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库区外福铁路沿江路基进行冲刷保护

水口库区外福铁路沿江路基进行冲刷保护

一、水口库区外福铁路滨江路基应按冲刷设置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胡云鹏[1](2017)在《白鹤滩库区巧蒙高速段塌岸对公路的影响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库区位于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距离上游巧家县城45km。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属川西南、滇东北高山与高原地貌单元,横断山系,库区内大致以小江为界,西面为康滇地轴区,东面为上扬子台褶带,受区域内小江断裂,则木河断裂带等活动的影响。白鹤滩电站水库最大蓄水位为825.0m,防洪限制水位为785.0m,死水位为765.0m,水库总库容206.27亿m3。白鹤滩水库为年调节水库,正常运行调度水位高程位于765.0m-825.0m之间。水位变幅带内拟建的巧蒙高速是库区内巧家县到蒙姑乡的干线,公路全长60.127km。库岸岸坡在水位循环涨落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库岸再造,造成岸坡坍塌,交通中断以及诱发大量库岸塌岸的工程地质问题,威胁库区内巧蒙高速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根据库区内公路线位、地质环境、水位变幅等因素,确定K0-K51段为库岸塌岸的主要影响区(以下称为研究区)。为了更为准确的评价库岸塌岸对拟建公路的影响,有必要开展基于塌岸模式、预测方法、预测参数,提高塌岸范围预测精度和工程实用性的深入研究工作,通过优化的塌岸范围预测手段进行预测,并结合拟建公路情况进行评价。对于研究区库岸塌岸预测研究及指导巧蒙高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紫平铺、天生桥、三峡等大量已经蓄水运行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及相近地质背景塌岸实例,对研究区岸坡结构、稳定性,蓄水后可能出现的塌岸模式等进行归纳类比分析。针对研究区采用改进的原位钻孔剪切强度参数、分形理论修正特征参数进行预测。将传统预测方法的分类评价研究与工程实践应用情况相结合建立以粗糙集理论进行属性约简,考虑了塌岸模式的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土质岸坡塌岸范围进行预测并结合预测结果,对塌岸影响范围内的拟建公路进行评价。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研究区内岸坡主要分为土质岸坡和岩质岸坡两类。土质岸坡成分以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主,岩质岸坡又可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横向坡和斜向坡。以工程地质岩组为基本单元,考虑岸坡结构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将整个库岸分为12段21亚段,其中岩质岸坡有5段共11亚段,长约17.98km,占比约35.20%;土质岸坡有7段共10亚段,长约33.02km,占比约64.80%。(2)结合各段岸坡结构、岩土体分布特征、地形地貌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因素,对每段库岸的稳定性进行分类,其中I类5段,共4.8km;II类12段,共37.56km;III类4段,共8.64km;Ⅳ类0段(包含亚段)。稳定、基本稳定岸坡总长约42.65km,占比83.06%,稳定性较差、不稳定岸坡总长12.61km,占比16.94%,整个巧蒙库岸段稳定性现状较好。(3)根据现场调查、稳定性现状及类比相近种类和地质条件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特征,结合库岸岸坡目前的发育情况,确定研究区可能出现的塌岸模式为冲磨蚀型、坍塌型、滑移型及崩塌型四种。根据46条所布剖面的测量和试验研究,发现滑移型塌岸占比最大约52%,冲磨蚀型和坍塌型次之,分别占24%和13%。而崩塌型岩质岸坡段多处于稳定、较稳定状态,以小规模浅表风化层崩塌、掉块为主,占比11%。(4)通过原位钻孔剪切试验确定不同岩土体天然和饱和状态下的力学强度参数,并通过颗分试验确立该区域不同松散堆积体颗粒成分与冲磨蚀角之间良好的分形特征,且不同物质成分的岸坡分维区间不同,分维值与细粒成分占有量成正比。(5)通过已运营的相近地质条件水库塌岸实例背景资料,基于RS粗糙集理论对水库塌岸预测属性进行约简,得出坡度、坡形特征、冲磨蚀角、含石量、粘聚力、内摩擦角为塌岸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水库塌岸模式与水库塌岸预测属性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以约简属性为基础的考虑塌岸模式的双嵌套函数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传统的BP模型。(6)塌岸预测结果与线路规划位置表明研究区共有7段库岸塌岸对公路造成影响,其中豆腐沟段、双河口段及茶棚子段塌岸对公路危害较大。

郝伟[2](2017)在《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堤防道路是以堤防工程作为道路基础,在堤顶、堤前或堤后铺筑路面结构的堤路结合工程,兼具道路交通和水利抗洪的作用。当前堤防道路建设快速发展,但由于在建设中功能规划不清,不少道路存在着设计指标依据不明,交通管理措施不合理,路幅布置不适应交通需求等规划、管理和设计方面的问题。论文在回顾、总结堤防道路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文献与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以及既有工程验证等多种技术手段,以道路临水的特殊性作为研究主线,从保证堤防道路防洪抢险的基本作用出发,以拓展道路功能为目的,构建了堤防道路功能分类分级体系,研究路幅设计方法,对路基湿度演变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总结了路基设计要点。论文归纳了堤顶路、堤前路和堤后路3种堤路结合机理及特点,通过总结设计缺陷,提出堤防道路设计思路和方法,明确设计速度的关键参数。通过对堤防道路的抗洪抢险、堤防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各项功能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功能、等级和区位相结合的功能分类方法。按照各项功能的重要程度,将堤防道路分为防汛性道路,综合性道路,通行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4类,同时每一类按照堤防工程的级别和交通量的大小划分为23个等级。在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堤防道路路幅设计方法、设计特点和要求,以及防汛需求、交通功能、土地利用和景观绿化这4个影响因素。归纳堤防道路路幅形式及特征,针对堤防道路设计速度低、路幅窄的特点,计算和分析路幅组成要素的宽度和布置方法,给出了路幅设计指标,给出不同类型堤顶路15种典型路幅设计。由于常年或季节性受到水流冲刷和淘蚀,侵蚀部位随江河水位变化而变化,堤防道路路基湿度变化较为复杂。湿度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蒸汽凝结水,影响路基湿度的因素有水位高度、堤防型式、护坡结构、地下水位、筑堤材料、压实度以及路面覆盖。基于非饱和土理论,应用SEEP/W专业渗流软件建模,对堤防道路路基在不同的河流水位、堤身土质的渗透性能以及降雨影响下的湿度变化规律进行数值计算。计算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下部湿度影响显着;路基湿度受堤身土质渗透系数影响较大;降雨影响路床湿度明显,降雨历时和水位决定影响位置;路面覆盖可以有效降低降雨对上部路基湿度的影响。由于受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大,因此路基属于潮湿类,认为路基湿度场分布对路幅布置也有一定影响。根据堤防和道路的特点总结了边坡及防护、路基加宽、防渗、路基压实和路基排水设计要点。通过调查渭河堤防道路典型路段的客观环境和设计参数、堤路结合形式和功能分析、路幅设计和路基设计,分析表明调查结果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一致。在部分段落发现的一些问题也能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加以改进和优化,进一步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吴铁营[3](2016)在《库水对桥梁基础的影响分析及防护研究》文中提出库区桥梁所在岸坡的岩土体受库水位变化的影响处于饱和-非饱和状态的变化中,这将引起库岸土体内孔隙水压力和基质吸力的变化,孔隙水压力和基质吸力对桥梁基础的沉降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关于桥梁基础沉降的计算主要采用饱和土的沉降计算方法,利用非饱和土的沉降计算研究较少,但非饱和土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比例较大,不可忽略。而饱和土的沉降计算方法未考虑基质吸力的作用,故饱和土的沉降计算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非饱和土的沉降计算。因此,采用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研究库水位变化对桥梁基础的影响,从而探索导致库区桥梁病害的机理,以便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对保障库岸桥梁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归纳总结了桥梁基础的主要类型、适用范围、在外界环境和上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同破坏类型及破坏机理,为库岸病害桥梁基础的防护及加固提供依据。(2)总结了桥梁基础的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并分析了各计算方法的优缺点。(3)提出运用Geo-Studio软件模拟计算金安桥库区库水位变化工况下桥梁基础及两侧岸坡的变形及其变化规律,并将Geo-Studio软件计算结果与按饱和土沉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桥梁基础及两侧岸坡的变形情况,建议在桥梁基础的靠坡体一侧对现有桥梁进行加宽,这可以减小基础间的变形量和差异变形量。(4)针对库岸桥梁基础的变形规律,总结提出了几种常用的岸坡及桥梁基础的防护加固方法,并针对该库区桥梁基础可能出现的病害问题,提出了对其防护及加固的具体方法,以保障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

陈灵凤[4](2015)在《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先人“逐水而居”,因水“耕渔、饮用、去恶、舟楫之利”。今天,水对城市的功用已然超出生命支撑与交通运输的范畴,加上文化、审美与生态需求的烙印。水系建设在城市、特别是山地城市中被看作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河岸两翼高强度掠夺式开发建设之后,许多城市陷入“失水”和“治水”的泥潭。“上医治未病”,“得水”之后如何“理水”和“用水”成为水系规划的要旨。山地城市中,复杂的地理生态环境孕育出丰富的水系格局,在资源特点、空间特征、生态服务和灾害防治等方面都有别于平原城市的特性: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空间富于变化但用地破碎、生态系统丰富但相对脆弱、景观多样但潜藏更多灾害。这些特征也让山地城市水系建设问题更为突出:复杂水系结构易遭受建设破坏、沿线土地利用行为对水体环境影响更为直接、河岸带生态更加脆弱且潜在自然灾害与污染多种灾害并存。针对山地城市水系资源特质及建设面临的问题,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论文结合实证及实践研究,归纳总结出多尺度共轭的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尺度分解及工作重心——宏观塑结构(城市规划区空间尺度)、中观把用地(水文单元空间尺度),微观控要素(次级河道空间尺度);规划措施——宏观尺度系统梳理并搭建水系空间结构,中观尺度整合河道沿线及关联腹地土地利用、微观尺度分类分级控制河岸带生态要素;技术方法——宏观层面借助GIS分析甄别水文自然过程与汇水单元,中观层面在空间与功能上融合河岸带关联腹地环境区与建设区土地利用,微观层面通过河岸带生态分区及植被配置保障水体生态功能并规避潜在灾害。文章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章,由城市水系关联问题以及城市水系规划存在的问题引发思考,总结出山地城市水系统破坏、土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的水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的重点是梳理并组织城市水系统、规划并提升关联用地的综合效益,加大河岸带生态建设和安全防护。本章还概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结构性内容。2、第二章,本章作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包括了城市水系建设发展和理论研究进程的综述性内容;从资源特点、空间特征等方面认知山地城市水系特性;结合汇水单元的尺度划分,明确水系规划分尺度研究重点;分析城市水系大环境特征及水系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明确水系规划的研究范畴。3、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这三个章节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提出了水系规划的重点内容和方法。首先,在宏观层面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水系规划以水网体系的结构梳理和系统组织为重点,通过GIS技术提取山地城市的自然水网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城市的建设发展,形成以自然水循环为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点、线、面多维空间组合的河网湖库系统、水生态廊道系统、特色景观系统和排水系统。其次,在水网系统的基础之上,第四章主要是在中观汇水单元层面通过分析山地水系与城市用地的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关系,结合水系关联区土地利用特征,组织关联区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关联环境区生态用地组织、植被群落绿地保护及绿地保护;关联建设区的生产用地组织和生活用地空间组织。最后,在微观河岸带层面,通过对河岸带功能结构特征的分析,以生态保护与灾害防护为目的,提出河岸带长度、密度、宽度的结构要素控制,分析总结现阶段河岸带生态建设与灾害防护的方法和途径。4第六章,针对目前水系规划管理和运行的问题,提出基于流域综合管理模式为指导的水系管理模式,同时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可操作实施的运行机制。

潘英[5](2014)在《株洲市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文中认为河道整治由只考虑河道的水力技术要素,几乎不关心河流的其他功能,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的工程防洪时期,到后来“多自然型河流”理论的出现,使河道的整治回到恢复河流应有的自然功能的生态河流时期,城市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只停留在经验的传授和应用,往往强调防洪堤设计或是人工水体景观设计,而缺乏对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和设计实践结合法,在综合国内外现有城市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案例,依据城市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原则,以株洲云龙两型社会示范区为例,开展城市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水系防洪与景观设计历史演变,梳理出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的相关理论,包括河流生态修复、水量平衡分析、水源环境和四种防洪方式等,为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2)通过分析株洲市龙母河水系现状、水系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即保障功能原则、整体设计原则、适度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生态优先策略、水岸多样策略和以人为本策略。这三个原则、四个策略能为株洲市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实践提供规划思路和规划指导。(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前文总结的理论和设计方法,运用于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实践中,将理论分析中的筑坝围库、防洪堤、雨水生态排放和生态湿地系统四种防洪方式结合具体设计实施情况,对每种防洪方式的类型、选择方式及具体实践的案例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筑坝围库、防洪堤、雨水生态排放和生态湿地系统能够科学、有效、生态地处理好防洪与景观的关系,在有效防治洪水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此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思路不仅适合株洲龙母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而且可以为其它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提供参考。

覃全胜[6](2010)在《某库区铁路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的安全评估》文中研究表明库区铁路路基防护设计应充分考虑蓄水位、泄洪、冲刷的影响。采用现场调查、计算分析、工程类比的方法对某库区铁路防护工程设计进行了安全评估,设计满足规范要求,坝址区路基防护高度要适当加高。

赵海波[7](2009)在《基于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基于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区域和城市空间规划策略,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自然生态要素之一的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反馈到城市规划领域内,并且通过对两者关系的剖析,最终从空间规划中找到有利于或者促进河流健康的规划策略和方法。水安全等问题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话题,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长久以来,河流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生态要素之一,而且为人类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城市的发展,人类对于河流利用的态度也日趋恶劣,相应的对河流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河流“生病”了,而且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水安全方面的危害,如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河流等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淡水资源的危机等等。因此,对于河流健康的关注已经是刻不容缓,本文选题的背景正是基于此。本文所提到的“河流健康”的概念是从生态学借鉴过来的概念,其本来用途是便于河流管理,研究的内容是河流及其生态系统的状态。通过研究,将河流健康的概念转化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并且通过其空间构成元素的分析找到了与城市空间联系的方法,并且以保护和促进河流健康为目的,在区域和城市层面探究有利于或者促进河流健康的空间规划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的制定是有针对性的,那就是建立在维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正常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在文章内容方面:首先,引入了“河流健康”的概念,对其的发展、概念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其本质内涵;然后通过对城市空间规划和河流健康关联性的研究,找到了河流健康在城市空间规划方面的体现,实现了概念的转译,为下面的内容打下了基础;接下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成了区域空间和城市空间两个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是流域河流健康和城市河流健康两个方面,并进一步从区域和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入手,运用景观学、生态学、建筑学等方法,涵盖了社会、经济、自然等综合领域,探寻了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以河流健康保护和促进为根本出发点的区域及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并且运用案例解析对论文观点进行了的佐证。

谢祥财[8](2007)在《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文中认为在社会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河道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必须通过开漕挖渠以满足城市的各种用水需求;而战争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的需要,则有了护城河以及漕运河的出现;另外城市的防汛则是城市河道一直以来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滨河空间是历代城市休闲娱乐或商业贸易最理想的场所。当今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造成了人居环境空前的危机,城市的各种机能产生了诸多的病症,城市河道也未能幸免,以至于河道一度成为城市归避的角落。而实际上,社会的发展、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必须召唤健康、怡人的城市河道的回归。论文的成果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总结了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并进行一定的分析;二是探讨了北京城市河道存在的合理形态,提出今后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及其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总结了我国城市河道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指出城市的发展逐步伴生了不同类型的河道,城市河道的形式和内容也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河道改造是城市建设中永恒的课题。(2)总结了现代国内外城市河道景观改造与研究的进展情况。指出现代城市河道景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对这些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教训。(3)研究了历史上北京水系的发展变迁状况。探讨历史上北京水系的发展变迁状况,目的在于正本清源地研究左右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的内在因素,从历史长河中透视当代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的方向和策略。(4)总结了近期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的状况,详细介绍和剖析了近期北京城市河道改造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建设实例——转河的整治以及菖蒲河的整治。通过分析,总结了当代北京城市河道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得到重视的相关问题。(5)探讨了当代北京城市河道存在的合理形态。文中指出,当代的北京城市河道应该体现古都历史的印迹;必须正视水资源紧缺状况,允许一小部分河道以有水形式存在,而其它河道只能以旱河形态存在;城市滨河用地应该具备公共性和综合性,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防洪减灾仍然是北京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滨河空间应该注意整体性的控制以及滨水天际线的建设;河道的生态建设应该成为当代北京城市河道改造的主题之一。

何良德,宗泽[9](2006)在《水库地区路基断面设计与防渗设计》文中认为设计水库路基时,应根据水库的运行特点,考虑库水浸泡、渗透、水位升降、波浪侵袭、水流冲刷、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和地下水壅升引起的湿陷等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造成库区路基病害的原因,从填土造地、渗透稳定、滑坡治理、塌岸防护等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出发,探讨了库区新建路基和改造路基的形式及构造。研究了路基本体和地基的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路基断面形式、防渗设施布置形式以及路基填料等在不同水位差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蒋凯,何良德[10](2006)在《水库地区路基的防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水库蓄水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库岸再造危及库区公路安全时,应对库岸或路基进行防护加固。在研究三峡、水口等水库塌岸历史、现状及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岩质、土质和岩土混合岸坡的破坏方式、库岸再造类型,认为路基或库岸防护设计应遵循滑坡与塌岸综合治理、库岸防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分时期分段落分水位区防护等原则。详细阐述了在不同库岸地质结构及库岸再造类型中采用的防护措施,研究了砌石坡式防护、防护林带、格构锚固、挡土墙、抗滑桩、喷锚等工程防护结构类型。

二、水口库区外福铁路滨江路基应按冲刷设置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口库区外福铁路滨江路基应按冲刷设置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白鹤滩库区巧蒙高速段塌岸对公路的影响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塌岸模式研究现状
        1.2.2 水库塌岸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水库塌岸预测参数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巧蒙高速K0~K51段库岸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特征
        2.2.2 水文特征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和地震
        2.5.1 地质构造
        2.5.2 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地下水
        2.6.2 岩溶
    2.7 物理地质现象
第3章 岸坡组成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3.1 岸坡组成分类及结构特征
        3.1.1 岸坡物质组成
        3.1.2 岸坡结构
    3.2 岸坡稳定性评价标准
    3.3 岸坡分段及稳定性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库岸塌岸机理模式、预测方法及参数研究
    4.1 水库塌岸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4.1.1 岸坡结构
        4.1.2 岸坡形态
        4.1.3 水位及水流冲击
        4.1.4 人类活动
    4.2 水库塌岸模式研究
        4.2.1 冲(磨)蚀型塌岸模式
        4.2.2 坍塌型塌岸模式
        4.2.3 滑移型塌岸模式
        4.2.4 崩塌型塌岸模式
    4.3 水库塌岸预测参数研究
        4.3.1 塌岸参数特征值分类
        4.3.2 塌岸预测参数的获取
    4.4 水库塌岸预测方法研究
        4.4.1 土质岸坡预测方法
        4.4.2 岩质岸坡预测方法
        4.4.3 预测方法体系建立
第5章 研究区塌岸参数修正及预测方法改进
    5.1 水库塌岸预测参数修正研究
        5.1.1 岩土体强度参数修正
        5.1.2 库岸岸坡特征角参数修正
    5.2 水库塌岸预测方法改进
        5.2.1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塌岸预测属性约简
        5.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塌岸预测模型
        5.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库塌岸预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5.3 研究区水库塌岸预测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区塌岸对巧蒙高速公路影响性分析
    6.1 水库塌岸整体影响性评价
    6.2 库岸塌岸影响典型段评价分析
        6.2.1 豆腐沟段
        6.2.2 茶棚子段
        6.2.3 双河沟口左岸段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有关概念的界定及本文研究范围
        1.2.1 堤防
        1.2.2 堤防道路
        1.2.3 本文研究范围
    1.3 我国堤防道路发展概况
        1.3.1 我国堤防道路发展历程
        1.3.2 我国已建部分堤防道路概况
    1.4 堤防道路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4.1 堤防道路规划存在问题
        1.4.2 堤防道路交通管理存在问题
    1.5 国内外研究概况
        1.5.1 堤防工程建设现行法规和规范
        1.5.2 国外堤防与道路建设结合情况
        1.5.3 国内堤防道路建设与研究进展
        1.5.4 道路功能分类方法
        1.5.5 道路横断面设计
        1.5.6 路基湿度状况模拟研究
    1.6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堤路结合机理与堤防道路设计方法
    2.1 堤路结合机理
        2.1.1 堤顶路
        2.1.2 堤后路
        2.1.3 堤前路
        2.1.4 堤路园
    2.2 堤防道路设计缺陷
        2.2.1 堤防设计与道路设计脱节
        2.2.2 缺乏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体系
        2.2.3 路幅设计未能因地制宜
        2.2.4 路基设计考虑不全面
        2.2.5 附属设施设计不完善
    2.3 堤防道路设计思路与方法
        2.3.1 堤防道路功能分类
        2.3.2 堤防道路等级划分
        2.3.3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
        2.3.4 堤防道路路基设计
    2.4 堤防道路主要设计参数
        2.4.1 堤防道路设计速度
        2.4.2 堤防道路平曲线半径
        2.4.3 堤顶坡度
        2.4.4 堤顶高程
    2.5 小结
第三章 堤防道路功能分类分级
    3.1 堤防道路功能
        3.1.1 明确堤防道路功能的意义
        3.1.2 堤防道路功能分析
        3.1.3 堤防道路功能整合
    3.2 堤防道路功能分类现状
    3.3 堤防道路分类原则
        3.3.1 以功能为依据,以满足防汛需求为前提
        3.3.2 建立层次清晰、数量合理的分级体系
        3.3.3 优化整合道路的多重功能
        3.3.4 明确堤防道路的管理主体
        3.3.5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4 堤防道路分类指标
        3.4.1 堤防道路功能影响因素
        3.4.2 堤防工程级别
        3.4.3 堤防道路和与地方道路网的联系
    3.5 堤防道路分类方法
        3.5.1 功能、等级和区位相结合
        3.5.2 不同重要性的功能相组合
    3.6 堤防道路分类分级
        3.6.1 堤防道路性质分类和功能定位
        3.6.2 堤防道路等级划分
        3.6.3 堤防道路分类体系
    3.7 小结
第四章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
    4.1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方法
        4.1.1 路幅设计与堤路结合形式相适应
        4.1.2 路幅设计不忘防洪安全
        4.1.3 基于功能组合的路幅设计
    4.2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4.2.1 防汛需求
        4.2.2 交通功能
        4.2.3 土地利用
        4.2.4 景观绿化
    4.3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特点和要求
        4.3.1 与道路功能相适应,明确服务对象
        4.3.2 平时服务群众,战时保卫安全
        4.3.3 与堤防设施和沿线环境相协调,保持宜人尺度
        4.3.4 结合堤防重视非对称设计,丰富断面形式
        4.3.5 体现滨水特色,创建景观长廊
    4.4 堤防道路路幅形式
        4.4.1 土堤结合道路路幅形式
        4.4.2 石堤或混凝土堤结合道路路幅形式
        4.4.3 多级错层分离式
        4.4.4 整体左右非对称式
        4.4.5 路幅形式适用性
    4.5 堤防道路路幅组成要素
        4.5.1 机动车道宽度
        4.5.2 非机动车道布置形式和宽度
        4.5.3 路侧带布置形式和宽度
        4.5.4 分隔带宽度
    4.6 堤防道路路幅设计指标
    4.7 堤顶路典型路幅设计
        4.7.1 防汛性道路
        4.7.2 综合性道路
        4.7.3 通行性道路
        4.7.4 景观性道路
    4.8 小结
第五章 堤防道路路基湿度数值模拟与路基设计
    5.1 堤防道路路基特点
        5.1.1 工程特点
        5.1.2 破坏类型
    5.2 堤防道路路基湿度状态分析
        5.2.1 湿度来源
        5.2.2 影响因素
        5.2.3 评价指标
        5.2.4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SWCC)
    5.3 数值模拟计算
        5.3.1 河流水位及土质影响路基湿度分析
        5.3.2 降雨及路面覆盖影响路基湿度分析
    5.4 路基湿度对路幅设计的影响
        5.4.1 堤防道路路基干湿类型
        5.4.2 路基湿度影响路幅设计
    5.5 堤防道路路基设计
        5.5.1 边坡设计
        5.5.2 边坡防护设计
        5.5.3 加宽设计
        5.5.4 防渗设计
        5.5.5 路基压实
        5.5.6 排水设计
    5.6 小结
第六章 渭河堤防道路案例分析
    6.1 渭河概况
    6.2 宝鸡市城区堤防道路
        6.2.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2.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2.3 路幅设计
        6.2.4 路基设计
    6.3 宝鸡市郊县堤防道路
        6.3.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3.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3.3 路幅设计
        6.3.4 路基设计
    6.4 杨凌示范区堤防道路
        6.4.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4.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4.3 路幅设计
        6.4.4 路基设计
    6.5 咸阳市郊县堤防道路
        6.5.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5.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5.3 路幅设计
        6.5.4 路基设计
    6.6 西安城市段堤防道路
        6.6.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6.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6.3 路幅设计
        6.6.4 路基设计
    6.7 渭南市城区段堤防道路
        6.7.1 客观环境与设计指标
        6.7.2 堤路结合与功能分析
        6.7.3 路幅设计
        6.7.4 路基设计
    6.8 功能分类和设计探讨及对策
        6.8.1 功能定位方面
        6.8.2 路线设计方面
        6.8.3 路幅设计方面
        6.8.4 路基设计方面
    6.9 小结
结论
    1 主要研究成果
    2 主要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我国部分已建(在建)堤防道路工程概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库水对桥梁基础的影响分析及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库岸桥梁基础的类型及破坏形式
    2.1 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2.1.1 扩大基础
        2.1.2 条形基础
        2.1.3 浅基础的适用范围
    2.2 深基础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2.2.1 桩基础
        2.2.2 沉井基础
        2.2.3 地下墙基础
    2.3 库区桥梁基础的破坏类型
        2.3.1 桥梁基础的变形
        2.3.2 桥梁所在边坡的破坏
        2.3.3 桥梁基础的腐蚀破坏
    2.4 小结
第三章 桥梁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
    3.1 饱和土沉降计算方法
        3.1.1 浅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3.1.2 深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3.2 非饱和土沉降计算方法
    3.3 小结
第四章 库水位变化对桥梁基础变形的影响分析
    4.1 桥梁基本概况
        4.1.1 库岸的工程地质条件
        4.1.2 库岸的水文地质条件
        4.1.3 库岸的地形地貌及水流作用
    4.2 岸坡内土体的渗流原理
    4.3 桥梁基础渗流及变形分析
        4.3.1 岸坡内浸润线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4.3.2 采用饱和土的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
        4.3.3 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
        4.3.4 沉降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4.4 桥梁基础的加宽分析
        4.4.1 水平位移对桥梁加宽的影响
        4.4.2 竖直位移对桥梁加宽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桥梁基础的防护与加固
    5.1 岸坡的防护加固措施
        5.1.1 表面防护方法
        5.1.2 主动式加固方法
        5.1.3 被动式加固方法
    5.2 桥梁基础的防护加固措施
    5.3 库区桥梁加固实例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4)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水系及关联“水问题”
        1.1.2 城市水系规划及其存在的问题
        1.1.3 山地城市水系特点问题与规划诉求
    1.2 相关概念及空间范围界定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空间范围界定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重点
        1.3.1 主要研究对象
        1.3.2 研究重点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小结
2 水系规划基础研究与相关认知
    2.1 水系规划相关研究综述
        2.1.1 水系规划建设历程
        2.1.2 国内外水系规划的理论研究
        2.1.3 国内外水系规划相关实践
    2.2 山地城市水系特性认知
        2.2.1 资源特点
        2.2.2 空间特征
        2.2.3 生态服务
        2.2.4 相关灾害
    2.3 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尺度界定
        2.3.1 尺度效应
        2.3.2 汇水单元的尺度划分
        2.3.3 对应尺度研究重点
    2.4 城市水系规划体系框架与研究范畴
        2.4.1 城市水系规划体系
        2.4.2 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2.4.3 山地城市水系规划研究范畴
    2.5 小结
3 水网梳理与系统组织
    3.1 山地城市水系统组成要素与结构特征
        3.1.1 山地城市水系构成及其特征
        3.1.2 山地城市水系结构类型
        3.1.3 山地城市水系结构梳理的症结
    3.2 水网系统组织的策略及原则
        3.2.1 水网系统组织的策略
        3.2.2 水网系统组织的原则
    3.3 现状水网结构梳理
        3.3.1 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3.2 GIS技术指导下的山地城市水系提取
        3.3.3 山地城市汇水单元划分与分析
    3.4 水系规划的系统搭建
        3.4.1 河湖水网结构组织
        3.4.2 城市水系功能布局
        3.4.3 城市水生态廊道构建
        3.4.4 整体水景观特色空间组织
        3.4.5 水源保护与排水系统规划
        3.4.6 城市水系三维空间系统构建
    3.5 小结
4 水系关联区土地利用
    4.1 山地城市水系与城市功能及空间关系解析
        4.1.1 水系格局与城市功能组织的关系
        4.1.2 水系格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4.1.3 城市水系规划的适应性调整
    4.2 山地城市水系关联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对水系的影响
        4.2.1 关联区土地利用特征
        4.2.2 关联区土地利用对水系的影响
    4.3 关联区土地利用组织
        4.3.1 关联环境区土地利用
        4.3.2 关联建设区土地利用组织
    4.4 关联用地规划延伸思考
        4.4.1 土地使用相容度的分析
        4.4.2 联动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整体考量
        4.4.3 几类典型水系关联用地生态建设
    4.5 小结
5 河岸带生态建设与灾害防范
    5.1 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研究
        5.1.1 河岸带空间结构研究
        5.1.2 河岸带功能特征研究
    5.2 河岸带生态控制
        5.2.1 河岸带结构要素的控制
        5.2.2 河岸带宽度的控制
    5.3 河岸带生态建设实施途径
        5.3.1 以河道修复为主的近岸地带生态建设途径
        5.3.2 以植被保护为主的河岸中间地带生态建设途径
        5.3.3 河岸外部地带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途径
    5.4 小结
6 城市水系规划实施管理
    6.1 水系规划管理模式
        6.1.1 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6.1.2 关联环境资源的整体管理
        6.1.3 关联建设区与非建设区的整合管理
    6.2 水系规划运行机制
        6.2.1 政策与法规机制
        6.2.2 信息交流机制
        6.2.3 协同规划机制
        6.2.4 整合管理机制
        6.2.5 资金运作机制
        6.2.6 公众参与机制
        6.2.7 反馈调节机制
    6.3 小结
7 结语
    7.1 论文创新点
    7.2 研究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笔者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B.参与相关规划项目

(5)株洲市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问题
        1.1.1 选题由来
        1.1.2 研究问题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评述
        1.2.1 主要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水系防洪与景观设计历史演变
    2.1 工程防洪时期
    2.2 对生态自然主义的探索
    2.3 小结
3 水系综合治理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相关理论
    3.1 河流生态修复
        3.1.1 河流生态修复方案设计的原则
        3.1.2 河流道生态修复技术
    3.2 水量平衡分析
        3.2.1 需水
        3.2.2 供水
    3.3 水源环境
        3.3.1 水源涵养林
        3.3.2 水质保障林
    3.4 防洪方式
        3.4.1 防洪坝
        3.4.2 护岸
        3.4.3 雨水生态排放
        3.4.4 生态湿地
    3.5 小结
4 株洲市龙母河水系研究概述
    4.1 项目背景
    4.2 工程位置及现状
        4.2.1 工程位置
        4.2.2 地形地貌
        4.2.3 气象情况
        4.2.4 水系现状
    4.3 水生态功能区划
    4.4 株洲市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4.4.1 社会经济
        4.4.2 流域概况及治理情况
        4.4.3 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4.4.4 工程建设必要性
    4.5 株洲市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4.5.1 行业规范的不同
        4.5.2 设计方案衍接困难
        4.5.3 多部门管理混乱
        4.5.4 设计施工的矛盾
    4.6 小结
5 株洲市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原则、策略、内容及步骤
    5.1 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原则
        5.1.1 保障功能
        5.1.2 整体设计
        5.1.3 适度设计
        5.1.4 以人为本
    5.2 株洲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原则
    5.3 设计与策略:主干流域技术支撑体系
        5.3.1 生态优先策略
        5.3.2 水岸多样策略
        5.3.3 以人为本策略
    5.4 设计内容及步骤
        5.4.1 明确目标
        5.4.2 现状调查
        5.4.3 问题分析
        5.4.4 满足防洪要求的具体景观设计
    5.5 小结
6 株洲市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规划设计
    6.1 设计概况
        6.1.1 设计范围
        6.1.2 设计目标
        6.1.3 设计标准
    6.2 水系方案设计定位与措施
        6.2.1 定位
        6.2.2 措施
    6.3 湖坝体工程
        6.3.1 首湖坝概况
        6.3.2 闸门形式选择
        6.3.3 泄洪闸坝结构型式选择
        6.3.4 坝址布置方案
        6.3.5 筑坝成库
    6.4 河道防洪堤工程
        6.4.1 血防工程设计概况
        6.4.2 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
        6.4.3 现状白石港河道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6.4.4 护岸结构断面型式
        6.4.5 护岸结构设计选择
    6.5 雨水生态排放
        6.5.1 生态排水模式
        6.5.2 雨水生态系统节点关键技术介绍
    6.6 库区生态湿地系统
        6.6.1 水质标准
        6.6.2 观水体维持的必要性
        6.6.3 水质净化处理工艺选择
        6.6.4 水体自净系统
        6.6.5 水体净化场工艺设计
        6.6.6 湿地实例
    6.7 小结
7 总结与讨论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讨论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某库区铁路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的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库区铁路路基安全事故实例和防范措施
2 库区铁路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3 防护工程设计的安全评估
4 结论

(7)基于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用意义
        1.2.2 学术意义
    1.3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河流及其健康生态内涵解析
    2.1 河流及相关概念综述
        2.1.1 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2.1.2 河流的功能
    2.2 河流健康解析
        2.2.1 河流健康概念的缘起
        2.2.2 研究综述
        2.2.3 河流健康的概念解析
        2.2.4 河流健康的研究主体:河流生态系统
    2.3 河流健康内涵的综述
        2.3.1 河流健康本质内涵解析
        2.3.2 河流健康内涵的特征
    2.4 研究范围及对象
        2.4.1 研究范围界定
        2.4.2 研究对象
    2.5 小结
3 河流健康生态内涵与城市空间关系辨析
    3.1 将河流健康引入城市规划的意义
        3.1.1 从城市规划寻求促进河流健康的方法,使人水更加和谐
        3.1.2 为城市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门槛”,使之更加理性化
    3.2 河流健康对于城市的生态内涵解析
        3.2.1 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空间解析
        3.2.2 河流健康生态内涵在城市及城市空间的体现
    3.3 河流健康对于城市空间规划的要求
        3.3.1 河流健康对于区域规划的要求
        3.3.2 河流健康内涵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4 城市空间规划对于河流健康的影响
        3.4.1 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4.2 城市空间利用对河流健康影响的主要方式
    3.5 基于河流健康的规划目标及原则
        3.5.1 基于河流健康内涵的城市空间规划的目标
        3.5.2 基于河流健康内涵的城市规划的原则
    3.6 小结
4 基于流域健康生态内涵的区域空间规划策略
    4.1 基于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区域分区
        4.1.1 基于流域河流健康特性的区域划分的必要性
        4.1.2 区域划分从地缘——水缘的改变
    4.2 基于流域健康生态内涵的区域空间规划策略
        4.2.1 基于流域健康的区域规模等级规划
        4.2.2 以经济为导向向河流环境保护转变的区域产业规划策略
        4.2.3 基于流域划分的区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
        4.2.4 基于保护河流健康的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4.3 基于流域健康的流域规划策略
        4.3.1 将流域规划纳入区域规划体系,改进完善现有区域规划
        4.3.2 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加强流域生态建设
        4.3.3 提高流域管理水平,保证河流健康
    4.4 案例分析——田纳西流域规划
        4.4.1 流域情况概述
        4.4.2 流域规划和治理的概述
        4.4.3 田纳西流域空间规划和开发对我国流域健康的借鉴意义
    4.5 小结
5 基于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5.1 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城市空间解析
        5.1.1 城市范围内的河流健康内涵解析
        5.1.2 城市河流健康在城市空间体现
    5.2 维护城市河流健康的城市水域空间规划及策略
        5.2.1 规避水灾的空间规划策略
        5.2.2 河流水系的空间规划策略
        5.2.3 城市河道的空间规划策略
        5.2.4 保护河流水系的线性控制策略
        5.2.5 湿地及其他生态系统保护区的规划策略
        5.2.6 改善河流水体健康,恢复其原有自然生态功能
    5.3 促进城市河流健康的城市腹地空间规划策略
        5.3.1 调整城市空间利用策略
        5.3.2 建立促进城市河流健康的城市空间保护体系
        5.3.3 建立保护河流健康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5.4 基于城市河流健康的河流地区空间规划策略
        5.4.1 基于河流健康的滨河建设用地规划策略
        5.4.2 河岸区空间规划策略
        5.4.3 滨河绿化的空间规划策略
    5.5 案例分析
        5.5.1 上海苏州河河流健康整治
        5.5.2 案例分析—南阳市白河两岸规划
    5.6 小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缘起: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范围
    1.4 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综合
        1.4.2 实例考察
        1.4.3 论证分析
        1.4.4 实践检验
    1.5 研究的框架和结构
2 我国城市河道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2.1 我国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河道的生长和变迁
        2.1.1 中国古代城市河道的生长和变迁
        2.1.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河道的变迁状况
        2.1.3 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河道的变迁状况
    2.2 小结
        2.2.1 城市的发展逐步伴生了河道的各种形式
        2.2.2 城市河道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演化
3 现代城市河道改造及研究进展
    3.1 国外城市河道建设与改造经验
    3.2 国内城市河道建设与改造状况
        3.2.1 综合整治已成当今城市河道改造的主题
        3.2.2 城市河道改造的动力和投资已经多元化
        3.2.3 城市河道改造和研究的力度前所未有
    3.3 当前国内城市河道改造存在问题及本课题研究重点
        3.3.1 存在问题
        3.3.2 本课题研究重点
4 历史上的北京河湖水系
    4.1 永定河与北京河湖水系
        4.1.1 永定河水系构成
        4.1.2 永定河的历史变迁以及因故形成的诸多北京水系
        4.1.3 永定河生态的恶化对北京水系的影响
    4.2 蓟城与附近河湖水系
    4.3 金中都城的兴建与金口河及闸河的开挖
        4.3.1 金中都城的宫苑用水
        4.3.2 金中都运河的开凿
    4.4 元大都的创建及其河湖水系的利用
        4.4.1 元大都金水河的开凿及其皇城水系
        4.4.2 通惠河的开凿以及环城通航的设想
    4.5 明清时期北京城市河湖水系的变迁
        4.5.1 明代北京城改建中的河湖水系
        4.5.2 清代北京西郊水源整理
    4.6 近代北京河湖水系的变迁状况
        4.6.1 清末至解放前和京城湖水系状况
        4.6.2 解放后北京河湖水系变迁状况
        4.6.3 当代北京城市水系的三环格局
    4.7 小结
        4.7.1 水源是北京历代水系改造首要解决的问题
        4.7.2 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水系担负的功能一直在变化
        4.7.3 最理想的京城水系在元大都时期
        4.7.4 近代北京城市河道发展的诸多病症
5 近期北京城市河道改造状况
    5.1 近年来北京城市水系改造总体状况
    5.2 北京转河的整治
        5.2.1 转河的历史
        5.2.2 转河改造历程
        5.2.3 转河改造的方案
        5.2.4 转河的整治成果分析
    5.3 北京菖蒲河的整治建设
        5.3.1 历史上的菖蒲河
        5.3.2 菖蒲河的规划建设
        5.3.3 菖蒲河整治成果的分析
    5.4 小结
6 当代北京城市河道存在的合理形态探索
    6.1 北京城市水系的水源问题
        6.1.1 当代北京城市水系对水源的需求
        6.1.2 当前北京河湖水系的水源供应现状
        6.1.3 当代北京河湖水系水源供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6.2 北京城市水利对城市河道改造的要求
        6.2.1 城市的防洪排涝通道
        6.2.2 通航要求
        6.2.3 引水功能
    6.3 城市河湖与北京城市生态建设
        6.3.1 北京河湖水系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6.3.2 北京城市绿地的建设基地
        6.3.3 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6.3.4 缓解北京城市交通狭小的环境容量
        6.3.5 建立北京河流绿色生态廊道的可能性
    6.4 城市河道改造与北京历史文化的保护
        6.4.1 北京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6.4.2 河道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范围及分区
        6.4.3 河道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内容
        6.4.4 河道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方法
    6.5 北京城市河道滨水休闲空间的塑造
        6.5.1 北京城市与社会发展的功能需求
        6.5.2 北京城市河道滨水休闲空间建设策略探讨
        6.5.3 北京城市河道滨水休闲空间建设的内容
    6.6 从规划层面对北京城市河道改造的一些思考
        6.6.1 当代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与城市滨河区域的改造
        6.6.2 北京城市滨河景观区域存在的合理形态探讨
    6.7 北京城市河道"自然化"、"生态化"探讨
        6.7.1 自然河流的基本类型
        6.7.2 自然河流的形态特征
        6.7.3 自然河流的生态特征
        6.7.4 自然河流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6.7.5 北京城市河道自然化与生态建设的可能性探讨
    6.8 小结
7 结论和余论
    7.1 结论
    7.2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图纸目录
    1 绪论
    2 我国城市河道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3 现代城市河道的建设与改造及研究进展
    4 历史上的北京河湖水系
    5 近期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状况
    6 当代北京城市河道存在的合理形态探索
附录一:转河改造历程
附录二:北京各河段水质状况表
附录三:《关于划定市区河道两侧隔离带的规定》
个人简介
导师刘晓明简介
导师王磐岩简介
作者就读期间成果清单
致谢

(9)水库地区路基断面设计与防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水库路基断面设计
3 水库路基防渗与排渗设计
4 结束语

(10)水库地区路基的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库岸防护设计原则
    1.1 确定岸坡防护范围
        (1) 防护上限高程。
        (2) 防护下限高程。防护下限高程H2可按下式计算
    1.2 防护设计基本原则
        (1) 水上滑坡与水下塌岸进行综合防治。
        (2) 库岸防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3) 区别危害的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护。
        (4) 针对不同的岸段特性进行分段设计。
        (5) 依据库水位变化进行护坡分区设计。
        (6) 从影响因素入手进行多因素治理设计。
        (7) 综合运用各种新方法进行库岸防护[11]。
2 库岸防护措施
    2.1 岩质岸坡
    2.2 土质岸坡和岩土混合岸坡
        (1) 侵蚀-剥蚀型。
        (2) 冲刷-坍塌型。
        (3) 整体滑移型。
    2.3 冲沟治理
        (1) 堤坝式回填。
        (2) 冲沟整体回填。
3 护坡结构类型
    3.1 传统的砌石坡式防护
    3.2 砌石与防护林带混合式防护
    3.3 格构锚固工程防护
    3.4 挡土墙工程防护
    3.5 抗滑桩工程防护
    3.6 喷锚工程防护
    3.7 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4 结束语

四、水口库区外福铁路滨江路基应按冲刷设置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白鹤滩库区巧蒙高速段塌岸对公路的影响性研究[D]. 胡云鹏.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3)
  • [2]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与设计研究[D]. 郝伟. 长安大学, 2017(01)
  • [3]库水对桥梁基础的影响分析及防护研究[D]. 吴铁营.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4]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研究[D]. 陈灵凤. 重庆大学, 2015(06)
  • [5]株洲市龙母河水系防洪与景观整体设计[D]. 潘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3)
  • [6]某库区铁路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的安全评估[J]. 覃全胜. 四川建筑, 2010(03)
  • [7]基于河流健康生态内涵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 赵海波. 重庆大学, 2009(12)
  • [8]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D]. 谢祥财.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9]水库地区路基断面设计与防渗设计[J]. 何良德,宗泽.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04)
  • [10]水库地区路基的防护研究[J]. 蒋凯,何良德.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04)

标签:;  ;  ;  ;  ;  

水口库区外福铁路沿江路基进行冲刷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