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分布对栅栏红富士苹果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光照分布对栅栏红富士苹果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一、篱壁式红富士苹果光照分布对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赟齐[1](2019)在《不同叶幕结构对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原料树种,为了提高无患子果实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以福建建宁经开区绿化带内的10年生无患子为试验材料,从不同类型枝条的结实习性和不同叶幕结构的微气候条件两个角度来阐释影响果实产量品质的原因,利用3D软件呈现微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和果实的空间分布,构建果实产量品质和微气候因子的回归模型,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将无患子一年生枝按照枝长枝粗聚类成长、中、短果枝和营养枝4种类型,对各类型枝条的叶片质量、光合生理和果实产量品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长果枝叶片的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组织紧密度均显着高于短果枝和营养枝,组织疏松度则相反;长果枝叶片的比叶重分别比短、中果枝和营养枝高16.545%、7.361%和 27.023%;短果枝叶片叶绿素 b 含量(1.000±0.290 mg.g-1)显着高于长果枝,中、长果枝叶片的叶绿素a/b显着高于短果枝和营养枝;中、长果枝叶片的Ca、Mg平均含量显着高于营养枝叶片;(2)中、长果枝叶片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长果枝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高达14.107±0.281μmol·m-2.s-1,而暗呼吸速率(2.111±0.190μmol·m-2.s-1)最低;(3)长果枝果实数量和产量均显着高于中、短果枝;(4)叶片N、P、K和Mg含量、比叶重、叶绿素总量与净光合速率关系密切;(5)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响应最大净光合速率、CO2饱和点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胞间CO2浓度、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则相反。对“自然圆头形”的叶幕各区域微气候因子、叶片性状和果实产量品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微气候因子在叶幕内的分布具有时空异质性,随着叶幕高度的降低以及叶幕由外到内,光强和温度均降低,相对湿度增加;(2)由下到上,由内到外,叶片更厚,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组织紧密度都增加,而海绵组织厚度和组织疏松度降低,比叶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养分含量更高,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值增加;(3)上层叶片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中、下层,光响应和CO2响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显着高于中、下层,上层叶片的暗呼吸速率显着低于下层;(4)产量主要集中在叶幕上层和外围,果品由下到上、由内到外均有所提高。光强是下层产量的限制因子,微气候因子的综合效应对中、上层果实产量品质影响较大,预测“自然圆头形”叶幕下、中、上层果实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分别为:Y=0.01X2-0.54X+28.04(8 月;Y,果实鲜重;X,光照)、Y=2.28X1+23.46X2+18.02X3-1920.71 和Y=221.05X1-285.10X2+100.39X3-15506.58(10 月;Y,果实鲜重;X1,光照;X2,温度;X3,相对湿度);(5)微气候因子影响果实的关键期为7~10月,适宜果实优质丰产的微气候条件为:光强>71×103LUX,温度26~31℃,相对湿度63~76%。叶幕结构的优化能有效提高果实产量品质,表现在:(1)“Y字形”和“无主干开心形”均有效改善了枝类组成,长果枝比例分别较“自然圆头形”提高了 24.247%和9.980%;(2)有效改善了微气候条件,微气候因子的分布更加均匀;(3)改善了叶片的性状特征,使之具有更高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组织紧密度,能更有效的利用光照;(4)“Y字形”和“无主干开心形”叶片的比叶重分别比“自然圆头形”高11.282%和4.152%,叶绿素总量分别比“自然圆头形”高9.549%和9.526%,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养分含量也高于“自然圆头形”;(5)“Y字形”和“无主干开心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自然圆头形,”分别提升了 17.385%和14.331%,蒸腾速率分别提升了 18.164%和14.111%;(6)“Y字形”和“无主干开心形”的单果干重分别比“自然圆头形”提高了 4.868%和2.658%,种子占果实的比例分别提高了 15.037%和5.330%,种子出仁率分别提高了 7.714%和5.283%,果实产量分别提高了 14.036%和23.385%,油产量分别提高了 36.125%和32.657%;(7)“Y字形”和“无主干开心形”果实产量与微气候因子的综合效应关系更密切,适合初步预测“无主干开心形”下、中、上层果实鲜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641X1-32.188X2-26.603X3+3132.382、Y=2.652X1-51.740X2-33.303X3+1884.524 和 Y=70.298X1-48.666X2-48.274X3-1925.031(10月,Y,果实鲜重;X1,光照;X2,温度;X3,相对湿度);适合初步预测“Y字形”下、上层果实鲜重的方程为:Y=5.121X1+116.640X2+14.711X3-5146.856、Y=43.284X1+84.957X2+25.201X3-6848.105(10 月,X1,光照;X2,温度;X3,相对湿度)。综上,枝类组成和微气候因子是影响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叶幕结构优化可以较好的改善枝类组成和微气候因子的分布,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品质,“Y字形”叶幕结构的光合效率最高,对果实品质的改善作用更大,“无主干开心形”叶幕结构对产量的提升更明显,两者都是较好的可用于实践生产的叶幕结构。

张泽[2](2019)在《荔枝高光效树形对冠层和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荔枝是起源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常绿乔木果树,树体高大,最高可达20m,树冠多为圆头形,枝梢生长旺盛。亩植26株的荔枝园在正常管理下,一般种植后10-13年就开始封行,随着树龄增长,果园密闭程度越来越严重,导致管理难、采收难、病虫害防治难、产量低和果实品质差等系列问题。针对荔枝树体结构不合理这个日益严峻问题,生产中主要通过回缩、开天窗和大枝疏剪等方法来改善树体的光照条件,但是对改造后树形的树体结构和冠层特性等缺乏细致研究,导致技术规范和效果也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两种荔枝高光效树形(高冠开心形和矮冠开心形)与生产中常用两种树形(开天窗近圆头形和自然圆头形)在树体结构、冠层特性、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等方面差异,提出了荔枝高冠和矮冠开心树形树体结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技术上可行,操作性强且便于果农接受的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方案。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用CI-110冠层分析仪测定不同树形相对光强和叶面积指数在水平方向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树形无效光区(相对光强小于30%)的面积占冠层总面积的比例,矮冠开心树形最低(28.5%),其次为高冠开心树形(34.3%),而作为它们对照的两种“开天窗”近圆头树形分别为46.1%和49.2%,自然圆头树形最高(56.9%);开心形树形叶面积指数的分布表现为中间低四周高,圆头形树形则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趋势。2.与生产常规开天窗近圆头形(对照)相比,高冠和矮冠开心形树体高度分别降低了16.9%和27.9%,叶幕层厚度分别降低了25.2%和32.2%;主枝、第一级和第二级侧枝构成了荔枝树体的主要骨架,高光效开心树形前三级骨干枝分枝数显着减少,开张角度则显着变大,从第四级骨干枝分枝开始高光效开心形树形在长度、粗度和分枝角度上与对照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在分枝数目对照要显着多于高光效开心形;且矮冠开心形与高冠开心形的无叶枝干大部分在经过6级与7级分枝后就到达有叶结果枝组(叶绿层下部),而对照则需8级-10级分枝才能到达叶绿层下部。说明两种开心形树形的树体结构更简单,更加有利于通风透光。3.从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辐散透过系数、直接辐射透过系数、冠层消光系数五个维度对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进行评价,发现开心形与圆头形树冠在冠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叶面积指数(LAI)均是高冠自然圆头形>开天窗近圆头形>高冠开心形>矮冠开心形,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消光系数(K)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TRCP)在天顶角6.5°和19.5°处开心形与圆头形树形差异明显,且矮冠开心形与对照的差异比高冠开心形与对照的差异更加明显,说明矮冠开心形树的开心程度大于高冠开心形。4.采用Li-6400对不同荔枝树形树冠内、中、外三层叶片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的树形之间的树冠外层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层与内层叶片。与生产常规开天窗近圆头形(对照)相比,矮冠开心形中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31.2%、45.8%、49.5%、43.1%,内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98.5%、78.2%、69.5%、122.3%;高冠开心形中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29.8%、43.5%、48.7%、41.5%,内层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的要高89.3%、72.4%、66.8%、114.9%。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结果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反。5.比较了不同树形之间结果母枝数量、成花枝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高冠和矮冠开心形树的结果母枝数分别为977条和523条,显着低于各自对照树的1627条和1591条;成花枝率分别为93%和87%,分别比各自对照提高81%和79%;单株产量分别为90kg和70kg,分别比对照高1.63倍和1.55倍;外层果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开心形树形内膛果的品质则明显优于圆头形对照,表现为果实大,可食率、焦核率、TSS和Vc含量高,可滴定酸低。此外,从同一种树形的外层与内膛果实品质比较,开心形树形之间差异小,圆头形树形差异大。说明开心树形比圆头形树形能够生产出高品质且质量差异小的果实。6.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了荔枝高光效开心形树体结构参数。其中高冠开心形树体结构参数为树体高度在3.5-4.5m,主枝3条、开张角度为55-60°,一级侧枝6条、二级侧枝12条左右,均匀分布、向树冠外围延伸;无叶骨干枝侧枝分级数不超过6级,叶绿层厚度1.0-1.2m;结果母枝数量800-1000条,且分布均匀、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开心形树冠;矮冠开心形树体结构参数为树体高度在3.0-3.5m,主枝3条、开张角度为60°左右,一级侧枝6条、二级侧枝12条左右,均匀分布、向树冠外围延伸;无叶骨干枝侧枝分级数不超过5级,叶绿层厚度0.8-1.0m;结果母枝数量450-600条,且分布均匀、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开心形树冠。

谷娜[3](2019)在《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李(Prunus salicina)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核果类木本植物,其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不仅具有果树最基本的生产功能,还以其花、叶、树形等观赏特性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观光休闲农业中。本研究以已定形的4年生‘公主红’李(暂命名)为试材,对纺锤形、Y字形和自然开心形三种树形进行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为李不同树形结构的观赏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三种树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曲线,第一高峰出现在上午8:00或10: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左右,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三种树形净光合速率比较,自然开心形与Y字形大于纺锤形,自然开心形与Y字形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着。三种树形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比较,自然开心形>Y字形>纺锤形。对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比较,三种树形均表现为果实成熟期>果实转色期>果实硬核期>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时光合能力最强,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最高。2.三种树形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比较,自然开心形>Y字形>纺锤形。三种树形营养枝光合参数比较,也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不同树形胞间CO2浓度参数比较,纺锤形>Y字形>自然开心形。三种树形结果枝的各项荧光参数(ΦPSⅡ、Fv/Fm、ETR、qP、qN)比较,自然开心形>Y字形>纺锤形。三种树形营养枝的各项荧光参数比较,也为相同的变化规律。同一树形的结果枝和营养枝比较,结果枝的光合能力高于营养枝。3.三种树形的光饱和点比较,自然开心形最高、其次为纺锤形、Y字形光饱和点最低,分别为1718.02μmol·m-2·s-1、1387.55μmol·m-2·s-1、1153.12μmol·m-2·s-1;三种树形光饱和点均高于1100μmol-2·s-1,对强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三种树形光补偿点比较,Y字形最高、其次为自然开心形、纺锤形最低,分别为80.29μmol·m-2·s-1、53.77μmol·m-2·s-1、45.61μmol·m-2·s-1;三种树形表观量子效率比较,纺锤形最高、其次为自然开心形、Y字形最低,分别为0.0399、0.0305、0.0279。其中纺锤形光补偿点最低,表观量子效率最高,对弱光适应能力更强。4.对三种树形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纺锤形果实单果重最大,其次为自然开心形,Y字形最小;三种树形果形指数无显着性差异;纺锤形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花青苷含量均显着高于另两种树形,自然开心形次之;自然开心形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次为Y字形,纺锤形维生素C含量最低;三种树形果实硬度和类黄酮无显着性差异;三种树形的单株产量比较,自然开心形最高,可达到22.52 kg;其次为Y字形14.39kg;纺锤形株产最低,仅8.58 kg。5.三种树形的枝条数量与枝类组成均具有显着性差异。纺锤形枝条数量最多,显着大于自然开心形和Y字形;Y字形冠形伸展,树冠相对最矮,枝条数量最少;三种树形枝类组成均表现为簇状枝和短枝占较大的比例,分别占总枝量的39%-64%、13%-37%,纺锤形的簇状枝和短枝的数量显着大于自然开心形与Y字形,易促进开花;Y字形株高相对最矮,枝条数量少,簇状枝占比例较大,易促进开花;自然开心形株高、枝条数量中等,长枝较另两种树形占总枝条数量较大,显着改善了树体通透性;自然开心形的一年生枝平均茎长显着大于纺锤形和Y字形,平均茎粗自然开心形与纺锤形差异不显着,但显着大于Y字形。6.三种树形结构的冠层结构比较,纺锤形叶面积指数最大,为1.32,透光比最小,为0.23,且其冠型参数最小,树形紧凑,冠下总辐射最低;Y字形透光比最大,冠型参数最大,树体通透性强;自然开心形具有相对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透光比,树冠相对纺锤形大,通透性好;Y字形和自然开心形冠下总辐射显着高于纺锤形。7.自然开心形树形饱满,树冠开张,通风透光条件好,主侧枝从属分明,开花较多,花簇紧凑,果实数量多,颜色艳丽,且果实大多集中在树体中下部,便于采摘;Y字形属“扁平型”树形,水平方向冠形展开,通风透光条件好,树冠低矮,便于采摘,方便管理;纺锤形树冠最高,尖塔状,树形紧凑,花朵数量多,花簇紧凑,果实大,色泽诱人。

丁云龙[4](2019)在《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及冷藏品质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是评价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果实商品价值的重要方面。为探讨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贮藏过程中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品质形成及变化规律的差异,本研究以中熟品种‘霞晖6号’和晚熟品种‘霞晖8号’桃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间(硬核期、膨大期和成熟期)对树体冠层不同部位(上部、中部外围、中部内膛和下部)微环境的温度、光照变化动态,以及果皮色差值、果皮色素含量、果皮中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糖酸比(RSA)、糖、糖醇和有机酸组分含量进行了探讨;此外,还研究了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变化规律,初步解析了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在发育期间和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2个品种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微环境和果皮着色情况,发现果实所处冠层部位的温度、光照水平越高,果皮红色色泽越深。综合果皮色差值和色素含量,‘霞晖6号’冠层上部以及‘霞晖8号’冠层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的成熟果实的果皮红色色泽更浓。不同发育期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表明,果皮花色素苷合成是多基因协同调控的过程;果实转色前,低光照强度抑制了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对‘霞晖6号’果皮UFGT、F3H和‘霞晖8号’果皮UFGT、DFR、CHS基因的调控作用更明显;果实成熟期,与高光照条件相比,低光照条件下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2.果实发育期间,2个品种树体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的温度、光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在果实成熟期,‘霞晖8号’冠层中部内膛的温度、光照水平也较高。2个品种冠层下部的光照条件总是相对较弱。着生的冠层部位不同,果实品质形成具有一定差异。良好的光照条件提高了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SSC、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同时降低了总酸含量。其中,自果实膨大期开始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单果质量出现差异,糖、糖醇和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差异则开始于果实硬核期,然而,仅成熟期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SSC具有差异;光照条件对中熟品种‘霞晖6号’的果实硬度无明显影响,但弱光环境下晚熟品种‘霞晖8号’的果实硬度自膨大期开始显着较高。3.低温贮藏期间,2个品种冠层各部位果实均出现了果皮红色色泽加深的现象,但不同部位果实的表现不尽相同。‘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在贮藏0~3d时果皮红色色泽加深,随后逐渐褪色,而冠层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在0~3d时褪色,贮藏3 d后果皮红色色泽逐渐加深;‘霞晖8号’冠层各部位果实的果皮红色色泽在贮藏前期均有一定程度增加,随后褪色,其中,冠层下部果实的迅速褪色发生在贮藏5 d后,其他3个部位果实的快速褪色则发生在贮藏15 d后。低温贮藏末期,‘霞晖6号’冠层中部内膛果实的果皮UFGT基因和冠层下部果实的UFGT、DFR、LDOX、CHS基因上调表达,同时相应果皮中的花色素苷含量上升;研究认为,中熟品种‘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采收时着色相对较好,虽然在贮藏期间有一定程度褪色但仍能维持在较理想的状态;晚熟品种‘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采收时的着色情况相对较差且贮藏期间的褪色幅度更大,其他3个部位的果实能维持较好的着色。4.低温贮藏期间,2个品种冠层各部位果实的硬度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其中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的软化程度最大,中部内膛果实次之,下部果实软化程度较小。2个品种桃果实的SSC与总糖、RSA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贮藏期间,‘霞晖6号’冠层上部果实的SSC总体保持稳定,中部外围、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则下降,其中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的降幅较大;‘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的SSC快速上升,其他3个部位则下降且降幅基本一致。贮藏期间,果肉糖、糖醇和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仅在品种间具有差异,在冠层不同部位间亦具有差异。‘霞晖6号’冠层下部果实和‘霞晖8号’冠层上部果实的蔗糖、总糖含量降幅较大,而2个品种冠层上部果实的奎尼酸、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升幅较大。研究认为,采收品质较好的果实(中熟品种‘霞晖6号’:树冠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晚熟品种‘霞晖8号’:树冠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综合品质总是相对较高;‘霞晖6号’和‘霞晖8号’分别于贮藏6 d和10d后加快软化,采收时综合品质更好的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软化程度更大。

孙滢[5](2018)在《矮砧苹果园光能截获利用和树体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文中研究表明苹果的产量和品质与果园群体和个体冠层的光截获及其利用有密切关系。矮化宽行密植栽培已成为世界苹果主要栽培模式,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矮砧苹果园的栽植密度、树形与冠层光能截获利用的关系,对指导矮砧果园合理整形修剪、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天文学太阳视运动理论和数学球面三角理论,研究了不同纬度、不同行距、不同树形下群体冠层光能截获及利用的差异,建立了矮砧苹果园群体冠层光能截获的理论和应用模型;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并系统分析了3个纬度(30°N、35°N和40°N)、4个行距(3.0 m、3.5 m、4.0 m和4.5 m)及3种树形(圆锥形、圆台形、圆柱形)的冠层表面外侧最低点在整个生长季(4月1日–11月30日)的可照时数和冠层基部中心的相对辐射通量密度,依据冠层表面光截获和光在冠层内部传播规律的特征,阐明了优质丰产果园在不同的纬度、行距和树形的条件下的最佳总枝量和枝类组成;利用实测和调查的果园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和果树生物学时空分布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树体的实际形状,将每一树行的横截面简化为梯形,并假定冠层内叶片均匀连续分布,推导了平原地区矮砧苹果园南北行群体冠层表面某一点的日出日落时角计算公式,并由此可以计算该点在某一天中的可照时数(N)。(2)通过C语言编程模拟,明确了在平原地区的矮砧苹果园中,南北行向的群体冠层表面外侧的最低点,在整个生长季中可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在相同纬度和冠幅的条件下,可照时数随树高行距比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纬度和树高行距比的条件下,可照时数随冠幅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不显着;在相同的纬度和冠幅条件下,同一树高行距比的可照时数在整个生长季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夏至日达到最高。整个生长季中,春季光照条件明显好于秋季光照条件。(3)获得了平原地区矮砧苹果园3个纬度(30°N、35°N和40°N),南北行向4个行距(3.0 m、3.5 m、4.0 m和4.5 m),3种树形(圆锥形、圆台形和圆柱形)的群体冠层表面在整个生长季能够获得最大光能截获的树形、树体高度、冠幅、行距的最佳组合。在行距3.0 m到4.0 m间,圆锥和圆台树形的最佳树高与行距比值以0.70–0.85较适宜,而圆柱形的最佳树高与行距比值以0.60–0.75较适宜。且行距越小,最佳树形越接近于圆柱形。(4)推导了一年内任意一天任一时刻太阳光进入冠层到达冠层基部中心的穿越距离公式:确定了纬度、行距、冠幅与群体冠层内任一点相对光辐射通量密度的数值关系,明确了整个生长季中,冠层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相对辐射通量密度与叶面积系数的关系。在相同的树形和消光系数的条件下,果园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的相对辐射通量密度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升高,且相对散射辐射通量密度高于相对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的相对辐射通量密度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降低,且行距越大,相对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降幅越显着。在生长季节,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相对辐射通量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有差异,相对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从夏至日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相对散射辐射通量密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较小,主要随着叶面积系数增加而降低。(5)对于3个纬度(30°N、35°N和40°N)的平原地区,南北行向的矮砧苹果园,明确了春梢停长和秋梢停长时期的4个行距(3.0 m、3.5 m、4.0 m和4.5 m)的群体冠层基部中心的相对光辐射通量密度,以冠层基部中心的相对辐射通量密度不低于30%为标准,计算了最佳叶面积系数,从而得到冠层的最佳枝量。30°N的果园,行距为3.0 m、3.5 m、4.0 m和4.5 m的矮砧苹果园,其最佳总枝量分别为7.22×105条·hm-2–9.64×105条·hm-2、7.48×105条·hm-2–9.98×105条·hm-2、7.79×105条·hm-2–1.04×106条·hm-2和8.05×105条·hm-2–1.07×106条·hm-2。35°N的果园,行距为3.0 m、3.5 m、4.0 m和4.5 m的矮砧苹果园,其最佳总枝量分别为6.97×105条·hm-2–9.27×105条·hm-2、7.28×105条·hm-2–9.73×105条·hm-2、7.62×105条·hm-2–1.02×106条·hm-2和7.85×105条·hm-2–1.05×106条·hm-2。40°N的果园,行距为3.0 m、3.5 m、4.0 m和4.5 m的矮砧苹果园,其最佳总枝量分别为6.77×105条·hm-2–9.04×105条·hm-2、7.08×105条·hm-2–9.44×105条·hm-2、7.37×105条·hm-2–9.84×105条·hm-2和7.57×105条·hm-2–1.01×106条·hm-2。(6)由于秋梢停长期的冠层光能辐射截获量低于春梢停长期,为了获得最佳的光能截获和利用效率,位于30°N的矮砧苹果园,秋梢停长期的总枝量和各枝类(长、中、短枝)减少量为5–10%;位于35°N的矮砧苹果园,减少量为9–11%左右;位于40°N以上的果园,减少量为11–15%。(7)于2015–2017年对北京地区(40.14°N,116.85°E)2011年栽植的不同株距(0.75 m、1.00 m、1.25 m、1.50 m)、行距(3.0 m和4.0 m)矮化中间砧苹果园的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及果实产量、品质进行了调查,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调查表明,在北京地区现有栽培模式下,4.0 m行距,1.00 m–1.25 m株距栽培密度的树体结构参数及枝量,与模型中4.0 m行距的最佳参数最为接近,其他栽植密度的树体参数与模型计算所得的最佳参数值相去甚远。4.0 m行距,1.00 m–1.25 m株距的短枝比例、冠层内相对辐射通量密度、果实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累计产量,均显着高于其他栽植模式。由此可见,我们所建立的矮砧密植苹果园的光能截获及光能利用的理论模型比较可靠。

张云慧[6](2018)在《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树体结构、产量和品质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4 a、5 a、7 a生的分层纺锤形短枝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测定冠层微气候因子、枝量、冠层结构及产量和品质参数,研究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不同树龄、不同冠层树体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差异性。通过刻芽、拉枝、环割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红富士枝芽特性、成花、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短枝红富士苹果优质栽培提供适宜树形参数和关键修剪技术。(1)4 a~5 a生干径、冠高、冠径、树冠体积均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DIFN值均在50%以上,MTA值为37.04~40.88°,LAI值为0.56~0.70 m-1,树体通风透光,枝叶量仍可持续增加;4 a生短枝占总枝量的比例为76%,5 a生为74%,有利于早果;4 a生总枝量达到1.2×105条/hm2,5 a生总枝量达到2.6×105条/hm2,枝量可在1年时间里实现翻倍增长;4 a生平均产量为1.9×104 kg/hm2,5 a生为3.0×104 kg/hm2;4 a~5 a生苹果着色面积在80%以上,硬度在6以上,糖酸比均大于30,幼龄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苹果不同冠层间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品质较高且一致。(2)不同冠层的光照、温度、ACF、DIFN、MTA值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湿度、主枝长、主枝粗、树冠体积、LAI值和产量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枝量主要集中于中下部冠层,树冠下部冠层产量平均为4.0×104 kg/hm2,中部冠层产量为1.5×104 kg/hm2,上部冠层产量为8 316 kg/hm2,产量集中于中下层,便于修剪、采摘;果实品质仅果实着色在上冠层与中冠层、下冠层存在差异,而其它品质指标在各层无显着差异,果实品质一致性较高。(3)树高、冠高、冠径、树冠体积、干周、覆盖率、LAI值、MTA值、总枝量均表现为随树龄增加的趋势。各树龄树高、冠高、冠径、树冠体积、干周、覆盖率、LAI值、DIFN值差异显着,第7 a覆盖率超过97%,树冠体积达20.70 m3,LAI值达到3.52 m-1,DIFN值各树龄均保持在30%以上;短枝占比高,稳定在70%以上,总枝量增长快,增产效果明显;同树龄不同冠层间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而不同树龄间果实品质差异显着,表现为随着树龄增长,果实品质不断提高。(4)不同时期刻芽处理结果显示:春季最佳刻芽时间为萌芽前10 d,刻芽后短枝率、成花率均最高;最佳刻芽量为2/3枝长。拉枝角度研究表明:拉枝角度为110°时,成花率、单叶鲜重和叶片面积均达到最高,果实品质显着高于其他角度处理。环割2次花芽量和坐果数均显着高于环割1次和CK,增产效果最为显着。

崔亚森[7](2017)在《枇杷种质不同树体生长型的冠层微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10年生紧凑型‘闽矮一号’,矮化开张型‘大坡顶3号’和矮化疏枝型‘多倍体4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枇杷3种树体生长型树体结构及枝梢空间分布特点、冠层微环境和光合作用特性等,研究结果如下:1、紧凑型枇杷、矮化开张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平均每株枝量分别为588条、136条和239条,矮化开张型枇杷总枝量最少,且主要集中于外围;紧凑型枇杷总枝量最多,在树冠内均有分布;矮化疏枝型枇杷总枝量居中,在内膛和中部少量分布,主要集中于外围。矮化开张型枇杷冠层分布较紧凑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的冠层更易接受充足的光照。2、不同树体生长型枇杷冠层光照强度表现为由内膛到外围,由底部到顶端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秋梢期和花期,对于整个树冠来说不同相对光照强度所占树冠体积的比例差异显着,秋梢期紧凑型枇杷不同相对光照强度所占的树冠体积为47.20%、矮化开张型枇杷为60.00%、矮化疏枝型枇杷为19.40%。花期紧凑型枇杷不同相对光照强度所占的树冠体积为32.14%,矮化开张型枇杷为14.29%,矮化疏枝型枇杷为25.00%。秋梢期和花期均表现为矮化开张型枇杷与紧凑型枇杷、矮化疏枝型枇杷差异显着。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在秋梢期和花期全天温、湿度变化为单峰曲线。矮化开张型枇杷冠层温度变化幅度略高于紧凑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矮化开张型枇杷冠层湿度变化低于紧凑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表明紧凑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比矮化开张型枇杷易保温保湿。3、不同树体生长型枇杷平均叶倾角及散射辐射透过消光系数差异较大,矮化开张型枇杷的平均叶倾角及散射辐射透过消光系数均为最大。叶面积指数表现为矮化开张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差异不明显,但都与紧凑型枇杷差异显着。在秋梢期3种树体生长型枇杷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分别为紧凑型枇杷4.732,矮化开张型枇杷2.857,矮化疏枝型枇杷2.379。矮化开张型枇杷的散射辐射透过系数显着大于紧凑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在秋梢期3种树体生长型枇杷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紧凑型枇杷0.11,矮化开张型枇杷0.26,矮化疏枝型枇杷0.15。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在树冠外围表现为矮化疏枝型枇杷>矮化开张型枇杷>紧凑型枇杷。因此,矮化开张型枇杷和矮化疏枝型枇杷的冠层特性比紧凑型枇杷更易透过光照。4、不同树体生长型枇杷光合作用特性中,紧凑型枇杷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矮化疏枝型枇杷和矮化开张型枇杷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紧凑型枇杷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高,矮化开张型枇杷居中,矮化疏枝型枇杷最低。胞间C02浓度表现为,紧凑型的胞间CO2浓度最高,矮化疏枝型次之,矮化开张型最低。表明紧凑型枇杷的光合作用特性较高,矮化开张型枇杷居中,矮化疏枝型枇杷较低。5、在色差分析中,L值、a值和b值均表现为矮化开张型最大,紧凑型次之,矮化疏枝型最小。6、矮化开张型和矮化疏枝型在各个层次、部位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随着高度的增加,以及随着距离中心干越远叶绿素含量越高,紧凑型与之相反。同时3种树体生长型各个层次、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着,表现为矮化疏枝型最大,矮化开张型次之,紧凑型最小。7、不同树体生长型枇杷叶面积指数和蒸腾速率呈显着负相关,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表现为显着正相关,平均叶倾角与净光合速率表现为显着的正相关。

蔡少帅[8](2016)在《翠冠梨6种树形冠层特征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应用LI-6400型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WinsCanppy2005a冠层分析仪对翠冠梨树3加1形、倒“个”形、平棚架形、Y形、篱壁形和开心形6种树形的冠层结构特点和光照分布、光合效率、对翠冠梨的产量、品质等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翠冠梨树体的冠层开度、叶面积指数及树体冠下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具有显着相关性且不同冠层树体间差别相关性差异比较大。2.平棚形梨树冠层开度、冠下直射、散射和总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平均值显着高于其它5种冠层结构树形对应指标,而叶面积指数则显着低于后者。平棚架形树冠冠层开度为37.76%,冠层叶面积指数为1.53,冠层平均叶倾角为43.87°,树冠下直射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4.579 μmol·m-2·s-1。树冠下散射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785μmol·m-2·s-1,树冠下总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7.358μmol·m-2·s-1。3.在冠层光合特性研究中发现翠冠梨树冠各部位冠层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为冠层垂直上层到垂直下层,主枝先端至主枝基部光合速率依次降低。不同树形冠层内部光照分布也呈现类似变化规律,由垂直方向冠层垂直上部至垂直下部、水平方向上从冠层外侧至冠层内侧的光照分布逐渐减弱。4.在翠冠梨6种树形冠层的结构中,平棚形梨树的透光性最好叶片光合效率最高,光合效率为12.35μmol·m-2·s-1 3加1形冠层日平均光合效率最高,为6.99μmol·m-2·s-1;3加1形树形亩产量最大,3加1形、倒“个”形和平棚形梨树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等指标生理指标均显着高于篱壁形、Y形、开心形,但可滴定酸含量和石细胞含量均显着低于后者。平棚树形、倒“个”形、Y形和3加1形对光能利用率高,果实品质较篱壁形和开心形树形优。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典型丰产梨园冠层结构及光照特性测定、比较和分析,可确认3加1形,倒“个”形和平棚架形树形模式为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栽培的最佳树形。

江振斌[9](2016)在《库尔勒香梨三种树形结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和水平棚架形库尔勒香梨为试材,测定分析了3种树形的冠层微气候、光合及荧光特性、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对3种树形果实产量品质进行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均是冠层上部高于下部,而相对湿度则是冠层下部高于上部。水平棚架形日均光合有效辐射最高,开心形日均温度最高,而疏散分层形日均相对湿度最高。各树形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相对湿度随树体叶幕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3种树形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水平棚架形光合作用的能力最强。3种树形光响应曲线与CO2响应趋势一致,水平棚架形对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而疏散分层形能适应更高浓度的CO2环境。(3)在高温、强光的胁迫下,3种树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其中,开心形所受到的光抑制强度最大,疏散分层形受到的光抑制强度最小,而水平棚架形抗强光照、高温和低空气湿度的能力最强,各树形光合机构自我保护能力相差不大。(4)在生长期,3种树形液流速率日变化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均呈现明显的昼高夜低起伏趋势,晴-多云天液流速率呈“单峰”曲线,阴天大多为“多峰”曲线,且晴-多云天的液流速率大于阴天,7月液流速率平均值最高。各树形液流速率存在差异,疏散分层形液流速率最大且液流量最高,水平棚架形次之。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最大。(5)水平棚架形和开心形果实产量与品质均优于疏散分层形。3种树形中,水平棚架形优等果率和脱萼果率均最高,开心形次之,而疏散分层形凸顶果率最高。水平棚架形管理方便,人工投入费用较少,但前期材料投入费用较大。开心形液流量最小,所需的理论水费少。水平棚架形的产量与开心形相差不大,但其产值高于开心形。综合考虑,水平棚架形产量与品质较高、操作管理方便、后期收益较大,该树形综合效益最好。

蔺金龙[10](2016)在《不同整形修剪对枣园微环境和枣果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第二师34团5年生的骏枣(Jun-jujube)为试材,系统研究了不同修剪方式对3种栽培模式枣园树冠冠层结构特性、枣园微域环境(光照、温度、湿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冬季修剪可以确定树形,更新结果枝组,调整枣园株行距;夏季修剪影响树冠结构,进而影响枣树的生长发育。试验通过摘心、抹芽、疏枝等修剪方式表明:夏季修剪枣头枝摘心4-5节,二次枝摘心5节效果最好,通过疏枝,枣树保留4-5个枣头枝有利于平衡树势,极重摘心能够促进木质化枣吊形成和生长。(2)修剪可以调控枣树生长,影响树体体积和冠层结构特性。试验研究表明:C修剪处理的枣园控制树体高度2.17 m、树冠高1.77 m、冠幅1.86 m×2.7 m、冠层间行距1.94 m,最有利于省力机械化操作。依据试验结果,建议A处理夏季修剪采用枣头枝3-4节摘心,二次枝3-4节摘心以及极重摘心、抹芽为主;B处理夏季修剪采用枣头枝4-5节摘心,二次枝5-6节摘心,抹芽为主;C处理夏季修剪采用枣头枝3-4节摘心,二次枝3-4节摘心以及极重摘心、抹芽为主。(3)修剪可以改变枣园微域环境因子。C修剪处理的枣树树冠冠层光照强度分布明显高于A、B修剪处理的,B修剪处理光照分布最差;在垂直方向上枣树冠层温度的分布与冠层高度呈正相关,树冠上层温度最高,下层最低,温度在水平方向上与离中心树干的距离呈负相关,冠层外围的温度最高,内膛温度最低,最大温差可以达到5℃-8.6℃;枣树冠层湿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与冠层高度呈负相关,下层湿度最大,上层湿度最小;在水平方向上与距树干中心的距离呈正相关,内膛湿度最大,外围湿度最小。(4)修剪对枣树及果实生长发育影响重大。C修剪处理枣树新枝生长发育、叶面积增长、叶绿素含量明显优于A、B修剪处理;B修剪处理使枣树树冠大,枝条紊乱,结果少而小,单果重仅为11.74 g;A、C修剪方式可以使枣树树体结构合理,单株枣果数和单果重都较大,分别为735个和1189.7个,单果重分别为18.43 g和18.85 g,这两种修剪方式均有利于高产。(5)修剪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从外观品质上看,C修剪处理的枣园中枣果品质最好,枣果单果重大,达到21.09 g,纵横径大,分别为48.04 mm和32.63 mm,果肉厚度较厚,为10.27 mm;从内在品质上看,B修剪处理的枣园中枣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了24.48%,C修剪处理最低,为16.22%,而A修剪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31.04%,但枣果可滴定酸含量则最低,为0.72%,并且A修剪处理的枣园裂果率最低,枣果可食率最高,达到了98%。(6)同一修剪处理树冠中上层果实品质明显优于下层;A、B、C修剪处理的单株枣果数和单果重间有显着性差异,C修剪处理产量最高,B修剪处理产量最低;A、C修剪处理的木质化和非木质化枣吊的枣果外在品质没有差异性,但A修剪处理的枣果内在品质明显优于C修剪处理。(7)修剪处理对枣果实含水量的影响,C修剪处理的枣园中枣果实含水量最低,为21.82%,有利于枣果贮藏和运输,而A修剪处理枣果含水量最高,达到了28.21%,影响枣果储运。

二、篱壁式红富士苹果光照分布对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篱壁式红富士苹果光照分布对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叶幕结构对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患子的研究现状
        1.2.2. 枝条结果习性的研究现状
        1.2.3. 叶幕微气候的研究现状
        1.2.4. 叶幕结构优化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拟解决关键问题
        1.3.5. 技术路线图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1.2. 气象条件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枝类型结实习性的研究
        2.2.2. 叶幕结构特征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2.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3. 不同枝类型叶片特性、光合生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研究
    3.1. 不同枝类型的叶片特征
        3.1.1. 叶片形态学解剖特征
        3.1.2. 叶片含水率和比叶重的月动态变化
        3.1.3. 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3.1.4. 叶片主要光合色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3.1.5. 叶片养分元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3.2. 不同类型枝叶片的光合特性
        3.2.1. 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和月变化
        3.2.2. 叶片的光合响应特征
    3.3. 不同类型枝条的结实习性
    3.4. 不同类型枝叶片质量与叶片光合效率的关系
    3.5. 叶片光合性能与果实性状的关系
    3.6. 小结
4. “自然圆头形”叶幕微气候与果实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4.1. “自然圆头形”叶幕微气候特征
    4.2. “自然圆头形”叶幕各区域的叶片特征
        4.2.1. 各区域叶片形态解剖学特征
        4.2.2. 各区域叶片含水率和比叶重的月动态变化
        4.2.3. 各区域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4.2.4. 各区域叶片主要光合色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4.2.5. 各区域叶片养分元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4.3. “自然圆头形”叶幕不同区域叶片的光合特性
        4.3.1. 各区域叶片光合日变化和月际波动
        4.3.2. 各层级叶片的光合响应特征
    4.4. “自然圆头形”叶幕内不同区域的果实产量和品质分布
    4.5. “自然圆头形”叶幕微气候与果实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4.6. 小结
5. 无患子叶幕结构优化对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5.1. 叶幕结构优化对枝类型组成的影响
    5.2. 不同叶幕结构微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
    5.3. 不同叶幕结构各区域的叶片特征
        5.3.1. 叶片形态解剖学特征
        5.3.2. 叶片含水率和比叶重的月动态变化
        5.3.3. 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5.3.4. 叶片主要光合色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5.3.5. 叶片养分元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5.4. 不同叶幕结构各区域叶片的光合特性
    5.5. 不同叶幕结构各区域的果实产量和品质分布
    5.6. 不同叶幕结构下微气候与果实产量的相关分析
    5.7.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2.1 不同类型枝条叶片性状、光合生理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6.2.2 “自然圆头形”叶幕微气候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6.2.3 叶幕结构优化对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6.3. 创新点
    6.4.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清单
致谢

(2)荔枝高光效树形对冠层和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树形改造对树体冠层特性的影响研究
        1.2.2 树形改造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1.2.3 树形改造对果实品质及产量影响
        1.2.4 树形改造对枝量和枝类的影响
    1.3 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点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树冠结构与枝干特性的测定
        2.2.2 冠层特性测定
        2.2.3 光合特性测定
        2.2.4 冠层特性测定
        2.2.5 整树光照分布的测定
        2.2.6 产量和果实品质测定、成花率统计
    2.3 数据统计分析及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树形光照分布的调查
        3.1.1 不同树形相对光强在水平方向的分布
        3.1.2 不同树形叶面积指数在水平方向的分布
    3.2 几种树形树体结构的调查
        3.2.1 树冠与树体特征
        3.2.2 枝干特性的调查
        3.2.3 小结
    3.3 几种树形冠层特性分析
        3.3.1 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3.3.2 平均叶倾角的四季变化
        3.3.3 辐散透过系数的四季变化
        3.3.4 直接辐射透过系数的四季变化
        3.3.5 冠层消光系数的四季变化
        3.3.6 小结
    3.4 几种树形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3.4.1 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四季变化
        3.4.2 叶片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的四季变化
        3.4.3 小结
    3.5 几种树形产量与品质的比较
        3.5.1 结果母枝数量、成花枝率和产量的比较
        3.5.2 果实品质的比较
        3.5.3 小结
4 讨论
    4.1 树形改造对树体特征与枝干特性的影响
    4.2 树形改造对树冠冠层特性的影响
    4.3 树形改造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4 树形改造对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5 高光效开心形树形改造的技术要点与操作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李的概述
    1.2 不同树形对植物的影响
    1.3 国内外果树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的研究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6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不同树形李果实品质的研究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6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不同树形李观赏应用的研究
    4.1 试验地概况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6 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及冷藏品质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桃树形及树体冠层结构研究
        1.1 桃树的生长型分类
        1.2 桃树的树体结构
    2 果树冠层微环境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2.1 果树冠层微环境
        2.2 冠层微环境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
    3 果实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研究
        3.1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3.2 环境等因素对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
    4 采后桃果实品质生理研究
        4.1 果实成熟衰老与软化进程
        4.2 外观品质变化
        4.3 内在品质变化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着色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强度的比较
        2.2 不同时期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强度日变化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差的比较
        2.4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素含量的比较
        2.5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温度、光照条件差异
        3.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果皮着色差异及其原因解析
        3.3 冠层微环境影响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过程中内在品质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强度的比较
        2.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单果质量和内在品质比较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糖和糖醇组分含量的比较
        2.4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有机酸组分含量的比较
        3 讨论
        3.1 树体冠层不同部位温度、光照条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3.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发育期间糖酸代谢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冷藏期间果皮色泽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差值变化
        2.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色素含量变化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贮藏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果皮色泽变化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3.2 果皮色泽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冷藏期间软化衰老及糖酸代谢的差异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其处理
        1.2 指标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期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硬度变化
        2.2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糖和糖醇组分含量的变化
        2.3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变化
        2.4 冠层不同部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的变化
        3 讨论
        3.1 低温贮藏期间果实软化的原因解析
        3.2 果实糖酸代谢及风味品质变化规律的探讨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矮砧苹果园光能截获利用和树体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苹果树形的演化过程
    1.2 苹果树形的研究方法
    1.3 苹果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研究
        1.3.1 叶面积系数
        1.3.2 消光系数
        1.3.3 冠层内光分布特性
    1.4 苹果树形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1.4.1 苹果树形与产量
        1.4.2 苹果树形与品质的关系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矮砧苹果园冠层光能截获理论模型的建立
        2.1.1 空旷地任一点任一天日出日落时角的确定
        2.1.2 矮砧苹果园冠层表面最外侧最低点任一天日出日落时角的确定
        2.1.3 矮砧苹果园冠层表面最外侧最低点任一天可照时数的确定
        2.1.4 矮砧苹果园不同纬度、行距和树形最佳树体参数的确定
    2.2 矮砧苹果园冠层光能利用理论模型的建立
        2.2.1 直接辐射穿越冠层距离的确定
        2.2.2 散射辐射穿越冠层距离的确定
        2.2.3 相对辐射通量密度的确定
        2.2.4 冠层最佳叶面积系数的确定
        2.2.5 冠层最佳枝量的确定
    2.3 模型的程序编写与计算
    2.4 光能截获利用模型的验证方法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方法
        2.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园光能截获的行距、树形和树体结构参数优化
        3.1.1 苹果园光能截获的季节变化
        3.1.2 不同纬度苹果园最佳光能截获的行距、树形和树体结构参数
        3.1.2.1 不同纬度、行距和树形生长季树体参数分析
        3.1.2.2 不同纬度、行距和树形的最佳树体结构参数
        3.1.2.3 不同纬度、行距和树形生长季可照时数的差异
        3.1.2.4 不同纬度、行距和树形的树冠受光体积的差异
    3.2 矮砧苹果园冠层光能截获利用的枝类组成优化
        3.2.1 生长季冠层基部中心的光截获与叶面积的关系
        3.2.2 不同行距冠层基部中心光截获与叶面积系数的关系
        3.2.3 不同季节光能截获与梢叶关系
        3.2.4 果园光能高效截获的枝类组成
    3.3 矮砧苹果园群体结构形成与枝类组成的田间调查分析与模型的验证
        3.3.1 不同栽植密度树体生长动态
        3.3.2 不同栽植密度冠层光照的差异
        3.3.3 不同栽植密度果实产量的差异
        3.3.4 不同栽植密度果实品质的差异
        3.3.5 总枝量与产量的关系
        3.3.6 对所建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4 讨论
    4.1 矮砧苹果园冠层光能截获理论模型的建立
    4.2 果园冠层光能截获的树体结构参数
    4.3 不同纬度、树形和行距下果园生长季受光体积的差异
    4.4 生长季不同行距冠层基部中心光能截获与叶面积的关系
    4.5 果园光能高效截获的枝类组成
    4.6 展望
        4.6.1 对模型进一步的验证
        4.6.2 平原地区南北行向不同纬度不同行距冠层高效光能利用的枝组分布情况
        4.6.3 平原地区不同行向果园的光截获及利用情况
        4.6.4 坡地不同纬度不同坡向和坡度果园的光截获及利用情况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树体结构、产量和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3章 幼龄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树体结构、产量和品质研究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盛果期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树体结构、产量和品质研究
    4.1 结果与分析
    4.2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树体结构、产量和品质动态变化研究
    5.1 结果与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修剪技术对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树体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6.1 结果与分析
    6.2 讨论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7)枇杷种质不同树体生长型的冠层微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图表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树体生长型
        1.1.2 树体枝梢生长特点和空间分布
        1.1.3 树体冠层特性
        1.1.4 树体光合特性
        1.1.5 冠层微环境
    1.2 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树体测定
        2.2.2 冠层微环境测定
        2.2.3 光合作用测定
        2.2.4 冠层特性测定
    2.3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的树体结构及枝梢空间分布
        3.1.1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树体结构
        3.1.2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枝梢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
        3.1.3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枝叶空间分布特点
    3.2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分析
        3.2.1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叶面积指数变化
        3.2.2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平均叶倾角变化
        3.2.3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变化
        3.2.4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变化
        3.2.5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散射辐射透过消光系数变化
    3.3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对枇杷冠层微气候的影响
        3.3.1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对枇杷冠层光照强度的影响
        3.3.2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不同部位光照强度的日动态变化
        3.3.3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不同部位温度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3.3.4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不同部位湿度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3.4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光合特性比较
        3.4.1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不同部位光合作用
        3.4.2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不同部位叶片色差
        3.4.3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叶片叶绿素含量
    3.5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特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4 讨论
    4.1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枝梢特点与空间分布
    4.2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特性比较
    4.3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微环境比较
    4.4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光合作用特性比较
    4.5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色差比较
    4.6 枇杷不同树体生长型冠层特性与光合特性的相关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翠冠梨6种树形冠层特征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梨产业的发展现状
    1.2 果树树冠结构与光照研究
        1.2.1 不同树形对冠层结构光照的影响
        1.2.2 果树冠层结构
    1.3 果树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光合作用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3加1形
        2.1.2 倒“个”形
        2.1.3 篱壁形
        2.1.4 Y形
        2.1.5 开心形
        2.1.6 平棚架形
    2.2 仪器和方法
        2.2.1 实验仪器
        2.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翠冠梨不同树形树相指标比较
    3.2 翠冠梨不同树形产量和品质比较
        3.2.1 翠冠梨不同树形产量比较
        3.2.2 翠冠梨不同树形果实品质比较
        3.2.3 翠冠梨不同结果部位果实品质的比较
    3.3 梨树冠层结构特征参数
        3.3.1 冠层开度
        3.3.2 叶面积指数
        3.3.3 冠层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3.4 翠冠梨不同树形树冠结构比较
        3.4.1 翠冠梨不同树形冠层开度与叶面积指数比较
        3.4.2 翠冠梨不同树形冠下光量子通量参数比较
    3.5 翠冠梨不同树形冠层光和特征比较
    3.6 翠冠梨冠层特征参数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
    3.7 结果与讨论
        3.7.1 翠冠梨冠层结构与树相特征指标分析
        3.7.2 翠冠梨不同树形产量与品质指标分析
        3.7.3 翠冠梨冠层光合特性分析
全文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9)库尔勒香梨三种树形结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2章 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冠层微气候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液流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差异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库尔勒香梨3种树形综合效益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冠层结构及冠层微气候特征
    7.2 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
    7.3 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7.4 综合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不同整形修剪对枣园微环境和枣果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红枣冬季修剪技术研究现状
    1.2 红枣夏季修剪技术研究现状
    1.3 枣园微环境研究进展
        1.3.1 光照条件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3.2 温度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3.3 湿度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4 不同修剪处理对枣树树冠冠层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不同修剪处理对枣树生长结果的研究进展
    1.6 不同处理对枣树果实品质的研究
    1.7 果树省力化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8 研究目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1 研究目的
        1.8.2 研究内容
        1.8.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枣树的冬季修剪方法
        2.2.2 枣树的夏季修剪方法
        2.2.3 枣树冠层结构调查
        2.2.4 枣树树冠枝量分布调查
        2.2.5 枣树冠层微域环境测定
        2.2.6 枣树生长指标的测定
        2.2.7 枣果果实品质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枣树树冠大小及枝条特性的研究
        3.1.1 不同处理对枣园生长情况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枣树树冠枝量分布的影响
    3.2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树树冠大小及冠层微气候的动态分析
        3.2.1 不同冠层不同方位光照分布及动态变化
        3.2.2 相对光照强度在树冠不同冠层所占比例
        3.2.3 树冠不同方位相对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日变化
        3.2.4 不同冠层不同方位内温度分布及动态变化
        3.2.5 树冠不同部位相对湿度分布及动态变化
    3.3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树冠层生长与结果的影响
        3.3.1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树冠层营养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树枣果生长的影响
        3.3.3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树生理指标的影响
        3.3.4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树果实产量的分析
    3.4 不同修剪处理枣园果实品质的测定及分析
        3.4.1 不同修剪方式枣果实外观品质的比较
        3.4.2 不同修剪对枣树不同冠层果实外观品质影响
        3.4.3 不同修剪对木质化和非木质化枣吊枣果品质影响
        3.4.4 不同修剪方式枣果实内在品质的比较
        3.4.5 不同修剪对枣树不同冠层果实内在品质影响
        3.4.6 不同修剪对木质化和非木质化吊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4.7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果裂果情况的比较
        3.4.8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果含水量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修剪方式对枣树冠层结构的影响
        4.1.2 修剪方式对枣园微域环境的影响
        4.1.3 修剪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篱壁式红富士苹果光照分布对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叶幕结构对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D]. 张赟齐.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荔枝高光效树形对冠层和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D]. 张泽.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3]不同树形李光合特性、果实品质、观赏及应用的研究[D]. 谷娜.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发育及冷藏品质差异研究[D]. 丁云龙.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矮砧苹果园光能截获利用和树体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 孙滢.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6]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树体结构、产量和品质研究[D]. 张云慧.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7]枇杷种质不同树体生长型的冠层微环境研究[D]. 崔亚森.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8]翠冠梨6种树形冠层特征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D]. 蔡少帅.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7)
  • [9]库尔勒香梨三种树形结构评价[D]. 江振斌.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10]不同整形修剪对枣园微环境和枣果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D]. 蔺金龙. 塔里木大学, 2016(08)

标签:;  ;  ;  ;  

光照分布对栅栏红富士苹果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