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周边林区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世博园周边林区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一、世博园外围林区的植物病虫鼠害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韩朱瑜[1](2019)在《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了耕地面积缩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绿化面积减少、城市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发展,还会造成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增大、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等诸多问题。所以,居民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在社区生产性景观的发展随之开始兴起,居民开始在社区空间自发的种植生产性作物,来寄托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本文首先收集生产性景观的相关资料,对生产性景观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索。其次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总结了社区生产性植物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主要包括植物的选择、栽植形式、景观配置三个方面的应用策略总结;并且将生产性植物与社区中的景观节点、私家阳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屋顶花园以及个人庭院六种社区空间结合造景进行了阐述。紧接着进一步将生产性植物的应用研究落实到西安市,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了解了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的种植现状与居民的种植意愿,针对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提出了优植物种植与植物配置方面的优化意见,并总结了适用于西安市社区的生产性植物列表。最后以西安市的小区为切入,做了了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文章针对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周期、植物配置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以后西安市居民选择生产性植物提供了方便。

孙天冲[2](2018)在《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上海极地海洋世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题公园作为现代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类型,在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大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海洋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中的特殊类型,不仅表现出主题公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同时还表现出自身发展的独特之处。当前阶段,我国旅游业界对这种单一类型主题公园的规划理论研究相当有限。本文重点对海洋主题公园的定义和起源进行阐释,并系统性分析了海洋主题公园在我国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产品特征。在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建设经历了四代规划模式的变革,在公园的组织形式、功能搭配、产品设置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的变化。同时,本文对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了总结。海洋主题公园的规划建设应当以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提供海洋生物研究及环境教育的场所为指导思想,以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为原则。海洋主题公园的前期策划可以确定公园的规划限制条件,主要包括区位条件评估、游客量及公园规模的估算和产品的定位及创意。主题公园的客源、区位条件决定其选址和规模,产品的定位及内容策划决定公园的品质及未来的发展。海洋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涉及专业众多,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包装造景、亚克力视窗、动物维生系统等专项设计内容,本文结合城市设计的方法和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海洋主题公园案例的研究,并以上海极地海洋世界为例,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研究为我国合理规划和开发海洋主题公园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建议,对我国城市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促进意义。

姜丽宁[3](2013)在《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破坏了大面积的植被覆盖,相应代替的是不透水地面,改变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导致城市洪涝灾害的产生,同时污染物也随着雨水径流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水环境恶化。传统的依靠扩建城市排水设施的雨洪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需求,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注重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对城市雨洪管理网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与城市雨洪管理相结合作为基本着眼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研究现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以引起公众对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视,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的进步和创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城市生态安全、城市各要素之间的连通性、城市生态过程的自然化、现实的可操作性四个方面,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内涵扩展。(2)阐述了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的基本目标和构建模式,从生态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总结了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的优势。针对不同的城市范围,研究了城市区域层面雨洪管理的规划,提出城市社区尺度雨洪管理规划设计方法和场地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并结合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举证和分析。(3)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的保障体系,具体从政策法规、科技管理、资金和公众意识四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4)通过美国纽约市城市雨洪管理体系探讨了不同的城市范围雨洪管理对策的实际运用,希望文本对我国进行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贾俊丽[4](2012)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展行业迅猛发展,会展经济时代进而来临。与此同时,花卉产业作为我国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在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十大行业中排名第二,不仅花卉种植规模急剧扩大,形成了以福建、广东为主的观赏苗木主产区,以云南、上海为主的切花主产区,以浙江、江苏为主的切叶切枝主产区;而且,开始形成了以市场为纽带拉动区域花卉产业发展的格局。花卉产业与会展业结合的各类园林展也方兴未艾,在我国国家级园林展中,以四年一次的花卉博览会为最盛。经过多年的发展,花博会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会展经济势头,吸引了众多城市申办,申博可谓炙手可热。同时,花博会又是一场巨额投入的展会,有必要对花博会展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求花博效益的最大化。现今,相关园林展展区与展园的规划设计研究繁多,花博会后可持续发展利用尚缺乏全面分析与探究,缺少相关的理论成果与体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的规划研究具有其时代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法、理论归纳总结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在园林展、花博会概念的明确下对花博会辅展区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相邻学科与相似研究对象--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的分析比较中完成对花博会辅展区概念内涵、特征、内容等的定性研究。同时对花博会相关概况,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发展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园林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对第五、六、七届花博会从举办情况、选址、产业背景、经营管理、展后利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三届花博会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探寻花博经济的规律,辅展区原型园区与雏形的出现形式和条件,辅展区与可持续花博会的关系。再次,从调研案例的结论中,明确花博会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在于辅展区体系,并分条阐述辅展区体系构建的要素分析,以此为出发点,融合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等旅游景区的相关理论,完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相关项目规划设计模式。最后,以笔者实际参与的实证项目案例作为分析与论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该体系和模式的相同或相似实践对象提供相关的指导与参考,为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总体规划模式提供实践基础。

高云[5](2011)在《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公园绿地的快速、大规模建设,城市的面貌同时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然而如何在城市发生变化的同时真正提升城市的总体品质,如何使城市成为生机盎然、地方特色鲜明的生态城市,成为当下景观建设有关人士关注的热点。地被植物是景观建设的主要素材,在城市公园绿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乡土地被是地被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丰富的种类与色彩,并且这类植物管理要求粗放、覆盖力较强、群落层次效果显着、视觉效果良好。乡土地被的这些优势使其在城市公园绿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目前,重庆市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该市的公园绿化已经过绿化、美化两个基本阶段,正逐步升级为生态阶段,而乡土地被的应用是重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分析重庆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现状,提取重庆乡土地被应用的优缺点,探讨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乡土地被应用的相关基础理论,对重庆市主城区7个公园绿地中乡土地被的应用展开详尽的实地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应用优缺点,并针对公园绿地中乡土地被应用的几种典型空间,总结出指导乡土地被应用的一系列设计对策,以探讨乡土地被在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绎构架全文。全文共分为六章,即绪论、乡土地被相关内容概述、重庆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现状、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工程实例分析、结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提出问题”部分。绪论中阐述了乡土地被的重要性、乡土地被应用存在的问题、乡土地被应用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本文研究范围及对象;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研究目的与意义;同时绪论中还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框架。第二、三章是“分析问题”部分。第二章通过对乡土地被类型、特征以及其在公园绿地中的功能与重要性的分析,为后续的现状调查分析及设计对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梳理了重庆市常见乡土地被种类以及各类乡土地被的相关特性;其次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7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中乡土地被的应用现状,即分别对各个公园绿地中乡土地被的种类、功能作用以及空间形式等作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乡土地被应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且对其应用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详细的综述;最后对重庆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总结。第四、五章是“解决问题”部分。以上一章节提出的乡土地被应用问题以及针对其的反思总结为基础,第四章首先提出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原则,紧接着总结出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形式,最后分别从公园绿地乡土地被应用的典型空间中,即各种“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以及“体”状空间中探讨乡土地被的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策略。第五章基于对重庆乡土地被应用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对工程案例中乡土地被在“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以及“体”状空间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响应第四章所述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方法。第六章对整个文章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对此次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郭丽洁[6](2010)在《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分析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入手,探讨了森林病虫的发生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关系,通过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再结合近几年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得出结论: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造成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经常发生的病虫种类的面积一直持续偏高,突发性病虫接连发生成灾,危险性病虫仍有蔓延传播的可能且机率大。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贸易往来增多,森林病虫害对陕西林业的危害正在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威胁陕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由生物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制约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恶化不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作者综述了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和影响,根据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对我省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对策,一是要加强森防检疫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二是要加大森防工作的宣传力度。三是要抓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四是要严把检疫关做好引进苗木、种子的调运检疫工作。五是要实施工程治理,提高防治成效。六是要树立健康森林的理念,实现以生态学为基础,以营林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理。七是要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八是要广泛筹集资金,保证防治需要。九是要建立应对林业灾害快速反应机制。十是提倡推广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

周鑫[7](2010)在《公园绿地的节水型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关于节水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数集中在后期养护管理时利用技术节水的层面上,对于如何将节水落实在设计阶段的研究非常有限。故此,本论文主要强调节水意识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的体现,着重从设计方法上分析研究如何建设节水型园林。论文从公园绿地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分析当前节水工作遇到的问题,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并由此展开分析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论证,以生态学、植物学、雨洪利用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为理论支撑。论文进一步明确公园绿地节水的目标和内涵,概括了公园绿地节水型设计的概念与具体工作内容,总结出公园绿地节水型设计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论文分析了公园绿地各方面的用水量,认为水景用水与植物养护管理用水是公园绿地用水的两大主要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水型水景设计与节水型种植设计的具体方法。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微观设计起到设计定性与定量的引导、控制作用,对城市绿化的实际规划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牛雪霞[8](2007)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配置状况影响着该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位于我国西南部六省市区的自然资源基础良好,本文选取西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基础的典型案例,在深入探讨西南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资源综合评价方法为主的评价体系,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归纳、总结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努力寻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支撑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基础复杂、总量丰富、空间分布特殊、内部分异明显等特征都是影响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体系,深刻影响着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文章最后在综合评价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基础上,预测该地区资源环境变化趋势,并相应的提出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力图为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总之,论文通过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研究,拟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李华明[9](2006)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自1985年11月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世界遗产事业发展很快,现已有世界遗产31项,位居世界第三。但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只占全部世界遗产的四分之一,这与我国日益壮大的世界遗产事业很不相称,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自然遗产属性具有趋同性;从我国现有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及未来十年政府申报计划可看出,可申报自然遗产项目还在萎缩;《凯恩斯决议》、《苏州决定》在制度上提高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准入门槛;IUCN、ICOMOS等相关组织对世界自然遗产的评估和监测机制正在加强;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人为加剧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上述因素的存在是作者选题的主要目的和动机。通过研究,作者提出法律缺失是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诸多矛盾交织的根源,因此完善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实现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是本文研究的基点和归宿,这对于提高我国现有的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并在博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着力从理论层面探讨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内在精神的、中国式的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对策,重点研究了市场利益导向下的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和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保护体系的建设性思考,力图使中国政府能够在宏观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世界自然遗产制定一个规范统一、切实可行的行动

陈洪俊[10](2005)在《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和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 Burgess寄主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都是重要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因此,对两个种类的危险性进行评价,预测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资料收集,结合西花蓟马与三叶草斑潜蝇基本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适生性分析、传入可能性分析、传入后果分析。并依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对两种有害生物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构建了两种有害生物的风险交流体系。其主要结论如下:1.运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预测了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并根据不同地区预测的生态气候指标值(EI)的大小,对适生等级进行了划分。CLIMEX预测西花蓟马的潜在分布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以及西北的部分地区。有四个高度适生区,分别是河南、陕西、湖北为中心的适生区;四川为中心的适生区;福建和浙江为中心的适生区;贵州和广西为中心的适生区。三叶草斑潜蝇的潜在分布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部分地区、山东东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中部、湖北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2.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适生性分析软件GRAP预测了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GARP预测西花蓟马在我国的适生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等。三叶草斑潜蝇适生区包括:东北大部分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部分地区,在新疆也存在该虫的潜在分布区。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CLIMEX与GRAP预测的潜在适生区行叠加分析。预测西花蓟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重叠区域包括:辽宁、河北、京津地区、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三叶草斑潜蝇在我国的潜在分布重叠区域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区。4.从传入可能性和传入后果两个方面对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传入可能性分别评价的了进入途径上出现的可能性、进入的潜在性、定殖的潜在性、扩散的潜在性四个因素。传入后果评价分为三个主体后果进行评价,依次为:潜在的经济损失、潜在的环境损失、潜在的社会损失。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认为两种有害生物的传入风险性高(H),传入后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大(H)。综合评判两种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得出结论:两种有害生物

二、世博园外围林区的植物病虫鼠害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博园外围林区的植物病虫鼠害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1.2 城市居民耕地面积剧减
        1.1.3 居民对田园意识的回归
        1.1.4 社区景观环境发展趋势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生产性景观植物的应用与发展
        1.3.1 国外应用和发展
        1.3.2 国内应用和发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社区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1.4.2 生产性植物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技术路线
2 生产性景观相关研究理论
    2.1 生产性景观的相关理论
        2.1.1 田园城市理论
        2.1.2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CPUL)理论
        2.1.3 农业城市主义理论
        2.1.4 可持续景观理论
    2.2 生产性景观的相关概念
        2.2.1 都市农业
        2.2.2 生产性景观
        2.2.3 社区农业
    2.3 社区生产性景观
        2.3.1 社区生产性景观的概念
        2.3.2 社区生产性景观的类型
        2.3.3 社区生产性景观发展的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3 社区生产性植物设计原则与策略
    3.1 社区生产性植物设计原则
        3.1.1 可参与性原则
        3.1.2 美观性原则
        3.1.3 协调性原则
        3.1.4 生态性原则
        3.1.5 食用性原则
        3.1.6 减少病虫害原则
        3.1.7 相容性原则
    3.2 社区生产性植物选择配置
        3.2.1 选择策略
        3.2.2 选择类型
        3.2.3 栽植形式
        3.2.4 景观配置
    3.3 生产性植物与社区空间结合
        3.3.1 与社区点状空间结合
        3.3.2 与社区线状空间结合
        3.3.3 与社区面状空间结合
    3.4 植物养护相关技术
        3.4.1 屋顶绿化
        3.4.2 堆肥
        3.4.3 雨水收集
        3.4.4 综合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调查研究
    4.1 西安市概况
        4.1.1 西安市自然条件
        4.1.2 西安市社区类型
    4.2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种植现状调研
        4.2.1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状调查结果
        4.2.2 结果分析
    4.3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公众接受度调查
        4.3.1 调查问卷设计
        4.3.2 调查问卷结果
        4.3.3 调查结果启示
    4.4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存在的问题
    4.5 西安市社区生产性植物优化设计
        4.5.1 生产性植物选择
        4.5.2 生产性植物配置
    4.6 本章小结
5 西安社区生产性景观优化设计
    5.1 锦园新世纪生产性景观设计概况
        5.1.1 场地概况
        5.1.2 设计理念与设计构思
        5.1.3 总平面图
        5.1.4 空间分析
    5.2 分区节点设计
        5.2.1 生产性屋顶设计
        5.2.2 生产性宅间绿地
        5.2.3 生产性道路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问卷调查

(2)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上海极地海洋世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主题公园旅游的迅速发展
        1.1.2 海洋主题公园的需求增加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海洋主题公园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阶段
    2.1 海洋主题公园的定义与其起源
        2.1.1 海洋主题公园的定义
        2.1.2 海洋主题公园的起源
    2.2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历史发展
        2.2.1 水族馆时代
        2.2.2 从“水族馆”到“海洋世界”的变迁
        2.2.3 从“海洋世界”到“极地馆”的变迁
        2.2.4 由单一场馆展示向综合型海洋主题公园的转变
    2.3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分布特征
        2.3.1 空间分布特征
        2.3.2 微观分布特征
    2.4 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场馆特征
3 海洋主题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理论
    3.1 海洋主题公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1.1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3.1.2 规划建设的原则
    3.2 海洋主题公园的前期策划
        3.2.1 区位与选址分析
        3.2.2 游客量和公园规模的确定
        3.2.3 产品定位及创意
    3.3 海洋主题公园的总体规划
        3.3.1 场地分析
        3.3.2 规划布局及其原则
        3.3.3 交通规划
        3.3.4 城市设计
        3.3.5 无障碍规划
    3.4 海洋主题公园的建筑设计
        3.4.1 建筑设计的原则
        3.4.2 建筑的类型
        3.4.3 出入口设计
        3.4.4 商业步行街设计
        3.4.5 对客服务设施
        3.4.6 场馆建筑
    3.5 海洋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
        3.5.1 界面处理
        3.5.2 地形
        3.5.3 室外水景
        3.5.4 绿化配置
        3.5.5 主题包装
4 实证研究-上海极地海洋世界规划设计
    4.1 研究背景
        4.1.1 区位概况
        4.1.2 专项规划
        4.1.3 项目概况
    4.2 前期策划
        4.2.1 长三角地区海洋主题公园评析
        4.2.2 客群市场分析
        4.2.3 游客量的确定
        4.2.4 公园规模的确定
        4.2.5 产品定位
    4.3 总体规划
        4.3.1 场地分析
        4.3.2 规划理念
        4.3.3 功能分区
        4.3.4 空间布局
        4.3.5 交通规划
    4.4 建筑设计
        4.4.1 入口广场
        4.4.2 热带世界
        4.4.3 极地世界
    4.5 景观设计
        4.5.1 热带世界
        4.5.2 极地世界
        4.5.3 道路铺装
        4.5.4 绿化配置
    4.6 设计创新
        4.6.1 产品创新
        4.6.2 组合创新
        4.6.3 演艺创新
        4.6.4 观赏角度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海极地海洋世界建设中航拍图
致谢

(3)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1.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1.3 城市雨洪问题的严峻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查阅分析法
        1.4.2 多学科融贯研究法
        1.4.3 综合归纳法
        1.4.4 实例分析法
2 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2.1 国外城市雨洪管理理论及实践进展
        2.1.1 国外城市雨洪管理相关理论
        2.1.2 国外城市雨洪管理实践进展
    2.2 我国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进展
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内涵
    3.1 传统城市雨洪管理
        3.1.1 传统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
        3.1.2 传统城市雨洪管理的基本内容
        3.1.3 传统城市雨洪管理的弊端
        3.1.3.1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3.1.3.2 城市排水系统升级困难
        3.1.3.3 缺少雨洪污染控制
        3.1.3.4 城市雨洪管理功能单一
    3.2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内涵扩展
        3.2.1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
        3.2.2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
        3.2.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基本内涵
        3.2.3.1 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2.3.2 促进城市各要素间的连通性
        3.2.3.3 促进生态化的自然过程
        3.2.3.4 现实的可操作性
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策略研究
    4.1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基本目标
    4.2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构建模式
    4.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的优势
        4.3.1 城市雨洪管理的效果更加显着
        4.3.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3.3 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4.3.4 降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维护费用
        4.3.5 促进社区邻里关系
    4.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的主要方法
        4.4.1 城市区域层面雨洪管理
        4.4.1.1 城市湿地
        4.4.1.2 城市生态公园
        4.4.1.3 城市生态廊道
        4.4.2 城市社区层面雨洪管理
        4.4.2.1 绿色停车场
        4.4.2.2 绿色街道
        4.4.2.3 小型雨水湿地
        4.4.2.4 绿色屋顶
        4.4.2.5 蓝色屋顶
        4.4.2.6 雨水花园
        4.4.3 城市场地层面雨洪管理
        4.4.3.1 雨水桶
        4.4.3.2 透水铺装
        4.4.3.3 雨水种植池
        4.4.3.4 植被浅沟
        4.4.3.5 雨洪控制型植物种植模式
    4.5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的保障措施
        4.5.1 政策法规保障
        4.5.2 科技管理保障
        4.5.3 资金保障
        4.5.4 提高公众社会意识
5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优秀案例分析
    5.1 美国纽约市城市雨洪管理案例分析
        5.1.1 基本概况
        5.1.2 城市区域层面的雨洪管理规划
        5.1.3 社区层面的雨洪管理
        5.1.4 改善水质的适应性管理
        5.1.5 城市雨洪管理的保障措施
        5.1.6 效益分析
    5.2 澳大利亚墨尔本城市雨洪管理案例分析
        5.2.1 基本概况
        5.2.2 城市雨洪管理主要方法
        5.2.3 效益分析
6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1.1.2 会展经济的出现
        1.1.3 花博会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的亟需
    1.2 相关概念
        1.2.1 园林展与中国花卉博览会
        1.2.2 花博会辅展区概念的界定
    1.3 花博会辅展区的定性研究
        1.3.1 风景区与辅展区
        1.3.2 农业园区与辅展区
        1.3.3 主题公园与辅展区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预期结果和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风景区基础理论
        2.1.2 农业园区主要理论
        2.1.3 主题公园相关理论
    2.2 花博会相关综述
        2.2.1 花卉博览会与其他园林展的辨析
        2.2.2 历届花博会的举办情况
        2.2.3 花博会的发展和存在问题
        2.2.4 花博会经济效应
        2.2.5 花卉博览会的研究情况
    2.3 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领域发展概况
        2.3.1 风景区发展现状
        2.3.2 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2.3.3 主题园区发展现状
    2.4 园林展可持续发展研究
        2.4.1 国内关于园林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4.2 国外关于园林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第三章 相关案例调研与分析
    3.1 第五届陈村花博会
        3.1.1 第五届花博会概述
        3.1.2 调研分析
        3.1.3 小结
    3.2 第六届温江花博会
        3.2.1 第六届花博会概述
        3.2.2 调研分析
        3.2.3 小结
    3.3 第七届顺义、青州花博会
        3.3.1 第七届花博会概述
        3.3.2 调研分析
        3.3.3 小结
    3.4 对比与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4.1 辅展区体系是可持续发展花博会的承载体
    4.2 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的条件要素分析
        4.2.1 区位优势
        4.2.2 经济实力
        4.2.3 产业支撑
        4.2.4 资源优势
        4.2.5 政府政策支撑
    4.3 基于可持续发展花博会的辅展区体系构建
        4.3.1 构建原则和目标
        4.3.2 构建思路
        4.3.3 配套花博功能体系
        4.3.4 构建景区空间体系
        4.3.5 完善花卉产业体系
        4.3.6 重构景观文化体系
        4.3.7 建立博览旅游体系
        4.3.8 择优管理运营模式
        4.3.9 辅展区体系构建流程
    4.4 基于可持续发展花博会的辅展区规划设计模式
        4.4.1 系列花木园区
        4.4.2 游览景观道路
        4.4.3 系列花木主题文化展园
    4.5 小结
第五章 实证案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常州武进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
    5.1 第八届花博会相关概况
        5.1.1 第八届花博会概况
        5.1.2 第八届花博会理念与思路规划解读
        5.1.3 第八届花博会主展区规划
    5.2 第八届花博会构建辅展区体系的优势因素
        5.2.1 区位交通优势
        5.2.2 花木产业背景优势
        5.2.3 现有花木旅游资源优势
        5.2.4 花博会主展区功能补充基底优势
        5.2.5 经济实力优势
        5.2.6 政府的大力支持
    5.3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的构建
        5.3.1 构建目标与定位
        5.3.2 构建原则
        5.3.3 构建思路
        5.3.4 功能配备体系
        5.3.5 构建景区空间体系
        5.3.6 花卉产业体系
        5.3.7 博览旅游体系
        5.3.8 景观文化体系
        5.3.9 管理运营模式
    5.4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规划设计
        5.4.1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规划设计内容
        5.4.2 面——花卉产业整体层面
        5.4.3 块——一场七园的园场体系
        5.4.4 线——游览景观道路
        5.4.5 点——系列花木主题文化展园
    5.5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完成的意义
        5.5.1 第八届花博会对常州和武进发展的作用
        5.5.2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论文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乡土地被的重要性
        1.1.2 乡土地被应用存在的问题
        1.1.3 乡土地被应用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文献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本文研究范围及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地被植物应用的研究
        1.3.2 我国乡土地被应用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理论联系实际
        1.5.2 系统研究法
        1.5.3 个案研究法
    1.6 研究框架
2 乡土地被相关内容概述
    2.1 乡土地被的类型
        2.1.1 按生物特性分
        2.1.2 按生态习性分
        2.1.3 按观赏特点分
    2.2 乡土地被的特性
        2.2.1 生物特性
        2.2.2 观赏特性
        2.2.3 地域特性
    2.3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功能
        2.3.1 生态功能
        2.3.2 界定空间功能
        2.3.3 美化环境功能
        2.3.4 经济功能
    2.4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重要性
3 重庆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现状
    3.1 现状调查计划
        3.1.1 案例选择
        3.1.2 调查方法
    3.2 现状调查内容
        3.2.1 龙溪小游园
        3.2.2 席颐岩公园
        3.2.3 林泉雅舍小区游园
        3.2.4 鹅岭公园
        3.2.5 沙坪公园
        3.2.6 花卉园
        3.2.7 南温泉公园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重庆公园绿地中乡土地被应用的问题综述
        3.3.2 影响重庆公园绿地中乡土地被应用的因素
        3.3.3 对重庆公园绿地中乡土地被的应用提出建议
4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4.1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原则
        4.1.1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选择原则
        4.1.2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配置原则
    4.2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形式
        4.2.1 乡土地被自身形成景观
        4.2.2 乡土地被与其它景观元素组合形成景观
    4.3 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典型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4.3.1 乡土地被应用的点、线、面、体空间
        4.3.2 “点”状空间乡土地被应用
        4.3.3 线”状空间乡土地被应用
        4.3.4 “面”状空间乡土地被应用
        4.3.5 “体”状空间中乡土地被应用
5 工程实例分析
    5.1 项目简介
    5.2 规划设计
    5.3 种植设计
        5.3.1 现状植被解读
        5.3.2 植物景观设计
    5.4 乡土地被的应用
        5.4.1 乡土地被应用种类
        5.4.2 乡土地被应用特征
        5.4.3 乡土地被在典型空间中的应用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重庆常见乡土地被种类及其特征
     C 黄葛古道新段健康步道景观规划设计种植图

(6)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国外发达国家森林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现状
        1.1.1 德国
        1.1.2 日本
        1.1.3 美国
    1.2 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1.2.1 我国本土主要森林病虫害
        1.2.2 我国危险性重大的外来病虫害
    1.3 陕西省基本情况和森林资源概况
        1.3.1 陕西省基本情况
        1.3.2 森林资源状况
    1.4 研究方法
        1.4.1 调查研究
        1.4.2 调查材料分析
        1.4.3 组织研讨
第二章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特点
    2.1 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2.1.1 病害类
        2.1.2 虫害类
        2.1.3 鼠兔类
    2.2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2.2.1 常发性病虫面积居高不下
        2.2.2 突发性病虫接连暴发成灾
        2.2.3 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第三章 森林病虫害入侵途径、危害及原因分析
    3.1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的入侵途径
        3.1.1 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3.1.2 人类主观有意引入
        3.1.3 自然传入
    3.2 森林病虫害的影响
        3.2.1 森林病虫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2 森林病虫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2.3 森林病虫害对农林业的影响
        3.2.4 森林病虫害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2.5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
    3.3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3.3.1 自然因素
        3.3.2 社会因素
        3.3.3 人为因素
        3.3.4 其他因素
第四章 存在问题及综合防治对策
    4.1 防治森林病虫害工作中存在问题
        4.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4.1.2 构成成灾的病虫害种类增加,造成损失严重
        4.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4.1.4 个别病虫反复发生难防治,时有暴发
    4.2 综合防治对策
        4.2.1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率
        4.2.2 加强林业可持续措施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保障生态安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5.1.2 保护动植物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5.1.3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构筑和谐社会
        5.1.4 提高科研水平,提升防控能力
    5.2 建议
        5.2.1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5.2.2 积极研究和运用先进科研成果,提高森防设施建设科技含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学防治能力
        5.2.3 生态效益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步调一致,重点发展生物防治
        5.2.4 坚持包片到户的责任管理制度,整合社会力量提高森防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公园绿地的节水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相关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1 城市公园绿地中水的供求关系
        1.2.2 推行园林绿地节水型设计势在必行
        1.2.2.1 紧张的水资源现状呼唤公园绿地的节水型设计
        1.2.2.2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呼唤公园绿地的节水型设计
        1.2.3 走出园林节水的误区
        1.2.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2 节水型园林概念的提出及发展目标
    2.1 公园绿地节水的概念及内涵
        2.1.1 节约用水的概念
        2.1.2 公园绿地节水的概念
        2.1.3 公园绿地节水的内涵及外延
    2.2 公园绿地节水型设计的概念及内涵
    2.3 公园绿地节水的目标
    2.4 小结
3 从公园绿地建设管理的生命周期分析当前节水工作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3.1 当前节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1 从调研立项层面分析(含规划阶段)
        3.1.1.1 不顾现实条件,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档次
        3.1.1.2 盲目照搬传统文化,曲解自然山水
        3.1.1.3 仅考虑局部景观效果,忽略整体效益
        3.1.2 从规划设计层面分析
        3.1.2.1 违背自然规律,浪费自然资源
        3.1.2.2 过于强调视觉效果,淡忘环境条件与其它功能
        3.1.2.3 偏执人工,淡忘巧于因借
        3.1.2.4 注重硬质景观建设,雨水下渗受阻
        3.1.2.5 强调景观树种的使用,树种配置不合理,忽略植物的耗水量的研究
        3.1.3 从施工建设层面分析
        3.1.4 从后期运营管理层面分析
    3.2 公园绿地建设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全面节水方法总述
    3.3 公园绿地通过规划设计手段进行节水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3.4 小结
4 公园绿地节水型设计原则
    4.1 公园绿地节水型设计的原则
    4.2 小结
5 城市公园绿地的节水型设计
    5.1 规划设计层面节水工作的具体内容
    5.2 总体方案构思阶段的节水型设计原则
        5.2.1 以自然文化为主导,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美学观念,因地制宜
        5.2.2 依据场地条件少设或不设水景
        5.2.3 科学设计,减少损耗,注重能带来长久效益的前期投入
        5.2.4 注重借鉴,从相关艺术形式中吸取精华,如大地艺术
    5.3 城市公园绿地中水景的节水型设计
        5.3.1 水景节水的涵义与必要性
        5.3.2 水景节水型设计的具体方法
        5.3.2.1 选择恰当的水景形式
        5.3.2.2 注重水景的季节性变化
        5.3.2.3 注重意境的营造
        5.3.2.4 注重"开源",加强雨水与再生水的利用
    5.4 节水型种植设计
        5.4.1 绿地植物节水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5.4.2 节水型种植设计的主要原则与具体方法
        5.4.3 节水型种植设计的主要内容
        5.4.3.1 植物选择方面
        5.4.3.2 植物配置方面
        5.4.3.3 充分考虑场地客观条件,尊重场地生态环境进程,适度干预
        5.4.3.4 注重场地原有植物的利用
        5.4.3.5 注重植物景观的时间性,反对大树移植
6 结论
图纸目录及出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评述
        1.4.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1.4.2 国内外资源经济的研究综述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基础的特征分析
    2.1 资源基础总量构成
        2.1.1 水资源丰沛
        2.1.2 耕地资源贫乏
        2.1.3 矿产资源齐全
        2.1.4 能源资源可观
        2.1.5 森林资源丰富
    2.2 资源基础空间组成
        2.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2.2.2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协调
        2.2.3 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合理
        2.2.4 能源资源空间组合良好
        2.2.5 森林资源集中于西南
    2.3 资源基础内部分异
        2.3.1 水土资源组合欠佳
        2.3.2 矿产资源配套良好
        2.3.3 能源资源结构欠佳
        2.3.4 森林资源经济效益不足
3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
    3.1 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3.1.1 地理区位条件
        3.1.2 自然资源条件
        3.1.3 经济资源条件
    3.2 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3.2.1 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3.2.2 资源经济发展良好、形成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3.2.3 经济合作效果明显、形成区域市场体系
        3.2.4 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3.2.5 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
        3.2.6 经济发展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3.2.7 经济实力竞争力落后、创新能力弱
    3.3 产业结构演进特征
    3.4 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
        3.4.1 区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征
        3.4.2 区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征
4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综合评价
    4.1 综合评价方法
        4.1.1 资源环境基础要素的评价方法
        4.1.2 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评价方法
    4.2 综合评价结果
        4.2.1 资源环境基础要素的评价结果
        4.2.2 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评价结果
        4.2.3 主要限制因素评价结果
        4.2.4 对国民经济保障程度评价结果
    4.3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状态
        4.3.1 水资源协调状态
        4.3.2 土地资源协调状态
        4.3.3 矿产、能源资源协调状态
        4.3.4 森林资源协调状态
        4.3.5 自然资源开发的外部协调状态
5 西南地区资源环境变化趋势及其经济发展前景
    5.1 资源环境变化趋势
        5.1.1 节约与开源并重
        5.1.2 重视多元化和综合性
        5.1.3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准
        5.1.4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5.2 经济发展前景
        5.2.1 调整产业结构性
        5.2.2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
        5.2.3 选取适宜的资源开发模式
        5.2.4 强调资源开发的人力保障作用
        5.2.5 重视可持续发展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困难和挑战
    五、世界自然遗产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章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概述
    第一节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基本概况
        一、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要义
        二、中国世界遗产类型及其分布
    第二节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表征
        一、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法则
        二、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特征
    第三节 世界自然遗产的功能
        一、自然生态价值功能
        二、经济价值功能
        三、社会价值功能
    第四节 从凯恩斯决议到苏州会议: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新动向
        一、《凯恩斯决议》的规定
        二、苏州会议的发展
        三、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新动向
第二章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价值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一、价值评价目的
        二、价值评价方法
    第二节 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分析
        一、从《公约》定义看自然遗产价值
        二、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类型
        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分析
第三章 透视世界自然遗产的非理性开发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本义
        一、资源与旅游资源
        二、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属性
    第二节 景区经营权转让
        一、我国景区经营模式
        二、蜂起的景区经营权转让潮
        三、经营权转让争执的焦点
        四、陈经营权转让需要逾越的“鸿沟”
    第三节 中国被监测、评估的几处世界遗产地
        一、监测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接受监测和评估
    第四节 碧峰峡模式三问
        一、碧峰峡模式生命力质疑
        二、政府在经营权转让后的监管职能如何发挥
        三、如何应对受让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四章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开发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杜绝任何短视做法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确保世界自然遗产永续利用
    第二节 世界自然遗产景观资源开发三原则
        一、适度开发原则
        二、柔性开发原则
        三、梯次开发原则
第五章 代际公平: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根基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代际公平的法律思考
        一、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解读
        二、制约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代际传承的因素
    第二节 代际衡平原则:《公约》的法伦理基础
        一、“人与自然的异化”对法伦理的影响
        二、文化景观遗址圆明园:防渗工程影响的不仅仅只有环境
        三、坚持生态伦理是实现代际公平法伦理要求的基石
第六章 西部地区遗产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双重保护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与世界遗产资源的挖掘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一次腾飞的机会
        二、开展世界遗产生态旅游是提升西部地区资源品位的法宝
        三、西部地区可拓展世界遗产空间巨大
    第二节 中国岩画与世界遗产法律保护
        一、岩画是历史记忆
        二、中国岩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三、岩画景观的遗产保护
    第三节 红河哈尼梯田:准世界遗产的水权保护
        一、水权与梯田“四素同构”
        二、哈尼梯田:符合《公约》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
        三、哈尼梯田的准世界遗产水权保护
    第四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法律对策
        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独特优势
        二、制约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法律对策
    第五节 消除“记忆丧失”的首要条件
        一、文化空间和文化表现形式是非物质遗产的主要内容
        二、原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的温床
        三、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处理好几大关系
    第六节 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法则
        一、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缘起
        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及国外保护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三、非物质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模态
第七章 探索开发与保护双赢之路
    第一节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一、美国国家公园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二、加拿大国家公园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三、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新思维
        一、制度创新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与世界自然遗产管理
    第三节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立法构建
        一、法律是规范自然遗产开发和制止经营权转让行为的最高准则
        二、对外来资本进入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实行准入制
        三、勇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经营模式
        四、积极探讨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对策
        五、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10)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有害生物的危害
    1.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
    1.3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1.4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内容
    1.5 PRA 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建议
    1.6 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研究进展
2 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3 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适生性分析
    3.1 运用CLIMEX 预测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我国的适生区
    3.2 运用GRAP 预测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我国的适生区
4 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的传入可能性评价
    4.1 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与传播途径上相联系的可能性
    4.2 进入的可能性评价
    4.3 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价
    4.4 传入可能性的综合评价
5 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的传入后果评价
    5.1 西花蓟马传入后果评价
    5.2 三叶草斑潜蝇传入后果评价
    5.3 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传入后果综合评价
    5.4 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的潜在风险性综合评价
6 风险管理
    6.1 总体管理策略
    6.2 具体管理措施
7 西花蓟马与三叶草斑潜蝇的风险交流
    7.1 有害生物风险交流概念与目标
    7.2 有害生物风险交流采用的方式
    7.3 关于设施农业风险管理与交流
    7.4 讨论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一)
导师简介(二)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及论着目录
致谢
后 记
附图

四、世博园外围林区的植物病虫鼠害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研究[D]. 韩朱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2]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上海极地海洋世界为例[D]. 孙天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3]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D]. 姜丽宁.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为例[D]. 贾俊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5]乡土地被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D]. 高云. 重庆大学, 2011(01)
  • [6]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D]. 郭丽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3)
  • [7]公园绿地的节水型设计研究[D]. 周鑫.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1)
  • [8]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研究[D]. 牛雪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07(S1)
  • [9]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 李华明.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1)
  • [10]西花蓟马和三叶草斑潜蝇在中国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D]. 陈洪俊.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世博园周边林区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