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中间体和精细化工最新成果

化工中间体和精细化工最新成果

一、化工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最新成果集粹(论文文献综述)

肖建军[1](2019)在《若干精细化学品的新型绿色合成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化石资源、能源的大肆消耗,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绿色化学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精细化工行业大力推行绿色化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原料绿色化”、“原子经济性”、“无毒害溶剂体系”等角度出发制备了几种医药和涂料领域的重要精细化学品。一方面,首先以廉价的H3PO3为助还原剂,优化了H3PO3/HI两相体系催化转化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的工艺参数;在较优条件下,5-甲基糠醛产率可达到79.6%;考察了水相体系的循环利用,循环使用3次,5-甲基糠醛无明显降低,循环使用5次,5-甲基糠醛产率降至66.4%;反应体系对葡萄糖、菊粉、蔗糖、纤维素等生物质基糖类底物也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配位稳定还原钯胶体涂覆活性炭然后再炭化的方法制备了钯炭催化剂,其中钯的负载量为4.86%,钯粒子尺寸小且均匀(35nm),对于5-甲基糠醛与苯胺直接还原胺化制取N-(5-甲基糠基)苯胺的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可循环回收至少4次;常压条件下,所述直接还原胺化反应在表观上由脱水缩合和催化加氢两步连串进行;在较优的加压条件下,N-(5-甲基糠基)苯胺的产率可达到99%以上;研究发现,反应体系对苯环上不同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取代基取代的苯胺衍生物大多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取果糖“一锅”转化制备5-甲基糠醛反应的上层有机相,经简单纯化处理后,以所得含5-甲基糠醛的甲苯溶液与苯胺在加压条件下进行还原胺化反应,最终实现从“原料绿色化”的生物质糖类两步转化合成N-(5-甲基糠基)苯胺。论文还探讨了H3PO3/HI水相—甲苯体系协同作用下果糖转化制备5-甲基糠醛的反应路径及钯炭催化5-甲基糠醛直接还原胺化的反应机理。另一方面,尝试在“无溶剂体系”中,以传统的Speier’s催化剂催化“原子经济性”的硅氢加成反应得到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改性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并将其用于水性自消光苯丙乳液的制备。结果表明,在无溶剂条件下,加入阻聚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Speier’s催化剂,以七甲基三硅氧烷硅氢加成改性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制备得到了含C=C键的有机硅功能单体,且在较优条件下,七甲基三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转化率分别达到88%、92%;在实验条件下,添加七甲基三硅氧烷改性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后,涂膜表面光泽度可降低71%,而水接触角提高63%,表现出较好的哑光效果和一定的耐水擦洗性,这与有机硅链段向空气界面迁移并富集的行为有关。

李向阳,刘小平[2](2016)在《我国有机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关系的专利计量分析》文中指出以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的有机精细化工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非专利引文(Non-patent References,NPRs)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该领域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我国有机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对科学研究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且这种依赖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该领域技术创新所需的科学知识主要来自国际一流期刊,美国、中国、日本等是最主要的来源国家,公共科学为我国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闫芹芹[3](2014)在《新形势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产品日新月异,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发各种功能性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是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而人才培养成为制约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精细化工方向人才?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是精细化工课程体系的“基石”,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构建和精细化工人才的培养方向及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利用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分别选取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几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些学校精细化工方向的培养方案,分别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及研究方向入手,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找出了目前高校现有的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不足,主要问题有:对实验课程体系的地位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验内容设置过于分散、实验项目设置缺乏逻辑性、使用教材版本有限且不统一、对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本硕课程缺乏有机衔接、反应现代科技知识太少。探讨了新形势下精细化工对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要求,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目标和原则;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新形势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方法与策略,主要方法有:嵌入式、延伸式、缝合式、涨落式、重组式。主要策略有:构建“立体化”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结构,引入模块化实验、建立校内创新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仿真训练实验平台、建立校内中试实验基地、实行“产学”结合,使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在对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之后,构建出新的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实验教学体系、综合能力训练体系、工程能力训练体系。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间优化与整合案例,探讨了实验课程的优化与整合的方法。

王明慧,邬丽春[4](2010)在《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指出文章论述了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阐述了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中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曹汉中[5](2009)在《泰州石化公司C4精细化工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泰州石化有限公司原为地方国有企业,成立于1970年,2000年加入中国石化集团,现为中石化股份公司扬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不与大厂比规模,要与大厂比特色”的理念,专注于发展自己的特色,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不断深化,过去作为燃料使用的C4资源如何进行延伸加工,提高其使用价值已逐步成为研究和探讨的重点。泰州石化从1990年就开始进行C4综合利用的探索,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能力,随着C4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扩大C4加工链已成为泰州石化下一步发展需要破解的课题。同时,中国石化集团近期也明确将泰州石化作为C4加工基地来进行规划布局,要求企业进行战略研究,形成规模和特色。笔者在战略管理及产品竞争战略理论基础上,结合目前国际国内精细化工行业现状和发展状况,应用战略管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价值链、SWOT等理论和分析工具,分析泰州石化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核心竞争力,对泰州石化C4精细化工业务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C4资源和生产装置,完善、延伸现有的产业链,将C4资源中各有效组份充分利用,发挥其放大价值,实现生产规模化、产品多样化、效益最大化。

孙晋秋[6](2009)在《苯甲酸类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精细化工中间体产业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热点领域之一,也是新医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中间体种类繁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因此,对一些常见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两种苯甲酸类中间体2-氨基-5-硝基苯甲酸、5-硝基水杨酸及一种二氯环丙烷类中间体1,1-二氯-2-苯基环丙烷的合成研究工作,对一些单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最终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分别以对硝基苯胺、靛红为原料作为路线一和路线二合成了2-氨基-5-硝基苯甲酸。着重对路线一的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路线二的一些单因素条件进行了研究。将最终产物重结晶提纯后测得其熔点:267~268℃,纯品最佳产率:61.1%。产物结构经IR、1H NMR表征确认。(2)以醋酸和醋酸酐的混合液为溶剂、浓硝酸为硝化剂,在冰浴中微波辐射下一步法直接合成5-硝基水杨酸。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微波辐射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将粗产物重结晶提纯后测得其熔点:230~232℃,纯品最佳产率:82.6%。产物结构经IR、1H NMR表征确认。(3)用苯乙烯及氯仿为原料,在浓碱和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氯仿生成二氯卡宾并对双键进行加成得到1,1-二氯-2-苯基环丙烷。研究其反应温度、时间、氯仿用量及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产物经分离提纯后,测得沸点:124~126℃/-0.095MPa;密度:1.219g/ml,10℃;折射率:n20/D:1.559;纯品最佳产率:65.7%。产物结构经IR、1H NMR表征确认。

佘远斌,曾小静,王新灵,恽悦,冯连顺[7](2008)在《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间体合成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研究开发以及生产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在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机遇。同时介绍了笔者在仿生催化氧化合成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仿生催化氧化技术在有机精细化工中间合成体领域的应用前景。

李健民[8](2006)在《SU聚合物胶粘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兆瑜[9](2003)在《医药中间体的发展和市场前景(二)》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医药中间体年产量约2.5万吨,年出口约1.4万吨,进口5000吨以上。今后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上下功夫。文中介绍了主要医药中间体的性质、合成、应用及国内外市场动态。特别对新的抗茵药物中间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徐兆瑜[10](2003)在《医药中间体的发展和市场前景(二)》文中指出我国医药中间体年产量约2.5万吨,年出口约1.4万吨,进口5000吨以上。今后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上下功夫。文中介绍了主要医药中间体的性质、合成、应用及国内外市场动态。特别对新的抗菌药物中间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二、化工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最新成果集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工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最新成果集粹(论文提纲范文)

(1)若干精细化学品的新型绿色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精细化学品及其工业
    1.3 精细化学品生产绿色化
        1.3.1 绿色生物质原料
        1.3.2 原子经济性
        1.3.3 水溶剂及无溶剂体系
    1.4 几种重要精细化学品的制备研究进展
        1.4.1 5-甲基糠醛
        1.4.2 N-(5-甲基糠基)苯胺
        1.4.3 甲基丙烯酰氧烃基硅油
        1.4.4 水性哑光涂料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1.5.3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部分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H_3PO_3/I-催化转化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
        2.3.1 H_3PO_3/HI体系催化果糖转化
        2.3.2 H_3PO_3/NaI/HCl体系催化果糖转化
        2.3.3 5-甲基糠醛制备水相的循环使用
    2.4 果糖催化转化制备5-甲基糠醛效果分析
        2.4.1 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分析
        2.4.2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2.4.3 5-甲基糠醛标准曲线的绘制
        2.4.4 5-甲基糠醛的产率计算
    2.5 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
        2.5.1 聚乙烯吡咯烷酮稳定钯胶体的制备
        2.5.2 PVP-Pd涂覆活性炭
        2.5.3 PVP-Pd/C的热解炭化
        2.5.4 传统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2.6 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的表征
        2.6.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6.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6.3 热重分析
        2.6.4 X射线衍射分析
        2.6.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7 5-甲基糠醛的直接还原胺化反应
        2.7.1 常压下5-甲基糠醛的直接还原胺化
        2.7.2 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的稳定性试验
        2.7.3 加压下5-甲基糠醛的直接还原胺化
    2.8 5-甲基糠醛直接还原胺化效果分析
        2.8.1 GC-MS定性分析
        2.8.2 GC定量分析
        2.8.3 核磁共振分析
        2.8.4 5-甲基糠醛的转化率计算
        2.8.5 还原胺化产物的产率计算
    2.9 果糖两步转化制备N-(5-甲基糠基)苯胺
        2.9.1 果糖催化转化制备5-甲基糠醛实验的放大
        2.9.2 果糖基5-甲基糠醛一锅合成N-(5-甲基糠基)苯胺
    2.10 有机硅硅氢加成反应改性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2.11 Speier's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效果分析
        2.11.1 红外光谱分析
        2.11.2 紫外光谱分析
        2.11.3 GC定量分析
    2.12 水性自消光苯丙乳液的制备
    2.13 水性自消光苯丙乳液的表征
        2.13.1 光泽度测试
        2.13.2 水接触角分析
        2.13.3 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2.13.4 XPS分析
        2.13.5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第3章 H_3PO_3/I-体系催化糖类转化为5-甲基糠醛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HI用量对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产率的影响
        3.2.2 H_3PO_3用量对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产率的影响
        3.2.3 反应温度对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产率的影响
        3.2.4 HCl用量对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产率的影响
        3.2.5 甲苯用量对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产率的影响
        3.2.6 反应时间对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产率的影响
        3.2.7 果糖制备5-甲基糠醛水相体系重复使用性能
        3.2.8 H_3PO_3/I-体系在其它糖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常压下活性炭负载钯催化5-甲基糠醛还原胺化反应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ICP分析
        4.2.2 XPS分析
        4.2.3 XRD分析
        4.2.4 TG分析
        4.2.5 TEM分析
        4.2.6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4.2.7 反应路径的捕捉
        4.2.8 不同反应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4.2.9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2.10 第一步表观活化能E_1的确定
        4.2.11 第二步表观活化能E_2的确定
    4.3 核磁谱图数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压下N-(5-甲基糠基)苯胺及其近似物的催化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溶剂对N-(5-甲基糠基)苯胺产率的影响
        5.2.2 催化剂用量对N-(5-甲基糠基)苯胺产率的影响
        5.2.3 反应温度对N-(5-甲基糠基)苯胺产率的影响
        5.2.4 氢气压力对N-(5-甲基糠基)苯胺产率的影响
        5.2.5 反应时间对N-(5-甲基糠基)苯胺产率的影响
        5.2.6 胺源底物拓展制备N-(5-甲基糠基)苯胺近似物
    5.3 核磁谱图数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果糖两步法制备N-(5-甲基糠基)苯胺及机理探讨
    6.1 引言
    6.2 果糖催化转化制备5-甲基糠醛实验的放大
    6.3 果糖基5-甲基糠醛合成N-(5-甲基糠基)苯胺
    6.4 H_3PO_3/I-酸性水相—甲苯体系协同作用机制与反应机理
        6.4.1 两相体系中果糖转化制备5-甲基糠醛的反应路径
        6.4.2 酸作用机制与果糖水解机理
        6.4.3 I-作用机制与5-羟甲基糠醛脱羟基机理
        6.4.4 H_3PO_3作用机制与I_2原位还原机理
    6.5 5-甲基糠醛直接还原胺化反应机理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水性自消光苯丙乳液的制备
    7.1 引言
    7.2 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结构表征
        7.2.1 FT-IR分析
        7.2.2 UV分析
    7.3 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7.3.1 Speier's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7.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7.3.3 MDHM用量的影响
        7.3.4 熟化时间的影响
    7.4 水性自消光苯丙乳液涂膜的性能与结构
        7.4.1 GM分析
        7.4.2 WCA分析
        7.4.3 FTIR-ATR分析
        7.4.4 XPS分析
        7.4.5 AFM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新形势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精细化工
        1.2.2 课程及课程体系
        1.2.3 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
    1.3 研究现状
        1.3.1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概述
        1.3.2 精细化工专业发展历程
        1.3.3 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
        1.3.4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1.3.5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
        1.5.1 课题研究对象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2.1 精细化工课程体系的设置及现状
        2.1.1 高校开设精细化工方向现状调查
        2.1.2 天津大学精细化工方向课程设置
        2.1.3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方向课程设置
    2.2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和现状
        2.2.1 天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2.2.2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2.2.3 西北民族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2.2.4 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2.3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精细化工方向的培养目标设置过于狭窄
        2.3.2 精细化工方向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第三章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理论研究
    3.1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理论基础
        3.1.1 系统理论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 认知学习理论
        3.1.4 赫尔巴特的课程整合论
    3.2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的目标
        3.2.1 实现实验课程体系的多样化
        3.2.2 实现实验课程体系的综合化
        3.2.3 实现实验课程体系现代化
        3.2.4 实现实验课程体系同步化
    3.3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的原则
        3.3.1 “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
        3.3.2 “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
        3.3.3 “高素质、特色性”的原则
        3.3.4 “开放性、前瞻性”的原则
        3.3.5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3.3.6 “创新性实验为主线”的原则
第四章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方法与策略
    4.1 新形势下对精细化工实验课程设置的要求
        4.1.1 体现“大工程观“理念
        4.1.2 “宽基础、活模块”
        4.1.3 理论与实践结合
        4.1.4 基础与前沿并重
        4.1.5 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
    4.2 精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的构思
    4.3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的方法
    4.4 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的策略
第五章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5.1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新模式的构建
        5.1.1 专业基础实验模块
        5.1.2 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模块
        5.1.3 创新研究实验模块
        5.1.4 工程实验模块
    5.2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优化与整合的案例及其分析
        5.2.1 实验课程之间的优化与整合
    5.3 实验项目之间的优化与整合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参加科研的情况及科研成果
致谢

(4)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抓住学生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和实践性
3 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4 改变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泰州石化公司C4精细化工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本文的写作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方法及结论
2. 精细化工行业概述
    2.1 世界精细化工行业现状
    2.2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现状
        2.2.1 产业布局
        2.2.2 发展现状
        2.2.3 存在的不足
    2.3 精细化工发展方向
3. C4精细化工的业务特征及其地位
    3.1 C4资源的来源与组成
    3.2 C4资源的综合利用
        3.2.1 燃料利用
        3.2.2 化工利用
4. 泰州石化公司C4精细化工业务分析
    4.1 C4精细化工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2 C4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分析
    4.3 C4精细化工产品的供给分析
    4.4 现有竞争者分析
    4.5 C4精细化工业务的结构优化
5. 泰州石化C4精细化工业务发展总体战略
    5.1 指导原则
    5.2 发展目标
    5.3 发展战略
6. 泰州石化C4精细化工业务SWOT分析
    6.1 SO战略
    6.2 ST战略
    6.3 WO战略
    6.4 WT战略
    6.5 竞争优势和策略
7. 泰州石化C4精细化工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议
    7.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7.2 完善生产管理
    7.3 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7.4 发挥优势,拓展市场
8.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苯甲酸类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精细化工中间体概述
    1.2 世界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我国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4.1 本课题目的和意义
        1.4.2 2-氨基-5-硝基苯甲酸的概述
        1.4.3 5-硝基水杨酸的概述
        1.4.4 1,1-二氯-2-苯基环丙烷的概述
        1.4.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2-氨基-5-硝基苯甲酸的合成
    2.1 概述
    2.2 我国染料中间体的发展情况
    2.3 关于2-氨基-5-硝基苯甲酸合成的研究发展情况
    2.4 合成路线的设计
    2.5 合成实验
        2.5.1 实验仪器和药品
        2.5.2 实验步骤
    2.6 分析与表征
        2.6.1 红外谱图的表征
        2.6.2 ~1H核磁共振谱图的表征
    2.7 结果与讨论
        2.7.1 路线—反应机理的探讨
        2.7.2 发烟硝酸用量对5-硝基靛红产率的影响(路线二)
        2.7.3 反应时间对5-硝基靛红产率的影响(路线二)
        2.7.4 反应温度对5-硝基靛红产率的影响(路线二)
        2.7.5 双氧水用量对2-氨基-5-硝基苯甲酸产率的影响
        2.7.6 反应时间对2-氨基-5-硝基苯甲酸产率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5-硝基水杨酸的合成
    3.1 概述
    3.2 我国医药中间体的发展情况
    3.3 关于5-硝基水杨酸的合成研究发展情况
    3.4 合成方法的设计
    3.5 合成实验
        3.5.1 实验仪器和药品
        3.5.2 合成步骤
    3.6 分析与表征
        3.6.1 红外谱图的表征
        3.6.2 ~1H核磁共振谱图的表征
    3.7 结果与讨论
        3.7.1 微波辐射时间对5-硝基水杨酸产率的影响
        3.7.2 延长反应时间对5-硝基水杨酸产率的影响
        3.7.3 反应温度对5-硝基水杨酸产率的影响
        3.7.4 反应溶剂对产率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1-二氯-2-苯基环丙烷的合成
    4.1 概述
    4.2 卡宾的研究背景
        4.2.1 卡宾的概述
        4.2.2 卡宾的反应
        4.2.3 卡宾的形成方式
    4.3 相转移催化机理简介
    4.4 合成实验
        4.4.1 实验仪器和药品
        4.4.2 实验步骤
    4.5 分析与表征
        4.5.1 产物的物性分析
        4.5.2 化学试剂法鉴定产物官能团
        4.5.3 红外谱图的表征
        4.5.4 ~1H核磁共振谱图的表征
    4.6 结果与讨论
        4.6.1 反应时间对1,1-二氯-2-苯基环丙烷产率的影响
        4.6.2 反应温度对1,1-二氯-2-苯基环丙烷产率的影响
        4.6.3 氯仿用量对1,1-二氯-2-苯基环丙烷产率的影响
        4.6.4 催化剂用量及种类对1,1-二氯-2-苯基环丙烷产率的影响
        4.6.5 优化反应条件的再现实验
        4.6.6 关于分液时的乳化问题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间体合成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我国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我国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规模取得长足发展
    2.2 我国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应用广泛, 需求旺盛[1]
    2.3 我国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发展的重要研究和开发方向
    2.4 我国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在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发展机遇
3 仿生催化氧化在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研究、开发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1) 仿生催化氧气氧化苯酚制备邻苯二酚[18]
    (2) 仿生催化氧化环己烷合成己二酸[19~22]
    (3) 仿生催化氧化α-烯烃合成环氧化合物[23]
    (4) 仿生催化氧化邻、对硝基甲苯合成邻、对硝基苯甲醛[24~27]
    (5) 仿生催化氧化邻、间、对硝基甲苯合成邻、间、对硝基苯甲酸[28~40]
    (6) 在更绿色的溶剂乙醇-水溶液中探索合成邻、对硝基苯甲酸[41]的方法。
4 仿生催化氧化在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展望

四、化工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最新成果集粹(论文参考文献)

  • [1]若干精细化学品的新型绿色合成工艺研究[D]. 肖建军. 南昌大学, 2019(04)
  • [2]我国有机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关系的专利计量分析[J]. 李向阳,刘小平.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6)
  • [3]新形势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D]. 闫芹芹. 西北民族大学, 2014(05)
  • [4]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王明慧,邬丽春. 广东化工, 2010(03)
  • [5]泰州石化公司C4精细化工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曹汉中. 复旦大学, 2009(12)
  • [6]苯甲酸类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 孙晋秋.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
  • [7]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间体合成中的研究进展[J]. 佘远斌,曾小静,王新灵,恽悦,冯连顺.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8(01)
  • [8]SU聚合物胶粘剂[J]. 李健民. 粘接, 2006(05)
  • [9]医药中间体的发展和市场前景(二)[J]. 徐兆瑜. 化工中间体, 2003(13)
  • [10]医药中间体的发展和市场前景(二)[J]. 徐兆瑜. 化工中间体网刊, 2003(13)

标签:;  ;  ;  ;  

化工中间体和精细化工最新成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