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甘蔗渣制备低成本虾饵

用甘蔗渣制备低成本虾饵

一、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论文文献综述)

柳富杰[1](2017)在《甘蔗渣制备青贮饲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蔗渣是甘蔗制糖的三大副产物之一,目前主要用于燃烧和造纸,利用率较低。甘蔗渣具有价格便宜、数量庞大、成分稳定和来源集中等特点,用于生产反刍动物粗饲料具有极大的前景。然而,由于甘蔗渣中木质素含量过高,且木质素可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会形成致密木质纤维结构,导致微生物和酶利用率低,不宜直接应用于生产高品质粗饲料。故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料,利用氢氧化钠/尿素预处理,降低木质素含量和提高其可发酵性。随后,通过青贮方式对预处理后甘蔗渣进行发酵,并探索添加剂及调制条件对青贮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单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尿素两种方法对甘蔗渣的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对降解木质素和提高酶解率有显着作用。其中氢氧化钠/尿素混合预处理木质素降解率为61.83%,纤维素酶解率为72.68%。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氢氧化钠/尿素降解甘蔗渣的最佳条件为:尿素浓度为10.50%、氢氧化钠浓度为4.44%、预处理时间为6.3 h、处理温度为60℃。以此条件进行预处理后的甘蔗渣木质素降低了 62.45%,纤维素提升了 65.27%,酶解后还原糖量为0.518 g/g(相对于甘蔗渣)。向预处理后的甘蔗渣中添加乳酸菌及纤维素酶,以提高青贮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或纤维素酶均有利于提高青贮效果。二者混合添加的试验组青贮后pH降低至4.27,乳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 56.52%、61.15%和42.22%,氨态氮/粗蛋白(NH3/TN)、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分别下降了 26.89%、12.08%和 5.04%。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调制条件下甘蔗渣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因素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甘蔗渣水分含量>粉碎粒径>糖蜜添加量,并由此得到的最佳调制条件为:甘蔗渣含水量60%-65%、粉碎粒径为2.36 mm、糖蜜添加量为9%。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青贮饲料pH值为4.22,乳酸/总酸为66.41%,NH3/TN为4.81%,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3.60%,NDF 和 ADF 分别为 68.21%和 56.07%。

杨欢[2](2016)在《沼液养殖小球藻条件优化及藻基蛋鸭饲料添加剂研制》文中提出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废水集中排放造成了土壤、水环境等的污染,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严重负荷。微藻作为一种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的低等生物,可以利用废水中的NPK、微量元素以及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进行生长代谢,即可达到沼液脱氮除磷的净化效果又可获得大量的微藻生物质,所以利用微藻治污作为一种有机废水生物治理的新型方法近年来被科学家们广泛研究。本研究从猪场沼液中筛选能适应有机污水环境的嗜污微藻,开发利用微藻与微生物之间的的协同共生作用,探索菌藻共培养的最佳条件,以期提高微藻在养猪废水中的生物活性和生长速率,积累更多的微藻生物质,经适当预处理的猪场沼液培养后的微藻中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各种功能性多糖和细胞色素。本研究还初步探讨了小球藻粉与杜仲叶粉复配后,一起添加到蛋鸭饲料中,试图研究微藻及杜仲对蛋鸭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养猪沼液中筛选出了能够适应有机废水环境而正常生长的微藻,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小球藻属普通种(Chlorella sp.);同时筛选分离出了能够与小球藻共生的微生物,通过菌液分离实验,进一步确认了菌对小球藻的生长促进作用,并得到了小球藻在最佳菌原液的存在下,叶绿素含量高达7.586mg/L,而空白组的叶绿素含量只有3.325mg/L,最佳菌株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以藻干重及藻液中藻的吸光度作标准曲线,得出小球藻在680nm波长下的吸光度与藻液中的微藻干重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藻液的吸光度来间接的表征小球藻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藻液的吸光度来计算藻的生物量。通过单因素实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菌藻共培养环境中的最佳pH为8.0,最佳菌藻接种比例为2:30,最佳培养温度为30℃;微藻生物量(干重)分别为1.016g/L、1.028g/L、1.020g/L;正交实验表明菌藻共生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pH=7.0、废糖蜜添加量2mL(即44.88mg)、菌藻比(v/v)为4:30。在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下,小球藻培养6天后,叶绿素含量高达4.650mg/L,微藻生物质干重达到0.795g/L。此外,正交实验得出温度对小球藻细胞中叶绿素a的含量具有显着影响,而pH、菌藻比、废糖蜜对叶绿素a的形成没有显着效应,这四因素对小球藻叶绿素a形成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温度>pH>废糖蜜添加量>菌藻比;在所有实验组中,通过比较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量和叶绿素a的形成量,发现二者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原因可能是菌和藻随着培养条件的变化,对糖的相对代谢速率也会发生变化,当温度高于30℃时,培养液中的糖大部分为细菌所消耗。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不同实验组中的小球藻的三大主要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得出各处理组中的小球藻波形相似,只是一些波数下的相对峰高存在差别,经标准化后分析得知在不同的共培养条件下小球藻中碳水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异显着,含量最高的实验组为培养温度25℃,pH=8,废糖蜜量67.32mg,菌藻比2:30,这为今后小球藻的定向培养提供了参考,但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对小球藻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影响不大。蛋鸭的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小球藻粉及2%的小球藻粉-杜仲粉的等量混合物之后,蛋鸭的产蛋个数、产蛋量、产蛋率及耗料量没有显着影响,但是,在添加了微藻粉及微藻与杜仲粉的等量混合物后平均蛋重分别增加了3.8%和0.7%;蛋黄颜色提高了近3个罗氏比色单位;微藻组、微藻与杜仲叶粉等量混合组及空白组的哈夫单位值分别为72.86、76.94、70.23,对应的蛋白质含量为12.36%、12.01%、11.71%,说明微藻与杜仲叶粉等量混合物作为现行蛋鸭饲料添加剂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鸭蛋的色值、哈夫单位值和蛋白质含量;微藻组及微藻杜仲叶粉等量混合组的鸭蛋的胆固醇含量比空白组分别降低了14.87%和21.15%,提高了鸭蛋的食用品质。微藻-杜仲叶粉等量混合组的料蛋比为7.51,比对照组降低了0.7%。

王贤丰[3](2015)在《生物膜处理系统在对虾养殖排放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将甘蔗渣颗粒作为碳基生物载体,以实验室筛选保存的芽孢杆菌菌株为接种菌株,采用优势菌种挂膜法培养生物膜,测定挂膜过程中水质、细菌变化情况等考察挂膜效果;以优化培养的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生物膜处理系统,将其用于对虾养殖排放水的处理,并研究其对养殖水体氨氮及亚硝氮等污染物的降解效能;分离筛选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对其甘蔗渣碳源的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生物膜处理系统的构建选取直径为600nmm的甘蔗渣颗粒,经处理后作为碳基生物载体,以具高效氨氮降解能力芽孢杆菌BZ5株为接种菌株,采用优势菌种挂膜法培养生物膜,以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浓度能快被速降解作为挂膜完成标志。在适宜条件下经过约25天左右即可挂膜成功,此时甘蔗渣附着可培养总菌及芽孢杆菌密度分别为2.40×108cfu/g、8.14×107cfu/g,水体中可培养总菌及芽孢杆菌密度分别为5.04×105cfu/mL、4.17×104cfu/mL,并以所培养的生物膜为基础构建了生物膜处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渣颗粒能较好的满足膜处理技术对载体的要求,同时优势菌种挂膜法能有效缩短挂膜所需时间。2.生物膜处理系统的降解效能研究以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及细菌变化情况为指标,研究生物膜处理系统对养殖水体的降解效能及额外添加碳源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膜处理系统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浓度,分别将其控制在0.2 mg/L和0.05 mg/L以下;同时通过微生物间的竞争拮抗作用能显着提高水体中芽孢杆菌密度,使其维持在104cfu/mL水平并大幅降低水体中弧菌密度将其密度控制在102cfu/mL水平。当生物膜处理系统氨氮去除能力下降时,额外添加碳源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膜的降解活性。3.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甘蔗渣碳源利用能力研究以刚果红染色法为初筛方法、常规纤维素酶活为复筛方法,从生物膜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通过混合发酵方式探究纤维素降解菌对甘蔗渣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方法,并探究菌株对甘蔗渣碳源的利用能力。通过初筛获得16株纤维素降解菌,进一步筛选得到两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Z4株、S5株,经16S rRNA gene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采用混合发酵方式能有效增加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纤维素降解菌S5株与纤维素降解菌Z4株及非纤维素降解菌BZ5株间的混合发酵均能对其纤维素酶活有促进作用,其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较单独酶活提高14.21%、25.92%。

高磊,包卫洋,张天文,单洪伟,马甡[4](2013)在《水体碳氮比对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生长、拮抗作用及菌体碳氮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采集分离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并设置水体碳氮比分别为:C∶Nw=2、5、10、15、20共5个水平。在养殖环境营养水平下研究了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的生长、拮抗作用及细菌菌体碳氮比(C∶NB)的变化。研究发现,较高的C∶Nw适合芽孢杆菌(C∶Nw=15)与乳酸菌(C∶Nw≥10)的生长,较低的C∶Nw适合弧菌(C∶Nw=5、10)的生长,并且当C∶Nw较高时芽孢杆菌与乳酸菌对弧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因此向养殖水体和饵料中添加碳源,将环境C∶N提高至超过10的水平不仅可以促进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的快速生长,而且可以有效抑制弧菌的繁殖。

高磊[5](2012)在《碳氮比调节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产业现代化、工场化和集约化程度的发展,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使得养殖环境生态系统结构单一,抵抗能力薄弱,长期使用的药物也改变了对虾肠道菌群的正常组成,导致了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失调,同时使药物在养殖生物体内形成残留。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碳氮比调节(C/N)和有益菌添加等技术已在对虾养殖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从根本上完善和优化了养殖微生态系统,改善了水质状况,还可以降低饵料成本,提高对虾养殖产量。但是C/N调节技术对养殖环境中特定细菌种群和浮游动物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同时有益菌添加技术也面临着有益菌不能长时间维持,很难形成优势菌种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C/N调节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的作用,具体包括对水质因子、对虾产量、浮游动物、异养细菌和氮循环菌的影响;2.对虾养殖环境中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对环境C/N的响应,以及有益菌对有害菌的抑制作用,3.如何利用产纤维素酶细菌对植物纤维素的分解作用来优化C/N调节技术,降低技术成本。作者期望通过本实验将C/N调节与有益菌添加两种手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来促进养殖环境中有益菌的生长,从而降低有毒无机氮化合物的水平,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并可以形成大量生物絮团,为对虾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碳源添加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在凡纳滨对虾零换水养殖系统中通过添加碳源对水质指标、对虾生长、浮游动物密度、环境C/N、水体和底质中的总菌和氮循环菌密度等的影响。将蔗糖作为碳源向养殖环境中进行添加,共分5个水平:理论碳源添加量((?)CH=0.465×feed×(42%/30%))的0%、25%、50%、75%和100%。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碳源,特别是75%和100%的理论碳源添加量可以在养殖后期有效的抑制氨氮(TAN)和亚硝氮(N02-N)在水体中的积累(P<0.05)。碳源添加对养殖水体中硝氮(N03-N)、叶绿素a、COD和BOD的浓度水平没有显着的影响。此外碳源添加可以明显提高水体中的C/N和总菌的密度水平(P<0.05),但对于底质中的C/N和总菌密度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还发现通过添加碳源可以明显影响水体和底质中氮循环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密度。碳源添加还可以明显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P<0.05)。根据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75%的理论碳源添加量最适于对虾的生长,包括提高产量、成活率和降低饵料系数。因此,向凡纳滨对虾零换水养殖系统中添加碳源可以有效的改善水质,促进细菌和浮游动物生长,进而为对虾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2.对虾养殖环境中细菌在C/N限制条件下的筛选和鉴定本实验从我国北部沿海地下水养殖环境,中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多种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的水体和底质中富集分离出多种细菌,并利用化学方法进行了初步鉴定,共筛选出芽孢杆菌37株,乳酸菌42株,弧菌50株,亚硝酸细菌50株,硝酸细菌60株,反硝化细菌10株。我们进一步利用碳限制和氮限制两种环境进行细菌培养,筛选出对限定C/N条件响应较明显的菌株,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最终共得到每种细菌各4株,鉴定芽孢杆菌、乳酸菌、弧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弧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杆菌属和交替假单胞菌属。本实验所筛选的多种菌株为下一步研究其对培养环境C/N的响应和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3.水体C/N对细菌生长及拮抗作用的影响本实验将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采集分离出的多株芽孢杆菌、乳酸菌、弧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在不同水体C/N(2、5、10、15、20)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研究养殖环境营养水平下六种细菌的生长,以及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弧菌的竞争水平及细菌菌体C/N的变化。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在水体C/N=15时生长水平最好(密度最高为6.7×107cells/ml),乳酸菌适宜在较高的水体C/N下生长(水体C/N=10、15、20;密度最高为2.6×107cells/ml),弧菌适宜在较低的水体C/N下生长(水体C/N=5、10;密度最高为5.1×107cells/ml),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对C/N的响应不明显,反硝化细菌在水体C/N=10的环境中生长较好(密度最高为2.6×107cells/ml).在芽孢杆菌与弧菌混合培养的实验中,当水体C/N=10、15与20时,培养24h时芽孢杆菌密度>2.5×107cells/ml,明显高于弧菌密度(P<0.05),且在培养基环境和模拟养殖环境中实验结果相似。在乳酸菌对弧菌的抑制实验中,当水体C/N=10与15时乳酸菌培养上清液对弧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较高水平,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2与3.1cm,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的菌体C/N均与水体C/N的变化成正相关,最低分别为5.41、3.92与5.44;最高分别为7.27、5.07与15.35。以上结果表明,较高的水体C/N适合芽孢杆菌(水体C/N=15)和乳酸菌(水体C/N=10)的生长,较低的水体C/N适合弧菌(水体C/N=5或10)的生长,并且当水体C/N较高时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可以明显抑制弧菌的生长,并且在模拟养殖环境中芽孢杆菌对弧菌的抑制作用与培养基环境相似。因此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将水体的C/N提高至超过10的水平不仅可以促进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快速生长,同时还可以起到有效抑制弧菌繁殖的作用。4.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其分解碳源能力的研究本实验从凡纳滨对虾的多种养殖环境(高密度高位池养殖池塘、添加甘蔗渣的高密度温棚养殖池塘、粗放式养殖池塘)、生态净水池以及排污池中富集分离出多株产纤维素酶细菌,并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全酶系和对纤维素具有较高分解能力的菌株GS-2。所筛选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刚果红染色透明圈直径及其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范围分别为12.3-41.7mm和2.8-15.6,FPA、CMCase和B-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范围分别为2.30-8.03、2.34-7.43和2.03-34.98U/ml;菌株GS-2的刚果红染色透明圈直径及其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分别为41.7mm和15.6,其FPA、CMCase和B-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分别为8.03,7.43和3.92U/ml,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确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GS-2产酶最适的发酵液起始pH为8,最适温度为30℃,最适培养时间为30h,且适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产酶代谢,在厌氧条件下产酶效率较低。菌株GS-2对微晶纤维素(Avicel)的分解效率最高,在培养基环境下可达到21.24%,其次为稻草和稻壳,同时该菌的分解Avicel的产物可以显着提高环境的溶解态碳含量和水体C/N(217.33mg/1;59.27),并且能够明显促进芽孢杆菌菌株Z5的生长。因此通过向养殖环境中投放产纤维素酶细菌与适合的天然纤维素底物,不仅可以实现其对底物的不断分解,为养殖环境提供碳源,提高水体C/N,还可以促进芽孢杆菌的生长,改善养殖微生态环境。

张平远[6](2003)在《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平远[7](2003)在《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文中研究表明

二、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论文提纲范文)

(1)甘蔗渣制备青贮饲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饲料紧缺问题与甘蔗渣类生物质资源
        1.1.1 饲料紧缺问题
        1.1.2 甘蔗类生物质概述
    1.2 甘蔗渣木质纤维素的概述
        1.2.1 纤维素
        1.2.2 半纤维素
        1.2.3 木质素
    1.3 甘蔗渣的预处理
        1.3.1 物理处理
        1.3.2 化学处理
        1.3.3 生物处理
    1.4 青贮饲料的发展
        1.4.1 青贮简述
        1.4.2 青贮的发酵过程和特点
        1.4.3 粗饲料青贮添加剂的简述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2.1 实验材料
        2.1.1 蔗渣原料和酶
        2.1.2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甘蔗渣成分的测定
        2.2.2 甘蔗渣的预处理方法
        2.2.3 预处理后甘蔗渣的酶解
        2.2.4 葡萄糖标曲的制定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2.2.6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甘蔗渣主要成分分析
        2.3.2 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甘蔗渣主要成分的变化
        2.3.3 氢氧化钠/尿素预处理后甘蔗渣主要成分的变化
        2.3.4 甘蔗渣预处理前后酶解率的变化
        2.3.5 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蔗渣表面结构
        2.3.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7 尿素强化酶解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甘蔗渣氢氧化钠/尿素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甘蔗渣和酶
        3.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3.2.2 预处理后甘蔗渣的酶解
        3.2.3 预处理单因素的研究及条件优化
        3.2.4 响应面试验设计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预处理单因素的影响
        3.3.2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甘蔗渣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4.1.3 实验设计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感官评判结果
        4.2.2 实验室评定
        4.2.3 营养成分测定
    4.3 小结
第五章 调制条件对甘蔗渣青贮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感官评定结果
        5.2.2 实验室评定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5.2.3 调制条件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沼液养殖小球藻条件优化及藻基蛋鸭饲料添加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养猪沼液养殖经济微藻
        1.2.1 沼液成分
        1.2.2 微藻对沼液中营养成分的利用
    1.3 菌藻混合培养
        1.3.1 微藻和菌的生长条件
        1.3.2 微藻与细菌在生长环境中的关系
    1.4 微藻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1.4.1 饲料成分与禽蛋质量控制
        1.4.2 蛋禽饲料的开发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藻和菌的筛选与驯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培养基
        2.2.4 实验设计
        2.2.5 分析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藻种的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
        2.3.2 EM菌原露对小球藻生长曲线的影响
        2.3.3 菌种的分离、纯化
        2.3.4 小球藻与四种菌在养猪沼液中的生长状况
        2.3.5 菌种的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菌藻协同共生培养条件的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培养基
        3.2.3 甘蔗汁
        3.2.4 实验仪器
        3.2.5 实验设计
        3.2.6 分析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小球藻吸光度与藻干重的关系
        3.3.2 小球藻在菌藻共生体系中生长的影响因子分析
        3.3.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废糖蜜中葡萄糖含量测定
        3.3.4 菌藻共生体系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球藻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红外光谱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与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TIR谱图分析
        4.3.2 小球藻中三大营养物质的FTIR谱图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藻-杜仲复合蛋鸭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5.2.3 实验设计
        5.2.4 分析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饲料中金属元素及钙、磷含量的测定
        5.3.2 藻粉及藻粉和杜仲粉混合物对蛋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5.3.3 藻粉及藻粉和杜仲粉混合物对蛋品质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3)生物膜处理系统在对虾养殖排放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 对虾养殖业发展概述
        1.1. 对虾养殖现状
        1.2.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1.3.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中存在问题
    2. 对虾养殖排放水处理技术
        2.1. 对虾养殖废排放水特征
        2.2. 固/液分离技术
        2.3. 泡沫分离技术
        2.4. 生物过滤技术
        2.5. 臭氧及紫外消毒技术
    3. 生物膜净化技术
        3.1. 生物膜法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生物膜法功能及影响因素
        3.3. 生物膜法载体选择与挂膜工艺
        3.4. 生物膜法在养殖排放水处理中的应用
    4. 产纤维素酶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4.1. 植物纤维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4.2. 植物纤维素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4.3. 植物纤维素生物降解过程
    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目的
第二章 虾池排放水生物膜处理系统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处理系统构建
        1.2.1 支架及处理系统构建
        1.2.2 甘蔗渣附着基制备
        1.3 生物膜培养
        1.3.1 菌种活化
        1.3.2 生物膜培养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水质指标
        1.4.2 水体及甘蔗渣附着基细菌密度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膜培养过程中水质指标的变化
        2.2 生物膜培养过程中水体游离细菌密度变化
        2.3 生物膜培养过程中甘蔗渣附着芽孢杆菌密度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处理系统氨氮和亚硝氮降解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
        1.1.1 菌膜处理效能检验
        1.1.2 养殖水体降解
        1.1.3 额外碳源添加对系统降解能力的影响
        1.2 样品检测
        1.3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菌膜处理效能检验
        2.2 养殖水体降解实验
        2.2.1 第一次降解实验结果
        2.2.2 第二次降解实验结果
        2.3 外加碳源对系统降解效能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分解甘蔗渣碳源能力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种来源
        1.1.2 培养基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分离
        1.2.2 纤维素降解菌初筛
        1.2.3 纤维素降解菌复筛
        1.2.3.1 粗酶液的制备
        1.2.3.2 FPA酶活测定
        1.2.3.3 甘蔗渣纤维素酶活测定
        1.2.3.4 CMCase酶活测定
        1.2.3.5 β-葡萄糖苷酶活测定
        1.2.4 菌种鉴定
        1.2.5 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降解菌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1.2.5.1 混合酶液酶活测定
        1.2.5.2 混合发酵酶活测定
        1.2.6 菌株甘蔗渣碳源分解能力研究
        1.2.6.1 菌体制备
        1.2.6.2 实验设计
        1.2.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素降解菌的初筛结果
        2.2 纤维素降解菌酶活测定结果
        2.3 16S rRNA gene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2.4 混合酶液酶活测定结果
        2.5 混合发酵酶活测定结果
        2.6 菌株甘蔗渣碳源分解能力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水体碳氮比对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生长、拮抗作用及菌体碳氮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株
    1.2 培养基配制
    1.3 菌株16SrDNA序列鉴定
    1.4 细菌筛选
    1.5 不同C∶NW对3种细菌生长、拮抗作用及菌体碳氮比 (C:NB) 影响的测定
        1.5.1 不同C∶NW下细菌的生长
        1.5.2 芽孢杆菌与弧菌的竞争作用
        1.5.4 细菌C∶NB的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C∶NW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2.2 C∶NW对细菌间拮抗作用的影响
    2.3 C∶NW对细菌C∶NB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5)碳氮比调节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进展
        1.1 对虾养殖现状
        1.2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1.3 对虾健康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 C/N调节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 向养殖水体碳源添加,改善养殖水质
        2.2 向养殖饵料中碳源添加,降低饵料蛋白含量
        2.3 碳源添加培育生物絮团,改善养殖微生态系统
        2.4 将C/N调节与其它技术相结合
    3 细菌对环境C/N响应的研究进展
        3.1 细菌利用氮源的途径
        3.2 C/N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3 C/N对细菌功能和代谢的影响
    4 产纤维素酶细菌降解植物纤维研究进展
        4.1 植物纤维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4.2 植物纤维素利用途径
        4.3 植物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
    5 本文研究思路与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碳源添加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
    第一节 碳源添加对水质和对虾生长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水质分析与测定
        2.3 浮游动物密度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碳源添加对水质的影响
        3.2 碳源添加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3.3 碳源添加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碳源添加对养殖环境细菌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水体和底质C/N的测定
        2.3 水体和底质中总菌密度的测定
        2.4 水体和底质中氮循环菌密度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C/N调节对水体和底质C/N的影响
        3.2 C/N调节对水体细菌的影响
        3.4 C/N调节对底质细菌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对虾养殖环境中细菌在碳氮比限制条件下的的筛选及其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体碳氮比对细菌生长及拮抗作用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水体C/N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2 水体C/N对芽孢杆菌与弧菌竞争水平的影响
        3.3 水体C/N对乳酸菌抑制弧菌水平的影响
        3.4 水体C/N对细菌菌体C/N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其分解碳源能力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3.2 不同培养条件对CMCase活力的影响
        3.3 菌株GS-2对不同底物的分解能力
        3.4 GS-2菌株分解产物分析及其对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蔗渣制备青贮饲料的研究[D]. 柳富杰. 广西大学, 2017(01)
  • [2]沼液养殖小球藻条件优化及藻基蛋鸭饲料添加剂研制[D]. 杨欢. 南昌大学, 2016(04)
  • [3]生物膜处理系统在对虾养殖排放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D]. 王贤丰.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8)
  • [4]水体碳氮比对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生长、拮抗作用及菌体碳氮比的影响[J]. 高磊,包卫洋,张天文,单洪伟,马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5]碳氮比调节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及优化[D]. 高磊.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6]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J]. 张平远. 农村百事通, 2003(24)
  • [7]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J]. 张平远. 农业科技通讯, 2003(07)

标签:;  ;  ;  ;  ;  

用甘蔗渣制备低成本虾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