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一、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许国胜,周正兴,刘伟,张贤生,高晶晶,汤冬冬,陈红兵[1](2021)在《单人操作单、双缝线打结定位切割平面行环切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单人操作单、双缝线打结定位切割平面行环切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传统环切缝合器组(组1)、单缝线打结定位环切器缝合器组(组2)、双缝线打结定位环切器缝合器组(组3)各4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系带处缝扎率、非系带处缝扎率、系带对合不良率、腹侧包皮预留满意率、背侧包皮预留满意率、中转手术率、术后瘀斑率、术中医生焦虑率、患者术后外观满意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系带处缝扎率、非系带处缝扎率、系带对合不良率、腹侧包皮预留满意率、背侧包皮预留满意率、中转手术方式率、术中医生焦虑率、术后外观满意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瘀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组3背侧包皮预留满意率高于组2(P=0.003),组3医生术中焦虑率低于组2 (P=0.003)。结论:单人操作单、双缝线打结定位切割平面行环切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系带处缝扎率、非系带处缝扎率、系带对合不良率、中转手术方式率、医生术中焦虑率,增加了包皮腹、背侧预留满意率、患者术后外观满意率,临床效果良好。双缝线打结定位较单缝线打结定位更是减少了医生术中焦虑率,增加了背侧包皮预留满意率,更值得推广运用。

肖克兵,赵刚刚,李华锋,张鸿毅,李子峰[2](2020)在《包皮系带缝线定位法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使用包皮系带缝线定位法行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包皮系带缝线定位法行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方法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观察2种术式手术时间、系带损伤率、系带对合不良率、术后外观满意度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23±1.52)min和(7.12±1.14)min,系带损伤率分别为10.77%(7/65例)和25.45%(14/55例),系带对合不良率4.62%(3/65例)和20%(11/55例),术后外观满意度96.92%(63/65例)和83.64%(46/55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8±0.45)mL和(2.44±0.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带缝线定位法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有助于减少系带损伤、减少系带对合不良率、提高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利于控制包皮长度,临床效果良好,有应用价值。

王盛[3](2019)在《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下小儿包皮环扎术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下小儿包皮环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年龄在5~12岁的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三组:包皮环切术组(A组)、袖套状包皮环切术组(B组)和包皮环扎术组(C组)。再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C组患者分为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组(C]组)、氯胺酮基础麻醉组(C2组)和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组(C3组)。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麻醉手术总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情况、麻醉镇痛不良反应、麻醉全身并发症等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C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B两组,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B两组,C组术后肿胀时间明显短于A、B两组,C组术后出血例数明显少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C3组的术后肿胀例数少于C1组,C3组的麻醉手术总时长明显短于C2组,C3组的麻醉全身并发症明显少于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在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手术治疗中,包皮环扎术相比包皮环切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肿胀、术后出血方面均有优势;2、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应用在小儿包皮环扎术中,在术后肿胀情况方面优于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在麻醉手术总时长与麻醉全身并发症方面优于氯胺酮基础麻醉,故在包皮环扎术中应用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具有优势;3、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下的包皮环扎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廖兆琳,杨超,田朝晖,崔应东,李时军,赵华,向圣坎[4](2019)在《改良单人运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最直接、最彻底的方法,目前常见的包皮环切术有传统包皮环切术、激光包皮环切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套术、一次性包皮吻合器环切术(商环)以及一次性包皮缝合器环切术。2013年曹赟杰等[1]最早报道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手术,该材料借鉴了肠道吻合器的切割缝合原理,将包皮切割和缝

樊进华[5](2018)在《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包皮过长与包茎不仅影响阴茎正常发育,易出现阴茎短小,还会诱发包皮炎、尿道炎、尿道感染、成年男子早泄、上行感染等疾病,另一方面性伴侣也会受到牵连,致使女性发生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甚至诱导患者发生阴茎癌,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的常见手术,该手术历史悠长,随着手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十几年来包皮环切术也有了器械式发展方向,并逐渐显示出手术便捷、快速、美观、微创等优势。目前医学上关于包皮环切术的研究还在深入进行,本文将阐述何为包皮过长以及包皮过长的危害,以此为基础引出包皮环切术这一有效治疗方式,再展开其临床应用综述。

王华礼,葛玉坤,孙旭东,郭静,乔庆东[6](2018)在《4种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认为包皮环切术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手术[1],适用于病理性包茎,生理性包茎合并反复包皮阴茎头炎及尿路感染、包皮过长有手术要求等情况。目前临床术式众多,如背侧切开包皮环切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商环包皮环切术、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等。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包皮环切术854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4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王海涛[7](2017)在《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纲要包皮过长(redundant prepuce)作为男性外生殖器最常见的疾病,在我国18岁以上男性发病率30%-50%,其存在阻碍阴茎的正常发育、导致包皮与阴茎头及尿路的炎症、增加性传播疾病、诱发阴茎癌等众多危害。随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行包皮过长手术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将包皮与阴茎浅筋膜、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组织一并切除,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术式主要集中在去除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改良包皮环切术,保留了阴茎浅筋膜系统,术后效果良好。然而,作为此类手术的基础解剖研究甚少,目前尚未见有关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的报道,鉴于此,我们从包皮环行断层解剖的角度出发,寻找各包皮断层形态学的差异与联系,尤其是各断层脉管系统、神经构筑的差异与联系,探究分层剥离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解剖可能与基础,旨在为仅切除多余的包皮皮肤或表皮层,保留包皮固有层及内外板间的筋膜、血管、淋巴管、神经的一系列改良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探讨仅切除多余的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改良包皮坏切术联合阴茎增粗术治疗包皮过长伴阴茎细小的临床应用效果。在第一章第一部分通过对50例传统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标本进行包皮断层脉管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包皮断层解剖证明仅切除多余的包皮表皮层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包皮表皮层缺乏血管、淋巴管,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血管以小静脉为主、真皮层内较具皮下层内丰富,仅切除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固有层及内外板间的筋膜、血管、淋巴管的手术方式,可有效避免血肿、水肿等并发症。在本章第二部分通过对本章第一部分50例标本进行包皮断层组织形态学及神经构筑观察,结果表明:包皮表皮层缺乏神经纤维,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仅切除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内外板固有层间的筋膜与神经等组织的手术方式,可避免损伤神经而发生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内板表皮较平坦,角质层薄,易受伤,且含较多作为病毒靶细胞的郎格罕氏细胞,易受到HIV、HPV等病毒及细菌的感染,为病毒及细菌进入男性生殖道的主要途径。在第二章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包皮过长伴阴茎细小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行阴茎增粗术,对照组实施单纯去表皮包皮环切阴茎增粗术,比较分析两组阴茎周径、直径变化差、勃起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表明: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效果显着,其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自体组织增粗阴茎,且能同时解决包皮过长的问题;术中保留较少的包皮内板对降低HIV、HPV等病毒及细菌感染率有重要意义,且能提供更多的阴茎浅筋膜组织用于阴茎增粗。第一章 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第一部分包皮断层脉管系统观察目的探讨包皮各环行断层脉管系统的差异与联系,从脉管系统角度探究分层剥离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解剖可能与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威海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利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标本50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分别将标本自表皮真皮交界层行断层皮片剥离,并将其分为包皮内板表皮组、包皮外板表皮组、包皮内板真皮肉膜组、包皮外板真皮肉膜组4组。应用HE染色及SMA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各组组织形态及其各断层脉管系统的差异与联系。结果包皮内板表皮较平坦、角质层较薄,外板表皮突延伸、角质层较厚;内、外板表皮均缺乏血管、淋巴管;包皮内、外板真皮经剥离后,已无表皮残留,真皮及肉膜内血管、淋巴管丰富,血管以小静脉为主、真皮层内较肉膜层内丰富;内板真皮肉膜组血管密度明显大于外板真皮肉膜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包皮断层解剖证明仅切除多余的包皮表皮层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包皮内、外板表皮层缺乏血管、淋巴管,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故而仅切除多余的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固有层及内外板间的筋膜、血管、淋巴管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损伤血管、淋巴管而发生血肿、水肿等并发症。第二部分包皮断层神经构筑观察目的:观察包皮各环行断层组织形态及其神经构筑的差异与联系,从神经构筑角度探究分层剥离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解剖可能与基础。方法:以随机选取的威海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利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后的50例包皮组织标本为实验对象,采用S-100免疫组化染色及NFP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各组组织形态及其各断层神经构筑的差异与联系进行观察。结果:包皮内、外板表皮均缺乏神经纤维,但内板真皮乳头内含有较丰富的触觉小体,且内板表皮层分布较多的郎格罕氏细胞;真皮及肉膜内神经纤维丰富,但肉膜层内较真皮层内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大;内板真皮肉膜组神经纤维分布较外板真皮肉膜组明显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内、外板表皮层缺乏神经纤维,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因此仅切除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内外板固有层间的筋膜与神经等组织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损伤神经而发生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内板表皮较平坦,角质层薄,易受伤,且含较多作为病毒靶细胞的郎格罕氏细胞,易受到HIV、HPV等病毒及细菌的感染,为病毒及细菌进入男性生殖道的主要途径。第二章改良包皮环切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改良包皮环切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包皮过长伴阴茎细小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行阴茎增粗术,对照组实施去表皮包皮环切阴茎增粗术,比较分析两组阴茎周径、阴茎直径、阴茎勃起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后静息状态下阴茎周径7.61 ±0.30cm,术后勃起状态阴茎周径11.23±0.78cm,较术前明显增粗(P<0.05),且优于对照组术后静息状态下阴茎周径及术后勃起状态阴茎周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阴茎直径变化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对其阴茎勃起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3~12个月,两组已婚患者感觉性生活质量改善,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去表皮包皮环切阴茎增粗术比较,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在解决包皮过长问题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自体组织增粗阴茎,且阴茎增粗术效果更显着;可有效减少血肿、水肿、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保留较少的包皮内板有利于降低HIV、HPV等病毒及细菌感染率,同时尽可能多的提供阴茎浅筋膜组织用于阴茎增粗。

高慧林,杨志平,张玉泉,郭志全,扈新,王海临,占海,王龙[8](2017)在《包皮一次性切割缝合器环切术、改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传统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分析传统包皮环切术、改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一次性切割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分别应用包皮一次性切割缝合器环切术、改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水肿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以及总体手术费用。结果包皮一次性切割缝合器环切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同传统包皮环切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水肿消退时间早,但费用较高。改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患者满意度与一次性切割吻合器包皮环切缝合术一致。结论由于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对患者进行包皮手术时应合理选择术式,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蔺小峰,王珂,张旭,刘光伟,雷光辉,向彬,高海捷,赵鹏靓,杨纬家[9](2016)在《改良型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的操作体会和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改良型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20例包皮过长患者,其中112例采用改良型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进行手术(改良组),108例采用改良前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进行手术(传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缝率,20d内脱钉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1.15±0.62)m L,补缝率为0.89%,20d内脱钉率为99.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6%,传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3.21±1.62)m L,补缝率为8.33%,20d内脱钉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81%和38.88%。两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可明显降低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及增加脱钉率,值得推广。

霍仲超,刘刚[10](2016)在《包皮环切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早期包皮环切术的研究是对传统开放手术不断进行革新,近十年研究开始向器械式方向转变,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如手术时间缩短,美观度高等,但也存在不足。现对近十年关于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并发症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单人操作单、双缝线打结定位切割平面行环切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主要器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手术方法
        1.4.1 组1手术方法
        1.4.2 组2手术方法
        1.4.3 组3手术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2)包皮系带缝线定位法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手术器械
        1.3.2 对照组手术方法
        1.3.3 观察组手术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下小儿包皮环扎术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2.方法
二、结果
    1.患儿一般资料
    2.患儿不同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情况的比较
    3.患者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术的影响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在包皮环扎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4)改良单人运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型号的选择
    1.3 分组及手术步骤
    1.4 术后注意事项
    1.5 观察评估指标
    1. 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5)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何为包皮过长
2 包皮过长的危害
3 包皮环切术发展概述
    3.1 包皮环切术禁忌证与适应证
    3.2 包皮环切术常用术式及发展
        3.2.1 包皮环切术发展。
        3.2.2 包皮环切术常用术式。
    3.3 包皮环切术现代观念
4 结论

(6)4种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手术方法[2-4]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比较
    2.2 满意度比较
    2.3 手术并发症及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
    前言
    材料方法
        第一部分 包皮断层脉管系统观察
        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包皮断层神经构筑观察
        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改良包皮环切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的疗效观察
    研究背景
    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包皮一次性切割缝合器环切术、改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传统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传统包皮环切术
        1.2.2 改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
        1.2.3 包皮一次性切割缝合器环切术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改良型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的操作体会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改良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
    1.3 主要手术器材
    1.4 手术步骤[4]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包皮环切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包皮环切术的发展概述
2 包皮解剖学特点
3 包皮环切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 包皮环切术的常用术式
    4.1 开放手术
    4.2 器械式包皮环切术
        4.2.1 包皮环切吻合器法
        4.2.2 包皮环切缝合器法
5 包皮环切术的现代观念
    5.1 包皮环切术具有降低艾滋病(HIV)及其他性病感染率的作用
    5.2 包皮环切术具有降低龟头炎及阴茎癌发生率的作用
    5.3 包皮环切术具有治疗早泄、提高性生活质量及保护性伴侣的作用
6 结语

四、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人操作单、双缝线打结定位切割平面行环切缝合器式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J]. 许国胜,周正兴,刘伟,张贤生,高晶晶,汤冬冬,陈红兵.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1(04)
  • [2]包皮系带缝线定位法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J]. 肖克兵,赵刚刚,李华锋,张鸿毅,李子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06)
  • [3]包皮远端局部浸润麻醉下小儿包皮环扎术疗效的临床研究[D]. 王盛. 苏州大学, 2019(02)
  • [4]改良单人运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J]. 廖兆琳,杨超,田朝晖,崔应东,李时军,赵华,向圣坎.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9(06)
  • [5]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樊进华.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4)
  • [6]4种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王华礼,葛玉坤,孙旭东,郭静,乔庆东.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8(02)
  • [7]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应用[D]. 王海涛. 山东大学, 2017(03)
  • [8]包皮一次性切割缝合器环切术、改良袖套状包皮环切术、传统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J]. 高慧林,杨志平,张玉泉,郭志全,扈新,王海临,占海,王龙. 智慧健康, 2017(09)
  • [9]改良型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的操作体会和临床疗效观察[J]. 蔺小峰,王珂,张旭,刘光伟,雷光辉,向彬,高海捷,赵鹏靓,杨纬家. 中国性科学, 2016(12)
  • [10]包皮环切术的研究进展[J]. 霍仲超,刘刚.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07)

标签:;  ;  ;  ;  

改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