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比例实体飞机模型(二)

如何制作比例实体飞机模型(二)

一、如何制作缩比实体飞机模型(二)(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航[1](2021)在《风洞试验中电动变舵面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程驰[2](2021)在《低速风洞活动带地板试验系统研究》文中指出

李扬[3](2021)在《基于柔性结构的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弯度机翼是变体飞机的实现关键技术之一,机翼弯度的变化可以带来增加飞机操控性、缩短起降距离、改善升阻比、增加航程、减小能耗等优点。目前,在传统民航客机中使用襟翼、副翼达到改变机翼弯度的目的,但传统结构的变形不连续以及质量较大,所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柔性结构的变弯度机翼后缘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其变形性能展开研究分析。本文针对柔性结构在变弯度机翼中的应用,基于实现变弯度机翼变形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鱼骨柔性结构的变弯度机翼后缘设计方案,应用零泊松比鱼骨柔性结构作为实现弯度变形结构中,使用智能驱动器气动肌肉做驱动,大柔度硅橡胶材料做蒙皮,联合三者完成机翼总体结构设计。应用基于几何非线性的链式梁约束模型对柔性结构的变形能力进行预测分析,分析大变形情况下结构刚度特性的变化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对机翼中的柔性结构部分的多尺度尺寸优化设计。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对集成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引入非线性驱动器气动肌肉作为驱动装置,对其非线性输出特性在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仿真还原,配合鱼骨柔性结构与大柔度蒙皮模型建立变弯度机翼的集成样段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驱动力、驱动气压下的机翼的弯度变形进行仿真分析,与链式梁约束模型的变形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修正链式梁约束模型刚度参数。制造变弯度机翼集成试验样段进行变形验证试验,制造鱼骨柔性结构翼肋、配合气动肌肉以及大柔度蒙皮三部分,装配成变弯度机翼翼肋样段并建立验证试验装置,进行变弯度机翼的无外载变形试验、承载变形试验、重复变形试验。验证其变弯度机翼模型的变形能力、承载变形能力、重复变形精度。与仿真分析变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原因与试验变形不足,提出解决改良方法并进行应用,完善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设计。

于鲲[4](2020)在《空间目标光电探测场景仿真与视觉导航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光电探测技术是空间目标任务中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是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新一代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的发展具有多谱段、多方式、一体化等特点,在系统研制的设计、测试、评估等阶段迫切需要数字仿真技术提供工具支撑。视觉导航是光电探测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空间在轨服务任务需要适应能力强、测量精度高、处理速度快的空间目标视觉导航算法支持。本文立足于我国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需求,在光电探测场景仿真和空间目标视觉导航关键技术两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场景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相关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的测试和评估工作中,在视觉导航算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空间在轨服务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地面仿真测量技术支持。论文的研究工作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在空间目标成像仿真建模方面,采用光线跟踪方法实现了空间目标物理成像仿真计算;对蒙皮表面和尾焰介质两类目标进行了辐射特性建模,根据它们的辐射特点提出了直接光照多重重要性采样蒙皮反射辐射亮度优化计算方法和混合积分尾焰出射辐射亮度优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隐身飞机蒙皮和尾焰在不同探测场景中的谱段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固体粒子尾焰红外辐射抑制主要影响因素和抑制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探测背景成像仿真建模方面,从实测图像中研究了临边背景辐射亮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建立了临边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临边背景红外图像快速仿真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建立了恒星的成像定位和辐射特性模型,基于星表数据库实现了深空恒星背景图像快速仿真。在光电探测场景仿真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方面,通过对国外成熟光电探测场景仿真软件的研究分析,开展了仿真系统的组成结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总体设计工作,对仿真系统数据模型类和仿真计算流程进行了通用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集成出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场景仿真系统和空间目标导航相机数字成像模拟源,展示了相关研制方案和应用成果。在空间合作目标视觉导航算法方面,基于光电探测场景仿真技术研究成果,使用空间目标导航相机数字成像模拟源软件系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和测量图像的边缘轮廓合作投影关系,扩展了合作目标视觉导航技术的应用范围;采用“离线模板生成+在线搜索匹配”的方案实现了目标位姿状态的搜索匹配解算,通过图像金字塔对二维图像搜索匹配过程和三维位姿搜索匹配过程进行了加速;通过仿真实验对方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计算效率进行了验证。在空间非合作目标视觉导航算法方面,基于光电探测场景仿真技术研究成果,使用空间目标导航相机数字成像模拟源软件系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将对接环作为目标识别和位姿解算的参考特征,针对复杂噪声环境的测量图像提出了一种对接环轮廓提取方法;采用双目视觉测量方案,基于对接环轮廓和环外参考特征点实现了目标六自由度位姿状态解算;基于几何对称性和最短路径原则确定了对接环上抓捕点,通过单目相机和激光测距仪实现了抓捕位置和抓捕角度解算;通过仿真实验对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张立轩[5](2020)在《侧风环境下厢式运输车气动特性和操作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物流运输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的修建和贯通使货物运送更加便利,厢式运输车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其本身也存在很多结构问题需不断优化。厢式运输车的外形决定了在侧风环境中行驶时车身会受到较强的气流影响,产生较大行驶阻力和侧向风力,影响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行驶安全性能。本文以校企合作单位研制生产的厢式运输车为基础,结合生产设计需求,对车体在侧风环境中行驶状态下所受到的正向阻力和侧向偏移值进行研究,旨在改善该车气动特性并增强操作稳定性。首先研究了厢式运输车在自然环境中行驶时的空气动力学相关问题,分析车体各向受力状态,确定影响车辆行驶的主要受力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根据车身原结构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使用数值仿真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风洞试验,并采用车体缩比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确定了仿真结果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车体正向受力和侧向受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车体结构的优化方向。根据厢式运输车车体结构建立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前文数值仿真得出的数据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一定时间内的车体极限偏移值,对该车模型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稳定性分析。以导流罩参数和尾板角度为设计参数,正向阻力和侧向偏移值为优化目标,通过试验设计在集成优化软件Isight建立的近似模型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同时取得较低的正向阻力和侧向偏移值,改善了厢式运输车的气动特性和操作稳定性。

陈常栋[6](2020)在《一体化矩形埋入式冲压进气口仿真及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民机舱室和电子设备对系统冷却空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发展一体化冲压进气口成为民机环境控制系统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调研国内外进气口的结构形式、性能评价指标、影响参数、流动控制和优化手段,归纳并分析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比并总结不同进气口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优化方案和研究结果。(2)基于ESDU86002文件对进气口模型进行预设计,划分飞机含进气口的流场网格并确定湍流方程、近壁区域处理、离散和求解方法。通过算例和网格无关性验证给出适用于飞机含进气口模型的高质量网格划分方法,同时开发参数化建模和参数化网格生成软件,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模型数据库。(3)基于飞机外表面压力分布给出确定进气口安装位置的方法,并结合矩形进气口的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取值下的进气口流动特征及其对引气量的影响,并基于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方法确定与进气口引气量相关的关键结构参数。(4)根据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确定进气口性能评价指标并基于巡航飞行性能数据获取优化样本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比和改进数据驱动预测模型,提出了结合改进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进气口优化设计方法,获得了矩形进气口最优的结构参数。最后,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数据验证。该研究成果发展了矩形埋入式冲压进气口设计流程及方案,其中的优化设计方法为矩形埋入式进气口的优化设计及其生产制造提供了参考。

王森[7](2020)在《基于频响函数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及其软件实现》文中认为在工程领域中,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应用于结构响应预测、优化设计、可靠性分析、故障诊断、损伤检测等方面。随着有限元模型精度要求的提高,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已成为当前结构动力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频响函数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详细推导了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方法,构建了一套修正理论框架,开发了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软件,将修正模块与通用软件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针对基于频响函数模型修正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利用模型修正软件和有限元仿真算例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针对有限元建模问题,提出了完全参数化建模的概念,算例表明,完全参数化模型修正后能够与真实结构基本一致。针对待修正参数选择和频率点选取的问题,介绍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待修正参数选择方法,总结了修正频率点选取的三点原则,算例表明,这种待修正参数选择方法以及频率点选取原则均能有效指导模型修正,提高修正的效率,得到更加准确的修正结果。对于实验频响函数数据不完备的问题,算例表明,实验数据不完备时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修正结果,但是修正效率和精度会降低。最后本文对梁结构进行振动实验,利用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软件修正了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此来研究该软件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柳炎冰[8](2020)在《高仿模型的制造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高仿模型既是工艺品,也是工业品,需要借助于最有效的生产制造工艺来完成。本文对压铸模型和手板模型的制造工艺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模型制造的新工艺新材料做了简述。

李嘉诺[9](2019)在《机载超短波宽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文中指出飞机的金属机体对于机载天线来说有两个作用,一是相当于一个有限大的参考平面,二是机体还可以作为辐射体参与机载天线的辐射。分析机载天线的辐射特性,不仅要考虑到电磁波对有限大参考平面的绕射作用,还要考虑金属机身本身所阻挡和反射天线的电磁辐射。因此飞机机体对于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而现实飞机上往往有很多副天线,且安装位置各异,情况更加复杂。为了明确金属散射体对于机载天线的影响,确保天线有正常的工作性能,对机载天线进行机体一体化整体仿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本文在梯形平面单极子天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微带线馈电的皮亚诺顶加载和加载电阻相结合的新型机载宽带超短波天线,其中皮亚诺分形顶加载的方法有效减小了天线的尺寸,使宽带天线的高度有将近8.5%的缩小,更加符合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要求。在经过平面天线梯形化、顶加载和加载电阻之后,有效的扩展了天线的带宽,使机载天线工作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整体小于2.4,最终设计出符合航空要求的4倍频宽带机载天线。2.完成了飞机垂直尾翼和天线的一体化仿真实验,研究了飞机尾翼对天线的影响。3.完成了飞机和天线的一体化建模仿真实验,研究了金属机体对于机载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一体化模型的回波损耗、电压驻波比和方向图,清楚直观地展示了机体对机载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对机载天线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思[10](2019)在《基于Web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可视化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工业应用部门积累了大量的目标模型及其相关电磁特性数据,并构建了数据库存储。如何对其中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可视化技术,以辅助用户充分挖掘数据间的关联和内蕴信息,实现直观的理解与分析,已经成为业界急迫的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可视化工具系统。该系统通过结合D3.js与WebGL,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在浏览器上实现二维与三维的多种视图形式,并通过交互操作多数据关联与融合展示,使得用户可迅速建立对复杂多样的电磁散射特性数据的直观认识。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详细需求分析基础上,完成了可视化工具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并确定了数据通信接口、用户交互、二维数据可视化、三维数据可视化、多视图关联可视化等模块划分。(2)设计并实现了数据通信模块,基于HTTP通信机制,确定了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并对数据处理与存储做了相应的优化。(3)研究实现了基于D3.js的二维多图表可视化模块,特别针对页面导入与交互进行了优化,加快了二维图表的显示速度,提高了对视图的交互体验;研究实现了基于WebGL的目标与特性融合三维可视化模块。(4)设计了基于视向角数据的多视图关联可视化方案,详细分析了视图关联的交互流程,并实现了三维视图与多个二维视图间的关联可视分析。(5)对完成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可视化工具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从功能与性能等方面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本文设计实现的基于Web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可视化工具系统,在保证核心模块的正常工作下,展示出了良好的可用性和稳定性,目前已实际应用且效果良好。

二、如何制作缩比实体飞机模型(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制作缩比实体飞机模型(二)(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柔性结构的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变体飞机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
        1.2.1 变体飞机发展历史
        1.2.2 机翼面内变形方式
        1.2.3 机翼面外变形方式
        1.2.4 机翼厚度变形方式
    1.3 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设计及分析
    2.1 引言
    2.2 变弯度机翼总体概念结构布局设计
        2.2.1 变弯度机翼总体结构布局
        2.2.2 鱼骨柔性结构力学模型建立
    2.3 鱼骨柔性结构变形理论推导及分析
        2.3.1 柔性结构变形理论推导
        2.3.2 理论算例验证
        2.3.3 鱼骨结构变形特性分析
    2.4 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及尺寸设计
        2.4.1 非变形段设计
        2.4.2 变形部分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变形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变弯度机翼后缘样段有限元建模
    3.3 驱动器气动肌肉原理介绍与仿真拟合
        3.3.1 气动肌肉驱动原理介绍
        3.3.2 输出特性测试试验
        3.3.3 输出特性函数非线性拟合
    3.4 样段仿真变形分析及对比
        3.4.1 样段仿真结果
        3.4.2 链式梁约束模型结果对比与修正
    3.5 本章小结
4 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集成样段制造及试验验证
    4.1 引言
    4.2 变弯度机翼后缘试验样件制造与装配
    4.3 集成样段变形验证试验与结果对比分析
        4.3.1 集成样段变形验证试验
        4.3.2 变形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3.3 蒙皮褶皱改善试验
    4.4 集成样段受载变形试验与分析
        4.4.1 集成样段受载变形验证试验
        4.4.2 受载变形试验结果分析
    4.5 集成样段重复变形试验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空间目标光电探测场景仿真与视觉导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空间目标物理成像仿真技术
        1.2.2 光电探测场景仿真系统集成技术
        1.2.3 空间合作目标视觉导航技术
        1.2.4 空间非合作目标视觉导航技术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线跟踪空间目标物理成像仿真建模
    2.1 光线跟踪成像辐射传输模型
        2.1.1 成像辐射亮度传输方程
        2.1.2 蒙特卡洛积分估计方法
        2.1.3 路径跟踪辐射计算方法
    2.2 蒙皮表面成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
        2.2.1 蒙皮表面出射辐射亮度计算方法
        2.2.2 仿真实验验证
    2.3 尾焰介质成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
        2.3.1 尾焰介质辐射特性建模
        2.3.2 尾焰介质出射辐射亮度计算方法
        2.3.3 仿真实验验证
    2.4 物理成像仿真模型应用
        2.4.1 隐身飞机谱段红外辐射特性
        2.4.2 固体粒子尾焰红外辐射抑制效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目标探测背景图像仿真建模
    3.1 临边背景红外图像仿真模型
        3.1.1 临边背景成像几何参数计算
        3.1.2 临边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统计模型
        3.1.3 临边背景红外图像快速仿真方法
        3.1.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2 深空恒星背景图像仿真模型
        3.2.1 恒星成像定位与辐射计算
        3.2.2 深空恒星背景图像仿真流程
        3.2.3 图像仿真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电探测场景仿真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
    4.1 面向对象的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4.1.1 仿真系统组成结构
        4.1.2 仿真系统主要功能
        4.1.3 仿真系统关键技术
    4.2 数据模型类与仿真计算流程设计
        4.2.1 被测对象元素类设计
        4.2.2 探测系统元素类设计
        4.2.3 成像探测链路仿真计算流程设计
    4.3 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场景仿真系统研制
        4.3.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2 系统组成结构设计
        4.3.3 仿真系统集成与应用
    4.4 空间目标导航相机数字成像模拟源研制
        4.4.1 模拟源半实物闭环仿真测试原理
        4.4.2 数字成像模拟源软件系统设计
        4.4.3 数字成像模拟源集成与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轮廓匹配空间合作目标视觉导航算法
    5.1 三维模型轮廓匹配空间合作目标视觉测量原理
    5.2 基于轮廓方向特征的二维图像搜索匹配方法
        5.2.1 轮廓方向特征图像匹配原理
        5.2.2 搜索步长的计算
        5.2.3 二维图像搜索匹配加速方法
    5.3 离线三维搜索文件生成方法
        5.3.1 三维模型有效特征边缘提取
        5.3.2 特征模板集合生成与优化
        5.3.3 三维搜索金字塔构建
    5.4 在线三维搜索匹配位姿解算方法
        5.4.1 测量图像预处理
        5.4.2 特征模板金字塔三维搜索匹配方法
        5.4.3 目标位姿状态解算
    5.5 仿真测量实验与结果分析
        5.5.1 位姿测量数字仿真实验
        5.5.2 位姿测量半实物仿真实验
        5.5.3 搜索匹配加速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接环特征空间非合作目标视觉导航算法
    6.1 复杂噪声图像对接环轮廓提取方法
        6.1.1 图像预处理与边缘检测
        6.1.2 轮廓分割与椭圆筛选
        6.1.3 共圆连接与对接环提取
    6.2 空间非合作目标位姿双目视觉测量方法
        6.2.1 单目相机空间圆位置方向解算
        6.2.2 双目相机空间圆二义性消除
        6.2.3 目标六自由度位姿参数解算
        6.2.4 仿真测量实验与结果分析
    6.3 对接环抓捕点单目视觉导航方法
        6.3.1 对接环抓捕点导航原理
        6.3.2 抓捕点确定与导航参数解算
        6.3.3 仿真测量实验与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侧风环境下厢式运输车气动特性和操作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厢式运输车空气动力学研究
    2.1 厢式运输车气动受力
    2.2 侧风下空气动力学研究方法
        2.2.1 数值模拟法
        2.2.2 风洞实验法
    2.3 数值模拟风洞的设计
        2.3.1 模拟条件的假设
        2.3.2 车体模型的建立
        2.3.3 模拟风洞尺寸设计
        2.3.4 网格设置
    2.4 侧风下车辆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2.4.1 车辆稳定性分析方法选择
        2.4.2 厢式运输车动力学模型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厢式运输车气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3.1 无侧风环境的数值仿真与结果分析
        3.1.1 边界条件设置
        3.1.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2 测阻装置实验
        3.2.1 实验设备选择
        3.2.2 实验装置相似准则验证
        3.2.3 实验结果
    3.3 侧风环境下的数值仿真与结果分析
        3.3.1 侧风环境下厢式车气流场数值仿真
        3.3.2 车体结构对气动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厢式运输车侧风中行驶安全分析
    4.1 车辆行驶事故分析
    4.2 厢式运输车侧倾安全分析
        4.2.1 厢式运输车侧倾受力分析
        4.2.2 厢式运输车侧偏安全分析
    4.3 厢式运输车侧偏安全分析
        4.3.1 厢式运输车侧偏安全标准
        4.3.3 厢式运输车直线行驶安全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厢式运输车气动特性优化设计
    5.1 基于优化拉丁超立方实验的优化参数设计
        5.1.1 优化参数的选取
        5.1.2 优化参数的试验设计
        5.1.3 优化参数对目标值影响分析
    5.2 基于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的建立
        5.2.1 RBF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5.2.2 近似模型的建立
        5.2.3 近似模型结果分析
    5.3 厢式运输车气动特性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5.3.1 多目标遗传算法
        5.3.2 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分析
        5.3.3 优化结果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一体化矩形埋入式冲压进气口仿真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进气口参数的气动性能研究
        1.2.2 飞行工况的气动性能研究
        1.2.3 流场控制研究
        1.2.4 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矩形进气口的几何建模及数值求解方法
    2.1 矩形埋入式冲压进气口几何建模
        2.1.1 矩形进气口的基本模型
        2.1.2 矩形进气口结构预设计
        2.1.3 飞机上的矩形进气口参数化建模
    2.2 矩形埋入式进气口的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2.2.1 控制方程
        2.2.2 SST k-ω湍流模型
        2.2.3 近壁区域处理
        2.2.4 离散和求解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格计算验证及参数化结构网格生成
    3.1 基于ICEM的网格划分
        3.1.1 ICEM软件简介
        3.1.2 结构网格划分
        3.1.3 非结构网格划分
    3.2 算例及无关性验证
        3.2.1 算例验证
        3.2.2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 参数化网格生成
        3.3.1 参数化网格划分概述
        3.3.2 参数化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FD的矩形埋入式冲压进气口优化分析
    4.1 基于飞机外流场的进气口安装位置确定
    4.2 CFD仿真计算及对比分析
        4.2.1 喉道宽高比对质量流量的影响
        4.2.2 斜坡倾角对质量流量的影响
        4.2.3 喉道特征比例对质量流量的影响
        4.2.4 开口长度对质量流量的影响
        4.2.5 扩张角对质量流量的影响
        4.2.6 不同结构参数的对比分析
    4.3 进气口结构参数与质量流量的相关分析
        4.3.1 相关系数分析原理
        4.3.2 相关分析方案
        4.3.3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驱动的矩形埋入式冲压进气口优化设计
    5.1 进气口的性能评价分析
    5.2 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
        5.2.1 数据样本采集
        5.2.2 三种预测模型原理、实现及对比
        5.2.3 改进BP神经网络
    5.3 智能优化算法模型
        5.3.1 遗传算法优化模型
        5.3.2 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参数优化求解
    5.4 结合改进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进气口结构优化
        5.4.1 进气口优化设计方法
        5.4.2 进气口优化设计结果及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频响函数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及其软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矩阵型修正方法
        1.2.2 设计参数型修正方法
    1.3 有限元模型修正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理论
    2.1 引言
    2.2 频响函数的求解
    2.3 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理论
    2.4 频响函数灵敏度矩阵的求解
    2.5 频响函数相关性和互易性分析
    2.6 修正质量检验标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修正技术的软件实现
    3.1 引言
    3.2 开发环境
        3.2.1 MSC.Nastran
        3.2.2 Matlab
    3.3 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方法实现
    3.4 模型修正软件介绍
        3.4.1 修正类型选择
        3.4.2 数据导入和相关性分析
        3.4.3 修正参数设置和灵敏度分析
        3.4.4 模型修正和修正结果查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4.1 引言
    4.2 有限元建模的研究
        4.2.1 完全参数化模型的修正
        4.2.2 非完全参数化模型的修正
    4.3 待修正参数选择与修正频率点选取的研究
        4.3.1 待修正参数选择方法
        4.3.2 频率点选取原则
        4.3.3 待修正参数选择与频率点选取的仿真研究
    4.4 实验频响函数数据不完备情况下的模型修正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振动测试实验概述
        5.2.1 测试装置与对象
        5.2.2 测试结果的采集和分析
    5.3 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
        5.3.1 初始有限元建模
        5.3.2 初始有限元模型频响函数分析
        5.3.3 修正前频响函数匹配与相关性分析
        5.3.4 修正参数和修正频率点的选取
        5.3.5 模型修正
        5.3.6 修正质量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高仿模型的制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压铸成型
    (一)手板确认
    (二)模具制作和测试
    (三)批量生产
二、复制成型
    (一)大尺寸模型的复制
        1. 模型设计,类似压铸成型中绘制“爆炸图”
        2. 各个部件的数控加工材料:木质材料,完成阳模制作,即压铸成型中制作手板
        3. 木模的拼装和修正(即手板的组装和修正)
        4. 阴模制作、龙骨制作和座舱、轮胎、起落架制作
        5. 正模制作,出外形壳体
        6. 骨架同外形壳体桁架校准、组装
        7. 整体外形打磨、修正、补刮腻子、修补裂纹,表面细节完善,喷漆并加识等美化外观处理,最后抛光,装箱和运输
    (二)小尺寸模型复制
三、新技术新装备
    (一)新技术
    (二)新装备
四、结语

(9)机载超短波宽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工作
2 机载天线基本理论
    2.1 天线的基本参数
        2.1.1 方向性系数、效率和增益
        2.1.2 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2.1.3 天线的输入阻抗、电压驻波比与回波损耗
        2.1.4 天线的极化
        2.1.5 天线的带宽及其限制因素
    2.2 单极子天线基本理论
        2.2.1 单极子天线的基本概念
        2.2.2 单极子天线的工作原理
        2.2.3 单极子天线的辐射特性
        2.2.4 单极子天线的有效高度
    2.3 天线的馈电
        2.3.1 微带线馈电
        2.3.2 同轴线馈电
    2.4 天线的分形结构
    2.5 本章小结
3 机载宽带天线的设计与研究
    3.1 机载天线的设计需求和设计思路
        3.1.1 机载天线的设计需求
        3.1.2 机载天线的设计思路
    3.2 机载天线的宽带化设计
        3.2.1 平面单极子天线的梯形化研究
        3.2.2 平面单极子天线的电阻加载技术研究
    3.3 机载天线的小型化与宽带化设计
        3.3.1 平面单极子天线的顶加载研究
        3.3.2 皮亚诺分形顶的大小对平面单极子天线的影响
    3.4 机载天线的最终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机载天线综合性能分析
    4.1 天线与垂直尾翼的一体化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4.2 天线与飞机机体的一体化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基于Web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可视化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电磁态势可视化
        1.2.2 基于Web的可视化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技术
    2.1 电磁散射特性
    2.2 数据可视化研究概述
        2.2.1 科学计算可视化
        2.2.2 信息可视化
    2.3 关键技术概述
        2.3.1 WebGL
        2.3.2 D3.js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功能需求分析
        3.1.1 目标及其特性数据分析
        3.1.2 数据显示需求分析
        3.1.3 可视分析需求分析
    3.2 非功能需求分析
    3.3 总体设计
        3.3.1 开发技术与环境
        3.3.2 系统架构
        3.3.3 功能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通信接口模块
        4.1.1 获取数据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数据优化
    4.2 用户交互模块
        4.2.1 数据选择栏
        4.2.2 页面动态布局
        4.2.3 页面优化
    4.3 二维数据可视化模块
        4.3.1 二维数据可视化设计
        4.3.2 二维视图实现
        4.3.3 二维图表交互优化
    4.4 三维数据可视化模块
        4.4.1 三维数据可视化设计
        4.4.2 三维模型的导入与渲染交互
        4.4.3 三维模型与RCS数据融合显示
        4.4.4 表面电流模型融合显示
    4.5 多视图关联可视化模块
        4.5.1 三维视图与一个视图关联
        4.5.2 多视图关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功能测试
        5.1.1 测试内容
        5.1.2 测试结果
    5.2 性能测试
        5.2.1 测试内容
        5.2.2 测试结果
    5.3 界面兼容性测试
        5.3.1 测试内容
        5.3.2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如何制作缩比实体飞机模型(二)(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洞试验中电动变舵面系统的研究[D]. 张海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低速风洞活动带地板试验系统研究[D]. 程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基于柔性结构的变弯度机翼后缘结构设计[D]. 李扬.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空间目标光电探测场景仿真与视觉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 于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5]侧风环境下厢式运输车气动特性和操作稳定性研究[D]. 张立轩. 燕山大学, 2020(01)
  • [6]一体化矩形埋入式冲压进气口仿真及优化设计[D]. 陈常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7]基于频响函数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及其软件实现[D]. 王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高仿模型的制造工艺研究[J]. 柳炎冰. 艺术品鉴, 2020(03)
  • [9]机载超短波宽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D]. 李嘉诺. 郑州大学, 2019(08)
  • [10]基于Web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数据可视化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 李思.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如何制作比例实体飞机模型(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