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

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

一、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牛琦妍[1](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首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伴或不伴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探讨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记录2013年3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和二部肾病科住院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3例为首次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确诊的狼疮肾炎患者。根据是否有肾脏受累分为两组:单纯SLE组(83例)、SLE肾损害组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113例),在113例LN患者中根据有无肾功能异常分为两组:LN肾功能正常组(67例)、LN肾功能异常组(46例)。对196例患者起病时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113例肾活检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利用统计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及病理,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识别狼疮肾损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96例SLE患者入选本次分析研究,其中83例为不伴有肾脏损害的SLE患者,113例为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LN的患者。113例LN患者中,67例为肾功能正常的LN患者,46例为肾功能异常的LN患者。(1)LN组患者中浆膜炎、贫血、血尿、白细胞尿的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SLEDAI评分分值较高,与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球蛋白、血白蛋白、血白细胞减少、C3、C4、Ig G水平降低,与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去掉LN组SLEDAI评分中肾脏受累情况所占分值再次做统计分析与SLE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LN肾功能异常组患者中浆膜炎发生率、贫血、病理中新月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NLR、甘油三酯、AI、CI值较高,与LN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较低,与LN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男性狼疮患者更容易发生肾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SLE组和LN组间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血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总胆固醇、SLEDAI评分是狼疮患者并发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其中血白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8(P<0.001),其预测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76.1%;血清球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其预测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47.8%;总胆固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其预测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83.1%;SLEDA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其预测敏感度为81.4%,特异度为88.0%。将LN肾功能正常组和LN肾功能异常组间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到男性患者、AI、CI是LN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中A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其预测敏感度为39.1%,特异度为88.1%;C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其预测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68.7%。结论:(1)LN患者更容易出现浆膜炎、贫血、血尿、白细胞尿以及高血脂、高SLEDAI评分,而血清球蛋白、血白蛋白、血白细胞、C3、C4、Ig G相对较低,其中血清球蛋白、血白蛋白、总胆固醇、SLEDAI评分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2)LN肾功能异常患者更容易出现男性、浆膜炎、贫血、新月体形成以及高NLR值、高血脂、高AI值、高CI值,而血白蛋白相对较低,其中男性、AI、CI是LN患者发生肾功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华洋[2](2021)在《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变化,并探讨LN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且确诊为SLE的136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是否合并LN分为无狼疮肾炎组(无LN组)和狼疮肾炎组(LN组),并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将LN组患者分成狼疮活动组(LN活动组,SLEDAI≥10分)和狼疮稳定组(LN稳定组,SLEDAI≤9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主要对比LN活动组和LN稳定组间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最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患者狼疮疾病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的136例患者中,男性17例(12.5%),女性119例(87.5%),男女比例1:7,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40.80±16.00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LN活动组和LN稳定组的实验室指标得出:尿蛋白定性、尿红细胞计数(高倍镜)、补体C3和ds DNA抗体在LN活动组与LN稳定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LN活动组的补体C3低于LN稳定组,而尿红细胞计数(高倍镜)和ds DNA抗体高于LN稳定组。NLR和PLR在LN活动组与LN稳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分析发现LN患者的NLR与肾损害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呈正相关(P<0.05),PLR与肾损害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NLR、PLR与SLEDADI-2000评分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红细胞计数(高倍镜)、补体C3和ds DNA抗体是LN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和PLR可能不是LN患者狼疮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发现NLR和PLR可能不是评估LN患者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2.在本次研究的LN患者中NLR与肾损害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呈正相关(P<0.05)。PLR与肾损害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3.本研究发现NLR和PLR可能不是LN患者狼疮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东娜[3](2021)在《单中心逾11年3590例肾活检病理类型分布及变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肾活检病理学检查在慢性肾脏病(CKD)诊治过程中作用日趋重要。作为深圳地区单中心肾活检年例数最多单位,2008年我科曾报道深圳地区615例肾活检病理分析。本研究旨在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8年以来,我科3590例肾活检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国内外大样本比较,以了解深圳地区成人肾活检患者人口学特征、病理类型分布特征及肾脏疾病谱演变趋势。研究方法:本研究由我院病案系统调取2008年5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肾穿刺活检患者资料,通过首页诊断、光镜免疫荧光、电镜、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分别制成六个原始数据表格,经过数据脱敏(去除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号码等),与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知汇科技,广州)合作,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获得最终肾穿刺队列数据集。采用非干预性回顾性观察研究,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及肾活检病理资料。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肾活检病理资料包括入院时间、住院号、病理诊断、光电镜及免疫荧光结果描述、肾活检时间。分析肾活检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病理类型分布特征及肾病谱演变趋势,并与国内外大样本进行比较。结果:3590例肾活检患者中男性患者占52.84%,女性占比为47.16%,男女比例为1.12:1,年龄最小者为13岁,最大者为86岁。平均年龄为37.53±13.08岁,年龄段2544岁患者居多,占60.25%,不同年龄段肾活检患者性别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的构成比最高,占所有肾活检患者78.80%(2829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D)占19.12%(686例)、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占1.81%(65例)、其他占0.28%(10例)。前两者发病高峰年龄均在2544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占比54.37%,其中Ig A肾病(Ig AN)是主要病理类型,占52.42%(1483例),其次为膜性肾病(MN),占21.10%(597例),各病理类型在不同时期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以女性为主,占比54.66%,以狼疮性肾炎(LN)最常见,占43.44%(275例),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N),占16.43%(104例),各病理类型在各阶段构成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Ig A肾病不同病理分型中男女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N不同病理分型中男女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疾病中,以青壮年(2544岁)患病率最高,总体男性多于女性。PGD仍是肾脏疾病的主要构成部分,Ig AN是PGD中最常见病理类型,而SGD以LN患病率最高。不同病理类型在各阶段构成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徐子午[4](2021)在《3554例肾脏病理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慢性肾脏病是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慢性肾脏病随着病情进展可进入终末期肾脏病而危及生命。早期干预治疗可延缓慢性肾脏病走向终末期肾脏病进程,由于肾脏病病理类型众多,且不同病理类型治疗上差异巨大,肾活检是明确肾脏病病理类型的“金标准”,临床结合病理是确定病人治疗方案的最佳模式;然并非所有肾脏病患者都会选择做肾活检,此时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去预估患者病理类型进行治疗。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去推测肾脏病病理类型一直是困扰肾内科医生的一个难题。肾脏病疾病谱在近10年来变化较大,这对我们在临床上对肾脏病理诊断预估产生一定影响。近年全国多个城市、地区的单中心肾脏病病理流行病学研究,大多聚焦于肾脏病疾病谱改变,但对肾脏穿刺病理与临床症状及指标相关性鲜有提及。本研究将利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11年肾脏穿刺病理及临床资料,针对患者临床诊断、人口学特点、血压及肾功能情况,着重探讨肾脏病病理与临床症状及指标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54例于200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行肾脏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其中出院诊断符合第八版《内科学》分类标准的患者3097例、伴肾功能不全520例、合并高血压1133例。统计软件采用SPSS23.0。结果:本次研究纳入3554例肾穿刺患者,平均年龄37.5±13.0岁,患者最小年龄13岁,最大86岁,男女比例1.12:1。其中肾病综合征1151例,慢性肾炎综合征1888例,急性肾炎综合征6例,急进性肾炎综合征45例,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7例。原发慢性肾炎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72.1%)、膜性肾病(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3%)。继发慢性肾炎综合征中,位列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肾病(24.9%)、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22.6%)及过敏性紫癜肾炎(20.7%)。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最常见病理类型分别是膜性肾病(45.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9%)、IgA肾病(17.1%)。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病理类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46.3%)、糖尿病肾病(23.1%)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9.4%)。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患者中,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47.4%)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1.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病理类型是ANCA相关小血管炎肾损伤(38.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33.3%)。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患者7例,皆为IgA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最常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肾穿刺前合并高血压者,最常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结论:1.肾活检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诊断是慢性肾炎综合征,其次为肾病综合征。2.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病理诊断是膜性肾病,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病理诊断是IgA肾病。3.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时最常见病理类型。

余圣俨[5](2021)在《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SLE患者是否合并肾脏病变,尤其是了解影响LN预后的危险因素必定可以促进SLE预后的改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作为SLE诊断标准之一已纳入国际指南。但关于aPLs与SLE肾脏病变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PLs阳性和阴性L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相关共存疾病,以期探讨aPLs对LN患者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20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或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95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共存疾病、血栓形成、疾病活动度、肾组织病理分型和活动指数等。根据aPLs检测结果,将LN患者分为aPLs阴性组和aPLs阳性组。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连续性矫正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95例LN患者,其中63例检测aPLs阳性,aPLs阳性率为32.3%。aPLs阳性组中女性占93.7%,男性占6.3%,中位年龄为30(26,37)岁;aPLs阴性组中女性占91.2%,男性占8.3%,中位年龄为32(27,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PLs阴性组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为5(0.75,9.62)年,aPLs阳性组为2(0.01,7.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aPLs阳性组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P=0.037)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P=0.616)、雷诺现象(P=0.487)、关节炎(P=0.226)等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aPLs阳性组抗双链DNA抗体水平(P=0.043)、肌酐水平(P=0.004)、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P=0.01)、血清Ig M水平(P=0.001)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P=0.01)、血清C3水平(P=0.023)、血清CH50水平(P=0.019)上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清Ig A水平(P=0.399)、血清Ig G水平(P=0.16)、血清C4(P=0.066)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组织活检:有38例LN患者行肾活检,其中aPLs阳性组19例,阴性组19例。aPLs阳性组的LN患者肾脏慢性指数要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PLs阴性者相比,aPLs阳性组LN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率显着升高,肾脏病变重且慢性指数高。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对LN患者常规实施aPLs检测并对aPLs阳性患者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观察,以期改善预后。

侯亚楠[6](2021)在《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科明确诊断规、规律随访且资料完整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实验室、病理以及随访资料,根据基线是否合并急性肾损伤分为两组(即合并急性肾损伤组和肾功能正常组),随访至2020年6月30日,以死亡为主要终点,进入终末期肾脏病及肌酐倍增为次要终点,比较两组基线时临床、实验室、病理资料,进一步探讨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76例LN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7例(13.41%),合并AKI组119例(43.12%),平均年龄(36.73±12.21)岁;中位随访时间(52.93±34.87)月,有9例患者失访,52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2.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合并AKI组以男性多见,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浮肿、血尿、肌肉骨骼受累、心脏受累比例高;血红蛋白、血小板、e GFR、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及补体C3水平较低,尿素氮、肌酐、尿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狼疮活动指数较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AKI的LN患者预后较差(log rank=94.47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合并急性肾损伤、心血管受累、神经精神受累及狼疮活动指数增加,基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2g、e GFR水平降低是L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在276例LN患者中,接受肾穿刺活检的总共143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11.19%)。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合并AKI组病理类型以IV型多见(占比81.6%),病理急性活动指数(AI)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慢性活动指数(CI)增加是接受肾活检L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以LN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两组(即终点事件组和非终点事件组),组间比较发现终点事件组LN患者病程较短,出现急性肾损伤、血液受累、肌肉骨骼受累及心脏受累的比例较高;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补体C3及狼疮活动指数较高;血红蛋白、血小板、e GFR水平较低。结论:1.AKI是LN常见的临床表现,与LN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2.合并AKI的LN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以IV型多见,病情活动度高,不仅肾脏损伤重,肾外脏器损伤也很重。3.合并急性肾损伤、心血管受累、神经精神受累或狼疮活动指数增加,基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2g、e GFR水平降低或慢性活动指数(CI)增加是LN患者死亡或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基线合并AKI的LN患者我们应予以更多关注。

朱俊[7](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李平[8](2020)在《89例狼疮性肾炎病理与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综合分析89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一部分不典型LN或有禁忌症及不同意行肾活检的患者的诊断提供一些帮助。方法:回顾性搜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肾病科住院的89例首次行肾活检并明确诊断为LN患者的病理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资料数据表。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下四分位-上四分位)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应用Perason或Spearman行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资料:89例LN患者中80例女性(89.9%),9例男性(10.1%),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8.8,首次出现临床症状的平均年龄是38.64±12.09岁,确诊的平均年龄40.34±11.94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但在各LN病理类型中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资料: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中Ⅱ型5例(5.6%),Ⅲ型14例(15.7%),Ⅳ型56例(62.9%),Ⅴ型14例(15.7%),在所有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Ⅳ型。3、临床分型:隐匿性肾炎有2例(2.2%),肾炎综合征的有30例(33.7%),肾病综合征的有28例(31.7%),肾功能不全型的有29例(32.6%),临床分型在不同LN病理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炎综合征常见于Ⅲ型,肾病综合征常见于Ⅴ型,肾功能不全型常见于Ⅳ型。4、肾外临床表现:89例LN中肾外表现:发热20例(22.5%),乏力15例(16.9%),晨僵5例(5.6%),光过敏7例(7.9%),关节炎39例(43.8%),口腔溃疡4例(4.5%),脱发23例(25.8%),高血压22例(24.7%),雷诺综合征4例(4.5%),蝶形红斑31例(34.8%),浆膜炎51例(57.3),血液系统改变62例(69.7%);89例中仅有1例明确诊断为狼疮神经系统改变;不同LN病理类型在发热、乏力、口腔溃疡、脱发、高血压等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雷诺综合征、蝶形红斑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N各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89例LN各病理类型在HB、ALB、Scr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型与Ⅳ型在HB间的差异较显着(P<0.05);Ⅲ型与Ⅱ型、Ⅳ型、Ⅴ型在ALB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Ⅳ型、Ⅴ型的ALB较Ⅲ型明显低;Ⅳ型和Ⅲ型、Ⅴ型在Scr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的Scr值较Ⅲ型、Ⅴ型高;在89例不同LN病理类型的患者中有56例(62.9%)贫血,轻度贫血(90-110/120g/L)有35例(39.3%),中度贫血(60-90g/L)有18例(20.2%),重度贫血(<60g/L)有3例(3.4%),以轻中度贫血较常见,在轻中度贫血中又以Ⅳ型、Ⅴ型较常见;89例LN患者中各病理类型均有蛋白尿,轻度蛋白尿(<0.5g/24h)有5例(5.6%),中度蛋白尿(0.5-3.5g/24h)有38例(42.7%),重度蛋白尿(>3.5g/24h)有46例(51.7%),以重度蛋白尿最常见,且重度蛋白尿中最常见的是Ⅴ型。RBC、HB与Scr之间呈显着负相关(P<0.01)。PLT与Scr之间呈负相关(P<0.05)。Ur与Scr之间呈显着正相关(P<0.01)。6、LN患者各病理类型与免疫学指标间的关系: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在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等免疫学指标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这些免疫学指标中以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的阳性率较高;而抗SSA抗体在各病理类型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Ⅲ型与Ⅳ型间的差异较显着(P<0.05);89例LN患者C3、C4降低率较高,分别达94.4%、66.3%,但LN各病理类型在C3、C4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LN患者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疾病活动度及肾脏病理活动度的分析:LN各病理类型在SLEDAI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类型在AI、CI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相关系性分析发现:AI、CI与SLEDAI评分呈显着正相关(P<0.001),补体C3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1、LN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LN各病理类型中以Ⅳ型最多见,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活动常较其他型重,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3、LN患者中免疫学指标Ⅳ型抗dsDNA阳性高于其它类型,Ⅴ型抗dsDNA阳性率最低。4、LN患者中Scr与RBC、HB、PLT呈负相关,与Ur呈正相关;SLEDAI评分与AI、CI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5、LN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与各病理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临床上面对不典型LN患者、有禁忌症或不同意行肾活检的患者时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用来指导治疗。

钟苗[9](2020)在《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特征是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全身性炎症,可导致多器官损害,包括肾脏、皮肤、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并发症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狼疮性肾炎(LN)、神经精神狼疮、心血管疾病等。作为SLE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狼疮性肾炎,即使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在肾脏病理活检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随着病程的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全,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的基石用药,然而药物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易感染、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等。那么了解LN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细胞功能已被详尽研究了几十年,并证实了其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增殖或调节功能的缺陷或变化。CD4+T细胞被认为是狼疮发生必需的,他们的基本作用是为B细胞分化和自身抗体分泌提供辅助信号,是B细胞分化最有效的驱动剂。新近TLRs的发现,阐明了天然免疫系统激活在调节适用性免疫反应、炎症和组织修复的中枢作用。导致IFN调节因子家族的成员的激活,NF-κB、MAP激酶家族成员的激活。然而非TLRs依赖的天然免疫激活是由胞浆内核酸感受器RIG-1和MDA5等分子,使得不同的伴侣分子通过IRFs和NF-κB途径来触发信号传导。核酸反应性TLRs和非TLRs质粒的核酸可以导致IFNs和其他类型促炎介质的产生,这也明确了核酸和含核酸的免疫复合物具有直接致病作用,参与了狼疮免疫功能的紊乱。其中TLRs依赖性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控制狼疮的重要免疫应答,TLRs依赖通路转接蛋白TRAF6起重要作用。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因子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在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TRAF6作为重要的适配器,介导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传导,并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激活NF-κB信号通路。此外,有报道称,TRAF6在LN患者中上调,加速了终末期肾病(ESRD)的进展。揭示TRAF6的调控机制不仅为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LN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目的:本试验研究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进行了临床指标及相关分析。为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患者及相关资料。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正常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检测TRAF6的表达。2.随机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SLE患者,分离血清检测炎性因子及淋巴细胞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购买MRL/lpr狼疮小鼠(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免疫组化检测狼疮鼠肾组织TRAF6的表达。4.购买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建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LPS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检测TRAF6、IL-1β、IL-6、IFN-γ、TNF-α的表达和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影响。5.敲除TRAF6,检测细胞因子表达及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所有数据均来自至少三个独立实验,两个独立组均以两样本t检验,多个独立组均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被认为是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SLE无LN患者、LN患者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20例SLE无LN患者,20例LN患者,对照组选取30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正常人,三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RAF6 mRNA在SLE患者、LN患者外周血PBMC中高表达,在LN表达更高。3.LN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高表达及淋巴细胞下降。4.建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LPS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随着LPS浓度的升高,系膜细胞的活力逐渐下降,细胞凋亡比率升高,TRAF6 mRNA及炎性因子在LN系膜细胞中的高表达,揭示了TRAF6及细胞因子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5.敲除TRAF6,减轻了LPS诱导的HRMCs炎症损伤,炎性因子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从而提示TRAF6参与LN的发病机制。6.免疫组化显示,TRAF6蛋白在狼疮鼠(MRL/Ipr)肾组织表达较小鼠(C57BL/6)肾组织明显升高。结论:1.TRAF6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参与LN的发病。2.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及淋巴细胞的下降是狼疮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黄栓[10](2020)在《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病因,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肾炎病理机制的逐步深入,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日趋靶向化、具体化。现已形成了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靶向药物为主的治疗体系,其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GN患者的病情恢复大有裨益。但考虑到多数肾小球肾炎患者患病日久,需长期服药,而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机能,诱发其他疾患,且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多价格昂贵,故临床上开始积极探索经济效益高、毒副作用小且治疗收益较高的免疫抑制类药物。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代表,部分中药材被证实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已指出以雷公藤多苷为代表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肾小球肾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有研究发现昆明山海棠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免疫作用,减少尿蛋白。但上述药物多具有性腺毒性、消化道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可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引发消化道不适,损害肾功能,这些毒副作用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昆仙胶囊是中医科研攻关项目的成果,主要含有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及菟丝子。淫羊藿主要提取物为淫羊藿苷,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提高造血功能、激素样作用;枸杞子主要提取物为甜菜碱,具有促进造血、保护肝脏的作用;莵丝子主要提取物为黄酮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提高生殖功能,且有护肝、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作用。昆仙胶囊经组方配伍理论上可拮抗昆明山海棠的性腺毒性而不影响其抗炎和免疫抑制效果,故广泛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目前关于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相关研究相对局限,随访调查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目的探究基础治疗方案联合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干预措施下的同组研究设计,病例来源于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肾内科门诊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昆仙胶囊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每月复查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并根据血肌酐、年龄、性别进行亚分组研究,从上述角度分析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短期疗效。研究结果1.给予基础治疗上加用昆仙胶囊的61例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控制者4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达36.07%;治疗2个月后,临床控制者6例,显效者12例,有效者18例,无效者25例,治疗总有效率达59.02%。2.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的Scr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43),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270);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2)。3.以Scr是否正常分为血肌酐正常组与异常组。正常组、异常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正常组患者治疗后UACR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85),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3),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尿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65);异常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7);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前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BUN的差值和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BUN的差值和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4.以60岁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了高龄组和低龄组。低龄组、高龄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低龄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22);高龄组患者治疗后UACR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490),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8),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40);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前Scr、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5.按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性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女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14),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9),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289);男性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2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女性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3),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439);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6.临床指标分析显示治疗后尿红细胞明显减少,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45);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后第1、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较治疗前分别有所下降,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低于生理水平下限。7.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效果较理想,在改善尿蛋白方面的疗效显着。2.昆仙胶囊在短期内对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肌酐无明显影响。3.性别及年龄不是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4.昆仙胶囊短期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安全性较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二、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2.1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2.2.2 补体系统的异常
        2.2.3 细胞免疫反应
        2.2.4 基因调控
    2.3 治疗
        2.3.1 药物治疗
        2.3.2 非药物治疗
    2.4 小结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定义
    3.4 诊断标准
    3.5 病例分组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临床表现
    4.3 实验室指标
    4.4 免疫学指标
    4.5 自身抗体
    4.6 疾病活动度
    4.7 113 例患者肾活检病理特征比较
    4.8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
第5章 讨论
    5.1 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
        5.1.1 性别
        5.1.2 浆膜炎
    5.2 实验室指标
        5.2.1 血白蛋白、血清球蛋白
        5.2.2 血脂
        5.2.3 C3、C4、Ig G
        5.2.4 血液系统
        5.2.5 NLP
        5.2.6 白细胞尿
    5.3 疾病活动度
    5.4 病理特征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 年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
    附录2 美国风湿病协会(ARA)SLEDAI评分表
    附录3 国际肾脏病学会/肾活检病理学会(ISN/RPS)狼疮性肾炎分型(2003)
    附录4 狼疮性肾炎肾活检病理活动性指数和慢性指数评分
作者简介
致谢

(2)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及分组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3 LN患者NLR、PLR与肾损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LN患者狼疮疾病活动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狼疮性肾炎的诊疗和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单中心逾11年3590例肾活检病理类型分布及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采集
        2.3.2 肾脏穿刺方法
        2.3.3 病理检测方法
        2.3.4 病理诊断
    2.4 分组方法
        2.4.1 时间分组
        2.4.2 年龄分组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肾活检患者人口统计学分析
        3.1.1 肾活检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3.1.2 肾活检患者年龄分布趋势
    3.2 肾活检患者病理类型分布
    3.3 PGD病理类型及性别、年龄分布
    3.4 SGD病理类型及性别、年龄分布
    3.5 肾活检标本病理类型构成谱变化
        3.5.1 肾活检标本病理类型构成
        3.5.2 肾活检标本病理类型构成谱变化
    3.6 IgAN不同病理分型肾活检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3.7 LN不同病理分型肾活检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第四章 讨论
    4.1 肾活检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4.2 肾活检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4.3 肾活检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分布趋势
    4.4 IgAN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4.5 LN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gA肾病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3554例肾脏病理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收集资料
        1.2.2 数据治理
    1.3 相关定义
        1.3.1 临床诊断标准
        1.3.2 高血压定义
        1.3.3 慢性肾脏病定义
        1.3.4 年龄段划分
        1.3.5 病理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病理类型分布
        2.2.1 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分布
        2.2.2 .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理类型分布
        2.2.3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理类型分布
        2.2.4 急性肾炎综合征病理类型分布
        2.2.5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病理类型分布
    2.3 肾脏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相关性
        2.3.1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性
        2.3.2 继发性肾小球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性
        2.3.3 肾小管间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性
    2.4 肾病综合征人口学特点分析
        2.4.1 原发肾病综合征性别分布特点分析
        2.4.2 原发肾病综合征年龄分布特点分析
        2.4.3 继发肾病综合征性别分布特点分析
        2.4.4 继发肾病综合征年龄分布特点分析
    2.5 慢性肾炎综合征人口学特点分析
        2.5.1 原发慢性肾炎综合征性别分布特点分析
        2.5.2 原发慢性肾炎综合征年龄分布特点分析
        2.5.3 继发慢性肾炎综合征性别分布特点分析
        2.5.4 继发慢性肾炎综合征不同年龄病理分布特点分析
    2.6 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2.7 肾穿刺前合并高血压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2.7.1 肾穿刺前合并高血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2.7.2 肾穿刺前合并高血压的继发性肾脏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3.讨论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肾病综合征患者病理类型分布
    3.3 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理类型分布
    3.4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病理类型分布
    3.5 急性肾炎综合征与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病理类型分布
    3.6 肾脏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对应关系
        3.6.1 慢性肾炎综合征与病理类型对应关系
        3.6.2 肾病综合征与病理类型对应关系
    3.7 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理类型对应关系
    3.8 高血压患者肾脏病病理类型对应关系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原发性膜性肾病流行病学现状
    参考文献

(5)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与材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抗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6)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狼疮性肾炎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89例狼疮性肾炎病理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发病机制
    2.2 诊断新进展
        2.2.1 初始肾活检及重复性肾活检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2.2.2 诊断性生物标志物
        2.2.3 基因组分析
    2.3 治疗新进展
        2.3.1 B细胞靶向疗法
        2.3.2 多靶向治疗
        2.3.3 干细胞移植
    2.4 小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研究方法
        3.4.1 实验室观察指标
        3.4.2 病理结果
        3.4.3 临床表现及分型
        3.4.4 LN临床疾病活动度及病理组织活动度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89例LN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1.1 89例LN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分析
        4.1.2 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肾外表现分析
        4.1.3 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的关系分析
    4.2 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间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4.2.1 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与常规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
        4.2.2 89例LN患者贫血程度与各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分析
        4.2.3 89例LN患者蛋白尿程度与各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分析
        4.2.4 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的免疫学指标分析
    4.3 LN临床疾病活动度与病理组织活动度间的分析
        4.3.1 89例LN患者SLEDAI评分与AI、CI评分间的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89例LN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5.2 89例LN患者各病理类型间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5.3 临床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及病理活动度(AI、CI评分)的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SLE无 LN、LN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3.2 各组外周血PBMC中 TRAF6 及血清中炎性因子与淋巴细胞表达
    3.3 建立LN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检测TRAF6 及炎性因子表达
    3.4 敲除TRAF6,观察细胞活力、凋亡细胞比率及炎性因子表达
    3.5 免疫组化分析TRAF6在狼疮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对照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致谢

(10)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牛琦妍. 吉林大学, 2021(01)
  • [2]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相关性研究[D]. 杨华洋.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单中心逾11年3590例肾活检病理类型分布及变化研究[D]. 李东娜. 汕头大学, 2021(02)
  • [4]3554例肾脏病理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D]. 徐子午.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余圣俨.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侯亚楠.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89例狼疮性肾炎病理与临床分析[D]. 李平. 吉林大学, 2020(08)
  • [9]TRAF6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D]. 钟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D]. 黄栓. 山东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狼疮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