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脱墨技术研究

废纸脱墨技术研究

一、废纸脱墨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在峰,周秋菊,樊永明[1](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的再生纤维制浆造纸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VOSviewer以及CiteSpace等知识图谱工具,以Web of Science (WOS)和CNKI为数据源,从发文年代分布、地理分布、发文期刊分布、高产机构、高产作者和研究主题等角度,综合分析了1946—2020年全球及1973—2020年中国再生纤维制浆造纸技术领域的整体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以期为未来科学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年来再生纤维制浆造纸技术正在进入新一轮发展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中国、加拿大等国;研究热点从废纸脱墨、胶黏物去除等逐渐过渡到再生纤维利用等层面。此外,由于环境保护以及进一步提高废纸利用水平的需要,细小纤维回用和废水处理技术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李旭生[2](2021)在《脂肪胺嵌段聚醚的合成及其办公废纸脱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以脂肪胺、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氯化苄、三氯氧磷为原料,在KOH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含不同烷基碳链长度(n)与EO聚合度(z)的非离子型脂肪胺嵌段聚醚、阳离子型脂肪胺季铵盐嵌段聚醚及两性型脂肪胺季铵盐磷酸酯嵌段聚醚,并研究了各类嵌段聚醚的脱墨性能。结果表明,在n≥14、z=10~12范围时,两性型脂肪胺季铵盐磷酸酯嵌段聚醚较非离子型脂肪胺嵌段聚醚、阳离子型脂肪胺季铵盐嵌段聚醚表现出更好的脱墨效果,其脱墨纸浆的白度高、油墨尘埃度低。

冯杰[3](2020)在《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纤维上的吸附性能评价及富集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性油墨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印刷材料在纸制品印刷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含水性油墨印刷的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颗粒由于粒径小、亲水性好等特点很容易被纤维重新吸附。不同种类废纸纤维的自身吸附能力受孔隙结构、自身性能等方面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利用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探究不同种类和不同级分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历程,以诠释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纤维上吸附量不同的原因,进而分析混合纤维体系中不同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的竞争吸附现象,以期提高水性油墨印刷废纸在回用过程中纤维分级利用的效率,同时也为废纸浆分级回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应用基础。最后,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造纸助剂作用于水性油墨颗粒,比较助剂作用效果,调控水性油墨颗粒粒径和疏水性能,进而降低其在纤维上的吸附和沉积。首先,模拟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纤维上再吸附的过程,探究不同条件下不同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吸附量的影响,并使用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过程;对于不同级分SBKP纤维,水性油墨颗粒在P50/R100级分上具有最大吸附量,比R30级分多1mg/g,其吸附速率在初始阶段比R30级分的快两倍;对于相同级分的纤维,水性油墨颗粒在TMP纤维上的吸附量比在SBKP纤维上明显减少,最大吸附量的降幅为0.8 mg/g;水性油墨颗粒在纸浆纤维上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等温吸附,该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水性油墨在R30级分纤维上有最大吸附焓变,P50/R100级分纤维上有最大的吸附熵变。其次,模拟混合纤维体系中不同纸浆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竞争吸附过程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种类不同级分的纤维之间,P50/R100级分纤维较R30级分纤维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力;不同种类相同级分的纤维之间,SBKP纤维较TMP纤维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不同种类不同级分纤维之间的竞争吸附作用主要取决于不同纤维之间吸附能力的差异,水性油墨颗粒在吸附能力强的纤维上具有更大地吸附选择性。最后,采用无机、有机类助剂及表面活性剂对水性油墨颗粒进行富集研究。结果表明:PAC和CPAM对水性油墨颗粒的富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PAC浓度为30 mg/L时,水性油墨颗粒粒径可达35μm,并具有一定的疏水性,纸张白度可达到83.3%ISO;CPAM浓度为12 mg/L时,水性油墨颗粒粒径可达37.2μm,且有一定的疏水性,纸张白度可达到80.6%ISO;两种助剂复配使用时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将CaCl2和CTAB应用于水性油墨颗粒,当CaCl2浓度为0.2 mol/L时,水性油墨颗粒粒径可达到3.8μm,具有一定疏水性,纸张白度可达84.2%ISO;当CTAB浓度为0.1 mmol/L时,水性油墨颗粒粒径可达1μm,不能改变其疏水性能,纸张白度下降,两种助剂复配使用时,表现一定的协同关系。

王金然[4](2020)在《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提升混合办公废纸纤维回用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制浆造纸工业原材料的短缺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废纸纤维的回收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废纸纤维的高效循环利用率对解决造纸工业面临的原料短缺、能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废纸纤维在回用过程中存在润胀能力下降,成纸强度降低和滤水性能不佳等缺点,无法满足高品质产品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其使用范围。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废纸纤维回用的技术。生物酶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酶中的纤维素酶更是备受青睐。利用纤维素酶改性废纸纤维可以提高废纸浆的滤水性能、漂白性能及改善废纸的脱墨效果,从而提升废纸纤维的循环利用。本论文以办公废纸为主要原材料,利用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对废纸浆料进行预处理,以达到提升废纸纤维回用性能的目的。首先,从纤维素酶用量、天冬氨酸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研究了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处理对办公废纸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处理办公废纸可以明显提高其成纸强度性能,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后的酶处理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4.74 U/g、天冬氨酸用量2.19%、反应温度49.0°C、反应时间55.96 min。在最优处理条件下,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改性办公废纸与未进行酶处理的对照样相比抗张指数提高了16.05%,耐破指数提高了14.39%,办公废纸纤维保水值提高了36%,羧基含量提高了32.84%。红外光谱对酶促体系下办公废纸浆的研究发现,改性后纤维结晶度指数比对照样下降37.58%。其次,针对混合办公废纸在回用过程中存在的难脱墨问题,研究了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的影响。从纤维素酶用量、天冬氨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浆浓等方面优化了酶促体系脱墨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纤维素酶用量为15 U/g、天冬氨酸用量2%、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60 min、浆浓8%的条件下,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最好。在最优脱墨条件下,与未经酶脱墨的混合办公废纸浆相比白度提高了2.2%,有效残余油墨浓度降低了14.02%,即脱墨效率达到14.02%。纤维素酶/天冬氨酸处理后纸浆表面O/C含量比对照样提升36.19%。然后,为阐明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协同改性漆酶(C/A-ML)提升办公废纸回用性能的作用机制,分别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纤维形态参数、氢键模式、纤维结晶度及纤维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办公废纸浆相比,酶体系处理后可明显降低纸浆有效残余油墨浓度,纤维长度和卷曲指数略微下降;FTIR结果表明,与办公废纸原浆相比,经纤维素酶、改性漆酶和C/A-ML处理后,分子间氢键O-(6)H…O-(3’)分别增加了14.65%、13.37%和19.8%;XRD分析表明,酶体系处理可以降低纤维结晶度,抑制纤维性能衰变;经过酶体系处理后的SEM显微照片显示,纤维表面变得粗糙,纤维间结合紧密且出现更多细小纤维。最后,探讨了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甘氨酸不同介体协同纤维素酶处理对改善办公废纸回用性能的影响。在确保纤维素酶用量15 U/g、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60 min、浆浓8%和p H值为7一定的条件下,改变氨基酸的加入量从而分析不同介体协同纤维素酶处理对改善办公废纸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甘氨酸最优用量分别为2%、3%、3%和2%。通过对比纤维素酶/介体体系处理办公废纸与未经处理办公废纸力学性能,发现纤维素酶协同不同介体处理办公废纸浆均可改善办公废纸的回用性能。

程芸[5](2019)在《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在纤维上吸附与富集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印刷废纸的比例在不断升高。但这类废纸在碎浆回用过程中,从纤维上剥离下来的水性油墨颗粒由于其亲水性较好、粒径小的特点,很难被常规的浮选法去除,这些水性油墨颗粒容易再次沉积吸附在纤维上造成纸浆光学性能的降低。本文围绕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与富集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温度、时间以及水性油墨颗粒浓度对其在纤维上吸附量的影响;利用传统的不同类型造纸助剂作用于水性油墨颗粒以增加其粒径或疏水性,进而降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并探究助剂使用效果以及作用机理。首先,实验室模拟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二次吸附的过程,探究不同水性油墨颗粒浓度、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吸附量的影响。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水性油墨颗粒浓度为0.4 g/L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其吸附过程可以分成快速吸附阶段和慢速平衡阶段。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0、20、30℃下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量分别为1.63、1.43、1.26 mg/g。温度低时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占主导作用;温度高时,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解吸占主导作用。其次,对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进行了热力学、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热力学参数ΔH(-7.0 kJ.mol-1)为负值,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能够自发进行。AS(32.0 J·mol-1·K-1)为正值表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趋向于无序自发。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Ea值为10.1 kJ·mol-1,其吸附过程伴随着粒子内扩散。最后,采用无机、有机类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易于造成纸浆白度降低的小于2.5μm的水性油墨颗粒进行富集。实验结果表明:0.20 mol/L的CaCl2能够使得小颗粒油墨增加到3.8 μm;在纤维存在的情况下CaCl2的作用效果降低,但0.30mol/L的CaCl2仍能使纸浆的白度从76.23%ISO增加到84.23%ISO。常用于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的PAC也能够增加水性油墨颗粒的絮聚效果,使得水性油墨颗粒的粒径增加至0.8 μn,PAC浓度为20 mg/L时纸浆的白度最高,达到82.67%ISO。CPAM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阳电荷,可以在油墨粒子之间起到架桥的作用,增加水性油墨颗粒的粒径,当CPAM浓度为7 mg/L,水性油墨颗粒粒径为0.6μm,纸张白度为80.61%ISO;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为0.12 mmol/L时,水性油墨颗粒的粒径为1.0 μm,但纤维存在时由于CTAB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可在纤维与水性油墨颗粒之间起到架桥作用,反而对纸浆的光学性能起到反作用。

刘祝兰,曹云峰[6](2018)在《废纸中性脱墨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脱墨是部分废纸回用的重要环节。近些年,中性脱墨技术因其能减少化学品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等优势而得到大力发展。南京林业大学刘祝兰博士等人撰文,对废纸用中性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做了简要介绍。

刘晓丽,邱丙中,聂爱玲,庞洪秀,张帆[7](2018)在《混合办公废纸纤维素酶法脱墨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提高混合办公废纸纤维素酶法的脱墨效果。方法将纤维素酶用于办公废纸脱墨中,通过对脱墨浆白度和油墨脱出率的分析,归纳出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混合办公废纸纤维素酶法脱墨最佳工艺,平平加OS-15协同纤维素酶Novozyme 476脱墨,表面活性剂最优添加质量分数为0.75%,浆浓度(质量分数)为6%,pH值为8.5,处理温度为55℃,处理时间为60 min,酶用量为2 U/g。结论表面活性剂协同纤维素酶脱墨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王凤[8](2018)在《酶辅助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废纸脱墨及脱墨浆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废纸中二次回用纤维在造纸领域已经成为纤维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混合办公废纸(MOW)的数量连年上升,因为其数量多、品质好、价格低的优势在废纸回收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将混合办公废纸(MOW)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脱墨研究,首先以腰果酚为原料合成环保型表面活性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CPE),并将其与其他市面上脱墨效果较好且具有优良生物降解性能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多组分复配,探讨最优配比,制备一款绿色高效的脱墨产品。将其应用于传统的碱性化学法脱墨,探讨其最优脱墨工艺。其次用角质酶和淀粉酶取代碱性化学法脱墨中的传统化学药品,在中性条件下,配合复配的脱墨剂进行中性酶法脱墨,探讨角质酶和淀粉酶的最优添加量和最优脱墨工艺,并从脱墨浆质量,环保程度等方面与传统碱性化学法脱墨进行对比。本文还将最优脱墨工艺下得到的脱墨浆,采用磨浆处理-TEMPO氧化-均质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探讨主氧化剂次氯酸钠的用量对氧化纤维素的羧基含量、得率、平均聚合度及纤维的沉降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形态尺寸及部分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腰果酚为原料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CPE)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脱墨性,与市售常用脱墨效果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之间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CPE/AEO-9/AES以质量比为1:1:1的比例复配使用时脱墨效果最好,混合办公废纸脱墨后纸张的白度为90.45%ISO,油墨的去除率为91.96%,脱墨后纸张抗张指数19.58 N·m·g-1,撕裂指数7.23 mN·m2·g-1。角质酶、淀粉酶协同脱墨,可以取代传统碱法脱墨中的化学药品且进一步提高脱墨质量。两种酶的最优配比为角质酶用量10 U·g-1,淀粉酶用量5 U·g-1;最优工艺: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0.2%;混合酶的处理时间为30 min;混合酶的处理温度为50℃。脱墨浆指标为:白度92.24%ISO,油墨去除率92.63%,脱墨后纸张的抗张指数为24.83N·m·g-1,纸张的撕裂指数为9.48 mN·m2·g-1。角质酶/淀粉酶/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中性脱墨体系,不论是从脱墨浆的质量,脱墨过程中的环保程度还是在生产成本方面均优于传统碱性化学法脱墨。以脱墨浆为原料通过磨浆预处理-TEMPO氧化-高压均质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得到直径在10 nm左右,长度分布在100-150 nm之间纳米纤维素。其中磨浆压力为(3.33±0.1)N/mm,磨浆时间为15 min;TEMPO氧化阶段NaClO用量6.0 mmol·g-1;均质处理阶段使用型号为AH2010的高压均质机,用300 bar高压循环处理3遍,900 bar高压循环处理7遍。

程芸,张红杰,钱学君,程洪顺,张凤山,李晓亮[9](2018)在《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杂质再吸附与分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水性油墨的组成及性质,总结了水性油墨杂质的再吸附性能以及影响其与纤维分离的因素,分析了导致水性油墨印刷废纸再制浆后白度降低的根本原因;同时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抑制水性油墨杂质再吸附和分离的途径,并就目前开展的针对水性油墨印刷品再制浆过程中水性油墨杂质高效分离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论述。

王凤,龙柱,吴美燕,陈杰,张辉[10](2017)在《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的协同脱墨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角质酶能够水解可溶性酯、不溶性甘油三酯和各种聚酯,因此可以水解油墨中的连接料,有代替脂肪酶应用于废纸脱墨领域的潜能。利用角质酶和实验室复配得到的表面活性剂协同应用于混合办公废纸脱墨领域,探讨其脱墨效果和最优工艺,并与常用商业脂肪酶进行脱墨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角质酶在酶用量10 U·g-1,酶处理时间30 min,酶处理温度50℃,表面活性剂用量0.2%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优效果。与脂肪酶/表面活性剂以及单独用表面活性剂脱墨相比,角质酶脱墨后纸页的白度与油墨去除率更高,纸页的机械强度也较好。通过纸页性能的对比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角质酶的脱墨效果较脂肪酶更佳,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较好。

二、废纸脱墨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纸脱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计量的再生纤维制浆造纸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及工具
2 再生纤维制浆造纸技术领域发文态势分析
    2.1 发文年代分布
    2.2 发文国家/地区分布
    2.3 发文期刊分布
    2.4 主要发文机构分布
    2.5 主要发文作者
3 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分析
    3.1 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3.1.1 国际热点研究主题
        3.1.2 国内热点研究主题
    3.2 研究领域知识主题演化路径分析
        3.2.1 知识主题的国际演化路径
        3.2.2 知识主题的国内演化路径
4 结论

(2)脂肪胺嵌段聚醚的合成及其办公废纸脱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合成方法
        1.2.1 非离子型脂肪胺嵌段聚醚(Ⅰ,FA~FD系列)的合成
        1.2.2 阳离子型脂肪胺季铵盐嵌段聚醚(Ⅱ,FG系列)的合成
        1.2.3 两性型脂肪胺季铵盐磷酸酯嵌段聚醚(Ⅳ,FH系列)的合成
    1.3 废纸脱墨实验
    1.4 泡沫性能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非离子型脂肪胺嵌段聚醚对办公废纸的脱墨效果(表1)
    2.2 阳离子型脂肪胺季铵盐嵌段聚醚对办公废纸的脱墨效果(表2)
    2.3 两性型脂肪胺季铵盐磷酸酯嵌段聚醚对办公废纸的脱墨效果(表3)
    2.4 两性型脂肪胺季铵盐磷酸酯嵌段聚醚的EO聚合度z对泡沫性能的影响(表4)
3 结论

(3)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纤维上的吸附性能评价及富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述
    1.2 水性油墨
        1.2.1 水性油墨的发展
        1.2.2 水性油墨定义及特点
    1.3 水性油墨在纤维上吸附沉积及脱除
        1.3.1 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吸附沉积的现象及原因
        1.3.2 水性油墨脱除的过程及难点
        1.3.3 水性油墨脱除的常用方法及研究现状
    1.4 吸附模型理论
        1.4.1 吸附动力学
        1.4.2 吸附热力学
    1.5 水性油墨的胶体稳定性
        1.5.1 胶体理论
        1.5.2 抑制水性油墨颗粒再吸附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纤维原料的准备
        2.2.2 水性油墨颗粒的制备
        2.2.3 水性油墨颗粒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的建立
        2.2.4 实验原料的性能分析与检测
        2.2.5 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实验
        2.2.6 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纤维上的竞争吸附
        2.2.7 不同化学试剂对水性油墨颗粒性质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纸浆纤维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3.1.1 吸附动力学曲线及模型分析
        3.1.2 不同级分纸浆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
        3.1.3 不同种类纸浆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
    3.2 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纸浆纤维上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3.2.1 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级分纸浆纤维上的等温吸附
        3.2.2 水性油墨颗粒吸附的热力学性质分析
    3.3 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纸浆纤维上的竞争吸附
        3.3.1 同种纸浆纤维不同级分对水性油墨颗粒的竞争吸附
        3.3.2 不同纸浆纤维相同级分对水性油墨颗粒的竞争吸附
        3.3.3 不同纸浆纤维不同级分对水性油墨颗粒的竞争吸附
    3.4 水性油墨颗粒的富集
        3.4.1 PAC和CPAM对水性油墨颗粒富集的影响
        3.4.2 CaCl_2和CTAB对水性油墨颗粒富集的影响
4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4)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提升混合办公废纸纤维回用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废纸纤维循环利用的意义
    1.2 废纸纤维循环利用面临的问题
        1.2.1 废纸纤维回收现状
        1.2.2 废纸纤维回用中面临的问题
    1.3 改善废纸浆性能的方法
        1.3.1 物理方法
        1.3.2 化学方法
        1.3.3 生物方法
    1.4 纤维素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1.4.1 纤维素酶的组成及分子结构
        1.4.2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1.4.3 纤维素酶在造纸中的应用
    1.5 纤维结构的分析表征技术
        1.5.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纤维形貌
        1.5.2 红外光谱在造纸中的应用
        1.5.3 X射线衍射分析微晶结构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处理提升办公废纸物理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仪器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配制测定酶活所需溶液
        2.3.2 纤维素酶活测定
        2.3.3 混合办公废纸原料的处理
        2.3.4 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处理MOW浆
        2.3.5 抄片及物理性能测定
        2.3.6 纤维保水值的测定
        2.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分析
        2.3.8 羧基含量测定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2.4.2 回归模型分析
        2.4.3 纤维素酶/天冬氨酸处理工艺条件的探讨
        2.4.4 与不同处理方式的对比研究
        2.4.5 纤维保水值的分析
        2.4.6 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处理对结晶度的影响
        2.4.7 纸浆改性前后羧基含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仪器
        3.2.1 实验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纤维素酶活测定
        3.3.2 混合办公废纸原料的处理
        3.3.3 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脱墨与浮选
        3.3.4 抄片及性能检测
        3.3.5 XPS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纤维素酶用量对酶促体系脱墨效果的影响
        3.4.2 天冬氨酸用量对酶促体系脱墨效果的影响
        3.4.3 反应温度对酶促体系脱墨效果的影响
        3.4.4 反应时间对酶促体系脱墨效果的影响
        3.4.5 纸浆浓度对酶促体系脱墨效果的影响
        3.4.6 XPS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协同改性漆酶改善MOW回用性能的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仪器
        4.2.1 实验原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纤维素酶活测定
        4.3.2 改性漆酶溶液配制及活性测定
        4.3.3 混合办公废纸浆料的处理
        4.3.4 浆料的酶处理
        4.3.5 抄片及性能检测
        4.3.6 纤维质量分析
        4.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4.3.8 X-射线衍射分析
        4.3.9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处理方式对MOW浆脱墨效果的影响
        4.4.2 纤维质量分析
        4.4.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4.4 X-射线衍射分析
        4.4.5 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介体种类对纤维素酶改善混合办公废纸回用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仪器
        5.2.1 实验原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混合办公废纸原料的处理
        5.3.2 纤维素酶/介体体系处理MOW浆
        5.3.3 打浆
        5.3.4 抄片及性能测定
        5.3.5 羧基含量测定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不同介体用量对MOW浆抗张强度的影响
        5.4.2 不同介体用量对MOW浆耐破度的影响
        5.4.3 不同介体用量对MOW浆撕裂度的影响
        5.4.4 介体种类对MOW浆羧基含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总结
    1.结论
    2.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3.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在纤维上吸附与富集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废纸的回用
        1.1.1 废纸回用的意义
        1.1.2 废纸回用的问题
    1.2 水性油墨
        1.2.1 水性油墨成分
        1.2.2 水性油墨胶体稳定性
        1.2.3 水性油墨印刷品
    1.3 水性油墨印刷废纸回用的问题
    1.4 水性油墨印刷废纸脱墨研究现状
        1.4.1 储存条件
        1.4.2 脱墨工艺
        1.4.3 碎浆条件
        1.4.4 pH值
        1.4.5 无机盐
        1.4.6 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化合物
    1.5 吸附理论与吸附模型
        1.5.1 吸附热力学
        1.5.2 吸附动力学
    1.6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纤维原料的准备
        2.2.2 水性油墨颗粒的制备
        2.2.3 水性油墨颗粒溶液的配制及浓度的测定
        2.2.4 纤维对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实验
        2.2.5 水性油墨颗粒从纤维上的解吸
        2.2.6 不同化学试剂对水性油墨颗粒性质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吸附量的影响因素
        3.1.1 水性油墨颗粒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3.1.2 吸附温度、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3.1.3 水性油墨颗粒从纤维上的解吸
    3.2 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热力学
    3.3 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动力学
    3.4 水性油墨颗粒的富集
        3.4.1 pH对水性油墨颗粒富集的影响
        3.4.2 CaCl_2对水性油墨颗粒富集的影响
        3.4.3 PAC对水性油墨颗粒富集的影响
        3.4.4 CTAB对水性油墨颗粒富集的影响
        3.4.5 CPAM对水性油墨颗粒富集的影响
4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6)废纸中性脱墨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废纸中性脱墨优势及发展概况
    1.1 传统碱性脱墨技术的弊端
    1.2 中性脱墨技术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概况
2 中性脱墨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应用概况
    2.1 中性脱墨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2 中性脱墨中常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情况
    2.3 纤维素基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3 结语

(8)酶辅助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废纸脱墨及脱墨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合办公废纸脱墨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传统碱法脱墨
        1.1.2 弱碱性脱墨与中性脱墨
        1.1.3 空化射流脱墨
        1.1.4 附聚法脱墨
        1.1.5 磁性脱墨
        1.1.6 附聚-磁性法脱墨工艺
        1.1.7 蒸汽爆破法脱墨
        1.1.8 溶剂法脱墨
        1.1.9 酶法脱墨技术
    1.2 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领域的应用
    1.3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1.4 生物酶在混合办公废纸脱墨领域中的应用
        1.4.1 纤维素酶
        1.4.2 半纤维素酶
        1.4.3 脂肪酶
        1.4.4 漆酶
        1.4.5 淀粉酶
        1.4.6 角质酶
    1.5 脱墨浆制备纳米纤维素的现状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传统碱法脱墨研究
    2.1 传统碱法脱墨所用化学品
    2.2 浮选法脱墨机理
    2.3 复配原理
    2.4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2.4.1 原料试剂
        2.4.2 仪器设备
    2.5 实验方法
        2.5.1 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方法
        2.5.2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实验
        2.5.3 传统碱法脱墨方法
    2.6 合成产物表征及理化性能的检测
        2.6.1 产物红外谱图分析
        2.6.2 产物核磁谱图分析
        2.6.3 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测定
        2.6.4 浊点的测定
        2.6.5 泡沫高度的测定
    2.7 脱墨纸页性能检测
        2.7.1 纸页白度
        2.7.2 纸页尘埃度
        2.7.3 纸浆得率
        2.7.4 纸页SEM分析
        2.7.5 纸页抗张指数的检测
        2.7.6 纸页撕裂指数的检测
    2.8 结果与讨论
        2.8.1 合成产物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性能表征
        2.8.2 单一组份表面活性剂脱墨
        2.8.3 双组份表面活性剂复配脱墨
        2.8.4 三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脱墨
        2.8.5 脱墨用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
        2.8.6 脱墨后纸张SEM分析
        2.8.7 碱法脱墨最佳工艺的探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协同中性脱墨研究
    3.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3.1.1 原料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角质酶酶活测定方法
        3.2.2 中性酶法脱墨方法
        3.2.3 废水COD含量测试方法
    3.3 角质酶脱墨机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角质酶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2 角质酶处理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3 角质酶处理温度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4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角质酶脱墨效果的影响
        3.4.5 角质酶与脂肪酶的脱墨效果对比
        3.4.6 角质酶和淀粉酶的协同作用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7 混合酶处理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8 混合酶处理温度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9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混合酶脱墨效果的影响
        3.4.10 碱法脱墨和中性酶法脱墨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墨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脱墨浆磨浆预处理
        4.2.2 脱墨浆TEMPO氧化处理
        4.2.3 高压均质处理
    4.3 测试分析方法
        4.3.1 氧化纤维羧基含量测定
        4.3.2 氧化产物得率计算
        4.3.3 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4.3.4 沉降性能的测定
        4.3.5 扫描电镜(SEM)观察
        4.3.6 透射电镜(TEM)观察
        4.3.7 光学显微镜观察
        4.3.8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3.9 热性能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氧化纤维素羧基含量、得率及平均聚合度
        4.4.2 纤维的沉降性能分析
        4.4.3 纤维形态的表征
        4.4.4 纤维结晶结构分析
        4.4.5 纤维热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杂质再吸附与分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性油墨概述
2 水性油墨杂质的再吸附研究
    2.1 纤维形态对再吸附的影响
    2.2 水性油墨性质对再吸附的影响
3 抑制水性油墨杂质的再吸附途径
    3.1 相关理论分析
    3.2 抑制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表面的再吸附研究
        3.2.1 p H值
        3.2.2 添加无机盐
        3.2.3 添加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
        3.2.4 脱墨工艺的改良
        3.2.5 碎浆条件的改良
4 结语

(10)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的协同脱墨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角质酶酶活测定方法
        1.2.2 碎浆
        1.2.3 浮选
        1.2.4 纤维解离
        1.2.5 抄片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角质酶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2 酶处理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3 酶处理温度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4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5 角质酶与脂肪酶的脱墨效果对比
3 结论

四、废纸脱墨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计量的再生纤维制浆造纸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分析[J]. 周在峰,周秋菊,樊永明. 中国造纸学报, 2021(03)
  • [2]脂肪胺嵌段聚醚的合成及其办公废纸脱墨性能研究[J]. 李旭生.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1(05)
  • [3]水性油墨颗粒在不同纤维上的吸附性能评价及富集效果研究[D]. 冯杰.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4]纤维素酶/天冬氨酸体系提升混合办公废纸纤维回用性能的研究[D]. 王金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在纤维上吸附与富集机制的研究[D]. 程芸.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6]废纸中性脱墨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 刘祝兰,曹云峰. 造纸信息, 2018(12)
  • [7]混合办公废纸纤维素酶法脱墨工艺研究[J]. 刘晓丽,邱丙中,聂爱玲,庞洪秀,张帆. 包装工程, 2018(13)
  • [8]酶辅助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废纸脱墨及脱墨浆应用研究[D]. 王凤. 江南大学, 2018(01)
  • [9]废纸回用过程中水性油墨杂质再吸附与分离的研究进展[J]. 程芸,张红杰,钱学君,程洪顺,张凤山,李晓亮. 中国造纸, 2018(01)
  • [10]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的协同脱墨作用[J]. 王凤,龙柱,吴美燕,陈杰,张辉. 化工学报, 2017(12)

标签:;  ;  ;  ;  ;  

废纸脱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