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类抗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分析

螨类抗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分析

一、螨抗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祥生[1](2021)在《防风对Ⅰ型变态反应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防风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中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发热、风湿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防风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还具有潜在的抗过敏作用,但防风对I型变态反应治疗的深入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防风作用I型变态反应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究。其次,体外通过RBL-2H3细胞模型、体内通过诱导建立小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研究了防风对I型变态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网络药理学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找到防风潜在的有效成分以及作用靶点,再通过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找到与“变态反应”相关的靶点基因。将前两步靶点的交集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通过R软件调用Bioconductor程序包将前两步得到靶点交集进行KEGG富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防风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调节钙离子信号、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作用。2.体外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防风和防风指标性成分升麻素苷对RBL-2H3细胞的毒性作用,筛选出防风和升麻素苷对RBL-2H3细胞作用的最适浓度;采用显色法和ELISA法检测二者对RBL-2H3细胞释放β-Hex和组胺的影响;利用AO/EB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对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了细胞脱颗粒时与I型变态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防风生药浓度在0~4 mg/m L、防风的指标性成分升麻素苷在浓度0~100μg/m L时对RBL-2H3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在防风安全作用浓度范围内,防风和升麻素苷均能够抑制DNP-Ig E/DNP-BSA诱导细胞释放β-Hex和组胺,且呈浓度依赖性,但对C48/80诱导细胞引起的β-Hex和组胺的释放无抑制作用;此外,防风能够明显抑制DNP-Ig E/DNP-BSA诱导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细胞的凋亡,但对C48/80诱导细胞释放钙离子无抑制作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防风可能通过抑制Lyn/Syk、PI3K/AKT/NF-κB、MAPK等信号转导途径,对I型变态反应发挥治疗作用。3.体内实验:将防风和升麻素苷连续对小鼠灌胃给药一周,再分别使用DNP-Ig E/DNP-BSA和C48/80诱导建立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模型。通过检测PCA模型中小鼠耳部和足趾部Evans Blue的渗出程度以及肿胀度等指标,对防风治疗I型变态反应的治疗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防风和升麻素苷均能够抑制DNP-Ig E/DNP-BSA诱导小鼠耳部和足趾部PCA模型中Evans Blue的渗出和组织肿胀,表明在动物整体水平防风对I型变态反应有显着的治疗效果,但二者对C48/80诱导的小鼠PCA模型无显着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RBL-2H3细胞试验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证明了防风对I型变态反应具有显着的的治疗作用,其可能通过Lyn/Syk/PLCγ、PI3K/AKT/NF-κB以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变态反应的发病过程,对I型变态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何彦文[2](2020)在《石家庄地区犬瘙痒性皮肤病发病规律调查及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治疗对比探究》文中指出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饲养宠物犬,犬的各种疾病随之逐渐增多,皮肤病也成为了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由于犬皮肤结构的特性,犬皮肤病治疗周期长且极易复发。瘙痒是犬皮肤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瘙痒会造成“瘙痒-抓挠-炎症”的恶性循环,加重皮肤病的同时还会造成诊断难度加大、疾病不易恢复、宠物主人生活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石家庄地区不同区域的动物医院接诊患犬进行调查。通过多种检测方法,调查犬瘙痒性皮肤病流行病学特点,犬瘙痒性皮肤病与病因、季节、年龄、性别、品种等各因素的关系。选取典型犬瘙痒性皮肤病病例进行治疗试验,并对目前流行的止痒药物进行止痒效果对比,通过对血常规和生化等生理指标影响试验、诊断干扰试验、副作用试验及疫苗免疫抗体影响试验等,总结止痒药物的特性,选取犬瘙痒性皮肤病合理治疗药物。本次调查石家庄部分地区医院接诊犬总病例量5872例,其中犬瘙痒性皮肤病病例842例,占所有病例的13%,占皮肤病例的74%。引起犬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中,寄生虫性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微生物性,食物过敏性发病率最低;犬瘙痒性皮肤病季节流行特点同皮肤病季节发病特点相似,五、六、七、八、九月份发病率高,十二、一、二月份发病率最低;在842例瘙痒性皮肤病患犬中,雌雄患犬的比例为1.37:1;在年龄上,1岁以下犬瘙痒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5岁以上犬发病率相对较低;在34个品种中,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是金毛犬、贵宾犬、松狮犬;发病部位主要分布在四肢、耳部和面部,尾部最少。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在止痒效果上,马来酸奥拉替尼组用药14天,瘙痒平均分数从78分降低到30分,泼尼松龙组瘙痒评分分数从76分降低到28分,而对照组瘙痒分数无明显变化。起效时间上,马来酸奥拉替尼相对于泼尼松龙起效时间更快;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上,泼尼松龙组看到40%以上病例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降低,生化指标上可见ALT、AST、ALP升高,马来酸奥拉替尼组指标相比对照组没有差异,可见泼尼松龙会对炎性细胞生成以及肝功能产生影响;不良反应试验中,使用泼尼松龙53例患犬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病例出现嗜睡、多饮、多尿的等副作用,马来酸奥拉替尼组未见因使用马来酸奥拉替尼产生副反应的病例;尘螨Ig E生成干扰试验对比中,马来酸奥拉替尼不会对尘螨Ig E检测产生干扰;在疫苗免疫抗体生成影响试验中,马来酸奥拉替尼不影响抗体产生,泼尼松龙有60%以上的犬抗体产生受到影响。由此提出在治疗止痒用药上,建议用马来酸奥拉替尼替代泼尼松龙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结合本研究结果及犬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本研究可为石家庄地区瘙痒性皮肤病治疗过程中止痒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为石家庄地区犬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及防治提供有效指导建议。

柳于介,萧伟,王振中,赵宾江,田恒勇,黄宇虹,郭家奎,翁维良[3](2013)在《银杏内酯注射液不良反应鉴定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1例对银杏内酯注射液过敏受试者发生的不良事件是否为试验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并进一步明确该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充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下,根据激发试验原理,采用变应原皮肤点刺、皮内注射过敏试验等方法,开展受试者不良事件与药物相关性的探索性试验研究。结果受试者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为非过敏体质者,对银杏内酯注射液不引起过敏反应。结论表明点刺过敏原试验联合皮肤过敏试验是对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监测的有益尝试,可能会成为预警高致敏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判断的方法之一。

李双霞,何多姣,张进顺[4](2011)在《蠕虫及其衍生物对过敏性疾病的抑制作用》文中认为蠕虫感染极为普遍,全球大约有1/4人口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热带农村地区的流行率最高。蠕虫病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抗体水平增高,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等。但随着蠕虫与宿主长期协同演化,二者之间不再是一味的损伤,近些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部分蠕虫及其衍生物能够抑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其免疫机制及几种蠕虫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王丽慧,杨炯,杨亦斌[5](2011)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哮喘和无症状的过敏者中表达的差异》文中提出目的: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无症状的过敏者和不过敏的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差异及对特异性过敏原刺激的反应。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的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20例,无症状的尘螨过敏者24例,不过敏的健康人22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进行CFSE染色,分别在不刺激和1mg/L尘螨抗原(rDer p 1)刺激情况下体外培养7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的比率和分裂指数;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CD4+CD25+Treg比率和IFN-γ基础水平均低于无症状的尘螨过敏者和不过敏的健康人,且过敏原刺激后增加不明显;但IL-4的基础水平最高,过敏原刺激后差异更显着。无论刺激与否,无症状的尘螨过敏者CD4+CD25+Treg比率均与不过敏的健康人的水平接近。但过敏原刺激后无症状的尘螨过敏者CD4+CD25+Treg比率高于过敏性哮喘患者,且存在高水平的IFN-γ反应。结论:接触过敏原后,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无症状的过敏者表现出不同的免疫反应模式。过敏性哮喘患者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反应不足,存在过高Th2反应。无症状过敏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对特异性过敏原刺激产生高水平的CD4+CD25+Treg反应及高水平的IFN-γ反应有关。

郑雪芳[6](2010)在《儿童哮喘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99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本地区哮喘儿童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收治的99例哮喘儿童采用皮肤点刺过敏原测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一患儿多种过敏原皮试同时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单种过敏原皮试阳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以尘螨的阳性率最高,其中屋尘螨阳性率84.8%,粉尘螨阳性率69.7%,狗毛阳性率34.3%。结论:尘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哮喘患儿往往多种过敏原同时阳性,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对患儿痛苦小、易于操作,可用于临床进行过敏原的检测。

王晓岩[7](2009)在《中药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研究及对哮喘豚鼠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介质、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许多国家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药喘息康颗粒(Chanxikang Keli,CXKKL)是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呼吸科的经验方,具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临床主治哮喘,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等以寒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实验对中药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及对哮喘豚鼠模型哮喘机制进行干预的研究,研究喘息康颗粒对支气管哮喘的药理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喘息康颗粒能延长由组织胺和氯化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所致豚鼠哮喘的引喘潜伏期,增加小鼠气道内酚红排出量,减轻小鼠二甲苯耳水肿反应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减轻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使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和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另外,本实验还对哮喘豚鼠模型哮喘机制进行干预治疗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喘息康颗粒能改善哮喘症状;减少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减轻哮喘豚鼠支气管周围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豚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升高豚鼠血清中Eotaxin含量,降低豚鼠肺组织中MMP-9及TIMP-1含量,增强豚鼠肺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抑制豚鼠肺组织中IL-4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炎、平喘作用,取得较好的疗效。

赵安乐,郭玉明,潘小川[8](2009)在《建筑室内生物污染及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室内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生物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尘螨和花粉等,其来源也具有多样性。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生物污染物在公共场所、学校、家庭居室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内的污染非常普遍,有时水平还相当高。室内生物性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引起传染性疾病,导致过敏性疾病,甚至还可能致癌和致突变。该文对建筑室内生物污染及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丁国标,王智[9](2008)在《哮喘儿童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检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本地区哮喘患儿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哮喘患儿,采用上海医科大学螨类研究室提供的变应原试剂16种,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140例对吸入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8.0%(140/159),同一患儿同时出现多种吸入过敏原过敏;有112例患者对食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0.4%(112/159)。吸入性过敏原中对粉尘螨、户尘螨及霉菌过敏最高,食入性过敏原中对海鲜过敏比较高。结论尘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哮喘患儿往往存在多种过敏原阳性;该试验对患儿痛苦小,易于操作,可用于临床进行过敏原的检测。

罗芳,邱晓梅,王玥,杨波,李孟荣,李昌崇,李迎春,陈晓冰[10](2008)在《温州地区402例哮喘患儿特应质现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温州地区15岁以下哮喘患儿特应质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及理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例哮喘患儿皮肤过敏原诊断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总IgE、个人过敏史、家族史、过敏原检出率、类型及与年龄关系。结果哮喘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家族过敏史总阳性率为52.74%。个人过敏史总阳性率为61.69%。过敏原皮肤诊断试验和过敏原血清特异IgE阳性率达83.58%,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人数占检测患儿的74.13%,其中以粉尘螨(61.44%)、屋尘螨(58.96%)为主;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占24.38%,以小虾(16.67%)、牛奶(8.46%)为主。血清总IgE阳性率87.9%,总IgE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户尘螨sIgE(D1)、粉尘螨sIgE(D2),皮肤过敏原诊断试验(pt)、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患儿3岁前、后过敏原分布不同,3岁以后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为主。发病诱因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哮喘症状发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临睡、夜晚、清晨。结论儿童哮喘存在明显特应质现象,对其的正确认识和诊断对哮喘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综合治疗如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患儿教育、过敏原避免、特异性的免疫治疗等具有实用和理论指导意义.

二、螨抗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螨抗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防风对Ⅰ型变态反应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变态反应性疾病
    1.2 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1.3 IgE在I型变态反应中的作用
    1.4 I型变态反应的药物治疗情况
    1.5 防风概述
    1.6 防风的药理作用
        1.6.1 解热作用
        1.6.2 镇痛作用
        1.6.3 抗肿瘤作用
        1.6.4 抗炎作用
        1.6.5 抗过敏作用
        1.6.6 调节免疫作用
        1.6.7 其他作用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防风对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防风潜在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2.2.2 防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变态反应靶点的获取
        2.2.3 防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变态反应靶点交集靶点的筛选
        2.2.4 防风、变态反应和相互作用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2.2.5 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核心基因的获取
        2.2.6 防风对变态反应治疗的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
    2.3 结果
        2.3.1 防风潜在活性成分的筛选
        2.3.2 防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变态反应靶点的获取
        2.3.3 防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变态反应靶点的交集基因
        2.3.4 防风、变态反应和相互作用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2.3.5 PPI网络的构建
        2.3.6 GO富集分析
        2.3.7 KEGG富集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防风对RBL-2H3 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主要溶液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防风对RBL-2H3 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2.2 防风对RBL-2H3 细胞β-Hex释放的影响
        3.2.3 防风对RBL-2H3 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3.2.4 防风对RBL-2H3 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3.2.5 防风对Ig E介导的RBL-2H3 细胞凋亡的影响
        3.2.6 防风对Ig E诱导RBL-2H3 细胞脱颗粒时基因表达的影响
        3.2.7 防风对RBL-2H3 细胞活化后Lyn、Sy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3.3 实验结果
        3.3.1 防风对RBL-2H3 细胞增值活性的影响
        3.3.2 防风对RBL-2H3 细胞β-Hex释放的影响
        3.3.3 防风对RBL-2H3 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3.3.4 防风对RBL-2H3 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3.3.5 防风对IgE诱导RBL-2H3 细胞凋亡的影响
        3.3.6 防风对RBL-2H3 细胞中信号分子的影响
        3.3.7 防风对RBL-2H3 细胞活化后Lyn、Sy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防风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动物分组
        4.2.2 实验动物给药
        4.2.3 防风对Ig E诱导小鼠PCA模型的影响
        4.2.4 防风对C48/80 诱导小鼠PCA模型的影响
        4.2.5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防风对Ig E诱发小鼠耳部PCA反应的影响
        4.3.2 防风对Ig E诱发小鼠足趾部PCA反应的影响
        4.3.3 防风对C48/80 诱发小鼠耳部PCA反应的影响
        4.3.4 防风对C48/80 诱发小鼠足趾部PCA反应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石家庄地区犬瘙痒性皮肤病发病规律调查及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治疗对比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犬瘙痒症概述
    1.2 瘙痒的定义
    1.3 瘙痒发生的机理
    1.4 瘙痒的危害
    1.5 引起瘙痒的皮肤病
    1.6 螨虫、真菌和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1.6.1 疥螨引起的皮肤病
        1.6.2 癣菌引起的皮肤病
        1.6.3 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病
        1.6.4 葡萄球菌脓皮病
    1.7 过敏性皮肤病
        1.7.1 跳蚤过敏性皮炎
        1.7.2 食物过敏性皮炎(皮肤对食物的不良反应)
    1.8 异位性皮炎
    1.9 瘙痒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1.9.1 第一步完善的病史调查
        1.9.2 第二步全面体格检查和皮肤科检查
        1.9.3 第三步实验室的鉴别诊断
    1.10 瘙痒性皮肤病的诊断流程
    1.11 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
    1.12 马来酸奥拉替尼的作用机理
    1.13 泼尼松龙的作用机理
    1.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收集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收集标准
    2.2 试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2.2.1 试验主要仪器
        2.2.2 试验主要试剂及药品
    2.3 方法
        2.3.1 调查内容
        2.3.2 瘙痒性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3.3 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治疗对比试验方法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犬瘙痒性皮肤病临床调查结果
        3.1.1 犬各种疾病发病率
        3.1.2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发病原因的关系
        3.1.3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季节的关系
        3.1.4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年龄的关系
        3.1.5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性别的关系
        3.1.6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品种的关系
        3.1.7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3.2 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对比试验结果
        3.2.1 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起效时间比较
        3.2.2 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止痒效果比较
        3.2.3 血常规指标影响对比
        3.2.4 生化指标影响对比
        3.2.5 用药不良反应对比
        3.2.6 尘螨的IgE生成影响对比
        3.2.8 疫苗抗体生成影响对比
4 分析与讨论
    4.1 犬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4.2 犬瘙痒性皮肤病发病率和季节的关系
    4.3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4.4 犬瘙痒性皮肤病与品种的关系
    4.5 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止痒起效速度及止痒效果对比
    4.6 马来酸奥拉替尼同泼尼松龙用药后机体生理指标变化对比
    4.7 用药不良反应对比
    4.8 尘螨IGE生成影响对比
    4.9 疫苗抗体产生影响对比
    4.10 犬瘙痒性皮肤病治疗方案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银杏内酯注射液不良反应鉴定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杏内酯注射液皮肤点刺过敏原测试试验
    1.1 试验目的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3.1 点刺液过敏原种类
        1.3.2 点刺过敏原试液结果
2 银杏内酯注射液的皮内注射过敏试验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3 皮试结果验证试验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重视皮肤过敏试验用于诊断和评价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价值
    4.2 皮肤过敏和激发试验在药物研究与评价中的价值需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5)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哮喘和无症状的过敏者中表达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1.3 过敏原皮内试验及过敏状态的判定
    1.4 肺量测定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
    1.5 人PBMC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1.6 流式细胞仪检测
    1.7 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IL-4和IFN-γ测定
    1.8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点
    2.2 体外培养人PBMC中CD4+CD25+T细胞Foxp3的表达
    2.3 体外培养人PBMC中CD4+CD25+ Treg的水平及rDer p 1刺激对其水平的影响
    2.4 rDer p 1刺激体外培养人PBMC后CD4+CD25+T细胞的分裂指数
    2.5 体外培养人PBMC上清液中IL-4和IFN-γ的水平及rDer p 1刺激对其影响
    2.6 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
3 讨论

(7)中药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研究及对哮喘豚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 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1.1 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1.1.2 我国哮喘现状
        1.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1.2.1 病因
        1.2.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1.2.3 气道高反应性(AHR)机制
        1.2.4 气道重塑机制
        1.3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1.3.1 病因
        1.3.2 病机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
        2.1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嗜酸细胞(EOS)凋亡的影响
        2.2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研究
        2.3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建的影响
        2.4 中药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AHR) 的影响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中药喘息康颗粒药效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2 结果
        1.2.1 CXKKL 对组织胺和氯化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引起豚鼠哮喘的影响
        1.2.2 CXKKL 对小鼠气道内酚红排出量的影响
        1.2.3 CXKKL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1.2.4 CXKKL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1.2.5 CXKKL 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1.2.6 CXKKL 对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的影响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喘息康颗粒对支气管哮喘豚鼠干预作用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一般状况
        2.2.2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变化情况
        2.2.3 肺组织MMP-9 和TIMP-1 的表达情况
        2.2.4 各组豚鼠哮喘等级变化情况
        2.2.5 各组豚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
        2.2.6 CXKKL 对豚鼠血清中IL-4 和IFN-γ及比值的影响
        2.2.7 CXKKL 对豚鼠血清中Eotaxin 的影响
        2.2.8 CXKKL 对豚鼠BALF 中IL-4 和IFN-γ及比值的影响
        2.2.9 CXKKL 对豚鼠肺组织中MMP-9 和TIMP-1 及比值的影响
        2.2.10 CXKKL 对豚鼠肺组织中IL-4 基因表达的影响
        2.2.11 CXKKL 对豚鼠肺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8)建筑室内生物污染及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内生物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1.1 来源
    1.2 种类
2 室内生物污染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室内生物污染的研究状况
    2.2 国内室内生物污染的研究状况
        2.2.1 公共场所生物污染的研究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大, 生物污染情况复杂, 一旦发生疾病, 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2.2.2 学校室内生物污染的研究学校内人口较密集, 卫生打扫的周期比较长, 更容易孳生微生物, 从而造成污染。
        2.2.3 居民居室生物污染的研究
3 室内生物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1 传染病
    3.2 过敏性疾病
    3.3 致癌及致突变

(9)哮喘儿童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判定
2 结果
    1) 不同过敏原点刺试验阳性率结果见表1。
    2) 同一患儿单种或同时多种过敏原阳性比较:
3 讨论

(10)温州地区402例哮喘患儿特应质现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皮肤过敏原诊断试验
    1.4 血清t Ig E、s Ig E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 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家族过敏史
    2.2 个人过敏史
    2.3 变应原阳性率
    2.4 各年龄组吸入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阳性分布
    2.5 血清t Ig E与哮喘患儿变应性相关因素
    2.6 不同性别变应原点刺结果
    2.7 好发季节
    2.8 哮喘发作主要诱发因素
    2.9 哮喘发作症状严重的时间
3 讨论

四、螨抗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防风对Ⅰ型变态反应治疗作用研究[D]. 李祥生. 河北大学, 2021
  • [2]石家庄地区犬瘙痒性皮肤病发病规律调查及马来酸奥拉替尼和泼尼松龙治疗对比探究[D]. 何彦文.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3]银杏内酯注射液不良反应鉴定的试验研究[J]. 柳于介,萧伟,王振中,赵宾江,田恒勇,黄宇虹,郭家奎,翁维良. 中国药物警戒, 2013(06)
  • [4]蠕虫及其衍生物对过敏性疾病的抑制作用[J]. 李双霞,何多姣,张进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23)
  • [5]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哮喘和无症状的过敏者中表达的差异[J]. 王丽慧,杨炯,杨亦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4)
  • [6]儿童哮喘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99例临床分析[J]. 郑雪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0)
  • [7]中药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研究及对哮喘豚鼠的干预作用[D]. 王晓岩. 吉林大学, 2009(08)
  • [8]建筑室内生物污染及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赵安乐,郭玉明,潘小川.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01)
  • [9]哮喘儿童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检测分析[J]. 丁国标,王智. 实用临床医学, 2008(09)
  • [10]温州地区402例哮喘患儿特应质现象分析[J]. 罗芳,邱晓梅,王玥,杨波,李孟荣,李昌崇,李迎春,陈晓冰. 临床儿科杂志, 2008(07)

标签:;  ;  ;  ;  ;  

螨类抗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