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西来福维吾尔民俗学校

麦西来福维吾尔民俗学校

一、麦西莱甫 维吾尔人的民俗学校(论文文献综述)

魏冰[1](2018)在《阔克麦西热甫:传承、变迁与现代重构》文中研究说明阔克麦西热甫是流传于哈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中的一种麦西热甫形式。它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发展成为地域特色突出、仪式结构完整、象征内容古老的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并以民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融歌、舞、乐等于一体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是哈密维吾尔族民众学习、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民俗礼仪、文化艺术等的主要途径,也是实践维吾尔族传统习俗和展示维吾尔族音乐、舞蹈、游戏和口头文学等的重要场域。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阔克麦西热甫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发生了诸多方面的矛盾,出现了文化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重构。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变迁以及怎样实现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良性运行成为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主要运用田野调查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以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变迁和现代重构为研究主题,沿着“历史渊源——仪式深描——传承模式、参与主体、社会功能的变迁——现代重构”的主线逐步展开,重点围绕阔克麦西热甫在纵向历史变迁过程和共时性背景下的变迁和现代重构进行研究。整个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阔克麦西热甫的文化空间的探究。哈密维吾尔族先民定居哈密绿洲之后,继承了缘起于祭祀、祈祷和庆典活动的麦西热甫文化,在学习和借鉴当地各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创造形成了阔克麦西热甫。从阔克麦西热甫的历史溯源中可以看到维吾尔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祈福农事、休闲娱乐和音乐舞蹈等文化特质。同时,哈密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生计方式、多元宗教以及多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阔克麦西热甫的生存空间。它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产生到传播阶段的历史演变。第二部分是阔克麦西热甫仪式过程的深描。从阔克麦西热甫的准备阶段、正式仪式阶段到结尾阶段以及歌舞、游戏和惩罚行为不端者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腻的文化阐释和深度描写,挖掘它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和特征。第三部分是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模式、参与主体、社会功能等方面动态、纵向的变迁研究。通过分析考证,将其历经的传承模式划分为传统传承模式和现代传承模式,并比较了两者的不同。阔克麦西热甫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传承人、哈密木卡姆艺人、当地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在阔克麦西热甫传承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历史时期,他们扮演了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参与主体的角色表现和角色行为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并在彼此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阔克麦西热甫的祈福农事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以及文化认同功能在其传承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并与其参与主体的角色变迁和传承模式的变迁等共同影响了它的发展。在现代传承模式的介入下,阔克麦西热甫开始了现代重构的进程。第四部分是阔克麦西热甫的现代重构研究。阔克麦西热甫的现代重构是当地政府推动、民众参与、学者响应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而形成的。从应然层面分析,阔克麦西热甫的现代重构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有意识的、动态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从实然层面分析,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现已进入持续的发展阶段。阔克麦西热甫的现代重构是在坚持文化重构的时代性、民族性、传承性和创新性原则,把握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政府的主导参与和社会各界支持的重构动力基础之上,激发阔克麦西热甫的生命力,聚合转换阔克麦西热甫的内外源传承动力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总之,阔克麦西热甫经历了不同的传承和发展阶段,在传承模式、参与主体、社会功能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如今,在非遗保护的推动下,阔克麦西热甫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现代化以及社会变迁之中,通过现代重构将其优秀的文化因素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营养,扩充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特质,赋予自身文化形态以新的内容和功能,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闫艺[2](2018)在《跨文化传播视阈下麦西莱甫文化特征与传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文献资料法、跨文化比较法、逻辑分析法,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视角对维吾尔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西莱甫的历史溯源、文化特征、文化功能和传播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保护与传承麦西莱甫的发展策略。麦西莱甫的主要文化特征:形式上的原生性、创造主体的活态性、符号的完整性、风格的独立性;麦西莱甫具有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融合、文化强化和保存等功能,同时具有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传承性以及促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维护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等重要价值。

韩小燕[3](2017)在《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调查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是维吾尔麦西热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吐鲁番在新疆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经济以及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各种政治、军事势力争夺的焦点,更是中国历代王朝统一西域、维护西北边疆社会稳定的中枢所在。因此,形成居住在绿洲维吾尔民族的地理环境,具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本文是以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分析等方法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的梳理和分析,对米力斯麦西热甫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对米力斯麦西热甫进行田野调查,对访问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再次,通过对米力斯麦西热甫研究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信息进行整理与分类,对传承人所演奏演唱曲目进行记谱,结合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将米力斯麦西热甫套曲的表演、社会功能、形态特征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最后,以米力斯麦西热甫在吐鲁番的传承方式和活动场所为主线,通过上述米力斯麦西热甫的研究,对其传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存在的问题而引发的个人思考以及相对应的保护措施。吐鲁番米力麦西热甫活动是维吾尔人民传统民族文化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一种缩影。目前,米力斯麦西热甫跟其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一样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进行调查与研究,其目的在于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让本民族的人们认识到传承与保护自己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个人提出了对其传承与保护的一些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米扬[4](2015)在《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文化研究 ——以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为个案》文中提出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与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塔合(山区)并称为阿克陶县塔合(山区)麦西莱甫。它是维吾尔塔合(山区)麦西莱甫的一部分,也是维吾尔麦西莱甫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维吾尔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中有鲜明的混成文化色彩,这与当地维吾尔人的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与周边民族长期的交往融合有直接的关系。与先前单独成功申请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垒塔合(山区)麦西莱甫相比。木垒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中的混成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其婚礼麦西莱甫的仪式中。而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中体现出的混成文化元素涵盖了麦西莱甫的方方面面。本文以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为个案,通过对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中的文化要素的逐一分析,来寻找混成文化的线索。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部分共有5个章节,其基本内容如下:1.维吾尔麦西莱甫与维吾尔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本章节首先对维吾尔麦西莱甫做了简要介绍,对当今学术界所提出的麦西莱甫的分类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分类法。之后对维吾尔塔合(山区)麦西莱甫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中音乐上的混成现象只出现在了昆仑-喀喇昆仑山区文化圈中的麦西莱甫中,以此指向文章的田野采风地点——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2.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的文化生态。本章节用到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视角对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相关研究。自然生态部分描述了库斯拉甫乡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方面从历史沿革、族群人种、宗教信仰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3.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本体研究。本章节运用了文化系统论,将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视作一个文化系统,对该系统内的文化要素,诸如文化主体、空间、服饰、饮食、道具、游戏、文学方面进行了描述。4.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艺术文本研究。本章节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中音乐的本体以及舞蹈形态方面做了相关分析。5.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文化混成现象分析。本章节通过第3章节、第4章节的描述结合第2章节的内容对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中文化混成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文化混成现象是绿洲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加上绿洲文化与高原文化的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语部分依据第5章的分析阐述了维吾尔文化研究中对山区维吾尔文化关照的重要性和意义。库斯拉甫乡即将面临搬迁,搬迁则意味着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所依附的文化生态产生巨大变化,麦西莱甫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笔者提出应尽快收集和整理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的相关资料并加以研究。为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的传承提供相应的文本资料,也为搬迁前后的对比研究,打好基础。

习玥[5](2015)在《城市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维吾尔麦西莱甫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发展与建设一直是“全球化”下的主题,故此许多人类学家的目光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文化事项之中。城市中的维吾尔麦西莱甫是基于传统民间麦西莱甫文化发展之上的产物。传统麦西莱甫文化随生态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迁移。它从传统步入现代,从农村迁移城市。从宏观上看,较之过去、较之农村,在时空中都与处于现代语境下的麦西莱甫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城市中尤为突显。从微观上看,城市中的麦西莱甫较之传统麦西莱甫不仅在内容及程序上简化,而且还注入很多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新型元素。本文在一定文献基础上,选取乌鲁木齐市、哈密、和田、喀什等新疆典型现代化城市为主要调查点,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维吾尔人进行了采访及详细记录。通过所获得的一手资料的整理,将麦西莱甫置入城市文化生态空间,对其文化背景、文化要素及内容、文化功能、未来的发展及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正文部分包括四个部分,其内容扼要如下:第一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及国内外文献的整理与评述。此部分为整个研究项目的基础,通过研究现状分析得出对处于现代城市语境下麦西莱甫研究甚少,应当多加关注麦西莱甫文化生态土壤的研究。第二部分。首先是对文化生态学及城市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其次,说明了用城市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麦西莱甫文化研究的意义。最后,对传统麦西莱甫的源流问题与现代麦西莱甫的关系及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通过田野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对城市化麦西莱甫的具体文化要素及艺术功能进行解读与分析。文化要素从麦西莱甫的时空、参与主体、音乐与舞蹈、文学、器具、服饰、饮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音乐的角度解释了审美、教化、自我展示、信息传递等功能。第四部分。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是城市麦西莱甫文化得以健全生存的基础,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来探讨传统和现代之间关系,对城市麦西莱甫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展望。

李梅[6](2014)在《维吾尔戏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维吾尔戏剧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以其独特的戏剧个性在中国剧坛独树一帜。无论作为戏剧本体,还是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审美,维吾尔戏剧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就维吾尔戏剧的形成、历史、本体、剧作等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论证。维吾尔戏剧是在维吾尔传统戏剧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周边兄弟民族优秀戏剧文化而来的。维吾尔传统文化是维吾尔戏剧形成的内部条件,民间曲艺与维吾尔叙事诗、民间乐舞与“十二木卡姆”、民俗活动与“麦西热甫”等都是构成维吾尔戏剧的重要因素和流播场域;周边国家及民族戏剧文化和抗战时期的“话剧运动”是促成维吾尔戏剧诞生的外部条件。它以20世纪30年代《艾里甫与赛乃姆》为形成标志,历经新中国到“文革”时期的曲折发展,新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与创新,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重振和突围,维吾尔戏剧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丰富独特的剧目和剧本体制,“诗、乐、舞、戏”融为一体的艺术形态,“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表演风格,“一曲多用”的音乐创作体制和民族唱腔及乐器,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舞台美术等,共同构成了维吾尔戏剧“独具风标”的,融民族性、地方性为一体的美学特征。笔者欲结合戏剧戏曲学,借鉴宗教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维吾尔戏剧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爬梳的基础上,理清维吾尔戏剧的发展脉络,探究其形成轨迹及构成因素,针对维吾尔戏剧的剧本、音乐、舞台和表演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通过代表作家及剧作的具体分析,突出维吾尔戏剧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揭示维吾尔戏剧在中国戏剧坐标中“和而不同”的典范美学意义。

张泰琦,孟媛媛,宋梅[7](2013)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麦西莱甫的特征和功能》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刀郎麦西莱甫是一种民间创作的艺术形式和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研究刀郎麦西莱甫的特征和功能,了解其在维吾尔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结,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梁佳奕[8](2013)在《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木垒塔合麦西热甫是维吾尔麦西热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流传在着名的丝绸之路阳山北道(又称新北道)经过的木垒县。据木垒县志记载木垒在历史上一直是内地来往新疆的必经之地,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之地,也是幅员广阔的游牧之地,因此,形成居住在山里的维吾尔族的塔合麦西热甫的地理环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域特征。本文是笔者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塔合麦西热甫这一独特的音乐现象置入木垒县这一特定生存空间,对其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塔合麦西热甫在木垒县的传承方式和活动场所为主线,通过田野调查工作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根据,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塔合麦西热甫的生存背景、塔合麦西热甫形成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征进行整理分析。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之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从麦西热甫的概念界定、木垒地区地域考察、麦西热甫的历史渊源、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四个方面对塔合麦西热甫的形成与演变进行简要分析。从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入手,更进一步分析了塔合麦西热甫在木垒县大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特点和特征。第二部分介绍了塔合麦西热甫的主要传承人、传承方式、以及塔合麦西热甫的活动场所。试用田野调查实录的分析来介绍塔合麦西热甫在木垒地区传承的特色特点。第三部分对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的艺术特征的考察。通过对塔合麦西热甫的歌词特点、节奏节拍、伴奏乐器和舞蹈特点做出相应的展开和研究,以此对塔合麦西热甫中的民歌、麦西热甫的生存环境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是对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的传承现状的思考。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塔合麦西热甫在木垒县传承存续的困境,和政府对塔合麦西热甫开展的保护工作,并依据其传承现状引发了四点思考,即(1)学校应开设相应的艺术课程;(2)进行研究所建设;(3)加大传承人扶持;(4)加强媒体宣传。

宋梅,张泰琦[9](2012)在《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传承与保护》文中研究说明刀郎麦西莱甫作为植入民间的一种活动,能够完整保存,这与刀郎地区特定的环境、艺人等有密切关系。刀郎麦西莱甫也是刀郎维吾尔人传统社区整体"文化场"的记录和再现,是活态流动的。作为刀郎维吾尔人创造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的价值。这些价值与阿瓦提传统乡村镇人群的存在与发展紧密联系,从而形成刀郎麦西来甫传承与保护的独自特点。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传承保护机制,分析在不断变迁的今天,如何对刀郎麦西莱甫进行有效保护。

林茵[10](2012)在《浅谈维吾尔族麦西莱甫在城市中的变迁》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维吾乐族的麦西莱甫也随之从农村走向城市。本文通过对民间麦西莱甫、城市麦西莱甫之间的对比、分析,探寻其发展、变异的规律,并对城市麦西莱甫做出相关阐释。

二、麦西莱甫 维吾尔人的民俗学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麦西莱甫 维吾尔人的民俗学校(论文提纲范文)

(1)阔克麦西热甫:传承、变迁与现代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二、麦西热甫和阔克麦西热甫的研究
        三、少数民族文化重构的探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概念
        四、理论依据
    第四节 田野工作
        一、研究区域
        二、田野点的选择
        三、田野工作的过程
第二章 阔克麦西热甫的文化空间
    第一节 阔克麦西热甫的历史溯源
        一、原始信仰
        二、祈福丰收
        三、聚会娱乐
        四、音乐舞蹈
    第二节 阔克麦西热甫的形成历程
        一、阔克麦西热甫的产生
        二、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播
    第三节 阔克麦西热甫的成长环境
        一、生态环境
        二、生计方式
        三、多元宗教
        四、多民族文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阔克麦西热甫的仪式过程
    第一节 阔克麦西热甫的准备阶段
        一、投雪信确定举办者
        二、播麦种与祈祷
        三、打扮阔克姑娘
        四、待客其他准备
    第二节 阔克麦西热甫的正式仪式阶段
        一、阔克姑娘初长成
        二、挑选仪式主持人
        三、音乐舞蹈环节
        四、游戏娱乐环节
        五、惩罚行为不端者环节
    第三节 阔克麦西热甫的结尾阶段
        一、揭面纱
        二、嫁阔克姑娘
        三、娶阔克姑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阔克麦西热甫的变迁分析
    第一节 阔克麦西热甫传承模式的变迁
        一、传承模式的划分
        二、传统传承模式的兴盛
        三、传统传承模式的衰落
        四、现代传承模式的兴起
        五、两种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阔克麦西热甫参与主体的变迁
        一、传承人角色的变迁
        二、哈密木卡姆艺人角色的变迁
        三、政府角色的变迁
        四、社区居民角色的变迁
        五、参与主体互动结构与变迁的特点
    第三节 阔克麦西热甫社会功能的变迁
        一、祈福农事功能的衰落
        二、教育规范功能的弱化
        三、文化认同功能的增强
        四、休闲娱乐功能的提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阔克麦西热甫的现代重构
    第一节 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历程
        一、起步阶段:阔克麦西热甫的收集整理
        二、探索阶段:阔克麦西热甫的申遗保护
        三、发展阶段:阔克麦西热甫的现代重构
    第二节 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第三节 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取向分析
        一、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意义
        二、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原则
        三、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动力
        四、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内容
    第四节 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路径选择
        一、激发阔克麦西热甫的生命力
        二、聚合转换阔克麦西热甫的内外源传承动力
        三、阔克麦西热甫社会功能的现代调适
    第五节 阔克麦西热甫现代重构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文化持有者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深入挖掘阔克麦西热甫的文化内涵
        三、构建多元参与主体互动的传承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启示
    第一节 讨论
        一、阔克麦西热甫变迁模式的探索
        二、阔克麦西热甫再生产过程中的本真性探讨
        三、阔克麦西热甫“形存神离”的传承反思
        四、阔克麦西热甫的休闲意义阐释
        五、阔克麦西热甫与社区自组织理论的探讨
    第二节 启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重构的路径思考
        一、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合力机制
        二、嵌入文化持有者的日常生活
        三、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及内涵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文中图表和照片的说明
    附录2 :麦西热甫的历史演变
    附录3 :举办阔克麦西热甫的房屋室内结构和客人座次的示意图
    附录4 :阔克麦西热甫上演奏乐器的简要介绍
    附录5 :哈密市伊州区2015年举办阔克麦西热甫的地点和时间表
索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跨文化传播视阈下麦西莱甫文化特征与传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麦西莱甫的溯源
2 麦西莱甫的文化特征
    2.1 形式上的原生性
    2.2 创造主体的活态性
    2.3 符号的完整性
    2.4 风格的独立性
3 麦西莱甫的文化价值和功能解读
    3.1 麦西莱甫的文化传播和认同作用
    3.2 麦西莱甫的价值取向定位
    3.3 麦西莱甫的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
    3.4 麦西莱甫的休闲健身和娱乐功能
4 结束语

(3)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基本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基本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资料来源
2 麦西热甫及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历史发展
    2.1 维吾尔麦西热甫的历史发展
    2.2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历史发展
3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田野调查
    3.1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表演
    3.2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社会功能
4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形态特征
    4.1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唱词特点
        4.1.1 唱词来源
        4.1.2 唱词格律
        4.1.3 唱词内容
    4.2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音乐形态
        4.2.1 曲式结构特点
        4.2.2 调式音阶特点
        4.2.3 节奏节拍特点
        4.2.4 旋律发展手法
    4.3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艺术特点
5 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传承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5.1 传承人及其情感态度
    5.2 传承形式及特点
    5.3 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5.4 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文化研究 ——以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维吾尔麦西莱甫与维吾尔塔合(山区)麦西莱甫
    2.1 维吾尔麦西莱甫
    2.2 维吾尔塔合(山区)麦西莱甫
3 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的文化生态
    3.1 自然生态
    3.2 社会生态
        3.2.1 历史沿革
        3.2.2 族群人种
        3.2.3 宗教信仰
        3.2.4 生产生活方式
4 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文化要素研究
    4.1 文化主体
    4.2 空间
    4.3 服饰
    4.4 饮食
    4.5 道具
    4.6 游戏
    4.7 文学
5 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艺术文本研究
    5.1 唱词
    5.2 节奏节拍
    5.3 调式音列
    5.4 伴奏乐器
    5.5 舞蹈形态
6 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文化现象思考
    6.1 绿洲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
    6.2 绿洲文化与高原文化的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来甫歌曲唱词
    附录 2.库斯拉甫乡塔合(山区)麦西来甫歌曲曲谱
    附录 3.田野调查图片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城市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维吾尔麦西莱甫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陈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1.3 选题意义
        1.1.4 研究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关于麦西莱甫定义的研究
        1.2.2 关于麦西莱甫起源的研究
        1.2.3 关于麦西莱甫地域的研究
        1.2.4 关于麦西莱甫功能与价值的研究
        1.2.5 关于麦西莱甫与维吾尔木卡姆关系的研究
        1.2.6 关于麦西莱甫传播与传承的研究
2.城市文化生态学对麦西莱甫文化研究的意义
    2.1 城市文化生态学概述
    2.2 城市文化生态学对维吾尔麦西莱甫研究的意义
    2.3 麦西莱甫与城市化麦西莱甫
        2.3.1 麦西莱甫文化概述
        2.3.2 城市化麦西莱甫
3.城市文化生态学视阈下麦西莱甫文化研究
    3.1 城市化麦西莱甫文本研究
        3.1.1 空间
        3.1.2 参与主体
        3.1.3 音乐与舞蹈
        3.1.4 文学
        3.1.5 器具
        3.1.6 服饰
        3.1.7 饮食
    3.2 城市化麦西莱甫艺术功能研究
        3.2.1 教化功能
        3.2.2 自我展示功能
        3.2.3 调节与自我调节的功能
        3.2.4 信息传递功能
        3.2.5 规范功能
        3.2.6 凝聚功能
        3.2.7 传承功能
        3.2.8 维系功能
        3.2.9 身份认定功能
        3.2.10 求偶的功能
        3.2.11 利益实现功能
4.城市文化生态学视阈下麦西莱甫文化的思考
    4.1 现代语境下的麦西莱甫文化
    4.2 对城市化麦西莱甫的展望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维吾尔戏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第一章 维吾尔戏剧的形成及构成因素
    第一节 维吾尔戏剧的渊源与西域戏剧
    第二节 维吾尔传统文化与维吾尔戏剧的构成
    第三节 中国传统戏曲和周边戏剧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维吾尔戏剧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 维吾尔戏剧的形成
    第二节 维吾尔戏剧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维吾尔戏剧的繁荣
    第四节 维吾尔戏剧的低迷
第三章 维吾尔戏剧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维吾尔戏剧的剧目和剧本体制
    第二节 维吾尔戏剧的音乐
    第三节 维吾尔戏剧的舞台美术
    第四节 维吾尔戏剧的表演及艺术审美
第四章 维吾尔戏剧的作家作品研究
    第一节 经典之作:《艾里甫与赛乃姆》
    第二节 祖农·哈迪尔与现实主义剧作
    第三节 包尔汉、赛福鼎·艾则孜与历史题材剧作
    第四节 吐尔逊·尤努斯与探索性戏剧
附录
    一、维吾尔戏剧活动编年
    二、维吾尔戏剧剧目提要
    三、维吾尔戏剧人物传记
    四、维吾尔戏剧机构和演出场所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7)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麦西莱甫的特征和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刀郎麦西莱甫的特征
    1.1 刀郎人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和反映性
    1.2 刀郎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1.3 刀郎人特殊的民族性
    1.4 刀郎人展现生态之美的艺术性
2 刀郎麦西莱甫的功能
    2.1 传播文明、传授知识的教化功能
    2.2 体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功能
    2.3 强化规范、集合力量的凝聚功能
    2.4 娱人娱己的娱乐功能
3 结语

(8)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附表
2 塔合麦西热甫的形成与演变
    2.1 维吾尔麦西热甫的概念界定
    2.2 塔合麦西热甫的摇篮—木垒
    2.3 塔合麦西热甫的历史渊源
    2.4 塔合麦西热甫的演变考察
3 塔合麦西热甫的传承现状
    3.1 塔合麦西热甫主要传承人介绍
    3.2 塔合麦西热甫在木垒县的传承方式
    3.3 塔合麦西热甫的活动场所
4 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的艺术特征
    4.1 歌词特点
    4.2 节奏节拍
    4.3 伴奏乐器
    4.4 舞蹈特点
5 对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传承现状思考
    5.1 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传承存续的困境
    5.2 政府对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开展的保护工作
    5.3 引发的思考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传承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刀郎麦西莱甫的概况
2 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传承
    2.1 刀郎麦西莱甫的传承形式
        2.1.1 家庭传承
        2.1.2 社会传承
        2.1.3 传承人传承
        2.1.4 物体传承
    2.2 阿瓦提刀郎麦西来甫的传承场域
3 阿瓦提刀郎麦西来甫的保护
4 结语

(10)浅谈维吾尔族麦西莱甫在城市中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间麦西莱甫概述
二、城市麦西莱甫概述
    1.“宴会”麦西来甫。
    2.“恰依”麦西来甫。
    3.“喜庆”麦西莱甫。
三、城市麦西莱甫的文化阐释
    (一) 城市麦西来甫的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二) 城市麦西来甫的组织形式具有商业化的特点
    (三) 城市麦西莱甫传统文化传承相对较弱

四、麦西莱甫 维吾尔人的民俗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 [1]阔克麦西热甫:传承、变迁与现代重构[D]. 魏冰. 兰州大学, 2018(02)
  • [2]跨文化传播视阈下麦西莱甫文化特征与传播价值研究[J]. 闫艺.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
  • [3]吐鲁番米力斯麦西热甫的调查与研究[D]. 韩小燕. 新疆师范大学, 2017(01)
  • [4]塔合(山区)麦西莱甫文化研究 ——以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为个案[D]. 米扬. 新疆师范大学, 2015(02)
  • [5]城市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维吾尔麦西莱甫文化研究[D]. 习玥. 新疆师范大学, 2015(02)
  • [6]维吾尔戏剧研究[D]. 李梅.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2)
  • [7]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麦西莱甫的特征和功能[J]. 张泰琦,孟媛媛,宋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3(04)
  • [8]木垒县塔合麦西热甫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D]. 梁佳奕. 新疆师范大学, 2013(04)
  • [9]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传承与保护[J]. 宋梅,张泰琦.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2(04)
  • [10]浅谈维吾尔族麦西莱甫在城市中的变迁[J]. 林茵. 前沿, 2012(15)

标签:;  ;  ;  ;  

麦西来福维吾尔民俗学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