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一、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1](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指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刘亚辉,王挺,彭建[2](2008)在《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用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EH伴LVH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洛地平5mg/d,30例)和治疗组(厄贝沙坦150mg/d加非洛地平5mg/d,30例),治疗2周时若血压仍>160/95mmHg(1mmHg≈0.133kPa),非洛地平分别增加1倍,总疗程共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显着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两组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用逆转EH患者LVH效果较单用非洛地平疗效更为显着。

邢姗姗[3](2008)在《代谢综合征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糖尿病及肥胖人数也随之增加。随着MS带来的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我们认识到防治这一全球性疾病迫在眉睫。MS是包括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组症候群。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该综合征的核心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而炎症可能在MS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M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为心肌松弛性减低和僵硬度增大。心肌纤维化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在MS中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炎症是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和高血压之外致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许多炎症因子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而MS是一种慢性炎症状态,血中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等都有升高。IL-18作为IL-1家族成员之一,可以通过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一些反应。JNK信号转导通路是将信息从细胞表面传到细胞核内的一系列丝氨酸/苏氨酸酶,主要对细胞的生长发育起介导作用。位于JNK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的核因子AP-1包含c-jun/c-fos蛋白,JNK通过激活AP-1使存在AP-1结合位点的基因表达增强。与心肌纤维化有关的基因,例如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基因,都存在AP-1的结合位点。因此我们推断IL-18可以通过激活JNK/AP-1信号转导通路加重心肌纤维化参与MS的发生发展,这在国内外均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心肌纤维化研究动态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基础上,提出“IL-18/JNK/AP-1”信号转导通路在MS心肌纤维化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假说,利用转染IL-18腺病毒载体技术,深入研究IL-18在MS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的(1)建立果糖喂养Wistar大鼠MS的动物模型;(2)观察MS大鼠模型心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明确心肌纤维化存在及分布特点;(3)明确“IL-18/JNK/AP-1”信号转导通路各关键分子在MS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4)构建IL-18腺病毒载体并转染MS大鼠,验证“IL-18/JNK/AP-1”信号转导途径在MS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5)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心导管技术全面评价MS大鼠模型以及转染IL-18腺病毒载体后MS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12只),MS组(n=38只)。正常对照组以标准大鼠饲料喂养,并给予普通饮水:MS组大鼠以标准大鼠饲料喂养,并给予10%高果糖饮水。高果糖喂养32周后,将MS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MS组(n=9只),继续给予高果糖饮水;空载体组(n=9只),继续给予高果糖饮水的同时通过尾静脉注射1×1010PFU含GFP腺病毒载体;IL-18载体组(n=13只),继续给予高果糖饮水的同时通过尾静脉注射1×1010PFU IL-18腺病毒载体;正常对照组及MS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转染腺病毒载体6周后,处死动物,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以下检测:(1)各组大鼠每两周测量体重及尾动脉血压一次;(2)分别于实验前,高果糖喂养32周后,转染载体后1周、2周、3周、4周、6周抽取各组大鼠颈静脉窦血2ml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中IL-18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3)分别于实验前、高果糖喂养32周后、实验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4)于实验末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以心导管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5)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和病理学检查;(6)应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8、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8)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IL-18、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9)Western-blot检测JNK和磷酸化JNK蛋白的表达;(10)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检测转录因子AP-1活性。结果1体重、尾动脉收缩压及生化指标高果糖喂养3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大鼠体重增加(P<0.01),尾动脉收缩压升高(P<0.001);血清甘油三酯(P<0.01)及空腹胰岛素(P<0.001)升高,HOMA增加(P<0.001),而总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无统计学意义。转染IL-18腺病毒载体后6周,与M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IL-18载体组血胰岛素水平(P<0.001)及HOMA(P<0.05)升高;而体重、尾动脉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在IL-18载体组与MS组和空载体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IL-18水平变化转染前MS组大鼠血IL-1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IL-18腺病毒转染后1周,IL-18载体组大鼠血清IL-18水平较空载体组显着升高(P<0.001),转染后2周达到最高水平,约为空载体组血清IL-18水平的4倍(P<0.001),于转染后3周开始降低,但仍高于空载体组IL-18水平(P<0.001),4周时与空载体组IL-18水平相当。3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对照组12只大鼠,均未见二尖瓣或三尖瓣返流。MS组9只大鼠,轻度二尖瓣返流2只,中度二尖瓣返流1只,重度二尖瓣返流0只;轻度三尖瓣返流2只,中度三尖瓣返流0只,重度三尖瓣返流1只;其中2只二尖瓣、三尖瓣均存在返流;二尖瓣、三尖瓣均无返流5只。空载体组9只大鼠,轻度二尖瓣返流1只,中度二尖瓣返流2只,重度二尖瓣返流1只;轻度三尖瓣返流1只,中度三尖瓣返流0只,重度三尖瓣返流1只;其中2只二尖瓣、三尖瓣均存在返流;二尖瓣、三尖瓣均无返流5只。IL-18载体组13只大鼠,轻度二尖瓣返流3只,中度二尖瓣返流2只,重度二尖瓣返流1只;轻度三尖瓣返流2只,中度三尖瓣返流1只,重度三尖瓣返流1只;其中3只二尖瓣、三尖瓣均存在返流;二尖瓣、三尖瓣均无返流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无瓣膜返流发生,MS组及空载体组大鼠瓣膜返流发生率均为44.44%,IL-18载体组大鼠瓣膜返流发生率为53.85%。Fisher检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S组大鼠瓣膜返流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载体组相比,IL-18载体组大鼠瓣膜返流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扩大(P<0.01),舒张末期室间隔(IVSd)、左室后壁同步增厚(LVPWd)(P<0.05),左房内径(LA)明显扩大(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大鼠E峰、Ea峰明显降低(P<0.001),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P<0.01),Tei指数增加(P<0.001),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相对室壁厚度(RWth)及E/Ea峰比值无统计学意义。与MS组和空载体组相比,IL-18载体组大鼠LVDd、IVSd、LVPWd、LA及RWth均无统计学意义。与MS组和空载体组相比,IL-18载体组大鼠E峰、Ea峰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IVRT(P<0.01);Tei指数增加(P<0.01):EF、FS及E/Ea峰比值无统计学意义。4心电图变化正常对照组12只大鼠心电图均基本正常。MS组和空载体组各9只大鼠中6只心电图出现QRS波正负交替变化为特征的心电图改变,1只大鼠出现复杂心律失常(两种以上的心电图异常或宽大畸形的QRS波),2只大鼠心电图基本正常。IL-18载体组13只大鼠中10只心电图出现QRS波正负交替变化为特征的心电图改变,2只大鼠出现复杂心律失常,1只大鼠心电图基本正常。正常对照组无心律失常发生,MS组和空载体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是77.78%,IL-18载体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是92.31%。Fisher检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MS组和空载体组相比,IL-18载体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血液动力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P<0.001);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下降(P<0.01),-dp/dt/LVSP明显下降(P<0.001);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延长(P<0.001)。心率(HR)及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均无统计学意义。与MS组和空载体组相比,IL-18载体组大鼠LVEDP升高(P<0.001);-dp/dt、-dp/dt/LVSP下降(P<0.05);T延长(P<0.05)。心率及+dp/dt均无统计学意义。6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正常对照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质膜连续;粗细肌丝排列规整,肌小节及明暗各带清晰可见;线粒体丰富,大小均一;细胞间质可见成纤维细胞和少量胶原纤维。MS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质膜部分断裂;粗细肌丝部分溶解丧失;增生的线粒体呈多形性,大小不一;间质充满了增生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走形紊乱,断裂;成纤维细胞核不规则,胞浆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嵴减少。空载体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质膜部分断裂;粗细肌丝部分溶解丧失;增生的线粒体呈多形性,大小不一;间质充满了增生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走形紊乱,断裂。IL-18载体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质膜断裂;肌原纤维呈灶性溶解,肌丝扭曲、断裂,肌节对位不齐;线粒体明显增多,大小不一呈堆积状;间质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7组织病理观察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大小均一,胞浆染色均匀。MS组及空载体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内可见肌纤维增粗、变长、有较多分支,细胞核增大、深染蓝色,胞质丰富红染。IL-18载体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更为严重,细胞内可见肌纤维断裂、排列疏松紊乱,细胞核大小不甚规则,胞浆染色不均匀。8 Masson染色胶原含量的检测心肌细胞呈红色,胶原纤维呈绿色。正常对照组胶原组织分布均匀,相邻细胞和血管周围的胶原纤维网完好:MS组和空载体组心肌间和血管周围的胶原组织增多,围绕心肌细胞的胶原纤维网部分断裂;IL-18载体组心肌间和血管周围的胶原组织明显增多,围绕心肌细胞的胶原纤维网断裂、排列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左室心肌组织间(P<0.001)和血管周围(P<0.01)胶原含量升高。与MS组和空载体组相比,IL-18载体组左室心肌组织间(P<0.05)和血管周围(P<0.05)胶原含量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MS组大鼠左室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含量与IL-18腺病毒载体转染后第二周血清IL-18浓度呈正相关(CVF:P<0.01;PCVA:P<0.05)。9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8:染色阳性信号为棕色颗粒,定位于心肌细胞胞浆内。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胞浆内几乎未见IL-18表达;MS组与空载体组心肌细胞内可见分布均匀、稀疏的浅棕色颗粒;IL-18载体组心肌细胞内可见浓密的深棕色颗粒。以各视野累计光密度值(IOD)作为反应IL-18蛋白表达的定量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IOD值升高(P<0.001);与M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IL-18载体组IOD值升高(P<0.001)。Ⅰ型胶原:染色阳性信号为棕色条索状纤维,定位于心肌细胞间质和血管周围。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可见少数纤细的浅棕色条索状纤维;MS组与空载体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可见较多粗大、排列紊乱的棕色条索状纤维;IL-18载体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可见充满粗大、排列紊乱的深棕色条索状纤维。以各视野IOD值作为反应Ⅰ型胶原蛋蛋白表达的定量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IOD值升高(P<0.001);与M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IL-18载体组IOD值升高(P<0.001)。Ⅲ型胶原:染色阳性信号为棕色条索状纤维,定位于心肌细胞间质和血管周围。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可见少数纤细的浅棕色条索状纤维;MS组与空载体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可见较多粗大、排列紊乱的棕色条索状纤维;IL-18载体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可见充满粗大、排列紊乱的深棕色条索状纤维。以各视野IOD值作为反应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定量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IOD值升高(P<0.05);与M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IL-18载体组IOD值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S组大鼠左室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比值与IL-18腺病毒载体转染后第二周血清IL-18浓度呈正相关(P<0.05);MS组大鼠左室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比值与IL-18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MS组大鼠左室IL-18蛋白表达水平与左室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含量呈正相关(P<0.05)。10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关键分子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IL-18 mRNA表达增加(P<0.001);MS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Ⅰ型胶原(P<0.001)及Ⅲ型胶原(P<0.01)mRNA表达增加。与M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IL-18载体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IL-18mRNA表达增加(P<0.001);IL-18载体组大鼠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S组大鼠左室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比值与IL-18腺病毒载体转染后第二周血清IL-18浓度呈正相关(P<0.05);MS组大鼠左室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比值与IL-18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MS组大鼠左室IL-18mRNA表达水平与左室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含量呈正相关(CVF:P<0.05:PCVA:P<0.01)。11各组大鼠关键分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比较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总JNK蛋白水平比较:四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JNK总蛋白质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磷酸化JN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磷酸化JNK蛋白含量升高(P<0.001);与M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IL-18载体组磷酸化JNK蛋白含量升高(P<0.01)。12 AP-1转录因子活性的比较以EMSA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AP-1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AP-1活性增强,具体表现为探针与核蛋白结合产生的条带变宽,条带颜色加深;与MS组和空载体组相比,IL-18载体组AP-1活性增强,具体表现为探针与核蛋白结合产生的条带变宽,条带颜色加深。结论(1)给予Wistar大鼠10%的高果糖饮水32周后,大鼠出现尾动脉收缩压升高,体重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胰岛素水平升高,反应胰岛素抵抗的指标HOMA增加,提示成功建立了符合人类MS特点的大鼠模型;(2)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MS大鼠心脏E峰、Ea均降低,IVRT延长,Tei指数增加,心导管检查显示LVSP、LVEDP升高。-dp/dt、-dp/dt/LVSP下降,T延长,提示MS大鼠存在心脏舒张功能减低;(3)Masson染色证实心肌间质及血管周围胶原含量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证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MS大鼠存在心肌纤维化,这可能是MS心脏舒张功能的障碍的主要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4)MS大鼠血液中IL-18浓度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证实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IL-1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与心肌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呈显着相关关系,提示IL-18可能是MS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MS大鼠心肌组织磷酸化JNK水平升高,转录因子AP-1活性增强,提示在MS大鼠模型中,IL-18可能通过“JNK/AP-1”信号途径导致心肌纤维化;(5)构建IL-18腺病毒载体并转染MS大鼠,血液中和心肌组织中IL-18水平显着增加,同时伴有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出现左室舒张功能进一步减低,心肌组织磷酸化JNK蛋白表达水平和转录因子AP-1活性进一步增强,提示“IL-18/JNK/AP-1”信号转导通路是引起MS心肌纤维化和心脏舒张功能减低的重要分子机制。背景代谢综合征(M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MS包括高血压、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一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NCEP-ATPIII)MS诊断标准及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普查III(NHANESIII)结果判断,美国MS的发病率为23.7%,60岁以上者发病率达43.5%。研究表明MS患者发生冠心病及中风的危险性增加3倍,心血管死亡率也显着增加,即使在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中,MS也显着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示MS潜在的心血管损害可能是其心血管并发症高发的原因。因此,寻找能逆转或延缓MS患者心血管损害的药物对于更好的治疗MS患者至关重要。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提示CCBs在降压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靶器官保护作用。CAMELOT研究显示氨氯地平能降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内超声提示氨氯地平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INSIGHT研究表明CCBs能降低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总死亡率,不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对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示CCBs能有效降低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给予高血压患者CCBs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长效CCBs能降低血管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并能阻止心肌重构。体内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发现,CCBs可减少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Ca2+内流,从而阻止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心肌纤维化。因此,有学者建议要重视CCBs在代谢紊乱中的应用。但CCBs的的靶器官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一些间接和直接的证据提示可能与CCBs的抗炎作用有关。研究发现,氨氯地平能改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TNF"G水平。动物试验证实氨氯地平能够通过持续抑制NO合成而抑制炎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降低MCP-1、TGF-[11等炎症因子,改善氧化应激。国外一些研究证实硝苯地平、尼伐地平、贝尼地平能通过减弱NF-r.B活性抑制炎症。本研究的第一部分证实,炎症状态是MS发病和MS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重要机制之一,炎症因子IL-1 8可能通过JNK/AP.1信号转导通路在MS心肌纤维化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上述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提示CCBs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因此,二氢吡啶类CCB非洛地平能否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对MS状态下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起到有益的保护作用?我们将以MS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给予非洛地平进行干预治疗,观察非洛地平对MS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1)评价非洛地平对MS大鼠体重、尾动脉收缩压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2)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心导管技术全面评价非洛地平对MS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3)观察非洛地平对MS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4)观察非洛地平对MS大鼠血液和心肌组织IL-18表达的作用;(5)观察非洛地平对“IL-18/JNK/AP-1”信号转导通路各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以阐明非洛地平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l=12只),MS组(n=21只)。正常对照组以标准大鼠饲料喂养,并给予普通饮水;MS组大鼠以标准大鼠饲料喂养,并给予10%高果糖饮水。高果糖喂养32周后,将MS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MS组(n=9只),继续给予高果糖饮水;非洛地平组(n=9只),继续给予高果糖饮水的同时每日给予5mg/kg非洛地平灌胃,正常对照组及MS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以下检测:(1)各组大鼠每两周测量体重及尾动脉血压1次;(2)实验前。高果糖喂养32周后,治疗第6周抽取各组大鼠颈静脉窦血2ml检测血清IL-18浓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3)分别于实验开始前、高果糖喂养32周、实验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4)于实验末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以心导管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5)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和病理学检查:(6)应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8、I型胶原、II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8)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IL-18、I型胶原、III型胶原的raRNA表达;(9)Western-blot检测JNK和磷酸化JNK蛋白的表达;(10)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检测转录因子AP-1活性。结果1体重、尾动脉收缩压及生化指标自非洛地平治疗后2周,血压即降至正常水平(P<0.001)。体重在非洛地平组与MS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MS组比较,非洛地平组血胰岛素水平及HOMA降低(P<0.001);而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在非洛地平组与MS组间无统计学意义。2非洛地平治疗后三组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非洛地平治疗后6周,与MS组相比,非洛地平组大鼠血清IL-18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洛地平组大鼠血清IL-18水平仍显着升高(p<0.001)。3超声心动图检测二、三尖瓣返流情况比较:非洛地平组9只大鼠,轻度二尖瓣返流1只,中度二尖瓣返流0只,重度二尖瓣返流0只,轻度三尖瓣返流1只,中度三尖瓣返流O只,重度三尖瓣返流0只,无二尖瓣、三尖瓣均存在返流,二尖瓣、三尖瓣均无返流7只。非洛地平组瓣膜返流发生率为22.22%。Fisher检验显示:与MS组相比,非洛地平组大鼠瓣膜返流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洛地平组大鼠瓣膜返流发生率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与MS相比,非洛地平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小(P<0.01),舒张末期室间隔(IVSd)、左室后壁(LVPWd)同步肥厚减轻(P<0.05),左房内径(LA)明显缩小(P<0.001)。非洛地平E峰、Ea峰明显升高(P<0.001),等容舒张时间(IVRT)缩短(P<0.01),Tei指数减少(P<0.001),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及E/Ea峰比值无统计学意义。4心电图变化非洛地平组心电图异常比较轻微,9只大鼠中5只心电图基本正常,3只出现QRS波正负交替变化,无复杂的心律失常。非洛地平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是33.33%。Fisher检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MS组相比,非洛地平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血液动力学非洛地平组较MS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明显降低(P<0.001):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回升(P<0.01),-dp/dt/LVSP明显回升(P<0.001);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明显缩短(P<0.001),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6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非洛地平组心肌组织电镜观察,可见心肌细胞捧列较整齐;肌原纤维断裂,溶解现象好转;线粒体大小较一致,排列较规整;间质内胶原纤维明显减少。7组织病理观察HE染色显示,非洛地平组可见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减轻,排列规整,未见明显的肌纤维增粗、断裂,细胞核较规则,胞浆染色均匀;壁内小动脉管腔、管壁比例较正常,血管周围及肌间隙的胶原明显减少。8 Masson染色胶原含量的检测心肌细胞染红色,胶原纤维呈绿色。非洛地平组可见胶原纤维较MS组明显减少,排列较规整。非洛地平对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的影响如下:非洛地平组左室心肌组织间(P<0.01)和血管周围(P<0.01)胶原含量较MS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洛地平组左室血管周围(P<0.05)胶原含量有升高趋势。9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8:染色阳性信号为棕色颗粒,定位于心肌细胞胞浆内。与MS组比较,非洛地平组心肌细胞胞浆内棕色颗粒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心肌细胞胞浆内棕色颗粒增多。以各视野IOD值作为反应IL-18蛋白表达的定量指标结果显示,与MS组比较,非洛地平组IO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IOD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胶原:染色阳性信号为棕色条索状纤维,定位于心肌细胞问质和血管周围。非洛地平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棕色条索状纤维较MS组明显减少。以各视野IOD值作为反应I型胶原蛋蛋白表达的定量指标结果显示,与MS比较,非洛地平组IO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IOD值无统计学意义。III型胶原:染色阳性信号为棕色条索状纤维,定位于心肌细胞问质和血管周围。非洛地平组心肌细胞间和血管周围棕色条索状纤维较MS组明显减少。以各视野IOD值作为反应III型胶原蛋蛋白表达的定量指标结果显示,与MS比较,非洛地平组IOD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IOD值无统计学意义。10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关键分子mRNA表达与MS组比较,非洛地平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IL-18mRNA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IL-18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MS组比较,非洛地平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I型胶原(P<0.001)、III型胶原(P<0.01)mRNA表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I、III型胶原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11各组大鼠关键分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比较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JNK总蛋白水平比较:三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JNK总蛋白质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磷酸化JN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与MS组比较,非洛地平组磷酸化JNK蛋白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磷酸化JNK蛋白含量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AP-l转录因子活性的比较以EMSA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AP.1活性,结果显示与MS组比较,非洛地平组AP-1活性减弱,具体表现为探针与核蛋白结合产生的条带变窄,条带颜色变浅;与对照组比较,非洛地平组AP-1活性稍增强,具体表现为探针与核蛋白结合产生的条带变宽,条带颜色略深。结论(1)非洛地平显着降低MS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和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2)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非洛地平干预治疗的MS大鼠心脏E峰、Ea峰升高,IVRT缩短,Tei指数减低,心导管检查显示LVSP、LVEDP下降,-dp/dt、-dp/dt/LVSP升高,T缩短,提示非洛地平能够改善MS导致的心脏功能损伤;(3)非洛地平干预后,Masson染色发现心肌间质及血管周围胶原含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证实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提示非洛地平能够降低心肌纤维化;(4)非洛地平能够降低血中IL-18浓度,降低心肌组织中IL-18蛋白和mRNA表达,提示非洛地平具有抗炎作用:(5)非洛地平干预后心肌组织JNK磷酸化水平下降,AP-1活性减低,提示非洛地平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8对“JNK/AP-1”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

邹戈[4](2007)在《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将114例EH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月分别测定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按Dever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心肌重量(LVM)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三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三组治疗前后比较LVMI、LVDdI、VST、LVPWT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5或P<0.01),但在伊贝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较非洛地平组显着。【结论】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伊贝沙坦及苯那普利能明显减轻左室肥厚。但三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如何,须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陆惠华[5](2007)在《66项“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与相关疾病的防治作用与安全性。方法检索自1999~2006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高血压杂志、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及万方数据系统等66篇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60~102岁)高血压与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的专着,3086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作如下分析: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剂量与疗程、降压疗效及安全性、颈动脉结构和血液流速的影响、合并左室肥厚和心功能的影响、高尿酸血症、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的影响、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结果①氯沙坦药物剂量:50~100 mg/d;疗程:4周~2年;②氯沙坦24小时平稳有效地控制各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总降压有效率为96.8%。氯沙坦24小时收缩压的谷峰比值为72%~78%、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56.5%~71%,可使75%昼夜节律异常者得以逆转。与各类ACEI及CCB比较血压控制无显着差别;与小剂量氢氯噻嗪12.5 mg合用,疗效更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极佳的耐受性;③氯沙坦能改善老年血管重塑,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速并改善血管弹性;④氯沙坦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尤以改善舒张功能更明显(P<0.05~0.001);⑤氯沙坦独特降尿酸的作用不依赖于血压的降低,不受年龄的影响,氯沙坦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损害;⑥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提示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⑦基础研究发现:氯沙坦治疗后ET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升高,而ET/NO的比值降低,并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显着增加Bax/Bcl-2比值,增加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降低老年CHF患者体内AngⅡ水平。结论本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氯沙坦或联合应用氢氯噻嗪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不仅有效平稳降压,还能改善全身脏器循环灌注,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改善预后及独特的降尿酸作用,耐受性极佳,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和基础理论依据。

严晓伟[6](2007)在《氯沙坦对心、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氯沙坦(科素亚)在国内对血管事件高危患者心、脑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国内氯沙坦用于心、脑保护的临床研究53篇,按照事先确定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氯沙坦可以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改善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预防房颤、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对比分析显示,同等降压基础上氯沙坦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降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更有效地降低房颤的复发率以及提高治疗脑梗死的有效率(P均<0.05或0.01)。结论氯沙坦在中国患者可以抑制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和预防脑卒中。

张道进,郑琼,张国南[7](2007)在《厄贝沙坦 非洛地平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

黄力[8](2006)在《降压脉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而且以每年新增600多万人的速度迅速增加,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其中高血压所致的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是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此外,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更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治疗高血压病,防治其并发症及合并症为医学界的重要任务。一、临床部分:目的:寻求中西医结合方法控制高血压,并干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临床角度探求其初步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Ⅰ、Ⅱ级)78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降压脉净颗粒剂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硝苯地平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4±12.97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2.11±12.99岁。两组病变程度、高血压分级及中医辨证分型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予以药物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给予降压脉净颗粒剂(桑寄生、决明子、丹参、生山楂等组成)口服,每次18g,每日两次,同时予以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两次。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两次。于治疗前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内皮素(E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RGP)的指标变化。结果:①降低血压疗效: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药后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调节血脂疗效:治疗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比治疗前下降,P<0.001和P<0.05;但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治疗组的药后值比较也有显着性降低,P<0.05;③ET:治疗组疗后的ET值较疗前有显着性降低,P<0.01,与对照组疗后值比较亦有非常显着性降低,P<0.001;④SOD:治疗组疗后SOD值较疗前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⑤CRGP:治疗组疗后CRGP值较疗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疗后比较亦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二、实验部分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和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中心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及分组:选用纯种自发高血压大鼠(SHR) 8周龄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并以SD大鼠8周龄10只作为对照组。本实验共设有5组:①正常对照组(SD)、②模型组(SHR)、③降压脉净颗粒剂+络活喜(治疗组:)、④络活喜(西药对照组)和⑤牛黄降压丸+络活喜(中药对照组)。药物:①降压脉净颗粒剂(桑寄生、、决明子、丹参、生山楂等组成),溶成药液,含药量1.3g/ml;②络活

侯公楷,林朝胜[9](2004)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高达900万人左右,而治疗、控制率却不足50%。近年来新型降压药物不断问世,给高血压病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其中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非洛地平片问世以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均显示,与传统一、二代钙离子拮抗剂比,有诸多优越性。本文主要综述该药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如下。

杨志平,扈秀丽,王津生[10](2002)在《培哚普利与非洛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高血压 (EH)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 将 6 8例原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E峰、A峰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E、PA及PE/PA。结果 与非洛地平组相比 ,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PE、PA及PE/PA均显着改善。结论 培哚普利可以逆转左室肥厚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非洛地平可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但逆转左室肥厚作用不明显

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2)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用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药品:
    1.3 用药方法:
    1.4 血压测定:
    1.5 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降压效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
3 讨 论

(3)代谢综合征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白介素-18在代谢综合征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论文Ⅱ 非洛地平对代谢综合征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英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2.2 三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比较
    2.3 药物副反应
3 讨论

(8)降压脉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心肌纤维化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临床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2]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用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J]. 刘亚辉,王挺,彭建. 四川医学, 2008(12)
  • [3]代谢综合征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D]. 邢姗姗. 山东大学, 2008(01)
  • [4]伊贝沙坦、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对比研究[J]. 邹戈. 医学临床研究, 2007(10)
  • [5]66项“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J]. 陆惠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S1)
  • [6]氯沙坦对心、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严晓伟.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S1)
  • [7]厄贝沙坦 非洛地平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分析[J]. 张道进,郑琼,张国南.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7(01)
  • [8]降压脉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黄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9]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评价[J]. 侯公楷,林朝胜.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4(05)
  • [10]培哚普利与非洛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对比研究[J]. 杨志平,扈秀丽,王津生.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