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标本的正确采集和交付

生化检测标本的正确采集和交付

一、生化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送检(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夫[1](2021)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生化检验中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生化检验的600份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每组各300份标本,实施前(2019年1—9月)的300份标本给予常规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实施后(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的300份标本在常规质量控制基础上给予前过程质量控制,同时选择30名采血护士进行业务能力的考核,比较实施前后的检验失误率、失误原因,护士的业务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生化检验失误率为7.00%,低于实施前的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的检验失误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标本因素、患者因素为主要失误原因;30名采血护士实施后的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患者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为96.00%,高于实施前的8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实施前过程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的业务能力,减少检验失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推广。

赵卓,杨维娟[2](2021)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850份生化检验检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标本准确率,核查所有样本的检验流程,并根据相关文献,结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50份血液样本,最终检验准确有796份,准确率为93.65%;错误样本有54份。两组在标本采集、送检时间、血液量是否充足、是否使用无菌容器、储存条件是否得当、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检验程序是否得当、仪器操作是否得当、操作环境是否无菌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证实上诉因素均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如标本溶血、送检不及时、血液量不足等均会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偏倚,建议临床在采集、送检及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

杨莉[3](2021)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系列影响因素,并研究具体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8月—2020年1月收治的140例曾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对系列影响因素展开对应分析,并对研究有效策略进行干预,以对检验结果准确性做出保证。结果对140例曾进行临床检验患者而言,表现出检验结果误差患者共计10例(7.14%)。就误差诱因进行分析,自身因素2例,分别为药物原因1例以及饮食原因1例;标本因素3例,分别为标本送检不当1例、标本保存不当1例以及溶血反应1例;检验操作人员因素3例,主要体现为标本操作不当方面;检验仪器因素2例。具体在实施临床生化检验期间,检验前、中以及后3个阶段均存在对应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各阶段针对性措施的采用,对于最终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证。结论医院针对患者在实施临床生化检验期间,存在诸多方面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表现出系列异常现象,例如标本因素(标本送检不当、标本保存不当以及溶血反应)、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原因以及饮食原因)、检验仪器以及检验操作人员因素等,对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展开对应干预,以将检验结果准确性显着增加,对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做出充分保证。临床需要将各环节工作力度有效加强,对于各环节工作规范性做出充分保证,将异常结果发生有效减少。对此临床需要加强检验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将操作水平、理论知识以及责任意识显着提高,对于系列操作能够严格依据系列标准展开,将误差操作充分减少。此外,对于相关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将其责任意识以及自身工作技能显着提升,对于系列操作进行明确规范,如果呈现出系列异常结果后,需要做到及时报告,并且对患者重新展开对应检验。此外检验科需要有效加强监督职能,合理做好生化检验工作以及全程监督工作,并且需要做好定期总结工作,对各环节工作质量做出保证,以显着促进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升。

鞠李[4](2021)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2110份进行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的标本,统计其中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标本,进一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结果 211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合格2032份(96.30%),不合格78份(3.70%)。78份检验结果不合格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血液采集方法不当34份(1.61%),送检不够及时21份(1.00%),血液标本保存条件不当3份(0.14%),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合理11份(0.52%),其他9份(0.43%)。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需保证血液采集方法的正确、科学,及时送检,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保存,并保证抗凝剂与血液比例的合理性,以确保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马宏伟,罗海波[5](2021)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12月接待单采血小板的600名血液生化检验献血者,对比不同的血液标本采集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同侧采血钾、氯、肌酐均低于异侧,钠、尿酸、葡萄糖高于异侧(P<0.05)。空腹4 h组血糖高于空腹12 h组,血清胆红素、脂肪酸、三酰甘油均低于空腹12 h组(P<0.05)。及时送检组ALT、AST、葡萄糖、肌酸激酶均高于延后1 h送检组,乳酸脱氢酶低于延后1 h送检组(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的位置、时间和送检时间均可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临床上需加强医务人员采血规范意识,定期培训,减少相关因素对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

马艳琳,牛小霞[6](2021)在《采血质量对检验结果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血标本的检验结果是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准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此在临床上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十分重要,是临床上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被采血者准备条件、采集操作规范、采集标本用品、送检规范等影响标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加强采血前宣教,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完善操作及送检流程,更新并采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的对策,并进一步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展望。

梁欢欢[7](2021)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至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180例患者进行研究,记录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随后对其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18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共有41份,因标本采集流程不正确导致的有19份,因送检时间过长导致的有10份,因保存不合理导致的有7份,因抗凝剂应用比例不正确导致的有5份。结论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标本采集流程、送检时间、标本保存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等会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在标本分析过程中,需要重视各细节问题,尽量规避不良因素对检验流程造成的干扰,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岳文强,王晓东[8](2021)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与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是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医生的整体诊治结果[1]。实际操作中血液生化标本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大大降低检验准确度,使得疾病诊断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中需掌握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给予科学有效的防范以提高检验准确度,

巴莹[9](2020)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调查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不合格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因素。2.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识别出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相关风险因素,讨论确定儿科静脉血标本采集的优先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3.探讨基于FMEA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在减少不合格血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临沂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患儿采集的55124例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住院患儿血标本检验分析前不合格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因素。2.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理论,组建研究团队,分析儿科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流程,探究其中的失效模式,查找潜在失效原因与失效结果,计算风险危急值,结合闭环管理理念提出改善计划,构建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流程。3.将新流程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按照相应条件,将第一部分收集的患儿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2019年0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儿采集的血标本作为实验组,实施基于FMEA构建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风险危急值、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标本采集及标本配送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对标本配送人员工作满意度指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儿血标本不合格率为0.68%,血标本不合格率受患儿年龄、科室及采血者层级影响,其中一岁以内患儿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最高,为1.62%,并且年龄越小,标本采集耗时越长。血标本不合格原因集中在标本量过少、标本凝集及标本溶血三个方面,标本不合格类型主要为血细胞分析及出凝血时间标本。2.运用FMEA识别出患儿静脉血标本检验前的7个优先失效模式,即护士操作不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采血管选用错误、标本放置过久、交接不清、条形码与患儿信息不符以及重复申请检验医嘱,制定实施改进措施,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儿科静脉血标本的闭环管理流程。3.流程优化后,干预组较对照组7个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0.68%下降至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静脉血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标本采集工作满意率由50%上升至9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医务人员对标本配送人员工作满意度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住院患儿静脉血标本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合格率较高,亟需制定和实施有科学依据的减少儿科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的干预措施。2.FMEA理论能有效识别儿科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相关风险因素,找出其中关键环节,构建有效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3.基于FMEA的儿科静脉血标本闭环管理流程可有效的降低静脉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风险因素、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缩短静脉血标本采集及标本送检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配送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张蔓[10](2020)在《品管圈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作为一种非常适合基层工作人员使用的质量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目前一些研究应用品管圈缩短检验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但是现有的研究多是针对多种检验项目TAT进行改进,且更多的关注实验室内TAT,对检验全过程的关注较少。在山东省X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延迟的现象时有发生,临床普遍反映该检验TAT较长,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物质,其检验TAT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不断提高急诊检验效率,持续改进急诊检验质量非常迫切。作为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山东省X医院制定了品管圈管理工具推进工作方案,近年来一直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使用品管圈工具,因此本研究选择在该医院应用品管圈工具来缩短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全过程TAT,降低TAT不合格率。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山东省X医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的现状,探讨导致急诊检验TAT延迟的原因,提出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缩短急诊检验TAT,降低急诊检验TAT不合格率,进而实现检验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对开展的品管圈进行检讨与改进,最后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方法本研究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指从医生开具检查申请开始到急诊实验室完成检验发布报告为止。本研究纳入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检验TAT不合格率、圈员的无形成果(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责任感、凝聚力、积极性和幸福感)三个评价指标。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不合格率。首先从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数据作为基线数据表示品管圈实施前现状,获取2019年10月1日到2019年11月30日检验TAT数据作为品管圈实施后数据。将整个TAT分为“申请到采集”、“采集到上机”、“上机到报告”这三个阶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TAT的第10百分位数、中位数、第90百分位数及TAT不合格率来表示TAT现状。然后通过头脑风暴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导致TAT延迟的原因,并利用因果分析法制作鱼骨图以确定导致TAT延迟的真因即主要影响因素。其次,针对影响因素拟定相应的对策缩短TAT。最后,利用品管圈实施前(2018年10月1日到2018年11月30日)以及品管圈实施后(2019年10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上述三个评价指标的同期对比来分析品管圈的实施效果,其中针对品管圈实施前后TAT不合格率,通过χ2检验计算P值,设定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发现2018年10月1日到2018年11月30日共1579例检验TAT数据,其中142例不合格;2019年10月1日到2019年11月30日共1839例检验TAT数据,其中103例不合格。品管圈实施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总TAT(“申请到报告”)的中位数由改善前的78.27min缩短为改善后的66.83min,缩短了11.44min,第90百分位数由改善前的117.54min缩短为改善后的103.96min,缩短了 13.58min;TAT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8.99%降低为改善后的5.60%;无形成果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责任感、凝聚力、积极性和幸福感这八个维度的评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品管圈实施前后TAT不合格率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的结论是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医学科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不仅缩短了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降低了 TAT不合格率,也有利于推动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还可以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可延用本次活动的成果,并监测长期效果;将本次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推广使用;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的思路;不断推进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工作;可适当给予具有突出贡献的品管圈小组以外的人员一定的物质激励。

二、生化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送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化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送检(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的检验失误率及失误原因比较
    2.2 实施前后护士的业务能力比较
    2.3 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判断
        1.2.2 分组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3)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4)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2 结果
    2.1 211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情况
    2.2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影响因素分析
    3.2 应对措施分析

(5)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采血位置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2.2 采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2.3 标本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3 讨论

(6)采血质量对检验结果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准备因素
        1.1.1 运动因素
        1.1.2 饮食因素
        1.1.3药物因素
        1.1.4情绪因素
    1.2 特殊情况影响
    1.3体位变化的影响
    1.4 采集操作规范的影响
    1.5途径及采集用品因素
    1.6 送检时间的影响
2 提高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采血前的宣教和指导
    2.2提高专业理论培训及操作技能
    2.3 明确保存及送检时间并完善送检程序
    2.4 标本采集方法的选择
    2.5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3 小结

(7)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分析标准
2结果
3讨论

(8)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与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分析:
    2.2 不同采血部位血液检验结果:
    2.3 不同血液标本血液检验结果:
    2.4 不同保存时间血液检验结果:
3 讨论

(9)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研究概念
    3 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儿科静脉血标本检验前现状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1 研究方法
    2 流程再造
    3 实施效果评价
    4 资料整理与分析
    5 质量控制
    6 技术路线图
    7 结果
    8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10)品管圈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检验TAT研究现状
        1.2.2 品管圈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品管圈在急诊检验中应用的基本思路
    2.2 研究指标及涵义
    2.3 资料收集方法
        2.3.1 定量数据来源
        2.3.2 文献研究法
        2.3.3 半结构化访谈法
        2.3.4 头脑风暴法
    2.4 资料分析方法
        2.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4.2 卡方检验
        2.4.3 品管圈中应用的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品管圈实施的主要过程
        3.1.1 选定活动主题
        3.1.2 拟定活动计划
        3.1.3 TAT现状分析
        3.1.4 目标设定
        3.1.5 TAT延迟原因解析
        3.1.6 拟定改善对策
        3.1.7 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检讨
    3.2 品管圈实施效果分析
        3.2.1 品管圈实施前后急诊检验TAT的比较
        3.2.2 品管圈实施前后急诊检验TAT不合格率的比较
        3.2.3 品管圈实施前后无形成果的比较
        3.2.4 品管圈所得成果标准化
    3.3 检讨与改进
4. 讨论
    4.1 研究指标的选择
    4.2 急诊检验TAT延迟的原因分析
    4.3 品管圈推广的可能性
5. 研究特色与不足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生化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送检(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J]. 张佳夫. 中国现代医生, 2021(35)
  • [2]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 赵卓,杨维娟. 贵州医药, 2021(11)
  • [3]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J]. 杨莉. 系统医学, 2021(22)
  • [4]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 鞠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0)
  • [5]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J]. 马宏伟,罗海波. 当代医学, 2021(25)
  • [6]采血质量对检验结果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 马艳琳,牛小霞. 传染病信息, 2021(03)
  • [7]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J]. 梁欢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06)
  • [8]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与临床效果研究[J]. 岳文强,王晓东.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04)
  • [9]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儿科血标本闭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 巴莹.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品管圈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D]. 张蔓. 山东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生化检测标本的正确采集和交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