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探讨

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探讨

一、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墨[1](2018)在《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海洋经济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广东省是海洋资源大省,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海洋生物资源可利用率高,凭借这一优势,广东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广东省海洋经济产值连续十几年位于我国前列,但是由于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产量小,企业分散,海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而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将资源较好的整合在一起,是解决产业发展现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的途径。首先,梳理了产业集群与海洋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且进一步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地级市间企业间联系少、龙头企业带头效应不显着、产业集聚区暂未形成等问题。其次,采用区位商的方法与PEST-SWOT分析法对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进行分析。采用区位商的方法分析其目前的集聚水平,通过计算得出其区位商系数低于1,发现其暂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利用PEST-SWOT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同时,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上,借鉴国外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如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从政策的支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分析其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借鉴国内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如辽宁省、山东省和福建省等,吸取其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并从政府的角度、企业的角度和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角度提出了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高新区建设、完善产业集群配套设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强化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政策建议。

史亚娟[2](2012)在《海洋高新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996年,我国将海洋高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研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对于合理引导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按政府部门角色划分,目前国内外一般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有自发集群和政府主导集群。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言,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般倾向于由政府引导,这也是目前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主要模式。具体来说我国目前主要采取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方式。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产业集群理论及溢出效应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及其溢出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产业,其溢出途径主要有技术溢出及经济溢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将海洋产业部门划分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及海洋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在菲德模型中引入技术溢出,通过模型假设及推导,构建了包含经济溢出分析、技术溢出分析的海洋经济系统两部门溢出效应模型。将技术投入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产出作为影响因素纳入生产函数,推导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于海洋产业部门的溢出。通过对总溢出的进一步分解,推导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对于海洋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溢出,并可获得两部门的要素生产力差异。菲德模型可以较好地测算产业集群溢出效应,但也存在忽略滞后效应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针对溢出效应的滞后性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以期能够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滞后性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海洋产业部门总体和海洋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均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且对后者的溢出效应大于对前者。其次,海洋高新技术部门的要素生产力远远高于海洋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最后,海洋产业部门与海洋非高新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相互的滞后溢出效应,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与二者间的滞后溢出不显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可得数据年份较短,不能支持滞后阶数较大的分析;另一方面,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对于其他产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使得其滞后溢出效应不显着。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对于海洋经济及其他海洋产业的溢出效应已初步显现,如果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发挥其溢出效应,必然能够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仲雯雯[3](2011)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和科技等多方面压力,整个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面临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机遇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的强大武器,以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利地位。为顺应“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家领导人和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并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洋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制约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和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成功经验,研究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新时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框架,为积极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同时为制定和实施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政策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依据。本文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技术创新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与联系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中观层面上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回顾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首先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进行界定,阐明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内涵,接着指出技术创新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些理论,本文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找出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指出这些问题应从政策层面予以解决;然后,本文对国内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分别进行详尽的分析,总结国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借鉴,指出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特点、缺失并提出相应的政策需求;最后,结合上述综合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具体的发展政策。本文的研究成果有: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提法、内涵和特征、选择依据等方面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进行了科学界定的尝试,指出其包含的范围并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内涵;提出建立包含由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构成的发展战略和由法律法规与制度环境政策、技术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政策构成的具体发展政策的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框架;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和具体发展政策方面提出新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以及国际合作有待加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结起来是由于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这也正是从政策层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其次,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日本等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具体国情与海洋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其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与具体发展政策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然而,各国普遍采取制定政策规划、成立管理与协调机构、加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有效的规范和推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具体特点,借鉴他们共同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来制定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对于促进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再次,通过分析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现有发展政策的特点、缺失和政策需求,构建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在21世纪”后危机时代”,适逢“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秉承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念,制定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和具体发展政策,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效力有别、科学合理而又运行有效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并以此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刘永胜[4](2011)在《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我国相对落后的海洋资源产业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实现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已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通过对蓝色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分析,对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布局空间及其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第一,关于蓝色经济区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对蓝色经济区的概念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与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相关的基础理论,明确了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及其对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指导作用。从研究的结果看,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子功能区的划分应该建立在梯度理论的基础上,产业布局规划要综合考虑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以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区域经济的联动协同发展,实现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优势海洋产业。第二,关于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在对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相关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引入ECIRM战略模型,构建了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的BEFIT战略目标模型,以指导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认为区域内部资源和不同子功能区之间、陆海经济之间联动协同发展,整合跨越行政区域的产业资源、资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的统筹规划水平和管理者素质,是实现蓝色经济区建设目标的战略基础。第三,关于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空间和功能定位的研究。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区构成及其功能定位研究,分析了当前经济区功能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地理边界模型,以生产函数中综合效率值为标准,利用有序样本聚类方法,根据各子功能经济区发展海洋产业的综合效率将蓝色经济区进行切割分区,确定产业布局对应的布局空间;结合各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情况和蓝色经济区的性质与要求,构建了蓝色经济区的功能集。在建立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维度与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蓝色经济区的基础功能和各子功能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模型,从国家、区域和战术三个层次分析了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的基本策略。第四,关于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蓝色经济区内部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状况,明确蓝色经济区的产业进入标准和产业结构,分析了蓝色经济区主导产业遴选的评价指标,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筛选蓝色经济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数学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的VES生产函数,构建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模型,并通过分析地区产业中模型参数与对照地区的模型参数的最适宜性,对产业布局规划策略进行分析。第五,关于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动态合作机制的研究。针对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动态变化的特点,从蓝色经济区总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的整体一致性,并对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模型的前提假设进行了扩展分析,使得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更加符合现实情况,提高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的实际指导价值。在各方利益的竞争合作博弈过程中,论文引入进化博弈多代理人强化学习模型、变化联盟结构的动态合作博弈模型和有总协调人的动态合作博弈模型,构建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博弈模型,对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的战略合作机制进行了论述。最后,论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进行了实证分析。

李军[5](2011)在《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源泉,是资源的宝库,更是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今世界,人口日益增多,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日益恶化。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沿海各国追逐的焦点。我国具有较长的海岸线,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加强对我国海陆资源的共同开发,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伴随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的逐渐拓展,我国海陆资源开发的诸多的矛盾却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海洋资源利用不合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海洋科技创新不足,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海洋资源开发缺乏资金支持、涉海保险发展不足,风险规避手段缺失等等。在全面打造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背景下,加强对海陆资源开发的系统研究,对于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矛盾,构建海陆资源开发的最优模式,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海陆资源的联动开发为出发点,以构建海陆资源开发最优模式为主要目标,利用国内外对比分析法、实地调查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伦理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以及外部性等相关理论的阐述,为海陆资源的联动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对海陆资源开发的内涵、外延以及特点进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海陆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式,并对典型行业的开发模式做了具体分析。为了探究海陆资源开发的最优模式,文章对现有国内外海陆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总结对比,并得出了国内外海陆资源开发的基本经验和启示,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优开发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思路。?在理论带动实践方面,文章通过个案分析将理论研究运用于具体的经济区域,与山东半岛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相结合,从山东半岛海陆资源开发的现状、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海陆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山东半岛海陆资源开发的基础,总结出山东半岛海陆资源的开发应采用三种模式,即:海陆联动,进行统筹规划;注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调控,坚持可持续发展;外向联动,加强环黄海经济圈的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等。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现状,分析了各海陆产业的产业规划模式。为增强山东半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设计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该论文还对山东半岛海陆资源开发作了战略分析,并从政策、法律、资金、体制、科技、和文化六个方面,阐述了山东半岛海陆资源开发应有的配套措施。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以往沿海经济区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海陆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开发经验为借鉴,揭示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具体的海陆资源开发调控措施,探索出适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陆资源开发模式,以为打造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可行性建议,为科学推动我国海陆联动发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导向性参考。

黄海明[6](2010)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世界的科学技术中心有过多次重大转移,从而也就引发了多次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这就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回顾历史,我国曾经有过科学技术领先的辉煌,也曾数次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以致工业化的进程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二百多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科技领域,高新技术处于现代科技的最前沿,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世界正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变动的非常时期,挑战与机遇同在。这也为我国实现经济赶超和民族复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抢占“后危机时代”竞争的制高点,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素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迎头赶超,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创造性的建议。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运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系统与联系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对比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全文包括导言和正文五章,共六个部分。为了把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向,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在导言部分总结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总起来看,国外的研究紧跟时代变化,不断赋予产业政策新的内涵;国内的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这两方面都是本文需要借鉴的。本文首先系统回顾了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概括了产业政策存续的理论依据。在综合诸多学者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为以后的分析奠定了一般性的理论基础。同时,本文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为具体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物。然后,本文简要回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宏观指导政策、重要?科技计划与项目、发展支撑政策三个层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全面、认真梳理,重点分析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根据以上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中不足之处的详细分析,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具体发展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具体举措。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促进本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但是,由于在综合国力、科技管理体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又不完全一致。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是一个政策体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产业政策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众多学者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定义、内涵进行新的科学界定,并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宏观指导政策、重要科技计划与项目、发展支撑政策。3、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得出,人才缺乏、融资渠道不畅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三个亟待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科技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又有具体政策上的原因。本文提出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并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同时,结合美国、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人才开发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产学研政策提出新的政策建议。4、“后危机时代”是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变动的非常时期,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加快发展、迎头赶上、奋力抢占先机的条件。本文根据“后危机时代”的新形势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提出应解放思想、抢占先机、加快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战略,并以此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乔琳[7](2009)在《面向国际的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本世纪是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加速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增长,使我国尽快走向世界海洋强国之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综合竞争实力、保证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首要问题。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创新性等特点。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对我国沿海区域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论文以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竞争力理论、灰色系统法和成长曲线法作为理论基础,首先,从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现状以及与国际发达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存在的差距。其次,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找出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最后,以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相关产业时间序数列,运用灰色系统法和成长曲线法,预测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产值目标,提出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2010-2020,2050年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战略实现步骤及相关发展对策。

包诠真[8](2009)在《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70.8%。众所周知,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物、矿物、化学、动力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例如,目前已发现的海洋生物大概有20多万种、探明的金属矿砂23.8亿吨、海底石油储量为1383亿吨、大洋锰结核总储量为3万亿吨,每年约生产1350亿吨有机碳、海洋中溴的储量约为700万亿吨、铀42万吨、氯化钠4亿亿吨(世界海盐的年产量为4千万吨);海洋潮汐能、波浪能的储量也非常大。由于陆地资源的开采已经接近饱和以及其的不可再生性,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但是,由于海洋不同于大陆,其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开发方式势必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做支撑。目前,各国都重视开发海洋高新技术,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探测、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油气开发等。而且,发达国家依靠其在海洋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抢占海洋空间和资源。实际上,掌握了海洋高新技术的国家,就等于拿到了宝库资源的金钥匙,拥有海洋资源开发的优先权,不仅能从海洋中获得巨大的资源,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认清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选择我国目前应该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势在必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以海洋高新技术为依托,开采海洋资源、研发海洋高新技术的单元集合体。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研发投入高,涉及国家安全程度高等方面。目前我国把海洋高新技术定义为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系统技术、海洋深潜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信息技术、和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十一方面。相关的产业划分也以此为依据。近年来,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等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关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论文对国内外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对上述十一个主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比较了我国主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阐述了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技术领域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除此之外,论文还对我国部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产业贡献率进行了计算、比较,最后得出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学资源提取业和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三个产业的产业贡献率最大,因此,今后我国可以重点发展这三个产业。同时,论文利用回归方法,以权威机构预测的未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情况为依据,对我国部分海洋产业2020年、2050年的增加值进行了预测。同时,论文还从产业经营环境、产业自身条件、和其他三个角度,分析了制约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其中,在产业经营环境中,分析了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自身条件中,企业的规模数量、产业信息服务的滞后、人均研发投入资金的偏小、产业总体水平的落后都是制约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制约和人才总量与培养结构的制约都阻碍着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最后,论文提出了提升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指出要从产业调整、建立创新体系、打造人才队伍三个角度进行提升竞争力。具体措施如完善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同时加强相关政策的落实;强化企业在推动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链;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公关;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国际化人才等。

冷俊峰[9](2008)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新技术产业是以新的科技成就为基础的产业,具有高知识和智力密集等特征,其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以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存在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除了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之外,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不完善或缺失。论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等方法,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建议。论文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包括制度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制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等。总结了美国、日本、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验。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制度是一个系统,并对其进行了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得到一个三层次的制度系统结构,即社会行为规范准则等非正式制度处于系统的第一层,法律环境和管理制度处于第二层,其它具体的制度安排处于第三层。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机制是一个周期性过程,是制度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的循环。考虑各类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优势地位,通过论证和对创新主体博弈分析,得出社会行为规范准则等非正式制度和法律环境及管理制度创新是国家主导模式,具体制度安排由于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制度创新是国家供给主导和微观主体需求诱导相结合的模式。论文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绩效,验证了制度创新模式。制度变迁的效果可用制度效率来反映,对制度效率进行了数据包络分析(DEA),结果表明我国历年高新技术产业制度效率变化较大,呈现制度效率递减趋势,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同时也间接验证了制度创新机制。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创新文化建设不足,法律环境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财政税收等具体制度安排不到位等。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制度创新需要遵循突出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创新和以人为本、制度创新国家供给主导和微观主体的有效参与相结合、借鉴式制度创新和自创式制度创新相结合等三项原则。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首先要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文化,充分认识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和正确定位政府的作用,其次要创新法律环境和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及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管理制度,再次财政税收制度等具体制度安排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并加以实施。

孙智宇[10](2007)在《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海洋经济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基础科学及其内部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目前,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还未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脉络,研究尚处于形成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20多年来海洋经济研究脉络的梳理,试图勾勒出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变化轨迹,为确定海洋经济研究的正确方向提供依据,以此来填补我国海洋经济学科研究的理论空白。本文收集到1390多篇论文,250多部着作、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工具书等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整理之后进行判断,本文将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90);第二阶段,初步形成阶段(1991-2000);第三阶段,逐步完善阶段(2001-至今)。再将各阶段的资料按研究成果的形式和研究领域(范围和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大致上是从海洋经济理论研究、海洋产业研究、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问题研究、海洋环境问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继而分析出各阶段的主要研究特点、研究重点领域和内容、主要研究人员、研究的缺陷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三个阶段的情况进行整体的分析,从而理清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发展脉络。最后,对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虽然有几位专家学者曾对海洋经济研究与发展展望进行了探讨,但基本上没有以全面而系统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本文尝试对20多年来海洋经济研究取得的各种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是本学科中第一篇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本项研究工作是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的。

二、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2.1.2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2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2.1 生命周期理论
        2.2.2 钻石模型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2.2.4 区位贸易理论
3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3.2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3.2.1 政府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功能
        3.2.2 各地级市积极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优化升级
        3.2.3 各地区积极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3.2.4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
    3.3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
        3.3.1 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聚群发展缓慢
        3.3.2 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地级市间企业间联系少
        3.3.3 龙头企业带头效应不显着,产业集聚区暂未形成
        3.3.4 产学研结合不完善,科研成果转换率不高
4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测度及PEST-SWOT分析
    4.1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水平测度分析
        4.1.1 产业集群水平测度方式的选择
        4.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3 实证结果分析
    4.2 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PEST-SWOT模型分析
        4.2.1 政治因素
        4.2.2 经济因素
        4.2.3 社会因素
        4.2.4 技术因素
        4.2.5 分析结果
5 国内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借鉴
    5.1 国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1.1 美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1.2 日本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2 国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2.1 辽宁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2.2 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6 针对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1.1 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进度
        6.1.2 促进产业高新区建设,完善产业集群配套设施
        6.1.3 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6.2 企业与相关组织层面
        6.2.1 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6.2.2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6.2.3 扩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6.2.4 建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强化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6.3 高校与科研机构层面
        6.3.1 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6.3.2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提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就业率
        6.3.3 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打造创新型人才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海洋高新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0.2.1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
        0.2.2 国内外溢出效应研究
        0.2.3 研究现状总结
    0.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0.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0.3.2 技术路线
    0.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
        0.4.1 研究方法
        0.4.2 本文的创新点
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高新技术
        1.1.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1.1.3 产业集群
        1.1.4 溢出效应
    1.2 产业集群理论基础
        1.2.1 产业聚集经济理论
        1.2.2 产业集群外部经济理论
        1.2.3 新产业空间组织理论
    1.3 溢出效应理论基础
        1.3.1 溢出效应理论的早期发展
        1.3.2 中期知识溢出效应理论的发展
        1.3.3 制度内生化后溢出效应理论的发展
    1.4 本章小结
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1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1.1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1.2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2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2.2.1 政府扶持及政策倾斜
        2.2.2 保证竞争机制
        2.2.3 重视集群发展的客观基础
    2.3 我国海洋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3.1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2.3.2 我国主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3.3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溢出效应分析方法比较
    3.1 溢出效应分析方法
        3.1.1 基于投入产出的溢出效应测算方法
        3.1.2 基于两变量的溢出效应分析方法
    3.2 菲徳模型
        3.2.1 模型基本原理
        3.2.2 基本假设及模型推导
        3.2.3 模型估计
        3.2.4 模型结论分析
        3.2.5 模型效果评价
    3.3 联立方程模型
        3.3.1 联立方程模型概述
        3.3.2 联立方程模型构建步骤
    3.4 本章小结
4 海洋高新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测算
    4.1 海洋高新产业集群溢出途径分析
        4.1.1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产业
        4.1.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溢出机制
    4.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4.2.1 地理范围的界定
        4.2.2 研究对象的界定
    4.3 基于菲德模型原理的溢出效应测算模型构建
        4.3.1 基本假设及理论模型推导
        4.3.2 计量模型构建
        4.3.3 数据收集与处理
        4.3.4 模型参数估计
    4.4 测算结论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海洋高新产业集群滞后溢出效应测算
    5.1 数据及指标选择
    5.2 联立方程模型构建
        5.2.1 变量间滞后性分析
        5.2.2 联立方程模型构建
    5.3 模型参数估计
    5.4 联立方程模型结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产业集群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6.1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国家扶持分析
    6.2 区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路径选择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3)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2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政策的基本理论
        2.1.1 产业政策的内涵和特征
        2.1.2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1.3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2.2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相关理论
        2.2.1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界定
        2.2.2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内涵
        2.2.3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态势
        3.1.1 世界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3.1.2 世界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3.2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1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3.2.2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2.3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问题成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国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4.1 国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现有发展政策
        4.1.1 国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及指导规划
        4.1.2 国外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具体发展政策
    4.2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借鉴
        4.2.1 加强国家层面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制定
        4.2.2 建立专门的管理和协调机构
        4.2.3 重视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4.2.4 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4.2.5 注重培养海洋高科技人才
        4.2.6 加强国际合作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5.1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现有发展政策
        5.1.1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及指导规划
        5.1.2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具体发展政策
    5.2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5.2.1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特点
        5.2.2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缺失分析
        5.2.3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政策需求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构建
    6.1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6.1.1 指导思想
        6.1.2 发展思路
        6.1.3 基本原则
        6.1.4 重点任务
    6.2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体发展政策
        6.2.1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法律法规与制度环境政策
        6.2.2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技术政策
        6.2.3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投融资政策
        6.2.4 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人才政策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4)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
        1.1.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突出
        1.1.2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低端化问题突出
        1.1.3 海洋经济区与濒海内陆经济区缺乏联动发展机制
        1.1.4 国际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竞争日益加剧
        1.1.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新战略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命题的提出
        1.2.2 研究的目的
        1.2.3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案设计
        1.3.1 蓝色经济区建设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3.4 主要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1.4.1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
        1.4.2 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研究结构
第2章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理论框架
    2.1 蓝色经济区概念的内涵和产业布局的特点
        2.1.1 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概念的提出与演变历程
        2.1.2 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的概念界定
        2.1.3 蓝色经济区的特点
        2.1.4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特殊性
    2.2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基础理论及其指导作用
        2.2.1 梯度开发理论与反梯度开发理论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资源基础理论
        2.2.4 核心能力理论
        2.2.5 区位竞争优势理论
        2.2.6 产业集群理论
        2.2.7 产业融合理论
        2.2.8 产业生态理论
    2.3 科学发展观理论
        2.3.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3.2 科学发展观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义
        2.3.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蓝色经济区建设要求
    2.4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ECRIM指导思想
        2.4.1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发展战略特征
        2.4.2 ECIRM模型与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战略形成
    2.5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BEFIT战略模型构建
        2.5.1 蓝色经济区BEFIT战略目标模型的基本思想
        2.5.2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BEFIT战略模型构建
        2.5.3 蓝色经济区BEFIT战略目标模型的指导策略
    2.6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发展战略分析
        2.6.1 政府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管理作用分析
        2.6.2 构建统一的蓝色经济区财政金融保障体系
        2.6.3 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战略
        2.6.4 蓝色经济区优质资源的战略整合
        2.6.5 蓝色经济区地区统筹协同发展的管理战略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空间与功能定位
    3.1 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布局空间
        3.1.1 蓝色经济区经济地理边界划分的指导思想
        3.1.2 确定经济地理边界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
        3.1.3 蓝色经济区经济地理边界模型
    3.2 蓝色经济区内部各类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状况
        3.2.1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区构成
        3.2.2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情况
    3.3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方法与模型
        3.3.1 功能定位的基本原则
        3.3.2 功能定位的维度
        3.3.3 功能定位的指标体系
        3.3.4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数量模型
    3.4 蓝色经济区子功能经济区划分
        3.4.1 蓝色经济区功能集构建
        3.4.2 基本功能的结构
        3.4.3 功能定位的映射关系
    3.5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空间与功能定位策略
        3.5.1 经济地理边界确定策略
        3.5.2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的国家区域规划战略
        3.5.3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的区域经济政策
        3.5.4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的战术性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策略
    4.1 我国蓝色经济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2 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4.1.3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4.2 蓝色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分析
        4.2.1 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资源基础分析
        4.2.2 产业进入标准分析
        4.2.3 产业结构分析
    4.3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模型
        4.3.1 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4.3.2 产业布局的前提与基本假设
        4.3.3 产业布局的理论框架
        4.3.4 产业布局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3.5 产业布局模型构建
        4.3.6 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4.4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模型分析与布局策略
        4.4.1 产业布局的指导策略
        4.4.2 辩证看待海陆经济联动机制中主导产业的形成
        4.4.3 产业布局规划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动态均衡机制
    5.1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动态均衡的动因分析
        5.1.1 产业布局模型假设的扩展
        5.1.2 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动态关联性
        5.1.3 产业布局主体利益的外部性
    5.2 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动态竞争与合作机制
        5.2.1 竞争博弈与联动合作并存的原因
        5.2.2 利益主体竞争博弈的形成机制
        5.2.3 利益主体联动协同合作的形成机制
    5.3 蓝色经济区动态合作博弈模型构建
        5.3.1 局部利益均衡动态合作博弈模型假设
        5.3.2 动态合作博弈的主体构成
        5.3.3 利益主体动态合作博弈的基本原理
        5.3.4 动态合作博弈模型
    5.4 产业布局实现动态合作博弈的策略
        5.4.1 推动动态合作博弈的基本策略
        5.4.2 推动动态均衡的政府作用
        5.4.3 推动企业层面建立良好的动态竞争合作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实证研究
    6.1 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6.1.1 区位地理与经济发展情况概述
        6.1.2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6.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BEFIT战略基础分析
        6.2.1 统筹规划和协调机制的建立
        6.2.2 产业资源基础
        6.2.3 海洋产业基础
        6.2.4 地区区域规划管理水平
        6.2.5 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资本基础和倾斜政策
    6.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空间与功能定位
        6.3.1 经济地理边界分析
        6.3.2 产业布局空间的功能定位维度分析
        6.3.3 各子功能经济区功能定位
    6.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分析
        6.4.1 主导产业选择
        6.4.2 产业布局分析
        6.4.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动态性问题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5)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
    0.2 选题意义
    0.3 研究目的
    0.4 研究路线、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0.4.1 研究方法
        0.4.2 技术路线
        0.4.3 主要内容
    0.5 主要创新点
1 海陆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概述
    1.1 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的文献综述
        1.1.1 国外文献综述
        1.1.2 国内文献综述
        1.1.3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1.2 海陆资源开发相关理论概述
        1.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3 环境伦理理论
        1.2.4 区域经济理论
        1.2.5 外部性理论
    1.3 本章小结
2 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2.1 海陆资源的界定
    2.2 海陆资源开发的内涵、外延及特点
        2.2.1 海陆资源开发的内涵
        2.2.2 海陆资源开发的外延
        2.2.3 海陆资源开发的特点
    2.3 海陆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式
        2.3.1 可持续发展模式
        2.3.2 海陆产业联合发展模式
    2.4 几种典型海洋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2.4.1 港口群的开发模式
        2.4.2 滨海生态旅游业的开发模式
        2.4.3 渔业资源的开发模式
        2.4.4 船舶产业的开发模式
        2.4.5 海洋矿业资源的开发模式
        2.4.6 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2.4.7 海洋化工产业的开发模式
        2.4.8 海水资源的开发模式
    2.5 本章小结
3 海陆资源开发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3.1 海陆资源开发的国内研究
        3.1.1 长三角经济区海陆资源的开发
        3.1.2 珠三角经济区海陆资源的开发
        3.1.3 辽东半岛海陆资源的开发
    3.2 海陆资源的开发的国际研究(以发达国家为例)
        3.2.1 美国
        3.2.2 英国
        3.2.3 加拿大
        3.2.4 日本
        3.2.5 澳大利亚
    3.3 国内外比较及启示
        3.3.1 国内比较
        3.3.2 国外比较
        3.3.3 国内外海陆资源开发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基础分析
    4.1 山东半岛海洋资源开发现状
        4.1.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
        4.1.2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4.1.3 海洋能源资源开发现状
        4.1.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现状
        4.1.5 海洋海水资源开发现状
        4.1.6 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4.1.7 海洋科技资源开发现状
    4.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4.2.1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利用不合理
        4.2.2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
        4.2.3 海洋科技创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2.4 海洋资源的开发缺乏资金支持
        4.2.5 涉海保险发展不足,风险规避手段缺失
    4.3 山东半岛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3.2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3.3 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3.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3.5 海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3.6 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3.7 海洋科技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4 山东半岛海洋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缺少法律规范
        4.4.2 海洋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4.4.3 海洋资源开发缺乏综合规划和管理
        4.4.4 全民海洋国土意识差
        4.4.5 海洋科技人才匮乏,资源开发层次低
    4.5 本章小结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模式选择研究
    5.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的功能定位
        5.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基本情况
        5.1.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
    5.2 山东半岛蓝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
    5.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模式
        5.3.1 海陆产业联动,进行统筹规划
        5.3.2 注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调控,坚持可持续发展
        5.3.3 外向联动,加强环黄海经济圈的国际国内经济合作
    5.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产业规划模式
        5.4.1 海洋交通运输业
        5.4.2 海洋渔业产业
        5.4.3 海洋船舶产业
        5.4.4 海洋矿业产业
        5.4.5 海洋化工产业
        5.4.6 海洋文化产业
        5.4.7 海水利用产业
    5.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战略分析
        5.5.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战略意义
        5.5.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依据
        5.5.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战略定位
    5.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开发的配套措施
        5.6.1 政策保障
        5.6.2 法律保障
        5.6.3 资金保障
        5.6.4 体制保障
        5.6.5 科技保障
        5.6.6 文化保障
    5.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建议
        5.7.1 提高全民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
        5.7.2 拓宽海洋经济投资渠道,全方位推进外引内联
        5.7.3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5.7.4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5.7.5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
        5.7.6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5.7.7 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理论综述
    四、主要内容
    五、逻辑结构
    六、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
第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产业政策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关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第二节 产业政策存续的理论依据
        一、弥补市场失灵
        二、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
        三、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理论
        一、关于高新技术产业
        二、关于产业政策
        三、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第二章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第一节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一、美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二、美国高新技术发展政策体系
    第二节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一、日本宏观科技管理体制
        二、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第三节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
        一、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二、加强政策引导
        三、组织实施重要科技计划和项目
        四、以企业为研发主体,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
        五、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
        六、积极为企业疏通融资渠道
        七、多种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三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与意义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
        二、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第一节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概述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历程
        二、我国宏观科技管理组织体系
    第二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一、宏观指导政策
        二、重要科技计划与项目
        三、发展支撑政策
    第三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一、政策体系的特征
        二、具体政策分析
        三、分析小结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节 解放思想,抢占先机,制定加快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战略
        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三、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扩展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责
        二、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三、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
    第三节 抓住重点,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一、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人才
        二、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促进产学研合作,整合科技资源
        四、进一步完善其它相关制度和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面向国际的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
        2.1.1 海洋经济
        2.1.2 海洋产业
    2.2 海洋高技术
    2.3 海洋新兴产业
    2.4 战略管理理论
        2.4.1 战略与产业战略
        2.4.2 产业战略管理
        2.4.3 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准则
        2.4.4 产业战略管理过程
        2.4.5 竞争力理论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产业竞争力状况
    3.1 国外海洋产业竞争力状况
    3.2 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状况
        3.2.1 海洋产业经济规模迅速增长
        3.2.2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3.2.3 我国海洋产业区域分布与主要产业构成
    3.3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状况
    3.4 我国海洋科技竞争力
        3.4.1 海水养殖生物技术
        3.4.2 海洋生物制药技术
        3.4.3 海洋观测与检测技术
    3.5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竞争力不足的体现
        3.5.1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基础性建设不完善
        3.5.2 我国海洋管理体制滞后
        3.5.3 我国海洋高技术科研投入不足
        3.5.4 缺乏促进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3.5.5 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弱
        3.5.6 环境污染制约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
        3.5.7 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4.1 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外部环境
        4.1.1 国际竞争环境
        4.1.2 国际贸易环境
        4.1.3 人文环境
        4.1.4 政策环境
    4.2 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内部环境
        4.2.1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
        4.2.2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科技与人才
        4.2.3 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主要企业构成
    4.3 国内外海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4.3.1 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4.3.2 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4.3.3 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
        4.3.4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趋势
        4.3.5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4.3.6 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3.7 海洋空间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4.4 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SWOT分析
        4.4.1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优势
        4.4.2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劣势
        4.4.3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环境的机会
        4.4.4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环境的挑战
    4.5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需求分析
        4.5.1 维护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的需求
        4.5.2 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需求
        4.5.3 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4.5.4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4.5.5 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的需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预测
    5.1 模型预测方法
        5.1.1 模型预测面临的困难
        5.1.2 预测模型方法
    5.2 预测方法比较分析
    5.3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预测
        5.3.1 海洋新兴产业累计增加值预测
        5.3.2 我国海洋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及保障措施
    6.1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战略制定的依据
    6.2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6.2.1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6.2.2 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分项目标
        6.2.3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阶段重点
    6.3 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3.1 完善国家海洋高技术发展整体规划
        6.3.2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6.3.3 加速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6.3.4 加强人才的培养
        6.3.5 加强国际合作
        6.3.6 重视海洋开发与环境生态协调发展
        6.3.7 建立产业标准化体系
    6.4 本章小结
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海洋高新技术
        2.1.1 高新技术
        2.1.2 海洋高新技术
    2.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2.2.1 高新技术产业
        2.2.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2.3 产业竞争力理论
        2.3.1 古典的产业竞争力理论
        2.3.2 现代产业竞争力理论
    2.4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主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3.1 国内外海洋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3.1.1 国外海洋产业总体概况
        3.1.2 我国海洋产业总体概况
    3.2 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3.2.1 海洋监测与探测技术产业
        3.2.2 海洋生物技术产业
        3.2.3 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
        3.2.4 海洋深潜技术产业
        3.2.5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产业
        3.2.6 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产业
        3.2.7 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产业
        3.2.8 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
        3.2.9 海水能源开发产业
        3.2.10 海洋信息技术
        3.2.11 海洋空间利用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预测
    4.1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4.1.1 海洋天然资源优势
        4.1.2 产业发展所需人为优势
        4.1.3 产业已经形成的技术水平
        4.1.4 产业所处发展阶段
        4.1.5 产业的国外市场竞争结构
    4.2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间竞争力评价—产业贡献率分析
        4.2.1 计算方法的选择和数据选取说明
        4.2.2 计算过程
    4.3 对未来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5.1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环境
        5.1.1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环境中的机遇
        5.1.2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环境中的挑战
    5.2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自身条件制约
        5.2.1 研发投入资金的产业人均值偏小
        5.2.2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5.2.3 产业信息服务滞后
        5.2.4 产业总体水平落后
    5.3 其他制约因素
        5.3.1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约
        5.3.2 人才总量与培养结构的制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6.1 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调整对策
        6.1.1 完善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
        6.1.2 加强政策的落实
    6.2 建立有利于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6.2.1 强化企业的主导地位
        6.2.2 不断完善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链
        6.2.3 深化知识产权战略
        6.2.4 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
    6.3 建设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
        6.3.1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6.3.2 调整现有的培养模式
        6.3.3 培养国际化人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简要评价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
        1.3.2 制度、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2.1.1 制度均衡理论
        2.1.2 制度非均衡理论
    2.2 具体制度安排创新的供求理论
        2.2.1 具体制度安排需求诱致型创新理论
        2.2.2 具体制度安排供给主导型创新理论
    2.3 制度创新的产权理论
        2.3.1 产权演进理论
        2.3.2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2.4 制度创新的国家理论
        2.4.1 国家起源理论
        2.4.2 国家和产权关系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借鉴
    3.1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及绩效
        3.1.1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
        3.1.2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绩效
    3.2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及绩效
        3.2.1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制度
        3.2.2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绩效
    3.3 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及绩效
        3.3.1 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制度
        3.3.2 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绩效
    3.4 我国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及绩效
        3.4.1 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制度
        3.4.2 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绩效
    3.5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的启示
        3.5.1 充分发挥政府对制度供给的作用
        3.5.2 注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制度创新
        3.5.3 做到制度创新的系统配套
        3.5.4 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非正式制度
        3.5.5 创新人才制度集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3.5.6 特别重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系统及创新机制和模式
    4.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过程及特点
        4.1.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过程
        4.1.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
    4.2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系统组成
        4.2.1 制度系统内涵
        4.2.2 制度系统的特征
        4.2.3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系统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
    4.3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功能
        4.3.1 有关制度功能的一般论述
        4.3.2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功能分析
    4.5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机制
    4.6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模式
        4.6.1 社会行为规范准则等非正式制度由国家主导创新
        4.6.2 法律环境和管理体制等正式制度由国家主导供给
        4.6.3 具体制度安排创新国家供给主导和微观主体需求诱导相结合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实证分析
    5.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制度变迁历程
        5.1.1 计划经济时期
        5.1.2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5.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5.1.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变迁总结
    5.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绩效
        5.2.1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5.2.2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
        5.2.3 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5.2.4 高新技术开发区成效显着
    5.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效率
        5.3.1 制度效率及其决定
        5.3.2 制度效率模型和指标选择
        5.3.3 制度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建立
    5.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存在的问题
        5.4.1 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认识欠缺
        5.4.2 法律环境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5.4.3 具体制度安排不到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对策建议
    6.1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原则
        6.1.1 突出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创新和以人为本
        6.1.2 制度创新国家供给主导和微观主体有效参与相结合
        6.1.3 借鉴式制度创新和自创式制度创新相结合
    6.2 高新技术产业的非正式制度创新
        6.2.1 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文化
        6.2.2 充分认识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6.2.3 正确定位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6.3 高新技术产业法律环境和管理制度创新
        6.3.1 法律环境创新
        6.3.2 管理制度创新
    6.4 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制度安排创新
        6.4.1 财政制度创新
        6.4.2 税收制度的创新
        6.4.3 风险投资制度创新
        6.4.4 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6.4.5 人才制度创新
        6.4.6 科技制度创新
        6.4.7 企业制度创新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论文创新之处
        1.2.1 独特的研究方法
        1.2.2 本学科第一篇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论文
        1.2.3 本文内容具有综合性、系统性
    1.3 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法
        1.3.1 资料来源
        1.3.2 处理方法
第二章 海洋经济研究的起步阶段
    2.1 海洋经济理论研究
        2.1.1 关于海洋经济定义的研究
        2.1.2 关于海洋经济学的研究
        2.1.3 关于海洋区划、功能区划的研究
        2.1.4 关于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
    2.2 海洋产业研究
        2.2.1 海洋渔业研究集中在海水养殖业
        2.2.2 海运业研究以港口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现状介绍为主
        2.2.3 滨海旅游业研究以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为主
        2.2.4 滨海油气开发研究以石油勘探为主
        2.2.5 海洋能开发研究以潮汐能、风能开发为主
        2.2.6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以滨海砂矿资源开发为主
        2.2.7 海洋产业综合研究很少
    2.3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以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为主
    2.4 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问题研究
        2.4.1 海洋战略研究主要是对20 世纪末海洋开发战略进行探讨
        2.4.2 海洋管理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内外海岸带管理的体制、政策和方法
    2.5 海洋环境问题研究
    2.6 起步阶段的研究活动
    2.7 小结
第三章 海洋经济研究的初步形成阶段
    3.1 理论研究的视角、范围、研究方法多样化
        3.1.1 海洋经济定义的界定
        3.1.2 海洋经济学概念的研究
        3.1.3 海洋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探讨
        3.1.4 海洋产业分类的研究
        3.1.5 海陆一体化的研究
        3.1.6 海洋区划和功能区划的研究
    3.2 产业研究仍集中在渔业和海运业,其它产业研究有所增加
        3.2.1 海洋渔业研究呈现多角度
        3.2.2 海岛旅游研究增多
        3.2.3 海运业研究以港口发展定位、功能优化、地域组合、集装箱港口建设为主
        3.2.4 海洋油气和其它海洋能源开发研究
        3.2.5 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受到重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较多
        3.2.6 海盐及盐化工业研究较少
        3.2.7 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研究受到重视
        3.2.8 产业综合研究中海产业结构特点和结构调整研究增多
    3.3 省级区域海洋经济建设研究和全国海岛调查研究较多
    3.4 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问题研究
        3.4.1 海洋强国战略为研究重点
        3.4.2 海洋管理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3.5 海洋环境研究得到重视
    3.6 海洋地缘政治研究
    3.7 初步形成阶段的研究活动
    3.8 小结
第四章 海洋经济研究的逐步完善阶段
    4.1 理论专着显着增多,研究视角、范围、方法更趋多样化
        4.1.1 海洋经济概念界定
        4.1.2 海洋产业分类研究
        4.1.3 海洋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4.1.4 “海陆一体化原则”发展为“海陆一体化建设”
        4.1.5 经济区划有了新观点,功能区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4.1.6 海洋规划理论研究
        4.1.7 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增多
        4.1.8 海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4.1.9 海洋经济统计分析和海洋经济核算研究
    4.2 传统产业增添新内容,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未来产业开始起步
        4.2.1 海洋休闲渔业兴起,渔业结构多元化,研究内容更丰富
        4.2.2 滨海旅游业应用研究很多,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4.2.3 海洋集装箱运输研究非常深入
        4.2.4 海盐及盐化工业研究
        4.2.5 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研究受到重视
        4.2.6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研究较多
        4.2.7 产业综合研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4.3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
    4.4 海洋开发战略和经济管理研究
        4.4.1 海洋经济战略研究
        4.4.2 海洋经济管理研究
    4.5 海洋环境问题研究
    4.6 海洋文化、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
    4.7 逐步完善阶段的研究活动
    4.8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展望
    5.1 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总体评价
        5.1.1 海洋经济研究的脉络
        5.1.2 海洋经济研究的特点
    5.2 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展望
        5.2.1 理论方面应加强可持续发展、人海关系研究
        5.2.2 区域方面应加强海陆一体化研究、重点城市的研究
        5.2.3 产业应重点研究海洋运输业、海洋服务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5.2.4 管理应研究如何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有偿使用法和物权法
        5.2.5 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D]. 周墨. 广东海洋大学, 2018(01)
  • [2]海洋高新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研究[D]. 史亚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2)
  • [3]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 仲雯雯.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 [4]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D]. 刘永胜. 江苏大学, 2011(10)
  • [5]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D]. 李军.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6]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 黄海明. 中共中央党校, 2010(10)
  • [7]面向国际的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乔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S1)
  • [8]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 包诠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S1)
  • [9]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 冷俊峰. 中南大学, 2008(02)
  • [10]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 孙智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