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来自王国维的《人词话》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来自王国维的《人词话》

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起(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吴炫[1](2021)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性问题——以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否定主义美学"以"批判和创造的统一"为核心,主张从中国现代社会现实提出独特的美学问题,对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双重批判和改造,才能实现美学原理的真正创造。以此为坐标考察中国美学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特性在王国维、李泽厚和宗白华的美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审视性地梳理其创造程度的差异,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原创性建构的基本前提。

柴晓丽[2](2021)在《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研究》文中认为

马宜军[3](2021)在《姜夔“以诗为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诗为词”是词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其影响几乎贯穿整个词史。姜夔作为两宋词坛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对词体的认知以及词的创作,都与“以诗为词”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姜词成就以及风格的分析,离不开对其“以诗为词”的探讨。本文在对“以诗为词”这一命题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探讨后,结合文本及相关材料,论述姜夔词如何“以诗为词”,包括姜夔词的“诗化”和姜词如何在“诗化”的同时不失词的本色,并在此基础上衡估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意义。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生成过程。本文认为,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士大夫对词体的批判意识与词体的原生特性之间的矛盾成为“以诗为词”的推动力。而“以诗为词”其实是一种词体改革运动,其理论主张是诗词本一律,共为心声;改革的直接对象是词体从俗之弊;革新本质在于文体功能与创作目的的变迁,即由娱乐到心声。再次讨论唐宋词“以诗为词”的四种形态。最后论述宋代词论中“破体”与“辨体”两种观点的争论与合流,以及在此背景下展开创作的姜夔其人的词体观。第二章结合姜夔词作,论述姜夔“以诗为词”的内涵。白石词“陶写性情”,言说心声,以词传达其雅士生活中的深情、雅志,这是其“以诗为词”之诗心。而又因姜夔知音晓律,从而能够突破歌词创作的音乐束缚,在词作中建立广阔的时空结构,融入悠然深邃、不能转指的寄托之意,并善用“本色语”,从而保持了词体之特美。最后,对白石“以江西诗法入词”这一命题进行辨析,提出姜夔与江西诗派之间的嬗递,不在于“诗法”,而是一种受理学影响的诗文化心理。第三章在前文基础上,考察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影响。通过姜夔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对比,辨明苏轼为其后词人“以诗为词”之源,而姜夔是最重要之分流。而通过考察清代词论中的姜词批评,会发现姜夔“以诗为词”对于清词中兴以及晚清词学集大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余君才[4](2020)在《“问题探究”式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探索与实践——以王国维《人间词话》阅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中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提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文本,通过"问题探究"式阅读方式,引领学生阅读,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而本文将通过阅读学术类文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2],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学术类作品的特点,在阅读中探索《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的门径,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特别是诗歌文本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陶恒[5](2019)在《网络小说类型化与预设》文中提出预设在类型化网络小说语篇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框架构建和角色。作者在写作前就已经预测与读者的共知信息,读者在阅读之前,也已经储存了相关类型小说的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储存信息被激活,可以轻易解码语篇中的预设,从而领会语篇的主题和内容。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来看,网络小说作者类型创作的语用动因可以归结为对读者心理、网络阅读模式和市场需求等三个方面的顺应。

李汶桌[6](2019)在《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探索语文科学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存在的“重功利轻人文”“重教法轻学法”“模式僵硬脱离生活”等积弊,诸多语文教育者在课程创新和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卿平海就是众多探索者中的一员。他主张进行语文创意教学,提倡用教师有创意地教,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学,采用多样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元活泼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具有全面语文素养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时代新人。为了对卿平海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为直观和全面的了解,本论文以“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为研究内容,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其“专业成长历程”“阅读和作文创意教学”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给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本论文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在内的正文部分:绪论中阐述本论文提出问题的缘由以及意义,简要介绍对语文创意教学的研究现状、重难点等,意在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意教学的重要性。第一章对卿平海专业成长历程进行纵向梳理,使读者对其专业成长历程和发展顺序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形成初步印象;再对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的内涵、理念及策略进行具体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其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相关概念和基本主张进行全面认识和了解。第二章是对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中的阅读创意教学基本形态展开论述。主要围绕趣味性阅读(课内和课外趣味阅读)、探究性阅读(自主合作和专题探究)、创造性阅读(对话和阅读课程)进行相关理论的阐释和实践的总结。最后对卿平海阅读创意教学的代表性课例《王几何》进行评析,力求对阅读创意教学基本形态的论述分析中得到对于实行语文阅读创意教学的有益指导。第三章是对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中的作文创意教学基本形态展开论述。从“天天练笔”(游戏性、体验性、思考性和想象性练笔)和“创新作文”(立意、取材、训练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关于作文创意教学的专门研究,以此对卿平海的作文教学理念及实践进行系统总结。最后以卿平海作文创意教学经典课堂实录《纸随心飞》为例进行评析,意在对卿平海作文创意教学实践方法的探寻。第四章是在对卿平海的语文创意教学进行全面探讨之后,结合卿平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详细阐述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对阅读创意教学、作文创意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以期为正在追求语文创意教学的教师们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益指导。

党梦飞[7](2019)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文中提出古典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精练、情感丰富,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和审美艺术。审美教育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在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古诗词教学重应试轻素养,美育仍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重新认识和讨论这一课题具有必要性。对古典诗词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研究范围,以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为理论依据,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语文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古诗词的审美因素,立足学生发展,探索在审美教育的渗透下对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寻求有效教学策略。本文分为四个章节来探讨:第一章是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对近十几年来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现状进行资料研究,采用文献法分析总结,阐述本论文的研究价值。第二章对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依据和必要性进行讨论。以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为古诗词的理论依据;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的目标依据。从语文教材的内容范围、教学任务,古诗词的教学价值、美学特性,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机制和审美标准等方面来确定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章是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以福建省厦门一中为例展开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当前审美教育的渗透下,一中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借鉴总结,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立足教师、学生、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阐释分析。第四章提出改进高中古典诗词审美教育的教学设想。首先创设感知情境,主要从教师言传身教;提倡诵读吟唱来感知美。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诗词,从品味语言,摄取意象,构造意境,领略情感来赏析美。再次进行课外诗词延伸,通过营造诗词文化校园;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课外诗词赏读陶冶美。最后鼓励学生表达与创作,通过现代风的吟唱;仿拟诗词;尝试创作等形式展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最后,表述研究结论。通过对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完善人格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吴唯[8](2018)在《梅山文化园会议中心室内设计的空间意境营造》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室内设计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文化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互相碰撞、交流、渗透,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机。这时,寻求中华民族本土的设计语言成为室内设计师的现实需求和理想目标,以追求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境。本文首先从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着手,论述了意境理论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其在诗词歌赋、书画作品、古典园林、传统建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运用,阐述了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通过引入认知心理学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将其与意境的三个层次相结合,分析了从本能到反思、从物象到意境的室内意境空间的审美体验过程。梅山文化是根植于中华传统的地域文化,笔者通过查阅与梅山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寻找到了对梅山文化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深入挖掘古老梅山文化对梅山地区室内环境的影响,探索梅山文化园室内空间意境营造的影响因素,研究营造梅山文化园室内设计空间意境的策略。最后,将研究成果映证到梅山文化园会议中心的设计实践案例中,将梅山传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当中,分析室内构成要素(空间形态、室内外景观、材质、色彩、光及陈设)与会议中心室内空间意境营造的关系,探索出与梅山文化园整体氛围相符合的室内空间意境营造手法。

周欢[9](2018)在《基于体验的小学高段习作指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高段是学生习于写作的阶段,是学生步入中学、大学乃至人生道路上写作表达的奠基石。在这一起步阶段,不管是教材要求还是学情要求,都倾向于学生亲身经历,并在经历中有所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地积累经验与感悟,在习作时,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经验抒发这些感悟。在经历与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并获得一定意义的行为或者结果便是体验。体验不是一个新兴的词语,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人们研究的对象。着名学者童庆炳先生认为体验是有关价值的叩问,强调的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胡斌将体验作为生活作文一个重要的部分进行阐述。对于作家而言,若缺乏体验,其着作也不足以震撼人心,因此,体验对于创作而言至关重要,教师更应在写作之初就引导学生对体验加以重视与运用。本论文拟在体验理论的基础上,学习众多学者关于习作教学的研究,研究小学高段习作指导的实施策略。本论文首先结合小学高段学生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的特点,以及体验在习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选题的缘起,对选题的相关概念以及文献研究综述进行阐述。其次对小学高段习作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小学生怕习作、想写却写不出来等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分析小学生缺乏体验意识和缺少表达体验方法等原因。然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前提,即需要遵循体验和习作指导两个原则。紧接着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学生体验缺失、体验意识薄弱、学生表达困难、词不达意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体验的小学高段习作指导的七种实施策略,分别是引导个性观察,培养体验意识;灵活设计活动,激发体验兴趣;创设多种情境,促进学生习作;抓住瞬间感受,捕捉习作灵感;教师实施介入,引导激活体验;巧借语言表达,重现体验意义;借助评价修改,再度反思习作。学生习作是一个从内积到外发的过程,其中内积与学生素材的积累密不可分,需要学生有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需要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而学生内在积蓄的外发则需要教师的参与,创设各种情境,激活以往的体验,并引导其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沈婉婉[10](2017)在《论王国维词学中的生命之“真”》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境界"说的核心,王国维的境界之"真"在词学中的地位日益显露。"真"贯穿王国维词学理论的始终,是王国维在广阔的中西文化视域下锻造出的文化结晶,并被赋予了独创性内涵,堪称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灵魂。"真"内涵丰富,具有多层性,但每一层内涵都围绕共同的宗旨,那就是"生命"。其根植于人的本真欲望,又在欲望的无限发表中体悟超验人生,实乃生命之"真",是王国维终身为之追寻的"人生之意义"问题的完美解答。无论是欲望本真、理念之真还是生命理想之真,无不显示"真"对"生命"的无限容纳。笔者在结合王国维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基础上,对"真"进行三个不同层面的剖析,挖掘王国维境界"真"的真正内涵,并概括出其对当代文艺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以期达到对王国维"真"的系统深入的阐释。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王国维生命之"真"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揭示王国维境界之"真"为生命之"真"的必然性。首先与王国维的忧生气质紧密相关,年轻时代对人生问题的困惑决定了王国维对生命本质与意义的孜孜探寻;再者,王国维提出"真"也出于对现实的关怀。道德沦丧、信仰崩塌的近代社会亟需新的价值体系来重振人心,"真"作为真善美的同一体让人们在审美中完善人格。另外,西方康德叔本华尼采席勒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对于王国维的影响深远,促成中西化合的"真"的诞生。第二章,回到文本,介绍"真"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地位。词话中多处谈"真","真"贯穿词话始终,并且词话中"不隔"、"自然"与"真"的关系饶有意味,其都是在"真"的统摄下,分别从读者和创作者的角度来言说"真"。可以说,"真"是王国维整个词学理论的核心。第三章,重点分析王国维境界之"真"的审美内涵和哲学意蕴。"真"具有三个层次的内蕴。从真感情和真景物出发,真感情的"真"主要继承了古代文学美学"真",却不仅仅在于情感的真挚,王国维这里更加强调最原初的欲望本真,体现对生命意志的尊重。另外,"真"感情还标示着全人类最普遍之情感,抒发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忧心;真景物也不再是简单的对景物真实地描摹,而上升为宇宙人生最普遍的"真理",但又不同于康德的知识论理念,而是关乎人生的事实真理,真感情与真景物具有同构性;"真"的最高一层内涵——生命理想之"真",它源自真感情与真景物的融合,并非传统通俗的情景相融,是主体在审美直观宇宙人生事实时所达到的生命超越之状态,乃"势力之欲"的完满发表,标示着直观主体对超验人生的体悟。此"真"也是"至善",此时,真善美同一。第四章,主要从王国维的词创作实践来体会王国维生命之"真"。王国维的词有出于欲望本真的自身意志的生命张扬,有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之慨叹,有为自身生存忧心和对存在意义的探寻,更有超然于世外,领悟到超验人生意义而达到生命理想之"真"。通过对王国维词作的分析,进一步来了解王国维的内心历程,以便更好地把握"真"。最后一章总述王国维的生命之"真"在文学美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以及现实意义。王国维的生命之"真"起于人的本真欲望,终于人生意义,其对个体人的重视推进了文学关怀生命的人本价值的建立;"真"作为王国维美学的核心,破除传统美学道德伦理的藩篱,道出了文学艺术的本质,促成了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转型。再者,"真"是中西文化的结晶,"真"的成功构筑为当代中西方文学美学的平等对话提供了有效的范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性问题——以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如何理解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问题?
二、如何理解王国维美学的 “弱创造性”问题?
三、如何理解李泽厚美学的 “弱创造性”问题?
四、宗白华美学的创造性努力及其问题
结 语

(3)姜夔“以诗为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本研究的学理依据与学术价值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以诗为词”论略
    第一节 “上不类诗,下不类曲。”——词体发展的矛盾力
        一、燕乐新声与“依曲拍为句”——词体成立的条件
        二、“淫声荡人,古意尽矣。”——士大夫对燕乐新声的批判
        三、“先撰腔子后填词,倒置甚矣。”——士大夫对“依曲拍为句”的批判
        四、“摆落故态,简古可爱。”——士大夫态度的另一端
    第二节 为“以诗为词”进一解
        一、“以诗为词”的直接动因:对“从俗”的反思
        二、“以诗为词”的革新焦点:由“代言”到心声
        三、“以诗为词”的本质:创作目的和文体功能的转变
    第三节 唐宋“以诗为词”的四种形态
        一、娱人:清绝之辞,羽盖之欢
        二、自娱:析酲解愠,动摇人心
        三、扬己:情性之外,不知文字
        四、克己:意度超玄,律吕协恰
    第四节 “辨体”与“破体”——两宋之际的词论暨姜夔“以诗为词”的理论背景
        一、“别是一家”说的雅化倾向
        二、“诗之裔”说的理论问题及自我修正
        三、“辨体”与“破体”的合流及姜夔的词体观
第二章 姜夔“以诗为词”辨
    第一节 “庾郎先自吟愁赋”——白石词的诗心
        一、深情: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二、雅志: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第二节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白石词的词意
        一、本色语的使用:“刚健含婀娜”
        二、寄托之旨:“景中带情,而有骚雅”
        三、广阔的时空结构:“慨然感今悼往”
        四、知音晓律的创作自由:“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
    第三节 白石“以诗法入词”平议
        一、 “以江西诗法入词”命题的回顾与重审
        二、法与无法:“参时且柏树,悟罢岂桃花。”
        三、白石词与“宋世诗文化心理”:“有待而未尝待”
第三章 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意义
    第一节 苏轼、姜夔“以诗为词”之比较
        一、苏轼词体观的复杂性:以一组语汇为考察对象
        二、“以诗为词”的词情规范
        三、比较之结论
    第二节 清代词论中的姜夔“以诗为词”
        一、清代词论的“以厚论词”
        二、浙常两派的离合与白石词“以诗为词”意涵的发掘
        三、浙常合流与“词心”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问题探究”式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探索与实践——以王国维《人间词话》阅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问题导阅读,深入文本,追本溯源
二、以问题探究促思维,深入阅读,提炼出学术性文本的内在逻辑与联系
三、以问题探究觅新知,深入探讨,大胆质疑
四、在问题探究的情景中,深入评价、总结提升,撰写学术性小论文
五、问题探究与答疑,论文汇报,小组分享

(5)网络小说类型化与预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小说类型化与语篇中的预设
二、网络小说类型写作的语用动因分析
【相关链接】

(6)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
    五、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卿平海与语文创意教学基本主张
    第一节 卿平海专业成长历程
        一、求解乐学方法
        二、尝试智慧策略
        三、自我更新和团队发展
    第二节 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基本主张
        一、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内涵
        二、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理念
        三、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策略
第二章 阅读创意教学的基本形态:构造平等对话的教学生态圈
    第一节 趣味性阅读
        一、课内趣味阅读
        二、课外趣味阅读
    第二节 探究性阅读
        一、学生自主探究,重在独立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重视互补互助
        三、课外专题探究,强调内外联系
    第三节 创造性阅读
        一、在对话中进行创造性阅读
        二、创造性地开发阅读课程
    第四节 阅读创意教学课例评析——以《王几何》为例
        一、创造性地开展多重对话
        二、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合作探究中落实主体地位
第三章 作文创意教学的基本形态:营造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家园
    第一节 天天练笔享受诗意生活
        一、游戏性练笔
        二、体验性练笔
        三、思考性练笔
        四、想象性练笔
    第二节 创新作文享受快乐阳光
        一、立意构思创新多换角度优选立意
        二、取材选材创新利用教材作支架
        三、训练方法创新成长作动力天天动笔
    第三节 作文创意教学课例评析——以《纸随心飞》为例
        一、问题聚焦、创新取材
        二、情趣语言、游戏课堂
        三、生命体验、启发想象
        四、互评互改、训练有道
第四章 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启示
    第一节 关于阅读创意教学的启示
        一、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二、读写结合提升阅读效果
        三、课堂评价讲究语言艺术
    第二节 关于作文创意教学的启示
        一、利用游戏调动生命体验
        二、在想象中开发创造性思维
        三、勤练是写作的法宝
    第三节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一、进行教学反思,坚持教育总结
        二、进行教学研究,创造教学作品
        三、开展终身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
第2章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依据
    2.1 “审美教育”的概念
    2.2 理论依据——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
    2.3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的课程依据
        2.3.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要求
        2.3.2 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实施
    2.4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机制和审美标准逐渐形成
第3章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现状调查
    3.1 调查现状——以福建省厦门一中为例
    3.2 存在的共性问题
        3.2.1 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3.2.2 忽视高中生的审美主体性
        3.2.3 教师审美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3.2.4 审美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第4章 改进高中古典诗词审美教育的教学设想
    4.1 创设审美感知情境
        4.1.1 教师言传身教
        4.1.2 学生诵读吟唱
    4.2 学生自主审美品读
        4.2.1 品味语言
        4.2.2 摄取意象
        4.2.3 构造意境
        4.2.4 领略情感
    4.3 课外诗词审美延伸
        4.3.1 营造古典诗词文化校园
        4.3.2 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诗词赏读
    4.4 鼓励学生表达与创作
        4.4.1 用现代方式吟唱经典诗词
        4.4.2 仿拟诗词,创新情境运用
        4.4.3 敢于创新,尝试创作诗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8)梅山文化园会议中心室内设计的空间意境营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源起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梅山文化研究现状
        1.4.2 空间意境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阐述
    1.6 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逻辑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意境理论源流
        2.1.1 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2 意境的基本理论及内涵
    2.2 文学意境
        2.2.1 诗词歌赋中的意境
        2.2.2 书画作品中的意境
    2.3 空间意境
        2.3.1 古典园林中的意境
        2.3.2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意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内空间意境的审美体验
    3.1 本能层体验
        3.1.1 视觉
        3.1.2 听觉
        3.1.3 嗅觉味觉和触觉
    3.2 行为层体验
        3.2.1 功能
        3.2.2 延展
        3.2.3 引导
    3.3 反思层体验
    3.4 审美体验的形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梅山文化园室内空间意境的营造
    4.1 梅山文化与梅山文化园
        4.1.1 梅山的历史起源
        4.1.2 梅山文化的内涵
        4.1.3 梅山文化园的建设背景
    4.2 梅山文化园室内空间意境营造的制约因素
    4.3 营造梅山文化园室内空间意境的策略
        4.3.1 空间形态与尺度的把控
        4.3.2 室内与室外景观的对话
        4.3.3 材料的选取
        4.3.4 色彩的选择
        4.3.5 光环境的营造
        4.3.6 室内陈设的造型与布局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实践案例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设计基地现状
        5.1.2 设计要求
    5.2 设计原则
        5.2.1 文化性原则
        5.2.2 功能性原则
        5.2.3 可行性原则
    5.3 设计构思
    5.4 会议中心室内设计空间意境营造
        5.4.1 空间形态和尺度
        5.4.2 室内外景观的对话
        5.4.3 材料质感
        5.4.4 色彩环境
        5.4.5 室内光环境
        5.4.6 室内陈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作品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践项目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学术活动
附录D 毕业设计文本

(9)基于体验的小学高段习作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1.1 小学高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1.1.2 小学高段学生情感体验特点
        1.1.3 习作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
        1.1.4 亲身体验在习作中的重要地位
    1.2 选题的价值
        1.2.1 选题对学生的价值
        1.2.2 选题对教师的价值
    1.3 概念界定
        1.3.1 体验的内涵
        1.3.2 小学高段习作指导的内涵
        1.3.3 体验与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之间的关系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课堂观察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问卷调查法
    1.5 文献研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5.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 小学高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1 对习作的态度
        2.1.2 教师指导现状
        2.1.3 素材选取方向
        2.1.4 习惯养成情况
        2.1.5 情绪发表途径
    2.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2.3 小学高段学生习作现状原因分析
        2.3.1 学生缺乏体验的意识
        2.3.2 学生缺乏发表体验的方法
        2.3.3 教师缺乏指导的方法
3 基于体验的小学高段习作指导的原则
    3.1 体验的原则
        3.1.1 坚持多样的体验对象
        3.1.2 坚持“看”与“做”的体验方式
        3.1.3 坚持“入”与“出”的有效结合
        3.1.4 兼顾“可言说”与“未必能够言说”
    3.2 习作指导的原则
        3.2.1 立足学情,因学制宜
        3.2.2 指导养成积累的习惯
        3.2.3 指导善用方法的习惯
4 基于体验的小学高段习作指导实施策略
    4.1 引导个性观察,培养体验意识
        4.1.1 “眼看”:拨开层层迷雾,还原本来面貌
        4.1.2 “心观”:结合自身体验,给予多样意义
    4.2 灵活设计活动,激发体验兴趣
        4.2.1 变换参与方式
        4.2.2 增加活动形式
    4.3 创设多种情境,促进学生习作
        4.3.1 创设“想”的情境,以想促写
        4.3.2 创设“说”的情境,以说促写
        4.3.3 创设“读”的情境,以读促写
    4.4 抓住瞬间感受,捕捉习作灵感
        4.4.1 抓住眼前一亮的瞬间
        4.4.2 抓住内心一动的瞬间
    4.5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激活体验
        4.5.1 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介入
        4.5.2 在学生思维偏离主题时介入
    4.6 巧借语言表达,重现体验意义
        4.6.1 巧用具象性的词语,再现生活情景
        4.6.2 巧用有意味的语言形式,形象描绘事物
    4.7 借助评价修改,再度反思习作
        4.7.1 以自我评价为前提反思习作
        4.7.2 以互相评价为动力补充习作
        4.7.3 以教师评价为保障完善习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论王国维词学中的生命之“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王国维生命之"真"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体素赢弱,性复忧郁"
    第二节 "五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三节 "知力意志"
第二章 "真"在《人间词话》中的定位
    第一节 "真"——"境界"说的核心
    第二节 "不隔"——从读者角度来言"真"
    第三节 "自然"——从创作者角度来言"真"
第三章 "真"的审美内涵和哲学内蕴
    第一节 "真"感情——欲望之"本真"/普遍人类之感情
    第二节 "真"景物——"力量之本真"/宇宙人生之"理念"
    第三节 诗意与人生的统一——生命理想之"真"
第四章 生命之"真"在王国维词创作中的体现
    第一节 《人间词甲稿》——哀婉幽怨
    第二节 《人间词乙稿》——苍凉激越
    第三节 《人间词》余响——恬淡平缓
第五章 王国维生命之"真"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影响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回归生命、关怀生命的人本价值的建立
    第二节 文艺美学的现代性转换
    第三节 为中西方文艺交流提供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性问题——以王国维、李泽厚、宗白华为例[J]. 张鑫,吴炫.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研究[D]. 柴晓丽.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3]姜夔“以诗为词”研究[D]. 马宜军. 吉林大学, 2021
  • [4]“问题探究”式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探索与实践——以王国维《人间词话》阅读为例[J]. 余君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23)
  • [5]网络小说类型化与预设[J]. 陶恒. 智库时代, 2019(47)
  • [6]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研究[D]. 李汶桌.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7]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 党梦飞. 集美大学, 2019(09)
  • [8]梅山文化园会议中心室内设计的空间意境营造[D]. 吴唯. 湖南大学, 2018(01)
  • [9]基于体验的小学高段习作指导研究[D]. 周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18(01)
  • [10]论王国维词学中的生命之“真”[D]. 沈婉婉. 安徽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来自王国维的《人词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