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沙棘资源开发利用

建平县沙棘资源开发利用

一、建平县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江,张海旺,张文臣,于忠峰,纪连军[1](2019)在《不同沙棘品种物候期及果实主要性状调查》文中提出为给辽宁省建平县沙棘资源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对建平县主栽的12个沙棘品种的物候期及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还根据沙棘加工企业对其果实营养成分的利用范围对各品种果实的加工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供试的12个沙棘品种均于3月下旬开始萌动,4月中旬开始展叶,5月上中旬新梢开始生长,9月中旬新梢停止生长,4月中下旬进入花期,其花期持续4~8 d;‘中红果’‘中黄果’‘深秋红’和‘雪地黄’于9月上中旬陆续成熟,其余品种均于8月上旬成熟。中国沙棘叶片于10月中旬开始变色,11月中旬全部落光;大果沙棘叶片于9月上中旬开始变色,10月中下旬全落。2)不同沙棘品种果实主要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系数为7.19%~28.92%,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果形指数(28.92%)>百果质量(25.44%)>果实纵径(20.46%)>果实横径(7.19%)。3)百果质量与果实纵径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即果实纵径越大,百果质量则越大。4)各品种果实加工品质的综合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雪地黄’>‘巨人’>‘深秋红’>‘乌兰格木’>‘楚伊’>‘向阳’>‘阜欧’>‘中黄果’>‘俄3号’>‘中红果’。结合分析果实的主要性状和加工品质后认为,不论是对于满足沙棘加工企业的需求还是对于建平县沙棘资源的恢复与重建而言,‘雪地黄’和‘深秋红’两个品种都是较好的选择。

付雨佳[2](2019)在《不同的营林条件沙棘木蠹蛾发生规律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和以往长期的林业实践证明,沙棘天然林和沙棘人工纯林都会遭受沙棘木蠹蛾的侵蚀。但沙棘天然林不会大面积爆发虫害,而沙棘人工纯林爆发虫害会比较严重,对沙棘植株造成巨大损害,严重影响了沙棘的生长发育。沙棘木蠹蛾灾害的发生及人工纯林会产生大面积爆发和蔓延,其成灾原因是多方面形成的,既有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立地条件较差),也有沙棘植株自身生长节律变化导致的生理原因(例如树龄较大,树势衰弱),还有人为因素(例如营林方式不当,树种比较单一)。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沙棘树势差异、土壤水分含量差异、环境状况差异来分析不同营林方式和立地条件下沙棘木蠹蛾发生差异及其产生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下为研究结果:1.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株高、地径、冠幅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河谷地沙棘株高、地径、冠幅大于坡地沙棘株高、地径、冠幅;不同营林方式,即天然混交林、天然纯林、人工纯林之间沙棘株高、地径、冠幅也存在显着性差异。2.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的林分郁闭度存在显着性差异,河谷地郁闭度大于坡地郁闭度;不同营林条件下沙棘林分郁闭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天然林郁闭度大,人工林郁闭度小,且天然混交林郁闭度大于天然纯林。3.河谷地土壤含水量和坡地土壤含水量存在显着性差异,且河谷地土壤含水量大于坡地的土壤含水量;沙棘天然林和沙棘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存在显着性差异,沙棘天然林土壤含水量较大,人工林土壤含水量较小,而天然混交林和天然纯林土壤含水量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天然纯林土壤含水量较天然混交林高。4.不同立地条件下有虫株率存在显着性差异,河谷地有虫株率较少,坡地有虫株率较大;不同的营林方式虫株率存在显着性差异,天然林有虫株率较少,人工林有虫株率较高;不同立地条件下成虫数发生差异不显着,不同的营林方式虫害发生存在显着性差异,天然林虫害发生量少于人工林。5.影响沙棘木蠹蛾发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林分土壤含水量、海拔高度和郁闭度,虫害发生情况与林分郁闭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海拔高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洪新[3](2012)在《建平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建平沙棘发展具有阶段性的历史过程,从引种到发展到百万亩沙棘林最终出现大面积死亡,综合分析沙棘死亡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提出从建平沙棘现存状况出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并结合品种选育、良种扩繁、选择栽培模式、抗旱造林等营林关键技术,从认识上入手,从技术上发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重振建平沙棘产业,树立建平沙棘品牌,构建具有辽西特色的林-工-贸一体化的人工沙棘商品林业。

邹吉东,杜海洋,安树超,杨雪娇,张新春[4](2011)在《关于沙棘林死亡原因及经营发展对策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建平县沙棘林发生了大面积死亡。文章通过对沙棘在建平的生存现状,死亡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依据几年来的恢复发展情况,对沙棘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黄桐毅[5](2011)在《沙棘木蠹蛾干扰下建平县沙棘人工林的景观格局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沙棘木蠹蛾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沙棘林大面积暴发,使我国的沙棘产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运用多时相TM遥感影像,选取沙棘斑块面积(CA)、沙棘斑块数量(NP)、沙棘斑块分形维数(MFD)和沙棘斑块边界密度(ED),并结合多元统计,对比沙棘木蠹蛾暴发前后辽宁省建平县沙棘斑块的变化,研究其景观格局在组成和纹理上的动态规律,从景观尺度解释沙棘木蠹蛾暴发的机制,拓宽了研究的时空尺度,加深了对其暴发规律的认识,为林业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建平县沙棘林5个年份的景观观格局按照景观指数的刻画,可划分为3种类型,1993-1997为第1类,2001-2004第2类,2007为第3类;即暴发前期、暴发中期和暴发后期。(2)运用Turner(1993)提出的干扰强度评价体系,计算沙棘木蠹蛾作为干扰,对当地生态系统所施加影响的强度;发现沙棘木蠹蛾的干扰强度属于F型: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极强干扰。(3)运用线性回归,发现建平县沙棘林1993-2007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沙棘斑块边界密度(ED)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沙棘斑块边界密度(ED)的增大导致沙棘NDVI的下降,加剧了沙棘木蠹蛾的暴发和传播。这说明生态过程改变景观生态格局,而反过来,景观生态格局也影响生态过程。

于震,柴志茹,刘丽娜[6](2010)在《辽西地区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辩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论述了沙棘在辽西地区的发展历程,辩证分析了沙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认识论过程以及二者协调发展的途径。

路常宽,廖晓玉,王晓勤,刘艳华,骆有庆[7](2009)在《灾害胁迫下建平县沙棘人工林的时空特性》文中研究指明辽宁省建平县沙棘衰退主要是干旱胁迫和沙棘木蠹蛾蛀食危害复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中统称沙棘灾害.选择建平县东北部作为实验区,利用5期TM遥感图像研究沙棘林的光谱反射特征,并计算样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得到了沙棘植被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DVI增加表明沙棘林生长状况良好,而下降则表明在灾害胁迫下沙棘人工林出现衰退.结合地面数据,初步明确了沙棘灾害程度的NDVI临界值,以NDVI下降幅度至≤0.1为轻度受灾区,NDVI下降幅度在<0.1≤0.25为中等受灾区,NDVI下降幅度>0.25为严重受灾区.应用RS与GIS相结合方法,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得到5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以及面积统计,结果表明,1991~2004年间沙棘面积显着减少,主要向耕地、荒地与裸地转化.本研究结果为实时动态、大面积监测沙棘人工林灾害奠定了基础.图5表2参21

马超德[8](2008)在《沙棘木蠹蛾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灌木或小乔木,对比较恶劣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强,是我国“三北”(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沙棘富含生物活性物质,是多种医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的药食两用的重要资源型植物。我国沙棘林200万hm2,占世界的90%以上,对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是我国“三北”地区近10年来新出现的暴发性沙棘钻蛀性害虫,造成晋、陕、蒙、宁、辽、甘等省(区)约16万hm2的沙棘林枯死,成为制约沙棘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影响到沙棘分布区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对沙棘木蠹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天敌种类与自然控制效能、性信息素的开发应用、营林控制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沙棘木蠹蛾的成灾机制方面尚未涉及。对于沙棘木蠹蛾这样成灾面积与自然分布区域很广的害虫,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不同地区沙棘木蠹蛾种群的遗传学关系,可以探索各地沙棘木蠹蛾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的内在联系,为揭示其种群暴发成灾的机制奠定基础,从而为其区域性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6个主要沙棘木蠹蛾危害区的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AFLP分析过程进行了实验条件优化,建立了一套适合沙棘木蠹蛾的反应技术体系。首先通过比较不同的DNA提取方法,确定了改良的蛋白酶K-SDS法,所提取的沙棘木蠹蛾基因组DNA样品纯度高、完整性好,可为AFLP分析提供高质量的DNA模板。从80对带有3个选择性碱基的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10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为进一步的AFLP分析奠定了基础。(2)运用进一步选择得到的4对引物组合,建立了6个沙棘木蠹蛾种群共180个供试个体的AFLP指纹图谱,共获得可分析的总条带数284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清晰谱带数为71条。获得AFLP清晰谱带最多的引物组合E1/M3达80条,最少的引物组合E2/M1为61条。(3)根据试验获得的DNA指纹图谱,用系统聚类法对这些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这几个沙棘木蠹蛾的地理种群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的AFLP统计结果,都显示出沙棘木蠹蛾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4)根据沙棘木蠹蛾遗传距离进行的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分为三组:山西右玉与河北丰宁、陕西吴起与内蒙古东胜、宁夏彭阳与辽宁建平。即山西右玉种群和河北丰宁种群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这两者与宁夏彭阳和辽宁建平的聚类亲缘关系最远。

苏吉武,尹亚秋,苏建伟,祁孝珍[9](2008)在《浅谈建平水土保持生态县建设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平县地处辽宁西部,是辽西典型的丘陵水蚀区。经多年治理,2000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生态县。进入21世纪,建平县百万亩沙棘林出现衰败现象,生态环境再度受到威胁。为此,建平县重新调整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以沙棘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以坡改梯为主的生态农业体系、以坝系工程为骨干的沟道生态体系,已形成了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的生态体系。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型、林草措施实现了防护型、果牧业实现了互补型、农村经济实现了发展型。

陈国芝,苏吉武,王玉芬,尹亚秋[10](2008)在《建平沙棘林的兴衰与思考》文中认为介绍并分析了辽宁建平的种植情况和沙棘林兴衰的原因,为建平恢复沙棘林基地提出若干的思考。

二、建平县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平县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沙棘品种物候期及果实主要性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研究方法
        1.3.1 物候期调查
        1.3.2 果实主要性状测定
        1.3.3 果实生理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沙棘品种物候期
    2.2 不同沙棘品种果实主要性状
    2.3 不同沙棘品种果实主要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沙棘品种果实品质指标的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2)不同的营林条件沙棘木蠹蛾发生规律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沙棘及沙棘木蠹蛾概述
    1.1 沙棘研究概况
        1.1.1 沙棘的生态学特性
        1.1.2 沙棘的综合价值
        1.1.3 沙棘的生态建设作用
    1.2 沙棘的营林方式和林分类型概述
        1.2.1 营林
        1.2.2 纯林
        1.2.3 混交林
        1.2.4 天然林
        1.2.5 人工林
    1.3 沙棘木蠹蛾研究进展
        1.3.1 生物学特性
        1.3.2 危害特性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样地设置
    2.4 诱捕器设置
    2.5 调查方法及测量指标
        2.5.1 株高、冠幅、地径
        2.5.2 郁闭度
        2.5.3 虫株率与诱捕虫数
        2.5.4 土壤水分含量
    2.6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沙棘生长状况差异分析
        3.1.1 不同的立地条件株高、地径、冠幅差异分析
        3.1.2 不同的营林方式株高、地径、冠幅差异分析
        3.1.3 小结
    3.2 郁闭度差异分析
    3.3 土壤水分含量差异分析
    3.4 沙棘木蠹蛾的发生差异状况分析
        3.4.1 不同的立地条件有虫株率差异
        3.4.2 不同的营林方式有虫株率差异
        3.4.3 不同的营林方式虫数发生量差异
        3.4.4 不同的立地条件虫数发生量差异
        3.4.5 小结
    3.5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防治方法效果
        3.5.1 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虫数差异分析
        3.5.2 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和捕虫量相关性分析
        3.5.3 监测方法有效性探讨
    3.6 沙棘木蠹蛾发生差异因素相关性分析
    3.7 影响沙棘木蠹蛾发生差异因素
        3.7.1 株高、冠幅、地径
        3.7.2 海拔高度
        3.7.3 郁闭度
        3.7.4 土壤水分含量
        3.7.5 营林方式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不同的营林条件差异及沙棘木蠹蛾发生差异规律
        4.1.2 沙棘木蠹蛾发生差异的影响因素
    4.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4)关于沙棘林死亡原因及经营发展对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沙棘林的发展情况
2 沙棘林死亡的原因
    2.1 老化导致沙棘林死亡
    2.2 连年干旱导致沙棘林死亡
    2.3 病虫害导致沙棘林死亡
    2.4 经营管理粗放导致沙棘林死亡
3 沙棘死亡后的应对措施
    3.1 加快沙棘林改造步伐
    3.2 加强病虫害防治
    3.3 提高造林质量
    3.4 选育沙棘良种
    3.5 建立高效沙棘园
    3.6 加强沙棘产业的开发利用

(5)沙棘木蠹蛾干扰下建平县沙棘人工林的景观格局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沙棘研究进展
        1.1.1 沙棘属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1.1.2 沙棘的起源和分布
        1.1.3 沙棘开发的效益
    1.2 沙棘木蠹蛾研究进展
        1.2.1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征
        1.2.2 沙棘木蠹蛾发生特点
        1.2.3 沙棘木蠹蛾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3 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1.3.2 国内外景观生态学源起
        1.3.3 国内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3.4 问题与趋势
    1.4 森林景观干扰生态研究进展
        1.4.1 火干扰
        1.4.2 风干扰
        1.4.3 病虫害干扰
    1.5 本研究重要意义
        1.5.1 从景观尺度解释沙棘木蠹蛾爆发的机制
        1.5.2 评价沙棘木蠹蛾暴发作为生态干扰的强度
2 沙棘木蠹蛾胁迫下沙棘林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地概况
        2.1.2 遥感影像选取和预处理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景观格局—年份的对应分析
        2.2.2 景观指数的Kruskal-Wallis非参检验
3、沙棘木蠹蛾爆发的景观机制
    3.1. 植被指数的选取
        3.1.1 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应用
        3.1.2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物生理学基础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图

(6)辽西地区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辩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沙棘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的对立统一
    1.1 沙棘的树种特性决定其生态效益
    1.2 沙棘的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2 辽西地区沙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
    2.1 沙棘开发利用的背景
    2.2 二者对立统一历程
        (1) 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模糊”统一阶段
        (2) 经济效益优先阶段
        (3) 二者协调发展的认识阶段
3 二者协调发展的途径
    3.1 加强理论研究
    3.2 协调好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的关系
    3.3 完善保障体系, 加强科研投入

(7)灾害胁迫下建平县沙棘人工林的时空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描述
    1.2 数据选择
    1.3 受害沙棘反射的遥感机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年辐射值分析
    2.2 多年植被指数分析
        2.2.1 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
        2.2.2 沙棘林受灾程度分析
    2.3 沙棘空间分布变化
3 讨论

(8)沙棘木蠹蛾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沙棘属植物及其综合效益
        1.1.1 沙棘属植物的起源与分布
        1.1.2 沙棘属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1.1.3 沙棘开发的效益、现状与问题
    1.2 沙棘病虫害研究概况
        1.2.1 俄罗斯对沙棘病虫害的研究
        1.2.2 加拿大的主要沙棘病虫害
        1.2.3 印度的主要沙棘病虫害
        1.2.4 中国对沙棘病虫害的研究
    1.3 沙棘木蠹蛾研究进展
        1.3.1 沙棘木蠹蛾危害特征
        1.3.2 沙棘木蠹蛾危害面积与损失
        1.3.3 沙棘木蠹蛾综合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1.4.1 沙棘的“三大”效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2 沙棘木蠹蛾对沙棘林造成严重威胁
        1.4.3 灾害发生机制研究是实现有效控制的基础
        1.4.4 为国内外其它灌木害虫的研究提供借鉴
    1.5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昆虫科学中的应用
        1.5.1 常用的分子标记
        1.5.2 AFLP 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与应用
        1.5.3 分子遗传标记在昆虫学中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6.1 沙棘木蠹蛾AFLP 分子标记技术路线
2. 沙棘木蠹蛾AFLP 技术体系的建立
    2.1 沙棘木蠹蛾基因组DNA 的准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种DNA 提取方法的比较
        2.3.2 沙棘木蠹蛾基因组DNA 及质量检测
        2.3.3 酶切连接
        2.3.4 预扩增
        2.3.5 选择性扩增
        2.3.6 引物筛选
    2.4 讨论
        2.4.1 沙棘木蠹蛾基因组DNA 的提取方法
        2.4.2 沙棘木蠹蛾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3. 不同地理种群沙棘木蠹蛾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供试材料与实验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沙棘木蠹蛾AFLP 指纹图谱的建立
        3.2.2 沙棘木蠹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讨论与展望
        4.2.1 论文主要创新点
        4.2.2 讨论
        4.2.3 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4.2.4 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图

(9)浅谈建平水土保持生态县建设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以沙棘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
2 以坡改梯田为主的生态农业体系
3 以坝系工程为骨干的沟道生态体系
4 结论

(10)建平沙棘林的兴衰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平县沙棘林发展建设过程
    1.1 基本情况
    1.2 沙棘林发展建设的过程
    1.3 沙棘林建设的技术标准
        (1) 工程措施的技术标准:
        (2) 生物措施技术标准:
    1.4 建平县沙棘林发展大体经历的三个阶段
    1.5 大面积沙棘林的效益
2 建平大面积沙棘林衰败的原因分析
3 新时期恢复沙棘林的若干思考

四、建平县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沙棘品种物候期及果实主要性状调查[J]. 王洪江,张海旺,张文臣,于忠峰,纪连军. 经济林研究, 2019(03)
  • [2]不同的营林条件沙棘木蠹蛾发生规律差异研究[D]. 付雨佳.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3]建平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 洪新.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2(02)
  • [4]关于沙棘林死亡原因及经营发展对策的探讨[J]. 邹吉东,杜海洋,安树超,杨雪娇,张新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03)
  • [5]沙棘木蠹蛾干扰下建平县沙棘人工林的景观格局动态研究[D]. 黄桐毅.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1)
  • [6]辽西地区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辩析[J]. 于震,柴志茹,刘丽娜.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04)
  • [7]灾害胁迫下建平县沙棘人工林的时空特性[J]. 路常宽,廖晓玉,王晓勤,刘艳华,骆有庆.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04)
  • [8]沙棘木蠹蛾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 马超德.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9]浅谈建平水土保持生态县建设途径[J]. 苏吉武,尹亚秋,苏建伟,祁孝珍.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8(02)
  • [10]建平沙棘林的兴衰与思考[J]. 陈国芝,苏吉武,王玉芬,尹亚秋. 沙棘, 2008(01)

标签:;  ;  ;  ;  ;  

建平县沙棘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