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经济领域的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

2002年中国经济领域的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

一、2002年中国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论文文献综述)

薛政[1](2021)在《不确定因素下连杆再制造工艺瓶颈漂移分析》文中提出对比传统制造车间,再制造车间规模庞大,在制造生产过程中,零件损伤程度,加工工艺路线等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导致作业车间内瓶颈不断漂移。因此,原先以“静态瓶颈”为核心制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过程偏离实际。为实现以“动态瓶颈”为中心搭建生产过程控制模型,必须准确预测瓶颈漂移趋势。本文旨在研究不确定因素下再制造作业车间瓶颈漂移预测,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复杂网络模型和耦合映像格子算法的再制造作业车间时间瓶颈漂移分析。针对再制造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瓶颈漂移现象,首先,根据再制造作业车间多层次的生产数据,构建作业车间复杂网络模型;其次,使用概率分布来描述不确定性因素特征以及各种因素的扰动强度,对再制造作业车间的时间瓶颈进行定义,考虑每一个工序的自身动力学影响以及不确定因素在车间的传播特性,提出基于改进的耦合映像格子算法来对瓶颈状态进行预测。最后通过Arena软件模拟仿真连杆再制造加工过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不确定性因素下再制造作业车间能耗瓶颈漂移分析。针对再制造作业车间在不确定性因素下产生瓶颈漂移的现象,导致瓶颈工序难以识别的问题,在阐述废旧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考虑由于各工序加工时间以及加工功率的动态变化,提出了增值能耗这一能耗瓶颈指数,通过Arena软件模拟仿真连杆再制造车间的加工工艺路线,对作业车间瓶颈指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作业车间瓶颈指数及其波动性,实现瓶颈漂移的可视化,揭示能耗瓶颈漂移规律。以连杆再制造作业车间为例,进行瓶颈漂移的案例研究。3.不确定性因素下再制造作业车间时间-能耗综合瓶颈漂移分析。针对再制造作业车间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瓶颈漂移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对综合瓶颈工序进行定义,通过权重法计算不同时间段内各工序的综合瓶颈指数值,确定系统的综合瓶颈工序。为了深入研究瓶颈漂移的内在特性,建立基于综合瓶颈指数的瓶颈预测机制和瓶颈漂移预测机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因素改变对系统综合瓶颈的敏感性分析。最后以连杆再制造作业车间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以连杆再制造作业车间为例,基于研究对象的时间周期长度和分析目的的不同,采用改进的耦合映像格子算法、Arena软件仿真和正交试验法分别对时间瓶颈、能耗瓶颈和时间-能耗综合瓶颈进行研究,丰富了瓶颈漂移预测研究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为再制造系统或其他类似的离散制造系统的设计,运行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郜红虎[2](2020)在《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工业拉动下,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蓬勃发展,而作为保障汽车行业健康运作的零部件物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成本过高;其次,未形成系统与规模化的信息体系,造成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欠佳;再者,汽车工业发展与竞争的加剧、新型车辆的研发周期大幅度缩短对零部件物流服务质量标准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零部件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物流资源急需整合。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决定整合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机制,对实现零部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汽车零部件物流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的整体出发,以汽车零部件物流服务集成商为决策主体,构建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模深入研究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运作机制设计、整合的演化特征以及整合的绩效测度水平等相关问题,并结合西南地区某汽车零部件物流服务集成商进行实例和仿真分析。本研究主要创新点概括如下:(1)构建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体系结构。本研究借鉴云服务思想,构建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体系框架,并从服务科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角度解释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为使零部件物流整合的效益最大化,本研究从价值共创的逻辑出发,对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模型进行了设计,即通过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运作、演化和绩效评价机制解决汽车零部件物流供需匹配、调节和反馈等问题。(2)从供需视角设计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运作机制。本研究结合汽车零部件物流供需方的特征,即零部件物流客户的需求属性、物流服务提供方的资源属性,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通过骨干粒子群算法对任务与资源匹配建模与全局寻优;运用Shapely值法和熵权-Topsis对合作所得收益进行分配与修正;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单委托方多代理方的质量激励机制,并在考虑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对质量激励机制进行了优化。(3)揭示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动态演化特征。通过对参与整合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的合作行为博弈演化分析发现,当不合作产生的收益无法弥补成本时,整合将顺利进行,合理的收益与成本分配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在对物流服务质量行为博弈演化过程分析中发现,通过引入动态惩罚相对固定惩罚更有益于参与整合的零部件物流企业的质量演化行为收敛;在系统演化问题方面,利用协同学理论分析了整合系统序参量演化过程,以自组织的涨落理论对整合系统功能的演化特征进行了解释。(4)明晰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绩效水平。绩效评价是对整合效果的总体衡量,本研究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具体程度进行量化,在融入信息技术、客户需求导向、资源供给属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数据包络与模糊层次分析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了验证,以期对整合效果进行衡量与反馈。图55幅,表30个,参考文献259篇。

柳丽娜[3](2020)在《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文中认为1912至1937年是我国晚清以来教育现代化努力的一个重要时期。研究这一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可以丰富乡村教育现代化理论成果,能够为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本论文以安徽省的乡村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法为主,辅之以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归纳法,考察1912至1937年间安徽省乡村教育的发展状态,以揭示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在其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制约。在整理、分析民国时期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件、法令汇编,相关报刊、着作等一般性史料的基础上,重点整理、挖掘了民国时期安徽省乡村教育办理的地方史料,主要包括《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安徽教育周刊》《安徽教育行政旬刊》,怀宁县、天长县、阜阳县等八个县的教育志,桐城县和休宁县的县志等。以艾森斯塔德关于教育领域现代化的理论为基础,聚焦1912至1937年间安徽省乡村小学校,从乡村教育组织机构、乡村小学校系统、乡村教育者三个维度,以专门化、组织化和系统化为指征,贯穿以国家意志、精英理想、乡村诉求三条线索,分析乡村教育在这三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的现代转型进程与样态。研究发现:第一,从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建立了省、县两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在县与最基层的乡村之间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主要通过在乡区设立学区教育委员和保甲制度下以联保主任充任学董来代为行使部分教育行政权力。通过对安徽省怀宁县、天长县、颍上县等样本县乡村小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乡村小学校的数量都是逐年增加的,就学的学生数也呈上升的趋势。但乡村小学校的建设很多停留在形式上,尤其是初级小学校,虽然有充足的生源,却没有足够的学生,虽然遍布乡村,却时常难以为继。这其中,乡村私塾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学校与私塾,分别作为现代教育和旧式教育机构的代表共存于乡村地区。这折射出的不仅是现代教育在乡村推进的不易,更说明了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绝不止步于设立专门的组织与机构,更需要组织与机构的系统化有效运行。第二,从乡村教育小学校系统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乡村小学校无论是从小学校的建设、课程标准的执行、教学法的运用还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上都呈现出较多的不成熟性,乡村小学校的办理参差不齐、成效总体不彰。除了一小部分乡村小学校的办理彰显出现代化的活力,更多的乡村小学校呈现出的是较为萧条的景象。此外,位于教育经费体系最底端的乡村小学教育经费,在这一时期,虽有独立之名,但常无独立之实,维持乡村小学校正常运转的教育经费的专门化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常常是金额不足、来源不稳。第三,从乡村教育者角色的现代转型来看,安徽省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小学校长和教员的任职资格标准根据省情进行了修订,整体上略低于国家标准。这一时期,安徽省虽然在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合格化、小学校长专任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但总体上看,乡村小学校长无论从资质还是实质上,特别是实质的胜任力上都没有成为现代化学校系统的合格的专业成员,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弊病,校长们的违规行为也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对小学教员而言,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政府对小学教员在任职资格和专业知能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匹配的。虽然安徽省试图使小学教员达到任职资格标准,通过培训、研究等方式促进小学教员的专业化程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安徽省各县小学教员,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员的专业化程度总体上依然不高且参差不齐,有些乡村地区的小学教员甚至连形式上的专门化也没有达到,其专业化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这一现象在占乡村小学校多数的初级小学校中尤为明显。1912至1937年的安徽省乡村教育发展的状况表明:民国政府力图对乡村教育的行政组织机构,乡村小学校的设立,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则规约、内部管理、办学经费、乡村小学校长和教员的选任、培训及考核等进行现代化的规划,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政治的以及经济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乡村社会自身的制约,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步履维艰。尽管这一时期乡村教育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初步完成了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型,但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现代转型还远没有完成。

刘贝贝[4](2020)在《碳税约束下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营全球化的扩大以及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个性化、快节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产品需求周期逐渐缩短,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合变得更加重要。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在准确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同时增加收益,减少成本十分值得关注。供应链优化是指在有限资源或条件下通过系统的方法找出最合适的决策方案来协调供应链,把供应商、中转中心、经销商、顾客以及信息系统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供应链的运作更加协调流畅。本文基于一个由供应商—中转中心—经销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考虑碳税约束,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将供应链总成本与总收益同时设为目标,建立双目标模型进行优化,主要内容如下:(1)构建由供应商—中转站—经销商组成的正向供应链网络,考虑向供应链生产、运输、转运环节征收碳税,建立双目标优化模型,并根据所建双目标模型的结构特点,对求解多目标规划问题常用的约束法进行了改进。(2)根据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考虑产品的回收,将逆向过程加入到供应链网络中,使供应链网络形成闭环。建立由供应商—中转站—经销商—回收中心—供应商形成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同样以供应链整体的成本与收益最优为目标建立相应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本文设计的改进约束法对模型进行求解。(3)供应链网络中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新产品需求数量不确定与旧产品回收数量不确定是对供应链中成本与收益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因此,在碳税约束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的基础上,考虑新产品需求数量不确定和旧产品回收数量不确定两种因素,分别建立碳税约束下数量不确定的闭环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模型。本文对建立的每种模型,都进行了数值实验,测试分析了所建模型正确性,针对双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所设计的改进约束法的有效性,对于需求不确定下模型的适用性和碳税率及其成本度量方式的合理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正向供应链还是闭环供应链中,合理的碳税均能有效降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成本;碳税压力下,企业能自主选择更换更加环保的中转设备;相同条件下,闭环供应链比单纯的正向供应链收益要高。碳税的提高能降低产品需求不确定对收益的负面影响。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相关企业和部门构建供应链决策策略提供有效的设计指导,为企业前瞻性的管理运营提供可靠的决策方案,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碳税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姚宏越[5](2019)在《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的不断深化,产生了海量的各类数据,带来了对数据存储和传输需求的爆发,数据中心已成为反映信息社会特征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数据等多个网络相结合的应用,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外包,电子商务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智能终端在互联网领域也一度陷入热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对数据的需求量,同时数据中心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也达到了顶峰。观察信息产业的发展形态能够分析出,发展数据中心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增长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明确强调,应加大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创新经济整体构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发展。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增速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以及日益成熟的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数据中心在市场上的发展范围。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在工程、技术、节能环保、市场、组织结构、设备等领域都具有很高的投资意义;但在投资经济效益方面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方案,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是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制定符合该项目发展需求的投资计划,以及对该项目的投资有一个合理的决策。其一,评估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在项目周期内制定的方案涉及到的成本所需费用、单价、产品的销量以及各项产品的投资,进而分析出发展该项目带来净现金流量。其二,确定该项目的折算率。其三,在确定好该项目的折现率和净现金流后,采用EXCEL函数对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核算。其四,利用单因素敏感分析的方法,分析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筛查出项目中较为敏感的因素,同时利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出该项目承受多方面风险的能力以及整个项目的风险可控性。与此同时,在项目抵御风险方面制定了有关对策和措施。

靳海婷[6](2019)在《我国暂行法的立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暂行法是以“暂行”“试行”命名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总称。截止目前,在中国法律法规信息库所统计的51560部法律、法规及规章中,冠以“暂行”“试行”名称的共计5480部,占比近10.63%。在我国的立法研究中,暂行法这一特殊的立法形式一直被研究者忽视,却经常出现在立法实务领域。特别是在社会转型与改革的特定时期或特定领域,暂行法往往是立法者所能采用的缓解立法与变革紧张关系的一种重要立法形式。尽管暂行法常出现在立法实践中,但《立法法》始终未明确规定如何赋予某项立法以“暂行”“试行”的状态。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规则虽然对暂行法的名称、时效等事项进行了相关规定,但远不足以为暂行法的立法过程提供系统的规范指引。于是,实践中赋予某项立法以“暂行”或者“试行”的状态往往出于非确定性的理由或者权宜之计的考量。然而,随着人们对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价值追求不断提高,进而对各种立法行为包括暂行法立法产生了系统性规范和约束的需求。目前,大部分暂行法的实际实施时间很长,并未完全符合立法赋予的“暂行”或者“试行”要求,还会产生一些适用上的困惑。而在我国当下或者将来的社会转型时期,暂行法作为一种应对立法与变革紧张关系的有效形式仍需要得到关注和研究。基于此,对暂行法立法的反思显得尤为必要。第一章主要理清暂行法的基本问题,包括基本概念、存续价值与立法定位,属于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学界对于暂行法的概念界定存在“不符合法定构成要素”说、“效力处于不稳定状态”说、折中说、立法功能说的不同认知。虽然各种认知尚存片面性,还不足以清晰地界定暂行法,但是从中可以窥见暂行法某些贯穿始终的核心内涵。暂行法的临时立法、先行立法、准变通立法、试验立法以及转化立法等核心内涵,可以初步勾勒出暂行法的整体概念。同时,依据这些核心内涵能够将暂行法与正式立法、紧急状态立法以及法的修改、法的废止等概念加以区别。区别的存在意味着独特价值的存在。暂行法的价值分别体现在缓和社会变迁与法的稳定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保证立法者有限理性制约下的立法需求实现,采用实践检验的方式弥补立法预判的不足,协调立法争议中各方利益等方面。基于概念区别与价值分析,证实暂行法可以作为独立的立法概念。因而,暂行法需要在我国立法体制中得到相应的立法定位,即暂行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立法形式,弥补正式立法经验不足的辅助立法形式,稳定社会转型与改革秩序的过渡立法形式。第二章主要梳理暂行法的立法发展史,探究的是暂行法的产生与变迁过程,以证明暂行法的存续价值与立法定位。按照立法史阶段的划分,暂行法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及探索时期的萌芽阶段、文革时期的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启动及探索时期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构建及完善时期的减缓阶段。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暂行法分别在立法分布、立法内容、立法程序以及立法构造等方面表现出其演变特点。从暂行法的整体发展历程来归纳,暂行法演进的六个特点分别表现为:暂行法立法具有连续性且始终是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暂行法立法发展与社会转型时期相适应;暂行法立法因时代背景不同呈现不同的内容偏重;暂行法立法分布于各位阶法中且有集中的趋势;暂行法立法程序逐步公开与规范;暂行法的法的构造处于不断进化过程。可见,暂行法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同时持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助力。第三章考察暂行法的立法现状与存在问题,属于发现问题与剖析问题的关键步骤,为实现暂行法的系统性规范目标提供基础素材。基于暂行法的立法分布、立法起因、立法权规范、立法主体、立法程序与立法变动等方面的考察,形成暂行法立法现状的初步认识,并总结出暂行法立法现状的特点。暂行法对当前阶段、特定领域与特定地域的立法具有价值,显示暂行法应用存在界限。暂行法主要在立法紧迫、立法者对立法效果把握不够、立法调整对象短暂存在、授权立法等特定情况下采用,呈现出暂行法立法起因多样化且不成体系的特点。各立法规则极少甚至完全未对暂行法立法权与权限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导致暂行法立法权与权限的规定不明确、不统一。暂行法的立法主体虽仍以具有立法权为依据,但以地方立法主体与行政立法主体居多。暂行法依据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却仍存在法案提出阶段立法创新造成暂行法立法依据的不确定,法案审议阶段赋予法以暂行状态的时机与方式不确定,法案表决阶段以“原则通过”为结果导致暂行法表决意涵的不确定。暂行法立法后实施阶段不受重视,体现为非常态化的立法评估与较低的司法适用率。暂行法时间效力的确定存在随意性,通过是否变动、变动频率、变动周期与变动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来。综合上述暂行法的立法现状,可推测出系统规范暂行法的阻碍在于:暂行法存在立法主体、权力与权限未明确、立法程序缺乏针对性以及有效期条款欠规范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实现暂行法立法系统规范与依法立法的目标。第四章解决的是暂行法立法主体、立法权与权限规定模糊的问题,以保证立法者行使暂行法立法权的规范性与合法性。暂行法的立法主体、立法权与立法权限是暂行法立法体制构建的首要步骤。由于暂行法立法主体与立法权限的规范缺失,而各立法主体却不同程度具有采用暂行法立法形式的客观实践与需求,因而需要根据各立法主体特点分别设置暂行法的立法权。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宜采用暂行法形式立法;国务院及其部门可有限度地采用暂行法形式立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可采用暂行法立法形式立法;地方政府采用暂行法立法形式立法已经具有法律依据。这些暂行法的立法权通过授权立法形式、职权立法形式、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混合等形式获得,意味着暂行法立法主体拥有暂行法的创议权能、制定权能、监督权能、解释权能、评估权能、变动权能。依据中央与地方的“分工与合作”的理念,暂行法立法应遵循均衡性、协调性、及时性等原则,因而暂行法立法权限设定在授权立法、先行立法、变通立法、政策性立法、技术标准立法以及法律调整事项具有较强时间限制等立法范围之中。此外,授权立法下的暂行法立法需要遵循不越权原则,职权立法下的暂行法立法需要遵守不抵触原则,以此确保各立法主体制定暂行法权限的合法性,维护法律体系的和谐与统一。第五章解决的是暂行法的立法程序针对性欠缺问题,进一步细化暂行法立法活动的相关程序,提高立法程序的规范与指引功能。暂行法的立法程序乃是暂行法立法规范的有效保障。暂行法立法程序应当在遵循规范立法权正当行使、提供立法的形式合法基础以及弥补有限理性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加以构造。针对一般立法程序不能为暂行法立法提供规范与指引的部分,制定与细化相应的立法程序。提案前需创制立法依据、审议中需生成暂行理由、表决时不应采用“原则通过”的形式,加入立法监督程序维护法律体系统一,借助立法评估程序做出阶段性立法决策。因此,暂行法的具体程序设计应包括准备程序、制定程序、解释程序、监督程序、评估程序与转化程序。其中,准备程序主要是针对具有时间限制的暂行法立法所应借助的必要性论证程序,针对政策性的暂行法立法应前置政策合法性审查程序,针对授权情况的暂行法立法应补充授权申请程序。制定程序是对一般立法程序的细化,明确法案提出时赋予暂行状态的建议程序、法案审议时立法理由专门审议程序、暂行法法案的特殊表决程序、暂行法法案公布的特别告知程序。解释程序明确了启动主体与解释主体及相关方式与步骤。监督程序依靠批准、备案审查、改变和撤销等方式进行。评估程序从评估启动、评估实施、评估结论产生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构建。转化程序针对暂行法在期限届满时可能产生的废止、继续暂行或者转化等不同结果,分别与现有立法程序进行衔接。第六章解决的是暂行法有效期条款欠规范问题,进一步科学构造暂行法的有效期条款,以减少规则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暂行法的有效期条款设置是暂行法最突出的立法标志。有效期条款的设置体现了与变法模式相配合、与立法理念相适应、保障立法质量以及实施立法监督的精神。实践中,暂行法的有效期条款设置不规范导致暂行法循环暂行无法更新的情况广泛存在。对此,可以从立法表达形式、立法模式选择以及时限确定三个方面实现有效期条款的规范设置。有效期条款设置存在特定条款适用、单独适用、一体适用、以一体适用为主单独适用为辅等模式。这四种立法模式各有利弊,但一体适用为主单独适用为辅的复合模式因能够降低立法成本同时为特殊情形适用留有余地而更具有优势,兼顾了立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效期条款的期限确定通常属于立法者的裁量范围,但仍存在影响该期限长短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法律位阶与立法分歧程度等。由于有效期条款的设置造成暂行法规则的不稳定,客观上降低了暂行法的司法适用率,提高了公民信赖保护的难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暂行法的司法适用与公民信赖,以促进暂行法实效性的发挥。综上,基于对暂行法基本概念的重塑,立法变迁的梳理,立法现状与问题的剖析,从立法权、立法程序与有效期条款三个方面为暂行法立法提供了一套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制度构建方案。以期为规范暂行法的立法活动,实现依法立法目标,维护法律体系的和谐与统一提供助益。

陈浩[7](2019)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即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高水平贸易规则,构建具有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界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明确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通过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找到自由贸易港能够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的经济学寓意。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汉堡、利物浦等成熟自由贸易港经验和世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梳理,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出海南建设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探索金融、大宗商品、内陆等不同类型自由贸易港模式。本文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提出观点--经验借鉴——实践探索—归纳观点”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本章内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二章是“自由贸易港理论基础”,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守夜人”、“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等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成长阶段、政府管制理论、全球价值链、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试图探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学基础。本章内容属于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是“自由贸易港分析”,界定自由贸易港主要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以及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本章内容属于提出观点部分。第四章是“全球着名自由贸易港的成熟经验”,通过梳理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和中国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是“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介绍TPP、CPTPP、欧盟海关一体化、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和中国智利自贸升级协定相关情况,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树立国际标准,争取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第四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经验借鉴。第六章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从推动消费、服务业、营商环境、金融开放、房地产、人员流动等方面重点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点,并浅谈其他内陆型、战略型和特殊功能型自由贸易港的构想设计。本章内容属于实践探索部分。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观点,探讨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该领域研究提出构想。本章内容属于归纳观点部分。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意义重大。一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进程的必然。二是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货物服务人员高度自由流动的地区,但也存在发展腹地狭窄、本地产业薄弱、政府角色弱化等缺陷。三是从经济学上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准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规划和法治引导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失灵。此外,还要发挥制度设计优势,提高改革效应。四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特色化发展,既要借鉴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成熟经验,又要支持海南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因地制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最高水平的开放。本文创新点一是提出如何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中国特色”。主要特点包括制度设计更为灵活、以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二是通过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提出全球价值链既体现经济价值,又兼顾社会价值。所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也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全球市场的单一化分割,破除行政垄断和资本垄断,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普惠、共享的方向改革,体现制度优越性保障公平;三是梳理TPP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规则和标准,不仅要实现货物、资本、人员便利化流动,更要推动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卢曦[8](2019)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REITs价值评估 ——以鹏华前海万科为例》文中指出房地产行业是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随着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我国2002年也开始进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行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REITs。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固定,银行信贷是除了自筹资金以外主要的筹资方式,而其实自筹大部分也是银行贷款而来,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体现出了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的弊端。而债券融资的方式在我国的运用微乎其微,因此房地产信托的出现,带来了房地产借助金融工具的新方式。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兼有不动产和金融的两种属性,无论对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因此也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对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如春笋般涌出,势必会带来评估问题。无论对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来说,REITs价值对其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这个背景出发,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展开了研究。本文首先主要从REITs的定义、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做了分析。国内大多数学者从风险分析角度去研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因此本文从资产评估的角度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进行物业价值评估,在本文第二章末论述了REITs价值评估的方法。第三章论述了传统收益法以及对REITs价值评估中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引入蒙特卡罗模拟对收益法进行改进。鹏华前海万科REITs是中国首只投资房地产项目的公募基金,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史上也比较具有代表意义,该基金于2015年上市,相应分析数据比较全面,因此选择其作为本文的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对鹏华前海REITs的年度报告进行了分析,用收益法分别对鹏华前海万科REITs万科前海公馆、固定投资收益、各项费用以及股权回售进行了分析估值,再用蒙特卡罗模拟改进后的收益法对鹏华前海万科REITs的基金净值进行了估值。经过本文研究表明,传统收益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改进后的收益法都能对鹏华前海REITs价值做出估计,两种方法都可行,且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比实际值高一些,说明该基金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反映了该基金良好的收益能力。但是传统的收益法得出的是一个单一的数值,而蒙特卡罗模拟改进的收益法可以得到评估值得一个价值区间,可以从置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等因素对投资价值进行分析,为评估报告使用者提供一定辅助,以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从鹏华前海万科REITs未来走势发展来看,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出的结果更能贴近未来基金价格走势,因此,说明蒙特卡罗改进后的收益法更能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同时,通过对REITs的估价为投资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了价值参考。

王绍青[9](2019)在《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受到了世界关注,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做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在中国社会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从三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建设成就使中国人民更加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海外则使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等词汇描述中国的进步。研究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发展演变和实践过程,有利于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指导未来实践。从国际背景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由于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秩序的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激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发展带来外部动力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更大挑战。中国只有通过自身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从国内背景看,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期间,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也正处于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国社会也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第一,介绍了总体布局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理论形成的一般条件。第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维思想。第三,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思想。第四,这一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思想。第五,这一思想还受到西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直接影响。在这部分还描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本文探讨了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基本内容。首先,以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的中央文件精神和胡锦涛重要的讲话为依据,研究了胡锦涛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容。其次,阐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内在逻辑,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最后总结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具有的系统性、辩证性、人民性、实践性的基本特征。本文还探讨了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实践成就。在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时期,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同时对创新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经济体制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扼要论述。政治建设主要从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改革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文化建设中,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单位分类体制改革成就显着,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被确立为国家支柱产业。社会建设中,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重点内容。这一时期的民生建设成就突出,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我国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建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局面,我国制定了全国主体功能区,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保护和环保治污工作不断发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生态文明机构和制度建设,环境立法和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本文最后论述了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维思想,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理论顺应了人民的期待,是中国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奠定了新时代总体布局发展的基础。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在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期间,总体布局建设内容更加明确,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是总体布局实践中获得历史启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经济建设中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从战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显着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改善民生,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努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回应人民对美好环境的期待将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的重点努力方向。

谭书先[10](2019)在《不完全市场公共服务购买交易成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求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原则上能够向社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等购买的公共服务,政府就不应该直接承办,在实践证明有效的领域,应通过竞争性招标和谈判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恰逢当前政府职能转型,政策风向的导向往往引发实践的盲目热忱,公共服务购买的思维模式意味着一种不同的公共管理方式。实践已然表明公共服务购买并非单向的过程和静止的关系,制度环境的差异和利益的算计,以及根植于公共服务自身的复杂性,都使得公共服务购买处于动态演化和双向互动之中,从而导致制度运行的摩擦,亦即交易成本。有鉴于此,结合公共服务购买的特殊属性,文章以不完全市场中的公共服务购买交易成本为研究课题,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模型演绎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制度运行摩擦的角度揭示公共服务购买交易成本如何滋生并影响服务购买绩效。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公共服务购买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内生于公共服务及购买的特质,这包括购买市场弱竞争性、服务自身复杂性、购买合同不完全性以及公共服务所包含的价值性因素。第二,公共服务购买的交易成本滋生于两个过程,即较为宏观的市场管理和较为微观的合同管理,公共服务购买的特质决定了这两个过程的存在。在宏观上,交易成本产生于政府市场管理的策略性管理,包括创造和维持市场竞争的成本、监督和评价供应商业绩的成本以及因此而占用行政资源造成的机会成本。在微观上,交易成本产生于政府合同管理的跨边界治理成本,包括合同拟定成本、讨价还价成本、不适应性成本、启动及运转成本。第三,政府和供应商之间的策略互动亦会滋生交易成本。在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的假设下,政府和供应商围绕收益预期的策略互动增加了购买过程的复杂性,收益的均衡点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并且以次优均衡或者混合均衡的结果出现,设置违约金或者选择多个供应商可以改变这种均衡。在篇章安排上,第一章在论及公共服务购买的一般性理论与主张之时,着重指出存在于实践之中往往为公共服务购买所掩盖的逆向购买现象,这构成了文章分析的起点和立论素材。第二章从市场、服务、合同、属性四个方面阐释公共服务购买的特质,进而引出第三、四两章内容。第三章聚焦“市场”特质,详述政府创造和维持竞争的市场管理策略。第四章聚焦“服务”、“合同”特质,阐释政府合同管理过程。第五章将政府和供应商纳入一个博弈论的分析模型,以收益预期为核心演示公共服务购买过程的复杂性。最后,通过第六章的两个案例来验证理论的适用性。

二、2002年中国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中国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1)不确定因素下连杆再制造工艺瓶颈漂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再制造生产系统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3.1 制造系统复杂网络研究现状
        1.3.2 制造系统瓶颈定义及识别研究现状
        1.3.3 制造系统瓶颈漂移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2 不确定因素下再制造作业车间时间瓶颈漂移预测分析
    2.1 引言
    2.2 生产作业车间复杂网络模型构建
        2.2.1 复杂网络模型描述
        2.2.2 复杂网络特征属性的提取
    2.3 复杂网络不确定性因素描述
        2.3.1 不确定性因素传播特点
        2.3.2 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强度
    2.4 基于耦合映像格子算法的作业车间时间瓶颈漂移预测研究
        2.4.1 基于耦合映像格子的作业车间复杂网络模型
        2.4.2 时间瓶颈判别机制的构建
        2.4.3 基于耦合映像格子的作业车间时间瓶颈漂移算法
    2.5 连杆案例研究
        2.5.1 基本信息的收集
        2.5.2 生产作业车间网络模型及参数
        2.5.3 基于Arena的不确定性再制造车间仿真模型的验证
        2.5.4 数据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不确定因素下再制造作业车间能耗瓶颈漂移预测分析
    3.1 引言
    3.2 能耗瓶颈定义及能耗瓶颈指数确定
    3.3 能耗瓶颈漂移分析步骤
    3.4 连杆案例研究
        3.4.1 连杆再制造工艺路线的仿真建模
        3.4.2 能耗瓶颈漂移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不确定因素下再制造作业车间时间-能耗综合瓶颈漂移分析
    4.1 再制造作业车间时间-能耗综合瓶颈描述
    4.2 基于综合瓶颈指数的瓶颈预测分析
    4.3 基于综合瓶颈漂移指数的瓶颈漂移预测分析
    4.4 不确定性因素改变对系统综合瓶颈的敏感度分析
        4.4.1 正交试验分析法原理
        4.4.2 正交试验的执行流程
        4.4.3 敏感度分析的连杆案例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结构图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资源基础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演化博弈理论
        2.1.4 协同学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研究
        2.2.2 物流资源整合的研究
        2.2.3 物流服务的研究
        2.2.4 文献述评
3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体系构建
    3.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3.1.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的内涵
        3.1.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的特点
    3.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体系要素
        3.2.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3.2.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目的
        3.2.3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主体范围
    3.3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体系框架构建
        3.3.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一般体系
        3.3.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云服务体系
    3.4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实施框架设计
        3.4.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实施对象
        3.4.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实施过程
        3.4.3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实施机制
        3.4.4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实施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运作机制
    4.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任务配置机制
        4.1.1 任务配置模型背景
        4.1.2 任务配置逻辑分析
        4.1.3 任务配置模型构建
        4.1.4 任务配置模型求解设计
        4.1.5 实例分析
    4.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收益分配机制
        4.2.1 收益分配的基本准则
        4.2.2 收益分配模型的设计
        4.2.3 收益分配模型的修正
        4.2.4 实例分析
    4.3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质量激励机制
        4.3.1 质量激励模型与求解
        4.3.2 质量激励模型的优化
        4.3.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演化机制
    5.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合作行为演化机制
        5.1.1 演化博弈模型描述与假设
        5.1.2 收益与均衡点分析
        5.1.3 演化博弈结果分析
        5.1.4 仿真分析
    5.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质量行为演化机制
        5.2.1 演化博弈模型描述与假设
        5.2.2 收益与均衡点分析
        5.2.3 演化博弈模型的优化
        5.2.4 仿真分析
    5.3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系统的演化机制
        5.3.1 系统的自组织协同条件
        5.3.2 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稳定性分析
        5.3.3 系统的序参量演化过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绩效评价机制
    6.1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绩效评价内涵与思路
        6.1.1 绩效评价的内涵分析
        6.1.2 绩效评价的设计目标
    6.2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6.2.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 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的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
        6.3.1 绩效评价方法及计算步骤
        6.3.2 实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二)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研究
        (三) 晚清至民国时期安徽省教育现代化研究
        (四)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一) 乡村教育
        (二) 乡村小学校
        (三) 现代教育
        (四) 教育现代转型
    六、样本县基本情况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背景
    一、民国时期的国家教育制度
        (一) 明确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
        (二) 颁行现代学制和制定教育法令法规
    二、民国时期影响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 普及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二) 义务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三) 国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四) 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初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影响
    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运动
    四、民国时期的安徽省社会和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 安徽省社会发展概况
        (二) 安徽省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组织机构的现代转型
    一、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一) 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二) 安徽省教育行政组织的专门化、系统化
        (三) 安徽省县级及以下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的运行
        (四) 安徽省教育行政组织的特征
    二、乡村小学校的专门化、组织化
        (一) 国家关于小学校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的设立
        (三)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与乡村私塾并存
第三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小学校系统的现代转型
    一、乡村小学课程的现代化
        (一) 国家对小学课程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对国家小学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乡村小学教学法与教则的现代化
        (一) 小学教学法的现代演进
        (二) 小学教则的现代演进
    三、乡村小学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四、乡村小学教育经费的专门化
        (一) 国家层面教育经费独立的相关政策
        (二) 安徽省教育经费的专门化
        (三)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的经费保障情况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者角色的现代转型
    一、乡村小学校长角色的专门化
        (一) 国家对小学校长角色专门化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校长角色的专门化
    二、乡村小学教员角色的专门化
        (一) 国家关于小学教员角色专门化的制度设计
        (二) 安徽省乡村小学教员角色的专门化
第五章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与历史镜鉴
    一、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
        (一)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决定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难度
        (二) 国家意志、知识精英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张力制约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程度
        (三) 乡村小学校的边缘地位延缓了乡村教育现代转型的进度
    二、历史镜鉴:面向未来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一) 时间维度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二) 空间维度的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本人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碳税约束下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传统供应链优化
        1.3.2 碳税约束下的供应链优化
        1.3.3 不确定环境下的供应链优化
    1.4 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碳税约束下正向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建模
    2.1 问题描述及参数定义
        2.1.1 问题描述
        2.1.2 参数和决策变量定义
    2.2 决策模型构建
    2.3 模型求解
    2.4 实验分析
        2.4.1 参数选取
        2.4.2 实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碳税约束下闭环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建模
    3.1 问题描述及参数定义
        3.1.1 问题描述
        3.1.2 参数和决策变量定义
    3.2 决策模型构建
    3.3 实验分析
        3.3.1 参数选取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碳税约束下需求与回收不确定的闭环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建模
    4.1 碳税约束下产品需求不确定的闭环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研究
        4.1.1 模型建立
        4.1.2 实验分析
    4.2 碳税约束下回收数量不确定的闭环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研究
        4.2.1 模型建立
        4.2.2 实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与模型对比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投资决策
        1.2.2 关于风险评价
        1.2.3 关于数据中心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概况及投资方案
    2.1 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基本情况
        2.1.1 数据中心的概念
        2.1.2 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市场现状
        2.1.3 与数据中心相关的限制性政策
    2.2 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概况
        2.2.1 项目投资方:广东联通简介
        2.2.2 项目需求方:阿里巴巴简介
        2.2.3 项目发展规划
        2.2.4 项目的选址
    2.3 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
        2.3.1 投资方案概述
        2.3.2 非设备类资产投资
        2.3.3 设备类资产投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估
    3.1 项目现金流的测算
        3.1.1 现金流出的测算
        3.1.2 现金流入的测算
        3.1.3 项目现金流测算结果
    3.2 项目折现率的确定
    3.3 项目投资效益的计算
        3.3.1 投资回收期计算
        3.3.2 净现值计算
        3.3.3 内部收益率计算
        3.3.4 修正内部收益率计算
    3.4 项目投资效益的综合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投资方案的风险评估
    4.1 项目投资风险的定性分析
        4.1.1 政策风险
        4.1.2 经营风险
        4.1.3 自然环境风险
    4.2 项目投资风险的定量评估
        4.2.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风险因素
        4.2.2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评估项目风险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我国暂行法的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一)相关立法原理研究
        (二)相关立法制度研究
        (三)相关立法技术研究
        (四)研究评述
    三、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立法原理研究
        (二)立法制度研究
        (三)立法技术研究
        (四)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与论证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论证思路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暂行法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暂行法的概念
        一、现有概念的评析
        二、暂行法概念的核心意涵
        三、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暂行法的存续价值
        一、缓和社会变迁与法的稳定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保证立法者有限理性制约下的立法需求实现
        三、采用实践检验的方式弥补立法预判的不足
        四、协调立法争议中各方利益的折中方式
    第三节 暂行法的立法定位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立法形式
        二、弥补正式立法经验不足的辅助立法形式
        三、稳定社会转型与改革秩序的过渡立法形式
第二章 我国暂行法的立法发展史
    第一节 暂行法的立法发展进程
        一、新中国建立及探索时期(1949-1965):暂行法的萌芽
        二、文革时期(1966-1976):暂行法的停滞
        三、改革开放启动及探索时期(1977-1992):暂行法的激增
        四、改革开放构建及完善时期(1993-至今):暂行法的减缓
    第二节 暂行法立法发展的演变规律
        一、暂行法立法具有连续性且始终是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暂行法立法发展与社会转型时期相适应
        三、暂行法立法因时代背景不同呈现不同的内容偏重
        四、暂行法分布于各位阶法中且有集中趋势
        五、暂行法立法程序逐步公开与规范
        六、暂行法的法构造处于不断进化过程
第三章 我国暂行法的立法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暂行法的立法现状考察
        一、暂行法数量、领域及地域的考察
        二、暂行法的立法起因考察
        三、暂行法的立法权考察
        四、暂行法的立法主体考察
        五、暂行法的立法程序考察
        六、暂行法的立法变动考察
    第二节 暂行法立法现状的特点
        一、暂行法在当前阶段、特定领域与特定地域立法中应用
        二、暂行法立法起因多样且主观性较强
        三、暂行法立法权与权限规定不统一
        四、暂行法立法主体多为地方或行政立法主体
        五、暂行法立法中程序不确定及立法后程序不受重视
        六、暂行法的变动存在随意性
    第三节 暂行法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暂行法的立法主体、立法权与权限皆未明确
        二、暂行法的立法程序缺乏针对性
        三、暂行法的有效期条款欠规范
第四章 暂行法的立法主体、权力与权限
    第一节 暂行法的立法主体
        一、各立法主体的暂行法立法需求分析
        二、暂行法的立法主体设定
    第二节 暂行法的立法权
        一、暂行法立法权释义
        二、暂行法立法权的形式
        三、暂行法立法权的权能
    第三节 暂行法的立法权限
        一、暂行法立法权限的设定基础与标准
        二、暂行法的立法权限体系构建
        三、暂行法的立法界限
第五章 暂行法的立法程序
    第一节 暂行法立法程序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第二节 暂行法立法程序的构成要素与原因分析
        一、提案前需创制立法依据
        二、审议中应生成暂行理由
        三、表决时不应采用“原则通过”的形式
        四、应明确立法监督程序
        五、应完善立法解释程序以回应暂行法适用
        六、应借助立法评估以做出阶段性立法决策
    第三节 暂行法立法程序的具体设计
        一、准备程序
        二、制定程序
        三、监督程序
        四、解释程序
        五、评估程序
        六、转化程序
第六章 暂行法有效期条款的立法构造
    第一节 有效期条款设置意义
    第二节 暂行法有效期条款的构造与设计
        一、暂行法有效期立法形式的审视
        二、暂行法有效期条款的立法模式
        三、暂行法有效期条款的期限确定
    第三节 有效期条款所致规则不稳定及解决路径
        一、有效期条款对规则稳定性的影响
        二、规则不稳定所致司法适用率低的解决途径
        三、规则不稳定状态下公民信赖利益的保护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自由港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港理论分析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守夜人”和“凯恩斯主义”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拓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
        四、政府规制理论
        五、制度与市场理论
第三章 自由贸易港分析
    第一节 主要特点
        一、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一线放开”)
        二、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线管住”)
        三、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系和区别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
        二、共性特点
        三、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 自由贸易港与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不同
        一、保税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保税物流园区
        四、跨境工业园区
        五、保税港区
        六、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第一节 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汉堡自由贸易港
        二、利物浦自由贸易港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综合型”自由贸易港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
        三、阿联酋和迪拜自由贸易港
        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第五章 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CPTPP
        一、TPP
        二、CPTPP
    第二节 欧盟贸易便利化制度
    第三节 欧日伙伴关系协定
    第四节 中国和智利自贸升级协定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第一节 海南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特点
        三、建设路径
    第二节 战略型自由贸易港
        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陕西)
        二、京津冀自由贸易港
    第三节 特殊功能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金融自由贸易港
        二、舟山国际油品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三 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8)基于蒙特卡罗模拟REITs价值评估 ——以鹏华前海万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案例分析法
    第五节 创新点及不足
        一、文章的创新点
        二、文章的不足
第二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概述
    第一节 REITs定义及优势
        一、定义
        二、优势
    第二节 我国REITs现状
    第三节 REITs评估方法的选择
        一、市场法
        二、成本法
        三、收益法
第三章 收益法及蒙特卡罗模拟改进的收益法
    第一节 基本模型
    第二节 参数的确定
        一、收益额的确定
        二、收益期限的确定
        三、折现率的确定
    第三节 REITs价值评估的不确定分析
        一、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公司内部的不确定因素
        三、收益的不确定性
        四、评估体系和制度导致的不确定性
        五、行业数据报告的时效性导致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 蒙特卡罗模拟改进的收益法
        一、蒙特卡罗模拟法概述
        二、建立模型
        三、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随机抽样
        五、模拟次数的选择
        六、模拟结果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评估要素分析
        一、评估对象
        二、评估的目的
        三、评估的方法
        四、评估的基准日
    第二节 鹏华前海万科REITs不确定分析
        一、收入的不确定性
        二、空置率的不确定性
        三、折现率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传统收益法的评估
        一、现金流预测
        二、收益期预测
        三、折现率预测
        四、评估结果
    第四节 蒙特卡罗模拟的收益法评估
        一、建立模型
        二、参数的概率分布确定
        三、蒙特卡罗模拟法得出结果
    第五节 评估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创新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主要创新
    四、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的方法
        (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形成
    一、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总体布局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理论来源构成
        (二)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维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思想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思想
        (五)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发展过程
        (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二)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内容与特征
    一、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建设富强国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民主国家,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体制改革
        (三)建设文明国家,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和谐国家,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
        (五)建设美丽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内在逻辑
        (一)经济建设是根本
        (二)政治建设是保证
        (三)文化建设是灵魂
        (四)社会建设是条件
        (五)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三、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系统性
        (二)辩证性
        (三)人民性
        (四)实践性
第三章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实践成就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宏观经济运行良好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出现标志性成果
        (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四)深化经济体制变革
    二、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二)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着
        (三)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四)开创了中央最高权力交接的新境界
    三、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文化体制改革成就显着
    四、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一)民生建设普惠性增强
        (二)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
    五、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局面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促进能源和资源节约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环保治污工作
        (四)完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第四章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一、理论贡献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维思想
        (二)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深化了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二、现实意义
        (一)顺应了人民的期待
        (二)指明了中国发展的路径
        (三)奠定了新时代总体布局发展的基础
    三、历史启示
        (一)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四)必须显着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五)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突出地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不完全市场公共服务购买交易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学者对公共服务购买的论述
        (二) 国内学者对公共服务购买的论述
        (三) 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公共服务购买概述
    一、公共服务购买的理论背景
        (一) 席卷全球的改革浪潮
        (二) 改革后的反思
        (三) 后新公共管理时代
    二、公共服务购买的原因
        (一) 政府的限度
        (二) 市场化动力
        (三) 政府职能转型
    三、公共服务购买的制度设计
        (一) 供给与生产概念分离
        (二) 市场竞争与公众选择
    四、公共服务购买的现实
        (一) 公共服务购买的条件
        (二) 公共服务购买的缺陷
        (三) 现实实践与逆向购买
第二章 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特质
    一、市场: 弱竞争性市场
        (一) 限制因素
        (二) 购买困境
    二、服务:复杂性服务
        (一) 专用性资产
        (二) 测量与监管
    三、合同:不完全合同
        (一) 复合合同
        (二) 关系合同
        (三) 剩余控制权
    四、属性: 包含价值的实用工具
        (一) 效率取向
        (二) 公共内核
        (三) 公民参与
第三章 市场管理:策略性管理成本
    一、市场创造
        (一) 混合供给——基于市场层面的竞争
        (二) 创造组织——基于组织层面的垄断
    二、市场维持
        (一) 扶植培训
        (二) 关系稳固
    三、购买评估
        (一) 供应商整合与垄断
        (二) 服务供给的持续性
    四、成本核算
        (一) 交易成本
        (二) 机会成本
第四章 合同管理: 跨边界治理成本
    一、合同签约
        (一) 机会主义
        (二) 关系嵌入
    二、合同内部矛盾
        (一) 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
        (二) 围绕信息共享的对抗
    三、合同关系
        (一) 合同软化
        (二) 锁定效应
        (三) 不适应性
    四、合同管理挑战
        (一) 跨边界治理
        (二) 代理商控制
        (三) 管理悖论
第五章 博弈均衡:基于收益预期的分析
    一、策略互动
        (一) 策略行为的动力
        (二) 策略集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
        (一) 变量与函数设置
        (二) 函数模型的构建
        (三) 博弈均衡的调整
    三、变化中的收益结构预期
        (一) 垄断成本、机会成本与购买资金
        (二) 不确定因素作用
        (三) 违约金的作用
        (四) 预期的收益分布
    四、两代理商竞争模型
        (一) 理想情况之下的两代理商竞争模型
        (二) 修正后的模型
        (三) 触发策略与均衡路线
第六章 案例论证
    一、案例一: 中海外波兰A2高速公路EPC项目
        (一) 签约方式
        (二) 策略互动
        (三) 博弈结果
    二、案例二: 贵阳机场高速公路PPP项目
        (一) 不完全合同
        (二) 不适应性
        (三) 博弈结果
    三、理论应用分析
        (一) 市场评估与服务测定
        (二) 不适应与策略博弈
        (三) 收益预估与合同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2002年中国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确定因素下连杆再制造工艺瓶颈漂移分析[D]. 薛政.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汽车零部件物流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 郜红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现代转型(1912-1937)[D]. 柳丽娜.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1)
  • [4]碳税约束下供应链成本与收益优化建模研究[D]. 刘贝贝.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评估研究[D]. 姚宏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我国暂行法的立法研究[D]. 靳海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7]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D]. 陈浩.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8]基于蒙特卡罗模拟REITs价值评估 ——以鹏华前海万科为例[D]. 卢曦.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 [9]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研究[D]. 王绍青.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 [10]不完全市场公共服务购买交易成本研究[D]. 谭书先.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2002年中国经济领域的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