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乳业调查报告

台湾乳业调查报告

一、台湾奶牛业考察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文,董晓霞,王礞礞,张超,王晶晶,彭华,张淑荣[1](2021)在《加拿大奶业发展经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加拿大的奶牛养殖情况、奶业分布布局、生鲜乳销售、乳制品加工和消费、奶业贸易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发现加拿大正有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运用优秀遗传育种体系培养优质畜群,牛奶产量增加主要依靠奶牛单产的提升,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及消费市场都分布在相近区域,有机奶产业发展迅速等,提出中国奶业的发展要探索适度规模,逐步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引入国外先进育种技术,建立规范化奶牛良种育种体系;鼓励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大城市周边发展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业;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有机奶产业;建立良好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等7项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郭慧媛,罗祎,任发政,孟兆祥,范春林,张沅,庞国芳[2](2017)在《我国推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可借鉴模式及对策》文中认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目前世界上最科学、最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纵观20世纪后半叶全球奶业发展实践经验证明,奶牛群体改良和牧场生产效益提高,60%归功于DHI的推广应用。然而,由于我国奶业发展起步晚、地区发展不均衡、牧场规模差异大等原因,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2013年我国奶牛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比例不足8%。针对我国在推行DHI工作中的困境,从建立完善的第三方DHI运行体系、全面精准的DHI数据积累和深度挖掘、建立细致实干的DHI数据解读与牧场管理推广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DHI工作各环节的衔接等方面,对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行DHI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对DHI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顶层设计、出台一揽子政策、建立DHI测定第三方实验室体系、改革现行原料乳定价机制、设立"DHI牵牛工程专项基金"、推进宏量DHI数据的挖掘与共享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提供借鉴。

朱冠楠[3](2015)在《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牧区之外的广大农业生产地区,畜禽业一直是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历史上向来是畜禽业高度发达的地方,近代江苏畜禽生产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又因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作为近代最先受到海外畜牧业影响和冲击的地区,江苏畜禽业发展也因此处于中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最前沿。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仅有短暂的38年时间,但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传统畜牧科技与近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苏省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区,其畜禽业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根据江苏畜禽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二阶段是1927—1937年,国民党建立并巩固其南京政权阶段,第三阶段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阶段;第四阶段是1945—1949年,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权崩溃阶段。在第一阶段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江苏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第二阶段1927—1937年社会政治相对平稳,各项建设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史称"民国十年黄金期",在此期间,畜禽业发展才开始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初步建立起来,大量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引进江苏,用以改良地方畜禽品种,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也逐渐建立起来,江苏畜禽业在这十年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阶段1937—1945年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江苏省因日本侵略沦陷,损失惨重,畜禽业发展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第四阶段1945—1949年期间,江苏畜禽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国民党政权日渐崩溃,导致这一时期江苏畜禽业的发展规划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全付诸实践。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大都是围绕着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来制定的。这一时期的江苏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中兽医技术等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变化较小。而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是近代江苏整个畜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也是江苏畜禽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一时期初步建立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及改良地方畜禽品种和建立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等江苏畜禽业发展集中体现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建立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畜牧兽医组织机构在引进、推广、研究及传播西方畜牧兽医技术,保障中国畜禽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苏畜禽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以及运用现代实验科学育种技术改良地方畜禽品种,是不同于以往历代传统育种技术的人工有意识的培育选种,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畜禽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建立后,采用了先进的现代畜禽生产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率与商品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尽管它们为数不多且发展缺乏连续性,但却代表了长江中下游畜禽业的近现代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挖掘我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畜禽业良性发展及畜牧业的现代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主要是: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对现代畜禽业的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政府与专家主导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最后归纳反思,以史为鉴,以史观今,对当前我国畜禽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陈运来[4](2011)在《域外农业保险立法及其启示》文中提出域外农业保险立法始于20世纪初,二战后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在理念与制度设计等方面既有许多共同点又各具鲜明特色的立法均根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对各相关国家或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产生过或正在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而我国农业保险法律、法规、规章迄今未见出台,严重制约了国内农业保险的

鲁启[5](2010)在《中国—以色列建交后的农业合作》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以后农业合作的内容,简要分析了中以农业合作的前提条件和效果与前景。中国和以色列,一个是农业大国,一个是农业强国。两国的农业自然资源有着许多相似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又相互需求,加上两国政府对双方农业合作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合作发展的非常积极、迅速。以色列和中国的农业合作主要涉及农业培训项目、示范农场项目和农业研究项目等方面。以色列每年都在中国各地举办许多农业培训班,给中国提供农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色列先后与中国政府合作建立了“北京中以示范农场”、“中以示范奶牛场”和“新疆中以旱作农业示范培训中心”三个示范农场项目;以色列还与中国开展了不同的农业合作研究项目。此外,以色列根据中国各地具体情况与中国各地进行农业合作。以色列与中国的农业合作项目让中国很好的了解了以色列的农业奇迹,中国开始积极引进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比如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温室技术、农用肥料和种子等。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色列开拓了市场,中国学习了技术,双方的农业合作可以说是取得了双赢的结果。然而,在两国的农业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对这些问题的注意对于中以两国未来更好的农业合作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以两国的农业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奶业协会[6](2009)在《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及台湾奶业考察报告》文中认为经农业部和国务院台办批准,2009年6月15日至24日,以中国奶业协会魏克佳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团长的奶业代表团一行16人,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研讨、考察和参访。海峡两岸奶业协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和"经贸座谈会",进一步促进两岸奶

刘自杰[7](2009)在《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奶牛养殖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国民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着,逐步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自2003年实施“奶业富民工程”以来,泰安市奶牛养殖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截止2008年,泰安市奶牛存栏17.4万头(均为荷斯坦奶牛),单产水平4800公斤左右,牛奶产量42.0万吨,年创产值过12亿元,奶牛养殖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泰安市奶牛养殖业饲养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水平不高、“三炎”等疾病多发,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负担重、粪尿处理集中处理比例小,奶牛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已经出现。奶牛养殖模式恰恰是上述不利状况出现的决定因素。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证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分析,为泰安市的奶牛养殖业找到最适宜的养殖模式,并提出发展策略。文章以专业合作社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为依据,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证和规范分析为研究方法,对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进行了分类,并研究分析了不同奶牛养殖模式在养殖规模、生产合作程度、饲养场所、管理水平和自然禀赋等方面的不同,找出了由于这些不同所造成的养殖场(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资源环境影响方面的差异,阐述了适应泰安市现阶段的、科学可行的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策略。本文将泰安市的养殖模式分为了6种:散养模式、订单式养殖模式(公司+散户)、奶牛小区养殖模式、合作社模式、养殖公司模式和乳品公司养殖模式等。经过分析比较6种不同养殖模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含不同奶牛养殖模式所需启动资金方面)、社会效益(包括提供就业岗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包括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在借鉴印度阿兰德(Anand)合作社模式、新西兰恒天然(Fonterra)集团的奶业联合体模式和北美及西欧的养殖公司(农场)模式等先进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泰安市应大力以下发展两种奶牛养殖模式:一是“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模式,二是“乳品公司养殖奶牛”养殖模式。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泰安市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给出了发展上述两种养殖模式的策略和方法。“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模式的发展策略为:①加强奶站建设,促进散养户的转型;②加大力度建设管理奶牛养殖小区;③引导奶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乳品公司养殖奶牛”养殖模式的发展策略为:①加大品牌宣传,扩大消费市场;②健全冷链,发展销售网点;③做好技术准备和人员准备工作,适时扩大奶牛养殖规模。

中国奶业协会[8](2009)在《台湾奶业考察报告》文中认为经农业部和国务院台办批准,2009年6月1524日,以中国奶业协会魏克佳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团长的奶业代表团一行16人,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研讨、考察和参访。两岸奶业协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和"经贸座谈会",进

聂迎利[9](2009)在《中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研究》文中指出奶类营养丰富,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奶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奶类由特供专供品过渡到凭票供应,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进入广大城乡居民的家庭,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2004年之后,作为我国奶类消费主体的城镇居民的奶类消费增长趋缓,甚至出现徘徊;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不力,已经成为我国奶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历程和现阶段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以这些因素为基础变量,对城乡居民奶类消费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整体提高,并成为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食物,但平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城镇居民奶类消费量增长趋缓,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从消费品种来看,城镇居民偏重于液态奶,而农村居民偏重于奶粉。②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量与人均收入呈显着的正相关,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其奶类消费支出也相对较高;奶类是城乡居民需求收入弹性最大的动物性食物。③在现有消费情况下,奶类价格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农村居民消费人群主要为婴幼儿,产品主要为奶粉,因此奶类价格对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影响不大。④人均GDP的持续增长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会拉动奶类消费的增长。⑤市场条件、饮食习惯等也会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⑥聚类分析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服从四类格局,农村居民服从三类格局。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奶类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后奶类消费行为调查以及“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对质量安全事件认知的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消费者对牛奶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乳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消费者对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信任度更高;城镇居民奶类消费人群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布更加趋向平衡,奶类已经成为普惠性食品;消费者对牛奶的营养价值已有了较多的认识,并已形成初步的科学饮奶知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08~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需求和原奶供给进行了预测,通过供需平衡分析,得出了2020年前,我国原奶供给将大于需求的结论。因此,从政府层面、乳品加工企业层面和奶牛养殖业层面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王成[10](2009)在《洛阳地区奶牛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洛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与历史资料及对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现实调查,采取统计分析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分析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发展概况。全市2007年奶牛饲养量8.2万头,牛奶产量29.9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52.1kg,已建成千头规模奶牛场3个,100头以上奶牛场13个、5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61个、养殖小区80个,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90%以上。全市现有3个奶牛业龙头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达到24万吨。偃师市、孟津县奶牛存栏分别达到2.92万头、2.75万头,列全省第一、第三位,牛奶总产量分别达到9.77万吨、8.94万吨,列全省第二、第三位。到2008年底,全市奶牛存栏9.0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22.3%,牛奶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24.5%。2.洛阳市奶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奶牛养殖小区作用发挥不够,局部地区超出承载力;⑵受其他地区优惠政策吸引,部分奶牛外流;(3)受养殖效益下滑的影响,龙头企业与奶农关系紧张;(4)鲜奶价格偏低,且乳品加工企业收奶价格不一,出现无序竞争。(5)乳品加工行业低水平重复情况严重。3.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对策:(1)建立“市场+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奶牛业产业化模式;(2)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3)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建设,提高奶源基地生产水平;(4)搞好良种工程建设,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5)积极开发饲料饲草资源,为奶牛业发展提供保证;(6)加强奶牛业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7)加快先进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奶牛业生产科技含量;(8)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二、台湾奶牛业考察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奶牛业考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加拿大奶业发展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奶业发展概况
    1.1 奶牛养殖情况
    1.2 奶业区域布局
        1.2.1 牛奶分布布局
        1.2.2 有机奶分布布局
    1.3 生鲜乳销售
        1.3.1 配额制和申报制保障市场供求平衡
        1.3.2 多方协商制定支持价格
    1.4 乳制品加工
    1.5 乳制品消费
    1.6 奶业贸易
        1.6.1 乳制品贸易
        1.6.2 遗传物质贸易
2 中国与加拿大奶业合作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3.1 主要结论
    3.2 对中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2)我国推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可借鉴模式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内涵
2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作用
    2.1 DHI是选育优秀种公牛、推进奶牛遗传改良的有效手段
    2.2 DHI是提高牧场效益、实现牧场高水平精准化的综合管理方案
3 奶业发达国家或地区推行DHI的积极效果
    3.1 DHI引领美国奶业由数量扩涨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
    3.2 DHI推动以色列成为世界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
    3.3 DHI提速日本成为全球奶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3.4 DHI推广提升台湾地区奶牛单产
4 奶业发达国家或地区推行DHI的成功经验
    4.1 美国由政府组织, 依靠第三方社会力量建立DHI系统
    4.2 德国全面精准的DHI数据积累和深度数据挖掘, 打造了全球领先的奶业模式
    4.3 日本建立完善细致的DHI数据解读与牧场管理推广体系
    4.4台湾地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有力地提升了奶业的整体水平
5 我国推进DHI工作的困境
6 我国推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对策与建议
    6.1 将DHI统领奶业发展重大民生工程确定为国家级中长期发展战略, 并列入“十三五”规划
    6.2 出台国家级政策法规标准, 保障DHI统领奶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6.3 在系统工程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 绘制实现奶业强国路线图
    6.4 建立DHI测定第三方实验室体系, 改革现行原料乳定价机制
    6.5 建议国家设立“DHI牵牛工程专项基金”
    6.6 利用DHI现代信息技术统领奶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
7 结语

(3)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况及以往研究局限
    三、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解释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五、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晚清江苏畜禽业发展概况
        一、养猪业
        二、养牛业
        三、养羊业
        四、养马、驴、骡业
        五、养兔业
        六、养禽业
    第二节 晚清中国畜禽业发展的困境
        一、中国畜禽业日趋衰落
        二、中国畜禽产品贸易的困境
    第三节 晚清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引进
        一、翻译介绍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文章和着作
        二、重视畜牧兽医教育,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三、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并建立畜牧试验场
第二章 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一、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二、江苏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三、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一、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二、位于江苏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三、各级畜牧兽医教育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四、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生教育
    第三节 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一、设立于南京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二、设立于上海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第三章 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品种的改良
    第一节 猪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猪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猪种改良
    第二节 牛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牛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牛种改良
    第三节 羊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羊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羊种改良
    第四节 马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马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马种改良
    第五节 兔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兔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兔种改良
    第六节 鸡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鸡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鸡种改良
第四章 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第一节 现代畜禽企业的建立
        一、现代奶牛企业的建立及发展
        二、现代养鸡场及蛋品公司的建立
        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畜禽企业的建立
    第二节 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一、建立畜产合作社的背景
        二、江苏畜产合作组织的概况
    第三节 现代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的特点
        一、由政府和畜牧兽医专家学者主导和发起
        二、发展缺乏连续性
第五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一、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
        二、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
    第二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资本对畜禽业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二、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
        三、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及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
        四、政府与专家主导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五、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江苏省民国时期建制沿革
    附录2 江北各县二十四年度推进畜禽养殖业情形简明表
    附录3 无锡牛乳营业登记一览表
    附录4 《牛乳营业取缔规则》
    附录5 《南京市牛乳保证责任合作社章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主持科研项目

(4)域外农业保险立法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域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与实施效果
    (一) 美国
    (二) 加拿大
    (三) 法国
    (四) 德国
    (五) 日本
    (六) 菲律宾
二、域外农业保险立法的特征比较
    (一) 共同特征
        1.政府在农业保险立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2.强调立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明确规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
        4.明确规定农业保险组织制度
    (二) 个性特征
        1.立法模式不一
        2.价值取向不同
        3.内容有别
三、对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若干启示
    (一) 应加快农业保险专门立法进程
    (二) 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保险立法中的作用
    (三) 应合理取舍农业保险立法价值取向
    (四) 应准确定位农业保险政策目标
    (五) 应恰当选择农业保险模式
    (六) 应科学构建农业保险法律规范体系
        1.应科学构建各部农业保险法内部的法律规范体系
        (1) 应厘清此类法律所含内容。
        (2) 形式逻辑规则的合理运用。
        2.应科学构建农业保险法间的法律规范体系
        (1) 应合理选择农业保险法的名称。
        (2) 应科学构建农业保险法效力体系。
        (3) 应注重农业保险法间的应用关联。
        (4) 应科学构建农业保险法间的价值秩序。

(5)中国—以色列建交后的农业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前提条件分析
    第一节 两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相似性
    第二节 中国需要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
    第三节 以色列需要中国的农业市场
    第四节 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二章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项目及进展
    第一节 农业培训项目
    第二节 农业生产示范项目
    第三节 以色列与中国各地的农业合作
第三章 以色列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在中国的推广
    第一节 中国引进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
    第二节 中国引进以色列温室技术
    第三节 中国引进以色列农用肥料和种子
第四章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效果与前景
    第一节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效果
    第二节 中以农业合作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与奶牛养殖模式相关的理论
    2.1 合作经济组织理论
        2.1.1 西方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流派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作经济组织理论
    2.2 规模经济理论
3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分析
    3.1 泰安市奶牛养殖业发展历程
        3.1.1 2003年之前的自然发展阶段
        3.1.2 2003年之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3.2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总结
        3.2.1 散养模式
        3.2.2 订单化(公司+散户)养殖模式
        3.2.3 奶牛养殖小区模式
        3.2.4 合作社(或其他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3.2.5 养殖公司模式
        3.2.6 乳品公司养殖模式
        3.2.7 各种奶牛养殖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3.3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比较分析
        3.3.1 基于经济因素的比较
        3.3.2 基于社会效益的比较
        3.3.3 基于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3.4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3.4.2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 国外奶牛养殖模式及其启示
    4.1 国外典型的养殖模式
        4.1.1 印度阿兰德(Anand)合作社模式
        4.1.2 新西兰恒天然(Fonterra)集团的奶业联合体模式
        4.1.3 北美、西欧的养殖公司(农场)模式
    4.2 国外奶牛养殖模式的启示
        4.2.1 关于奶牛养殖合作社模式
        4.2.2 关于奶业联合体模式
        4.2.3 关于奶牛养殖公司(农场)模式
5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的选择及发展策略
    5.1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的选择
        5.1.1 最佳奶牛养殖模式的选择依据
        5.1.2 最佳奶牛养殖模式的选择
    5.2 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发展策略
        5.2.1 针对“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模式的发展策略
        5.2.2 关于乳品公司养殖奶牛模式的发展策略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8)台湾奶业考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台湾省奶业发展概况
    1.1 奶牛养殖业
    1.2 乳制品加工业
    1.3 乳制品消费
    1.4 学生奶开展情况
2 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及经贸洽谈情况
3 经验与启示
    3.1 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3.2 注重对奶农的技术辅导和技术推广
    3.3 大力宣传牛奶营养知识, 推动牛奶的消费
    3.4 充分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

(9)中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1.2.1 有关中国奶类消费状况的研究
        1.2.2 影响奶类消费因素的研究
        1.2.3 有关奶类供求预测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框架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奶类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
    2.1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奶类的消费
    2.2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奶类的消费
        2.2.1 计划经济时期的专供品和凭票供应阶段
        2.2.2 市场经济初期放开供应阶段
        2.2.3 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量快速增长阶段
    2.3 现阶段我国奶类消费的总体特征
        2.3.1 奶类消费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2.3.2 城乡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3.3 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奶类消费量处于较低水平
        2.3.4 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量在动物性食物中所占比重偏低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奶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 经济因素
        3.1.1 人口
        3.1.2 人均GDP
        3.1.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3.1.4 膳食结构
        3.1.5 城镇化率
    3.2 市场因素
        3.2.1 价格
        3.2.2 市场条件
        3.2.3 乳制品进口
    3.3 饮食传统和习惯
        3.3.1 以谷类为基础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提升
        3.3.2 传统饮奶习惯使牧区居民奶类消费水平较高
        3.3.3 饮食习惯的区域性使不同地区的城乡居民具有有不同的奶类消费偏好
    3.4 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聚类分析
        3.4.1 聚类分析
        3.4.2 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聚类分析
        3.4.3 农村居民奶类消费的聚类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奶类消费行为典型调查分析
    4.1 背景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
        4.2.2 奶类消费习惯和行为分析
    4.3 主要发现及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乳品质量安全事件认知的典型调查分析
    5.1 背景
    5.2 调查结果分析
        5.2.1 对“有问题的液态奶”的认知
        5.2.2 对政府处理措施的态度
        5.2.3 消费者品类转换分析
        5.2.4 消费者品牌转换分析
    5.3 主要发现及结论
        5.3.1 消费者对奶类质量安全事件越来越关注
        5.3.2 政府处理奶类质量安全事件的态度和措施对消费者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5.3.3 消费者不断转换品类和品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奶类消费需求与供给预测分析
    6.1 奶类总需求预测
        6.1.1 人均消费量预测
        6.1.2 总需求量预测
    6.2 奶类供给预测
        6.2.1 方案一:灰色预测模型
        6.2.2 方案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6.2.3 确定的原奶总产量预测值
    6.3 奶类供需平衡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高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水平的对策分析
    7.1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夯实增加奶类消费的基础
    7.2 加大科学饮奶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城乡居民科学消费
    7.3 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和推广力度
    7.4 加强监管,建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保证乳品的质量安全
    7.5 乳品加工企业要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7.6 规模化实现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1.1 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8.1.2 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重要因素
        8.1.3 膳食结构的改善将促进奶类消费的增长
        8.1.4 价格对城乡居民奶类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
        8.1.5 人口数会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
        8.1.6 人均GDP 的持续增长将拉动奶类消费的增长
        8.1.7 市场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
        8.1.8 城镇居民奶类消费服从四类格局,农村居民奶类消费服从三类格局
        8.1.9 消费者科学饮奶知识普遍增强,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饮奶习惯
        8.1.10 消费者对奶类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质量安全事件会对奶类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8.1.11 我国奶类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将大于需求
        8.1.12 促进城乡居民奶类消费必须采取全方位、切实有效的措施
    8.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洛阳地区奶牛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2 国外奶牛业发展概况
        1.2.1 美国奶牛业的发展概况
        1.2.2 日本奶牛业发展的概况
        1.2.3 意大利奶牛业概况
    1.3 新时期我国奶牛业发展的概况
        1.3.1 牛奶消费的主战场在城镇
        1.3.2 外资企业以新的形式进入中国奶牛业
        1.3.3 质量安全已引发消费者对行业信用危机
        1.3.4 饲养方式落后好奶难求
        1.3.5 奶牛“两病”净化艰难,影响牛场效益
        1.3.6 成本上涨,奶农受害
    1.4 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4.1 奶牛品种性能不良,饲养方式粗放,生产水平与效益低下
        1.4.2 奶牛养殖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健全
        1.4.3 区域布局不合理
        1.4.4 乳品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
        1.4.5 精饲料、优质粗饲料和总量相对不足
        1.4.6 宣传力度不够,人均消费水平低
    1.5 国外奶牛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5.1 发展奶牛业一体化经营
        1.5.2 建立合作组织,保护奶农利益
        1.5.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1.5.4 加强对奶农的培训
        1.5.5 进行市场调控,稳定奶牛业市场
        1.5.6 开拓奶牛业消费市场
        1.5.7 重视环境治理
    1.6 现阶段我国奶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6.1 奶牛饲养混乱
        1.6.2 奶源收购混乱
        1.6.3 乳品加工混乱
        1.6.4 市场秩序混乱
        1.6.5 标准混乱
    1.7 河南奶牛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7.1 河南奶牛业的发展现状
        1.7.2 大型乳制品企业在河南的发展现状
        1.7.3 河南奶牛业的格局及发展趋势
        1.7.4 河南发展奶牛业的优势
        1.7.5 河南奶牛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7.6 河南奶牛业发展前景展望
2 引言
3 研究方法
    3.1 实施步骤
    3.2 技术路线
4 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优势
    4.1 资源优势
    4.2 区位优势
    4.3 基础优势
    4.4 广阔的市场
    4.5 技术优势
    4.6 政策优势
    4.7 历史悠久,群众有饲养奶牛的习惯
    4.8 加工业优势
5 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现状
    5.1 发展奶业生产基础条件优越
    5.2 奶牛业生产稳步发展,产业化体系日益完善
    5.3 奶牛饲料作物与青贮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5.4 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是洛阳市奶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5.5 奶牛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出现“奶牛农业”现象
        5.5.1 奶牛养殖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5.5.2 推广玉米青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5.5.3 乳品加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5.6 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日益增加,拉动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逐年高幅增长..
    5.7 “洛阳模式”奶牛场/小区的同心经济圈规律
        5.7.1 “同心”经济圈的规律
        5.7.2 奶牛场/小区“洛阳模式”的规律
        5.7.3 奶牛业发展养殖模式多样、奶源基地建设走向正规(化)
6 洛阳市奶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6.1 奶牛养殖小区作用发挥不够,局部地区超出承载力
    6.2 小区服务开发不够,管理需要加强
    6.3 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部分小区基础设施不健全
    6.4 鲜奶价格偏低,且乳品加工企业收奶价格不一
    6.5 企业和农户联结机制不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6.6 受其他地区优惠政策吸引,部分奶牛外流
    6.7 乳品加工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严重
7 洛阳市奶牛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对策
    7.1 实行奶牛产业发展的区域规划,发展绿色奶牛产业
        7.1.1 发展绿色奶牛产业,扩大优质奶源基地
        7.1.2 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7.2 建立“市场+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奶牛业产业化模式
        7.2.1 加工企业与农户的联结
    7.3 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整合奶牛业加工资源
    7.4 搞好良种工程建设,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
    7.5 积极开发饲料饲草资源,为奶牛业发展提供保证
    7.6 加强奶牛业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7.7 加快先进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奶牛业生产科技含量
    7.8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Abstract

四、台湾奶牛业考察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加拿大奶业发展经验分析[J]. 王兴文,董晓霞,王礞礞,张超,王晶晶,彭华,张淑荣. 中国乳品工业, 2021(09)
  • [2]我国推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可借鉴模式及对策[J]. 郭慧媛,罗祎,任发政,孟兆祥,范春林,张沅,庞国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05)
  • [3]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D]. 朱冠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4]域外农业保险立法及其启示[J]. 陈运来. 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 2011(03)
  • [5]中国—以色列建交后的农业合作[D]. 鲁启. 西北大学, 2010(09)
  • [6]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及台湾奶业考察报告[J].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奶牛, 2009(10)
  • [7]泰安市奶牛养殖模式研究[D]. 刘自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2)
  • [8]台湾奶业考察报告[J].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乳业, 2009(08)
  • [9]中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研究[D]. 聂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1)
  • [10]洛阳地区奶牛业发展研究[D]. 王成.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台湾乳业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