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造粒和空气包衣制备包衣微粒一、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研究

挤压造粒和空气包衣制备包衣微粒一、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研究

一、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备包衣微粒剂I.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傅雪猛,袁弘,邓丽娟,金艳[1](2013)在《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试制》文中提出采用挤出造粒法分别制备了烟酸缓释颗粒和辛伐他汀颗粒,填充胶囊制得含烟酸250 mg、辛伐他汀10 mg的复方胶囊。自制品中烟酸的释放行为和辛伐他汀的溶出行为与参比制剂(Simcor)相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自制品与参比制剂中烟酰胺的cmax、tmax、t1/2和AUC0→48 h分别为(15.8±6.0)和(13.2±3.2)mg/L、(22±9)和(22±9)h、(5.3±1.7)和(6.5±5.1)h、(429.7±118.9)和(359.1±101.3)mg.h.L-1;辛伐他汀的cmax、tmax、t1/2和AUC0→48 h分别为(8.6±0.6)和(8.2±0.8)g/L、(2.7±0.3)和(2.5±0.0)h、(1.4±0.1)和(2.0±0.9)h、(42.7±3.6)和(41.8±4.3)g.h.L-1。结果表明自制品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傅雪猛[2](2013)在《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制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药物通过调控脂质的代谢来降低血脂,辛伐他汀和烟酸均是临床上典型的调脂药物。烟酸为B族维生素之一,临床上小剂量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烟酸缺乏症,大剂量时可用于降血脂。烟酸具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是目前唯一降低脂蛋白(a)有效的调脂药物,由于其常释制剂有众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面部潮红和肝毒性,推动了缓释剂型的问世,其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为临床调脂治疗和联合用药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选择。辛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可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以及甘油三醋(TG)的血浆浓度,中等程度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降脂作用显着、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之一。烟酸和辛伐他汀联合使用,既可增强其降血脂作用,又能减少用药次数,同时缓解高胆固醇血症疗效要比服用单方制剂更为明显。本研究项目拟将烟酸与辛伐他汀制成日服药一次的复方制剂,其中烟酸制成缓释部分,辛伐他汀制成常释部分。在相关文献和预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备烟酸缓释颗粒,确定了烟酸缓释颗粒的制备处方和工艺;研究了挤出造粒法制备辛伐他汀常释颗粒,确定了辛伐他汀常释颗粒的制备处方和工艺;研究了将两种颗粒填充胶囊的工艺,确定了分别填充同一胶囊的填充工艺。按确定的工艺制备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对所得胶囊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自制品的烟酸体外释放度与国外原研品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片在4种溶出介质注射用水、0.1NHCL、pH6.8磷酸盐缓冲液、pH4.0醋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曲线近似,按相似因子f2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分别为:85,72,58,64;辛伐他汀溶出度与进口原研品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片在4种溶出介质0.1NHCL.pH7.0磷酸盐缓冲液、pH4.0醋酸盐缓冲液和注射用水中的溶出曲线近似,按相似因子f2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分别为:56,62,58,57。另外,辛伐他汀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及含量均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进行了自制品的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经高温(40℃和60℃)、高湿(温度25℃相对湿度92.5%)、光照(45001x)条件下裸置5天、10天,检查样品性状、辛伐他汀有关物质、溶出度和含量,烟酸的释放度和含量,其中高湿试验还考察增重,结果在高温60℃条件下辛伐他汀有关物质有明显提高,在高湿条件下有吸湿现象,其它各项指标与0天比较均变化不大,有关物质较稳定。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本品质量较稳定,提示药品包装应隔湿,储存时应避免高温,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进行了自制品的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与进口上市品做对比,结果自制品与原研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烟酰胺Cmax(15.771±6.033)和(13.183+3.209)mg/1;Tmax(22±9.165)和(22±9.165)h;T1/2(5.305±1.653)和(6.499±5.085)h; AUC0→48(429.694±1.18.947)和(359.106±101.332)h-mg/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0.0±12.7)%,辛伐他汀Cmax(8.558±0.614)和(8.230±0.773)μg/l;Tmax(2.667±0.289)和(2.5±0)h;T1/2(1.404±0.071)和(1.968±0.867)h;AUC0→48(42.719±3.599)和(39.832±4.341)h·μg/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5+6.3)%。两者的AUC0→48、Cmax和Tmax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得的烟酸缓释颗粒与挤出造粒法制得的辛伐他汀常释颗粒分别填充制得的胶囊生产工艺可行;经质量研究,结果自制品与国外原研品体外烟酸释放度和辛伐他汀溶出度相当,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在高温40℃、高湿、光照条件下10天内质量较稳定;经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自制品与国外原研品生物等效。

王春燕[3](2012)在《盐酸头孢吡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控释缓释制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传统制剂相比,具有提高药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减少用药总剂量等优点。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安全、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近年来羧甲基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特别是用于制备药物缓释微球。盐酸头孢吡肟(马斯平)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其抗菌谱广,对β-内酰胺酶稳定。近年来,马斯平在国内外占有的市场份额日渐增大。本论文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载体,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包覆盐酸头孢吡肟(CD)的微球。设计单因素实验,探讨制备因素对微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盐酸头孢吡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CD-OCMC)载药量与包封率的主要因素为OCMC质量浓度、CD/OCMC质量比、交联剂用量(v(GA)/m(OCMC))、 Span80质量浓度。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以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及二次多项式拟合,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简化模型,得出拟合度最好的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采用SAS9.2软件绘制效应面与等高线,得出最优制备工艺:OCMC质量浓度为2.7%,CD/OCMC质量比为0.665,交联剂用量为8mL/g, Span80质量浓度为4%。对最优制备工艺条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很好的预测载药量、包封率与四个自变量间的关系。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7μm,粒度跨距为1.52,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4%土0.5%和42.3%土0.7%。采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载药微球,在磷酸缓冲溶液(pH=7.3)、盐酸溶液(pH=1.2)、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研究表明盐酸头孢吡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具有缓释特性,释放时间达10d以上;释放特性表现为两段释放模式:突释阶段及缓慢释放阶段,其释放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模式。

龚前飞,任静,张亦斌,邓盛齐[4](2011)在《抗生素新剂型新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长足进步,新辅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抗生素的新剂型研究呈现出更广阔的前景,使得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本文综述了速释、缓控释、靶向、经皮给药途径及复方制剂在抗生素新剂型新技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今后抗生素新剂型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董永军,王丽荣[5](2011)在《兽用抗菌药物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临床上为了使药物能在体内维持连续作用时间,大多数药物必须每日给药数次,才能使血药浓度稳定且维持到治疗水平,因此,一些药物在应用范围和临床效果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生物科学等新兴学科对药学

张银龙,尹莉芳,周建平,张陆勇[6](2009)在《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黏附性能及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单因素考察法确定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最优处方,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优化处方所制缓释片的黏附力,以转篮法(转速100r·min-1)测定其在1、2、4、8小时时的释放度,并对其释药过程进行动力学方程拟合以判断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 K15M,6mg)为骨架材料,卡波姆(CP971P,20mg)为黏附材料,乳糖(18mg)为填充剂,头孢氨苄和硬脂酸镁分别为52.6mg和0.5mg。按优化处方所制的缓释片的黏附力为54.7g;在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1、2、4、8小时的释放度分别为30%、50%、70%和90%以上;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结论:该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刘敏,李忠东[7](2009)在《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某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监督和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3月门诊处方2 435张。对其中的抗菌药物处方逐一审核,对其使用种类、注射剂使用情况、各种类处方所占比例、使用是否对症、联合使用、使用方法是否合适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某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19.06%,使用频率排序前5位的分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第1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注射剂处方64张,占总抽检处方数的2.6%,其中使用频率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唑肟钠粉针、甲硝唑注射液和哌拉西林/舒巴坦粉针。不对症和联合不当处方共109张,占总抽检处方数的4.41%。使用方法不当处方共18张,占总抽检处方的0.73%。结论: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还需要进一步监督与管理。

傅雪猛,庄让笑,黄海中[8](2009)在《雷贝拉唑钠肠溶(微粒)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优选雷贝拉唑钠肠溶(微粒)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备。以粘合剂羟丙甲纤维素溶液的浓度、用量以及微晶纤维素用量考察因素,按L9(34)进行正交试验,并评价工艺优劣;在此基础上再次以磷酸氢钙和磷酸氢二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按L9(34)进行正交试验,用成品在高温条件下10d的有关物质增加值评价其稳定性。按选定的处方制备样品,考察其释放度和加速试验稳定性。结果优选的微粒粒芯处方为每粒含雷贝拉唑钠10mg、磷酸氢钙40mg、磷酸氢二钠15mg、微晶纤维素180mg、羟丙甲纤维素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用量为投料量的12%。制备的样品耐酸性较好,在人工肠液中溶出快而完全,稳定性较好,释放度和稳定性与上市品相当。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可用于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粒)胶囊。

张永信[9](2009)在《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提出

彭海辉,陆海云[10](2007)在《环保型缓/控释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缓/控释技术的定义和与传统方法的比较说明了发展缓/控释技术的意义;并且综述了缓/控释技术的分类,即分为物理缓/控释技术和化学缓/控释技术;以及总结了缓/控释技术在医药、农药、化肥、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另外还提出了缓/控释技术的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希望通过发展缓/控释技术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备包衣微粒剂I.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备包衣微粒剂I.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试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复方胶囊的制备
        2.1.1 1缓释颗粒的制备
        2.1.2 2颗粒的制备
        2.1.3 复方缓释胶囊的制备
    2.2 释放及溶出试验
        2.2.1 1释放度测定
        2.2.2 2溶出度测定
    2.3 处方优化
        2.3.1 MCC对1缓释颗粒释放度的影响
        2.3.2 2颗粒的处方优化
    2.4 自制样品的体外溶出/释放研究
    2.5 药动学研究
        2.5.1 给药方案
        2.5.2 1的测定方法
        2.5.3 2的测定方法
        2.5.4 药时曲线及药动学参数
3 讨论
    3.1 挤出切割技术
    3.2 1释放度的评价
    3.3

(2)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目次
引言
第1章 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制备
    1.1 仪器与试药
        1.1.1 仪器
        1.1.2 试药
    1.2 NA缓释颗粒的制备
        1.2.1 NA缓释颗粒的制备方法
        1.2.2 NA缓释颗粒的处方工艺优化1:MCC用量筛选试验
        1.2.3 NA缓释颗粒的处方工艺优化2:包衣干燥温度筛选
        1.2.4 NA缓释颗粒的处方工艺优化3:烟酸素颗粒外形对其溶出度的影响
        1.2.5 NA缓释颗粒的处方工艺优化4:烟酸缓释颗粒直径对释放度的影响
    1.3 SV常释颗粒的制备
        1.3.1 SV常释颗粒的制备方法
        1.3.2 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
        1.3.3 SV常释颗粒最佳溶出度的处方工艺优化
        1.3.4 SV常释颗粒抗氧剂用量筛选
    1.4 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填充
    1.5 讨论
        1.5.1 挤出切割技术
        1.5.2 乳糖的加入
        1.5.3 粒径与溶出度
        1.5.4 粘合剂
        1.5.5 释放度质量标准
    1.6 小结
第2章 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质量分析
    2.1 仪器与试剂、试药
        2.1.1 仪器
        2.1.2 试剂
        2.1.3 试药
    2.2 NA释放度测定
        2.2.1 NA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及相似因子计算法
        2.2.2 NA释放度的测定结果及相似因子f2
        2.2.3 NA缓释颗粒的释放模型拟合
    2.3 SV溶出度测定
        2.3.1 SV溶出度HPLC测定方法
        2.3.2 SV溶出度的测定结果及相似因子计算
    2.4 SV的含量均匀度测定
    2.5 SV的含量测定
        2.5.1 SV的含量测定方法
        2.5.2 SV的含量测定结果
    2.6 SV的有关物质测定
        2.6.1 SV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2.6.2 SV有关物质的测定结果
    2.7 NA的含量测定
        2.7.1 NA的含量测定方法
        2.7.2 NA的含量测定结果
    2.8 小结
第3章 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试药
        3.1.1 仪器
        3.1.2 试剂
        3.1.3 试药
    3.2 检查方法
    3.3 试验结果
        3.3.1 40℃高温试验结果
        3.3.2 60℃高温试验结果
        3.3.3 高湿试验结果
        3.3.4 光照试验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药动学研究
    4.1 仪器、试剂、试药及试验动物
        4.1.1 仪器
        4.1.2 试剂
        4.1.3 试药
        4.1.4 试验动物
    4.2 给药方案
    4.3 NA的测定方法
    4.4 SV的测定方法
    4.5 药时曲线
        4.5.1 NA的药时曲线
        4.5.2 烟酰胺的药时曲线
        4.5.3 SV的药时曲线
    4.6 药动学参数
    4.7 生物等效性评价
    4.8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盐酸头孢吡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壳聚糖
        1.1.1 壳聚糖的研究发展历史
        1.1.2 壳聚糖改性
        1.1.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2.1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2.2 细菌耐药性
        1.2.3 青霉素类
        1.2.4 头孢菌素类
        1.2.5 其他β-内酰胺类
    1.3 药物缓控释体系研究
        1.3.1 多肽、蛋白质类
        1.3.2 解热镇痛药
        1.3.3 中药
        1.3.4 抗菌药
    1.4 微球的制备方法
        1.4.1 乳化交联法
        1.4.2 溶剂蒸发法
        1.4.3 凝聚法
        1.4.4 喷雾干燥法
        1.4.5 离子凝胶法
    1.5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简介
        1.5.1 基本原理
        1.5.2 三种实验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5.3 CCD效应面法在国内外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盐酸头孢吡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溶液的配制
        2.2.3 微球的制备方法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载药量包封率的测定
        2.2.6 单因素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工艺
    3.1 引言
    3.2 实验设计与操作
    3.3 模型拟合
    3.4 效应曲面的绘制与分析
        3.4.1 因变量与因素X_1、X_2
        3.4.2 因变量与因素X_1、X_3
        3.4.3 因变量与因素X_1、X_4
        3.4.4 因变量与因素X_2、X_3
        3.4.5 因变量与因素X_2、X_4
        3.4.6 因变量与因素X_3、X_4
    3.5 最优工艺的预测及验证
    3.6 微球的表征
        3.6.1 红外光谱分析
        3.6.2 X衍射图谱分析
        3.6.3 微球的粒度测量与分析
        3.6.4 微球的形貌
    3.7 小结
第四章 盐酸头孢吡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释放介质的配制
        4.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4 微球体外释放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标准曲线
        4.3.2 微球体外释放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4)抗生素新剂型新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速释制剂
2 缓释、控释制剂
3 靶向制剂
    3.1 抗肿瘤类抗生素
        3.1.1 蒽环类抗生素
        3.1.2 烯二炔类抗生素
        3.1.3 糖肽类抗生素
    3.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3 抗真菌类抗生素
4 经皮给药制剂
5 抗生素类复方新制剂
6 展望

(5)兽用抗菌药物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效制剂的种类
2 长效制剂的特点
    2.1 使用方便
    2.2 疗效平稳且持久
    2.3 长效制剂是低效量多次重复给药
3 长效制剂的应用
    3.1 口服长效制剂
    3.2 注射用长效制剂
    3.3 植入型长效制剂
4 长效制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4.1 存在问题
        4.1.1 抗药性问题:
        4.1.2 宿主寄生虫(细菌)免疫力问题:
        4.1.3 药物残留问题:
        4.1.4 生产工艺复杂且使用不便:
    4.2 发展前景
        4.2.1 解决药物残留问题:
        4.2.2 解决抗药性问题:
        4.2.3 解决长效制剂类型单一问题:

(6)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
    2.1 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制备
        2.1.1 制备工艺
        2.1.2 处方筛选与优化
        1) 黏附材料:
        2) 骨架材料:
        3) 乳糖:
    2.2 体外性能的评价
3 结果
    3.1 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处方
        3.1.1 黏附材料
        3.1.2 骨架材料
        3.1.3 乳糖
        3.1.4 最佳处方
    3.2 成品制剂的黏附性能
    3.3 成品制剂的释放度
    3.4 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释药机制
4 讨论

(7)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构成比
    2.2 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针剂使用情况
    2.3 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对症和联合使用不当情况
        2.3.1 类型及举例分析:
        2.3.2 不对症和联合使用不当处方统计分析:
    2.4 药物使用方法不当情况
        2.4.1 类型及举例分析:
        2.4.2 药物使用方法不当统计分析:
3 讨论

(10)环保型缓/控释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缓 (控) 释技术的分类
    1.1 物理缓/控释系统
        1.1.1 均匀型
        1.1.2 贮藏型
        1.1.3 凝胶型
    1.2 化学缓/控释系统
2 缓/控释技术的应用
    2.1 医药
    2.2 农药
    2.3 化肥
        2.3.1 硫磺包膜缓/控释肥料
        2.3.2 热固性树脂包膜缓/控释肥料
        2.3.3 热塑性树脂包膜缓/控释肥料
        2.3.4 天然有机物包膜缓/控释肥料

四、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备包衣微粒剂I.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试制[J]. 傅雪猛,袁弘,邓丽娟,金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06)
  • [2]复方烟酸辛伐他汀缓释胶囊的制剂研究[D]. 傅雪猛. 浙江大学, 2013(01)
  • [3]盐酸头孢吡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性能研究[D]. 王春燕. 中南大学, 2012(02)
  • [4]抗生素新剂型新技术研究进展[J]. 龚前飞,任静,张亦斌,邓盛齐.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05)
  • [5]兽用抗菌药物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J]. 董永军,王丽荣. 甘肃畜牧兽医, 2011(03)
  • [6]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 张银龙,尹莉芳,周建平,张陆勇. 药学进展, 2009(11)
  • [7]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J]. 刘敏,李忠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11)
  • [8]雷贝拉唑钠肠溶(微粒)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J]. 傅雪猛,庄让笑,黄海中. 中国药业, 2009(18)
  • [9]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J]. 张永信. 上海医药, 2009(08)
  • [10]环保型缓/控释技术及其应用[J]. 彭海辉,陆海云. 广东化工, 2007(08)

标签:;  ;  ;  ;  

挤压造粒和空气包衣制备包衣微粒一、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