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工艺品市场潜力巨大

木制工艺品市场潜力巨大

一、木制工艺品市场潜力大(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1](2020)在《苏州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漫长的岁月赋予了国家丰富的传统工艺资源。2017年,由文化部牵头出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肯定了现阶段对传统工艺的振兴和保护是传统工艺工作开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之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传统工艺的振兴保护措施,更好的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化的生活。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理范围内传统工艺项目颇多,同时工艺种类也较为齐全。本文对苏州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的研究,将从“文化区”角度入手,对区域范围内的传统工艺占比情况进行分析,尝试用“传统工艺文化区”这一概念开展研究。列举影响传统工艺生存发展的要素,结合大量田野调查,探讨苏州传统工艺文化区的特点。推动传统工艺文化区特点与当地实施的振兴措施结合,选取2009年—2019年,苏州在传统工艺振兴和保护上已经实施的相关措施进行研究,总结有效措施经验。此外,苏州社会各界对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进行了诸多探索,以其中院校与工艺传承的模式为例,选取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个案分析,试论述院校如何整合自身资源,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发展。为了更深层次了解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的开展状况及传承人态度,选取苏州重点振兴传统工艺项目之一的制扇技艺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结合了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的案例分析,提出“传统工艺文化区”概念,特指区域范围内关于传统工艺的沿革及划分。希望通过对传统工艺文化区内,相关振兴措施的梳理和总结,为之后其他地区在传统工艺振兴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新的思路。

李珣[2](2019)在《基于共生理念的苏州灯彩创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传统手工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各地域生活的物化体现,是我国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近年来,工业生产使得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危机,但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愈加重视。共生是不同物质互惠共生、相互依赖的关系,将共生理念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是将过去和现代结合的重要途径。中华灯彩历史久远,因为地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各地灯彩都具有各自的特色,苏州灯彩也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久负盛名。本文将苏州灯彩作为研究对象,以寻求苏州灯彩与现代生活联结的方式。本文在大量研究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首先对灯彩的起源、各地灯彩的特色进行了梳理,由此突出苏州灯彩的特色,并对它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进行详细的阐述,再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分析了苏州灯彩的现状,由现状引出其发展的问题所在,而后阐述了苏州灯彩与现代设计共生的必要性,分析总结当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共生的案例,接着结合苏州灯彩自身的特点,分析出苏州灯彩与现代设计的共生策略,以此作为苏州灯彩共生设计的基础。最后,笔者分析了苏州灯彩调研问卷的结果,结合实地考察的问题分析,得出苏州灯彩的具体设计目标,并以现代景观灯和室内灯具为载体进行了创新设计实践,从而为苏州灯彩传统工艺的活化作出探索性尝试,也为探索民间手工艺活化的方法和途径作出一点有益的尝试。

贺源[3](2019)在《民族地区的旅游符号生产 ——丽江古城布农铃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论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中的静态结构还是动态过程,以往象征人类学所关注的通常是既成的象征本身,研究者往往着眼于可观察到的各类符号、可分析的内部结构与相应的文化解释,相对缺乏对象征符号赋意过程的重视。事实上,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总是承载着一定的功能和意义。就物质文化而言,这种功能和意义既变迁于物的社会生命的不同阶段,也不断地在符号层面被生产、再生产,被扩充、缩减或迁移。于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借助皮尔斯符号学与物的社会生命两种理论的动态视角,借助个案研究实现对象征赋意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象征主体能动性的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反思作为象征人类学理论渊源之一的皮尔斯符号学对象征符号动态过程研究的启发意义。而旅游纪念品正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旅游地文化话语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与旅游地文化有所联系,并因此被人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以拣选、塑造和消费的物,旅游纪念品承担着体现旅游地本土文化、构建旅游形象等象征功能。尤其是其中被公认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更是在承担起这种象征功能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成为旅游者认知旅游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并可唤起相应的旅游期待。不仅如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还牵扯到异质文化物象的本土化等问题。其物质表象、符号意义和文化形象的变迁则是在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中逐步生成的。也正因此,旅游纪念品作为符号被生产的这一社会生命历程也就为我们研究象征赋意的过程提供了具体而微的个案。丽江古城是我国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的一处旅游胜地,当地成功的旅游纪念品如布农铃、东巴纸等也屡次被相关研究提及。本文即以丽江古城中经过二十余年的时间,在外来者和本地人以及游客群体三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色旅游纪念品布农铃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探讨这一源自滇藏茶马古道的物象在旅游开发中角色、意义和形象的变化:在认识茶马古道铃铛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新的现实语境分析以布农铃为代表的古城铃铛所承袭的地方文化传统,指明其脱离实用物品而走向精神产品和符号化的可能性。进而通过详细梳理布农铃缘起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现实影响,指出其作为一种符号在不同阶段发生性质和功能变迁的原因,以及这一过程与丽江古城整体旅游形象建构的关联性。最终,这一物象在消费仪式、主客互动、影像传播和解读等因素的影响下,从一种马帮文化中的指示符号实现了向丽江古城文化象征符号的转型,在“吉祥”这一基调之上进一步成为本土纳西文化的承载物之一,并通过旅游者的凝视及其文字和影像呈现丽江铃铛这一物象的符号化成果。在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和物的社会生命理论两种动态视角相结合,用以指导对丽江古城布农铃这一地方性文化象征符号的赋意过程进行梳理的同时,本文还将知识再生产与符号资本、游客凝视与真实性等相关理论融入具体的分析之中,以增强对其不同阶段符号塑造特点的认知。最后则从这一符号生产个案出发,回应国内象征人类学研究者对象征思维方式的既有探讨:在以往象征人类学所重视的“物因具有某种特性而被赋予某种意义”这一单向度的象征思维之外,象征符号的生产中存在另一种向度,也即人为了传递既定的意义而从具体物象中加以选择和建构,并在一种主客互动的过程中使之成立并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和接受,从而作为一种象征稳固下来。而对这一象征思维向度的再发现,也使得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象征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能动性及其带有随机色彩的选择。与此同时,对旅游情境中的文化符号生产以及丽江铃铛这一成功个案的经验总结,也为今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本转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姚静[4](2019)在《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及自身内部情况都在变化,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公司面对的竞争也逐渐增大。为此,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以确保能够在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基于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如何做大做强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分析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的竞争战略,逐步对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对比得出其发展机遇、主要威胁等方面的情况,从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的具体情况出发,认为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更适合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入手阐述了所采用的竞争战略的相关内容及采用的措施,还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制定了对应的保障措施。以期帮助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实现较大突破,同时也是对企业竞争战略管理思想在实际经营情况下及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实践的一种探索。

陈文苑[5](2019)在《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剑川白族木雕的田野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资本化是一个实践命题。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民族传统工艺作为文化资本进行利用和开发。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关涉到传统工艺的未来走向,与文化的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等息息相关,甚至与文化产业、文化战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具体实践行为包括哪些内容?实践的逻辑又是什么?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何种规律?……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以剑川白族木雕作为典型案例,在详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借助于口述史、历史文献、内部资料等材料,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文化资本——场域——实践”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在对剑川木雕发展历史、工艺流程、艺术风格进行概述的前提下,阐释了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过程中的资本积累、市场运作以及资本博弈,并总结出了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逻辑和基本规律。通过研究,文章认为:第一,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行为具体包括资本积累、资本市场运作以及资本博弈这三种类型,而我们通常理解的资本市场运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积累指资本的增长、完善和集聚,是在保留原先文化资本结构与内容基础上的增加,当代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积累路径可分为教育培训、传播交流、市场调节以及权力引导四种;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指按照市场需求,对文化资本进行开发,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方式包括产业化、旅游开发、节庆经济化、品牌化与会展商业化;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博弈是行动者之间围绕着文化资本而产生的一种互动行为,博弈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博弈围绕着物质性文化资本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本两方面展开,行动者所采取的博弈策略可以分成三种:维护、发展与争取。资本积累、市场运作与资本博弈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的联系。资本积累是市场运作的前提与基础,市场运作为资本积累提供了方向指引,而文化资本博弈则时常贯穿于资本积累以及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博弈会推动资本的积累,也会促进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第二,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有着属于自己的实践逻辑。实践被场域所控制,场域生产着实践,实践活动必须依附于所处的场域并以习性为作为内驱力。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在实践过程中建构起了特定的场域(初级场域),并衍生出了三种亚级场域:资本积累场域、市场运作场域以及资本博弈场域。文化资本在此三种场域下的具体实践行为和所采取的策略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都必须遵守初级场域的规律,该场域形塑而成的核心习性是文化市场化习性,场域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双线规律。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实践的逻辑图式可以概括为:在场域情境下,以延长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生命周期为根本目的,按照双线规律的要求,通过形塑而出的核心习性生产实践。第三,双线规律是民族传统工艺资本化实践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律。双线规律指的是传统工艺文化自主性发展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规律,这两种规律之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之别。双线规律由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场域的特征所决定,它要求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必须以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为前提,在保持传统工艺文化基因的条件下,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合理、有序的进行实践。在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忽视双线规律的要求,传统工艺文化的均质化、内卷化等问题的出现,其症结恰在于并未充分尊重双线规律。

罗文雄[6](2019)在《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传承性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黎族传统织锦工艺,是黎族在长期开发、建设海南岛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门手工技艺。黎族没有文字,依靠织锦图案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一幅黎锦便是一幅黎族的历史画卷。黎族传统织锦技艺及其文化在黎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黎锦在秦汉时期就已闻名于内地,成为敬献历代朝廷的贡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黎族织锦技艺不断得到发展与升华。宋末元初,着名的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到崖州城(今海南省三亚市天崖区水南村),跟当地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学成后返回故乡松江府(今上海市)乌泥径,传播和推广黎族的棉纺织技艺,推动了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黎锦技艺对促进我国棉纺织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黎族传统的采棉、植棉、弹、纺、染、织、绣等技艺,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海南黎族地区受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冲击,社会变迁速度加快,传统的织锦技艺受到严重冲击,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生存环境恶化。随着织锦艺人的不断谢世,健在的织锦艺人中相当一部分年事已高,织锦技艺后继乏人,织锦技艺濒临绝境。黎锦技艺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为此,黎族织锦工艺及其文化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2003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十大保护试点项目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0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锦技艺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时世之变迁及囿于自身的特殊性,在现实中对黎族传统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黎族及其传统织锦工艺概述,主要阐述海南岛与黎族概况、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历史梳理、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在黎族文化中的地位、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现代价值、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在中国纺织史上的地位、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等,阐明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二是黎族传统织锦工艺流程与变迁,阐述黎族传统的织锦原料、织锦工艺流程,同时阐明随着黎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演变与发展;三是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品及其文化蕴涵,阐述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品的呈现样态、艺术特色、解读织锦纹样与文化蕴涵;四是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传承状况,通过对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生存环境、织锦技艺传承状况、织锦原料的匮乏与危机、村民观念变迁、保护资金、专业人才、政府立法等方面情况的调查分析,说明在现代大工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织锦工艺的生存环境恶化,生存空间不断缩小,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五是对黎族传统织锦工艺传承性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针对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生存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从保护原则、法律与政策、保护措施、传承机制、研究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寻求切合实际的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给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及建议,力图使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注入民族文化元素和内涵。

陈书芳[7](2018)在《基于生态旅游的梅山地区景观格局与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景观不仅是一个与人类活动有着紧密联系的宏观生态学研究对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梅山地区聚居着汉、瑶、苗等多个民族,深受梅山文化影响,境内山峦叠嶂、森林苍莽、清溪潺潺,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近年来,梅山地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旅游业发展较快。然而,作为湖南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在面临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时,如何走出一条合理利用景观资源之路,既能青山常在、文化永续,又能发挥资源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实现梅山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以梅山核心区的安化县和新化县为研究范围,综合运用生态旅游学、景观生态学、文化地理学、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设计等原理,利用RS、GIS等技术,对两县的旅游景观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其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并从景观环境特征、人地作用关系、景观潜在利用方式等方面对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探讨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和模式,力图提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的景观利用方案,探索一条适合梅山特色、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生态规划路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中国梅山文化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进而丰富并完善地域性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体系,为梅山文化的保护和梅山地区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有效途径。全文共分为八章,研究内容按逻辑关系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研究背景及理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策略及实践研究。第一章和第二章为课题背景及理论研究。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接着通过文献的收集与查阅,针对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第二章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第二部分为对象分析研究,主要针对梅山地区景观资源、景观格局和景观适宜性评价做系统分析,涵盖了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第三章,通过文献收集与实地调研,对梅山地区的景观资源生成发展语境进行分析,并将梅山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进而研究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在获得的梅山地区地形图、卫星图、土地利用图等基础数据上,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及数据的处理功能,对研究区的28项景观空间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并分析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提高后期景观生态规划定位的准确性、现实性和工作效率。第五章,运用GIS的综合分析功能,构建梅山地区景观生态适宜性AHP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景观资源环境特征、人地作用关系特征、景观潜在利用方式、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等方面对梅山地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进行系统评价。第三部分为策略及实践研究,包括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六章,通过SWOT分析、问卷调研等方法科学分析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条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第七章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符合地域特色、整体优化的梅山地区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主要包括梅山地区景观格局优化规划、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环境文化保护规划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第八章,在操作层面上对提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验证,选取安化县梅山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为案例,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方法展开研究,使理论与实践共同完善,从小尺度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为梅山地区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实证借鉴。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李波颖[8](2018)在《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GS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工艺品、旅游产品、户外文化用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性企业,现已开发出陀螺系列、飞禽系列、野生动物系列、仿古系列、仿红木系列等各类工艺产品2000余种,除在传统木制工艺品生产上实现了质与量的突破,公司于2010年开始研发欧美风格的花园户外产品,涵盖了花盆、花架、桌、椅以及其他户外装饰产品,品种达500多种。近年来,公司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与产品的有机结合,挖掘创造具有东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淡彩木雕工艺品。本文通过对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策略的研究,为GS公司开拓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提供建设性依据,为GS公司提供更广的视野,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也为目前国内木雕工艺品市场提供一个市场开发的思路和决策流程。在木雕工艺品市场发展的前几年,生产企业即使什么都不考虑,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很容易的销售出去。但是,随着木雕工艺品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消费者的取向和市场的发展方向成为决定企业生产的关键因素。能否抓住消费者的心,能否把握市场的风向标,这就决定了木雕工艺品生产企业未来的命运。本文通过对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策略研究,能够对木雕工艺品行业有进一步推测和评估,为目前国内木雕工艺品市场提供一个市场开发的思路和决策流程。本文以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为例,利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探索了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的开发策略和保障措施,从而保证GS公司在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上的长远发展。首先,了解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的市场开发环境。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分析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其次,对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目标市场定位和市场开发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策略的保障措施:制定系统的产品市场开发规划,注重淡彩木雕工艺品的创新,加强对产品成本的控制,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提升产品的售后服务。

张滨[9](2016)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类型识别与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整个社会对林业资源重视程度的逐渐加强和现代化林业系统运行机制的日益成熟,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众多未知挑战,如何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环境中实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有林区管理者、相关研究人员、林区职工乃至整个社会所迫切关注的问题。实际上,林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林业经济的增长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影响因素在产生不同影响效果的同时还蕴含着更为复杂的影响机理,因此,全面把握各个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的增长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实现的。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抓住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就能有效地解决林业经济增长问题。现阶段,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林业政策实施所形成的实际林业产业结构与预期林业经济增长无法相匹配。尽管,“天保工程”和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实施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取决于林业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依赖于林业产业的人为调控。显然,通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实现现阶段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有效途径。如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符合各个林业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林业产业态势视角下的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则是较为有效的方式。本文在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林业产业“态”和“势”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类型进行识别,确定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具体类型,从而更好地把握了各个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进行马尔科夫分析,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剖析了林业产业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了各个林业产业间的内在发展倾向;通过林业产业态势测算公式将林业产业的“态”和“势”定量地结合在一起,计算得到各个林业产业的林业产业态势值,并分析了现阶段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态势的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针对性地给出了若干促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以期在实现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有效地促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任涛[10](2012)在《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政府支持策略选择研究 ——以蓝田玉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拉动消费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并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增长,但相对于美国、日本、韩国等文化产业大国来讲,文化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工艺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组成部分,占文化产业的份额已达四分之一。目前,我国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缺乏成熟的、知名的龙头企业。工艺品企业存在着小、散、乱、滥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工艺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那么工艺品企业应采取何种发展模式?政府在工艺品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等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充分,而在实践中也面临诸多难题,在我国更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从组织理论、技术方法及政策实施等方面研究工艺品集群发展模式及政府支持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对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专题讨论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模型推演、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就政府支持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策略选择及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工艺品企业发展政策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一是,学者们还尚未涉及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当前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几种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二是,研究发现,工艺品企业走集群发展道路是可行的,提出了基于“市场+资源+技术+人才”四轮驱动的网络型发展模式。三是,对政府支持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角色做了界定,提出政府“引导+服务+规范+扶持”的支持模式。四是,以蓝田玉企业为例,基于TFP视角,在对提出的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合理性检验中发现,蓝田玉企业在基于“市场+资源+技术+人才”四轮驱动的网络型发展模式实施前后,TFP发生了良好的变化趋势,证明这种模式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五是,通过对工艺品企业集群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区域技术基础、市场需求、政府支持、专利保护等18个变量都是影响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六是,提出了政府应通过实施资源合理保护有序开发、专利品牌保护、工艺技术创新、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要素融合、多层次人培养等支持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保障机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填补了国内关于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空白。目前针对工艺品的研究更多侧重于销售、市场及管理等角度,还缺乏对工艺品行业发展模式全面系统的分析,对类似工艺品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小规模企业形态集群的研究尚属首次。本文的相关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工艺品企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第清晰地确定了政府在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政府在不同的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应存有较大差异,具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需要根据行业、企业乃至产品等诸多方面的客观条件来判断。同时也对政府与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协调关系进行了阐释。第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市场+资源+技术+人才”的网络型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并运用实证方法对该模式进行了合理性检验。第四,在相关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对影响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识别。根据工艺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区位和聚集影响两个维度,以蓝田玉企业为例,对影响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做了相关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研究问卷,通过有针对性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的统计数据,并采用因子分析、信度及效度检验等工具手段对影响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和检验,从而为政府支持策略的科学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木制工艺品市场潜力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制工艺品市场潜力大(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传统工艺保护振兴现状
        二、国内传统工艺保护振兴历程
        三、国内传统工艺振兴措施探索
        四、苏州市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性
第二章 苏州传统工艺文化区历史及特点
    第一节 传统工艺文化区要素分析
    第二节 苏州文化区历史特性
        一、水文化特色
        二、崇文之风
        三、包容并蓄
    第三节 苏州传统工艺文化区特性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苏州传统工艺振兴措施及保护现状
    第一节 苏州传统工艺早期保护
        一、苏州传统工艺历史发展
        二、近代苏州传统工艺保护措施的萌芽
    第二节 苏州已开展传统工艺措施
        一、纲领政策类措施
        二、社会宣扬类措施
    第三节 苏州传统工艺振兴新举措
        二、政府专职机构
        三、行业组织建设
        四、传承人考核制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苏州文化区内传统工艺振兴个案研究
    第一节 院校对传统工艺振兴探索—以苏州工艺美院为例
        一、研修研培模式
        二、院校扶贫模式
        三、桃花坞年画模式
        四、工作室制模式
    第二节 苏州传统工艺振兴路径—以苏州制扇技艺为例
        一、竹折扇—徐义林
        二、檀香扇—邢伟中、陈琴
        三、绢宫扇—盛春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基于共生理念的苏州灯彩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苏州灯彩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1.1.2 苏州灯彩的传承与发展需求
        1.1.3 夜间经济的时代背景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传统灯彩研究进展
        1.2.2 传统手工艺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进展总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共生理念
        2.1.1 共生理念的来源
        2.1.2 共生理念在设计中的发展
        2.1.3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共生的必要性
    2.2 符号学理论
        2.2.1 符号学的主要理论
        2.2.2 文化中的符号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苏州灯彩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灯彩的概述
        3.1.1 灯彩的定义
        3.1.2 灯彩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3.1.3 灯彩的工艺特色比较分析
    3.2 苏州灯彩的工艺特色及艺术价值
        3.2.1 苏州灯彩概况
        3.2.2 苏州灯彩的制作工艺
        3.2.3 苏州灯彩的艺术价值
    3.3 苏州灯彩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3.1 苏州灯彩的发展现状
        3.3.2 苏州灯彩发展的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生理念下的苏州灯彩创新设计研究
    4.1 苏州灯彩与现代设计共生必要性
        4.1.1 苏州灯彩的设计需要变成现在进行时
        4.1.2 苏州灯彩的传承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4.1.3 苏州灯彩文化特性的需求
    4.2 共生理念下传统手工艺的设计表现
        4.2.1 传统工艺与现代载体的结合
        4.2.2 材料的解构与重组
        4.2.3 形态和文化的现代融合
        4.2.4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4.3 共生理念下苏州灯彩的设计策略
        4.3.1 以现代形态再现苏州灯彩
        4.3.2 以材料创新重塑苏州灯彩
        4.3.3 以传统工艺再造苏州灯彩
        4.3.4 接轨现代技术的苏州灯彩再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苏州灯彩创新设计实践
    5.1 苏州灯彩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调研
        5.1.1 苏州灯彩调研问卷
        5.1.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5.1.3 调研小结
    5.2 苏州灯彩设计定位
    5.3 苏州灯彩创新设计实践
        5.3.1 “喜上眉梢”景观灯设计
        5.3.2 “福袋”景观灯设计
        5.3.3 “云巅”多功能座椅景观灯设计
        5.3.4 “暖竹”家居吊灯设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3)民族地区的旅游符号生产 ——丽江古城布农铃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对物与物质文化的研究
        (二) 国内外的铃铛研究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的引入与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田野点及调查情况
        (一) 布农铃简介
        (二) 其他店铺和产品简介
        (三) 田野点的进入和调查情况简介
第一章 古道物象的符号潜质:古城铃铛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丽江特色: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境况
        一、从物产到特产:丽江旅游开发的新语境
        二、丽江特色提炼:民族旅游地方性的构建
        三、同质化与特色:丽江旅游中的一种视角
    第二节 多样并存: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铃铛文化
        一、对铃铛文化内涵的界定
        二、宗教情境中的通神法器
        三、马帮生活中的实用装饰
        四、回响于边缘的古道物象
    第三节 走向前台:旅游与丽江铃铛的转向
        一、古物与视听结合体的再认识
        二、制铃者与铃铛的延续和新变
        三、对产地的策略性表达与认同
        四、铃铛的类别划分和名物对应
第二章 指示符号的意义拓展:创意点化与偏移之始
    第一节 卜布农的拾木成铃:从古道行者到丽江驻客
        一、徒步进藏中的马铃新生
        二、分享与重温的赠礼创意
        三、布农与铃的丽江再结缘
        四、木牌铃铛的偏移与路径
    第二节 布农铃的发展历程:从风景木牌到手工铃铛
        一、现场木牌作画的交流体验与仪式感
        二、手绘变印刷中的重心转移与旅游热
        三、手工铃铛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载体
        四、全球化与网络时代对布农铃的影响
    第三节旅游者的记忆留存:旅游大潮中的漂泊驿站
        一、不同时代潮流下的古城过客
        二、顾客留言簿里的倾诉与跟帖
        三、怀旧体验:老顾客的记忆唤起
        四、有故事的铃铛与和铃铛的故事
    第四节 布农铃的符号生成:想象与实践的主客互动
        一、丽江古城的浪漫意象生产与旅游开发
        二、布农铃的传奇与理想生活的现实隐喻
        三、布农铃在丽江古城的融入与凸显方式
        四、他者的表达:传奇的重述与符号的成形
第三章 文化共生的符号增长:新路径下的符号消费
    第一节 布农铃产品的符号构成与寓意解释
        一、木牌画与铃铛的创意组合
        二、铃的文化分类与图案解释
        三、符号的连接与意义的强化
    第二节 布农铃产品的设计理念与寓意学习
        一、个人文化资本的实践与法器的隐喻
        二、店铺内部的文化再生产与知识积累
        三、社会复制中布农铃的符号意义拓展
    第三节 布农铃的消费仪式与铃铛意义传递
        一、镇店之宝的揽客之道与特殊性的赋予
        二、对店铺名称、铃铛分类和功能的介绍
        三、消费者的意义接收与吉祥文化的影响
        四、知识的互动:招鬼铃铛何以寓意吉祥
        五、消费仪式中的权力结构与知识再生产
    第四节 铃铛售出后的归宿地与社会生命史
        一、挂家挂车与铃铛功能的延续及其变形
        二、文房摆设中的静心养心物与文化品位
        三、作为礼物馈赠的地方特产与吉祥物品
        四、供养寺院与铃铛象征功能的实现空间
        五、铃铛的符号意义转换与去商品化过程
        六、绝版手工制品的升值可能与再商品化
第四章 地方文化符号的成型:他我共建的古城之铃
    第一节 铃铛地方性的本土再造
        一、本地文化主体的介入与传统的发明
        二、旅游开发潮流之下铃铛的本土记忆
        三、旅游文化影响下的地方性与真实性
    第二节 热播影视剧的带动效应
        一、被表述的风情:影视剧的虚构与真实
        二、本地人的演绎:符号资本之下的竞争
        三、热销潮流反思:文化传播方式再探索
    第三节 立足于丽江的铃铛收藏
        一、博物馆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展示
        二、古道铃铛与盛世收藏的民间传统
        三、旅游前台的记忆重构与信息传递
    第四节 他者的凝视与意象呈现
        一、他者凝视中丽江铃铛的呈现方式
        二、双向共建的古城印象和铃铛意象
第五章 马铃新生的符号反思:古道物象的蜕变之道
    第一节 马铃新生的方式及其动力
        一、古道铃铛的审美转化及其路径偏移
        二、以铃为媒的象征缔结与需求的互动
        三、铃铛的古城嵌入与文化话语的构建
        四、旅游开发中的符号塑造与意义联动
    第二节 文化变迁中物的象征维度
        一、物的社会生命过程所包含的象征维度
        二、文化商品化中马帮铃铛象征性的获得
        三、趋吉避凶的文化基因与象征的主体性
        四、象征的思维方式与双向度的象征研充
结语
附录
    一、田野照片
    二、相关截图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红木家具行业研究
        1.2.2 竞争战略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写作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
        2.1.2 市场经济环境
        2.1.3 社会与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产业环境分析
        2.2.1 红木家具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第三章 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 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介绍
        3.1.1 发展历程
        3.1.2 主营业务
    3.2 资源分析
        3.2.1 有形资产
        3.2.2 无形资产
        3.2.3 人力资源
    3.3 能力分析
        3.3.1 生产能力
        3.3.2 营销能力
        3.3.3 管理组织能力
        3.3.4 品牌建设能力
        3.3.5 创新研发能力
第四章 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竞争战略的识别与选择
    4.1 SWOT矩阵分析
        4.1.1 内部优势分析
        4.1.2 内部劣势分析
        4.1.3 外部机遇分析
        4.1.4 外部威胁分析
    4.2 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五章 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5.1 竞争战略的实施
        5.1.1 产品差异化
        5.1.2 服务差异化
        5.1.3 其他方面的差异化措施
    5.2 战略实施的保障
        5.2.1 调整组织机构
        5.2.2 完善人力管理
        5.2.3 争取资金支持
        5.2.4 健全企业文化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剑川白族木雕的田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文化资本研究综述
        (二)民族文化资本化研究综述
        (三)剑川木雕研究综述
        (四)以上内容研究述评
    三、本文主旨、内容及重难点
        (一)研究主旨
        (二)主要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四、理论观照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观照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六、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田野点的选择
        (三)田野经历
第一章 剑川木雕概述
    一、剑川历史文化概要
        (一)剑川历史概述
        (二)剑川民间文化与雕刻艺术
    二、剑川的木雕文化
        (一)木雕与民间文学
        (二)木雕行业崇拜
        (三)木雕与剑川白族的文化认同
        (四)木作的行规禁忌及制作技法
    三、剑川木雕的历史及现状
        (一)剑川木雕发展历史
        (二)剑川木雕发展现状
    四、剑川木雕的材料、工具及工艺流程
        (一)剑川木雕的材料
        (二)剑川木雕的工具
        (三)剑川木雕工艺流程
    五、剑川木雕的艺术风格与地域特征
        (一)剑川木雕的艺术风格
        (二)剑川木雕的地域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及其特征
    一、剑川木雕文化资本
    二、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类型
    三、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特征
        (一)双重属性
        (二)高成本性
        (三)惯力性
        (四)传承性
        (五)商业开发性
        (六)易转换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积累:剑川木雕资本化实践的基础环节
    一、物质性文化资本的积累
        (一)产品种类渐趋多样
        (二)工具设备连续更新
    二、非物质性文化资本的积累
        (一)木雕技艺不断突破
        (二)文化荣誉与日俱增
    三、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积累的路径
        (一)教育培训
        (二)传播交流
        (三)市场调节
        (四)权力引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运作:剑川木雕资本化实践的主要环节
    一、剑川木雕的产业化
        (一)生产的分工细化与技术进步
        (二)产品种类与素材的多样化
        (三)产值与规模的持续提高
        (四)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五)产品销售方式的多元化
    二、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旅游开发
        (一)木雕文化资本的旅游产品化
        (二)木雕文化资本与体验式旅游
        (三)木雕文化资本与博物馆旅游
        (四)木雕文化资本与人造旅游景观
    三、剑川木雕的节庆经济化
        (一)借助传统节日促进木雕产品销售
        (二)打造新兴节日推动木雕产品营销
    四、剑川木雕的品牌化、会展商业化
        (一)剑川木雕的品牌化
        (二)剑川木雕的会展商业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本博弈:剑川木雕资本化实践的关键环节
    一、物质性文化资本的博弈
        (一)产品形式逐新趋异
        (二)技法风格争巧斗艳
        (三)材料工具囤积占有
    二、非物质性文化资本的博弈
        (一)区域文化荣誉的归属
        (二)学校文化荣誉的竞争
        (三)个人文化荣誉的博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的实践逻辑
    一、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场域的建构
    二、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具体实践的逻辑
        (一)资本积累实践以资本增量逻辑为内核
        (二)市场运作实践以资本开发逻辑为内核
        (三)资本博弈实践以资本占有逻辑为内核
    三、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实践的根本目的
    四、双线规律:资本化实践的基本规律
    本章小结
结论
    一、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行为
    二、双线规律与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
    三、资本化与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1:文中插图
附录2:田野调查日志(节选)
后记

(6)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传承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学术前史
        (一)西周至清代黎族传统织锦文化史料记载与研究
        (二)民国时期黎族传统织锦文化研究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黎族传统织锦文化研究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五)成绩与问题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文献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研究创新
        (一)对黎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与内容拓展
        (二)点面结合的多维度观察与阐释
    六、相关问题说明
        (一)主要概念
        (二)调查点概况
第一章 黎族及其传统织锦工艺概述
    一、海南岛自然环境
        (一)位置与地貌
        (二)气候
        (三)自然资源
    二、黎族概况
        (一)族称与族源
        (二)各支系分布概况
        (三)文化习俗
        (四)社会经济
    三、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历史梳理
        (一)新石器时代的纺织技术
        (二)秦代至民国时期的黎族纺织技术
    四、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在黎族文化中的地位
        (一)织锦与妇女
        (二)民族精神家园
        (三)人定胜天的理念
        (四)人纹艺术化
    五、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现代价值
        (一)历史价值
        (二)文化价值
        (三)艺术价值
        (四)科研价值
        (五)社会价值
        (六)精神价值
        (七)教育价值
        (八)文化交流价值
        (九)经济价值
    六、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在中国纺织史上的地位
        (一)黎锦织造技艺是我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二)黎锦织造技艺推动江南棉纺织业发展
        (三)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四)黎锦织造技艺弥补了我国棉织锦技艺的空白
第二章 黎族传统织锦工艺流程及其变迁
    一、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原料
        (一)麻类纤维
        (二)棉纤维
        (三)动物纤维——蚕丝
        (四)其他原料
    二、织造工具及其功能
        (一)腰织机构造及功能
        (二)脚踏坐式织机构造及功能
    三、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流程
        (一)麻类纤维加工
        (二)棉类纤维加工
        (三)纺纱
        (四)导纱
        (五)上浆
        (六)染色(纱)
        (七)上机
        (八)织造技艺
        (九)刺绣技艺
    四、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变迁
        (一)黎锦织造原料变迁
        (二)黎锦织造技艺发展
        (三)黎锦图案变迁
        (四)黎锦功能变迁
        (五)黎锦织造技艺传承方式变迁
第三章 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品及其文化蕴涵
    一、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品的呈现样态
        (一)服饰
        (二)锦被
    二、黎锦的艺术文化特色
        (一)黎锦图案艺术特点
        (二)黎锦图案艺术风格
    三、黎锦纹样与文化蕴涵
        (一)纹样种类
        (二)文化蕴涵
第四章 黎族传统织锦工艺传承的现实困境
    一、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传承实践
        (一)传承所
        (二)黎锦合作社(公司)
    二、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传承困境
        (一)织锦艺人年事已高
        (二)年轻传承主体流失
    三、黎族传统织锦原材料危机
        (一)纤维原料
        (二)染色原料
    四、黎族村民及传统织锦艺人的观念变迁
        (一)55岁以上人群(女性)的观念
        (二)30~55 岁人群(女性)的观念
        (三)30岁以下人群(女性)的观念
    五、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品的生存困境
        (一)生存环境受到冲击、毁坏
        (二)收藏机构保存条件差、设备落后
    六、保护与传承的资金及人才的匮乏
        (一)保护与传承资金的匮乏
        (二)缺乏专业人才
    七、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
第五章 黎族传统织锦工艺传承性保护的对策
    一、传承性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原真性保护
        (二)整体性保护
        (三)可持续性保护
        (四)可解读性保护
    二、传承性保护的法律保障
        (一)立法保护
        (二)依法保护
    三、出台传承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调查研究
        (二)保护黎锦织造技艺的生存环境
        (三)保护传承主体
        (四)数字化技术保护
        (五)原材料基地建设
        (六)保护物化的各类黎锦
        (七)加大保护资金投入
        (八)加强人才培养
        (九)加强黎锦织造技艺保护的宣传力度
    四、构建传承性保护的有效机制
        (一)完善管理机构
        (二)建立织锦培训基地
        (三)建立传承人培养机制
        (四)黎锦织造技艺普及教育
        (五)传承性保护与开发利用
        (六)博物馆保护与展示
        (七)建立知识产权制度
        (八)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
        (九)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B 田野调查提纲

(7)基于生态旅游的梅山地区景观格局与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区域背景
        1.1.3 课题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梅山地区
        1.2.2 生态旅游
        1.2.3 景观生态学
        1.2.4 景观格局
        1.2.5 景观生态规划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2.1 宏观领域
        2.1.1 生态旅游学研究
        2.1.2 景观生态学研究
    2.2 中观领域
        2.2.1 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2.2.2 景观格局研究
        2.2.3 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2.3 微观领域
        2.3.1 梅山文化研究
        2.3.2 梅山地区旅游景观资源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研究
第3章 梅山地区旅游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3.1 梅山地区旅游景观资源生成发展语境
        3.1.1 复杂丰沛的自然地理语境
        3.1.2 优化融合的产业经济语境
        3.1.3 神秘多元的人文社会语境
    3.2 梅山地区旅游景观资源分类及特征
        3.2.1 梅山地区旅游景观资源分类
        3.2.2 梅山地区旅游景观资源特征
    3.3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3.3.2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第4章 梅山地区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分析
    4.1 研究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1.1 研究数据的来源
        4.1.2 研究数据的处理
    4.2 梅山地区景观构成要素
        4.2.1 基本要素
        4.2.2 要素的空间配置形式
    4.3 梅山地区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与分析
        4.3.1 梅山地区整体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与分析
        4.3.2 研究区景观类型水平指数的选取与分析
    4.4 梅山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4.4.1 梅山地区景观类型变化
        4.4.2 梅山地区植被指数变化
    4.5 梅山地区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
第5章 梅山地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
    5.1 梅山地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5.1.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
        5.1.2 梅山地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架
    5.2 梅山地区景观资源环境特征评价
        5.2.1 梅山地区景观自然度评价
        5.2.2 梅山地区景观旷奥度评价
        5.2.3 梅山地区景观美景度评价
    5.3 梅山地区人地作用关系特征评价
        5.3.1 梅山地区景观敏感度评价
        5.3.2 梅山地区景观相容度评价
    5.4 梅山地区景观潜在利用方式评价
        5.4.1 梅山地区景观可达度评价
    5.5 梅山地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
        5.5.1 梅山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
        5.5.2 梅山地区传统村落的特征
        5.5.3 梅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价
        5.5.4 梅山地区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适宜性评价
    5.6 梅山地区景观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第6章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与开发模式研究
    6.1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6.1.1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
        6.1.2 梅山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6.1.3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6.2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和定位
        6.2.1 战略目标和开发原则
        6.2.2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
        6.2.3 生态旅游发展定位
    6.3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6.3.1 空间维度——保护性分区开发模式
        6.3.2 产品维度——多元化导向开发模式
        6.3.3 时间维度——阶段性渐进开发模式
        6.3.4 关系维度——均衡型共管开发模式
第7章 梅山地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7.1 梅山地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7.1.1 系统性原则
        7.1.2 保护性原则
        7.1.3 多样性原则
        7.1.4 地域性原则
        7.1.5 可操作性原则
    7.2 梅山地区景观生态功能分区
        7.2.1 核心生态保护区
        7.2.2 外围保护性缓冲区
        7.2.3 集中引导性开发区
    7.3 梅山地区景观格局优化规划
        7.3.1 基质和斑块优化
        7.3.2 廊道景观优化
    7.4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7.4.1 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空间布局规划
        7.4.2 生态旅游线路规划
        7.4.3 旅游服务要素提升规划
    7.5 梅山地区环境文化保护规划
        7.5.1 自然生态资源保护规划
        7.5.2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第8章 理论实证与案例研究
    8.1 项目概况与设计背景
        8.1.1 项目概况
        8.1.2 设计目标
        8.1.3 设计理念
    8.2 基地分析
        8.2.1 基地周边环境
        8.2.2 基地内部现状
    8.3 梅山文化园景观空间格局规划
        8.3.1 总体格局与景点设置
        8.3.2 功能分区与旅游策划
        8.3.3 道路规划与景观营造
        8.3.4 视线组织与竖向设计
        8.3.5 水系重塑与水景设计
        8.3.6 植物配置与动物养殖
    8.4 梅山文化园旅游开发模式
        8.4.1 空间维度——保护性分区开发
        8.4.2 产品维度——复合型多元开发
        8.4.3 时间维度——阶段性渐进开发
        8.4.4 关系维度——联动式多方开发
    8.5 梅山文化园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线路规划
        8.5.1 梅山文化园旅游产品开发
        8.5.2 梅山文化园旅游线路规划
结语
    研究总结
    论文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作品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目录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设计项目
附录D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市场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8)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1.3.1 SWOT分析法
        1.3.2 市场细分的理论、方法和步骤
        1.3.3“4P”组合理论
        1.3.4 新媒体营销
        1.3.5 市场开发流程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环境与SWOT分析
    2.1 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环境分析
        2.1.1 木雕工艺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2.1.2 淡彩木雕工艺品的市场潜力分析
    2.2 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SWOT分析
        2.2.1 优势
        2.2.2 劣势
        2.2.3 机会
        2.2.4 威胁
第3章 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定位与市场开发策略
    3.1 产品市场定位
    3.2 市场开发策略
        3.2.1 产品策略
        3.2.2 价格策略
        3.2.3 渠道策略
        3.2.4 促销策略
第4章 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策略保障措施
    4.1 制定系统的产品市场开发规划
    4.2 注重淡彩木雕工艺品的创新
    4.3 加强对产品成本的控制
    4.4 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
    4.5 提升产品的售后服务
第5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类型识别与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位研究
        1.2.2 产业结构研究
        1.2.3 产业类型划分研究
        1.2.4 林业经济增长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4 主要观点与研究创新
        1.4.1 主要观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 产业布局理论
    2.4 产业发展趋势理论
    2.5 经济增长理论
    2.6 生态位理论
    2.7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林业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3.2 林业第一产业内部发展现状
    3.3 林业第二产业内部发展现状
    3.4 林业第三产业内部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灰色发展决策的林业产业类型识别分析
    4.1 林业产业类型识别方法
        4.1.1 灰色GM(1,1)模型
        4.1.2 灰色发展决策方法
    4.2 林业三次产业类型识别
    4.3 林业第一产业内部次级产业类型识别
    4.4 林业第二产业内部次级产业类型识别
    4.5 林业第三产业内部次级产业类型识别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马尔科夫矩阵的林业产业结构转化分析
    5.1 林业产业结构转化分析方法
        5.1.1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
        5.1.2 转移概率矩阵求解方法
        5.1.3 平稳结构的求解
        5.1.4 基本假设
    5.2 林业三次产业结构转化分析
    5.3 林业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化分析
    5.4 林业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化分析
    5.5 林业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化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产业态势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优化分析
    6.1 计算方法与基本假设
        6.1.1 林业产业态势值的计算公式
        6.1.2 转换系数的设置
        6.1.3 基本假设
    6.2 林业三次产业优化分析
    6.3 林业第一产业内部优化分析
    6.4 林业第二产业内部优化分析
    6.5 林业第三产业内部优化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应对策
    7.1 积极应对林业政策变动,合理规划林业产业布局
    7.2 发挥林区资源禀赋优势,建设特色林业优势产业
    7.3 巩固林区森林资源基础,发展多元林下经济产业
    7.4 培养新型林产品加工业,带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7.5 推广林业科技管理服务,提升林业经济增长动力
    7.6 完善林业产业链产业群,促进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政府支持策略选择研究 ——以蓝田玉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艺品
        2.1.1.1 工艺品概念界定
        2.1.1.2 工艺品特征阐释
        2.1.2 企业集群
        2.1.2.1 企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2.1.2.2 企业集群的特征阐述
        2.1.2.3 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2.2 文献综述
        2.2.1 工艺品行业研究
        2.2.1.1 国外研究
        2.2.1.2 国内研究
        2.2.2 集群相关研究
        2.2.2.1 国外研究
        2.2.2.2 国内研究
        2.2.3 政府支持相关研究
        2.2.3.1 国外研究
        2.2.3.2 国内研究
    2.3 综合述评
第三章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企业集聚理论
    3.2 专业化分工理论
    3.3 竞争优势理论
    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5 产业链理论
    3.6 理论启示
第四章 国内外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经验借鉴
    4.1 国外工艺品发展现状
        4.1.1 国外工艺品发展情况
        4.1.1.1 主要国家工艺品发展情况
        4.1.1.2 国外工艺品发展趋势
        4.1.2 国内工艺品的发展状况
        4.1.2.1 国内工艺品企业发展情况
        4.1.2.2 国内工艺品市场现状分析
    4.2 国内外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做法
        4.2.1 行业协会发展模式
        4.2.2 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
        4.2.3 技术拉动型发展模式
        4.2.4 市场推动型发展模式
        4.2.5 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4.2.6 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发展模式
    4.3 现有模式经验借鉴及评述
第五章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模式选择
    5.1 工艺品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
        5.1.1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适宜性
        5.1.2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动因
        5.1.3 工艺品企业集群形成的机制模型构建
        5.1.4 工艺品企业集群成长的影响因素
    5.2 工艺品企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
    5.3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5.3.1 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
        5.3.2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构建原则
        5.3.3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构建
    5.4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
        5.4.1 政府引导模式
        5.4.2 政府服务模式
        5.4.3 政府规范模式
        5.4.4 政府扶持模式
    5.5 工艺品企业网络型集群发展模式的特征
        5.5.1 网络型互动
        5.5.2 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相结合
第六章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合理性检验及影响因素识别——以蓝田玉企业为例
    6.1 蓝田玉企业发展现状
        6.1.1 蓝田玉历史渊源
        6.1.2 蓝田玉的特点及功能
        6.1.3 蓝田玉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6.1.4 蓝田玉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
    6.2 蓝田玉企业竞争力评价
        6.2.1 蓝田玉企业基本情况
        6.2.2 蓝田玉企业竞争力分析
    6.3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合理性检验
        6.3.1 研究方法
        6.3.2 指标设计及数据说明
        6.3.3 集群效果评价
    6.4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识别
        6.4.1 理论假说
        6.4.2 问卷的设计与修正
        6.4.3 数据分析
第七章 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的策略选择
    7.1 资源合理保护有序开发策略
        7.1.1 合理保护资源
        7.1.2 有序开发利用资源
    7.2 实施专利保护策略
        7.2.1 建立专业保护和预警系统
        7.2.2 实施多元专利保护策略
    7.3 实施品牌提升策略
        7.3.1 更新品牌建设观念
        7.3.2 加快品牌建设步伐
        7.3.3 加大品牌推广力度
    7.4 实施工艺技术创新策略
        7.4.1 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7.4.2 创新合作方式
    7.5 实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7.5.1 加强市场服务资源的整合与规范
        7.5.2 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
    7.6 实施文化要素融合策略
        7.6.1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7.6.2 实现多领域文化要素融合发展
    7.7 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策略
        7.7.1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7.7.2 构建梯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蓝田玉企业集群成长情况调查问卷
典型企业访谈提纲
政府部门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木制工艺品市场潜力大(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传统工艺振兴措施研究[D]. 陈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2]基于共生理念的苏州灯彩创新设计研究[D]. 李珣.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3]民族地区的旅游符号生产 ——丽江古城布农铃的个案研究[D]. 贺源. 云南大学, 2019(09)
  • [4]东兴市家家鸿红木家具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姚静. 广西大学, 2019(01)
  • [5]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剑川白族木雕的田野调查[D]. 陈文苑.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6]黎族传统织锦工艺的传承性保护研究[D]. 罗文雄.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7]基于生态旅游的梅山地区景观格局与规划设计研究[D]. 陈书芳. 湖南大学, 2018(06)
  • [8]GS公司淡彩木雕工艺品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 李波颖. 吉林大学, 2018(12)
  • [9]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类型识别与结构优化研究[D]. 张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10]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政府支持策略选择研究 ——以蓝田玉企业为例[D]. 任涛. 西北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木制工艺品市场潜力巨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