰胺、L-苏氨酸、泛酸、O-乙酰-L-丝氨酸、L-赖氨酸、L-精氨酸和L-蛋氨酸至少参与两个途径,表明这些物质处于复杂网络途径的节点。丙酮酸参与12条途径,丝氨酸参与7条途径,说明丙酮酸和丝氨酸是每条途径的连接点。丙酮酸与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椰子汁的品质变化主要是由醛类和脂类引起的。在本研究中,氨基酸代谢被发现是导致椰子嫩水变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嫩椰子水的贮藏过程中,多种酶在氨基酸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以上代谢组学分析,酶活性控制可能是嫩椰子保质期的关键。研究复合保鲜技术对嫩椰子的保质期影响,最终得到最优条件。将去掉椰衣的嫩椰子,于25k Hz超声波处理20min,用PVC进行覆膜,储存于13℃,可有效延长嫩椰子保质期至8周。

李静,吴翼,杨耀东,范海阔,弓淑芳,刘蕊,王仁才[3](2019)在《不同成熟度椰子胚乳糖酸组分变化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椰子水和椰肉分别是椰子的液体胚乳和固体胚乳,本文探讨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胚乳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变化规律,为生产中选择合适成熟度的鲜食或加工用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本地高种和红矮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测定果实大小、重量,椰子水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椰肉厚度等生理指标,并取不同发育期椰子胚乳,使用气象色谱测定椰子胚乳中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分析各组分变化规律,评价不同成熟度椰子的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特性。【结果】椰子水在花后6至8月时达到最大体积,随着椰子果实的成熟逐渐减少。椰肉是在花后5个月时逐渐由果冻透明状逐渐增厚至白色硬质状,至果实成熟期(10~12月龄)椰肉厚度可达0.8 cm左右;椰子水和椰肉中可溶性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木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为果糖,而木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两品种相比,红矮椰子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本地高种椰子;随着果实的逐渐成熟,椰子胚乳中的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花后8个月时最大。椰子水和椰肉中的有机酸主要为烟酸,含量分别可达0.85 mg/mL和0.75 mg/g左右;果实在8月龄时椰子水和椰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结论】选择8月龄到10月龄的椰果作为鲜食和椰子水饮料制作较好,而在10月果龄到12月龄(成熟)的椰果,椰肉增厚,椰子水减少,此时的椰肉更适合加工椰子油和椰子粉等产品。

邵璐滢[4](2019)在《椰子水的乳酸菌发酵饮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椰子树(Cocos nucifera L.)因全身都是宝,素有“生命树”、“万能树”等美称,主要生长在菲律宾、印尼、印度、坦桑尼亚、斯里兰卡以及我国海南、广西、云南西双版纳等热带和亚热带环境中。椰子水(coconut water)是椰子的液体胚乳(白色的椰子肉则是其固体胚乳、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纯天然植物源可饮用水,嫩的椰子水口感清爽甜美,老的椰子水甜味偏淡,但香味稍浓,总之都可补充身体失水后的水分、电解质、维生素等。目前国内椰子主要用椰肉来加工椰汁(coconutjuice)、椰浆(coconut milk)、椰蓉(shredded desiccated coconut)、椰子油(coconut oil)等产品,椰子水是其加工的副产物。目前由于国内的椰纤果(nata de coco)发酵产业已消失,椰子水除很少量被作为“原味椰子鸡”的餐饮店做汤料外、暂无有效途径可进行大规模利用,以致于被倾倒、遗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是目前海南椰子产业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着眼于天然椰子水营养全面、均衡、是微生物天然培养基的优势,结合乳酸菌的各种健康特性,研究椰子水乳酸菌发酵饮料,在首先筛选合适的菌株或菌株组合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它们的健康特性和构筑产品的独特风味特征。本研究对于同时解决椰子水的资源浪费和高附加值利用问题探索了一条有益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通过抑菌活性和耐受性研究,初步筛选出性能较优的6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20、面包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2-2-2、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64-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A33、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IFFI6038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Bulgaria Subspecies)CICC6045,用来进一步研究它们在椰子水中的发酵特性。本研究采用单层琼脂扩散平板法测抑菌圈直径来评估抑菌活性,从耐酸性、耐胆盐性、耐盐性和最适生长温度四个方面评价菌株耐受性。2、接着以新鲜椰子水为原料,利用初筛的6株乳酸菌L20、32-2-2、64-1、A33、IFFI6038和CICC6045发酵椰子水制备发酵原液,评估不同乳酸菌对椰子水发酵的特性,分析测定了椰子水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总酸、pH值、还原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发酵48h时,32-2-2发酵椰子水原液总酸含量最高,达10.85g/L:A33发酵椰子水原液pH值最低为3.1;CICC6045发酵椰子水原液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03g/L。综合鉴评各发酵椰子水原液,发现菌株A33、IFFI6038和CICC6045发酵液感官评分较高。3、据查,椰子水发酵的现有文献均以单个菌株进行发酵,为充分利用菌株间的协同作用,本研究进行了复合菌株发酵试验、并对混合发酵液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将前期所筛性能较好较全面的三株菌(A33、IFFI6038和CICC6045)进行两两组合以及3株混合的发酵,比较所得发酵椰子水原液中的菌株生长密度、糖耗和产酸变化趋势以及原液的感官综合评价情况,结果表明,其中A33与CICC6045复合发酵组在椰子水中发酵性能最好,两者存在潜在协同发酵作用。以此组合菌株为基础,进行了发酵工艺的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得到复合菌株发酵椰子水制备原液的最佳工艺为两菌种比例1:1,总接种量4%,发酵时间51 h,此时发酵原液的pH值为3.36、总酸含量为8.93g/L,还原糖含量为3.96g/L,可溶性固形物为2.9°Birx,活菌数为8.81g cfu/mL,感官综合评分85分。4、然后对上述菌株组合发酵的椰子水原液进行相关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同时与分别的单菌发酵原液进行比较。首先比较测定了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发现复合菌株发酵原液氨基酸种类比单菌发酵的丰富,其中有部分功能性氨基酸如甘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在发酵后有一定程度地增加;其次用HPLC检测了发酵原液中的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发酵原液中柠檬酸和琥珀酸是主要的有机酸,含量比发酵前显着增加(P<0.05),且总有机酸含量高于各单菌的发酵原液。随着发酵进行总酚含量呈先显着增加(P<0.05)后下降趋势,同时复合发酵原液的也高于单菌发酵原液;经乳酸菌发酵后原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都显着增强,且仍然是复合发酵原液清除率高于单菌发酵;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下降,不同菌株间无显着差异。5、最后对椰子水发酵饮料进行了适当调配。为增强椰子风味采用了新鲜椰子水与A33/CICC6045复合菌株发酵原液进行调配,发现二者比例为1:1、糖度调至8°Birx时风味较好,以115℃维持1Omin进行灭菌,颜色呈浅乳黄色,轻微均匀浑浊,酸甜适口,具有一定的发酵香和椰子水天然的清香。

邓福明,赵瑞洁,王媛媛,宋菲,沈晓君[5](2018)在《椰子水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健康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并引起了众多饮料生产商们的注意。由于椰子一旦被打开裸露接触到空气中时,椰子水的化学成分和风味会发生很大变化,造成了收集、贮藏和加工困难。因此,多年来限制了其向商业化应用。研究表明,对采后椰子水进行适当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成品椰子水的货架期。目前,对于椰子水加工,热处理联合化学添加技术已经成熟并应用在工业生产上,但一些新技术如膜过滤技术、超高压技术和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等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无论哪一种加工技术,都不可避免的改变椰子水的口感、风味和色泽,寻找和掌握一种既能保持天然的口感、风味和色泽,又能有较为理想货架期的椰子水工业化生产技术是当务之急。然而,全球对椰子水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整个椰子鲜果的保鲜和椰子水的加工研究上。本文将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

邓福明,赵瑞洁,王媛媛,赵松林,沈晓君[6](2018)在《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椰子水是一种古老的热带饮料,以其天然、纯净、营养和功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并引起了众多饮料生产商的关注。椰子水主要是指来源于未成熟的椰子果腔内部的水状液体,汁清如水、入口清甜、晶莹透亮、清凉解渴。椰子水中的固形物含量比较低(2%5%湿基),主要成分是糖和矿物元素,还有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微量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运动和功能性饮料。椰子水的比例、总固形物含量、总糖、还原糖与总糖之比等指标是衡量椰子水质量的重要标准,可作为选育适合饮用椰子的指标。矮种椰子一般适合作为饮料用椰子品种。此外,椰子水还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发酵用基质。椰子水之所以用途广泛主要取决于其独一无二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本文主要综述至今文献报道相关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情况。

贾佳[7](2018)在《印尼与越南两国椰子水预发酵液的菌相分析及其对BC发酵的影响》文中认为目前,椰子水是国内外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原料,尤以东南亚一带的椰子水使用最为常见。前期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都表明,椰子水破壳取水后,在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发酵后再用于BC合成,所得BC产量显着高于新鲜椰子水。近年来,海南本岛椰子果随着旅游热越来越供不应求,海南的椰子加工产业中所使用的椰子果实原料基本进口自越南及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不同产地、预发酵时间及预发酵环境都会显着影响BC的产量。因此,了解不同气候和地域环境对椰子水预发酵的影响、乃至对BC发酵的影响,并对预发酵过程中的菌相进行解析,深入了解不同自然预发酵椰子水中微生物组成及变化的差异显得十分重要,可为BC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不稳定、不安全等制约因素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以期对海南BC行业的发酵生产水平、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对比了越南工厂环境的预发酵椰子水及海南工厂环境的印尼预发酵椰子水对BC发酵的影响,结合成分分析,对比预发酵液中成分变化可能会对BC产量造成的影响。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对比研究了两种环境的菌相组成及变化情况,分析了两地的结果差异及其可能反映的本质规律。同时,利用传统手段对优势菌属进行筛选分离以获得单株菌株,用于单菌预发酵、讨论其对BC合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的预发酵椰子水对BC产量的影响基于越南、印尼的椰子两产地,椰子加工厂、实验室两种预发酵环境,设置了 9组不同处理的预发酵椰子水,试验结果均证明其能促进显着BC合成,但促进效果程度不一。9组处理中,印尼样品IN2的促进效果最佳,其预发酵3d时达到6.02 g/L,是对照组(0d)的7.5倍。YV4、YV5促进效果最差,最高产量不到3g/L,但也是对照组的3.8、3.9倍。HN1、HN2、IN1在4d时BC产量最大,分别为5.12g/L、5.87 g/L、5.44 g/L,是对照组的5.1倍、5.8倍、6.5倍。越南样本YV1、YV2、YV3在3 d、4d 时,BC 产量最大,为 5.65g/L(3d)、5.05g/L(4d)、4.90g/L(4d),分别是对照组的7.3倍、6.6倍、6.4倍。由此可见,椰子水自然预发酵对BC合成具有确定且显着的促进作用,且不同预发酵环境、不同地域气候的椰子产地环境以及预发酵时间等均会影响到其促进合成的程度。(2)预发酵椰子水中菌相的分析在印尼样本IN2中,核心细菌菌群以乳酸杆菌属为主,其次为醋杆菌属,在发酵12 h时,乳酸杆菌含量为32%,而醋杆菌的含量仅有0.03%。在发酵1d后,醋酸杆菌含量快速增加,两者的总占比高达细菌菌群含量的98%。真菌菌群则以假丝酵母属为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假丝酵母属占比高达85%以上,是印尼样本发酵中的核心真菌。在越南样本YV1中,在发酵12h时,细菌菌属以乳杆菌属为主,其次为醋杆菌属、乳球菌属,而在发酵1-6 d的过程中,乳杆菌属及醋杆菌属占到优势地位,两者的总含量高达98%。而对于越南真菌菌属,除12h样本中假丝酵母属含量为51%,在其他发酵时间的样本中含量很低,在1-6 d的样本中,98%以上的真菌是一类暂未被鉴定的酵母目。根据β-多样性分析可知,印尼样本IN2与越南样本YV1中的微生物结构存在显着性差异。根据α-多样性分析可知,印尼样本中的真菌菌群更为丰富,而细菌菌群则是越南样本YV1的更为丰富。(3)预发酵椰子水中理化成分分析对9组样品的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含量和pH值进行测定,不同样品间各样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仅在含量上存在差异。对9组样品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5种有机酸均有检出,每组样品中乳酸含量最高,同BC产量呈现显着正相关。其次为D-半乳糖醛酸,乙酸,葡萄糖醛酸,其中D-半乳糖醛酸同BC产量呈现负相关性。(4)单菌预发酵椰子水对BC产量的影响从最高产的预发酵椰子水中以传统的分离纯化法筛菌,对所筛菌株按照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并从每一类别中挑选出1-2株进行单菌预发酵椰子水,对比各菌株发酵液对BC合成的促进作用。酵母菌、乳酸菌及醋酸菌预发酵椰子水对于BC的促进效果不同,以酵母菌促进效果最佳,最高可达6 g/L,其次为乳酸菌,最高仅有3 g/L,而醋酸菌促进效果不明显(此时对照组产量NCW为0.6g/L,FCW为5.7g/L)。所有单菌发酵菌株中,Y20与84-3对BC产量的促进作用最佳,分别为6.01g/L、6.3g/L。Y20经鉴定为一株奇异酵母(Saccharomyces paradoxus),是一株在亲缘关系上极其接近酿酒酵母的菌株,84-3则为一株实验室筛自椰子水的野生酿酒酵母。综上可知,预发酵椰子水对BC合成的促进作用,与其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有极大关系,以酵母菌作用最突出,且酿酒酵母的作用比假丝酵母更好。

张观飞[8](2018)在《成熟椰子水采后贮藏过程中代谢变化分析及其风味改善》文中认为成熟椰子水在采后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品质劣变,影响其风味及工业价值。本论文通过对室温贮藏条件下成熟椰子水代谢物的分析,筛选与品质劣变有相关性的差异代谢物。以LC-MS和GC-MS为技术手段,以代谢组学为平台,以一系列多变量统计方法为数据处理方法,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1)LC-MS正负离子模式下,椰子水贮藏过程中各组样本在PCA、PLS-DA模型均有重叠,而在OPLS-DA模型中可被明显区分开来。GC-MS条件下,各组样本在OPLS-DA模型中的分型也较PCA、PLS-DA模型更好。(2)LC-MS正负离子模式下,对各组样本的差异代谢标志物进行聚类分析,其热图可将其分成两个聚类,其中cluster a主要包括E和F组样本而cluster b则主要包含A、B、C和D组的样本。进一步比较A组和E组的代谢差异性,采用P<0.05 + Fold Change ≥ 1.5或≤ 0.667条件可鉴定出9个上调代谢标志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L-亮氨酸(L-leucine)、(S)-苹果酸((S)-malate)、L-缬氨酸(L-valine)、Deethylatrazine、L-苏氨酸(L-threonine)、(R)-泛酸((R)-pantothenic acid)、牛磺酸(Taurine)和苹果酸(Malic acid),3 个下调代谢标志物包括Y-氨基丁酸两性离子(gamma-aminobutyric acid zwitterion)、乙酰乙酸(Acetoacetate)和酮-D-果糖(Keto-D-fructose);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对这12个代谢标志物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可以发现牛磺酸是最重要的上调标志物而果糖是最重要的下调标志物。GC-MS条件下,可鉴定出6个上调代谢标志物包括核糖酸(Ribonicacid)、焦谷氨酸(Pyroglutamicacid)、苏糖酸(Threonicacid)、苹果酸(Ma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富马酸(Fumaric acid)和 2 个下调代谢标志物包括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Glucose)。(3)筛选出椰子水贮藏过程中A和E组之间的代谢标志物之后,通过KEGG pathways和MetPA数据库对椰子水贮藏过程中代谢通路进行分析,主要富集了以下6条氮代谢途径:1)椰子肉中蛋白质水解使氨基酸含量升高;2)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3)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4)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5)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6)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以下4条碳代谢途径:1)TCA循环;2)泛酸和CoA生物合成途径;3)pH降低阻碍无氧代谢;4)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过以上代谢组学分析,成熟椰子水的最适宜贮藏寿命不超过3个月,所以工业上生产椰子水产品应当使用不超过3个月贮藏期的椰子。但是工业生产中的成熟椰子水除了少部分用作发酵椰纤果的培养基外,绝大部分作为废弃物丢弃,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本论文还对成熟椰子水的风味改善和进一步开发成新饮料进行研究。用酿酒酵母发酵成熟椰子水48 h生产低醇度椰子水,用GC-MS测定了发酵椰子水与未发酵椰子水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二者之间风味成分有着明显差异性,且酯类、醇类和脂肪酸受到发酵和酵母菌株的显着影响。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低醇度椰子水中主要有机酸是酒石酸、丙酮酸和琥珀酸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着增加。此外,抗氧化活性(DPPH、ABTS、CUPRAC和FRAP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都显着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其增加与总酚含量增加有关。

杨慧敏[9](2014)在《天然椰子水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椰子水饮料的营养成分丰富,本课题是以新鲜椰子水为原料,主要对天然椰子水饮料的加工技术和配方进行研究,同时系统探讨了椰子水饮料的贮藏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研制出一种安全、营养、稳定、具有热带风味的健康饮品。主要结果如下:1.鲜剖椰子水营养成分测定及保鲜条件,原料椰子水的营养成分包括:固形物含量(4.00±0.20)%,pH值(5.00±0.20),总酸(1.02±0.01)g/L,维生素C(203.1±0.5)mg/L,还原糖(0.45±0.03)%,总糖(0.94±0.01)%,含有大量矿物元素,以及17种氨基酸和9种风味物质成分,赋予了椰子水特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通过新鲜椰子水保鲜试验得到最佳的保鲜条件:柠檬酸0.04%,抗坏血酸0.02%,异抗坏血酸0.01%,可以短时间内有效抑制新鲜椰子水变质变色。2.天然椰子水饮料生产工艺及其配方,天然椰子水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椰子水与水的体积比为2:1(w:w),糖度5%,pH4.5,杀菌条件为100℃/15min。然后通过对比试验确定添加柠檬酸0.04%,Vc0.02%,异抗坏血酸0.01%,可以使椰子水饮料保持新鲜和良好的风味,更有效地保持原椰子水的风味和品质。3.椰子水饮料贮藏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系统研究不同来源的椰子水饮料在4℃冷藏、20℃室温和37℃保温贮藏条件下,各营养成分的变化和货架期,并采用流变仪测定椰子水饮料的流变学特性,揭示椰子水饮料的流变特性与贮藏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椰子水饮料在4℃冷藏条件下贮藏50d,固形物含量、pH值、总酸度、Vc含量变化均不大,pH值由4.5±0.01降至4.48±0.02,固形物含量在(4.5±0.03)%~(5.0±0.02)%波动,总酸度由(1.01±0.01)g/L降至(0.94±0.01)g/L,维生素C损失(6.0±0.03)%,稳定程度较好,细菌菌落总数小于100CFU/mL。椰子水饮料的流变学特性表现为典型假塑性流体,在剪切速率为200s-1温度从4℃升高至40℃时,其黏度从(0.018±0.003) mPa·s升高至(0.030±0.001) mPa·s,体系黏度随着温度变化程度更缓和,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低,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杨慧敏,周文化,李维敏,赵登登[10](2013)在《椰子水及其饮料中氨基酸组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不同成熟度椰子(椰青、嫩椰子、成熟椰子)的椰汁及其椰子水饮料中17种氨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到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蛋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结果表明:椰青、嫩椰子、成熟椰子水和椰子水饮料中,氨基酸含量丰富,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均为主要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分别为69.51%,60.24%,49.65%,65.08%。而且椰子水含有非常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依次为嫩椰子水24.15mg/100g,成熟椰子水17.5mg/100g,椰青椰汁14.7mg/100g,椰子水饮料10.39mg/100g。

二、椰子水营养成分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椰子水营养成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植物激素、可溶性糖和脂肪酸对椰子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1.1 种苗繁育在椰子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1.1.2 阐明种子萌发机理对种苗繁育至关重要
        1.1.3 多组学整合分析是新的研究思路
    1.2 椰子概述
        1.2.1 椰子生长习性
        1.2.2 椰子果实发育
        1.2.3 椰子吸器发育
        1.2.4 椰子种苗繁育
    1.3 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1.3.1 影响种子萌发的生理因素
        1.3.2 组学技术的研究应用
        1.3.3 椰子种子萌发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椰子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椰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变化
        2.2.2 椰子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
        2.2.3 椰子吸器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变化
    2.3 讨论
        2.3.1 可溶性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2.3.2 脂肪酸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2.3.3 植物激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2.3.4 椰子吸器是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与胚乳之间能量传递的重要纽带
    2.4 小结
第三章 椰子种子萌发过程的转录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鉴定
        3.2.2 差异基因统计分析
        3.2.3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2.4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2.5 吸器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3.2.6 吸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相关基因的表达
        3.2.7 吸器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3.3 讨论
        3.3.1 糖、脂肪酸相关基因在椰子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3.3.2 植物激素在椰子种子萌发中的调控作用
    3.4 小结
第四章 椰子种子萌发过程的差异蛋白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蛋白质鉴定情况
        4.2.2 差异蛋白统计分析
        4.2.3 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
        4.2.4 差异蛋白KEGG富集分析
        4.2.5 吸器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相关蛋白的变化
        4.2.6 吸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相关蛋白的变化
        4.2.7 吸器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相关蛋白的变化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椰子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代谢物鉴定与分类
        5.2.2 差异代谢物统计分析
        5.2.3 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
        5.2.4 吸器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相关代谢物的变化
        5.2.5 吸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相关代谢物的变化趋势
        5.2.6 吸器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相关代谢物的变化趋势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多组学关联分析
    6.1 转录组与蛋白组关联分析
    6.2 转录组与代谢组关联分析
        6.2.1 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6.2.2 脂肪酸、植物激素和糖之间的基因互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代谢组学的嫩椰子品质变化机制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介绍
    1.1 椰子的概述
    1.2 嫩椰子水的营养成分
    1.3 代谢组学概述
    1.4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1.4.1 样品分析
        1.4.2 统计分析
    1.5 嫩椰子水保鲜技术研究
    1.6 该研究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目的
        1.6.3 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剂与仪器
        2.1.1 试剂和消耗品
        2.1.2 主要仪器
    2.2 嫩椰子水在储藏过程中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2.2.1 样品收集
        2.2.2 理化指标的测定
        2.2.3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2.2.4 UPLC-MS/MS分析
        2.2.5 GC-MS分析
        2.2.6 数据处理
        2.2.7 多元统计分析
    2.3 保鲜贮藏技术对嫩椰子的影响研究
        2.3.1 不同温度下嫩椰子的保质期的研究
        2.3.2 覆膜工艺对嫩椰子的保鲜效果研究
        2.3.3 超声波灭酶保鲜技术工艺优化研究
        2.3.4 复合保鲜技术对嫩椰子的保鲜效果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UPLC-MS/MS技术的嫩椰子水代谢组学分析
        3.1.1 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
        3.1.2 有机酸的变化
        3.1.3 嫩椰子水储藏过程中的代谢轮廓分析
        3.1.4 嫩椰子水的代谢组学分析
    3.2 基于GC-MS技术的嫩椰子水代谢组学分析
        3.2.1 嫩椰子水储藏过程中的代谢轮廓分析
        3.2.2 嫩椰子水的代谢组学分析
    3.3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
    3.4 保鲜储存工艺对嫩椰子水保质期的影响
        3.4.1 储存温度对嫩椰子水的保质期影响
        3.4.2 覆膜工艺对嫩椰子水的品质影响
        3.4.3 超声处理条件对嫩椰子水酶活性的影响
        3.4.4 复合保鲜技术对嫩椰子的保质期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不同成熟度椰子胚乳糖酸组分变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1.4.1 主要糖酸成分的定性分析
        1.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1.4.3 样品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提取
        1.4.4 提取物的两步衍生化
        1.4.5 糖酸的GC分析条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果各部位变化
    2.2 不同品种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肉可溶性糖变化
    2.3 不同品种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2.4 不同品种椰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椰肉和椰子水烟酸含量变化
3 讨 论
4 结 论

(4)椰子水的乳酸菌发酵饮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椰子及椰子水简介
        1.1.1 椰子概述
        1.1.2 椰子加工产业概述
        1.1.3 椰子水的营养成分
    1.2 椰子水加工利用概述
        1.2.1 椰纤果
        1.2.2 椰子水饮料
        1.2.3 椰子水发酵饮料
        1.2.4 椰水酒
    1.3 乳酸菌及其发酵利用概述
        1.3.1 乳酸菌简介
        1.3.2 乳酸菌的益生功能
        1.3.3 乳酸菌的利用概述
        1.3.4 乳酸菌在发酵饮料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技术路线
        1.4.3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菌株
        2.1.2 椰子水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2.1.3 试剂
        2.1.4 培养基
        2.1.5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菌株抑菌活性测试
        2.2.2 耐受性测试
        2.2.3 椰子水接种发酵的工艺路线
        2.2.4 乳酸菌生长和理化指标的测定
        2.2.5 有机酸的测定
        2.2.6 感官评分
        2.2.7 总酚含量的测定
        2.2.8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2.9 氨基酸的测定
        2.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椰子水发酵菌株的筛选
        3.1.1 乳酸菌抑菌活性筛选
        3.1.2 乳酸菌耐受性筛选
    3.2 椰子水乳酸菌发酵特性研究
        3.2.1 椰子水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理化指标变化
        3.2.2 不同菌株发酵椰子水中有机酸的测定
        3.2.3 不同菌株发酵椰子水的感官评价
    3.3 椰子水发酵复合菌株的组合筛选
        3.3.1 不同菌株组合对发酵椰子水生长和理化指标的影响
        3.3.2 不同菌株组合发酵对有机酸的影响
    3.4 椰子水复合菌株发酵工艺优化
        3.4.1 单因素试验
        3.4.2 组合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3.4.3 优势组合菌株发酵后理化指标的测定
    3.5 椰子水乳酸菌发酵原液的品质分析
        3.5.1 总酚含量的变化
        3.5.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
        3.5.3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
        3.5.4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
        3.5.5 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3.5.6 单菌发酵和复合菌株发酵椰子水氨基酸分析
    3.6 椰子水乳酸菌发酵饮料的调制
        3.6.1 椰子水复合乳酸菌发酵液和椰子水的比例对感官评价的影响
        3.6.2 椰子水发酵饮料的糖度调配
        3.6.3 椰子水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杀菌条件的研究
4 讨论
    4.1 益生菌株组合发酵特性及风味
    4.2 果蔬类饮料产品的灭菌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椰子水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椰子水贮藏保鲜技术
    1.1 椰子果内贮藏保鲜
    1.2 椰子开壳后贮藏保鲜
2 椰子水加工利用
    2.1 成熟椰子水加工利用
    2.2 嫩椰子果椰子水的加工利用
3 热处理技术
4 热处理技术对椰子水品质的影响
    4.1 热处理与理化性质
    4.2 热处理和酶促褐变
5 非热处理技术
    5.1 膜过滤技术
    5.2 紫外线处理技术
    5.3 高压二氧化碳处理技术
    5.4 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高功率超声处理技术
    5.5 辐照处理技术
    5.6 超高压处理技术
    5.7 连续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
    5.8 冷冻干燥技术
    5.9 其他处理技术
6 非热处理技术对椰子水品质的影响
7 展望

(6)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椰子水的基本成分分析
2 椰子化学组分的影响因素
    2.1 成熟度对椰子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2.2 品种对椰子水化学组分的影响
    2.3 栽培方式对椰子水基本成分的影响
3 问题与展望

(7)印尼与越南两国椰子水预发酵液的菌相分析及其对BC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椰子水简介
        1.1.1 椰子水的营养成分
        1.1.2 椰子水的用途
        1.1.3 椰子水应用于细菌纤维素发酵的研究
    1.2 细菌纤维素
        1.2.1 细菌纤维素的结构
        1.2.2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
        1.2.3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
        1.2.4 细菌纤维素发酵
    1.3 发酵产品中微生物菌相的分析
        1.3.1 PCR-DGGE技术
        1.3.2 高通量测序技术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样品设置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菌株
        2.1.4 试剂
        2.1.5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菌株的活化与种子液的制备
        2.2.2 BC发酵及产量测定
        2.2.3 不同处理的椰子水预发酵液发酵生产BC
        2.2.4 高通量测序法对预发酵椰子水中菌相的分析
        2.2.5 预发酵椰子水一般成分分析
        2.2.6 预发酵椰子水中酵母菌、乳酸菌及醋酸菌的分离筛选
        2.2.7 预发酵椰子水中酵母菌、乳酸菌及醋酸菌的菌种鉴定
        2.2.8 菌种保藏
        2.2.9 单一菌株预发酵椰子水对BC产量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来自不同国家的椰子水的不同预发酵处理对BC产量的影响
        3.1.1 越南椰子不同环境预发酵椰子水对BC产量的影响
        3.1.2 海口及印尼预发酵椰子水对BC产量的影响
    3.2 越南及印尼两地预发酵椰子水中菌相的分析
        3.2.1 椰子水预发酵过程中测序丰度及α-多样性说明
        3.2.2 发酵椰子水中菌群的β-多样性的分析
        3.2.3 发酵过程中核心微生物的确定
        3.2.4 发酵过程中核心细菌微生物的变化
    3.3 预椰子水一般成分分析
        3.3.1 总酸的测定
        3.3.2 pH值的测定
        3.3.3 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3.3.4 还原糖的测定
        3.3.5 预发酵椰子水中有机酸的测定
    3.4 自筛单菌预发酵椰子水对BC发酵的影响
        3.4.1 酵母菌、乳酸菌及醋酸菌的分离纯化
        3.4.2 单菌预发酵椰子水对BC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处理的预发酵椰子水对BC产量的影响
    4.2 越南及印尼预发酵椰子水中核心微生物的确定
    4.3 椰子水预发酵过程中椰子水成分变化情况
    4.4 自筛单菌株预发酵椰子对BC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8)成熟椰子水采后贮藏过程中代谢变化分析及其风味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椰子水概述
    1.2 椰子水的营养成分
    1.3 代谢组学的概念
    1.4 果蔬采后品质变化的代谢组学研究
        1.4.1 代谢组学评价果蔬品种特征特性
        1.4.2 果蔬生长发育与成熟过程中的代谢组学分析
        1.4.3 果蔬贮藏品质变化的代谢组学研究
    1.5 发酵技术改善果蔬风味和品质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目的
        1.6.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成熟椰子水贮藏过程中代谢组学研究实验方法
        2.2.1 成熟椰子水样品的收集
        2.2.2 LC-MS分析
        2.2.3 GC-MS分析
        2.2.4 样品数据预处理
        2.2.5 统计分析
    2.3 成熟椰子水风味改善研究实验方法
        2.3.1 发酵
        2.3.2 总可溶性固形物和酒精含量的测定
        2.3.3 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测定
        2.3.4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2.3.5 总酚含量(TPC)的测定
        2.3.6 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2.3.7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3.8 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分析
        2.3.9 铜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的测定(CUPRAC)
        2.3.10 风味成分的测定
        2.3.11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熟椰子水贮藏过程中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和糖酸比的变化
    3.2 成熟椰子水贮藏过程中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
        3.2.1 代谢指纹谱分析
        3.2.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分析
    3.3 成熟椰子水贮藏过程中基于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
        3.3.1 代谢指纹谱分析
        3.3.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分析
    3.4 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3.5 酵母发酵对椰子水风味的影响
        3.5.1 发酵过程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乙醇含量的变化
        3.5.2 发酵过程中低醇度椰子水的总酚含量变化
        3.5.3 发酵过程中椰子水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3.5.4 TPC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3.5.5 发酵过程中椰子水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3.5.6 发酵期间椰子水的风味组成和性质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录
致谢

(9)天然椰子水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椰子简介
        1.1.1 椰果组成
        1.1.2 椰果的利用
    1.2 椰子水的研究
        1.2.1 椰子水
        1.2.2 椰子水的营养成分
        1.2.3 椰子水营养价值
        1.2.4 椰子水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椰子水饮料的研究
        1.3.1 椰子水饮料概念
        1.3.2 椰子水饮料研究现状
        1.3.3 椰子水饮料加工技术的主要瓶颈
    1.4 椰子水饮料特性
        1.4.1 贮藏稳定性
        1.4.2 流变学特性
    1.5 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课题的来源
        1.5.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鲜剖椰子水营养成分测定及保鲜条件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2.1.4 总氨基酸组成测定
        2.1.5 香气成分测定
    2.2 椰子水保鲜试验研究
        2.2.1 操作流程
        2.2.2 单因素试验
        2.2.3 正交试验
        2.2.4 感官评定指标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
        2.3.2 椰子水成分分析
        2.3.3 椰子水保鲜试验结果
    2.4 讨论
        2.4.1 椰子水的选择
        2.4.2 椰子水保鲜条件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天然椰子水饮料生产工艺及其配方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操作要点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5 感官评定
        3.1.6 数据处理
    3.2 试验设计
        3.2.1 单因素试验设计
        3.2.2 正交试验优化工艺
        3.2.3 对比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对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天然椰子水饮料产品质量指标
        3.4.1 感官指标
        3.4.2 理化指标
        3.4.3 微生物指标
        3.4.4 矿质元素含量
        3.4.5 氨基酸组成
        3.4.6 香气成分
    3.5 讨论
        3.5.1 椰子水饮料杀菌条件的研究
        3.5.2 加工技术对椰子水饮料产品品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天然椰子水饮料贮藏稳定性及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贮藏稳定性研究
        4.1.4 流变学特性研究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椰子水饮料贮藏稳定性分析
        4.2.2 椰子水饮料流变学特性分析
    4.3 讨论
        4.3.1 椰子水饮料贮藏特性的研究
        4.3.2 流变学特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椰子水及其饮料中氨基酸组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分析条件
        1.3.2 缓冲液的配制
    1.4 样品测定
        1.4.1 样品预处理
        1.4.2 总氨基酸的定性及定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的色谱分离
    2.2 椰子水中及其饮料中氨基酸图谱及检测结果
        2.2.1 氨基酸衍生物的色谱图
        2.2.2 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
3 结论

四、椰子水营养成分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植物激素、可溶性糖和脂肪酸对椰子种子萌发的影响[D]. 李静.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代谢组学的嫩椰子品质变化机制与控制研究[D]. 张芸兀. 海南大学, 2020(07)
  • [3]不同成熟度椰子胚乳糖酸组分变化规律[J]. 李静,吴翼,杨耀东,范海阔,弓淑芳,刘蕊,王仁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6)
  • [4]椰子水的乳酸菌发酵饮料研究[D]. 邵璐滢. 海南大学, 2019(06)
  • [5]椰子水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邓福明,赵瑞洁,王媛媛,宋菲,沈晓君. 热带作物学报, 2018(10)
  • [6]椰子水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J]. 邓福明,赵瑞洁,王媛媛,赵松林,沈晓君.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8)
  • [7]印尼与越南两国椰子水预发酵液的菌相分析及其对BC发酵的影响[D]. 贾佳. 海南大学, 2018(08)
  • [8]成熟椰子水采后贮藏过程中代谢变化分析及其风味改善[D]. 张观飞. 海南大学, 2018(08)
  • [9]天然椰子水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D]. 杨慧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 [10]椰子水及其饮料中氨基酸组分分析[J]. 杨慧敏,周文化,李维敏,赵登登. 食品与机械, 2013(06)

标签:;  ;  ;  ;  ;  

椰子水的营养成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