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磷矿主要类型地质特征及资源策略分析

我国磷矿主要类型地质特征及资源策略分析

一、我国主要磷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资源战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文龙,李俊建,侯占国,宋立军,彭翼,张彤,倪振平[1](2021)在《华北地区磷矿资源特征及潜力分析》文中认为华北地区磷矿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探明储量持续下降,加强磷矿资源勘查迫在眉睫。本文在对工作区161处磷矿床(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磷矿床成因类型,并划分3个矿产预测类型5种预测方法;对不同类型磷矿床成矿特征、空间赋存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物质来源,认为华北地区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床物质来源于古陆物质的长期风化和海洋生物作用;岩浆型磷矿床物质来源于偏碱性、基性及超基性岩。沉积型磷矿主要形成于震旦纪、寒武世第二期;中元古代为变质型磷矿主成矿期,岩浆型磷矿成矿时代集中于中元古代、印支期和燕山期。全区圈定磷矿最小预测区14处,对其中6处重要预测并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

吴发富,王建雄,刘江涛,曾国平,向鹏,胡鹏,向文帅[2](2021)在《磷矿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磷矿储量近695亿t(2019年),但分布不均,磷矿储量最为丰富的北非地区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磷矿资源。该区域的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是世界磷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2019年其磷矿储量达500亿t,占世界的近72%。目前世界上主要利用的磷矿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矿,其最主要的成矿时代为震旦—寒武纪和中生代—新生代,前者以中国西南部大量产出的海相磷矿床为代表,后者以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到埃及一带的北非磷矿成矿省最为典型。2019年排名世界前10位的产磷国为中国、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美国、俄罗斯、约旦、沙特阿拉伯、越南、巴西、埃及和秘鲁,磷矿总产量逾2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89.29%。传统上美国、俄罗斯、摩洛哥和中国等是世界磷矿的主要出口地区,但随着北非和中东地区磷矿开发的不断深入和传统供给区资源的消耗,近年来磷矿供应中心向北非、中东地区转移。2018年世界磷矿粉出口前10位的国家有5个位于北非和中东地区,且北非的摩洛哥是第一大磷矿出口国。在磷肥的进出口方面,近年世界磷肥进口国主要有印尼、巴西、美国、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罗马尼亚、巴拉圭和荷兰等,出口国有中国、埃及、摩洛哥、以色列、澳大利亚、荷兰、黎巴嫩、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等。其中,曾经的磷肥出口大国美国,在2006年后逐渐转为磷肥进口国;磷矿进口大国印度的磷肥近年来基本实现自给。中国以不占优势的磷矿储量(2019年为32亿t,占世界储量的4.61%),在磷肥生产上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保持世界第一的磷肥出口,近10年来的磷肥出口量都占世界的18%以上,磷矿资源消耗速度快,资源形势严峻。

李治兴,秦明宽,漆富成,王文全,王健,衣龙升,张云龙,李国臣,韩慧姿[3](2020)在《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铀矿床分类方案和全球铀矿床数据库(UDEPO),含铀磷块岩型与不整合相关型、砂岩型和火山岩型等并列为十五大铀矿床类型,含铀磷块岩型矿床中铀的资源量在十五大铀矿床类型中排列第二,且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经常伴生钼、镍、钒、分散元素和稀土等多种战略资源,显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是由于磷块岩中铀的品位偏低,大部分只能作为磷矿的副产品加以开采,因此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相对国内四大类型(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研究程度较低,国内外对该类型的命名仍未能得到统一。本次系统总结和梳理国际和国内相关概念的描述,赋予了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概念,初步划分了类型,整理了全球磷矿床和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分布,总结了磷矿床、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勘查和研究现状,并对国际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综合开采和我国磷矿和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王云龙[4](2020)在《北极地区大宗矿产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及其环绕的岛屿和欧亚、北美大陆,构造上位于劳亚和环太平洋成矿域北部,面积2100万km2,其中陆地面积近800万km2,占全部面积的38%。矿产资源丰富,是海外大宗矿产资源开发合作的优良对象。本次研究共收集北极大宗矿床363处,通过规模划分、矿点投图、研究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等方法,分析北极大宗矿产分布情况、进一步划分成矿区带、总结时空及特殊规律,对北极大宗矿产进行可利用性评价,服务于我国的北极战略及相关企业。本次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1)北极大宗矿产有铜矿(130处,12.75亿吨)、铁矿(119处,167.21亿吨)、铅锌矿(53处,2.20亿吨)、铝矿(14处,10.14亿吨)、锰矿(18处,60.81亿吨)、磷矿(17处,154.92亿吨)及硫矿(12处,70.60亿吨),分布于挪威、芬兰、瑞典、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及丹麦(格陵兰)。(2)北极地区可划分为2个Ⅰ级成矿区带和10个Ⅱ级成矿区带。大宗矿床大多分布于哈德孙成矿区(铜矿30处,共19600万吨;铁矿28处,共712973万吨等)与波罗的成矿区(铜矿67处,共76137万吨,铁矿84处,共827055万吨等)。成矿类型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成矿类型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型、密西西比河谷型及喷流-沉积型。(3)北极地区大宗矿床的形成时代集中分布于元古代,太古宙主要形成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铁矿和岩浆岩型铜镍矿,元古宙主要形成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及沉积磷块岩型铁矿,古生代主要形成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和沉积型铁、磷矿床,中-新生代主要形成岩浆岩型铜镍矿床。(4)北极地区大宗矿床除时间及空间规律外,还在矿床数量、矿床分布及成矿时代上表现出一致性,在成矿类型、成矿背景上表现出从聚性,同时在不同成矿区(北美成矿区及欧亚成矿区)内还各自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5)从资源、政府政策、交通情况、气候条件、人口分布等各方面来看,北极地区大宗矿产可利用性良好,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值得中方企业关注。

郭建江[5](2019)在《开阳磷矿西翼深部延伸矿段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研究》文中指出开阳磷矿床位于洋水背斜上,属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工业磷矿体产于下震旦统洋水组,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层厚度较稳定,P2O5质量分数分布较均匀,矿石矿物成分较单一。洋水背斜西翼深部延伸区找矿实践显示,开阳磷矿陡山沱期沉积环境为向北东开口的"U"型聚磷海湾,其西部成矿条件较好,指示该区可作为下步的找矿目标。

高爽[6](2017)在《贵州省瓮安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磷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瓮安磷矿属三大产磷区瓮福磷矿的一部分,代表碳酸盐型含磷岩系沉积体系,是典型的海相碳酸盐磷矿床。该区域曾多次开展过磷矿勘查工作,为研究此类型磷块岩形成机制提供较为丰富的地质资料。受古地理条件制约,瓮安磷矿主要赋存于翁招坝海湾、大湾海湾及聚磷台地,矿体厚且稳定,分为上/下旋回两层磷矿层。经各处钻探工程揭露,靠近瓮福古岛区域,以及海湾与广海的接触地带仅存上旋回磷矿层或下旋回磷矿层。此外,瓮安磷块岩矿石种类、矿物成分复杂,且纵向剖面上存在粒序变化。其蕴含的地质信息,反映了成岩期的沉积环境及经历的成矿作用。元素的迁移形式、赋存状态可反映成岩期古气候、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与此同时,矿物中的元素含量还与物质来源有关。研究瓮安磷矿磷块岩矿物元素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及含量,探讨磷质来源、聚磷作用,研究成矿机制,进一步论述其成矿模式,为同一类型磷矿床的寻找提供资料。本论文在总结前人有关磷块岩观点的基础上,调查区内构造、地层单元,结合典型地质剖面、深部钻探岩芯、磷矿石岩矿鉴定,分析主要成磷期地层陡山沱组在各赋矿地带的地层纵向剖面特征、矿石地质特征;分析磷块岩中元素含量,并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别以平均地壳、北美页岩成分进行标准化,探讨元素间相关性、各成分的赋存形式,以及磷质聚集成矿过程中,各成分对磷质聚沉所起到的作用;此外,以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探讨磷质来源、古气候条件,分析瓮安磷矿沉积环境,论述其成矿机制。(1)瓮安磷矿矿物成分以胶磷矿、白云石为主,次为石英、黄铁矿、绿泥石、水云母、炭质。矿石类型以内碎屑磷块岩为主,次为炭泥质磷块岩、致密状磷块岩。具微晶胶状结构、泥质结构、细晶砂屑结构,有块状、层状和条带状三种构造。其中,微晶胶状结构是磷酸盐在相对低能环境中,直接从介质中析出,在胶体聚沉、藻类粘结作用下形成。(2)磷块岩富P2O5、CaO,两者成正相关关系,证明碳酸盐岩台地是磷质聚集的前提,Ca/Ca+Fe值与P2O5含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高盐度的海洋环境更利于磷质沉积。SiO2、K2O、TiO2及Al2O3构成粘土矿物,与P2O5呈负相关关系,反映粘土物质以胶结物形式胶结于颗粒间孔隙中,阻碍磷质的胶结;较高的SiO2含量,反映成岩期经历了较强的硅化作用;出现轻微的δCe负异常,且Ceanom值与Nd含量参数散点投图,反映磷酸盐以较高的沉积速率在氧化—还原的过渡性环境下形成,且上旋回磷矿层的沉积环境较下旋回磷矿层有较强的氧化性。(3)海底火山喷发大量磷质,被上升洋流带至浅表,由东向西漫向碳酸盐台地,浅海充氧环境下,藻类生物聚磷,缺氧,死亡,转移聚沉海底,磷质初次富集成矿。其后,发生大规模海侵、海退旋回,波浪对磷块岩进行机械簸选,导致磷质颗粒化及物理机械富集,能量减弱,在浅滩、海湾等有利场所沉积下来,成高品位工业磷块岩,且成岩后期发生较强的硅化作用。

陈莉[7](2017)在《我国磷矿资源供需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磷矿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在磷化工和我国生产粮食安全中有不可或缺的位置,也一直被认定为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我国磷矿储量虽然位于世界第二,但仅占总储量的5.36%;且分布不均,高品位的富矿资源较少。2015年我国磷矿石储量31亿吨(数据来源USGS),矿石产量约1.4亿吨,以此计算,磷矿资源储产比仅为22年;远远低于世界储产比(2015年全球矿石储量为680亿吨,产量2.41亿吨,世界磷矿资源储产比约为282年)。再加上磷矿资源的耗竭性、不可再生等特性,未来我国磷化工和磷肥行业在磷矿石原料供给方面将面临严峻危机。本文科学预测磷矿资源供需量,以保障磷矿资源的利用合理和可持续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磷矿资源目前的研究现状、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以及与供求相关的指标设定,分析了我国磷矿资源的发展利用现状,介绍了矿产资源供需预测的相关理论方法。定性分析了影响我国磷矿资源供需的因素,利用灰色关联的方法确定影响磷矿资源需求的主要指标因素,通过分析得到磷肥产量、黄磷消费量、农用磷肥实用折纯量、居民消费水平、有效灌溉面积为主要需求指标。本文主要研究2016-2020年磷矿资源供需预测,在供给预测方面,本文采用灰色和趋势外推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精确度达98.45%,高于灰色预测精度(96.6%)和趋势外推的精度(97.13%)。磷矿资源的需求预测运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达94.09%,高于灰色预测精度(90.83%)。通过预测结果分析得到我国磷矿资源的供需状态,到2020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本文结合预测结果对我国磷矿资源做出相关性分析,从未来我国磷矿资源储产比、对外依存度、产业链下游产业三个方面分析。到2020年,我国磷矿资源的储产比约为20年;对外依存度依旧较低,但根据储产比,预测未来时间对外依存度将大大增加;我国磷矿资源的下游产业链磷肥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并且在国际上市场话语低。结合相关性分析本文从产能过剩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两个角度提出建议措施。

高爽,乐世伟[8](2016)在《贵州瓮安县登科陡山沱组磷块岩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贵州瓮安地区是两大成磷期震旦纪陡山沱期中重要的磷块岩沉积区。登科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处黔中古隆起翁招坝海湾,以磷矿石薄片及元素分析为依托,结合矿石颜色、结构、构造,认为磷块岩富集层以P2O5与Ca O构成的磷酸盐矿物磷灰石为主,分为层纹状、条带状白云质砂屑磷块岩、炭泥质磷块岩、鲕粒磷块岩及致密状白云质磷块岩四个亚类,为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中碳酸盐型磷矿床;磷块岩结构、构造及所含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等典型的低温矿物组合反应了其沉积环境。

刘艳飞[9](2016)在《中国磷矿供需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储量为37亿吨,仅次于摩洛哥,居全球第二,但仅占全球的5.5%;平均品位16.85%,为全球品位最低的国家。2014年中国磷矿石产量1.2亿吨,按照目前开采速度,资源保障年限仅为30多年,远远少于全球的300多年,因此磷矿资源保障并不乐观。磷矿石主要用于生产磷肥、黄磷、动物饲料等,中国67%的磷矿石用于生产磷肥,磷肥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磷肥生产国和消费国,磷肥的过量施用不仅浪费肥料,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中国是最大磷肥消费国,但国内磷肥市场仍供过于求,因此大量出口磷肥,在国外磷肥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磷肥生产企业降低价格获得市场,形成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磷肥的过量施用和大量出口使得国内磷矿石过量开采,这无疑对保障磷矿供应造成威胁。本文是在人均GDP与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S”型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指标,以人均GDP与单位耕地面积磷肥施用量为新的指标,建立的一套更适合研究分析磷肥消费的体系。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磷肥消费变化,选取磷肥变化较大的西欧地区、磷肥消费平稳的北美地区、中国所在的亚洲地区。然后根据此指标体系选取经济发达、已完成农业现代化的西欧5国、北美和亚洲各2国作为典型国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磷肥消费规律。最后根据以上9国磷肥消费规律、中国磷肥消费现状、中国磷肥需求影响因素,总结中国磷肥消费模式,进而分析中国磷肥需求趋势。由于国内磷肥大量出口,因此对于中国磷肥的供应趋势除了考虑国内市场外,还应综合考虑国外需求。对典型国家所在地区进行分析预测,得到全球磷肥需求趋势,结合中国磷肥需求趋势,进而分析中国磷肥供应趋势。磷矿石生产的产品主要为磷肥,磷肥产量的变化对磷矿石消费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根据磷肥供应趋势得到磷矿石需求趋势。考虑中国磷矿石历史生产变化,结合磷矿石需求趋势,进而分析中国磷矿石供应趋势,对提高磷矿资源保障程度意义重大,同时对国家制定磷肥生产政策、磷矿开采政策及是否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提供重要参考。

何湘云[10](2016)在《水体中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微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微生物可以促进许多地质地球化学过程。贵州着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境内磷矿、碳酸盐矿物储量丰富,了解微生物在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合理开采和利用磷矿和碳酸盐矿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利用生物成矿作用对水体中磷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的去除可能性将对治理污染水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控制光照程度的差异分别设置了光照环境和暗室环境,即为了模拟表层水和深层水中微生物在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找出光合微生物和非光合微生物对磷酸盐和碳酸盐成矿过程影响存在的差异。利用人工配制海水,模拟在海洋环境中随着海水深度的变化,光合微生物和非光合微生物对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形成的影响。分析在光照和暗室条件下模拟海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微生物数量和底部沉淀物。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的水样pH值和微生物量始终大于暗室条件;微生物的生长会影响其周围环境的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利用SEM分析底部沉淀物均发现磷酸钙和碳酸钙晶体,但光照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更多,且矿物晶体类型比暗室条件下的复杂,说明光合微生物更有利于模拟海水中磷酸盐和碳酸盐晶体的形成并能影响它们的形貌。模拟岩溶地区淡水域环境中表层水和深层水中碳酸盐矿物形成的生物因素,根据光照和暗室环境中各组不同水样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SI(方解石饱和指数)、HCO3-离子浓度及水体底部沉积物的SEM等,发现土壤提取液所带入的多种类型微生物有利于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形成,且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CaCO3和CaMg(CO3)2沉淀晶体有确定的形态,结合紧密,而由化学平衡形成的CaCO3和CaMg(CO3)2沉淀物则没有很明显的形状,且结构松散;光合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提升了水体pH值,有利于水体中弱碱性沉淀物CaCO3、CaMg(CO3)2的形成;当水体中存在含锌离子时,某些光合微生物有可能将其中的元素Zn固定在碳酸盐矿物沉淀内,形成复合沉淀物;光合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水体中的S元素捕获并生成CaSO4和CaMg(SO4)2析出。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作用对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形成和形貌有重要的影响,微生物特别是光合微生物对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形成有良好促进效应,在成矿过程中有助于水体中的某些污染元素的固结,利用微生物特别是光合微生物成矿作用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前景广阔。

二、我国主要磷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资源战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主要磷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资源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地区磷矿资源特征及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特征
2 磷矿床类型
    2.1 成因类型
    2.2 矿产预测类型
3 区域成矿规律
    3.1 成矿时间规律
    3.2 成矿空间规律及特征
        3.2.1 沉积型磷矿
        3.2.2 岩浆型磷矿
        3.2.3 变质型磷矿
    3.3 成矿物质来源
4 资源潜力分析
    4.1 沉积型磷矿
        4.1.1 河南省嵩县-汝阳-确山一带预测区
        4.1.2 山西芮城辛集式磷矿预测区
    4.2 岩浆型磷矿
        4.2.1 河北省大庙预测区
        4.2.2 山东莱州市彭家疃-五佛蒋家预测区
    4.3 变质型磷矿
        4.3.1 内蒙古布龙图-百灵庙预测区
        4.3.2 山西省平型关变质型预测区
5 结论

(2)磷矿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世界磷矿的资源禀赋与分布
    2.1 世界磷矿的资源禀赋
    2.2 世界磷矿的分布
3 磷矿的地质特征
    3.1 磷矿的主要类型
        3.1.1 工业类型
        3.1.2 成因类型
    3.2 磷成矿作用及地质分布
        3.2.1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
        3.2.2 变质型磷矿床
        3.2.3 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3.2.4 次生磷矿床
    3.3 磷矿成磷时代及不同类型磷矿的资源禀赋
        3.3.1 成磷时代
        3.3.2 典型矿床
        3.3.3 不同类型磷矿的资源禀赋
4 世界磷矿的开发利用情况
    4.1 世界磷矿产量及其变化
    4.2 世界磷矿供需形势及其变化
        4.2.1 世界磷矿粉进出口情况
        4.2.2 世界磷肥进出口情况
5 结论

(3)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含铀磷块岩型矿床定义
2 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类型
3 磷矿床和含铀磷块岩型矿床分布
    3.1 磷矿床分布
    3.2 含铀磷块岩型矿床分布
4 磷块岩和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研究现状
    4.1 磷块岩国外研究现状
    4.2 含铀磷块岩型矿床国外研究现状
5 中国含铀磷块岩型矿床勘查和研究现状
6 含铀磷块岩型矿床未来展望
    6.1 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的铀资源潜力
    6.2 选冶工艺和经济性
    6.3 环境保护
7 结论

(4)北极地区大宗矿产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
    1.2 .依托项目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1.6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单元
        2.1.1 .北冰洋及其周缘沉积盆地
        2.1.2 .前新生代基底
    2.2 构造演化
第3章 典型大宗矿床地质特征
    3.1 .铜矿
        3.1.1 .艾蒂克(Aitik)铜矿
        3.1.2 .卡西诺(Casino)铜金矿
    3.2 .铁矿
        3.2.1 .基律纳(Kiruna)铁矿
        3.2.2 .伊苏亚(Isua)铁矿
        3.2.3 .玛丽河(Mary River)铁矿
    3.3 .铅锌矿
        3.3.1 .红狗(Red Dog)铅锌矿
        3.3.2 .希特伦峡湾(Citronen Fjord)铅锌矿
        3.3.3 .草原溪(Prairie Creek)铅锌矿
        3.3.4 .罗克利登(Rockliden)铅锌矿
    3.4 .铝矿
        3.4.1 .伊克萨(Iksa)铝土矿
        3.4.2 .蒂皮什·曼尤克(Tyapysh-Manyuk)和诺瓦娅·舒鲁塔(Novaya Shuururrta)蓝晶石矿
    3.5 .锰矿
        3.5.1 .丹纳莫拉(Dannemora)铁锰矿
    3.6 .磷矿
        3.6.1 .锡林耶尔维(Siilinj?rvi)磷矿
        3.6.2 .索科利(Sokli)磷矿
    3.7 .硫矿
        3.7.1 .皮哈砂麦(Pyh?salmi)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第4章 成矿规律分析
    4.1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4.2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4.3 .成矿作用的时空相关性
    4.4 .矿床特殊规律
        4.4.1 .一致性
        4.4.2 .区域性
        4.4.3 .从聚性
第5章 对我国的可利用性评价
    5.1 .资源分布及储量
        5.1.1 .铜矿
        5.1.2 .铁矿
        5.1.3 .铅锌矿
        5.1.4 .铝矿
        5.1.5 .锰矿
        5.1.6 .磷矿
        5.1.7 .硫矿
    5.2 .政府及相关政策
    5.3 .气候环境条件
    5.4 .交通运输情况
    5.5 .人口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学术成果
附录 -北极地区大宗矿床统计表
    铜矿
    铁矿
    铅锌矿
    铝矿
    锰矿
    磷矿
    硫矿

(5)开阳磷矿西翼深部延伸矿段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成矿概况
2 矿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2.1 地层
    2.2 构造
    2.3 矿体特征
    2.4 矿石质量特征
    2.5 矿石加工选冶性能
3 矿区找矿前景
4 结语

(6)贵州省瓮安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1.1 岩性特征
    2.2 构造
        2.2.1 褶皱
        2.2.2 断层
    2.3 岩相古地理特征
第3章 瓮安磷矿地质特征
    3.1 陡山沱组含矿系剖面特征
        3.1.1 翁招坝海湾
        3.1.2 大湾海湾
    3.2 矿层结构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成分
        3.3.2 矿石结构
        3.3.3 矿石构造
    3.4 矿石类型
        3.4.1 内碎屑磷块岩
        3.4.2 炭泥质磷块岩
        3.4.3 致密状白云质磷块岩
第4章 瓮安磷矿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4.2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1 常量元素
        4.2.2 常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4.2.3 常量元素的聚类分析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5章 磷块岩形成机制探讨
    5.1 成矿地质条件
        5.1.1 成矿地层条件
        5.1.2 古构造条件
        5.1.3 岩相古地理条件
        5.1.4 古气候条件
    5.2 沉积环境分析
        5.2.1 岩相与沉积环境
        5.2.2 元素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
    5.3 磷质来源
        5.3.1 化学蚀变指数(CIA)分析
        5.3.2 磷质长期积蓄和储备
        5.3.3 海底热水
        5.3.4 磷的富集
    5.4 成矿机制
        5.4.1 下旋回磷矿层
        5.4.2 上旋回磷矿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7)我国磷矿资源供需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磷矿资源的研究综述
        1.3.2 矿产资源预测方法综述
        1.3.3 矿产资源影响因素综述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章节安排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难点和重点
第2章 利用现状分析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世界磷矿产资源特征分析
    2.2 我国磷矿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2.2.1 我国磷矿资源矿床类型及分布
        2.2.2 我国磷矿资源的特点
        2.2.3 我国磷矿资源进出口及价格情况
    2.3 供求预测理论及方法
        2.3.1 灰色关联理论及方法
        2.3.2 灰色预测理论及方法
        2.3.3 趋势外推理论及方法
        2.3.4 灰色神经网络理论及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我国磷矿资源供求因素分析
    3.1 影响磷矿资源供求因素的选取原则
    3.2 磷矿资源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3.2.1 宏观政策
        3.2.2 资源禀赋
        3.2.3 技术进步
        3.2.4 生产建设
    3.3 影响磷矿石的需求因素分析
        3.3.1 经济指标
        3.3.2 资源指标
        3.3.3 消耗指标
        3.3.4 灰色关联确定影响需求的主要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组合模型的磷矿资源供给预测
    4.1 我国磷矿资源的供求现状
    4.2 方法的适用性
    4.3 基于组合模型的磷矿资源供给量预测
        4.3.1 磷矿资源生产量的GM(1,1)模型预测
        4.3.2 磷矿资源生产量趋势外推模型预测
        4.3.3 磷矿资源生产量的组合模型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磷矿资源需求量预测
    5.1 方法的适用性
    5.2 磷矿资源需求量灰色神经网络预测
        5.2.1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5.2.2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实现
        5.2.3 灰色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果分析及建议
    6.1 模型结果分析
    6.2 我国磷矿资源的相关性分析
        6.2.1 我国磷矿资源储产比分析
        6.2.2 我国磷矿资源对外依存度分析
        6.2.3 产业链下游产业分析
    6.3 加强我国磷矿资源保障建议
        6.3.1 从磷矿产能过剩的角度提出建议
        6.3.2 从长期磷矿资源可持续角度提出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程序源代码

(8)贵州瓮安县登科陡山沱组磷块岩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磷块岩特征
    2.1 层纹状、条带状砂屑磷块岩
    2.2 炭泥质磷块岩
    2.3 致密状白云质磷块岩
    2.4 鲕粒磷块岩
3 沉积环境分析
4 结语

(9)中国磷矿供需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关键问题
第2章 中国磷矿资源特点
    2.1 中国磷矿资源分布
    2.2 中国磷矿成因类型
        2.2.1 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2.2.2 岩浆岩型磷矿矿床
        2.2.3 变质型磷矿矿床
        2.2.4 鸟粪等类型磷矿
    2.3 中国磷矿特点
    2.4 中国磷矿石生产
    2.5 国外磷矿产能增加
第3章 中国磷肥产业发展
    3.1 中国磷肥产业发展史
    3.2 中国磷肥产量
        3.2.1 中国磷肥历史产量
        3.2.2 磷肥生产成本分析
    3.3 中国磷肥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4章 中国磷矿石及磷肥贸易
    4.1 中国磷矿石贸易
    4.2 中国磷肥贸易
    4.3 磷矿石及磷肥出口政策
    4.4 国外磷肥产业对中国磷肥出口的影响
第5章 发达国家磷肥消费模式研究
    5.1 磷肥消费模式指标选取原则
    5.2 磷肥消费模式
        5.2.1 北美地区“S”形消费模式
        5.2.2 西欧地区倒“U”或“V”形消费模式
        5.2.3 日韩国家高倒“U”形消费模式
    5.3 发达国家磷肥消费模式分析
    5.4 磷肥消费规律总结
第6章 中国磷肥及磷矿石供需趋势分析
    6.1 中国磷肥需求趋势分析
        6.1.1 中国磷肥消费现状研究
        6.1.2 中国磷肥需求模式分析
        6.1.3 中国磷肥需求趋势分析
    6.2 中国磷肥供应趋势分析
        6.2.1 全球磷肥需求趋势分析
        6.2.2 未来中国磷肥供应趋势分析
    6.3 中国磷矿石需求趋势分析
    6.4 磷矿石供应趋势分析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水体中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矿
    1.2 碳酸盐矿
    1.3 微生物与矿物沉积
        1.3.1 微生物与磷酸盐矿物的沉积
        1.3.2 微生物与碳酸盐矿物的沉积
        1.3.3 喀斯特地区微生物沉积矿物特点
    1.4 微生物在地下水水--岩界面的活性
    1.5 光合微生物及其生物成矿对污染水体的净化
        1.5.1 光合微生物治理污染废水
        1.5.2 光合微生物矿化作用治理污染废水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3 技术路线
    1.7 小结
第二章 模拟海水中磷灰石的生物成因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土壤提取液
        2.1.2 模拟海水的配制
        2.1.3 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样pH值、电导率
        2.3.2 水样中的细菌数量和溶解氧浓度变化
        2.3.3 沉淀物SEM分析
        2.3.4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岩溶地区淡水中碳酸盐矿物的生物成因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土壤提取液
        3.1.2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3.1.3 石灰岩块的选取
        3.1.4 水样的选择
        3.1.5 试剂
        3.1.6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样中电导率和pH值的变化
        3.3.2 水样中微生物量和溶解氧浓度变化
        3.3.3 水样中HCO_3~-、Ca~(2+)和Mg~(2+)浓度变化
        3.3.4 水样中方解石饱和指数(SI)
        3.3.5 水样中TOC含量变化
        3.3.6 沉淀物SEM分析
        3.3.7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论文亮点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我国主要磷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资源战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地区磷矿资源特征及潜力分析[J]. 唐文龙,李俊建,侯占国,宋立军,彭翼,张彤,倪振平. 华北地质, 2021(03)
  • [2]磷矿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J]. 吴发富,王建雄,刘江涛,曾国平,向鹏,胡鹏,向文帅. 中国地质, 2021(01)
  • [3]含铀磷块岩型矿床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J]. 李治兴,秦明宽,漆富成,王文全,王健,衣龙升,张云龙,李国臣,韩慧姿. 铀矿地质, 2020(06)
  • [4]北极地区大宗矿产成矿规律研究[D]. 王云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5]开阳磷矿西翼深部延伸矿段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研究[J]. 郭建江. 采矿技术, 2019(02)
  • [6]贵州省瓮安磷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 高爽.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7]我国磷矿资源供需预测研究[D]. 陈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8]贵州瓮安县登科陡山沱组磷块岩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 高爽,乐世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16(20)
  • [9]中国磷矿供需趋势研究[D]. 刘艳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10]水体中磷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分析[D]. 何湘云. 贵州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我国磷矿主要类型地质特征及资源策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