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和废酸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粉煤灰和废酸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一、用粉煤灰和废酸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波[1](2017)在《高铝粉煤灰协同活化制备莫来石工艺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铝粉煤灰产生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和宁夏东部地区,年排放量达3000万吨,其中Al2O3和SiO2含量分别高达40%和35%以上,主要以莫来石-刚玉相和非晶相形式存在。针对其资源特点,制备以莫来石为代表的铝硅系耐火材料已成为高铝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粉煤灰原料铝硅比低、杂质含量高的问题,提出了机械-化学协同活-化深度脱硅除杂制备莫来石新工艺,重点开展了非晶相SiO2多场温和活化、酸活化过程硅溶胶凝胶化调控、晶相/非晶相高效剥离机理、深度脱硅动力学等研究;进一步开展了耦合调控活化酸液制备聚合氯化铝、脱硅粉煤灰物性调控制备莫来石、物质流分析与全流程工艺优化等研究,形成了高铝粉煤灰协同活化-深度脱硅制备莫来石耐火材料多联产技术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开展了机械、化学、微波单独和协同活化方式对非晶态SiO2反应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提出"活化指数"用于评价其反应活性,确定了机械-化学活化为最优活化方式,并完成工艺优化,活化指数可达12.4%,较粉煤灰原料反应活性提高8倍,同时Ca、Fe、Mg等杂质含量均可降低至1%以下。进一步开展了协同活化机理研究,采用电子探针、核磁等分析发现协同活化过程可有效降低其晶相/非晶相嵌粘夹裹程度,促进惰性玻璃相Q4(3A1)结构转化为活性较高的Q4(2A1)和Q2(1A1),增加Si-O-活性作用位点,实现杂质的深度脱除和非晶态SiO2反应活性的大幅提高。(2)基于DLVO理论和Zeta电位理论,建立了电位、粘度及pH实时监测一体化平台,结合TEM及in-situ FTIRS分析突变过程胶体粒子形貌及Si-O-Si配位变化,进一步考察了不同价态阳离子(K+、Na+、Ca2+、Mg2+、Fe3+、Al3+)和阴离子(Cl-、Br-、I-、NO3-、SO42-、PO43-)对硅溶胶凝胶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离子价态和浓度过高极易破坏双电层结构,促进凝胶化过程。因此,选择盐酸作为活化酸液,通过控制体系pH小于1.9,并调控溶液中阳离子含量,可有效缓解凝胶转化过程,提高液固分离效率。(3)针对脱硅正交实验结果,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脱硅率及矿相变化的影响,在优工艺条件下,脱硅率可达60%,铝硅比可达2.8,钠含量可控制在0.5%以下;进一步开展了非晶相复杂配位Al-O-Si变化规律、元素赋存状态及转化规律、颗粒孔道结构、矿相及形貌变化规律等研究,发现脱硅反应主要是碱介质强化进攻非晶态SiO2,同时高效破坏非晶相中Al-O-Si配位结构,实现非晶态SiO2的高效剥离;基于脱硅工艺及机理分析,开展了脱硅动力学研究,明确了脱硅反应前期受表面反应控制,反应后期受固膜扩散控制,实现了非晶态SiO2高效脱除同时避免副反应发生,为脱硅过程的有效控制、工程设计与放大提供基础数据。(4)开发了耦合调控制备聚合氯化铝关键技术,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聚合氯化铝制备过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钙离子的架桥作用促进铝离子高效聚合,得到聚合氯化铝产品中Al2O3含量高达11%,盐基度为76%,密度为1.1g/mL,其性能指标均满足国标要求。开发了脱硅粉煤灰物性调控制备莫来石关键技术,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莫来石关键指标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莫来石晶粒生长为棒状莫来石,得到的莫来石产品氧化铝含量高于70%,体积密度高于2.85g/cm3,显气孔率小于0.5%,其性能指标均满足国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体工艺物料衡算、物质流分析和初步经济性评价,为工程放大提供关键基础数据。

李喜林,赵雪,周启星,吴佳欢,刘玲[2](2016)在《废铁屑-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铬渣渗滤液》文中提出针对铬渣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以"以废治废"为研究目标,采用室内静态实验方法,进行废铁屑-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铬渣渗滤液中Cr(Ⅵ)和总铬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铁屑与聚合氯化铝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Cr(Ⅵ)和总铬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其中一种物质;处理Cr(Ⅵ)浓度208 mg/L、总铬浓度260 mg/L的200 m L高浓度含铬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总投加量40 g,配比为1∶1,pH值4.1,对应Cr(Ⅵ)去除率99.93%,总铬去除率99.72%。处理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要求。

刘苗[3](2013)在《金属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酸作为一种清洗剂在冶金、机械及金属制品加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当酸液中酸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其清洗效果显着下降而成为废酸液(或称酸洗废液)。酸洗废液酸性强并含有大量金属离子,被列为危废进行管理,如不妥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而传统的中和处理方法会产生泥渣等二次污染而且达不到资源的再利用目的。本文研究了盐酸酸洗废液的资源化处理方法,以期为酸洗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可行的组合工艺方案,并为其工程化应用提供指导。本文采用负压蒸发法对盐酸酸洗废液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回收的FeCl2结晶对竹制品废水进行了絮凝应用试验,探讨了结晶投加量、pH值、温度对除浊脱色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备PFAC的最优工艺条件,将自制PFAC应用于竹制品废水的絮凝处理试验,探讨了PFAC投加量、pH值、温度及水力搅拌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制PFAC与市售产品的絮凝效果。设计了盐酸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的中试组合工艺及装置,并进行了经济可能性分析。负压蒸发试验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浓硫酸投加量6%、真空度0.06MPa、蒸发时间40min;再生酸可直接回用于酸洗工序;XRD表征显示回收的FeCl2结晶属三斜晶系四水合氯化亚铁;回收的氯化亚铁在投加量2.6g/L、 pH=5、温度25~40℃条件下对竹制品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其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8.95%和77.24%。PFAC絮凝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铝酸钙粉投加量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h,氧化剂加入量(n(Fe2+):n(H2O2)为1:1.2;自制PFAC对竹制品废水絮凝效果良好,其色度、浊度及总磷去除率大于80%,COD去除率可达50%;自制PFAC对色度、浊度及COD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市售产品;对总磷的去除率略低于市售PFAC。盐酸酸洗废液中试处理工艺确定为负压蒸发结晶与制备聚铁絮凝剂的组合工艺,以日产2吨酸洗废液的企业为例,采用该组合工艺进行酸洗废液处理可避免酸洗废液排放,并获得16.94万元/年的经济收益,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赵莉莉[4](2012)在《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铁及其在水体除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主要以廉价且丰富的高岭土和废铁屑为原料制备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将研制出高分子絮凝剂运用于环城河的蓝藻去除中,并与市售的几种絮凝剂的除藻、除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岭土,添加适量的废铁屑制备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得到高岭土和废铁屑制备的聚合氯化铝铁的工艺参数为:研究最佳的高岭土的煅烧温度为750℃,煅烧时间为2.5小时,高岭土与废铁屑的质量配比为2.5:0.06,酸溶时间为2.5小时,酸溶温度为95℃,酸溶比例为4:1,酸浓度为20%,聚合pH值为4,水浴熟化时间为3小时,熟化温度为60℃,从而研制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铝铁。按照水处理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国标法检测高岭土和废铁屑制备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水处理絮凝剂国家标准。检测的指标有相对密度、氧化铝含量、氧化铁含量、pH值、不容物含量、硫酸根含量、氨氮含量、盐基度、砷、锰、镉、铬、汞、铅等重金属含量,除氧化铝含量和密度略低于标准的要求,其他各项均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在环城河除藻实验中,将研制的聚合氯化铝铁与市售的三种絮凝剂用于环城河的蓝藻去除实验中,考虑不同絮凝剂的添加量、pH值对除藻、除浊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絮凝剂添加量及反应的pH值使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将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助凝剂PAM、HCA复配使用,确定助凝剂的最佳添加量,从而筛选出最佳的絮凝剂PAC与助凝剂PAM。经比较,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此研究工艺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仝坤,张以河,侯连栋,陈建,郭晓艳,孙晓霞[5](2011)在《粉煤灰制备含硫絮凝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粉煤灰的来源、数量、危害、主要成分及性质,简介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情况;综述了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含硫絮凝剂的工艺、方法等研究现状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该类絮凝剂处理污水的机理;对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粉煤灰提出了建议。

徐素娟[6](2009)在《“一酸两浸/两碱联合”法实现粉煤灰的全利用》文中提出论文通过对平煤集团坑口电厂粉煤灰的检测,确定其为高硅、高铝粉煤灰,通过试验对传统的酸浸、碱浸法进行改进,最后确定了粉煤灰利用时元素溶出的新工艺——“一酸两浸/两碱联合”法,该法共分四个阶段。(1)酸浸阶段:本阶段采用正交法设计试验,通过试验可知,所确定因素对硅、铝、铁三个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浸溶温度>盐酸浓度>液固比>浸溶时间>煅烧时间>煅烧温度>粉煤灰细度;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粉煤灰细度为200目,煅烧温度为780℃,煅烧时间为1.5h,盐酸浓度为20%,液固比为6:1,浸溶温度为100℃,浸溶时间为1h;最佳工艺参数下的浸出率分别为铝27.25%,铁60.42%,硅1.17%;(2)碱溶阶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25%、灰碱比为1:0.6、浸溶温度为100℃、浸溶时间为2~4h(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SiO2提取率最大,为43.52%;(3)焙烧阶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渣B和碳酸钠混合配比为1:0.8、焙烧温度为850℃、焙烧保温时间为1.5h时效果最佳;(4)二次酸浸阶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焙烧保温时间为1.5h、盐酸浓度为20%、液固比为8、酸溶温度为80℃、酸溶时间为1h时硅、铝、铁的利用率最高,分别为:硅97.07%,铝86.67%,铁96.54%。在改进试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粉煤灰的总体利用方案,使得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100%(其中精细利用率接近90%,其余约10%作建材制品或水泥生料的配料)。通过产品的制备试验可知,1t粉煤灰可制得产品1.43t PAFC(达到聚合氯化铝国家标准(GB15892-2003)的Ⅱ类标准),0.338t白炭黑1(优于沉淀二氧化硅质量标准(GB10517—89)),0.296t白炭黑(2符合沉淀二氧化硅质量标准(GB10517—89)),0.386t Cl2(达到工业用液氯国家标准(GB/T 5138-1996)),0.435t NaOH(达到回用要求),121.8m3 H2(达到回用要求)。通过对比溶出试验各阶段产物的扫描电镜和X衍射图片,分析了该技术路线粉煤灰的微观变化过程。综合分析,1t粉煤灰可获得利润2059.51元。

王曦[7](2009)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及对高浊水的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废物资源化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以包头某火力发电厂燃烧排出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化学组成成分分析可知,粉煤灰中Al2O3的含量为27.22%,Fe2O3的含量为9.32%,SiO2的含量为57.88%,具备助溶酸浸提出这几种元素并制备聚合硅酸铝铁的条件。资料分析表明:粉煤灰中的Fe3+在酸性条件下较易溶出;而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是以复盐3Al2O3·SiO2的形式存在,在一般条件下很难溶于酸或碱,需要添加助溶剂来打开Si-Al键。首先进行了助溶和酸浸试验,研究证明,加入碳酸钠作助溶剂,可使铝铁硅的浸出率达70%以上。并通过试验确定了使铁铝达到最高浸出率较佳的助溶和酸浸工艺条件为:在粉煤灰中加入Na2CO3,加入量为Na2CO3/SiO2比为0.5;在高温电阻炉中焙烧1小时、焙烧温度为900℃时;再将得到的产品用4mol/l盐酸,在110℃下搅拌浸取1小时,此时,铝、硅、铁的浸出率最高,原料利用率最好。其次利用试验所获取的铝、硅、铁为原料制备了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并对絮凝剂制备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硅、铝和铁元素之比、絮凝剂的pH值、熟化温度等设计了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Si:Al(mol:mol)为1:0.5、Si:Fe(mol:mol)为1:0.5、絮凝剂pH值为1.1、熟化温度60℃、熟化时间为2小时时制备条件较佳。最后利用制备出的聚硅酸铝铁(PAFSi)絮凝剂分别对高岭土和硅藻土悬浊液进行絮凝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絮凝条件:当硅藻土用量为2g时,絮凝剂用量为7.5ml,水样pH值为8时,絮团粗大,沉降速度较快,沉积物体积较小,透光率为79.6%,絮凝效果最佳。并用制备出的PAFSi与聚氯化铝和聚硫酸铁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PAFSi的絮凝效果好于聚氯化铝和聚硫酸铁的絮凝效果。

邹燕飞[8](2009)在《粉煤灰中铝、铁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文中指出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中煤在高温燃烧后所残留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富含Al2O3和Fe2O3。目前,我国粉煤灰的总堆存量已经超10亿吨,而且还正以每年8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因此,回收利用粉煤灰中铝、铁、硅等有用资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以KF作为助剂焙烧活化,打开粉煤灰中Al—Si键,酸浸提取其中的铝硅等有用元素。并根据絮凝剂的制取生产工艺,以絮凝作用理论和絮凝剂复合理论为指导,研制出了在以氯离子为主要配位体的基础上引入少量的硫酸根离子,进而发挥硫酸根离子的增强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和“架桥”能力的新型复合聚硅酸硫氯化铝铁(Poly-Silicate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 Sulfate,简称PSiAFCS)絮凝剂,并对所得絮凝剂进行了絮凝应用评价及经济分析。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对粉煤灰进行焙烧活化提取铝铁,制成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回收利用是可行的。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以KF为助剂对焙烧活化、酸浸提取粉煤灰中铝铁的条件进行研究,并对粉煤灰焙烧产物的酸浸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较优焙烧活化条件为:焙烧时间1 h、m(粉煤灰):m(KF)=20:4、焙烧温度800℃;酸浸条件为: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2h、浸出酸浓度4mol/L、液固比为4:1,在上述条件下,粉煤灰铝铁浸出率可达到95.03%。研究结果表明以KF为助剂焙烧活化能够很好地打开粉煤灰中Al—Si键提取铝硅。在粉煤灰焙烧产物加热酸浸过程中,当搅拌速度提高到650 r/min以上时,可以消除外扩散阻力对浸出过程的影响。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反应级数为0.3718,反应活化能为43.49KJ/mol,过程速率为化学反应速率控制。针对铝、铁的不同水解特性,选择合适的碱性物质来调节酸浸液的pH值,得出了聚硫氯化铝铁(PAFSC)的较优聚合条件:n(Al)/n(Fe)=3.8:1、n(Al+ Fe)/n(SO42-)=6:1、聚合温度为60℃、液/胶=2:3;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活性硅酸与PAFSC复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1250r/min,n(Fe+A1)/n(Si)=10:1,聚合温度60℃,熟化时间24h。即可制得Al2O3含量为2.71%,Fe2O3含量为1.12%,SiO2含量为0.47%,SO42-含量为0.40%,碱化度为56%,稳定性(常温)1年以上的PSiAFCS。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多种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PSiAFCS中各物质的相互作用及PSiAFCS的结构形态,探讨了PSiAFCS的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聚铝、聚铁和硫酸根离子相互作用,并与活性硅酸聚合成非晶态共聚物。以模拟水样为处理对象,考察了PSiAFCS的絮凝性能,并探讨了PSiAFCS的絮凝机理,得出了适宜的絮凝条件为:在投加量2.5~7.5mg/L,pH值6~11,絮凝水温20~60℃、沉降时间20min,原水浊度50~500 NTU范围内,絮凝效果良好、除浊率高、投药量少。且去浊效果明显优于聚氯化铝(PAC)、聚硅酸氯化铝铁(PSiAFC)。当PSiAFCS在投药量为2.5mg/L时,剩余浊度最低,为4.33NTU,去浊率达98.27%。通过对PSiAFCS絮凝机理分析,认为PSiAFCS是主要通过吸附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两方面作用对胶体起絮凝作用的。本论文以赣州段赣江水样、生活污水、造纸中段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混凝搅拌实验系统分析了PSiAFCS的絮凝性能,并与PSiAFC、PAC混凝剂进行比较,考查了PSiAFCS在去除浊度、色度及CODCr等方面的优势。PSiAFCS对赣江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凝实验结果表明:PSiAFCS的去浊效果和脱色效果均优于PSiAFC、PAC,且投药量少。对造纸中段废水处理研究表明:PSiAFCS能有效降低中段废水的色度和CODCr,在PSiAFCS用量3.75~7.50mg/L, pH=6.0~10.0,静置时间20min条件下,中段废水的色度除率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在7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制备PSiAFCS的技术可行,经济效益可观,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整个工艺过程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焦洪军[9](2008)在《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PAC)的研究》文中指出聚氯化铝(PAC)作为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已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和污水处理。我国粉煤灰资源非常丰富,但利用率低。由于粉煤灰中含有一定比例的Al元素,因此是制备聚氯化铝的廉价原料。对兰州第二热电厂粉煤灰试样的矿物组成分析,该粉煤灰中出现了石英、莫来石、赤铁矿的特征峰,反映出该粉煤灰中Al2O3、SiO2、Fe2O3的含量较高。而多元素化学分析测定出该粉煤灰中含有58.64%的SiO2、21.32%的Al2O3和7.20%的Fe2O3,矿物组成分析与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在焙烧温度800℃和焙烧时间90min条件下,SEM图片分析可知:未经活化的粉煤灰颗粒表面光滑,结构致密;直接焙烧活化后,粉煤灰玻璃体表面变得相对粗糙,表面为絮状,但是粉煤灰的颗粒结构还是保持很完整;分别加入活化剂HCl和NaCl焙烧活化后,粉煤灰玻璃体表面变得粗糙松散,并且都出现许多的蜂窝状粒子。XRD分析结果显示:粉煤灰中存在的主要峰是石英和莫来石的特征峰;直接焙烧活化和加入NaCl活化剂焙烧活化后,粉煤灰中莫来石的特征峰有所增强,但是莫来石的特征峰变化幅度不大。HCl活化剂活化焙烧粉煤灰后莫来石的特征峰改变很大,而且还出现许多新的莫来石特征峰。本文以粉煤灰为原料,进行了制备聚氯化铝的工艺研究;对传统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预处理活化步骤。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预处理比例、焙烧温度、酸溶时间、酸溶比例和酸溶温度这五个主要工艺参数对PAC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氧化铝浸出率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所得到的结论如下:用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的工艺流程为:预处理-焙烧活化-酸溶-过滤-浓缩-干燥。增加的预处理环节,显着提高了Al2O3的浸出率。根据实验的结果,得到了用粉煤灰制备PAC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酸溶温度为90℃;焙烧温度为800℃;预处理比例为0.20ml/g(体积/质量);酸溶比例为4.5ml/g(体积/质量);酸溶时间为3.0h。根据正交试验分析,在用粉煤灰制备PAC的工艺条件中,影响因子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酸溶温度>焙烧温度>预处理比例>酸溶比例>酸溶时间。通过粉煤灰制备的PAC与市售PAC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制备的PAC在处理的水样的pH值、浊度去除和CODCr去除方面效果略优于市售PAC,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马步春[10](2008)在《凹凸棒石制备活性SiO2及酸化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文中认为炭黑多年来一直是橡胶制品的重要补强剂,近年来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及石油价格的上涨,作为炭黑替代品的无机填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白炭黑以其优良的补强性能成为最主要的白色、透明补强填充剂。本课题主要以廉价且丰富的凹凸棒石粘土为原料制备活性二氧化硅即白炭黑,并把二氧化硅改性后作为补强剂应用于橡胶中,同时对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液进行综合利用制备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凹凸棒石制备活性二氧化硅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所得二氧化硅具有较好的补强效果,可替代白炭黑作为橡胶的补强剂。研究得到凹凸棒石制备活性二氧化硅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常压下,温度为100℃,固液比为1:3,盐酸质量浓度15%,酸活化时间3h;得到橡胶补强实验最优参数为:改性剂选用硅烷偶联剂A172,用量为二氧化硅用量的4%-6%,二氧化硅填充量为质量份40份;得到生产聚合氯化铝铁最佳王艺参数为:温度85-95℃,聚合pH值4.0,反应时间4-5小时。经比较,所得产品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此研究工艺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用粉煤灰和废酸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粉煤灰和废酸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铝粉煤灰协同活化制备莫来石工艺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铝粉煤灰产生状况
        1.1.2 高铝粉煤灰危害
        1.1.3 高铝粉煤灰矿相及组成
        1.1.3.1 高铝粉煤灰组成
        1.1.3.2 高铝粉煤灰的矿相
        1.1.3.3 高铝粉煤灰形貌及元素分布
        1.1.3.4 高铝粉煤灰的孔道结构
    1.2 高铝粉煤灰的利用
        1.2.1 高铝粉煤灰主要利用方式
        1.2.2 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研究进展
        1.2.3 高铝粉煤灰制备铝硅系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1.2.4 高铝粉煤灰活化高效脱硅除杂技术需求迫切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关键问题和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协同活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2.1 非晶相反应活性表征研究
        2.2.2.2 单独活化过程
        2.2.2.3 协同活化过程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DR表征活性可行性验证
        2.3.2 高铝粉煤灰不同活化方式单独活化效果评价
        2.3.2.1 机械活化工艺研究
        2.3.2.2 酸活化工艺研究
        2.3.2.3 微波活化工艺研究
        2.3.3 高铝粉煤灰不同协同活化工艺比较
        2.3.4 不同活化粉煤灰脱硅效果比较
        2.3.5 机械-化学协同活化过程工艺优化
        2.3.5.1 酸浓度对杂质浸出、EDR及矿相的影响
        2.3.5.2 活化温度对杂质浸出、EDR及矿相的影响
        2.3.5.3 活化时间对杂质浸出、EDR及矿相的影响
        2.3.5.4 液固比对杂质浸出、EDR及矿相的影响
        2.3.6 机械-化学协同活化机理分析
        2.3.6.1 工艺过程模型假设
        2.3.6.2 活化过程元素迁移与赋存规律研究
        2.3.6.3 粉煤灰中铝氧硅价键变化对活性的影响
        2.3.6.4 孔道结构及比表面积变化对活性的影响
        2.3.6.5 矿相形貌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稀硅酸体系不同离子对硅溶胶凝胶化过程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表征手段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理论基础
        3.3.1.1 DLVO理论
        3.3.1.2 Zeta电位
        3.3.2 电位突变过程硅酸快速聚合验证
        3.3.2.1 凝胶化过程粘度与电位分析比较
        3.3.2.2 不同阶段胶体粒子形貌变化分析
        3.3.2.3 原位红外分析电位突变过程硅氧键变化
        3.3.3 不同阳离子对电位突变过程的影响
        3.3.3.1 一价阳离子对电位突变过程的影响
        3.3.3.2 二价阳离子对电位突变过程的影响
        3.3.3.3 三价阳离子对电位突变过程的影响
        3.3.4 不同阴离子对电位突变过程的影响
        3.3.4.1 不同酸浓度对突变过程的影响
        3.3.4.2 同一主族不同周期一价阴离子对突变过程的影响
        3.3.4.3 不同价态阴离子对突变过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活化粉煤灰深度脱硅工艺优化及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原料及方法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2.1 工艺优化实验方法
        4.2.2.2 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
        4.2.3 分析表征手段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正交实验
        4.3.2 脱硅过程单因素工艺优化
        4.3.2.1 反应温度对脱硅率及矿相的影响
        4.3.2.2 碱浓度对脱硅率及矿相的影响
        4.3.2.3 反应时间对脱硅率及矿相的影响
        4.3.2.4 液固比对脱硅率及矿相的影响
        4.3.3 脱硅过程机理研究
        4.3.3.1 模型建立
        4.3.3.2 脱硅过程元素迁移与赋存规律研究
        4.3.3.3 脱硅粉煤灰价键变化
        4.3.3.4 脱硅粉煤灰的孔道结构及比表面积变化
        4.3.3.5 矿相及形貌变化
        4.3.4 脱硅动力学
        4.3.4.1 表观动力学模型
        4.3.4.2 搅拌速度影响
        4.3.4.3 反应温度影响
        4.3.4.4 碱浓度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产品制备工艺研究与整体工艺初步评价
    5.1 前言
    5.2 实验原料及方法
        5.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5.2.2 实验方法
        5.2.2.1 废酸液制备聚合氯化铝
        5.2.2.2 莫来石烧结工艺优化
        5.2.3 分析表征手段
    5.3 活化酸液耦合调控制备聚合氯化铝过程研究
        5.3.1 实验室小试酸液循环离子富集考察
        5.3.2 扩大实验酸液循环离子富集及活化效果考察
        5.3.3 循环废酸液制备聚合氯化铝工艺研究
        5.3.3.1 铝酸钙高效溶解工艺研究
        5.3.3.2 聚合氯化铝制备过程盐基度和氧化铝含量工艺考察
    5.4 脱硅粉煤灰物性调控制备莫来石骨料研究
        5.4.1 正交实验
        5.4.2 单因素优化
        5.4.2.1 添加剂影响
        5.4.2.2 成型压力影响
        5.4.2.3 含水率影响
        5.4.2.4 温度影响
        5.4.2.5 恒温焙烧时间影响
    5.5 整体工艺物料衡算及物质流分析
        5.5.1 整体工艺物料衡算
        5.5.2 物质流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符号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废铁屑-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铬渣渗滤液(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制备
    1.2 实验方法
    1.3 水质测定方法
2 实验机理
    2.1 铁还原作用
    2.2 粉煤灰吸附作用
    2.3 微电解作用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废铁屑、聚合氯化铝改性粉煤灰单独投加对铬渣渗滤液处理效果实验
        3.1.1 废铁屑投加量对Cr(Ⅵ)去除影响
        3.1.2 粉煤灰投加量对Cr(Ⅵ)和Cr(Ⅲ)去除影响
    3.2 废铁屑-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铬渣渗滤液实验
        3.2.1 反应时间对铬去除效果影响
        3.2.2 不同配比对铬去除效果影响
        3.2.3 投加量对铬去除效果影响
        3.2.4 p H对铬去除效果影响
        3.2.5 初始浓度对铬去除效果影响
    3.3 技术经济分析
4 结论

(3)金属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金属酸洗废液处理研究现状
        1.2.1 高温焙烧法
        1.2.2 蒸发法回收酸
        1.2.3 铁盐结晶法
        1.2.4 离子交换法
        1.2.5 膜处理法
        1.2.6 电解法
        1.2.7 化学转化法
    1.3 聚合铝铁类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1.3.1 聚合氯化铝铁(PFAC)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3.2 聚合硫酸铝铁(PFAS)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2 酸洗废液组分分析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组分分析方法
        2.2.1 总铁含量的测定
        2.2.2 氯离子的测定
    2.3 组分分析结果
3 负压蒸发法处理盐酸酸洗废液的研究
    3.1 试验仪器与材料
    3.2 试验及测定方法
        3.2.1 盐酸酸洗废液的负压蒸发试验
        3.2.2 自制结晶样品表征
        3.2.3 自制结晶的絮凝应用试验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负压蒸发试验结果分析
        3.3.2 自制氯化亚铁结晶XRD表征结果分析
        3.3.3 自制结晶絮凝应用试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备PFAC的研究
    4.1 试验仪器及材料
    4.2 试验及测定方法
        4.2.1 PFAC制备试验方法
        4.2.2 自制PFAC组分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
        4.2.3 自制PFAC的絮凝应用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制备PFAC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3.2 自制PFAC的絮凝应用试验结果分析
        4.3.3 自制PFAC的红外光谱分析
    4.4 小结
5 中试设计及处理工艺的经济效益分析
    5.1 中试工艺及装置设计
    5.2 中试技术指标及经济损益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论文发表情况

(4)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铁及其在水体除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概述
    2.1 高岭土简介
        2.1.1 高岭土的性质和用途
        2.1.2 高岭土的储量
        2.1.3 高岭土的研究现状
    2.2 絮凝剂概述
        2.2.1 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2.2.2 无机絮凝剂
        2.2.3 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2.2.4 聚合氯化铝铁的性质和用途及研究现状
        2.2.5 有机絮凝剂
        2.2.6 微生物絮凝剂
第三章 高岭土与废铁屑酸溶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酸化液的制备
        3.2.2 正交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子反应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3.3.2 正交反应对反应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酸化液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PAFC 的制备
        4.2.2 PAFC 质量指标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PAFC 聚合工艺条件的确定
        4.3.2 PAFC 的质量指标测定
第五章 聚合氯化铝铁(PAFC)在水体除藻中的应用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环城河水系包河段水质监测
    5.3 絮凝实验
        5.3.1 实验水样
        5.3.2 实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环城河水系包河段水质监测结果
        5.4.2 絮凝实验结果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5)粉煤灰制备含硫絮凝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性质
    1.1 粉煤灰的组成
    1.2 粉煤灰的性质
2 粉煤灰制备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2.1 一元酸絮凝剂
        2.1.1 制备聚合硫酸铁 (PFS)
        2.1.2 制备聚合硫酸铝铁 (PAFS)
    2.2 二元酸絮凝剂
        2.2.1 制备聚合硫酸硅酸铁铝 (PFASS)
        2.2.2 制备聚氯硫酸铝铁 (PAFCS)
        2.2.3 制备聚硅酸复合聚合硫酸铁
    2.3 多元酸系列
    2.4 其他类型的含硫絮凝剂的制备
3 粉煤灰絮凝剂絮凝沉降机理
4 结论

(6)“一酸两浸/两碱联合”法实现粉煤灰的全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3.1 研究方案
        1.3.2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4 研究目标
    1.5 课题的创新点
2 原料和产品介绍
    2.1 原料介绍
        2.1.1 坑口电厂概况
        2.1.2 坑口电厂的发电工艺
        2.1.3 坑口电厂的燃料和粉煤灰
    2.2 产品介绍
        2.2.1 聚合氯化铝铁
        2.2.2 白炭黑
        2.2.3 氢氧化钠
        2.2.4 氯气
        2.2.5 氢气
3 粉煤灰制备化工产品的试验研究
    3.1 试验原料
    3.2 试验仪器和药品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药品
    3.3 试验测定方法
    3.4 探索试验
        3.4.1 试验流程
        3.4.2 评价方法
        3.4.3 正交试验
    3.5 改进试验研究
        3.5.1 试验的改进
        3.5.2 改进试验的结论与探讨
    3.6 本章小结
4 产品的制备和检验
    4.1 聚合氯化铝铁的制备和检验
        4.1.1 聚合氯化铝铁的制备
        4.1.2 聚合氯化铝铁的检验
    4.2 白炭黑的制备和检验
        4.2.1 白炭黑的制备
        4.2.2 白炭黑的检验
    4.3 粗盐的应用
        4.3.1 粗盐的应用方向
        4.3.2 粗盐的应用工艺
        4.3.3 电解产品说明
    4.4 本章小结
5 粉煤灰利用的微观变化分析
    5.1 矿物组成变化分析
    5.2 微观结构变化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一酸两浸/两碱联合”法实现粉煤灰全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6.1 可行性分析
        6.1.1 技术分析
        6.1.2 经济效益分析
        6.1.3 环境效益分析
    6.2 前景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7)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及对高浊水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粉煤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况
        1.2.2 粉煤灰的来源
        1.2.3 粉煤灰对环境与人体的危害
        1.2.4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1.2.5 粉煤灰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1.3 絮凝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絮凝剂的种类
        1.3.2 絮凝剂的性质及发展状况
        1.3.3 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预期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
第二章 粉煤灰中铝铁助溶剂及酸浸工艺的优化研究
    2.1 粉煤灰的组成与结构
        2.1.1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2.1.2 粉煤灰的物理特性
        2.1.3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2.1.4 本实验所用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2.2 粉煤灰中铝、铁浸出助溶试验
        2.2.1 实验所需主要器材、药品
        2.2.2 实验原理
        2.2.3 实验工艺流程
        2.2.4 实验方法
        2.2.5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 粉煤灰助溶工艺的优化
        2.3.1 实验所需主要器材、药品、原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 粉煤灰酸浸工艺条件的优化
        2.4.1 实验
        2.4.2 实验结果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制备工艺流程
        3.2.2 制备原理
        3.2.3 实验原料、主要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对高浊水的处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高岭土模拟水样
        4.2.2 硅藻土模拟水样
        4.2.3 自制絮凝剂与单组分型絮凝剂絮凝效果对比
        4.2.4 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4.3 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粉煤灰中铝、铁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2 粉煤灰提取铝、铁的研究现状
        1.2.3 粉煤灰制备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粉煤灰焙烧活化工艺的研究
    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正交实验设计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正交实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2.5.2 方差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焙烧产物浸出条件及其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3.2 实验方法
    3.3 正交实验设计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正交实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3.4.2 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4.3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3.4.4 盐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4.5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3.4.6 浸出渣的物相组成分析
    3.5 粉煤灰焙烧产物酸浸过程动力学研究
        3.5.1 搅拌速度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3.5.2 浸出动力学模型
        3.5.3 盐酸浓度的影响
        3.5.4 反应温度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制备及表征
    4.1 PAFCS 的制备
        4.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1.2 模拟水样的配制
        4.1.3 絮凝实验方法
        4.1.4 PAFCS 的合成工艺流程
        4.1.5 PAFCS 的合成方法
        4.1.6 絮凝剂的评价指标
        4.1.7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聚硅酸的制备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硅酸的聚合原理
        4.2.3 聚硅酸的制备方法
        4.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PSIAFCS 的制备
        4.3.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3.2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制备原理
        4.3.3 PSiAFCS 的制备方法
        4.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5 PSiAFCS 产品性能指标
    4.4 PSIAFCS 的结构表征
        4.4.1 PSiAFCS 的傅立叶红外谱图分析
        4.4.2 PSiAFCS 的X 射线衍射谱图分析
        4.4.3 扫描电镜照片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絮凝性能
    5.1 实验原料及设备
    5.2 絮凝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5.3.2 水样pH 值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5.3.3 水样温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5.3.4 水样浊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5.3.5 静置时间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5.3.6 PSiAFCS 与其它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
        5.3.7 PSiAFCS 絮凝机理探讨
    5.4 小结
第六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实际应用
    6.1 实验原料及设备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PSiAFCS 对赣江水的处理
        6.3.2 PSiAFCS 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6.3.3 PSiAFCS 对造纸中段废水的处理
    6.4 小结
第七章 聚硅酸硫氯化铝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1 技术可行性分析
    7.2 经济效益分析
    7.3 环境影响评价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Al_2O_3、Fe_2O_3分析及计算方法
附录B 浊度、色度及CODCR检测方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PAC)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絮凝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1.1.1 无机絮凝剂
        1.1.2 有机絮凝剂
        1.1.3 微生物絮凝剂
        1.1.4 复合型絮凝剂
    1.2 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及研究现状
        1.2.1 粉煤灰絮凝剂
        1.2.2 粉煤灰吸附助凝剂
        1.2.3 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2.4 粉煤灰在建材制品方面应用
        1.2.5 粉煤灰在农业方面应用
        1.2.6 从粉煤灰中提取金属及化合物
        1.2.7 粉煤灰在环保与化工方面应用
    1.3 粉煤灰的危害
    1.4 研究背景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粉煤灰活化实验
    2.1 粉煤灰的形成
    2.2 粉煤灰的分类
        2.2.1 按粉煤灰收集、排放方式分类
        2.2.2 按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不同分类
        2.2.3 根据粉煤灰中三种颗粒的组成和比例分类
    2.3 粉煤灰的理化特性
        2.3.1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2.3.2 粉煤灰的化学性质
        2.3.3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2.4 粉煤灰的活化实验
        2.4.1 活化的相关概念
        2.4.2 粉煤灰活性低的原因
        2.4.3 粉煤灰的活化方法
        2.4.4 粉煤灰活化实验
        2.4.5 不同活化剂活化效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的实验研究
    3.1 制备聚氯化铝的原料及设备
        3.1.1 聚氯化铝制备所用原料
        3.1.2 聚氯化铝制备所用设备及装置
    3.2 制备聚氯化铝的实验方案
        3.2.1 制备聚氯化铝的工艺流程
        3.2.2 制备聚氯化铝的主要工艺参数
    3.3 正交实验设计
    3.4 测试指标及实验结果
        3.4.1 氧化铝(Al_2O_3)含量的测定
        3.4.2 盐基度的测定
        3.4.3 氧化铝浸出率的计算
        3.4.4 正交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氯化铝的性能指标和水处理效果实验
    4.1 聚氯化铝标准名称
    4.2 聚氯化铝示性式
    4.3 聚氯化铝的特点
    4.4 聚氯化铝形态分析
        4.4.1 ~(27)Al-NMR法分析铝的形态分布
        4.4.2 Al-Ferron比色法分析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4.4.3 Al_(13)生成前驱物(Al(OH)_4~-)
    4.5 聚氯化铝的凝聚絮凝行为
    4.6 铝盐类凝聚絮凝作用机理
    4.7 影响聚氯化铝混凝性能的因数
        4.7.1 氧化铝(Al_2O_3)含量
        4.7.2 盐基度
        4.7.3 pH值
        4.7.4 水力条件
        4.7.5 密度
    4.8 实验所制备的PAC性能和水处理效果实验
        4.8.1 制备的PAC外观和质量指标
        4.8.2 制备的PAC的水处理效果实验
        4.8.2.1 实验设备与药品
        4.8.2.2 实验方法
        4.8.2.3 实验结果
        4.8.2.4 制备的PAC的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讨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凹凸棒石制备活性SiO2及酸化废液的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概述
    2.1 凹凸棒石简介
        2.1.1 凹凸棒石的性质和用途
        2.1.2 凹凸棒石的研究现状
    2.2 白炭黑的特性和一般生产方法
        2.2.1 白炭黑特性
        2.2.2 白炭黑一般生产方法
        2.2.3 白炭黑生产情况
    2.3 橡胶的特性和用途
    2.4 絮凝剂概述
        2.4.1 聚合氯化铝铁的性质和用途
        2.4.2 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凹凸棒石制备活性二氧化硅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活性二氧化硅的制备
        3.2.1.1 凹凸棒石的提纯
        3.2.1.2 凹凸棒石酸活化条件
        3.2.2 活性二氧化硅质量指标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液固比对反应的影响
        3.3.2 盐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3.3 酸化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3.4 活性二氧化硅质量指标测定
        3.3.5 成本估算
    3.4 小结
第四章 活性二氧化硅橡胶补强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二氧化硅的改性
        4.2.2 二氧化硅补强橡胶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剂种类及用量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二氧化硅用量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填料填充的橡胶的力学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酸化废液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实验研究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PAFC的制备
        5.2.2 PAFC的絮凝效果测试
        5.2.3 PAFC质量指标分析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PAFC聚合工艺条件的确定
        5.3.1.1 聚合的温度
        5.3.1.2 聚合的pH值
        5.3.2 PAFC的质量指标测定
        5.3.3 PAFC的应用
        5.3.3.1 混凝的最优条件
        5.3.3.2 PAFC的净水效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四、用粉煤灰和废酸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铝粉煤灰协同活化制备莫来石工艺基础研究[D]. 张建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7(01)
  • [2]废铁屑-改性粉煤灰联用处理铬渣渗滤液[J]. 李喜林,赵雪,周启星,吴佳欢,刘玲.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6)
  • [3]金属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D]. 刘苗. 浙江大学, 2013(06)
  • [4]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铁及其在水体除藻中的应用[D]. 赵莉莉.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6)
  • [5]粉煤灰制备含硫絮凝剂的研究进展[J]. 仝坤,张以河,侯连栋,陈建,郭晓艳,孙晓霞. 环境工程, 2011(S1)
  • [6]“一酸两浸/两碱联合”法实现粉煤灰的全利用[D]. 徐素娟. 河南理工大学, 2009(S2)
  • [7]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及对高浊水的处理研究[D]. 王曦. 长安大学, 2009(12)
  • [8]粉煤灰中铝、铁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D]. 邹燕飞. 江西理工大学, 2009(S2)
  • [9]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PAC)的研究[D]. 焦洪军. 兰州理工大学, 2008(10)
  • [10]凹凸棒石制备活性SiO2及酸化废液的资源化利用[D]. 马步春.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粉煤灰和废酸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