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智龙[1](2021)在《海尔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姚郅琦[2](2021)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动因及实施效果研究 ——以数字政通为例》文中提出

程婷[3](2021)在《F作物保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结合其自身开展相关激励行为,股权激励就是其中一种。结合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行为,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股权激励行为。企业在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确立企业市场地位,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与西方欧美国家不同,我国开展规范的股权激励时间较短,在企业通过股权进行相关激励行为过程中,部分企业未能通过股权激励形成一定效果,结合对于不同公司展开相关研究,专家学者发现契约能够增强其交易效果。股权激励创新式运用契约的体现优势,也能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成果。F作物保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公司)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股权经历了两次较为重大的变革。首次进行股权激励是面向高级管理人员,一共387名。股权激励的方式是限制性股票。第二次股权激励是给予其新上任董事长,运用股票增值权的方式进行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相关效果,我们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并未能够达成预期效果。结合相关问卷调查,对于股权激励相关指标中,19项满意度调查仅仅有2项满意度大于需求程度,可见这次股权激励也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仔细分析研究F公司股权激励相关内容,力求寻找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对于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于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及方法,对于F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与诊断。结合分析过程,能够发现在F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存在预留股份不足、有效期限设置不合理、股权激励方案决策欠公允等一系列问题。基于F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结合对于员工开展的股权激励相关调查问卷,并通过对于F公司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对于F公司股权方案提出优化与改善方案,基于预留股份、有效期限、激励方案决策等问题,建立一定的预留股份额度,延长有效期限,并针对F公司考核体系提出运用EVA方法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完善内外监督机制。该优化对策旨在提升F公司股权激励作用,并为其他科技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刘艺雯[4](2021)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背景下,实施股权激励把管理人的利益绑在企业的发展上,减少了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私下操控的行为,从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性逐渐显现。我国自颁布了股权激励的实施办法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股权激励中,调动了公司管理层的创造性及主动性。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会隐藏或修改重要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我国为了激励的更好实施,要求必须满足有完善治理制度和好的业绩的企业才能实施,所以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会受到样本选择带来的误差,因此探究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的真实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以往学者关于两者关系研究的文献,对于二者的关系存在不同的意见,对以往结论存在分歧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的内生性是重要原因。本文选取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消除由制度等因素带来的数据偏差,而且有效解决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真实影响。针对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仅考虑可观测因素的影响,通过Rosenbaum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证明不可测因素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证实了采用PSM方法研究股权激励是有效的。然后,分别研究分析不同控制权类型下,不同公司规模下的股权激励的效果。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显着提升企业绩效,处理组的样本企业企业绩效指标数据好于未实施的企业;不同控制权类型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两种控制权类型相比,股权激励在民营企业中实施的效果较好;不同公司规模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两种规模的企业相比,股权激励在规模大的企业中实施的效果较好。因此,企业可以选择采用股权激励手段,根据企业自身性质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设置科学的股权激励制度和综合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时军[5](2020)在《薪酬差距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薄弱一直困扰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融资渠道的拓展作为资本结构研究的主要核心问题,其对公司融资能力的提高,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公司成长的稳健性,以及公司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内源融资受到公司盈利能力和规模的限制,且筹集资金时间较长,因此,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关注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展公司外源融资活动,其主要是围绕着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研究。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尚待完善,商业信用融资能够有效地缓解公司融资压力,拓宽公司融资途径,促进公司资金周转使用,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其对降低公司融资约束,优化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商业信用融资纳入公司外源融资渠道开展进一步研究。由于现代公司主要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导致在资源委托方(即资源所有者)和资源受托方(即资源经营者)之间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薪酬契约制定的有效性可以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科学、合理地制定薪酬差距,是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公司薪酬政策是否有效、可行的判断依据。由于薪酬差距会对公司高管和员工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公司绩效,导致在资本市场中向公司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传递出的公司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能力信息受到影响,最终会影响公司进行外源融资的效果。但是,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关于薪酬差距对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且学术界针对薪酬差距所产生激励效果的研究尚没有统一结论,其究竟会对公司外源融资渠道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目前,对薪酬差距和外源融资的研究范畴还缺乏权威、一致的界定,且已有研究很少考虑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已有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出本文的研究空间。其次,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和外源融资方式的发展趋势,探究研究薪酬差距影响外源融资的必然性,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再次,从三个维度开展薪酬差距对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第一维度是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第二维度是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第三维度考虑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最终,对本文的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验证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主要结论为:(1)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权融资水平方面,公司外部和内部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越高会显着降低负债融资比率。债权融资期限方面,公司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高管团队和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与长期负债比率呈现显着负向关系。债权融资方式方面,公司外部和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长期借款比率均呈现显着正向关系。实证检验进一步区分了公司产权性质,国有企业能够加强高管团队和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与负债融资比率的负向效应;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对长期负债比率的负向效应被加强,说明在国有企业中,薪酬差距越高,高管会建立有利于自身谋利机制,削减公司债权融资,提高其薪酬操纵的便利性。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会加剧公司外部和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长期负债率负向效应,高管团队外部薪酬差距中值对长期借款比率的正向效应被减弱。此外,考虑了行业竞争程度,采用垄断度进行分类,发现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会增强高管员工外部和内部薪酬差距对负债融资比率、长期负债比率的负向效应,对长期借款比率的正向效应会被减弱;将公司注册地划分为东部及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现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公司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对负债融资比率负向效应被加强,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和相对薪酬差距对长期负债比率的负向效应被减弱,高管团队外部薪酬差距中值对长期借款比率的正向效应被加强。(2)实证检验发现公司高管团队、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增加会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国有公司会加剧公司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会削弱公司高管员工外部薪酬差距中值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处于高垄断行业的公司,高管团队相对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会加强;处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公司,高管团队和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会减弱。(3)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与股权融资水平呈现负向效应,随着公司外部和内部薪酬差距的增加,公司的股权融资水平会下降。实证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公司中、垄断度较高的公司和处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的公司中,高管团队、高管员工相对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均会得到加强;股权制衡度较高的公司中,高管团队相对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水平的负向效应会减弱。综上分析,基于对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对外源融资渠道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为:完善薪酬激励相关法律规章建设,提高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完善资本市场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相关规范,完善商业信用监督体系,净化商业信用融资环境;设定合理的岗位薪酬标准,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差异,科学制定薪酬差距,构建适合本公司的薪酬差距体系;完善公司激励机制,明确奖惩标准,制定合理的公司管理层晋升机制;明确公司管理层责权,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合理制衡公司股东控制权;增加公司高管薪酬透明度,完善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公司还应注重树立诚信为本、规范经营的理念,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商业信用融资的吸引力。

张金斌[6](2020)在《股权质押、管理层防御与股价崩盘风险》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上市公司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大股东股权质押现象越来越普遍。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时兴的融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股权质押之所以备受股东青睐,是因为具有其他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与其他融资途径相比较,股权质押,即以股权进行质押筹集资金,其不会对控股股东的职位及权利带来干扰,仍可对企业运行的各环节实现管控。第二,当下银行贷款壁垒明显,贷款成本高。相比之下,股权质押更有效率,融资周期短,股权质押受限较小。但是,股权质押在解决了大股东资金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股权质押是非常典型的加杠杆行为,随着股市的下跌和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层层推进,流动性趋紧和监管收紧也给融资和出资人双方带来了考验,其风险不得不令人关注。已有的研究发现,股权质押对公司的业绩价值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当联系到关系企业价值的股价时,我们可以推测,当股价下降到平仓线以下,股东所质押的股权被强制平仓时,会带来控制权转移的风险。由此,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现状,研究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管理层防御对两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管理者在上市公司的运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层防御理论认为不论是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证明经理层并非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尤其是当管理者面临被解雇、企业破产被替换以及其地位、在职消费和享受收到影响时,会产生一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极力采取措施保住现有职位,对可能出现的解雇和替换行为进行防御,对公司的坏消息进行人为的干预和隐藏,进而形成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本篇论文首先回顾了股权质押、管理层防御和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然后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坏消息隐藏理论和理性经济人等理论,先从理论分析了股权质押和股价崩盘风险的关联性,站在管理层防御的层面分析其就股权质押和股价崩盘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领域相应的研究结论,然后根据2013-2018年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作为实证样本,研究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和实证了管理层防御在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中的作用,在进一步分析中探究了大股东掏空对股权质押和股价崩盘风险的部分中介作用,得出本文的结论。最后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之间的关系,并从管理层防御的角度探讨其对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之间关系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股权质押比率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2)管理层防御和崩盘风险呈现明显正关联;(3)管理层防御的存在,可促使崩盘风险系数的提升,管理层防御程度高的公司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更显着。针对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给出如下建议:(1)为避免出现过度投机行为,需完善相应信息披露体系及监督模式,做出股权质押决策时应确保严谨,提前做好风险预备方案;(2)积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管理层防御水平评价体系,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加强外部监督,使管理层目标与公司目标一致。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股权质押和股价崩盘风险相关因素的研究,同时也丰富了管理层防御水平的相关文献。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和补充,对于研究股价崩盘风险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安然[7](2020)在《“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的控制权安排模式分析 ——以京东和阿里巴巴为例》文中提出近几年“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在我国公司实践中取得巨大发展。香港证券交易所于2018年4月推出股市新规,“允许具有不平等投票权特征的股权结构在港上市”,这表明“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在我国逐渐获得了合法地位。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时隔十年之久再次回归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标示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为“不平等投票权”。“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之所以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是因为该结构能够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保护创始人的控制权不被外部投资者侵占,这也体现出了该结构在控制权保护上的优势以及未来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方法来讨论“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的控制权安排模式,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代理理论和并购理论的相关思想,本文与以往文献不同之处在于,将“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划分为双重股权结构和合伙人制度两类,这更有利于对该结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它的推广应用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本文的研究重点便是通过对这两类控制权安排模式的介绍及对比,进而挖掘不同类型“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控制权保护路径,从而得出这两类股权结构虽性质相同,但在控制权保护的实现上确有很大不同的结论。本文在对京东和阿里巴巴这两个案例企业的控制权保护路径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两个公司虽同样采用“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但是在公司内部治理上却迥然不同,京东的双重股权结构沿袭传统的“股东中心主义”治理结构,通过发行A、B两类股票实现对公司控制权的保护,而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为“董事会中心主义”治理结构,通过成立合伙人委员会并对其授予特殊权利来实现对公司控制权的保护,从而可以总结出双重股权结构和合伙人制度这两类“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发挥效用的制度基础具有极大的差异,这些均为进一步讨论“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在企业适用性及日后推广上提供了借鉴。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第二章对以往文献进行总结和述评,并分析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这两章为后面的案例介绍奠定了现实和理论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为本文的案例介绍和案例分析部分,这是本文的主体章节,通过对两类“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控制权安排模式的具体研究及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两类控制权安排模式的差异,以及在公司治理及控制权保护路径上的区别和联系。第五章为对本文案例的进一步分析,介绍了京东和阿里巴巴股权结构的利弊及推广。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总结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并为“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侯允杰[8](2020)在《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文中研究表明MM理论提出以来,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始终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上市公司作为一国企业的佼佼者,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部分,其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更是备受关注。资本结构可以通过债权结构与股权结构的调整影响企业价值,债权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上市公司作为优秀企业的代表,更容易凭借实力与名声获得贷款,形成负债,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通过多条途径作用于企业价值,风险承担即是其中一条。上市公司负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风险承担,而风险承担所反映的收益率波动则对企业价值具有重大影响。在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结构与风险承担事关上市公司的存亡。本文就此背景提炼出相关科学问题,主要聚焦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究竟为何?同时将风险承担引入到传统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研究视角下,风险承担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风险承担会不会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产生“中介”作用?国际竞争形势日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诸多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迫在眉睫,都反映出厘清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三者关系的必要性。该问题在学术角度和实践角度具有双重意义。基于此,本文遵循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理论研究部分,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发现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具有负向影响,资本结构对风险承担发挥正向影响,风险承担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并且风险承担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通过机理分析,推演资本结构对风险承担影响的作用方式,以及资本结构、风险承担影响企业价值作用发挥的传导路径,提出了“资本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呈正相关关系”、“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以及“风险承担在资本结构影响企业价值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等研究假设。其次,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2011-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全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进行测度与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较低。针对测度结果,实证检验了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开展稳健性检验,以期提高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研究发现:(1)伴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也得到提升,企业资本结构对风险承担呈正相关关系。(2)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损伤企业价值,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3)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在刺激企业竞争活力影响企业价值,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关系。(4)风险承担在资本结构影响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说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是部分通过风险承担起作用的。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政策建议:(1)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缓解负债率过高。(2)重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承担水平。(3)健全与完善资本市场建设与相关法律法规。(4)鼓励上市公司开展研发创新活动。

傅丹蕊[9](2019)在《股权分散结构下CEO权力强度、企业决策与业绩差异 ——家电行业多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股权分散化被认为是建立相互制衡公司治理模式的有效结构,成为了现代公司股权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有效分离,大股东全权掌控的时代将逐渐结束。股权的分散化使得CEO权力得到重视,但也可能导致公司的风险和隐患增加,因此对企业的决策和业绩将产生差异影响。从股权分置改革政策推行至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逐渐呈现分散化结构。因此,股权分散结构下我国上市公司CEO权力对于企业决策和企业业绩的影响就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的新时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阶段。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之一,家电企业面临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减弱与新兴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冲击的两难局面。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家电企业该如何调整战略、制定决策,调整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本文结合理论基础,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格力电器、TCL集团、深康佳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我国家电企业2013至2017年五年内在长期战略决策、日常营运管理、利益分配三方面进行分析,选取研发、并购情况、现金流、关联方交易、高管薪酬、现金股利六个小方面进行研究,发现CEO权力强度不同对企业决策产生不同影响,决策权配置在现有资源的价值和成长机会的价值有不同体现,进而影响企业业绩情况。CEO权力越强的企业,在决策上更关注企业成长机会,业绩较为平稳且逐步提升;CEO权力越弱的企业,在决策上更关注现有资源的价值,业绩可能会随之增减起伏较大。因而在面对企业决策权配置时,适当增强CEO权力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但同时也应当加强对CEO权力的监管,防止权力滥用;决策上应当更为关注企业长远的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活力,使企业能有可持续的、稳步前进的发展。

罗真[10](2019)在《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应及路径研究 ——以银邦股份为例》文中指出员工持股计划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引入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探索也于此时开始。但是当时的员工持股计划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此时的员工持股计划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成为了一种的短期福利,不仅没有达到其对于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的初衷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所以,这一轮员工持股计划不久后即被证监会叫停。我国新一轮的员工持股计划浪潮于2014年开始,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试行员工持股计划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发展也于此时迈入新的阶段。如何有效激励公司核心骨干员工是现今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员工和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存在不一致,员工无法从改善企业业绩中获取切身利益,自然也缺乏动力和意愿去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因此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上市公司激励核心骨干员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其激励效应,对完善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和理论基础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找到了员工持股计划得以作用于企业业绩表现的路径。具体来说,在市场反应方面,员工持股计划向投资者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财务绩效方面,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可以有效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企业创新行为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效率,最终助力企业财务绩效改善。并且本文引入银邦股份相关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后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对其加以佐证。这对其他选择员工持股计划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以对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应进行进一步研究。首先找到了银邦股份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即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对象为“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银邦股份高科技企业的属性也使得其激励效应可能更为明显。同时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分析整理出观点:员工持股计划能对企业绩效起到积极影响,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鼓励企业创新行为、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则是其得以取得成效的可能中间路径。随后,本文引入银邦股份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前后的相关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以佐证理论分析部分得出的结论,发现员工持股计划确实能对企业短期股票市场反应和长期的财务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取得成效的中间路径也是成立的。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分析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应的基础上,还对其作用于公司业绩的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而言,现有文献的关注点较多集中在员工持股计划给公司带来的短期市场反应或是对财务绩效的激励效应上。但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应为何会产生、由何种路径产生,这方面的问题却少有人关注。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了员工持股计划得以发挥效应的中间路径分析并结合银邦股份的实际案例对其加以验证,希望可以对现有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研究加以拓展。但我国近一轮的员工持股计划从2014年开始,本文选取的案例公司银邦股份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时间为2016年3月,由于数据有限,员工持股计划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是否仍能起到激励效应,仍需要进一步观察案例公司日后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表现。

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F作物保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
        二、股权激励的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需求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期望理论
        四、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F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
    第一节 公司简介
        一、公司概况
        二、行业特征
        三、公司结构
    第二节 F公司股权激励的原因
    第三节 F公司历次股权激励方案
    第四节 F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员工效果调查
    第五节 F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财务数据分析
    第六节 F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资本市场数据分析
第四章 F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预留股份不足
        二、激励有效期设置不合理
        三、激励方案决策欠公允
    第二节 F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激励有效期考核不明晰
        二、激励自主性不足
        三、激励监督机制不完善
        四、激励考核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F公司股权激励的优化对策
    第一节 扩大预留激励股份
    第二节 设计适当激励期间
    第三节 建立有效考核体系
    第四节 完善公司监督机制
    第五节 形成公司激励氛围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 F 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员工问卷调查

(4)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股权激励文献研究
        1.2.2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文献研究
        1.2.3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文献综述
        1.2.4 文献总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1 股权激励的界定
        2.2.2 企业绩效的界定
    2.2 理论分析
        2.2.1 股权激励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2.2 股票激励类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3.1 股权激励实施背景及发展
    3.2 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3.2.1 实施现状概述
        3.2.2 实施股权激励行业分布现状
        3.2.3 股权激励模式实施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量选择及研究方法
    4.1 变量设定
        4.1.1 被解释变量
        4.1.2 解释变量
        4.1.3 控制变量
    4.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3 变量描述性统计
    4.4 倾向得分匹配法
        4.4.1 倾向得分匹配概念及步骤
        4.4.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
        4.4.3 Rosenbaum边界估计倾向得分匹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股权激励关联性分析
    5.2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总体性分析
        5.2.1 共同支撑检验与平衡性检验
        5.2.2 匹配结果
    5.3 稳健性检验
    5.4 异质性分析
        5.4.1 不同控制权类型企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4.2 不同公司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完善股权激励的企业内部环境
        6.2.2 完善股权激励的外部环境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薪酬差距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关键概念界定
        1.3.1 外源融资相关概念
        1.3.2 薪酬差距相关概念
        1.3.3 公司产权性质概念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贡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外源融资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债权融资的影响因素
        2.1.2 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
        2.1.3 股权融资的影响因素
    2.2 薪酬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2.3 薪酬差距影响外源融资相关文献综述
        2.3.1 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
        2.3.2 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
        2.3.3 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2.4 公司产权性质影响外源融资的文献综述
    2.5 文献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薪酬差距影响外源融资相关理论分析
    3.1 锦标赛理论
        3.1.1 锦标赛理论内容
        3.1.2 锦标赛理论与外源融资
    3.2 行为理论
        3.2.1 行为理论内容
        3.2.2 行为理论与外源融资
    3.3 代理理论
        3.3.1 债务代理成本理论
        3.3.2 管理层防御理论
    3.4 公司治理理论
        3.4.1 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4.2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延伸
        3.4.3 公司治理理论运行机制与原理
        3.4.4 公司治理理论与外源融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薪酬差距对债权融资的影响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薪酬差距与债权融资
        4.1.2 薪酬差距、产权性质与债权融资
        4.1.3 本章理论分析模型
    4.2 研究设计
        4.2.1 变量选择和定义
        4.2.2 模型构建
        4.2.3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多元回归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进一步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薪酬差距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薪酬差距与商业信用融资
        5.1.2 薪酬差距、产权性质与商业信用融资
        5.1.3 本章理论分析模型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选择和定义
        5.2.2 模型构建
        5.2.3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多元回归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3.5 进一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薪酬差距对股权融资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薪酬差距与股权融资
        6.1.2 薪酬差距、产权性质与股权融资
        6.1.3 本章理论分析模型
    6.2 研究设计
        6.2.1 变量选择和定义
        6.2.2 模型构建
        6.2.3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多元回归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3.5 进一步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股权质押、管理层防御与股价崩盘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创新点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股权质押相关文献梳理
    2.2 管理层防御相关文献梳理
    2.3 股价崩盘相关研究
    2.4 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相关文献
    2.5 文献综述
3.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股权质押相关概念
        3.1.2 管理层防御相关概念
        3.1.3 股价崩盘风险相关概念
    3.2 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坏消息隐藏理论
        3.2.4 理性经济人理论
4.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 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理论分析假设
    4.2 管理层防御水平与股价崩盘风险理论分析假设
    4.3 管理层防御对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调节效应理论分析假设
5.研究设计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变量定义及选取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调节变量
        5.2.4 控制变量
    5.3 模型设计
6.实证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相关性分析
    6.3 模型回归分析
    6.4 进一步分析:股权质押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路径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5.1 替换指标衡量股价崩盘风险
        6.5.2 替换指标衡量股权质押
7.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功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的控制权安排模式分析 ——以京东和阿里巴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回顾
        2.1.2 国内文献回顾
        2.1.3 文献述评
    2.2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2.1 本文创新点
        2.2.2 本文不足之处
3 两类“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案例介绍
    3.1 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2 “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的发展
    3.3 京东的双重股权结构模式
        3.3.1 京东的创立、发展及融资历程
        3.3.2 京东的双重股权结构介绍
        3.3.3 京东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原因
        3.3.4 京东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影响
    3.4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模式
        3.4.1 阿里巴巴的创立、发展及融资历程
        3.4.2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介绍
        3.4.3 阿里巴巴采用合伙人制度的原因
        3.4.4 阿里巴巴采用合伙人制度的影响
4 京东和阿里股权结构控制权安排模式分析
    4.1 双重股权结构的控制权安排模式
        4.1.1 A/B型股权结构
        4.1.2 公司治理结构
    4.2 合伙人制度的控制权安排模式
        4.2.1 合伙人团队的构建
        4.2.2 董事会成员的任命
        4.2.3 股东大会的审核权
    4.3 两类股权结构对比分析
        4.3.1 两类股权结构的不同之处
        4.3.2 两类股权结构的相同之处
        4.3.3 两类股权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5 京东和阿里股权结构的利弊及推广
    5.1 京东和阿里股权结构的利弊总结
        5.1.1 京东和阿里股权结构的“利”
        5.1.2 京东和阿里股权结构的“弊”
    5.2 京东和阿里股权结构的推广
        5.2.1 在科创企业的推广
        5.2.2 在中小微企业的推广
        5.2.3 在国有企业的推广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不平等投票权”控制权安排模式形式各异
        6.1.2 “不平等投票权”利大于弊
        6.1.3 “不平等投票权”具有推广价值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相关规定和管理
        6.2.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6.2.3 建立补充监督机制
        6.2.4 建立中小投资者的救济制度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资本结构影响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
        1.2.2 资本结构影响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
        1.2.3 风险承担影响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存在的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本结构
        2.1.2 风险承担
        2.1.3 企业价值
    2.2 理论借鉴
        2.2.1 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2.2.2 风险承担相关理论
        2.2.3 企业价值相关理论
第3章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3.1.1 资本结构、税负水平与企业价值
        3.1.2 资本结构、财务杠杆与企业价值
        3.1.3 资本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企业价值
        3.1.4 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
    3.2 资本结构与风险承担
        3.2.1 资本结构、债权人与风险承担
        3.2.2 资本结构、经理人与风险承担
    3.3 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
        3.3.1 风险承担、企业竞争力与企业价值
        3.3.2 风险承担、绩效波动与企业价值
第4章 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4.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变量选择与研究方法
        4.1.3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4.2 上市公司风险承担现状分析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择与研究方法
        4.2.3 上市公司风险承担现状分析
    4.3 上市公司企业价值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变量选择与研究方法
        4.3.3 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现状分析
    4.4 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的关联性分析
第5章 资本结构、风险承担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变量设定
        5.1.2 模型构建
        5.1.3 数据描述
        5.1.4 数据相关性检验
    5.2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5.3 资本结构与风险承担
    5.4 资本结构影响企业价值: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
    5.5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股权分散结构下CEO权力强度、企业决策与业绩差异 ——家电行业多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股权集中度、CEO权力文献综述
    2.1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业绩影响文献综述
        2.1.1 无关论
        2.1.2 线性关系论
        2.1.3 倒U型关系论
    2.2 CEO权力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CEO权力研究
        2.2.2 国内CEO权力研究
    2.3 股权分散结构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机理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股权集中度
        3.1.2 CEO权力强度
        3.1.3 企业业绩
    3.2 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管理权力理论
        3.2.3 资源基础理论
    3.3 CEO权力强度对企业业绩的机理分析
        3.3.1 CEO权力与长期战略决策
        3.3.2 CEO权力与日常经营管理
        3.3.3 CEO权力与利益分配
第四章 案例研究设计
    4.1 案例选取与说明
        4.1.1 案例背景
        4.1.2 家电企业情况
        4.1.3 案例选取
    4.2 案例研究逻辑
    4.3 案例简介
        4.3.1 格力电器
        4.3.2 TCL集团
        4.3.3 深康佳
第五章 基于家电行业的案例研究
    5.1 CEO权力与长期战略决策
        5.1.1 企业研发情况
        5.1.2 企业并购
    5.2 CEO权力与日常经营管理决策
        5.2.1 现金流情况
        5.2.2 关联方交易
    5.3 CEO权力与利益分配
        5.3.1 高管薪酬
        5.3.2 股利分红
    5.4 CEO权力强度、决策权配置和企业业绩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3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关联方交易明细
    高管薪酬明细
    作者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应及路径研究 ——以银邦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预期贡献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员工持股计划与财务绩效
    2.2 员工持股计划与股票市场反应
    2.3 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治理
    2.4 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
    2.5 文献评述
3.理论分析及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现状
    3.1 理论基础
        3.1.1 信号理论
        3.1.2 代理理论
        3.1.3 分享工资理论
        3.1.4 人力资本理论
    3.2 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应路径分析
        3.2.1 市场反应
        3.2.2 财务绩效
    3.3 理论分析小结
    3.4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现状
        3.4.1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概况
        3.4.2 员工持股计划行业分布
        3.4.3 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分布
        3.4.4 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分布
4.案例简介
    4.1 银邦股份简介
        4.1.1 公司简介
        4.1.2 公司股权结构
        4.1.3 员工状况及薪酬福利体系
    4.2 动因分析
        4.2.1 业绩不断下滑
        4.2.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2.3 调动骨干员工积极性
    4.3 方案介绍及案例特点
        4.3.1 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内容
        4.3.2 案例特点
5.案例分析
    5.1 市场反应分析
        5.1.1 股价变动
        5.1.2 累计超额收益率
    5.2 财务绩效分析
        5.2.1 盈利能力
        5.2.2 偿债能力
        5.2.3 营运能力
        5.2.4 发展能力
    5.3 员工持股计划激励路径分析
        5.3.1 市场反应路径分析
        5.3.2 财务绩效路径分析
    5.4 案例小结
6.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监管层面
        6.2.2 企业层面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尔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张智龙.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2]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动因及实施效果研究 ——以数字政通为例[D]. 姚郅琦. 上海大学, 2021
  • [3]F作物保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D]. 程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 刘艺雯.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薪酬差距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的影响研究[D]. 时军. 吉林大学, 2020(03)
  • [6]股权质押、管理层防御与股价崩盘风险[D]. 张金斌.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不平等投票权”股权结构的控制权安排模式分析 ——以京东和阿里巴巴为例[D]. 安然.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8]资本结构、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D]. 侯允杰. 西南大学, 2020(01)
  • [9]股权分散结构下CEO权力强度、企业决策与业绩差异 ——家电行业多案例研究[D]. 傅丹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应及路径研究 ——以银邦股份为例[D]. 罗真.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