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天目制度”是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吗?

“天朝天目制度”是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吗?

一、《天朝田亩制度》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吗”(论文文献综述)

叶书宗,叶天楠[1](2021)在《再论社会主义与农民阶级解放——写在中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70周年之际》文中指出中国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但是农民阶级的解放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全球市场化时代提出的社会性命题。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代表了农民的要求,但是其既跨越不过封建制度的门槛,又被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阶级本能所拒纳。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农业集体化,虽然使农民阶级在政治上摆脱了压迫,但是其经济生活仍旧贫困。中国改革开放,破除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魔咒,开辟了农民阶级通过市场经济解放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了,但是,实现全面脱贫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推出一系列创造性举措,终于在2020年底之前,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农民阶级解放的一个重要节点。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伟大创造,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厚重献礼。

段敏[2](2019)在《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研究(1927—193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央苏区,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带领广大工农群众创建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领导赣西南、闽西地区农民发动武装暴动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方工农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结束时,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大约持续了十年时间。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宣告失败,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从中央苏区撤出,中国共产党逐渐丢失中央苏区转而开始了三年的艰苦游击战争。因此,本文将主要时间线设定为1927年至1934年,试图在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央苏区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中央苏区土地法制展开深入而细致的探讨与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土地法制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曲折发展的创建过程。在《井冈山土地法》基础上颁行的《兴国县土地法》、《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土地法》与闽西“一大”《土地问题决议案》,使中央苏区的土地政策逐步显示出规范化和法制化。然而,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与指引下,以李立三和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先后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制定和实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波动与曲折。伴随党内对“左”倾路线的纠偏以及中央苏区土地斗争实践的深入,中央苏区的土地法制在曲折中仍然不断向前发展完善。在中央苏区之外,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还建立了十几个苏区,为了解决苏维埃地区农民的土地问题,各苏区都制定并实施了该区域的土地法令。对中央苏区土地法制与其他苏区土地法制进行共性分析与差异性比较,进一步凸显了中央苏区土地法制之间一脉相承、注重调查研究的基本特点。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废除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放和发展了苏维埃地区农民的生产力,而且为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制保障,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政权与威信。中央苏区的土地法制也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强土地法制建设,解决农村新型土地问题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启示,如健全国家土地法制是引导农村深化土地改革的关键保障;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是保证土地法制科学合理的基本前提;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法制的重要基础;推进和加强土地法制宣传是增进人民认同感的必要途径。

李世明[3](2019)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核心素养时代的带来之际,作为一种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现实中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浅层学习和虚假学习的现象,预期的深度学习、真实学习迟迟没有到来。因此,本研究拟以学历案为抓手,指向深度学习,探寻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首先是对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理论阐述,即揭示了深度学习和学历案设计之间的内在关联,阐述了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内涵和它所体现的学生立场、教-学-评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过程等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整体设计原则、分层设计原则和意义建构原则等基本原则;第二,简要列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构成要素和课型;第三则是提出了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具体步骤。最后,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目标定位,任务驱动,学法引领、过程引导,作业反馈,学后反思”的思路来设计中学历史学历案,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王梅琴[4](2019)在《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以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着眼于培育和强化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能力,用以作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注重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命题小组也从原来的注重学生考试能力的考察到越来越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察。而真正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能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主要在了解学术界对于学科素养、历史核心素养、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现状及目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人教版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由点见面的阐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能力。首先,阐述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了解这一方法论的基础上,以此为指导。其次,对高中历史教学“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审视,明白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困惑。再次,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上进行改进,坚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有环节都必须注重以“培育和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真正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教材及典型史料的提供,开展探究活动、小组讨论等,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渗透历史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厘清历史知识,进一步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的展望,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马永花[5](2017)在《浅谈《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天国兴亡史中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政权14年的兴衰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朝田亩制度》所展现的国家正是农民阶级心目中"安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起义初期迅速累积了大量的资本。

王宇,王天蛟[6](2016)在《从《天朝田亩制度》看太平天国的小农经济政策》文中研究指明《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称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是它只能以向后看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来设计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所能达到最高理想的社会蓝图。《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政策、一切剩余产品收归国库所有,又因《天朝田亩制度》从未真正实施过,在实践中又退回到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去了,所以说太平天国推行的是低水平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政策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

赵川[7](2009)在《《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性质疑》文中提出《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一部重要纲领性文件,虽然被后世称为"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结晶",但其仍保留了大量宗法制度的痕迹和影响;在土地问题上也并没有像许多历史学家所言取得了突破;其官僚体系的重构则是在中西两种文化交合与冲突的背景中被封建化了。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性质一说尚待进一步商榷和考辨。

陈晗阳[8](2009)在《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实施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一直以来是研究农民起义的史学家最关注的研究。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不仅是一个分配土地的方案,也是太平天国建都之初的立国方案,具有强化天京政权的功能。因此,研究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问题,对于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灭亡,尤其是太平天国时期农民分配土地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太平天国时期所实行的《天朝田亩制度》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中各项主要内容的实施情况,以及土地制度的实施成效。进步性和经验教训对于相关的制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天朝田亩制度》的产生最早来源于西方原始基督教义,洪秀全不仅是农民出身而且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为《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奠定了思想基础。《天朝田亩制度》的产生条件也是复杂的,地主占有农民土地的状况相当严重,极少部分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大多数农民则没有土地或者只有一小部分土地。同时采取了各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压迫,高额的地租成为了地主的主要剥削方式。从土地制度、社会、宗教、教育、司法等几方面论述了制度的主要内容。从早期的《待百姓条例》到制度正式的颁布到后期土地制度的演变来阐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过程。《待百姓条例》颁布后,农民不再向地主交租,只向政府交公粮。定都天京后随着制度的正式颁布,战争吃紧后引发的粮食危机使得在土地制度方面作出改革,经历了从“照旧交粮纳税”到“着佃交粮”到“耕者有其田”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中各项主要内容的实施成效和改革后土地制度的实施成效是论文的重点研究。例如:内容中的保举制度和乡官制度曾经实施过,并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教育和司法制度因为条件局限没有实施;绝对平分土地的制度从未付诸实施,更没有实施的可能。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在苏福省、安徽、浙江这三个地区的实施成效是最显着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其中安徽是太平天国统辖时间最长,形势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区;而苏福省和浙江这两个地区不仅经济发达,也是太平天国最稳固的根据地。洪仁开的《资政新篇》直接受到了洪秀全思想的启发,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毛泽东的土地改革也都间接地受到了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的影响。通过对三种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洪秀全的思想对于相关制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制度的部分内容仍存在着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各项内容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始终站在农民立场上去处理问题的,具有一定进步地意义。

于凤梅[9](2008)在《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导致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逐渐瓦解,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榨下,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进一步激化了晚清社会中业已存在的各种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面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而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它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得到完全实施,却反映出广大农民的根本愿望,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主张却被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实践。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以御外侮,是中国各阶级先进代表人物共同的认识和奋斗目标。本文基于前人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研究成果,力图最大限度地展开对二者的分析比较研究。以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大潮作为基点论述《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条件,同时阐析了它们产生的实践基础。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纲领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容的比较分析,基本内容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后两个时期不同领导者制定的理论基础大相径庭的纲领,本文综合分析和总结前人对它们的性质和影响的研究成果,最终完成了对二者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周友志[10](2008)在《《天朝田亩制度》土地所有制性质的重新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材和史学专着对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评价中关于土地制度的说法是"突出反映了中国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

二、《天朝田亩制度》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朝田亩制度》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吗”(论文提纲范文)

(1)再论社会主义与农民阶级解放——写在中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70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农民的悲情告白
跨越历史发展阶段也难免要付出相应代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解放农民阶级的伟大创造

(2)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研究(1927—193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五、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第一章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理论背景
    第一节 中国传统土地法制和近代土地思想
        一、中国传统土地法制的演变
        二、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均平”思想
        三、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权理论
        一、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国有
        二、反对富农,消灭富农阶级与富农经济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土地政策
        一、减租减息,耕地归农
        二、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
        三、从“没收大地主土地”到“没收一切土地”
第二章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创建背景
        一、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土地政策
        二、赣西南、闽西根据地农民运动兴起
        三、《井冈山土地法》开创中共土地立法先河
    第二节 《兴国县土地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以中共“六大”土地决议为精神指南
        二、以《井冈山土地法》为文本参照
        三、《兴国县土地法》实施情况分析
    第三节 赣西南闽西苏区土地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闽西“一大”与《土地问题决议案》
        二、“二七”会议与《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土地法》
        三、赣西南闽西苏区土地法实施情况分析
第三章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曲折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中共中央执行共产国际反富农斗争的指示
        二、“左”倾路线在中央领导机关占统治地位
    第二节 李立三路线时期的土地法制
        一、《土地暂行法》的制定与实施
        二、闽西“二大”与《土地问题决议案》
    第三节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完善
        一、李立三“左”倾土地路线被纠正
        二、土地法制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制定与实施
第四章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与其他苏区土地法制的比较及其特点
    第一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区域的土地法制
        一、苏维埃区域土地立法概况
        二、苏维埃区域土地立法意义
    第二节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与其他苏区土地法制的比较
        一、共性分析
        二、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基本特点
        一、中央苏区土地法之间一脉相承
        二、注重调查研究,保障民生利益
第五章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积极作用
        一、废除封建土地制,创建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制
        二、为中央苏区土地革命顺利开展提供法制保障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央苏区经济建设
        四、巩固和增强了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政权与威信
    第二节 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的当代启示
        一、健全国家土地法制是引导农村深化土地改革的关键保障
        二、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是保证土地法制科学合理的基本前提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法制的重要基础
        四、推进和加强土地法制宣传是增进人民认同感的必要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分析
        1.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2.中学历史学历案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1.研究主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2.研究内容的新颖性与实践性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理论阐述
    (一)深度学习与学历案设计的内在关联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内涵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特征
        1.体现了学生立场
        2.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3.注重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设计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2.整体设计原则
        3.分层设计原则
        4.意义建构原则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构成要素及课型
        1.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构成要素
        2.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课型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步骤
        1.学习主题的选择
        2.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叙写
        3.评价任务的设计
        4.学法建议的撰写
        5.学习过程的设计
        6.作业的设计
        7.学后反思的指导
四、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运用及反思——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一)目标定位,任务驱动,指向深度学习
        1.选择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
        2.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
    (二)学法引领,过程引导,走进深度学习
        1.撰写学法建议
        2.设计学习过程
    (三)作业反馈,学后反思,达成深度学习
        1.设计作业以求反馈
        2.指导学生学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以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1. 价值转变:从素质教育到素养教育
        2. 路径转向:从学科素养到课程建构
        3. 实践转向:从培育学生到培育老师
    (三) 研究现状
        1. 核心素养与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2.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研究现状
        3. 高中“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实践现状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创新点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 唯物史观
    (二) 时空观念
    (三) 史料实证
    (四) 历史解释
    (五) 家国情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审视
    (一) 近十年“太平天国运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足之处
    (二) 高中历史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困惑与挑战
三、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
    (二) 教学过程设计——凸显渗透核心素养
四、对高中课堂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反思
    (一) 构建现代教学模式中贯穿历史核心素养
    (二)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下注重历史核心素养渗透
    (三) 历史史料素材选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浅谈《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天国兴亡史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在起义初期起到了迅速吸引凝聚革命力量的作用, 顺应了民心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均分思想,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6)从《天朝田亩制度》看太平天国的小农经济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一)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政策
    (二)一切剩余产品收归国库所有
二、《天朝田亩制度》从未真正实施

(7)《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性质疑(论文提纲范文)

一、《天朝田亩制度》与宗法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土地问题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官僚体系的建构

(8)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天朝天亩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产生时农村土地占有和剥削状况
第二章 《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与实施过程
    第一节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实施过程
第三章 《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成效
    第一节 各项制度的实施成效
    第二节 后期土地制度的实施成效
    第三节 地主收租的状况
第四章 《天朝田亩制度》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评析
    第一节 保护农民利益
    第二节 制度的空想性
    第三节 对近代相关制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方法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资料
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
    1.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国际背景
        1.1.1 英、法、美诸国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1.2 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
    1.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国内社会历史条件
        1.2.1 清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2.2 鸦片战争后部分国人警醒
    1.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产生的实践基础
        1.3.1 发展和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需要
        1.3.2 挽救太平天国危机与重振朝纲的需要
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理论基础与基本内容的比较分析
    2.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理论基础不同
        2.1.1 《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平均平等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的混合体
        2.1.2 《资政新篇》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仿效品
    2.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基本内容比较分析
        2.2.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政治主张的区别
        2.2.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主张的差异
        2.2.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社会生活主张的异同
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性质及影响的比较分析
    3.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性质的区别
        3.1.1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农民阶级的社会改革方案
        3.1.2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3.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影响分析
        3.2.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历史价值的分析
        3.2.2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历史局限性的剖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天朝田亩制度》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再论社会主义与农民阶级解放——写在中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70周年之际[J]. 叶书宗,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03)
  • [2]中央苏区土地法制研究(1927—1934)[D]. 段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D]. 李世明.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4]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以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D]. 王梅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浅谈《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天国兴亡史中的影响[J]. 马永花. 才智, 2017(20)
  • [6]从《天朝田亩制度》看太平天国的小农经济政策[J]. 王宇,王天蛟. 理论观察, 2016(09)
  • [7]《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性质疑[J]. 赵川. 安康学院学报, 2009(06)
  • [8]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实施问题研究[D]. 陈晗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9]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D]. 于凤梅.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 [10]《天朝田亩制度》土地所有制性质的重新思考[J]. 周友志. 成功(教育), 2008(03)

标签:;  ;  ;  ;  ;  

“天朝天目制度”是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