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保湿剂设备

节水抗旱保湿剂设备

一、节水抗旱保墒剂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徐天[1](2021)在《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探》文中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生产作为经济建设的核心产业,水资源是栽培生产中的必需资源,想要推动农业趋于生态化转型,则要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农业,起到降低水资源浪费、生产成本、提升效益的作用,推动绿色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针对发展节水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开展分析和探究具有现实意义。

闫伟平,边少锋[2](2018)在《东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文中提出节水农业既能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状况,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本身的需求,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工程节水等结合起来,注重农机农艺配套,开发出适于本区域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集成化的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模式,可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农业节水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形成田间智能化的农业节水灌溉管理体系,将大田生产中的灌溉、施肥、打药环节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精准灌溉、用水高效、节肥节药、降耗增产的目的。

李克民,杨久臣,李民[3](2015)在《节水灌溉措施在农业生产上的综合应用》文中指出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节水潜力分析、节水品种选择、节水灌溉方式、节水抗旱栽培措施、化学调控抗旱措施、管理节水措施等方面的探讨,阐述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措施,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秦海生,李晓勇[4](2013)在《实用农业节水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4。全国农业正常年份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4,但水利用率仅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0%,可见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节水灌溉,就是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冯保清[5](2013)在《我国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m3,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显着。同时,农业总用水量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其中,灌溉总用水量占农业总用水量的90%以上,而我国目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因此,节约用水、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用水效率的提高程度,也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灌溉用水效率的表述和测度方法不一,对不同尺度用水效率的跟踪评价与管理还缺乏一套系统的程序与办法,给今后更好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系统开展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在对我国水资源和灌溉用水现状,以及国内外灌溉用水效率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提出了用“首尾测算分析法”测算分析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理论方法,以及灌区、省级区域、全国等3个尺度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理论方法。以江苏省以及其省内柴塘大型灌区为例,系统叙述了灌区尺度、省级区域尺度和全国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过程和结果,并分别进行了评价。系统分析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以石津大型灌区为典型灌区,利用分布式水循环模型,分析了石津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最后,根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对“十二五”末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预测,对“十二五”期间各省(区、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分解,并提出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监测、考核思路与方法。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1)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灌溉用水效率相关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国内外在灌溉用水效率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口径不统一、以点带面等诸多问题,从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为政府制定节水灌溉发展策略以及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角度,指出了合理界定现有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规范统一测算分析与评价的程序与标准,跟踪掌握不同尺度的灌溉用水效率现状,监测灌溉用水效率变化趋势,提出用水效率宏观管理和提高用水效率对策的重要性。(2)提出了我国不同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理论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阐明了灌溉用水效率的内涵,说明统一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表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的出发点。提出了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不同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评价理论方法。提出了样点灌区选择的理论依据、选择原则和选择方法。构建了基于样点灌区的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体系。确定了从灌区、省级区域、全国等3个尺度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评价的步骤和方法。经对影响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灌区自然条件、灌区类型和规模、灌溉工程状况、灌水技术、管理水平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表明,同一地区的降水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成负相关关系,一般与灌区灌溉规模成反比;提水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低于井灌区,自流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低于井灌区和提水灌区低;灌区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的主要工程措施,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以及非充分灌溉技术等,以及减小畦田规格等是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主要技术措施。(3)系统评价了灌区、省级区域和全国等3个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江苏省及其柴塘大型灌区为例,系统叙述了灌区尺度、省级区域尺度和全国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测算过程和结果,并分别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全国32个省级区域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值超过0.55的省份有9个、占28%,0.45~0.55的有15个、占47%,0.35~0.45的有8个、占25%;在6个分区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华北、东北、东南、西北、中部、西南。对灌i既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灌区规模越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就越低,反之系数就越高;小型、纯井灌区在各省中所占比重与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加强用水管理,可以明显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于纯井灌区,微灌、喷灌、管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土质渠道地面灌等5种灌溉类型灌溉面积占其灌溉面积比例,对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4)系统分析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系统分析了2006~2010年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方面,大多数省份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总体上呈现缓慢增大趋势,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各省(区、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的幅度有限、进一步提尚的难度加大;在空间变化方面,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南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系数一般高于同纬度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系数增幅空间变化方面,西南、西北及南方地区的系数增幅普遍大于东部及东北平原地区,水资源量丰富、经济发展缓慢省份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增幅较小;在各向同性假设条件下,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空间变异的变程为650km左右,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性。(5)系统分析了石津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借助于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首先对石津灌区灌溉条件下的地表、土壤、地下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测算出现状条件下全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5,其中渠灌区片、井渠结合灌区片、纯井灌区片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380、0.476和0.689;然后模拟了各种节水措施情景下的水循环变化及其对应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了影响灌区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多种措施的组合效应进行评估,最后分析得出了石津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阈值为0.64,其中渠灌区片、井渠结合灌区片、纯井灌区片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分别为0.57、0.62和0.76。(6)首次初步系统提出了我国灌溉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综合管理对策阐明了在我国严峻的水资源条件下,为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我国灌溉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到2015年,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是可行的。采用因素与趋势分析法,对2011-2015年各省(区、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分解。研究提出了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监测方案。根据用水效率红线考核要求,提出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标考核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主要考核内容,以及主要配套措施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区提高对策。下一步需要加强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与阈值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探讨基于遥感技术的有关指标动态评价监测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办法,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王淑梅[6](2010)在《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构建设想》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就干旱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归纳了抗旱技术研究的现状。指出辽宁省旱灾发生比较频繁,抗旱节水的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利工程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旱灾监测预报与评估水平、推广抗旱适用技术(如农艺抗旱、物理化学抗旱、生物抗旱和节水灌溉)和建立防御旱灾技术体系等。提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是今后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姚蕾[7](2009)在《魔芋超强吸水剂对土壤水分及植物生长中的节水抗旱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已经势在必行,因此节水抗旱技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有的节水技术中以保水剂为基础的保水技术是节水抗旱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保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具有很高吸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这类物质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基团,能吸收自身重量百倍以上的水分,可以反复释放和吸收水分,供土壤和植物利用。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含有的大量羟基和羧基等亲水性基团使其具有了优良的保水性能。本文在KSAP作为新型保水剂的性能及其对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1.以KGM为材料,丙烯酸为单体通过水相体系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FT-IR谱图表明KSAP含有大量的-OH和-COO-亲水性基团;SEM照片显示KSAP在微观上呈现相对均匀多网格物理结构;DSC分析表明,丙烯酸(钠)已经接枝在魔芋多糖上,其热性能相应改变;TG分析表明,KSAP比魔芋粉的起始失重温度高,热稳定性更好。2.三种粒径的KSAP吸纯水倍率分别是:701.4g/g(KSAP≤80目)、730.8g/g(80目<KSAP<20目)、752.6g/g(20目≤KSAP≤10目);在盐水中吸水倍率比较接近为:120.3~143.0g/g;KSAP在0.5min内吸水量分别为153.5g(KSAP≤80)、78.5g(80目<KSAP<20目)、28.4g(20目≤KSAP≤10);KSAP所保持的水分在机械条件下不易释放出来,在离心转速5000r/min时保水率均在95%以上。3. KSAP能够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效含水量。当KSAP用量为0.30%、粒径0.80mm,以表层喷洒的方式分别加入沙、红壤和棕壤中,则沙的有效含水量增加32.7%;红壤的有效含水量增加18.1%,棕壤的有效含水量增加24.3%。4.KSAP用量为0.20%并充分供水,狗牙根的发芽率提高35%;KSAP在限量供水条件下,能够降低狗牙根草的蒸散量,提高狗牙根的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改善植株的水分状况,有利于草坪草抗旱。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土壤类型及植物种类而选取适当的KSAP用量及使用方法。

江云[8](2008)在《抗旱复合肥的性能及保水保肥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缓/控释肥料在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化学肥料,已成为世界肥料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迄今我国研究的缓/控释肥料产品与国外相似,主要以包膜型为主,以氮素肥料为主,这势必导致产品成本高且养分单一,难以满足植物多种营养需要和施用等问题,从而限制其在农作物上的广泛应用。在安徽农业大学马友华教授的发明专利(ZL 200420055095.9)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优化物料配方和完善包膜工艺,制造出新型缓释抗旱复合肥,该肥料既能起到抗旱保水、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发挥节水的作用,又能够起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地提高干旱条件下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因此研究该肥料对于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抗旱复合肥的制造工艺进行探讨,并且以此工艺制成了几种抗旱复合肥。然后以尼龙网袋浸泡试验、水中溶出率试验、室内土柱淋洗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方法分别对抗旱复合肥的吸水性能,缓释性能和保水保肥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抗旱复合肥的包膜工艺研究,从而在实验室生产出性能最佳的抗旱复合肥。包膜试验首先对抗旱复合肥的最佳生产工艺(如时间,转速和温度等),粘结剂的选择及用量和生产方法等进行研究。然后在多种材料筛选出最佳包膜材料,分别从三层包膜材料展开研究,对每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材料的含水量,细度)进行探讨,最后材料最佳用量及混合比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抗旱复合肥的包膜材料及用量,确定包衣机的转速为50-55r/min,包膜时间为1.5h的时间段,粘结剂浓度为1%和用量1.8-2.0%。2用尼龙网袋浸泡法测定了抗旱复合肥的吸水性能。试验对由不同保水剂含量制成的抗旱复合肥的吸水倍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旱复合肥的吸水倍数与其保水剂的含量呈对数增加,抗旱复合肥的吸水倍数较小。分析原因可能有:一是测定方法的问题导致误差偏大,而是包膜过程中,保水剂的损失。3用水中浸泡试验研究了抗旱复合肥的缓释性能。实验对由不同保水剂含量和不同的防结块剂制成的四种抗旱复合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保水剂含量低,由ATB作调理剂制成的抗旱复合肥的缓释性能没有达到要求,其余的几种抗旱复合肥的缓释性能都达到要求。研究还发现抗旱复合肥中保水剂含量高,其缓释性能好;并且由AP做防结块剂的抗旱复合肥的缓释性能优于用ATB制成的抗旱复合肥。4用土柱淋洗培养试验对抗旱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复合肥料的养分的释放曲线均呈现抛物线状。且抗旱复合肥的养分累积淋洗量均比普通复合肥低,这说明抗旱复合肥的具有保肥效果;另外,保水剂含量高的抗旱复合肥的养分累积淋洗量低于保水剂含量低的抗旱复合肥,说明保水剂是抗旱复合肥具有保肥作用的关键。5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抗旱复合肥的保水保肥功效。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复合肥能显着提高盆栽玉米的植株干重,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抗旱复合肥2号可以提高玉米的植株干重平均可达到67.2%,抗旱复合肥1号平均可达到48.8%;抗旱复合肥2号的WUE的增幅平均为73.3%,抗旱复合肥1号的WUE的增幅平均为52.9%。抗旱复合肥1号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率5.4个百分点,抗旱复合肥2号可以提高10.3个百分点。

廉华玲,李援农[9](2007)在《山西省现代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初探》文中提出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目前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制约山西省农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改变这一问题的关键。非工程节水是农业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从农艺节水、覆盖保墒、化学节水和管理节水等四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环节中的水分利用效率。

黎毛毛,林震雷,陈武[10](2007)在《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策略》文中指出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讨论了水稻节水栽培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二、节水抗旱保墒剂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节水抗旱保墒剂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节水农业概述
2 基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下的节水农业发展策略
    2.1 树立节水理念
    2.2 开展社会宣传
    2.3 发展节水产品
    2.4 发展工程节水
    2.5 强化农艺节水
    2.6 水源统一管理
    2.7 落实典型示范
    2.8 开展分类指导
3 结语

(3)节水灌溉措施在农业生产上的综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节水潜力
    1.1灌溉工程的节水潜力
    1.2灌溉技术的节水潜力
    1.3农业综合技术节水潜力
    1.4完善农田科学管理措施
2选择节水品种
    2.1选用节水小麦品种
    2.2玉米品种
    2.3水稻品种
3节水灌溉方式
    3.1田间地面灌水
    3.2管灌
    3.3微灌
    3.4喷灌
    3.5关键时期灌水
4节水抗旱栽培措施
    4.1深耕深松
    4.2增施有机肥
    4.3防旱保墒
    4.4覆盖保墒
    4.5免耕保护性耕作
5化学调控抗旱措施
    5.1保水剂
    5.2抗旱剂
    5.3种子化学处理
6管理节水措施
    6.1工程管理
    6.2水量计量
    6.3监测评价
7雨水集蓄利用

(4)实用农业节水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窖集流及配套技术
2. 低压管道田间输水技术
3. 喷灌技术
4. 微喷 (滴) 灌技术
5. 抗旱坐水播种技术
6. 膜上灌溉技术
7. 秸秆覆盖保墒技术
8.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9. 渠道防渗输水技术
1 0. 抗旱节水化控技术
1 1. 深松保水技术
1 2. 保护性耕作技术

(5)我国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灌溉用水效率研究进展
        1.3.1 灌溉效率
        1.3.2 水分生产率
        1.3.3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方法
        1.3.4 灌溉用水效率阈值
    1.4 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理论与方法
    2.1 灌溉用水效率内涵
    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2.2.1 自然条件
        2.2.2 灌区规模与类型
        2.2.3 工程措施与灌水技术
        2.2.4 灌区灌溉管理水平
        2.2.5 农艺节水措施
    2.3 灌概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尺度与评价方法
    2.4 灌区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方法
        2.4.1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过程
        2.4.2 典型田块选择
        2.4.3 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2.4.4 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2.4.5 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2.4.6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5 省级区域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方法
        2.5.1 样点灌区选择
        2.5.2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方法
    2.6 全国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
        2.6.1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体系构建
        2.6.2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尺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评价
    3.0 柴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评价
        3.0.1 柴塘灌区基本情况
        3.0.2 柴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3.1 江苏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评价
        3.1.1 江苏省灌区基本情况
        3.1.2 江苏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过程
    3.2 江苏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
    3.3 各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评价
    3.4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评价
        3.4.1 全国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现状
        3.4.2 全国灌区灌溉用水情况现状
        3.4.3 全国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
        3.4.4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
        3.4.5 全国分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特征分析
        3.4.6 不同因索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4.1 全国灌概水有效利用系数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4.2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空间变化规律分析
        4.2.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值的空间变化规律
        4.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增幅的空间变化规律
    4.3 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4.3.1 研究方法
        4.3.2 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4.4 全国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布规律
        4.4.1 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布规律
        4.4.2 纯井灌区不同灌溉类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布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研究
    5.1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评价
        5.1.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研究思路
        5.1.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评价框架
    5.2 灌区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模型
        5.2.1 灌区农田水循环过程
        5.2.2 灌区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模型概述
    5.3 石津灌区概况
        5.3.1 地理位置
        5.3.2 气候特点
        5.3.3 水利工程概况
        5.3.4 社会经济概况
        5.3.5 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5.4 石津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
        5.4.1 石津灌区水循环模型构建
        5.4.2 模型率定与验证
        5.4.3 石津灌区水循环分析
        5.4.4 石津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
    5.5 石津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阈值分析
        5.5.1 石津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
        5.5.2 渠系节水改造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
        5.5.3 引水灌溉调配方式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
        5.5.4 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
        5.5.5 田间节水耕作技术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
        5.5.6 喷微灌等技术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
        5.5.7 灌区管理水平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
        5.5.8 综合措施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我国灌溉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研究
    6.1 “十二五”末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测
        6.1.1 预测方法
        6.1.2 预测过程
    6.2 “十二五”期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分解
        6.2.1 “十二五”期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解方法
        6.2.2 “十二五”末各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解
        6.2.3 2011-2014年各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解
    6.3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监测方案
    6.4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红线考核
    6.5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区提高对策
        6.5.1 工程措施
        6.5.2 管理措施
        6.5.3 农艺措施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编书籍
    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6)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构建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旱及其危害
2 国内外抗旱技术的研究
3 辽宁省发展抗旱节水农业的思路
    3.1 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3.2 提高旱灾监测、预报与评估水平
    3.3 推广抗旱适用技术
        3.3.1 农艺抗旱技术
        3.3.2 理、化抗旱技术
        3.3.3 生物抗旱技术
        3.3.4 节水灌溉抗旱
    3.4 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3.5 加强节水管理
    3.6 建立防御旱灾技术体系
    3.7 因地制宜,对旱灾进行分区治理
    3.8 进一步开展防御干旱的科学研究

(7)魔芋超强吸水剂对土壤水分及植物生长中的节水抗旱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节水抗旱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节水抗旱技术发展的现状
        1.2.2 节水抗旱技术发展的趋势
    1.3 生物化学技术在节水抗旱中的应用
        1.3.1 生物膜覆盖技术
        1.3.2 生物结皮技术
        1.3.3 遗传育种技术
        1.3.4 保水技术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2章 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的制备、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的制备
        2.2.1 实验部分
    2.3 KSAP 的结构表征
        2.3.1 实验部分
        2.3.2 结果与讨论
        2.3.2.1 FT-IR 分析
        2.3.2.2 SEM 表征
        2.3.2.3 X-衍射
        2.3.2.4 热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吸水保水特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吸水性能
        3.3.1.1 吸水倍率
        3.3.1.2 吸水速率
        3.3.2 保水性能
    3.4 小结
第4章 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KSAP 的不同用量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粒径的KSAP 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
        4.3.3 KSAP 的不同施入方式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
        4.3.4 KSAP 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对土壤保水性能的影响
        4.3.5 不同浇水频率下KSAP 对沙保水性能的影响
        4.3.6 析因设计法的优化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用量的KSAP 对草坪草发芽率的影响
        5.3.2 不同用量的 KSAP 对草坪草生长速度的影响
        5.3.3 不同用量的KSAP 对草坪蒸散量的影响
        5.3.4 不同用量的KSAP 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抗旱复合肥的性能及保水保肥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水分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1.2 肥料的效应及提高途径
    1.3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概况
    1.4 存在问题及展望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抗旱复合肥制造材料
    3.2 抗旱复合肥性能的测定方法
    3.3 分析测定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 抗旱复合肥的生产工艺
    4.2 抗旱复合肥的吸水性能评价
    4.3 抗旱复合肥的缓释性能评价
    4.4 抗旱复合肥的养分释放性能评价
    4.5 抗旱复合肥对玉米水分利用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5.结论、存在问题与展望
    5.1 讨论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9)山西省现代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西发展农业节水的意义
    1.1 山西水资源严重短缺, 农业节水势在必行
    1.2 山西农业用水现状
        1.2.1 农业用水效率低
        1.2.2 用水浪费严重
        1.2.3 地下水污染严重
        1.2.4 水土流失严重
2 非工程节水的意义
3 山西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
    3.1 农艺节水技术
        3.1.1 耕作保墒技术
        1) 深耕保墒技术应用
        2) 耙耱保墒技术应用
        3) 镇压保墒技术应用
        4) 中耕保墒技术应用
        3.1.2 覆盖保墒技术
        1) 秸秆覆盖。
        2) 地膜覆盖。
    3.2 生物节水技术
        3.2.1 适水种植, 充分利用降水
        3.2.2 选育节水抗旱作物品种
        3.2.3 节水、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
        3.2.4 抗旱坐水种 (注水点灌)
    3.3 化学节水技术
        3.3.1 抗旱型种子包衣剂和保水剂
        3.3.2 土壤结构改良剂和保墒增温剂
        3.3.3 黄腐酸抗旱剂 (旱地龙)
    3.4 管理节水技术
        3.4.1 优化灌溉制度
        3.4.2 加强用水管理
4 结 语

(10)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
    1.1 水稻旱种水管
    1.2 地膜覆盖
    1.3 控灌节水
    1.4 稻田免耕
    1.5 化学节水
2 节水处理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2.1 移栽至分蘖盛期
    2.2 幼穗分化期
    2.3 开花至成熟期
3 节水栽培研究策略
    3.1 选育强耐旱新品种
    3.2 选育抗旱杂交稻
    3.3 发展水稻直播栽培
    3.4 调整耕种制度、完善农业耕作系统
    3.5 杂草控制

四、节水抗旱保墒剂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探[J]. 徐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8)
  • [2]东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A]. 闫伟平,边少锋. 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8
  • [3]节水灌溉措施在农业生产上的综合应用[J]. 李克民,杨久臣,李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15(11)
  • [4]实用农业节水技术[J]. 秦海生,李晓勇. 农机科技推广, 2013(11)
  • [5]我国不同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与管理研究[D]. 冯保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11)
  • [6]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构建设想[J]. 王淑梅. 农业展望, 2010(02)
  • [7]魔芋超强吸水剂对土壤水分及植物生长中的节水抗旱效果的研究[D]. 姚蕾. 湖北工业大学, 2009(S2)
  • [8]抗旱复合肥的性能及保水保肥效果研究[D]. 江云. 安徽农业大学, 2008(09)
  • [9]山西省现代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初探[J]. 廉华玲,李援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6)
  • [10]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策略[J]. 黎毛毛,林震雷,陈武. 江西农业学报, 2007(06)

标签:;  ;  ;  ;  ;  

节水抗旱保湿剂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