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高校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一、高师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威[1](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研究表明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黄勇,阮颖[2](2019)在《生物科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野外实习作为动植物学、生态学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湖南农业大学开展了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性野外实习的探索实践,构建了多学科综合性野外实习的教学体系,同时开展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内容的教学实习,编制实习教材,建设野外实习基地,改进教学模式。

李铁绳[3](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张志强,杨道德,王德良[4](2019)在《基于专业定位的野生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高校课程教学基于专业定位,是建立课程教学体系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高等林业院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开设的野生动物学课程,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野生动物学教学改革中,基于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调整,开展趣味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的探索,总结了教学经验与教训,提出从学校、学院和教师3个层面共同努力以促进野生动物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李鹏,赵梦飞,韩笑,周阳,艾宇娜,周长发,孙红英,徐士霞,戴建华,刘晓璇[5](2017)在《高校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调查与实践探索》文中指出高校动物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校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深入。2015—2016年,在全国部分大专院校开展了高校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动物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下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也不适应目前生物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依据多年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本文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等方面,对高校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改方案予以完善并进行实践修正。

霍科科,党利红[6](2016)在《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探索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改革野外实习管理模式的内容,启发学生更好地融入自然且在野外实习中获得更多知识,为学生创造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条件。通过分析动物学野外实习在高校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院多年的野外实践摸索和改革经验,在经费支持、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时间和地点安排、实习纪律和考核制定、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型的管理模式,以此提高野外实习的实践教学质量。

王茂先[7](2016)在《韩山师范学院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地域、经费、指导老师缺乏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的原因,往往忽视学生在动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和感受。为了进一步提高韩山师范学院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我们深入分析学生对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指导工作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一些原则性建议。

李进寿[8](2013)在《滨海潮间带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与改革初探》文中提出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过程,同时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规范的野外作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我校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近年来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进行总结与探讨.

陈燕,林炽贤,邱清波,林理,陈忠荫,马军[9](2013)在《三亚海滨动物学见习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动物学野外见习是动物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部分。本文就三亚海滨动物学野外见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增设学生开放性实验和见习互助教学方式,建议开展多元化野外见习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旨在建立新形势下动物学海滨见习教学模式。

徐善良,王丹丽,谢志浩,王一农,赵青松[10](2013)在《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及相关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动物学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针对目前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及建议。从实习教材建设、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4个方面,总结了近些年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经验,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效果提供参考。

二、高师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三)中学
    四、研究设计
        (一)时间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概览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反思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二)核心概念说明
    二、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一)基本原理
        (二)事实与价值
        (三)模式理论
        (四)情感理论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一)知识的整体性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五)注重智慧生成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实用主义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生物科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实习教材编制
2 实习基地建设
3 教学模式改进

(3)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基于专业定位的野生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专业定位, 合理分配课时
2 突出趣味教学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
3 注重研究性学习,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合案例讨论, 进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教育
5 建议

(5)高校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调查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问卷设计
    1.2 调查实施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实验课程学习效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2 实验课程内容设置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
    2.4 实验课程教学手段调查结果与分析
    2.5 实验课程教学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
3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3.1 充实、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3.2 提升、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3.3 丰富、拓展实验教学手段
    3.4 广泛运用多元化实验教学评价
4 对高校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设想
    4.1 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探索性实验
    4.2 提升学生在课余的发散性思维
    4.3 加强实验教师的教学技能

(6)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地域狭小,实习内容有限。
    1.2 专业指导教师缺乏,实习效果难以保障。
    1.3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难以保证。
    1.4 重形式轻结果,实习效果不佳。
2. 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探索
    2.1 争取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
    2.2 组建高素质指导教师队伍。
    2.3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及地点。
    2.4 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考核。
    2.5 注重实习中的安全工作。
    2.6 丰富标本采集方法。
3. 结语

(7)韩山师范学院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意义
二、高等师范院校开办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概况
三、韩山师范学院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状况分析
    (一)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
    (二)动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收获与感受
    (三)动物学野外实习取得的效果
四、结束语

(8)滨海潮间带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与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我校动物学野外实习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有的实习模式
    1.2 主要实习内容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2.2 强化学生对潮间带生态环境的认识与了解
    2.3 加强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2.4 实习成绩评定更加多元

(9)三亚海滨动物学见习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见习点的选择及自然概况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采集点遭到破坏而范围减小, 采集物种减少
    2.2 学生动物学基础不踏实、主动性不足
    2.3 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2.4 学生人数增加
3 动物学见习教学的改革建议
    3.1 开设开放实验和见习互助教学
    3.2 多元化野外见习模式
    3.3 加强野外见习、生活各环节的管理
    3.4 海滨见习基地的环境保护教育
    3.5 利用见习开展科研调查活动, 拓宽课题来源
4 结语

(10)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生物种群逐年减少
    1. 2 学生“被动学习”为主
    1. 3 师生比例不合理
    1. 4 实习经费紧缺
    1. 5 实习重过程轻效果
2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2.2 注重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提高动物学实习质量
    2.4 建立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学生素质

四、高师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2]生物科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 黄勇,阮颖. 南方农业, 2019(34)
  • [3]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4]基于专业定位的野生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 张志强,杨道德,王德良. 四川动物, 2019(04)
  • [5]高校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调查与实践探索[J]. 李鹏,赵梦飞,韩笑,周阳,艾宇娜,周长发,孙红英,徐士霞,戴建华,刘晓璇. 四川动物, 2017(05)
  • [6]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霍科科,党利红. 考试周刊, 2016(A1)
  • [7]韩山师范学院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评价[J]. 王茂先. 高教学刊, 2016(12)
  • [8]滨海潮间带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与改革初探[J]. 李进寿.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9]三亚海滨动物学见习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J]. 陈燕,林炽贤,邱清波,林理,陈忠荫,马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1)
  • [10]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徐善良,王丹丽,谢志浩,王一农,赵青松. 生物学杂志, 2013(01)

标签:;  ;  ;  ;  ;  

高校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