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本组织结构比较与英语写作教学

英汉文本组织结构比较与英语写作教学

一、英汉语篇组织结构对比与英语写作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范艺竹[1](2021)在《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层面母语负迁移现象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傅鑫雨[2](2021)在《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写作作为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写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是“英语核心素养”方面,都尤其注重增加学生的语篇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阶段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更倾向于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写作中仍存在衔接手段使用不当、语篇组织结构混乱、时态不一致和语义不连贯等语篇方面的问题,所以在英语课堂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写作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将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模式融入到高中英语写作训练中,以语篇分析理论、输入输出假说和图式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相关分析,帮助学生多方面的理解和学习篇章前后文衔接连贯、篇章组织结构等与语篇相关的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研究和探讨三个主要问题:(1)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有何影响?(2)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在语篇维度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有何影响?(3)开展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后,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有何变化?本次实验历时12周,笔者将所在学校高一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模式,对照班则采用传统训练方法。在进行完实验后,笔者采用SPSS26.0和Excel表格的形式对学生前、后测写作成绩和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访谈结果和写作文本举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传统的阅读分析方法和写作训练,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更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成绩。(2)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模式分别从语篇衔接手段、语篇组织结构和语篇时态一致方面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且发现当前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在语篇层面主要存在时态使用错误、文章构思汉语化、篇章组织使用不规范、衔接手段运用不当的问题。(3)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写作的态度。

胡延伟[3](2020)在《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按照汉语语篇思维模式来组织内容,结果写出来的英语作文不符合英语的行文逻辑,无法清楚地表达观点。英语语篇和汉语语篇不止是在语言符号上不同,更是在思维模式上不同。英语的段落结构不同于汉语,体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英语写作教学只有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英语思维进行写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陈磊[4](2020)在《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英语愈发成为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学习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初中英语学习与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写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面之一,需要初中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重视。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象,其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是较为普遍的一方面。所谓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将自身母语的影响带入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现象。母语迁移现象有正负两方面之分,当母语的语言规则与目标语一致时,母语语言规则会对目标语产生积极影响,即母语正迁移;反之,当母语语言规则与目标语不一致时,母语规则会对目标语产生消极影响,即母语负迁移(寮菲,1998)。母语负迁移会使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词汇使用问题(崔淑丽,温艳荣,2015;郭晓燕,2000)、句法构成问题(牛梦亚,2017;何琴,2004)、语篇结构问题(王文宇,王立非,2014;Amdt,1987)、写作思维与习惯问题(廖为应,2004;郎红琴,袁彩虹,2000)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处理掉,不仅会影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英语写作部分的发挥,也会逐步损耗掉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Lado(1957)的对比分析理论、Corder(1971)的偏误分析理论、Selinker(1972)的中介语理论以及戴炜栋和束定芳(1994)的相关理论综述为指导,通过作文材料分析、问卷法、访谈法对吉林七中初三年级全体学生及在校英语教师展开调查,以期探讨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类别、原因和改善对策。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1)初中生英语写作中会出现哪些母语负迁移现象?(2)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有哪些?(3)针对改善母语负迁移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建议?本论文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笔者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结构三方面对本研究与论文进行整体介绍;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笔者将从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现状三个角度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进一步阐述;第三部分为研究过程与方法,根据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笔者利用作文材料分析的方法对吉林七中全体初三年级学生的两次考试——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中的作文试卷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全体初三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采用访谈法对相关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访谈,进而了解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与讨论部分,笔者将对学生的作文试卷、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及改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论,笔者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对本研究进行反思并总结研究的局限性,进而根据研究局限性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吉林七中初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情况并不理想,写作中各种形式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如词汇负迁移、句法负迁移、语篇负迁移等现象频出,其原因也不尽相同。例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写作练习量不足、英语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不认真等原因都会造成母语负迁移现象。尽管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类型多样、形成的原因复杂且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双方的努力仍可以总结出改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相关建议以促进英语写作学习。

谢晨[5](2020)在《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纵观英语学习的五个环节:听、说、读、写、译,其中听和读是语言输入,而说、译和写是语言输出,从应试的角度,就考查各环节的题型的失分率来看,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也是相对最困难,失分率最高的一环,也是最能够反映学生使用二语的思维、心理和问题的一环。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因为写作教学学时分配较少、批改评价耗时难度大、不够强调、重视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词汇、语法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写作练习方面的原因,但从问题的本质上说,汉语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汉语已经得心应手,而汉语思维也早已先入为主、根深蒂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它的学习和使用都势必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作为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势必会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掌握产生消极的影响,起到干扰和阻碍的作用,也就是负迁移。而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缺乏的。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从母语负迁移理论的角度,对所选取的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的两个高职一年级的教学平行班各37人中随机抽取的15名高职学生写的四级真题作文进行语料分析,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鉴别、描述和分类,并对这15名学生进行相关的访谈,明确哪些错误是因为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基于母语负迁移理论,使用错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教学干预的实验班和进行正常教学的对照班按照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将每个班分成的成绩较好组、成绩一般组和成绩较差组三个组进行前测和后测两次大学英语四级真题的作文样本进行语料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探究母语负迁移对高职学生写作方面的影响。各项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确实是受到了母语汉语负迁移的干扰,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错误,大部分是母语汉语负迁移的干扰阻碍作用造成的。对照班和实验班前后测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的统计数据表明语用错误和衔接与连贯错误在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错误中占比突出;不论从错误数量的变化还是错词比的维度,都能得出实验班的整体干预效果较对照班明显,基于母语负迁移理论的教学干预方法、教学策略行之有效的结论。实验班成绩较好组,干预效果明显;成绩一般组,大体上干预效果明显;成绩较差组,整体干预效果不够明显。根据干预效果,提出的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合理可行的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路径是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英汉差异对比讲解以减少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思维。

陈蕾[6](2017)在《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语篇能力,在201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英语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篇能力作为考察点越来越重要,这对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法,重视语法规则,忽视写作能力,重视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即使熟练掌握了词汇语法,在写作中仍难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对语篇分析相关知识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进行语篇分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构建过程,重视学生的谋篇能力。对此,笔者进行了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学实验,探析语篇分析教学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表达能力的积极影响,旨在探求适合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策略。首先,本研究采用测试调查法,以新课程标准中对英语写作的要求为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某市某中学高二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写作测试,旨在了解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困难。通过分析结果,笔者发现学生写作中语篇错误明显多于语言知识错误,这说明学生在写作中语篇意识淡薄,对语篇分析的方法掌握不到位。因此,笔者对语篇分析理论进行了概括介绍,主要的理论有:衔接手段、主述位结构、体裁分析以及语篇组织模式这几个方面。其次,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对进行了写作测试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以及任课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错误,学生的写作中还普遍存在着层次不清、语义不完整等语篇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不重视英语写作、写作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以及英汉思维模式存在差异。基于此,笔者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要求以及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提出了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能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帮助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这一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笔者对陕西省某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两个理科平行班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采用实验法和对比法,在开学两周后对两班学生进行统一的写作测试,测试成绩和作品为对照样本,以此作为前测成绩。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实验前教师采用传统教法,实验中讲授语篇分析中的衔接手段、主述位推进模式、体裁分析方法以及语篇组织模式等相关知识。实验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语篇分析教学能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帮助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后,为改善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英语写作教学策略:采用语篇分析教学,以读促写,经典文本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模式,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阮筝[7](2016)在《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干扰,中国学生在写作中会在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应对的对策,研究如何将英汉对比融入英语写作教学过程。本文还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些对策的教学成果,论证了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十分有帮助。

齐放,张军[8](2015)在《对比修辞学视角下的二语写作语篇组织实证研究40年》文中研究指明对比文体学语篇模式研究自Kaplan(1966)种子性研究以来,由起初关注两种不同语言文章文体结构所呈现出的不同文体传统,其基本目标是研究二语作文和语篇构筑过程中学习者母语文体传统、文化和学习者自身在二语学习中发展因素对二语写作修辞组织和问题特征质量。本文旨在回顾40年来对比语篇组织模式实证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演变,旨在记录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轨迹并追述三十多年来对比修辞学中二语语篇组织和模式研究方法、发现变迁、深化对该专题研究理论雏形的认识、展望未来研究方法、方向、运用其研究成果深化我国对比修辞学的研究、从而提升二语写作教学实践水平。

孙莉[9](2015)在《语用身份论视角下中国研究生的元话语使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学术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学术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学术英语写作并从不同视角开展研究。其中,近年来日益凸显的身份研究视角便是热点之一。在身份的话语建构性、动态多样性和语境制约性已然成为共识的背景下,中国学习者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如何通过话语使用建构多种身份以满足各种交际需求,以及这一过程是否受到学术语用能力水平影响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目前,对于中国学习者在二语学术写作中身份的探讨虽逐步增多,但相当多的研究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有关身份建构的研究比较匮乏,并且主要集中于第一人称代词建构作者身份的研究。尽管已有少量研究关注元话语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对于作者身份建构的作用,但并没有就元话语建构身份的具体类型展开讨论,因此,对于元话语与身份建构的关系问题仍然缺乏系统研究。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对中国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元话语使用与身份建构特征进行探究。基于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建构观(陈新仁,2013a,2013d,2014b),本研究假定,在学术英语写作中,作者会在各种交际需求驱动下运用元话语建构特定的身份,并且这一过程会受到相关语境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从学术语用能力角度看,本研究假定,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元话语使用及其身份建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学术语用能力的体现。为了检验上述假定,本研究首先从学术英语写作这一场景下作者运用元话语的交际需求出发,考察中国研究生与国际期刊作者相比运用元话语建构身份的类型和频率分布特征。然后,探讨中国研究生与国际期刊作者相比建构上述身份调用的相关元话语类型和频率分布特征。最后,讨论中国研究生在不同阶段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元话语使用及其身份建构呈现的发展特征。通过上述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研究生使用元话语建构身份的表现与其学术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20篇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和10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语料,以30篇国际期刊论文为对比语料,以四名中国研究生的硕博学位论文为个案语料,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对比与比较结合、个案与访谈结合的多种研究方法,从类型、总体出现频率和在论文引言、文献回顾、讨论和结论四个部分的频率分布三个维度对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元话语使用及其身份建构特征以及从硕士到博士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主要发现如下:第一、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运用元话语建构的身份类型为三大主类和六个次类。三大主类身份为评价者、对话者和组织者。其中,评价者身份分为评他者和评我者两种,对话者身份分为自发互动者和他发互动者两类,组织者身份分为衔接者和解释者两类。其中,评价的表达涉及针对他人研究或自己研究进行的评价,与读者的互动可以通过提及作者或提及读者来引发,话语的组织包括句子间的连接或对话语内容进行的解释说明。可见,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受到表达评价、引发互动以及组织话语三大交际需求的驱动,都选择了元话语进行相应身份的建构,在这方面与国际期刊作者的表现不存在差异,差距主要体现在各类身份建构的频率和分布上,他们对于表达评价、引发互动和组织话语这三个交际需求的满足有时存在不足,突出表现为中国研究生的评价表达能力与互动引发能力较为欠缺。第二、在建构各类身份时所用的元话语类型方面,中国研究生与国际期刊作者的表现也基本一致。建构评价者身份的评价表达元话语主要是态度标记语,包括情感标记语、评判标记语和鉴别标记语。建构对话者身份的互动引发元话语包括自我指称语和介入标记语。其中,建构自发互动者身份的是自我指称语,建构他发互动者身份的是介入标记语。建构组织者身份的语篇组织元话语包括过渡语、框架标记语、内指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其中,建构衔接者身份的是过渡语、框架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建构解释者身份的是语码注释语。与国际期刊作者的差距表现在他们在论文四个主体部分建构身份所调用的元话语资源不够丰富和分布不平衡。第三、对四名中国研究生的硕博学位论文进行的个案研究发现,这四名研究生从硕士到博士阶段在引言部分运用元话语建构身份的总体频率上升,结论部分评价者和评我者身份频率上升,引言和讨论部分解释者身份频率上升等表现都是学术语用能力更加接近国际期刊作者的表现,尤其是中国研究生从硕士到博士阶段的评价表达能力和语篇组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对话者身份及其次类身份的建构特征反映出中国研究生即使到了博士阶段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元话语使用体现出的互动引发能力仍然不足。此外,从硕士到博士阶段情感标记语和语码注释语的使用频率上升,框架标记语在引言部分的出现频率下降,语码注释语在引言和讨论部分的频率上升等特征反映出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建构身份所调用的元话语资源从硕士到博士阶段更为丰富和均衡。本研究揭示了学术英语写作中元话语使用与身份建构的关系,以及使用元话语建构身份的表现与学术语用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元话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拓宽了语用身份理论的应用空间,而且为提升中国研究生的学术语用能力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中国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

刘照惠,杨红杰[10](2012)在《大学生母语语篇组织能力与英语语篇组织能力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焦点,很多人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起着负面影响,尤其是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严重受到母语的干扰。随着对外语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母语被认为是一种学习策略。对20份作文采取文本分析,并探讨英汉语篇组织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增强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语篇结构差异的意识,从而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语篇组织能力。

二、英汉语篇组织结构对比与英语写作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汉语篇组织结构对比与英语写作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语篇和语篇分析
        2.1.2 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
    2.2 国内外语篇分析对写作影响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语篇分析对写作影响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语篇分析对写作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语篇分析理论
        2.3.2 输入假说
        2.3.3 输出假说
        2.3.4 图式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程序
        3.5.1 实验前
        3.5.2 实验中
        3.5.3 实验后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学生写作成绩变化分析与讨论
    4.2 学生写作在语篇维度的分析与讨论
        4.2.1 语篇衔接手段
        4.2.2 语篇组织结构
        4.2.3 语篇时态一致性
    4.3 学生写作态度变化分析与讨论
        4.3.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4.3.2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5.2 教学启示与建议
    5.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调查问卷
    附录Ⅱ 写作测试题
    附录Ⅲ 访谈提纲
    附录Ⅳ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致谢

(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写作的影响
3. 写作案例分析
4. 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5. 结语

(4)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迁移
        2.1.2 母语迁移
        2.1.3 母语负迁移
    2.2 母语负迁移的种类
    2.3 母语负迁移的理论基础
        2.3.1 对比分析理论
        2.3.2 偏误分析理论
        2.3.3 中介语理论
    2.4 母语负迁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母语负迁移与国内英语写作情况的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作文收集与分析
        3.3.2 问卷调查
        3.3.3 访谈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4.1 学生英语写作结果分析
        4.1.1 词汇负迁移
        4.1.2 句法负迁移
        4.1.3 语篇负迁移
    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2.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2.3 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成因
        4.2.3.1 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4.2.3.2 英语教师方面的因素
    4.3 访谈结果分析
        4.3.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4.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4 改善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相关建议
        4.4.1 学生学习建议
        4.4.2 教师教学建议
第5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学生作文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C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D 学生访谈
    附录 E 教师访谈
作者简介
致谢

(5)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论文结构
一.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
    (一)文献综述
        1.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迁移关系的研究综述
        2.关于母语迁移与二语写作教学关系的研究综述
        3.关于母语迁移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关系的研究综述
    (二)核心概念
        1.英语写作
        2.二语习得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
        3.英语写作教学法
        4.母语负迁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材料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过程
        1.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状的测验研究
        2.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成因的访谈研究
        3.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抑制的干预实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成因的访谈研究结果描述与分析
        1.访谈结果描述
        2.访谈结果分析
    (二)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英语写作错误类型及实例分析
        1.本体错误
        2.词汇错误
        3.句法错误
        4.语篇错误
        5.语用错误
    (三)教学干预研究结果描述与分析
        1.对照班实验班前后测英语写作词数变化描述与分析
        2.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英语写作错误数据描述
        3.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英语写作错误数据分析与结论
四.研究结论与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研究结论
    (二)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路径
        1.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英汉差异对比讲解以减少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
        2.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思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
        二、高中学生英语写作困境分析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语篇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第一节 语篇的概念
    第二节 语篇分析理论概述
        一、语篇的衔接
        二、语篇的连贯
        三、语篇体裁分析
        四、语篇组织模式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学生英语写作过程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教师英语写作教学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高中英语写作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忽视英语写作教学
        二、传统教法忽视语篇教学
        三、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造成写作困难
第三章 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及假设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的内容
    第二节 教学实践
        一、语篇衔接教学实验
        二、应用文教学实验
        三、写作练习
    第三节 测试过程
        一、实验的前测
        二、实验的中测
        三、实验的后测
    第四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数据统计
        二、实验结果分析
第四章 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英语写作教学
    第二节 “以读促写”增强英语写作多样性
    第三节 经典文本教学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第四节 对比分析法培养英语思维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问卷
    教师问卷
    写作测试题目
    高考写作评分细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对比修辞学视角下的二语写作语篇组织实证研究4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Kaplan(1966)种子性研究
3 实证研究归类
4萌芽阶段研究结果
    4.1 对比语篇修辞组织模式
    4 . 2 功能语言学视角中的语篇组织结构研究
    4.3 二语学习者语篇中修辞迁移
    4.4 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修辞模式
    4.5 对比修辞语篇修辞组织模式
5发展阶段研究结果
    5.1 对比语篇修辞组织模式
    5 . 2 二语学习者母语修辞传统与二语语篇构筑
6研究方法概述
7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
8 Connor提出的“跨文化修辞学”及其意义
9 结束语

(9)语用身份论视角下中国研究生的元话语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术语界定
        2.1.1 学术英语写作
        2.1.2 元话语
        2.1.3 身份、作者身份、语用身份
    2.2 学术英语写作中元话语的使用研究
        2.2.1 主要研究视角
        2.2.2 研究内容
    2.3 学术英语写作中的身份研究
        2.3.1 第一人称代词的身份建构研究
        2.3.2 多种话语形式的身份建构研究
    2.4 相关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语用身份理论
    3.2 学术英语写作语境下身份的动态选择与元话语表征
    3.3 元话语使用及其身份建构体现的学术语用能力
    3.4 本研究的操作性分析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方法
    4.3 语料收集
        4.3.1 语料来源
        4.3.2 语料收集方法
    4.4 语料分析
        4.4.1 分析对象
        4.4.2 分析步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研究生元话语建构的身份类型与分布特征
    5.1 元话语建构的身份类型及频率
        5.1.1 国际期刊作者建构各类身份的频率
        5.1.2 中国硕士研究生建构各类身份的频率
        5.1.3 中国博士研究生建构各类身份的频率
    5.2 元话语建构各类身份的分布特征
        5.2.1 国际期刊作者建构各类身份的分布特征
        5.2.2 中国硕士研究生建构各类身份的分布特征
        5.2.3 中国博士研究生建构各类身份的分布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研究生建构身份的元话语类型与分布特征
    6.1 建构身份的元话语类型及频率
        6.1.1 国际期刊作者建构身份的各类元话语频率
        6.1.2 中国硕士研究生建构身份的各类元话语频率
        6.1.3 中国博士研究生建构身份的各类元话语频率
    6.2 建构身份的各类元话语分布特征
        6.2.1 国际期刊作者建构身份的各类元话语分布特征
        6.2.2 中国硕士研究生建构身份的各类元话语分布特征
        6.2.3 中国博士建构身份的元话语频率分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研究生不同阶段元话语使用及其身份建构发展特征
    7.1 中国研究生不同阶段元话语建构身份的发展特征
        7.1.1 元话语建构身份的类型及频率发展特征
        7.1.2 元话语建构身份的分布发展特征
    7.2 中国研究生不同阶段建构身份的元话语使用发展特征
        7.2.1 建构身份的元话语类型及频率发展特征
        7.2.2 建构身份的元话语分布发展特征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主要启示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0)大学生母语语篇组织能力与英语语篇组织能力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四、数据分析和讨论
    1. 阅读情况调查分析
    2. 数据结果分析
    3. 语篇组织
五、结束语

四、英汉语篇组织结构对比与英语写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层面母语负迁移现象实证研究[D]. 范艺竹. 石河子大学, 2021
  • [2]语篇分析式阅读教学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D]. 傅鑫雨.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 胡延伟.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20(03)
  • [4]初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D]. 陈磊. 北华大学, 2020(12)
  • [5]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干预研究[D]. 谢晨. 西南大学, 2020(01)
  • [6]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 陈蕾. 陕西理工大学, 2017(03)
  • [7]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阮筝. 校园英语, 2016(20)
  • [8]对比修辞学视角下的二语写作语篇组织实证研究40年[J]. 齐放,张军. 中国外语, 2015(06)
  • [9]语用身份论视角下中国研究生的元话语使用研究[D]. 孙莉. 南京大学, 2015(05)
  • [10]大学生母语语篇组织能力与英语语篇组织能力的关联研究[J]. 刘照惠,杨红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英汉文本组织结构比较与英语写作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